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置与实施方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802684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5.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程设置与实施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课程设置与实施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课程设置与实施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课程设置与实施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课程设置与实施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课程设置与实施方案.docx

《课程设置与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程设置与实施方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课程设置与实施方案.docx

课程设置与实施方案

张桥中学课程设置与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安徽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实施方案》、《安徽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指导意见(试行)》,推进我校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的实施,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通过联系社会实际,为学生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所学到的知识在实践中加以综合应用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亲身的体验探索自然、亲近社会、发展自我,用探究的眼光和方法进行学习,以改变学生单纯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促进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积累和丰富他们的直接经验;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把学校环境中的学习与社会、家庭环境中的学习结合起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促进健康积极个性品质的形成及良好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目标和任务

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独立的、持续探究的兴趣;使学生获得丰富的参与研究、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的体验;在初中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实践与服务技能;培养学生分享、尊重与合作的精神;使学生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与奉献精神、社会责任心与使命感。

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三部分,三部分有着共同的课程目标和教学任务,但又各有不同的侧重和要求。

研究性学习重点是帮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和情感;培养学生自主发现和提出问题,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以及解决问题等多方面方法、兴趣和能力;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不断追求的进取精神,不怕吃苦、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以及追求真理的科学道德;使学生养成乐于与他人分享研究的信息和善于与他人交往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技能:

使学生了解科学、知识与社会发展人类进步之间的关系,促进学生社会责任心和历史使命感的形成。

社会实践的重点在于帮助学生关心和了解社会,培养学生认识社会、探究社会问题的能力,养成综合思考问题的习惯和能力;培养学生善于沟通、乐于合作以及适应环境的能力;促进学生劳动观念的形成,掌握一般劳动技能。

社区服务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参与意识、服务社会的意识、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精神;促进学生关心社区两个文明建设,主动参与社区公益活动,形成关心他人、诚恳助人、乐于奉献的积极态度和情感,促进学生高尚情操的形成;使学生深入了解社会生活和社会环境,增长从事社会活动所需的知识,增强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

研究性学习主要分为课题研究和项目设计两大类。

课题研究是以认识和解决某一问题为主要目的,有调查、实验和文献研究等方式;项目设计是以解决一个比较复杂的操作问题为主要目的,包括社会性活动设计、科技项目设计等。

社会实践主要有军训、社会生产劳动、参观、社会公益活动活等内容。

社区服务是参加社区的各种公益活动,如拥军优属、敬老服务、帮贫扶困、环保活动、领养绿地、科普活动、志愿活动;支援农忙、扫盲辅导等活动。

研究性学习活动、社区服务、社会实践虽然总的目标是一致的,但各自的具体目标、内容、实施时间及组织方式等都不相同,不能相互替代。

学校在具体实施时严格按照《方案》规定设置课程,按照规定的学分开足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的课时。

学校根据自身的条件和传统以及当地课程资源情况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四、实施办法

(一)教学实施的组织形式

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主要有小组合作研究和个人独立研究两种形式,其中以小组合作研究为主要方式。

社会实践活动和社区服务的实施由学校统一组织,可以以行政班或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

(二)时间安排

高中三年中,要保证有270个学时用于研究性学习。

在具体实施时,根据课题的性质和课题进展情况集中或分散安排研究性学习时间。

社会实践活动和社区服务的时间安排原则上相对集中,高中三年中学生每学年必须参加l周的社会实践活动。

社区服务活动高中三年中必须达到10个工作日。

(三)实施的基本步骤

1.研究性学习的实施:

高中阶段每个学生每学年至少完整地经历一个活动主题(课题或项目)的全部研究过程,有比较详细的活动过程记录、活动报告等结果性文本。

开展研究性学习时,一个课题的完成要经过开题、研究和结题三个阶段。

2.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的实施

社会实践实施前,学校将根据实际情况首先制定社会实践和社会服务的方案和活动计划,然后年级组和班级负责具体组织实施。

每次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结束后都应进行总结和交流。

学生把在活动中的体会、收获整理成文字,并通过汇报会、座谈会、墙报等多种形式交流和反思。

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要注意加强安全教育,这既是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所必需的,也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

五、教学评价与学分认定

(一)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在评价过程中采取指导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和互评相结合的办法。

学生评价的具体操作方式有:

自我阐述、交流讨论、观察记录、档案袋、评语、成果展示、调查问卷、实际操作等。

教师的评价按照学校制定的有关实施细则来操作。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分的配置:

1、研究性学习三年共l5个学分,要求高中三年每个学生至少研究完成3个课题,完成每一个完整的课题最多可获得5个学分。

学校安排每个学生一学年要完成一个课题,完成一个完整的课题可获得5个学分,三年必须研究3个课题。

2、社会实践共三周,每周2个学分,三年共6个学分。

学校制定相应的标准和评价办法,由学校学分认定机构根据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实际表现情况认定学分。

3、社区服务三年共2个学分。

服务时间不少于10个工作日即得2个学分。

学分由学校学分认定机构根据服务接受单位签章的服务时间证明来认定。

课   程

周   期

等级

得分

负责部门

学校选修课

1年

优秀

良好

合格

4

3.5

3

教务处

兴趣活动课

1年

优秀

合格

5

4

教务处

研究性学习

1个课题/期或年

优秀

良好

合格

5

4.5

4

教务处

劳技课

1周/学年

优秀

合格

2

1.5

教务处

社区服务和实践

1周/学年

优秀

合格

2

1.5

政教处

团委

理、化、生实验

2年

优秀

合格

2.5/门

2/门

教务处

(三)综合实践活动学分的认定

1、综合实践活动学分认定的主体:

综合实践活动的学分由学校学分认定委员会进行认定。

2、综合实践活动的学分认定的程序:

首先由学生在自评、互评的基础上向班主任或指导教师提出书面学分认定申请,班主任或指导教师对学生提交的申请具体进行考核评定,然后将评价结果提交学校教务部门审核认定;最后提交校学分认定委员会做终结性认定。

为防止在学分认定过程中有弄虚作假的行为学校将建立综合实践学分认定的公示制度、抽查或回访验证制度等。

3、综合实践活动的学分认定的条件:

研究性学习:

一是要有符合要求的课题研究主题和方案;二是要有体现研究过程的记录或佐证材料;三是要有研究的结果实物或书面报告;四是有研究性学习的学时保证。

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

一是要有参与社会实践或社区服务的对方或组织者的有效证明,有实践单位或服务接受单位的则由负责人写明的活动项目内容、时间、联系方式并签章,无单位的由组织者或带队教师签署证明,学校或班级组织的要有签到本;二是要有学生提交相应的文本材料,如学生自己参加活动的感想、体会或总结等内容。

学校学分认定委员会严格依据学生用于研究性学习的时间、研究过程记录、成果及指导教师等多方面评价结果审查认定学分。

六、教育教学研究

加强综合实践课程的教学研究是顺利实施综合实践课程、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坏节。

各教研组、年级组以及各位教师都要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和指导。

不断探索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规律,及时总结、推广成功经验。

七、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资源广泛而丰富,校内校外都普遍存在。

一般来说,任何文本的或非文本的信息只要能被及时、有效地加工、转化并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中有效使用,就是课程资源。

学校各种教育设施、设备和场地,不同专长、兴趣爱好的教师,传统的校园文化,校外各种公共文化设施、设备和场所,地方自然条件、社会环境和经济文化状况、民族文化传统、民风民俗、地方传统工艺以及不同专长兴趣的居民和学生家长等都是综合实践活动可开发和利用的课程资源。

学校将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和发挥本地的课程资源优势。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是新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班级和指导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认真落实课程计划,保证我校综合实践课程的顺利开展。

 

张桥中学课程设置与管理制度(修正)

 

为了认真贯彻市教育局《减轻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十项”规定》,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促进青少年学生健康和谐的发展,根据上级教育部门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对我校原来制定的课程设置制度进行如下修订。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减负”的意义  

近年来,在全体师生及学生家长的共同努力下,我校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是,在多种因素影响下,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现象,在部分学科或某一教学时段仍时有出现,阻碍了素质教育的实施和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社会原因,有家长原因,也有学校自身原因。

从深层次来讲,是教育思想和观念问题。

在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形势下,我校全体教师要把教育的立足点真正转到为学生的发展服务上来,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有差异的发展,保障每个学生公平发展的机会和权利。

“减负”工作不仅关系到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也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希望全体教师能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减负”与提倡刻苦学习、自主学习的关系,也使教师自身在实践中能正确处理“减负”与提高教师素质、课堂教学效率的关系。

牢固树立“减负不减质”的观念,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向高效的课堂教学要质量。

  

二、加强宣传,突出重点,明确“减负”的责任  

(一)加大“减负”的宣传  

“减负”是一个系统工程,离不开家长的配合和社会的支持,请全体教师在学习上级有关“减负”文件的同时,通过家访、家长会、家长学校、给家长发公开信等形式,宣传“减负”的意义及有关要求,引导家长科学教育子女,为孩子的可持续发展着想,合力营造孩子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

通过黑板报、宣传橱窗、广播、校园电视等宣传阵地,广泛宣传,争取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

  

(二)落实“减负”的责任  

全校要按照《滁州市教育局减轻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十项”规定》,逐条对照,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减负”责任,并重点做到以下几项规定:

  

1、严格控制考试次数。

根据统一要求,学校每学期只在期中、期末安排进行一次学科考试,成绩评定实行等级制。

除此以外,教师不得以任何名义、任何形式组织进行学科考试。

教师不得公布学生的考试成绩,不得以考试成绩排列学生名次,不得以学科成绩为唯一标准来判定学生的好差。

  

为了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可以自行安排一些单元检测,但在操作中,同样要严格遵守以上规定。

  

2、严格控制学生在校活动总量。

按照中学生在校活动时间不超过7小时的要求,我校对学生在校时间作了具体规定:

  

学生早上到校时间:

7∶40;上午在校时间:

7∶40~11∶30;下午在校时间:

13∶00~15∶50。

  

3、严格执行课程计划,不得随意增减课时。

认真上好体育与健康、艺术、历史与社会、生物、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严禁利用这些课时补习文化课。

  

各年级周课时安排如下:

 

 

   科目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思想品德  

2  

2  

2  

历史与社会  

2  

3  

3  

生物  

3  

3  

\  

物理  

\  

4  

3  

化学  

\  

\  

4  

语文  

5  

5  

5  

数学  

5  

5  

5  

英语  

4  

4  

4  

体育与健康  

3  

3  

3  

艺术  

2  

2  

2  

综合实践活动  

信息技术  

2  

1  

\  

劳动技术  

1  

1  

1  

科技活动  

1  

\  

1  

地方课时  

综合专题  

教育  

1  

1  

1  

写字  

1  

\  

\  

班团活动  

1  

1  

1  

合计  

35  

35  

35  

4、合理安排作业。

教师在课堂内要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做作业。

课外按规定控制学生的作业量。

要安排好学生的课余生活,保证给学生课间和午间自由活动的时间,并指导学生学会安排课余生活。

保证学生每日有9小时以上的睡眠。

  

具体说明如下:

  

课间十分钟要让学生得到休息、调整,一律不得让学生在此期间做作业。

  

中午11∶30~12∶00,是学生午餐时间;12:

00~13:

00是学生自由活动时间;教师不准组织进行全班性的上课或练习。

  

回家作业:

七、八年级每天可以布置不超过1.5小时的作业。

  5、教师不得组织学生参加在学校的早自修。

针对部分因各种原因到校较早的学生,教师应引导他们珍惜时间,自主进行一些如阅读、预习复习等活动。

  

6、周六上午按计划初三补课半天,初一、初二不补课。

除此以外,严禁在法定休息日组织学生进行各种学习活动。

  

7、严格控制练习资料。

禁止教师向学生推荐未经市教育局、教研室推荐的练习资料和复习用书。

  

8、严格教学进度管理。

遵循教学规律,科学安排并严格执行教学计划,七、八年级结束新课不得早于放假前3周,九年级全部新课结束时间不得早于4月上旬。

要认真按照教育部和省教育厅有关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和《滁州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方案》的要求组织和安排教学。

  

9、以年级为单位,教师实行集体备课,资源共享。

备精每一堂课,优化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过程,减轻教师负担。

  

10、学校不以任何理由举办重点班、特长班、快慢班、实验班。

  

11、学校只组织上级主管部门批准统一的数学、物理、化学、信息学等学科竞赛,不自行组织各类学科竞赛。

  

12、学校建立学生和家长代表参加的学生课业负担听证制度。

每个学期举行一次听证会,听取学生和家长意见,并建立备查录,保证学生课业负担符合学生实际。

  

13、把德育放在教育工作的首位。

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要求,加强德育工作。

要教育学生,学习是其主要任务,适当的学业负担是其健康成长的基础,勤奋刻苦学习是其人格形成的必备条件。

  

14、积极探索学生素质发展综合评价机制,推广使用学生成长记录袋。

  

15、本制度自2010年秋季起实行。

 

张桥中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修订)

为了加强教学管理,规范教学行为,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

根据《安徽省普通中学教学常规管理若干意见(试行)》和滁州市教育局《关于加强中学教学常规管理的意见》的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对中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希全体老师认真学习并贯彻执行。

一、   课前准备工作:

1、 各科教师在新学期开学前应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并在整个教学过程紧扣《课程标准》进行教学,加以落实。

2、  拟定全学期教学计划。

各备课组在教师通读、熟读教材的基础上,结合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安排好教学进度,仔细拟定本学期教学计划和“寓德于教”计划。

3、  集体备课。

教师(含行政领导)应按规定的地点规定的时间参加集备活动,不得无故缺席。

备课前每个教师应再次熟读教材及有关教学参考资料,提出个人教学设想,并围绕教学目标的要求、主要教学内容重点、难点、课堂主要范例、练习与作业、可供选择的教学方法、手段、教具等积极展开讨论,最后结合自己班级实际,优选最佳教学方案。

同一学科的教学尽量做到统一进度、统一要求,并写好集备记录。

4、认真写好教案。

要根据各学科、年段、班级及学生的特点认真写好有自己特色的教案,教案体现教学目标、师生活动、课后反及作业设计等、对范例、练习、作业,教师要先“下水”完成,学校教务处对教师教案及作业“下水”完成情况,每学期至少检查六次。

二、 准备教学工作:

1、准备上课,教师必须在预备钟铃响之前到达教学地点。

2、 做好教学组织工作:

(1) 预备铃响后,教师应督促学生入座,安定情绪,准备各项学习用品,准备上课。

(2) 上课铃响后,教师进课堂;班长口令:

“起立”、教师说:

“同学们好”,学生答:

“老师好”,教师还礼并答“请坐下”,以完成师生上课心理准备。

(3) 教师根据班长报告,填好点名册开始上课。

3、  教师施教中应态度亲切,精神饱满,坚持讲普通话,讲授要注意言简意赅,吐字清晰,提问学生用语礼貌。

造成课堂融洽、和谐的气氛,并注意启发引导,调节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板书工整。

规范、板书包括字与图,都要做到工整、端正,无论汉字及各科作图,都要符合规范,各科教师应认真学习国家颁布的汉字简化方案,不写错别字。

5、  端正教态与学态。

教师要以身作则,上课时态度严谨,同时要求学生坐姿端正,注意听讲,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发言时举手,杜绝上课思想开小差,做小动作。

6、   对个别学生的违规行迹教师应采取灵活、适当、理智的方式批评纠正,不得马虎迁就,避免课堂上出现顶牛现象。

7、 不拖课、不占课堂,督促学生做好“二操一锻炼”。

8认真落实省颁课程计划,开足上好各学科课程。

9、  严格按课程表上课,不得将技能课改上其他课,及随便调课停课。

10、下课铃响,教师喊“下课”,班长喊“起立”,老师喊“同学们再见”,学生喊“老师再见”,老师离开教室。

三、加强课外辅导,促进学生的发展:

1、  教师在早读和下午第三节自修课应按时下班个别辅导、解疑,避免占用时间作全班性的集体辅导。

2、 在学习上热情关心后进生,帮助他们分析后进的原因,鼓励他们树立信心,改进学习方法,赶超班级上的优生。

3、  对优生在思想与学习上应更严格要求,在学习上进一步指导,积极培养与扶持尖子人才。

4、 积极开展家庭访问,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条件、习惯,有的放矢帮助学生解决思想、生活、方法问题,家校配合,促进学生进步、提高。

四、做好教学效果的检查工作:

为了有效地评价和检查教师的教学效果,对布置作业与考试作如下规定:

1、各学科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统一的作业规范并通过批改、讲评、展示优秀作业等方式严格训练学生,让学生熟悉和巩固学习知识。

2、 要精选作业,作业内容必须注重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作业份量深广度要适当,可根据不同程度学生,布置适当的选做题,以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因材施教,分类推进。

3、作业要及时处理,全面审阅,重点批改。

对所有布置的作业,应指定科代表按时收缴登记,发现拖、缺现象要调查,对抄袭现象要批评纠正。

已收缴的作业,必须全面审阅,及时发现问题,重点批改(或轮换批改),及时讲评,提倡有重点地面批面改。

4、培养学生自找差距,自我完善的能力。

要求学生及时订正作业中的错误,教师通过适当方式检查作业订正情况。

5、考试的命题,要注重基础,要面向全体,要让大多数学生都能达到合格。

6、期中、期末考试可采取教研组、年段命题,分题流水评卷以检查衡量教学效果,但要注意科学命题,认真审核,严加保密。

7、考试方式要统一,师生都要严格遵守考场规则,对于违纪作弊的学生,应及时严肃批评教育和处理。

8、各年段各科单元考要统一进行,同时应做好必要的课堂小测与课堂练习。

9、各类考试都要求教师认真评卷,及时发回,认真进行讲评,并做好质量分析和查缺补漏工作。

要认真督促学生订正试卷,认真总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五、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以情促教:

教师言行举止应作为学生的表率。

学生的缺点,教师要热情诚恳地劝导和严肃耐心地批评教育,不应放任自流,也不应嘲笑、讽刺、挖苦学业生,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不得驱赶学生出课堂。

不论上课还是自修,教师不得看书报、抽烟、带小孩、打毛线、接电话、接待客人等。

六、注重教科研工作制度化:

1、教师要加强理论学习研讨,提高理论实效,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继续教育培训,交流学习心得,了解教育教学动态。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抓好立项课题研究,积极开展课题研究。

(1) 抓好立项课题的研究,认真做好制定计划、过程管理、阶段小结工作。

(2) 围绕新课程改革重新制定新的课题,借助新课题推进新课程,推动学校教学开展。

(3) 要求课题组成员围绕课题上好研讨课,大家共同听课、评课并进行反思,以提高教科实效。

4、  教研组活动每周安排一次,教研组长必须做好有关教研组的各项

本制度自2010年秋季开始实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远程网络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