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建设世界城市背景下西城区新发展目标和战略思路研究大纲.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798344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09.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建设世界城市背景下西城区新发展目标和战略思路研究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北京建设世界城市背景下西城区新发展目标和战略思路研究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北京建设世界城市背景下西城区新发展目标和战略思路研究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北京建设世界城市背景下西城区新发展目标和战略思路研究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北京建设世界城市背景下西城区新发展目标和战略思路研究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建设世界城市背景下西城区新发展目标和战略思路研究大纲.docx

《北京建设世界城市背景下西城区新发展目标和战略思路研究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建设世界城市背景下西城区新发展目标和战略思路研究大纲.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建设世界城市背景下西城区新发展目标和战略思路研究大纲.docx

北京建设世界城市背景下西城区新发展目标和战略思路研究大纲

北京建设世界城市背景下

西城区新发展目标和战略思路研究

(课题大纲)

一.研究目标

本项研究的基点是:

1.在北京市建设世界城市的总体框架内,重视研究西城区和周边城区的关系,立足从北京全局提出西城的新发展目标和思路。

2.作为北京市核心功能区,西城区的发展需超越区域的架构。

3.立足于西城区的现状和实际进行,提出的战略思路和方案力求切实可行。

4.提出西城区新的重要发展战略目标,力求准确的把握。

本项研究的目标,是在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背景下,综合分析西城区的区域优势与条件,在总结西城区发展成就的基础上,提出西城区在北京建设世界城市背景下新的发展目标与战略思路。

二.主要研究内容

(一)世界城市的基本概念与建成条件

“世界城市”是国际大都市的高端形态,是国际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中具有广泛控制力的城市,具有国际意义的生产要素聚集和配置的战略中心。

目前公认的世界城市有纽约、伦敦、东京。

1.世界城市的内涵和主要特征

(1)世界城市具有很强的综合实力,不是仅在某一个方面对国际社会具有控制、辐射作用,而是从多方面产生综合影响力;

(2)世界城市在商贸、金融、制造、资本等经济邻域,具有世界中心的地位和国际控制力;

(3)发达、便捷的交通通讯网络是形成世界城市的重要条件,世界城市在全球交通通讯网络中处于枢纽地位;

(4)世界城市的形成受人文因素的影响,表现出不同的具体特征;

(5)受世界经济多中心的影响,世界城市不是唯一的,而是全球城市金字塔上位于顶端的多个国际经济中心。

2.建成世界城市的标志与主要指标

世界城市的主要标志和突出特点,是具备或部分具备全球经济中心、决策与控制中心、科学文化和信息传播中心、交通运输中心、国际活动和高端人才聚集地等方面的功能,具体体现在经济发展水平、国际集散程度、基础设施水平、社会和自然环境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水平。

3.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主要差距

(1)综合经济实力差距较大

从经济总量、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三方面看,北京与纽约、香港等城市的差距都在20%左右。

世界城市的人均GDP都在1.5万美元以上,纽约、东京的人均GDP高达5万至6万美元。

(2)国际集散能力不强

世界城市的本质特征是拥有全球经济控制力,纽约、东京、伦敦等世界城市都是当今跨国公司和跨国银行总部聚集地。

北京在拥有国际组织数量、接待国际游客数量、常住外籍人士占总人口比重等指标方面,与全球一流世界城市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3)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在道路交通方面、轨道交通方面、国际交通方面,北京与全球一流世界城市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北京交通拥挤和堵塞,已严重影响了城市的正常运行和市民的社会经济活动。

(4)城市生态环境亟待改善

城市生态环境是衡量一个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也是世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北京是在城市环境整治、大气污染治理和生态建设等方面,与现代化世界城市的差距仍然非常显著。

在建设世界城市过程中,应注意世界城市的负面影响,西方国家所展露的城市弊端要避免。

北京建立世界城市一定要研究我国特色、北京特色,充分体现中华文明特色。

西城区与世界城市一些城区可作比对研究。

4.西城区在建设世界城市的主要目标和方向

(二)西城区在北京建设世界城市背景下的条件分析

1.西城区在北京建设世界城市中的优势

世界城市纽约、东京、伦敦它们作为全球最高层级的城市地位,主要是高端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世界500强企业总部数量、金融业集聚程度、航空港人流量等指标领先。

西城区已聚集了约233家企业总部,具有核心凝聚力和竞争力。

(1)西城区区位优势得天独厚

西城区是首都功能核心区之一,是国家政治中心的主要载体、国家金融管理中心、传统风貌重要旅游地区和国内知名的商业中心。

(2)西城区产业优势明显

西城区是经济繁荣、金融活跃的商贸金融区。

基本形成了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以金融业为核心的高聚集、强辐射的产业体系。

(3)西城区文化资源丰富

西城区内文化、文物、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区域内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119处,其中国家级的24个;拥有国家大剧院、人民大会堂等一批国内顶级现代文化设施;形成了北海、什刹海等一批著名旅游品牌。

(4)西城区交通便利,通讯发达

全区55%地域在二环路以内,交通便利,通讯发达。

具有西直门、动物园等公共交通枢纽。

西城信息资源丰富,具有众多国家信息、通讯、新闻等部门,国家信息产业部、新华社、电报大楼、长话大楼、广电总局都位于本区。

(5)西城区环境较好,社区服务较完善

城市环境质量日益提高,社区服务功能逐步完善,地区居民的生活和居住环境越来越好。

教育发达,卫生体育等事业发展水平较高。

2.西城区在北京建设世界城市中的不利条件

(1)支柱产业的聚集和辐射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优化环境、服务发展的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2)城市中心区商业改造提升任务艰巨;

(3)文保区居民居住条件还未得到有效改善,一些四合院的修缮、改造需安排;

(4)公共服务不能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服务理念和服务方式需要进一步转变;

(5)土地资源紧缺。

(三)西城区在世界城市建设中的定位研究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和国际影响的扩大,中国的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

西城区在经济、社会、文化方面应结合自身特点和资源,进行功能的提升和创新。

西城区处于北京市中心区,具有国家行政办公职能、综合性文化职能、金融和商业商务活动职能、高品质生活居住职能,应当把西城区的战略定位设为:

未来可持续发展的世界城市中心城区。

西城区可以在“人文北京”示范区、“科技北京”精品区、“绿色北京”先行区的基础上,建设成为以现代经济为特征的高端产业城区、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相融的文化旅游城区、生态环境优美的宜居城区。

1.西城区在北京建设世界城市中的功能定位

(1)金融服务。

西城区应成为金融、保险等高级生产者服务业和企业总部集中的区域;使西城区成为北京市商务、事务双重中心。

(2)文化传播。

发挥西城区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势,使西城区成为体现北京古都风貌和东方文化的重要展示区。

(3)中枢职能。

西城区是政府部门和各种国际国内机构集中的区域,直接关系到北京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政治影响力。

2.西城区在北京建设世界城市中的战略目标

西城区在北京建设世界城市中的发展目标,应是提升实力,锦上添花。

一是提升经济发展,发展高端服务业;二是提升文化品位;三是提升城区整体环境与形象。

(1)建设北京金融业的重要承载区

加快建设金融街西扩进程,大力提升首都金融业的国际化水平,促进金融机构的聚集和首都国际商贸中心的形成。

(2)发挥区位优势,提升区域政治影响力

发挥西城区特有的区位优势,加速引进国际组织入驻,吸引各国高端人才在北京开创事业,加快北京发展的国际化步伐,提升首都的国际政治影响力。

(3)发掘西城区历史文化资源,提高首都文化软实力

建设世界城市的发展模式,要以深厚的中华文明沉淀为依托,建设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独特的人文魅力、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高尚的文化品位的世界城市,加快发掘区域的历史文化资源,注重打造北京独特的文化软实力。

(4)逐步改善民生,建成真正体现东方文化的新城区

逐步改善民生,改善民生、解决困难群众住房、维护社会稳定,使西城区成为真正体现东方文化的传统地区。

(四)西城区在北京建设世界城市过程中的战略思路

由于西城区的地理环境、经济发展现状,限制了大规模发展产业的可能性,因此,只能在现有产业、现有基础设施的基础上,提升功能,发展创新。

1.拓展金融街建设,建设国际金融中心

(1)通过置换、调整配套建设,进一步拓展和完善金融街建设。

建设金融管理中心,提升金融街功能。

全力推进金融街建设,着力提高金融街对全区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

(2)重点发展金融保险业。

在引入金融机构总部和有实力的金融机构进入的同时,开展金融业务创新,培育并完善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

(3)加快大宗商品期货、期权投资市场建设。

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世界级专业市场,拥有国际商品市场的话语权,提升在战略资源等领域的控制力和影响力。

(4)现阶段可在区财政的支持下,结合西城文化产业的发展和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巨大消费潜力,依托北京产权交易所建设“中国文化产业产权交易中心”和“艺术品交易中心”,引入“中国工业设计成果交易中心”等国家级交易中心。

(5)在德胜科技园重点建设金融后台服务区。

使西城区成为国际金融机构聚集区、国际金融创新中心、国际金融服务和资讯中心以及国际金融产品交易中心。

2.建设西单国际商贸中心,建立国际商贸服务体系

西单地区应在对现有商业设施、功能进行调整和改造的基础上,扩大规划。

西单商业中心应强调时尚商业氛围与吸引力,努力打造为商业之都、时尚之都,成为以国际高端品牌展示和营销的国际商贸中心。

(1)对西单商圈各商场进行功能调整,美化、亮化、改造,以至新建标志性的重大商业设施。

高标准的建设消费交易量巨大、商贸服务发达、区域辐射能力强、国际影响力大的国际商贸主承载区。

(2)积极争取中央政府支持,在西单地区开设“国际免税城”。

创造吸引人们的消费商业环境,使人如去巴黎、东京、香港一样自由、方便、便宜地购买国际名牌,以此吸引国际名牌进入,吸引国内外消费者来此购物消费。

(3)在建设西单商贸中心的同时,可将西外商圈改造为以集聚国内名牌产业为主,国际品牌为辅的“国际商贸中心”的副中心。

(4)新街口、什刹海地区建设以中华传统商业模式为主体的旅游消费度假区。

使其成为展示中华文化,促进民族文化、民族产品发展的一个核心区域,努力打造文化商贸形象,致力于把北京乃至中国浓厚的传统商业文明与现代商业文化相融合,形成商贸文化的国际传播中心。

3.挖掘西城丰富的文化资源,发展文化产业

(1)西城区文化机构、演出设施很多,有国家大剧院、首都博物馆、人民大会堂、音乐厅、中山音乐堂、中国京剧院、梅兰芳剧院、二七剧场等,依托这些文化资源如何发展文化产业?

哪些演出能培育出产业?

哪些能发展有国院影响力的?

应挖掘和提升,使西城区文化产业体系化、规模化。

研究文化娱乐设施的利用方式,研究美国百老汇的经验。

(2)建设西城区文化创意产业关联板。

建立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文化创意产业与设计。

(3)结合北京建设新世界的目标,西区的文化战略是将演艺业、旅游业、传媒业、会展业作为文化产业的发展重点。

4.将什刹海规划建成北京一颗明珠

什刹海是北京内城唯一一处具有最大面积开阔水面的开放型景区,是风貌保存最完整的一片历史街区、文化旅游资源最密集的区域之一,有其独特性和很好的文化价值。

什刹海要提升地位和影响力,应成为整个北京的一颗明珠,成为西城区的标志性区域性,加以系统的组织。

改善环境,改善风貌,提升功能。

什刹海旅游区改造,要权衡与协调什刹海地区“居民”、“文物保护”、“游客”之间各方利益,提升其文化品位,打造什刹海品牌优势。

结合什刹海旅游区改造,积极引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建设中国非物质遗产展示中心(公园)。

加大周边胡同文化游、民俗游的开发力度,使什刹海成为城市高端人群休憩的理想空间,品位与品质的高档休闲娱乐场所,成为国际著名的文化旅游中心和北京古都风貌和东方文化的展示中心。

5.提升阜景大街、历史文化街区形象,展示古都文化

西城区作为我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古都风貌的核心地段,要为开展国际交往提供优质服务,要为国内外来宾提供享受高雅文化服务,为他们领略中华传统文化提供良好环境。

(1)阜景大街应改造成为特色明显的特色大街。

要积极提升阜景文化街的文化内涵建设,发掘区域内皇家经典文化、中外宗教文化、民俗风情文化和名人故居文化汇聚的深厚历史文化积淀,将其建成文化资源集中、旅游设施完善、品牌产业发达、文化气息浓厚的文化旅游街区,成为“老北京最美的一条街”。

(2)加强西城区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修缮更新,加强北京古都风貌与古都文化展示区的规划。

烟袋斜街、南官房胡同区、什刹海等保护修缮,已取得初步的成果,但与建设世界城市的目标还相差很远。

应在保护现状基础上进行修缮、改造,成为古都街巷的精品,成为国际和国内游客有相当影响力的街巷。

(3)深入挖掘西城独特的历史文化和民俗文化,拓展旅游业。

积极培育文化旅游业的产业群、产业链和产业带。

6.提升西城区环境和城区形象

改善环境质量、城市景观,使西城区成为吸引高层次人士和活动的时尚地区。

(1)规划建设视觉形象工程。

通过在城市布局中对历史文化建筑的保护,在建筑风格上体现一定的特性;窗口设计、廊道设计、街区设计有醒目的标志,以求在视觉上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来确立形象。

(2)提升人性化理念,建设宜居城市。

在现代城市理念(包括城市建筑与各类设施的设计)中,必须考虑怎样有效地改善城市人群的精神状态,让栩栩如生、活泼多姿的城市形象对人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塑造人们的情感,增加人们的愉悦。

只有这样才能提升西城区品味,汇聚世界各地人才。

(3)建设中注重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创造和谐统一的城市人文和自然景观,增强城市影响力和吸引力。

采用对二氧花坛吸收程度较高的树种美化周围环境。

改造现有的照明系统,提倡使用节能灯。

(4)继续做好神州第一街—长安街西段的保护。

(5)重视近现代建筑、名人故居的保护。

7.加快文保区保护修缮与城市更新,改善民生

(1)应尽快改善文保区居住环境,缩小反差。

景山公园、北海公园、什刹海、白塔寺周边四合院居民的居住环境和条件,同北京的现代化建筑、同世界城市的风貌反差太大。

应加大力度,保护古都风貌。

(2)要加快旧城房屋修缮与改造的速度,给文保区的私房修缮给予政府补贴,并成片修缮改造西城区的胡同和四合院。

(3)逐步改善居民生活条件,加大力度推进四合院下水管线改造、供暖设备系统维修、老旧楼房通天燃气等利民工程,为居民提供方便舒适的生活居住环境,使西城区成为真正体现东方文化的传统地区。

(4)完善西城区科教文卫体等各项公共服务领域专项规划、养老服务设施专项规划、医疗设施布局专项规划、保障性住房等一系列规划,并形成民生设施规划体系。

8.发展高端服务业,建成国际组织集聚区

(1)以金融街地区、西长安街地区、展览路地区和月坛地区为重点发展区域,配合文保与修缮试点工程建设,形成以金融业为龙头,发展企业管理服务业、法律服务业、会计服务业、市场调查业、社会经济咨询业、办公服务业、知识产权服务业、广告业、会展业、电信业、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科技交流与推广服务业等,构建新型高端产业集群,挺进国际化的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格局。

区财政应对以上产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持。

(2)发展总部经济,继续促进总部聚集,搞好会展,促进国际交流。

西城区展览馆、会议中心众多,有众多的政府和非政府机构,国家机关委办局57个。

国际交流频繁,做好服务,是西城区作为世界城市中心城区所必须的职能。

(3)在发展会展经济与会展建设上,以财政投入为主,发展拥有自有品牌的会展项目。

通过创建名牌展览,逐步建立国际性组织。

(4)要以世界城市所具有的包容性面对非政府组织。

非政府组织和非营利组织对于推动城市的全球影响力非常重要。

建设世界城市,政府应该充分利用好这些非政府组织的资源。

(5)配合新建的德胜科技园区。

发展物流等文化创意产业。

发展战略性新兴高技术产业,包括大力发展信息化产业,增强信息控制与辐射功能。

9.推进区域信息化建设,实施智慧城市发展战略

西城区集中了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及信息产业部等中央政府和企业,为此可发挥其独特优势,推进“数字西城”工程,加强数字社区建设,进一步提高区、街、社区三级数字化水平和信息服务水平。

以区财政投入为引导,联合央企开展“智慧西城”建设,在智慧流通、智慧消费、智慧医疗、社会安全、智慧管理等领域实现智能化,造就智慧城区的典范,形成高端城市建设样板,并以此形成价值巨大的智慧产业市场,推动西城经济发展。

10.西城区建设世界城市中心城区的空间战略

(1)实施“五区两线”的战略框架

西城区土地压力很大,水平和垂直方向发展受到很大限制,旧城改造为西城区土地利用配置的优化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在西城区空间结构调整过程中遵循经济原则、生态原则、功能分区原则、保护与创新相结合原则,形成“五区两线”开发的框架:

六海休闲办公区、传统居民保护区、商务中枢机能区、办公文教居住区、德外高新技术园区、宣新商业街、阜景文化街。

加强西城与周边地区以及国内其它区域的协作和融合,放宽一些新兴领域的准入政策。

以六大功能区为主要切入点,加快各功能区的产业融合。

(2)合理调整西城用地结构

西城用地结构调整方向:

大幅度压缩居住用地和工业用地比例,严格控制办公用地比例,规划的道路用地比例,同时要尽量减少道路对地面的占用。

(3)重视西城地下空间开发利用

北京中心城亟待寻求一种实现城市空间的三维式拓展方式,推进城市的集约化发展,实现了中心城区的立体化开发,大幅度提高整个城市生活质量。

在北京进入地铁建设的高潮期,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应尽量和地铁建设同步进行。

在以商业功能为主的街区,地下空间的开发重视深层开发,可以建设由地下商业购物街构成的规模较大的地下商业城,并与地面在商业流线上形成完整的商业立体回环系统,利用地铁庞大的商业区与人流聚集效应,推动西城区商业进一步繁荣。

(4)主要交通设施战略思路

建立并优化与城市区域空间框架相匹配的综合交通体系。

改善功能区内部交通条件,打通功能区外部重要联络干线。

应改善路网系统:

道路支线、胡同的改造,市政府加大投入。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建立步行、自行车、公交、地铁、城铁立体方便的换乘体系。

多建人行道路,鼓励步行。

对公共空间的规划做梳理,如停车场。

合理配置和管理地上和地下停车场,积极推行智能化停车管理模式。

优化行人、自行车道,补充行人过街天桥及地下通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