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3.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797408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5.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3.docx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3.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3.docx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3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3

教学要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揣摩语言,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设计:

整体感悟  1、导入      2、感知、

a、学习字词b、朗读全文,初步体味文中情趣c、课堂讨论

△从本文的题目看,你认为文章主要写了几个方面的内容△找出写百草园、三味书屋两个部分起止句中的过渡段概述一下这篇文章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讨论研读:

1、质疑2、合作探究

△作者在百草园中的生活感受是怎样的?

作者对三味书屋的感受是怎样的?

二者在内容上是什么关系?

有什么作用?

体验与反思:

你喜欢怎样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你认为游戏与学习之间是矛盾的吗?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揣摩语言,学习写景状物的方法

教学设计:

  1、教师.总结2、研读赏析

a、自由讨论。

你最喜欢的语段,并说出原因(从写法上分析)b、重点研读。

 朗读第二自然段、第七自然段 分析.写作技巧

3、拓展延伸a、品味第二、七自然段,自己写一段话。

(或写校园一角,或写某个游戏的过程)b、学生评析

4、布置作业

爸爸的花儿落了

教学要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思路,体会至爱亲情2、研读课文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至爱亲情

教学设计:

整体感悟    1、导入    2、感知

a、字词b、有感情地朗读全文c、思考、讨论

△从全文看,爸爸是一个怎样的人?

“花”在全文结构中起着怎样的作用?

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研读与赏析(爸爸在“我”的成长过程中究竟起了怎样的作用。

  1、自主探究,提出问题进行讨论2、集中讨论

a、文中哪些写的是眼前事,哪些是回忆过去的事?

回忆的事是怎样引出的?

B、这些对“我”的成长起了怎样的作用?

C、怎样理解文章未尾“我”默念的话的含义?

拓展延伸:

说说自己的爸爸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研读与赏析文章的重点

教学设计:

导学

研读与赏析(”我”急着回家这一部分)a、朗读此段落b、思考讨论

△毕业典礼后“我”回家见到了怎样的情景?

这情景预示着什么呢?

△“我”是不是真正感觉到自己长大了?

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体验与反思:

  你喜欢长大吗?

说说心里话。

布置作业

丑 小 鸭

教学内容:

  1、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字里行间流露的感情。

2、体味文章带给我们的深刻启示。

教学设计:

整体感悟:

  1、导入2、作者简介3、感知课文内容

a、速读课文b、思考

△这篇童话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丑小鸭遭受到哪些歧视和打击?

丑小鸭是如何面对的?

这篇童话给我们什么启示?

问题探究:

  学生自主质疑、答疑,教师归纳.总结

集中讨论:

  a、丑小鸭为什么拼死也要飞向高贵的天鹅?

b、怎样理解“只要你是一只天鹅蛋,生在养鸭场里也没有什么关系”这名话?

c、为什么说丑小鸭的一生是作者自身生活的写照?

体验反思:

  我们应从丑小鸭身上学习什么?

拓展延伸:

  结合本文,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个小片段

布置作业

诗两首

教学要点:

理解这两首诗,背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了解象征手法的作用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学习体会,引导学生正确地面对生活。

课前准备:

1,根据提示,阅读这两首诗。

2,搜集作者的有关资料。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内容与设计:

一、教学《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一)导入

(二)了解作者及作品背景

教师组织学生将搜集到的有关资料进行课堂交流,以利于理解诗歌。

(三)整体感知

1、反复阅读诗歌。

2、独立思考,仔细品味,感悟诗歌的语言。

A\\“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指的是什么?

B\\诗歌的两部分各表现了怎样的内容?

C\\这首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四)问题探究

1、面对逆境,我们就只有耐心等待,不予抗争吗?

2、怎样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五)朗读背诵(六)体验与反思:

教师要求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学习体会,引导学生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未选择的路》

(一)导入

(二)趣味感知

1、怎样理解诗歌中所说的“路”?

这是怎样一种表现手法?

你能从学过的课文中找出类似的例子吗?

2、四节诗歌表达了什么意思?

3、这首诗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意思?

(三)问题探究

1、诗人选择了自己的路,可为什么题目却是“未选择的路”?

2、在诗歌表现出的情趣上,《未选择的路》与《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有什么不同?

3、这两首诗歌对人可能产生怎样的影响?

(四)教师小结

三、课后作业:

试着写一篇随笔,评论一下《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或《未选择的路》。

伤仲永

教学要点:

熟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翻译课文;学习本文借事说理的方法,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大意;解决生字词。

教学内容与设计:

一、导入新课二、整体感知

教师范读,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注意正音及句子的停顿。

学生自由诵读,进一步感知课文。

学生齐读,注意断句。

疏通文意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将文言文翻译成白话文,然后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全班同学讨论交流,解决四人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

问题探究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的原因是什么?

文章最后一段议论讲了什么道理?

学完本文,你有何感想?

小结:

借事说理的方法。

语言简洁生动。

课后作业:

小作文:

《读〈方仲永〉有感》。

综合性学习

教学要点:

认识自我,正确对待成长中的烦恼。

了解他人的烦恼,重新审视并评价自我。

学会沟通与理解,能帮人解脱烦恼。

课前准备:

1、提前布置预习,了解活动内容。

2、学生自由结合,分为三组,选派组长。

3、学生可向爸爸妈妈、朋友了解少年时期的烦恼。

4、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美国电视剧《成长的烦恼》。

活动过程

导入:

1、播放电视剧《成长的烦恼》(片段),学生畅所欲言谈感想。

2、教师小结。

交流我们成长的烦恼

1、题目打在屏幕上。

A\\说说自己的烦恼;B\\替朋友解脱烦恼;C\\自我成长的烦恼。

2、在预习的情况下,各组准备五分钟后,进行小组擂台赛。

3、各组派代表进行交流,其余同学可参与式地进行评析。

比一比,哪组同学的语言流畅,敢于直言,态度真诚,用语礼貌。

4、全班交流。

二、活动小结

三、课后延伸:

将今天的真心话,以《成长的烦恼》为题,写一篇500字左右的作文。

黄河颂

教学目的及重点:

1,理解诗歌内容,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

2,提高诗歌朗读的能力。

教学课型及课时:

1,讲读课。

2,一课时。

导入:

由《黄河大合唱》的音乐电视导入

激发情感:

请学生谈读后感

朗读诗歌:

学生齐声朗读;自选感兴趣的部分反复练读

内容研讨:

1,这首诗歌的主要内容是歌颂黄河,在歌颂前对黄河进行了一番描绘。

你觉得这些句子表现了黄河的什么特点?

2,歌颂黄河的部分,分别是从那些方面进行赞颂的?

3,结合时代背景,你认为作者描绘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特点,歌颂它伟大坚强的精神,是要表达什么情感?

4,课文小结

序曲————主体————尾声

伟大坚强绘黄河——颂黄河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精神

再次朗读

结束语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3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https:

//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教学目标]

     1、我国古代的科学成就。

     2、学习常见的文言词语。

     [教学重点]

     学习常见的文言词语

     [教学难点]

     古代的科学成就对我们的启发

     [学法指导]

     查阅相关资料、对照注释疏通课文、讨论作品意义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1、查阅沈括及其《梦溪笔谈》的有关资料。

     2、预习字词,通读课文。

     3、对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并思考。

     [教学步骤]

     1、由镇江的梦溪园导入。

     2、交流有关预习内容。

     3、讨论学习《以虫治虫》

     

(1)对照注释,自己疏通课文

     对照注释,通读课文,找出不懂的字词,查工具书或提出疑问。

     

(2)集体朗读,学生翻译课文

     提示重点字词句:

     界:

地域,范围。

     方为秋田之害:

正在危害秋田里的庄稼。

方,正、正在。

为,成为。

害,危害。

     千万蔽地:

成千上万,遍地都是。

蔽,遮盖。

     悉:

全、都。

皆:

全、都。

     岁以大穰:

年成因此而获得大丰收。

岁,年成。

以,因。

大穰,庄稼大丰收。

     (3)结合“探究、练习:

一”,讨论作品意义

     提示:

     《以虫治虫》反映了我国古代利用农作物害虫的天敌消灭虫害的情况。

这种方法不仅促进农业增产,也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

在今天更值得大力提倡和推广。

     4、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做“探究、练习:

一”。

     第二课时

     [教学步骤]

     1、检查复习《以虫治虫》。

     2、交流有关预习内容。

     3、讨论学习《梵天寺木塔》

     

(1)对照注释,自己疏通课文

     对照注释,通读课文,找出不懂的字词,查字典或提出疑问。

     

(2)集体朗读课文,学生翻译课文

     提示重点字词句:

     布:

铺、排。

故如此:

所以这样。

     贻以金钗:

即以金钗贻(之),把金钗送给她。

     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

只要逐层铺好木板,用钉子钉牢,就不会晃动了。

但,只。

讫,终了,完毕。

实,使坚实。

     人皆伏其精炼:

人们都佩服他的高明。

伏,通“服”,佩服。

其,他。

     (3)结合“探究、练习:

二”,讨论本文在人物刻画上的特点。

     提示:

     《梵天寺木塔》写人着墨不多,却很生动。

工匠的“密使其妻”和喻皓的“笑”都很传神的表现了人物的心理活动。

工匠对于塔动这一情况束手无策,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又不失面子,于是“密使其妻”去见喻皓的妻子,请求喻皓的帮助。

这一行动把匠师的用心良苦表露无遗。

喻皓的“笑”则表现了他解决这一问题的轻松,胸有成竹。

     4、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做好“探究、练习二、三”

《梦溪笔谈》二则教学设计2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https:

//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宋丽梅

教学目的:

一、 学习并启发学生运用条分缕析的方法去观察研究事物。

 

二、理解生动的比喻对说明事物特征的作用,体会说明语言准确性。

 

教学重点:

掌握总分结构顺序及分类说明方法。

 

教学难点:

生动的说明表现抽象、复杂天气特征。

 

教学时间:

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出示小黑板、检查字词预习情况。

 

二、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云”和“天气”有着密切关系,看云可以辨别,推测天气的好坏,这篇说明文是怎样把有关云和天气的气象知识告诉我们的?

 

三、讨论全文结构。

 

四、着重研究一、二部分层次及语言特色。

 

(一)讲读第一自然段 

1、朗读首句提问什么叫“姿态万千”、“变化无常”?

                       

2、哪些语句分别说明“姿态万千”“变化无常”?

 

3、朗读指出修辞手法?

 

4、这一节按什么顺序写的?

 

(二)分析第二自然段。

 

1、朗读并背诵指出概括说明作用。

 

2、往往”、“常常”两个副词起什么作用

(三)详细研究各种云同天气的关系。

1、卷云、卷积云、积云和高积云形状、位置、厚度怎样,是什么样天气?

 

2、雨天的“招牌”呢?

三种云的特点、高度、厚度、颜色在怎样变化?

 

3、“改名换姓”、“躲藏”是什么修辞手法?

4、从积云到积雨云,则是夏天出现的一种特殊情况,它的变化速度和以上有什么不同呢?

 

5、归纳与第二节关系。

 

(四)讨论如何根据云的光彩,推测天气的情况。

 

1、云上有哪几种光彩?

(晕、华、虹、霞) 

2、这些光彩特征怎样?

预示着什么天气?

3、引用谚语有什么作用?

 

五、讨论最后一段作用。

 

1、观察云的形状、光彩对我们有什么意义?

 

2、如何才能掌握它的变化规律呢?

 

3、最后告诉我们局限性作用?

 

六、.总结课文。

 

七、布置作业:

 

1、说出收集的有关气象谚语试辨识天气。

 

2、完成练习二。

 

板书设计:

  看      云       识       天     气 

   (观察)                (推测)            (天气的变化) 

     总说:

看云可以识天气。

[总—分—总]              [现象] 

条理清楚     高、轻、薄 层次分明     形态   分类) 

分说:

怎样看云识天气。

           低、密、厚 (先总后分) 

  (分类)   光彩:

晕、华、虹、霞     [本质] 

  总说:

意义与局限。

用词准确   往往、常常 

科学严密   一般、可能、渐渐等 

语言通俗    像.....像.....;刚才-----一霎时------;“招牌”;改名换姓 

生动有趣        比喻、排比、对比、拟人;谚语

幻灯片内容:

 

(一)、云的形状与天气关系 

(二)、云的光彩同天气关系     (略)

看云识天气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https:

//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山东光远中学           王新伟 

[教学目标及重点]

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细致描绘,情景交融地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

 [教学课型及课时]

1.教读课

2.一课时

[媒体设计]

多媒体投影仪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在我上新课之前,我想问同学们一个简单的问题:

”现在什么季节?

”(学生齐答:

”冬季。

”)对!

现在是初冬季节。

一提到冬季,大家也许马上会想到一幅白雪皑皑,冰清玉洁的图画;也许会想到”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佳句。

是的!

严寒几乎成为一种思维定势影响着人们对冬天的感觉。

在我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没有一个地方,它的冬天温暖如春,给人一种温情脉脉的感觉呢?

下面,让我们随着语言大师老舍先生的笔,到济南城去走一遭,看一看它的冬天是怎样的。

(板书题目及作者)

   二、解题

    老舍(1899-1966),现代作家和人民艺术家。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市人,出生于城市贫民家庭。

幼年丧又靠母亲抚养长大。

1912年入北京师范学校,爱上了文学。

毕业后,任天津南开中学国文教员。

1924年应聘去英国伦敦东方学院教中文。

在英国六年,共发表三部长篇小说:

《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

1930年回国,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大学任教。

这期间,老舍写了长篇小说《猫城记》《离婚》《牛天锡传》《骆驼祥子》和多部短篇小说集。

其中尤以《骆驼祥子》影响最大,这是一首”旧时代的葬歌”。

小说被译成十几种外国文字,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

抗战爆发后,老舍辞去教职,以极大热情主持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战协会,其创作范围也不断扩大。

1946年春,老舍去美国讲学。

新中国成立时,周恩来总理嘱曹昌写信请他回国。

日夜思念祖国的老舍得信立即动身,历尽艰难,于1949年底返回北京。

从此热情参加各项工作,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北京市文联主席等职。

创作也更加丰富多彩,从1950年至1965年,光剧本就写了十多个,其中影响最大的如《龙须沟》(1951年)、《茶馆》(1957年),另外还有《女店员》《全家福》《宝船》《神拳》等都曾轰动一时。

这中间,《龙须沟》影响最大,为此,1951年12月,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

1966年8月24日,老舍被林彪、江青及反革命集团摧残迫害,不幸逝世,终年67岁。

老舍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大学任教七年,对山东产生了深厚感情,他称山东为”第二故乡”。

这时期他生活比较愉快,在创作上也是丰收期。

由此可见,山东七年多的时间,在老舍的一生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三、教学新课

      

(一)、明确教学目标及重点(略)

      

(二)、整体感知

        教师范读一遍课文(放伴奏音乐,力求生动)。

          让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三)师生共同研习课文

      (以学生自主探究讨论为主,教师只点拨要点即可 )

1.济南的冬天是怎样的?

明确:

济南的冬天是温晴的。

2.作者是怎样紧紧抓住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描述出一幅幅济南特有的动人的冬景的?

明确:

作者抓住济南“温晴”的特点,从地理环境、人们的表情与幻想和对小山、小雪、绿水的描写几个角度来写。

第一幅画描绘了阳光下济南的全景。

济南像被“放在一个小摇篮里”,“暖和安适地睡着”,多么恬静、多么安逸。

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

第二幅画描绘了秀美的雪景。

矮松顶着白花,蓝天镶上银边,白雪夹着黄草,夕阳斜照薄雪,山坡卧着村庄,房顶卧点白雪,如同一幅极美的出自唐代名手的水墨画。

第三幅画描绘了澄清温暖的河水。

河水不结冰,还冒着热气;水中水藻绿意正浓,水边垂柳弯腰照影;一片清亮的天上,像块空灵的蓝水晶。

这一幅幅美景,描绘出了济南特有的动人的冬景。

3.作者是怎样描述济南的山的?

学生阅读、讨论后明确:

 ⑴小山把整个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写出济南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

⑵用拟人手法描述济南的山:

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

用一”晒”、-”睡”、-”醒”,一连串相关的拟人手法,烘托舒适温暖的环境。

⑶用比喻、拟人手法描述济南的山:

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用”小摇篮”比喻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用”看护者”比喻四周的小山,加上温存体贴的抚慰,写出这一圈小山的特别可爱。

⑷从人们的感受描述济南的山:

面上含笑;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人们的幻想,不仅描绘笑容,更突出心理活动。

⑸文章描写雪后山景的时候说: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

写了雪后山景的”妙”。

  妙在雪光、雪色:

”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智儿  白花”,松的翠与雪的白相映生色;”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根  边”,如洗的蓝天与似银的雪相映生辉;”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白雪与暗黄的草色,组成彩色的美景。

妙在雪态:

”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 的山的肌肤”以动写静,写出动人的形态;哪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 微微露出点粉色”把薄雪比喻成害羞的少女,写出雪的情态。

⑹用城内的”狭窄”映衬城外的”宽敞”,用两个”卧”字,传神、形象地照应了上文”暖和安适地睡着”用”唐代名手画的小水墨画”比喻城外的远山。

三笔两笔就勾画了济南冬天城外远山的特点。

4.作者又是怎样描述济南冬天的水的?

学生朗读、讨论后明确:

(l)水的绿:

作者描写绿萍的绿、水藻的绿、水面柳影的绿,衬托出水绿。

由水的绿联想到绿的精神,联想到春意盎然的生机。

(2)水的清、亮:

作者描写澄清的河水,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5.作者所描绘的济南冬天的景象给你最鲜明的印象和感受是什么?

明确:

使人感到冬天的济南依然温暖如春。

激发了我们对济南无比热爱的真挚情怀。

(四)梳理、.总结、扩展

本文布局谋篇层次井然、以”济南的冬天”作标题,表明所写时间、地点的范围,接着文章开头一段,写济南冬天的天气,通过三组对比,赞誉济南是个”宝地”,这是贯串全文的主线。

再接着写济南冬天的山景和水景。

篇末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为全文的结束语,抒发了作者对”冬天”这个特定时令里的济南的总的观感。

这样结尾,既和开头”济南其得算个宝地”相呼应,又点了题,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给人以回味的余地。

文章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写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

此外,情景交融也是本文.写作的一个特点。

从语言上看,作者老舍是语言大师,在词语的选用上十分讲究。

[布置作业]

仿照老舍先生的写法写一段描写我们光远中学校园景色的文字,写完课下交流。

[板书设计]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教师中心稿)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https:

//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预防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