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主义.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76320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7.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个人主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个人主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个人主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个人主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个人主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个人主义.docx

《个人主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个人主义.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个人主义.docx

个人主义

个人主义

个人主义这么重要,那么,这个个人主义是什么含义呢?

  它不是我们中国语境下的自私自利、损人利己。

在西方,它首先是对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社会共同体的性质,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整体之间关系的一种本体论认识。

它是一种政治哲学。

  个人主义的政治哲学包含这样几个内容,如果你记住我后面要讲的这几个命题,理解了它们的含义,你对西方的个人主义也就有了一个基本的把握。

  第一个命题:

独立的个人是社会的本原和基础。

  人是一种社会动物,要过共同的生活。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又成为政治动物,成为国家的成员。

那么,人类组成的社会组织,社会或国家共同体,是怎样一种共同体?

它和个人是怎样一种关系?

在这个问题上,就形成两种截然相反的认识。

看起来,这是很玄虚的问题,但却是很基础的问题。

  一种是整体主义的观念。

它认为,社会共同体是一个有机整体,我们每个人是这个有机体里面的一个细胞或者一个器官。

你只有在这个有机体里面,结合到这里面去,在这里承担你的职责、你的义务,尽你的责任,你才能够实现你的价值。

如果离开了有机共同体,个人什么都不是。

好比一个细胞或器官离开了机体,就什么都不是,就不再是它所是的。

这意思是说,整体是第一位的,是本原,是基础;个人是第二位的,派生的,个人要依附于整体。

  另一种观念是说,这个共同体是由独立的个人组成的一个集合体。

尽管大家组成了一个共同体,但是,每个人仍然保留了他的独立性。

所以,个人才是共同体的本原和基础,个人是第一位的,社会和国家是第二位的;个人是本原,社会和国家是派生的。

个人是自足圆满的整体,不需要依国家来判定它的价值。

  这样说起来很枯燥、很抽象,但是,这是西方个人主义的一个出发点。

  前一种观念将个人虚化了,整体才是实在的;后一种观念把国家虚化了,个人才是实在的。

按后一种观念,国家是一种人为的建构,是一种法律建构,是一种契约的共同体,不具有本体论的实在性。

从本体论的意义上,individualism应该译为“个体主义”,而不是个人主义。

个体主义就不容易被误解。

  你们看西方的社会契约论,它设定的前提,就是先有个人,后有国家。

个人出于某种需要,通过大家签订一个契约,才建立了国家。

这样,国家就是一种人为的建构,是个人的集合体。

如果契约被破坏了,将个人联结成一个共同体的纽带就不存在了,国家就解体了,每个人又回到自然状态,即个人独立自由的状态。

  我们在中国常听人说,没有国家哪有我,是吧?

国家都灭亡了,你都成了亡国奴了,哪有你的什么个性的发展、你的利益、你的权利?

我们常说,“大河无水小河干”。

西方个人主义者的思维正好和我们是倒过来的。

他会说,如果你这个社会和国家对我没有用处,不是为了我的,那我们建立社会和国家干什么呢?

如果个人仅仅是牺牲品,是工具,国家成为个人的负担甚至威胁,那国家对我有什么意义呢?

他的逻辑是,小河无水大河干。

他无法理解我们中国文化,你们这个河怎么会倒着流哇?

从大河往小河里流?

从山东往青海流?

这是两种思维的逻辑,两种文化逻辑。

韩寒不是说,世界上有两种逻辑,一种是逻辑,一种是中国人的逻辑吗?

  第二个命题,个人是社会的终极价值。

  个人和社会整体或国家之间谁是目的?

谁是工具?

个人主义认为,个人是目的,国家是工具。

我们建立国家最终是为了实现个人的某些要求,个人的利益、自由、权利等等。

18德国思想家康德有一句话被简化为“人是目的”,它比较经典地表达了个人主义的信念。

在任何情况下,不能把人当作工具。

这个“人”不是当代中国语境下的“人民”,不是“人民群众”。

它是个人,是一个一个的,单个的人。

  中国的文化是一种整体主义文化,个人是工具,国家是目的。

国家是虚的,最终落实,就是民众都成为统治者的工具和牺牲品。

  大家看兵马俑,它可以说是一种文化符号。

它告诉我们什么呢?

皇帝死了之后,还要做这么多兵马俑给他陪葬。

我们知道,商朝的时候,让大量的活人殉葬,那是制度、是习俗。

到时朝时又一度恢复了殉葬制度。

皇帝死了,嫔妃被活埋到墓里。

十三陵里就有被活埋的皇帝的女人们。

  实际上,中国人活着的时候,也是活着的皇帝的殉葬品。

中国人为谁活着?

为统治者活着。

为了统治者的利益、统治者的权力、统治者的面子、统治者的好恶。

为了让统治者开心,无数的平民百姓可以成为无辜的牺牲品。

臣民没有自己的价值,你能够为统治者服务就是你的价值。

人的价值就在于他能够成为统治者的工具,满足统治者的需要。

统治者会把他的需要解释成或打扮成大家的需要、民族的需要、国家的需要。

他要求你奉献于整体,实际上是奉献于他或他们。

当年黄宗羲就看明白了,那就是以君主之“大私”,冒充天下之“大公”。

[1]

  这个兵马俑的军阵,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符号,从中能解读出很多内容出来。

我们骄傲地宣称这是世界第八奇迹,的确,西方不会创造出这种奇迹。

历史上,哪怕是专制时代,他们的统治者也从没干过这种事。

  在我们普通中国人内心里,都有一个皇帝情结,只是我们没有机会当皇帝罢了。

到了兵马俑军阵面前,如果不是人山人海把你挤得要命,只要你有机会展现自己,大多数中国的游客会做什么呢?

会站在兵马俑面前挥手检阅,你们信吗?

我看到过,中国游客在那里挥手检阅。

虽然我们在生活中只是被检阅的角色,但如果有机会,比如面对兵马俑,也有检阅的冲动。

挥着手喊:

“同志们好”!

“同志们辛苦了!

”美国总统里根当年也来看兵马俑,他非常喜欢,官方还特批他跳到坑里去摸一摸兵马俑。

但是,里根站在兵马俑军阵面前说了一个词:

“dismiss”,解散!

你是不是感到很意外?

会有中国人站在兵马俑前说这样的话吗?

这是什么政治心理?

这是一种心态,他看到这么多人整齐地排着就不舒服,就想解散它,就想给他们自由。

中国人或者站在台上检阅,或者在台下接受检阅。

不是主子就是奴才,或者把别人当工具,或者自己当工具。

  整体本位,在实践中必然表现为统治者本位。

统治者就代表了整体,他很容易以自己的利益冒充整体的利益。

个人被扼杀,就出现人口众多,人烟稀少、大国寡民的情况。

在今天,人们深恶痛绝的官本位也是整体主义的一个表现。

要真正解决官本位问题,就要个人发展成熟起来。

个人主义或个体主义是官本位的解毒剂。

  第三个命题,所有的人都是独立、自由和平等的。

  尽管我们组成了社会和国家,每个人是共同体的一分子,但个人主义把社会共同体想象为个人的集合体,由契约、法律这样的外在纽带将个人结合在一起,而其中每个人仍然是自足圆满的整体,保留着他的独立性,没有成为共同体的附属物。

像存在主义者所说的,在宇宙中,每个人就是一粒微尘;但对我们个人来说,我就是整个的宇宙。

  打个比方吧,个人主义者想象的共同体或国家好比由一个网兜兜着一些鸡蛋,鸡蛋都是一个个的,有着一层坚硬的外壳,那个网兜就是契约和法律。

而整体主义的共同体好比用塑料袋装着打碎了外壳的鸡蛋,理想的状态是,连塑料袋也没有了,这些鸡蛋凝固成一大坨了。

这样,个人就完全不存在了,成为整体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每个人既然是独立的个体,它在共同体内自然是自由和平等的。

我们要服从整体,奉献于这个整体,服从它的权威,但是,我们仍然是独立的、自由的和平等的。

独立是人格的独立,服从只是外在行为的服从。

在人的尊严和基本权利上,所有的人是平等的。

不平等只能在这个范围之外存在。

建立国家或政治共同体后,我们基本的自由和平等没有牺牲掉。

我们不会成为集体的附属物,不会成为权威的奴隶。

个人没有因为国家的建立而被蒸发、被虚化、被淹没,而是顽强表现着它的存在。

我们把某些权利转让给国家,那是过共同的政治生活必须的、最低限度的权利,所以,我们对国家的服从是有限度的,对集体的奉献也并不会否定我们的个体价值,对集体承担义务也不会牺牲我们的独立。

  第四个命题,个人与他人、社会和国家之间的界限。

  这是西方个人主义的精髓。

就是在个人与他人、社会之间划出一道界限,掘出一道鸿沟,筑起一道篱笆,精心地把属于个人的东西保护起来,把它和属于社会的东西隔离开来。

在这个范围之内是属于我的,是我的独立王国,我就是它的最高主权者。

这是我的私域,他人和社会的权力不得进入。

  这是一种什么观念呢?

就是把个人与他人、社会和国家对立起来,个人的私域与公域,个人的rights和社会、国家的power之间对立起来。

两者是在一个水平面上,是你进我退、此消彼长的关系。

个人权利的扩大意味着国家权力必须后退,国家权力的膨胀意味着个人权利要受到侵犯。

为了维护个人的权利,要为个人筑起一道篱笆,把国家的权力抵挡在外。

这是西方个人主义的精髓,你要从这一点上去理解西方的自由和人权思想。

  我用这个图来解释上述思想。

  大家看这个图,有A、B、C、D四个圆,就好比是四个人,大家必须过社会生活,相互交往。

那么,这四个人相互重合的领域,那就是社会公共权力有权干预的领域。

这四个人还有一个领域,不和别人发生关系,他怎么做,不影响别人,不影响社会,这就属于他的私域,是属于他个人的自由和权利的范畴,其他人和社会不得干预。

在这个领域,国家权力进入是无效的,非法的,要受到顽强的抵制。

这就是严复所说的“群己权界”。

  我们中国人在传统社会里没有“群己权界”的概念。

国家是一个实体,一个单元,家庭或家族也是,个人不是。

我们叫国家本位和家庭本位,不是个人本位。

所以,国家有它的界限,还要筑一道墙,把国家圈起来。

就是长城。

每个家庭也是一个单元,是一个实体,每个家庭也筑一道墙,把家庭保护起来。

但是,中国人唯独没有给个人筑一道墙。

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软体动物,没有什么东西来防护我们,外部的权力能够任意的侵犯和干预我们个人。

今天的中国人开始披上了一层保护自己权利的盔甲,虽然这层盔甲还非常的单薄、软弱,但是毕竟开始有了。

  你们小的时候可能有过这样的经历。

你的父母把你的日记本拿来要看,你高兴不高兴?

你不高兴,敢不敢抵制?

有的敢,有的可能不敢,是吧?

有的会说,这是我的笔记本,你不要看。

有的父母能够接受,认为孩子的隐私要尊重,有的父母就不尊重,不知道尊重。

什么是你的?

连你都是我的!

中国文化是不知道尊重人的,这是与西方的巨大差别。

像鲁迅说的,中国的孩子是父母福气的材料,不是人的萌芽。

你看古代启蒙读物《二十四孝图》怎样教育孩子的?

有一个香港学者借“郭巨埋儿”的故事把中国传统文化称为“杀子文化”。

一般而言,中国的父母有对孩子的溺爱,但是没有尊重,不知道什么是尊重。

无论父母怎样溺爱孩子,他都不懂得尊重他。

这也是很多家庭冲突的一个根源。

很多家长可能觉得很冤枉,很委屈,我对孩子这么好,孩子怎么还那样怨恨我?

因为你没有对他的尊重,你所有对他的溺爱都作废了,抵消了。

一些家长怎么也听不懂尊重是什么意思。

我对他那么好,还不尊重?

  西方呢,国家不筑墙,家庭也不筑墙。

这就是美国农村的一户人家,你看他家的界限在哪里呢?

就是周边这些森林,这就是他家的边界,而里面的草坪就是他的院子。

这是一个市民家庭,我曾经在他家住过一个星期。

这个是他家的草坪,连着外面街道,草坪与街道间没有界限,没有墙。

在他家与邻居间也没有墙。

那么,你怎么来分辨两家的界限呢?

我在美国悟出一些窍门来。

他们的院子都是草坪,这家人可能是五天前割的草,那家可能昨天才割草,这两家的草长得就不一般高,或者这家人横向地割草,那家人纵向地割草,中间就形成一条线,这就是两家的界限。

不能说所有的美国人都这样,起码大部分的美国人家是这样。

没有墙,没有安全门,没有铁栅栏。

  我在迈阿密的时候,看到有个地方,汽车走了很长时间,路边上的人家全都有这么高的篱笆墙,这是为什么?

当地人告诉我,这个地方鳄鱼太多了,经常爬到居民家里把人家的宠物给吃了,甚至把人给伤了。

这个篱笆不是防人的,是防鳄鱼的。

你知道,在美国,动物到处都是。

有专门的动物警察,动不动居民报警了,说鳄鱼到我家里来了,熊到我家里来了,蛇到我家里来了,浣熊到我家里来了,然后警察开车来,就把这个东西给弄出去,然后放了。

  我到加拿大多伦多旅行时,那汽车经过一个街区,走很长时间的一个小区,几乎家家有墙,就是这么高的木板,然后刷上漆,这是为什么?

他们说,这是华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