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教育心理学试题7.docx
《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教育心理学试题7.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教育心理学试题7.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教育心理学试题7
一、单项选择题
1.儿童开始能够按照物体某些比较稳定的主要特征进行概括,说明儿童已出现了()。
A.直观的概括
B.语词的概括
C.表象的概括
D.动作的概括
2.()的发生标志着儿童的各种认识过程已经齐全。
A.感觉
B.知觉
C.记忆
D.思维
3.()是人类认识活动的核心。
A.思维
B.感觉
C.想像
D.知觉
7.儿童思维方式的变化发展,与思维所用工具的变化相联系,直观行动思维所用的工具主要是()。
A.感知动作
B.表象
C.判断
D.概念
8.在思维发展过程中,动作和语言对思维活动的作用变化规律表现为()。
A.动作在其中的作用是由大到小,语言是由小到大
B.动作在其中的作用是由小到大,语言是由大到小
C.动作在其中的作用是由大到小,语言也是由大到小
D.动作在其中的作用是由小到大,语言也是由小到大
9.直观行动思维活动的典型方式是()。
A.强化
B.模仿
C.核误
D.试误
10.儿童学习概念的主要方式是()。
A.通过生活实践
B.自己总结
C.向成人学习
D.通过阅读
11.儿童在()才能在动作开始前完全用语言表述行动目标和计划。
A.新生儿期
B.幼JL-9-期
C.幼儿中期
D.幼儿晚期
12.20世纪影响最广泛的儿童思维发展理论是()的儿童智慧发展理论。
A.桑代克
B.皮亚杰
C.斯金纳
D.杜威
B.对一日时间延伸的认识水平低于对当日之内时序的认识
C.对过去认识的发展水平高于对未来的认识水平
D.对未来认识的发展水平高于对当目的认识水平
15.思维的产生标志着()的出现。
A.感觉
B.知觉
C.意识
D.意志
16.幼儿对科学概念掌握的特点为()。
A.可通过日常交往掌握
B.可通过个人积累经验掌握
C.需经过专门教学才能掌握
D.以上都对
17.在幼儿判断和推理过程中,幼儿初期常常不能按()进行推理和判断。
A.游戏逻辑
B.生活逻辑
C.直观逻辑
D.客观逻辑
18.儿童对学会使用的实物,能根据形状来概括,如区别耙和刷,而对不会使用的实物,则不能概括,这属于()。
A.动作的概括
B.生活情景的概括
C.情绪性的概括
D.功用性的概括
19.在幼儿期,幼儿大量使用的判断是()。
A.直接判断
B.间接判断
C.形式判断
D.客观判断
20.下列哪种活动反映了儿童的形象思维?
()
A.做游戏,遵守交通规则过马路
B.过家家,用玩具锅碗瓢盆做饭、吃饭
C.给娃娃穿衣、喂奶
D.儿童能算出2+3=5
二、填空题
1.______指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基本特点就是______和______。
2.______是指儿童能够找到不在眼前的物体,确信在眼前消失了的东西仍然存在。
3.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是由______发展到______,最后发展到______。
4.幼儿掌握的概念主要是______、______。
5.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主要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6.思维的具体形象性是在直观行动性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______是幼儿思维的典型方式。
7.思维是高级的认识活动,是______的核心。
8.思维发展中,动作和语言的作用不断发生变化:
______在其中的作用是由大到小,______的作用则由小到大。
9.______和______是思维的基本操作过程。
前者是在头脑中把事物的整体分解为各个不同的部分或不同的特征,分别加以思考的过程。
后者是在头脑中把各个不同的部分或不同的特征结合起来,组成整体来思考的过程。
10.成人和幼儿的判断在形式上是不同的,实质上反映了______的不同。
三、名词解释
1.思维
2.客体永久性
3.类比推比
4.展开式
四、简答题
1.简述思维的发生发展对幼儿心理发展的意义。
2.简要说明幼儿思维方式发展变化的趋势。
3.简述幼儿判断发展的一般趋势。
4.简要说明幼儿推理发展的一般趋势。
5.简要说明幼儿理解发展的一般趋势。
6.简要说明幼儿分类的年龄特点。
7.简要说明幼儿思维工具的变化及其教育学意义。
8.简述思维与感知觉的关系。
9.简要叙述幼儿掌握概念的特点。
10.简要说明幼儿推理发展的特点。
五、论述题
1.论述皮亚杰的儿童智慧发展理论。
2.试述幼儿思维发展的特点。
3.请论述幼儿的思维与幼儿的活动之间的关系,请说明如何创设活动的环境。
六、案例分析
有一名实习生在幼儿园进行了一次简单的“幼儿XX水平测验”,他设计了两个题目:
I.设AB,BC,请小朋友说说A和C哪一个大?
Ⅱ.小王同学比小李同学高,小李同学比小张同学高,请问小王和小张两位同学谁高?
他选用“随机取样”方式在大班选用了题目I,在中班使用了题目Ⅱ。
可出乎意料,他发现中班幼儿的思维发展水平高于大班。
他满意地把这个新发现告诉老师,老师说他可能弄错了。
根据以上案例,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习生测验的是幼儿心理发展的哪个方面?
(2)老师为什么说他可能弄错了,请你给他指出来。
答案与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C.儿童能够按照物体的某些比较稳定的主要特征进行概括,来说明存在于脑中的表象。
2.D.思维是对事物概括和间接的反映,比感觉、知觉、记忆更高级。
3.A.思维是对事物概括和间接的反映,是认识的核心。
4.C.思维的基本特点就是间接性和概括性。
5.D.幼儿最典型的思维是具体形象思维。
6.D.这不是记忆,是幼儿对一种普遍性的认识,是思维。
7.A.直观行动思维总与感知动作有关。
8.A.在幼儿思维的发展过程中,语言体现思维的间接性和概括性,其作用越来越大,而动作只在直观形象思维中起作用。
9.D.试误是直观行动思维最典型方式。
10.C.儿童学习概念的方式主要还是向成人学习。
11.D.到幼儿晚期,儿童的思维能力才发展到开始用语言表述行动目标和计划。
12.B.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是20世纪关于儿童思维研究影响最大的理论。
13.B.插图符合幼儿具体形象思维的特征。
14.B.幼儿对一日概念的理解不如对日内时间顺序深。
15.C.意识产生的标志是思维的产生。
16.C.幼儿的思维能力不强,对科学概念如没有专门的教育就不可能掌握。
17.D.幼儿的思维能力不强,常不能用客观逻辑进行思考。
18.B.这是幼儿对熟悉的事物进行的概括,是在自己的生活情景之内进行的概括。
19.A.幼儿使用判断多是依据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现象直接进行的。
20.C.给娃娃穿衣、喂奶都是直观的,不具有间接性和概括性,反映了儿童的形象思维特点。
二、填空题
1.思维间接性概括性
2.客体永久性
3.直观行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
4.日常概念具体概念
5.具体性形象性经验性拟人性表面性固定性
6.具体形象思维
7.智力活动
8.动作语言
9.分析综合
10.思维方式
三、名词解释
1.思维:
指人脑对客观事物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基本特点就是间接性和概括性。
2.客体永久性:
即能够找到不在眼前的物体,确信在眼前消失了的东西仍然存在。
在这之前,物体在儿童眼前消失,他就不再寻找,似乎物体已经不存在了。
这是儿童处于智慧萌芽阶段的标志。
3.类比推理:
是一种逻辑推理,在某种程度上属于归纳推理,它是对事物或数量之间关系的发现和应用。
4.展开式:
儿童的推理是一步步讲行的.讲行缓慢.丰要通讨外部语言和动作表现。
四、简答题
1.思维的发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重大质变。
(1)思维是幼儿生活活动的基础。
幼儿在生活中同其他人交往,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都离不开思维活动。
只有思维水平不断提高,幼儿才能很好地认识他所处的环境和周围的事物,对各种情况做出正确判断与推理,从而把握事物。
(2)幼儿的思维发展标志着幼儿认识水平的提高。
幼儿思维的发展使幼儿对事物的认识不是停留在认识事物的表面特征,而能进一步认识事物的本质。
(3)思维的产生和发展促进了幼儿情感、意志和社会性的发展。
思维对幼儿的影响并不仅仅局限于幼儿的认识方面,它还渗透到幼儿的情感、社会交往和个性等方面。
思维的发生标志着意识和自我意识的出现。
思维水平提高幼儿对自己和他人的认识,使幼儿知道自我,使自我意识得到发展。
总之,思维是高级的认识活动,是智力活动的核心。
思维的发生和发展使幼儿的整个心理水平不断得以提高。
2.从思维发展的方式看,儿童最初的思维是直观行动的,然后出现具体形象的,最后发展起来的是抽象逻辑的思维。
(1)直观行动思维,主要以直观的、行动的方式进行,主要特点是:
①思维是在直接感知中进行的;②思维是在实际行动中进行的;③典型方式是尝试错误,主观上无预定目的和行动计划。
(2)具体形象思维,依靠表象即事物在头脑中具体形象的联想进行,是幼儿思维的典型方式,是在直观行动性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3)抽象逻辑思维,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和规律性联系的思维,是通过概括、判断和推理进行的,是高级思维方式,严格说学前期只有这种方式的萌芽。
3.幼儿判断发展的一般趋势如下:
(1)判断形式间接化。
幼儿的判断从以直接判断为主开始向间接判断发展。
幼儿期大量依靠直接判断,间接判断通常需要推理,反映事物之间因果、时空、条件等联系,制约思维的基本关系是因果关系。
成人和幼儿的判断在形式上是不同的,实质上反映了思维方式的不同。
(2)判断内容深入化。
从判断内容上看,首先反映事物的表面联系,在幼儿期开始向反映事物本质联系发展,即从直接判断向间接判断发展;幼儿能把客体的关系分解并概括出来,开始反映概括的规律,分解的深度和概括性也逐渐提高。
(3)判断根据客观化。
幼儿从以对生活的态度为根据向以客观逻辑为依据发展,还要经过从事物的偶然性特征为依据过渡到以孤立的、片面的、不确切的原则为依据,然后开始一些正确的或接近正确的客观逻辑判断。
(4)判断论据明确化。
4.幼儿推理发展的一般趋势如下:
(1)推理过程随年龄增长而发展。
(2)推理过程可划分为四级水平:
0级,不能进行推理活动;I级,只能根据较熟悉的非本质特征进行简单的推理活动;Ⅱ级,提示条件下,运用展开的方式逐步发现事物本质联系,最后做出正确结论;Ⅲ级,以独立、迅速、简约的方式进行正确的推理活动。
(3)儿童推理方式由展开式向简约式转化。
5.幼儿理解发展的一般趋势表现为:
①从对个别事物的理解发展到对事物关系的理解;②从主要依靠具体形象的理解发展到依靠语词的理解;③从简单的、表面的理解发展到比较复杂的、深刻的理解;④从情绪性的理解发展到比较客观的理解;⑤从不理解事物的相对关系到逐渐理解事物的相对关系。
6.幼儿分类的年龄特点有几个阶段:
①4岁以下儿童基本不能分类;②5~6岁,由不能分类向发展初步分类能力过渡,主要依据物体感知特点和情景联系起来分类;③5.5~6.5岁,从依靠外部特点向依靠内部隐蔽特点分类的转变;④6岁后,逐渐摆脱具体感知和情境性的束缚,能依物体的功能和内在联系分类。
7.思维发展中,动作和语言的作用不断发生变化:
动作在其中的作用是由大到小,语言的作用则由小到大,可分三个阶段。
(1)思维活动主要依靠感知和动作进行,语言只是行动的总结。
(2)思维主要以表象为工具,边做边说,语言和动作不分离。
在实际生活中,幼儿对自己行动的结果不断做出分析和评价,在此基础上,逐渐出现表象形式的行动目标和行动计划。
(3)思维依靠语言进行,语言先于动作出现并起着计划动作的作用。
据上述趋势和特点,大致可以说:
4岁前的幼儿思维是非常具体的,需要依靠直观材料和动作进行;4岁后,幼儿的思维主要依靠在头脑里的具体形象进行。
据此,在不同场合,据幼儿知识经验、发展水平的不同,教师可用不同的教材、教法;不熟悉的教学内容要多设直观环境,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对有具体形象的教学内容,可主要依靠言语活动。
8.思维与感知觉一样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但是,感知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时所产生的反映。
它反映事物的外部特征和事物之间的外部联系,不能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在的规律性。
感知觉是认识活动的低级阶段。
思维则是对事物本质特征及内在规律间接、概括的反映。
思维与感知觉有着紧密的联系,幼儿时期这种联系尤为密切。
人的思维是在对事物感知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如果没有大量的感知材料,思维就无从产生。
幼儿正处于思维发展的初级阶段,因此,其思维的发展更不能离开感知觉的发展。
9.幼儿初期,幼儿所掌握的实物概念主要是他们熟悉的事物。
幼儿中期,幼儿已能掌握事物某些比较突出的特征,由此获得事物的概念。
幼儿晚期,幼儿开始初步掌握某一实物的较为本质的特征,如功用的特征或若干特征的总和。
幼儿掌握概念的一般特征:
①内涵不精确,只反映事物外部的表面特征,而不能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②外延不适当,往往失之过宽或过窄,因而概念往往不准确或内容贫乏。
10.儿童最初的推理是转导推理,即从特殊事例到另一特殊事例的推理,是依靠表象进行的,不符合客观逻辑。
原因是幼儿缺乏知识经验,且又不会分类、概括。
幼儿推理发展的一般趋势:
(1)推理过程随年龄增长而发展。
(2)推理过程可划分为四级水平:
0级,不能进行推理活动;I级,只能根据较熟悉的非本质特征进行简单的推理活动;Ⅱ级,提示条件下,运用展开的方式逐步发现事物本质联系,最后做出正确结论;Ⅲ级,以独立、迅速、简约的方式进行正确的推理活动。
(3)儿童推理方式由展开式向简约式转化。
推理水平的提高表现在:
推理内容的正确性、推理的独立性、推理过程的概括性及方式的简约性等方面。
五、论述题
1.皮亚杰的儿童智慧发展理论,把智慧、认识、思维作为同义语,认为阶段的概念包括三个基本点:
前后阶段顺序不变,但可加速或推迟;每个阶段有相对稳定的认知结构,决定该阶段的主要行为模式;各阶段前后连续,每个阶段的结构是整合的,有整体性。
提出儿童智慧发展分三个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运算阶段。
7岁前处于前两个阶段。
(1)第一个阶段是感知运动阶段。
这是儿童智力发展的萌芽阶段,只能靠感知和动作适应外界环境。
①反射练习阶段:
天生的无条件反射带有练习因素的不断重复;天生的反射通过练习而巩固;天生的反射得到发展。
②最初习惯阶段,又称初级循环反应阶段:
形成条件反射即习得性动作;初级的习得性动作变成自动性的动作,称为习惯性动作或初级的循环反应。
③有目的动作形成阶段,又称二级循环阶段:
视动协调后进人这一阶段,婴儿开始抓弄所见到的一切物体;动作、兴趣相互影响,出现“循环反应”。
④方法与目的的分化与协调阶段:
动作目的和方法开始分化,动作明显地表现出它是达到目的的方法;动作目的与方法之间开始协调。
⑤感知运动智慧阶段,又称三级循环阶段:
能在偶然中发现新方法,已开始探索达到目的新手段;对偶然动作结果发生兴趣,开始对这种情境反复试验,不断变换方法,试验方法似乎带有系统性。
⑥智慧综合阶段,感知运动阶段的终结和向前运算阶段过渡:
用外部动作寻找新方法;用头脑内部的动作达到突然理解和顿悟。
(2)第二个阶段是前运算阶段,又称自我中心的表征活动阶段。
这一阶段可分为两个小阶段:
①前概念阶段(象征性阶段)。
幼儿思维开始运用象征性符号进行,出现表征功能。
②直觉思维阶段,又称半逻辑思维。
直觉思维既能反映事物的一些客观逻辑,还能反映某些直接感知形象的理解。
(3)第三个阶段是具体运算阶段。
具体运算阶段和前运算阶段的主要区别有:
①运算思维依概念进行,前运算思维依表象进行;②运算思维有可逆性,前运算思维具单向性;③运算思维具有守恒概念,前运算思维没有守恒概念;④运算思维渐非中心化,前运算思维只是自我中心;⑤运算思维具灵活性,前运算思维具呆滞性、固定性、刻板性。
2.幼儿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性为主,抽象逻辑性开始萌芽。
在幼儿期的每一个年龄段,其思维特点是不同的。
(1)幼儿初期的思维仍具有一定的直观行动性。
幼儿初期,即3岁左右,思维仍保留很大的直观行动性。
他们的思维活动离不开对事物的直接感知,并依赖于其自身的行动。
这一时期,幼儿的思维依赖于一定的情境。
他们所开展的游戏,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玩具和活动环境。
玩具作为幼儿游戏的物质前提,在这一时期体现得最为突出。
幼儿初期的思维离不开其自身的行动。
这一时期,幼儿的思维活动常常与他们的动作相伴随。
在幼儿园小班初期的绘画和游戏活动中,思维的直观行动性表现得非常明显。
(2)具体形象思维是幼儿思维的主要特征。
具体形象思维是运用已有的直观形象(表象)解决问题的思维。
进入幼儿中期,在一定的生活环境和教育条件下,幼儿的思维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由以直观行动思维为主逐渐发展到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主要表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①具体性。
幼儿思维的内容是具体的。
在思考问题时,幼儿总是借助于具体事物或具体事物的表象。
幼儿容易掌握那些代表实际东西的概念,不容易掌握比较抽象的概念。
典型的幼儿思维过程是,具体事物可以在眼前,也可以不在眼前,但头脑中必须有事物的表象。
例如,听故事的时候,幼儿头脑中必须有故事中人物的形象,才能理解故事。
②形象性。
幼儿思维的形象性,表现在幼儿依靠事物的形象来思维,幼儿的头脑中充满各种颜色和形状事物的生动形象。
具体性和形象性是具体形象思维的两个最为突出的特点。
③经验性。
幼儿的思维常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进行。
例如,幼儿把热水倒人鱼缸中,问他为什么时,他说老师说了喝开水不生病,小鱼也应该喝开水。
④拟人性。
幼儿往往把动物或一些物体当人来对待。
他们赋予小动物或玩具以自己的行动经验和思想感情,和它们说话,把它们当作好朋友。
⑤表面性。
幼儿思维只是根据具体接触到的表面现象来进行,往往只是反映事物的表面联系,而不是事物的本质联系。
由于幼儿的思维只是从事物的表面出发,不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因此,幼儿思维常常具有片面性。
⑥固定性。
幼儿思维的具体性使幼儿的思维缺乏灵活性。
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常常“认死理”。
具体形象思维是幼儿期思维发展最主要的特征。
这些特征在幼儿各种思维活动中都有表现,但是在不同的年龄,表现程度是有所不同的。
(3)幼儿晚期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
幼儿初期,由于思维水平和生活经验的局限,只能认识事物的外部特征。
到了幼儿晚期,幼儿开始能够对事物的一些本质特征进行初步的认识。
六七岁以后,儿童的思维开始进入逻辑思维阶段。
抽象逻辑思维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是指运用概念、根据事物的逻辑关系来进行的思维。
它是靠语言进行的思维,是人类所特有的思维。
幼儿阶段只有抽象选择思维的萌芽。
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是由直观行动思维发展到具体形象思维,最后发展到抽象逻辑思维。
3.人的思维与人的实践活动分不开,幼儿的思维发展更是如此。
幼儿的思维是在同周围现实相互作用的活动中不断发展起来的。
因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幼儿的各种活动,一方面,要针对幼儿思维的特点去组织幼儿的活动;另一方面,要有意识地在活动中发展幼儿的思维。
(1)幼儿概括能力的发展特征与幼儿的活动。
幼儿思维概括能力的发展主要处于形象概括的水平。
幼儿的概括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
概括的内容比较贫乏;概括的特征很多是外部的、非本质的;概括不准确,概括的内涵不精确,只反映事物的表面特征,概括的外延不适当,往往过宽或过窄。
幼儿不易掌握事物的本质特征,在实际教育活动中,应该理解幼儿概括能力的发展特点,尽可能为幼儿提供易于理解的概念,在实际活动中发展幼儿的概括能力。
(2)问题情境与幼儿思维的发展。
思维总是由于出现问题而产生。
幼儿阶段常常对许多事物表示好奇,提出各式各样的问题。
幼儿能否对事物进行思考、是否有思考的积极性,依赖于一定的问题情境;教师组织的活动能否成为幼儿的问题情境,这与问题情境的选择有很大关系。
如果问题很容易,幼儿不假思索就能解答,那么,这个问题就不能引起幼儿的思考活动。
因此,为了发展幼儿的思维,教师所组织的活动一定要符合幼儿的思维水平,符合幼儿思维的特点。
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幼儿思维活动的积极性,促进幼儿思维的不断发展。
(3)幼儿的提问与幼儿的思维。
由于提问是幼儿思维活动的积极表现,我们应该以积极的态度鼓励幼儿提问,对幼儿的提问“闻问则喜”,为幼儿的思维活动创造宽松的气氛,培养幼儿思维的热情。
(4)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与幼儿的活动。
①要为幼儿提供大量可以直接感知的玩具与活动材料。
没有充分的玩具、教具和活动材料,幼儿的活动将不会有效地开展。
小班幼儿的游戏和活动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游戏材料与玩具提供的水平。
因此,为了更好地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使幼儿的认识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应该有计划、有目的、合理地提供活动的各种物质材料。
②为幼儿提供活动与操作的条件与机会。
③在活动的过程中为幼儿提供较多形象可爱的玩具、教具,可以有效地促进幼儿向具体形象思维水平过渡,并提高幼儿的形象思维能力。
④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对事物的认识兴趣。
组织丰富的活动使幼儿在活动中积极思考问题。
⑤具体形象性是幼儿思维的主要特征。
因此,在组织幼儿活动时,一定要以此为基本出发点,这是幼儿园开展各种活动的前提。
要通过各种活动丰富幼儿的表象,要重视幼儿在各种活动中所积累的感性经验,使幼儿能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印象。
幼儿的思维特点决定了教师在为幼儿提供活动时要尽可能具体、形象、直观化,要重视玩具、教具的鲜明、形象、生动性。
(5)在活动中发展幼儿的思维。
①通过观察,对具体事物进行分析综合。
幼儿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发展阶段,对事物的分析离不开事物的具体形象和具体特点。
随着语言在幼儿分析综合中作用的增加,幼儿逐渐学会凭借语言在头脑中分析综合。
②通过操作,对具体事物进行比较、分类。
幼儿对物体比较能力发展的特点表现为:
第一,幼儿初期还不善于找出物体之间相应的部分。
例如比较两幅图中的两个孩子,幼儿初期的儿童还不会对两幅图中两个孩子的帽子进行比较、对两个孩子手里拿着的东西进行比较等。
他们会说:
“这个小朋友戴着帽子,那个小朋友的手上拿着枪。
”幼儿中期、晚期能够逐渐找出物体的相应部分。
第二,幼儿先学会找物体的不同处,再学会找物体的相同处,最后学会找物体的相似处。
通过操作和对具体事物的比较,可以促进幼儿分类能力的发展。
六、案例分析
(答案要点)
(1)该实习生测验的是幼儿思维的发展水平(或思维水平的比较、判断的发展水平)。
(2)实习生没有考虑到儿童的具体特点,如儿童对概念的掌握、思维的直观形象性、生活经验等因素对测验题目设置的影响。
儿童对抽象的符号A、B、C较具体的人和事生疏,理解能力差,影响了比较、判断、推理能力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