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浦东新区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一模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77996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5.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市浦东新区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一模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上海市浦东新区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一模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上海市浦东新区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一模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上海市浦东新区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一模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上海市浦东新区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一模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上海市浦东新区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一模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

《上海市浦东新区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一模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浦东新区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一模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上海市浦东新区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一模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

上海市浦东新区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一模历史试题含答案

上海市浦东新区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一模)

历史试题

2015.1

考生注意:

1.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2.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所有答案必须做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一、选择题(共75分)

以下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宣称明确支持王权,保护私有财产,严格社会等级的是

A.《十二铜表法》B.《汉穆拉比法典》

C.法国《民法典》D.美国《宅地法》

2.从词看,印度种姓中含有“力量”、“权力”的是

A.婆罗门B.刹帝利C.吠舍D.首陀罗

3.“它超越了城邦制狭隘的政治框架,创立了一个将地中海世界的不同国家合为一体的世界国家。

”文中的“它”是指

A.雅典城邦B.希腊城邦C.罗马共和国D.罗马帝国

4.右图所示为某一宗教的发地和传播路线,这一宗教是

A.犹太教B.佛教C.基督教D.伊斯兰教

5.“宁静却死气沉沉的田园生活延续了很长时间,大约在四五百年之后,大大小小的城市突然又像蘑菇般地冒了出。

”这一沉寂时期大约是

A.公元前6世纪末-公元1世纪B.公元1世纪-公元5世纪末

C.公元6世纪-公元11世纪D.公元11世纪-公元16世纪

6.某种社团因传播神学而产生,以关注世俗生活而发展,既为中世纪欧洲市民厚爱,又为后世人们所推崇。

这种社团是

A.庄园B.教会C.大学D.议会

7.欧洲学者认为,在古典时代和现代间存在一个被称为“TheDarkAges”的“TheMiddleTimes”。

这一时期大约是

A.公元前5—公元前4世纪B.公元5—15世纪

C.公元15—16世纪D.公元17—18世纪

8.下列发现最可能出自陕西临潼姜寨遗址的是

A.粟粒B.稻籽C.铜铲D.宫殿

9.孔子作《春秋》,不载空言,通过具体事实呈现微言大义,使乱臣贼子知所戒惧;司马迁承《春秋》传统,作《史记》是为中国史学之起。

据此推测中国传统史学的功能有

A.考据、求真B.鉴戒、教化C.教育、考据D.记事、传承

10.秦朝疆域空前辽阔,新占领地区的贵族却纷纷举兵,直接原因是

A.始皇暴政激化矛盾B.赵高乱政诛杀贵族

C.农民起义社会动荡D.统一短暂缺乏认同

11.汉朝中期以后,诸侯王“食邑最多不过十余城”,有的甚至生活拮据。

主要是因为

A.豪强崛起威胁诸侯B.刺史监国诸侯收敛

C.黄老思想诸侯无为D.武帝推恩诸侯削弱

12.有人说“七世纪(中国)是一个崇尚外物品的时代”。

贩运这些物品的主要是

A.粟特人B.佛教徒C.遣唐使D.基督徒

13.中国古代王朝有西周和东周、西汉与东汉、北宋与南宋等。

其得名依据是

A.时间顺序B.疆域分布C.皇帝旨意D.首都位置

14.王问:

“有人说辽以信佛而衰弱,金以崇儒而亡国,有这回事吗?

”臣答:

“辽国的事我不知道,金国的事我亲身参与。

……国家存亡有其应该负责的人,与儒术无关。

”这里的“王”应是

A.耶律阿保机B.完颜阿骨打C.忽必烈D.努尔哈赤

15.乾隆十三年,云贵总督张允随上奏说:

“天下沃野,首称巴蜀,在昔田多人少,米价极贱,雍正八、九年间,每石尚止四五钱,今则动至一两”。

导致此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良田减少B.人口增加C.囤积严重D.军饷增多

16.1534年,亨利八世宣布国王是“英国教会在世的唯一最高元首”。

英王的底气主要自

A.社会各阶层支持B.教会内讧与分裂

C.特殊的岛国环境D.宗教改革的激励

17.“人们深以自己能传承古希腊为荣,作家们以典雅的古希腊语写作。

当西欧正沉沦于黑暗时代时,他们却继续维持一个有教养、博学的社会……”该文叙述的是

A.英吉利B.阿拉伯C.拜占庭D.俄罗斯

18.“一场严肃的祷告,同样可以在草屋中或者猪圈里进行。

……有说话声音的地方,就是上帝的所在、祂(他)的家。

即便是金碧辉煌的教堂,祂如不在那里说话,就说明祂不住那里。

”赞同此说的可能是

A.卡拉卡拉B.查理·马特C.默罕默德二世D.马丁·路德

19.宣称“统治者应当倾听上帝的意旨,而不受制于法律,无须经过议会便可自行制订法律”的人是

A.屋大维B.詹姆士一世C.拿破仑D.威廉一世

20.启蒙思想家霍布斯、洛克、卢梭的共同主张是

A.社会契约B.君主专制C.政治分权D.人民主权

21.某国法律内容简单,仅七条21款,它宣称本身是“国家最高法律”,任何法律无权与其冲突,但又将其没有限制的权力真空赋予地方政府。

该法律是

A.《权利法案》B.《合众国宪法》C.《拿破仑法典》D.《邦联条例》

22.培养私人势力,拥兵自重,首开近代中国军人干政先例的是

A.曾国藩B.李鸿章C.袁世凯D.蔡锷

23.19世纪中期以后,鉴于时局的严峻,有朝野人士赞成利用机器,但大多主张先购置

A.轮船、铁路B.铁路、织机C.织机、枪炮D.枪炮、轮船

24.“在北京的这项争夺是异常严峻的考验……整整三天三夜的时间,这‘一万人’全部的智慧就被限制在他们的笔头上”。

该文描述的场景是

A.公车上书B.科举考试C.国会请愿D.内阁议政

25.“规模太广,志气太锐,包揽太多,同志太孤,举措太大,当此排者、忌者、挤者,盈衢塞巷,而上又无权,安能有成?

”此文评论的是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清末新政D.辛亥革命

26.1907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建议朝廷:

禁止书铺贩卖“某类物品”,违者重罚查封;并通令各省学堂,禁止学生购阅,违者逐出校门;令外务部商请总税务司转饬各邮政局,查禁销毁,不得代寄。

这些“物品”可能是

A.进化论等书籍B.基督教宣传册C.宣扬宪政丛书D.鼓吹革命书刊

27.巴黎和会上,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坚守传统的外交思想,其核心是

A.重视国际组织作用,加强国际合作B.保持欧洲大陆均势,维持霸权地位

C.调整远东政策,与美合作遏制日本D.最大限度削弱德国,维系欧陆霸权

28.1898年《伦敦新闻画报》报道:

“青岛的最后一位中国将军还没得及结束它启动的防波堤修建工程,工程就中止了。

”这主要因为

A.清廷财政拮据B.日军攻占山东

C.德国强占胶州湾D.英国租借威海卫

29.“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

南中各省,既倡议於前,北方将领,亦主张於后。

人心所向,天命可知。

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

”文中的“予”是指

A.西太后B.宣统帝C.孙中山D.袁世凯

30.观察右图,漫画中省略的是

A.德国B.俄国C.法国D.英国

以下每小题3分,共15分。

每一选项的分值可能为0、1、1、3分,选出最佳一项,多选不得分。

31.某展馆内有一座仿金字塔建筑,内墙以象形文字刻着法老名字,里面还陈列着人类及动物的木乃伊。

天花板上则描绘着太阳神度过漫漫长夜考验、最后获得重生的历程。

此布展的主题思想是

A.法老神圣B.太阳崇拜C.世信仰D.众生平等

32.司马迁在《史记》称赞刘邦建汉“岂非天哉,岂非天哉,非大圣孰能当此受命而帝者乎?

”对此理解较恰当的是,司马迁认为汉高祖得天下

A.纯属偶然B.是天命所授C.契合儒家学说D.是仁德圣明所致

33.1539年法国国王规定:

婴儿出生时必须向官方登记;法院各类文书须以法文书写。

法王此举的主要目的

A.加强王权B.推广法语C.抵制教皇D.对抗英国

34.右图是1854年发表的漫画。

牌桌上,贵族们将成打捆起的农奴作为赌局筹码。

这幅漫画揭示了

A.农奴命运的悲惨B.贵族阶层的贪婪

C.社会矛盾的尖锐D.农奴制度的腐朽

35.民国四年是中国现代历史上的关键一年,因为这一年

A.共和与帝制斗争B.分裂与统一博弈

C.传统与现代交锋D.尊孔与倒孔较量

二、非选择题(共75分)

36.罗马人的法典(12分)

528年,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下令编撰法典,汇集罗马法即《查士丁尼法典》。

这套法典由下面这段文字开始:

依据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体现了哪些法治精神?

(4分)

(2)查士丁尼为什么要编撰法典?

(2分)

(3)查士丁尼从哪些方面树立法典的权威和信用?

(6分)

37.帝国的抉择(14分)

(1)图片场景涉及到哪两种制度的争论?

(2分)

(2)这两种制度分别得到哪家学派的支持?

为什么?

(6分)

(3)秦始皇作出了怎样的抉择?

对后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6分)

38.千年前的发明(12分)

世界万国中行此法最早者莫如我,此法实我先民千年前之一大发明也。

自此法行而我国贵族寒门之阶级永消灭;自此法行,我国民不待劝而竞于学,此法之造于我国也大矣。

——梁启超《官制与官规》1910年

问题:

(1)材料中的“此法”是指哪一制度?

创建于何时?

(4分)

(2)你赞成“自此法行而我国贵族寒门之阶级永消灭”吗?

说明理由。

(5分)

(3)为何“自此法行,我国民不待劝而竞于学?

”(3分)

39.绅士的回应(12分)

某天,我与这些中产阶级绅士中的一位走进曼彻斯特。

我向他提及令人惭愧和不卫生的贫民区,想引他注意这个城市的工厂工人,其居住地区是如何令人作呕。

我表示我生平从未看过这样糟糕的城市。

这位绅士耐心地倾听,然而,却在我们分手告别的那个街角上评论说:

“但是这里有很多钱可赚啊。

早安,先生!

——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的状况》1845年

问题:

你如何看待该绅士对恩格斯的回应?

(12分)

40.梁启超的思考(25分)

只讲“德、赛”两先生是不够的,还当讲“费先生(哲学)”。

欧战后西人想到了须请“费先生”出,讲个根本和平的办法。

因为费先生是很可以帮助赛先生达他的目的,并且人类应该有一种高尚的生活,是全靠费先生创造的。

总之,前数十年是赛先生专权的时代,现在是赛先生和费先生共和的时代。

这是欧美一般赛先生和费先生的门生所公认的。

何以贵志只拥护赛先生,而不提及费先生呢?

——梁启超1919年

(1)文中“贵志”是指什么?

创刊于何时?

(4分)

(2)欧战后西人为什么想到了须请“费先生”出?

(6分)

(3)你如何看待梁启超的思考?

(15分)

 

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共75分)

以下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B

D

D

C

C

B

A

B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A

D

C

B

A

C

D

B

A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B

C

D

B

B

D

B

C

B

B

以下每小题3分,共15分,每一选项的分值可能力0、1、1、3分。

选出最佳一项,多选不得分。

得分

3分

1分

1分

0分

31

C

A

B

D

32

C

B

D

A

33

A

B

C

D

34

D

A

B

C

35

C

A

D

B

二、非选择题(75分)

36.罗马人的法典(12分)

(1)水平1:

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并概括完整。

(写出两点4分)

法律具有神圣性、权威性;法律维护公正;法律需讲求理性。

水平2:

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并概括不完整(一点2分)

水平3:

其他答案0分。

(2)水平1:

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并概括(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