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职称考试.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3761206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64 大小:65.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职称考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中学职称考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中学职称考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中学职称考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中学职称考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学职称考试.docx

《中学职称考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职称考试.docx(6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学职称考试.docx

中学职称考试

宿迁市2006年中学教师

中级专业技术资格理论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哪部法律确定了我国教师的法律地位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2.编写教科书的直接依据和国家衡量各科教学的主要标准是

A.课程B.课程标准

C.课程计划D.课程目标

3.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是

A.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B.教师教的方式的变革

C.学校管理方式的变革D.后勤服务方式的变革

4.制定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A.人的身心发展规律B.人的自然发展学说

C.人的本质观D.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5.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除了要有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教育能力外,还要具有一定的

A.交往能力B.研究能力

C.管理能力D.学习能力

6.教育过程中的学生是

A.未成熟的人B.发展中的人

C.成熟的人D.被塑造的人

7.学校管理的目标和尺度是

A.校长政绩B.学校升学率

C.学校绩效D.学生考试分数

8.学校的中心工作是

A.教学B.完成当地领导机关布置的重要任务

C.思想品德教育D.完成教育行政部门布置的突击任务

9.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了解和研究学生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C.做好个别学生教育工作D.统一多方面的教育力量

10.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备课B.上课

C.布置作业D.学生学业检查和评定

11.充分发挥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应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

A.自觉性B.自律性

C.主动性D.主体性

12.由实际教育工作者(通常是教师)担任研究者,以学校或教学中亟待改进的实际教育问题为研究内容,并以改进这些教育活动为目的的研究方法是

A.行动研究法B.观察法

C.问卷法D.访谈法

13.“孟母三迁”的故事反映了对人的重要影响。

A.教育B.环境

C.遗传D.家庭教育

14.“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这句名言指的是要重视

A.榜样示范B.实际锻炼

C.陶冶教育D.说理教育

15.在教学中创设一定情境,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这种方法是

A.讲授法B.参观法

C.情境教学法D.循循善诱法

16.“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从做中学”等观点的提出者是

A.洛克B.杜威

C.华生D.布鲁纳

17.主张“有教无类”,强调“学而知之”,重视因材施教的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是

A.孔子B.孟子

C.荀子D.老子

18.马克思主义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

A.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B.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C.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D.城市与农村相结合

19.“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

”这主要说明教学中教师应注重

A.传授科学知识B.反复练习巩固

C.培养学生能力D.加强“双基”教学

20.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中,最基本的组织形式是

A.群众性活动B.自发活动

C.小组活动D.个人活动

21.在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

A.社会公德B.职业道德

C.教育思想D.教育理论素养

22.下列观念中不符合德育原则的是

A.“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故学生不能与品行不良的同学交往

B.“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故教师要多表扬学生,少批评学生

C.“有比较,才有鉴别”,故教师在教育时可以使用反面教材

D.“听其言而观其行”,故教师不宜要求学生犯了错误总是写检查

23.在影响人身心发展的诸因素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A.遗传素质B.教育

C.环境D.个人的主观能动性

24.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

A.主导作用B.决定作用

C.不起主导作用D.起基础作用

25.教学方法是指为完成教学任务

A.教师教育学生的方法B.学生学习的方法

C.教师讲授课程的方法D.师生共同活动的方法

26.德育过程的主要矛盾是

A.教育者与德育内容、方法的矛盾

B.学生知的深和知的浅的矛盾

C.无产阶级思想和非无产阶级思想的矛盾

D.教育者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的品德水平的矛盾

27.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演示,指导学生获取知识的

方法是

A.练习法B.演示法

C.实验法D.发现法

28.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着

A.教育领导权B.受教育的权利

C.教育目的的性质D.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29.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是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发表的

A.《民本主义与教育》B.《爱弥尔》

C.《普通教育学》D.《教育漫话》

30.“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这体现了教学活动应遵循

A.巩固性原则B.循序渐进性原则

C.量力性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

31.强调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回答他们自己的疑问,解决他们自己的问题,

这是的特点。

A.设计教学法B.纲要信号图式教学法

C.发现教学法D.暗示教学法

32.“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体现了

A.巩固性原则B.因材施教原则

C.循序渐进性原则D.启发性原则

33.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主要是通过学习实现的。

A.直接经验B.间接经验

C.生产经验D.生活经验

34.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

A.民主平等关系B.相互促进关系

C.授受关系D.相互制约关系

35.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决定了教育工作必须因材施教。

A.顺序性B.阶段性

C.互补性D.个别差异性

36.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是

A.想象    B.知觉 

C.记忆       D.感觉

37.“总是等到考试时才知道该念的功课没有念”,说明了学生意志的差。

A.自制力B.果断性

C.自觉性D.坚持性

38.当我们在阅读鲁迅作品《祝福》时,头脑中出现的祥林嫂形象是想象。

A.有意B.无意

C.再造D.创造

39.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是

A.说服法B.榜样法

C.锻炼法D.陶冶法

40.一个人在觉察到他人情感后自己也体验到与之相同的情感,这种现象在心理学

中称为

A.同情B.心境

C.迁移D.移情

41.考试中因没有复习而答不上,想不出来的问题叫性遗忘。

A.暂时B.永久

C.一般D.特殊

42.学习过的知识要及时复习,这主要是根据遗忘过程的规律。

A.再认B.先快后慢

C.倒摄抑制D.消退抑制

43.教师在黑板上用红笔标示重点,以引起学生的重视,这是利用知觉的

A.理解性B.选择性

C.整体性D.恒常性

44.“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说明了心理是

A.对客观现实的反映B.脑的机能

C.在实践中发生发展的D.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映像

45.学生背诵课文是

A.识记B.再现

C.保持D.再认

46.有经验的教师穿了新衣服总是提前到班级里亮相,这是考虑到刺激物的会引起学生的注意。

A.强度B.对比关系

C.运动变化D.新异性

47.“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也。

”反映了下列哪一个动机冲突

A.双趋冲突B.双避冲突

C.趋避冲突D.多重趋避冲突

48.工程师进行建筑蓝图设计,主要运用

A.记忆表象B.再造想象

C.幻想D.创造想象

49.贝多芬说“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

在不利和艰难遭遇里百折不挠”,这句话主要说明人要有意志的

A.自觉性B.果断性

C.自制性D.坚持性

50.我们在头脑里把槐树分解为根、茎、叶、花来分别加以思考的过程是

A.分析B.综合

C.想象D.抽象

51.上课时有的学生边听课边搞小动作,这属于

A.注意的分配B.注意的分散

C.注意的转移D.注意的稳定

52.当你中途离开密闭的多媒体教室时,在室外强光照射下,反而什么也看不清楚,这是因为感觉有的特性。

A.对比B.暗适应

C.明适应D.疲劳

53.“知之深,爱之切”说明

A.认识是情感的基础B.情感是认识的基础

C.意志是情感的基础D.情感是意志的基础

54.老师提出“砖头有何用途”时,学生从不同角度回答的过程,属于

A.动作思维B.集中思维

C.发散思维D.抽象思维

55.“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反映了知觉的

A.选择性B.整体性

C.理解性D.恒长性

56.从“习作例文”到“命题作文”,这是想象的发展。

A.创造性B.有意性

C.现实性D.概括性

57.智力的核心是

A.记忆能力B.想象能力

C.观察能力D.思维能力

58.王小明解开一道数学难题,心中感到无比的欢乐,这种情感表现为

A.美感B.心境

C.道德感D.理智感

59.穿竖条衣服的人显得苗条,穿横条衣服的人显得胖些,这是

A.错觉B.知觉理解性

C.知觉的选择性D.知觉的整体性

60.诸如正直、慷慨或懒惰、吝啬这些个性品质都表示人们的特点。

A.气质B.能力

C.情感D.性格

二、多项选择题

6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基础教育建立新的三级课程体系,试行

A.国家课程B.特色课程

C.地方课程D.学校课程

62.新课程倡导的三维目标是

A.知识与技能B.过程与方法

C.学生自主发展D.情感态度价值观

63.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和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A.审美情趣B.创新精神

C.开放思维D.实践能力

64.教育目的对整个教育工作的指导意义是通过发挥哪些作用实现的

A.导向作用B.激励作用

C.评价作用D.权威作用

65.我国义务教育具有的三个基本特征是

A.科学性B.普遍性

C.基础性D.强制性

66.学生思想品德是由哪些基本要素构成的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

67.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有

A.教育再生产资金B.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C.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D.教育再生产资料

68.近年来,在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中,产生了一些新的组织形式,主要有

A.分层教学B.小班教学

C.复式教学D.小组合作教学

69.以语言为主的教学方法有

A.讲授法B.谈话法

C.讨论法D.演示法

70.一个良好班集体应该具有以下特征

A.明确的共同目标

B.一定的组织机构

C.一定的共同生活准则

D.集体成员之间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

71.从评价的功能上区分,教育评价可以分为

A.正式评价B.诊断性评价

C.形成性评价D.总结性评价

72.1983年,邓小平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

“教育要”。

即三个面向。

A.面向现代化B.面向世界

C.面向未来D.面向科学

73.教师的劳动特点主要有

A.复杂性B.创造性

C.示范性D.长期性

74.一堂好课的标准主要有

A.目标明确B.内容正确

C.方法得当D.气氛热烈

75.个性心理特征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A.能力B.气质

C.性格D.世界观

76.为了研究方便,通常把心理过程划分为

A.认识过程B.注意过程

C.情感过程D.意志过程

77.思维的基本形式有

A.概念B.判断

C.记忆D.推理

78.按情感发生的强度和持续时间的长短等特性,可以把情感分为

A.激情B.道德感

C.心境D.应激

79.根据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克关于气质以体液来划分,可以将气质划分为

A.胆汁质B.多血质

C.粘液质D.抑郁质

80.“手舞足蹈,摩拳擦掌”是属于

A.肢体表情B.面部表情

C.激情D.应激

三.判断题(请判断下面各题的正误,将结果涂在答题卡上,正确的涂“A”,错误的涂“B”。

本大题共30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81.《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于1986年4月12日第六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2006年6月29日第十届全国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修订。

82.素质教育的价值取向是使学生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83.在现代教育条件下,世界各国人民受教育的机会是均等的。

84.教育学与教育方针、教育经验的汇编是等同的。

85.我国第一次制定并颁布的学制是《壬寅学制》。

86.教育的发展与政治经济制度、生产力的发展是同步的,经常处于平衡状态。

87.备课就是钻研教材,写好教案。

88.班集体不仅是教育的客体,同时是教育的主体,还是教育的手段。

89.教育测验与评价在教学评价与管理中具有激励、诊断、评定和选拔等功能。

90.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一定要按照知、情、意、行的顺序进行。

91.教学过程永远具有教育性,因此脱离教育性的教学是不存在的。

92.德育的实质即社会道德规范的个体化。

93.教学就是传播知识,就是上课。

94.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发挥得如何,主要看是否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

95.教学要发展学生的能力,又要重视学生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的培养。

96.课外活动不需要活动计划和纪律要求。

97.分数成为学生的学习目标,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内在求知动机。

98.幻想是一种不切实际的,不能实现的想象。

99.“前怕虎,后怕狼”,这是缺乏意志自觉性的表现。

100.上课时“左顾右盼”、“交头接耳”这属于注意的起伏。

101.霓红灯的一亮一暗极易引起人的注意是因为它在不断的运动。

102.遗忘是识记的相反过程。

103.“少年早慧”、“大器晚成”是能力发展水平差异上的表现。

104.学习较长材料时,材料的开端和末尾部分一般遗忘较少,而材料中间部分

遗忘较多。

105.意义识记效果总是优于机械识记。

106.“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这是味觉适应。

107.一般能力是在各种活动中必须具备的能力,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智力。

108.“勤能补拙”表明了能力发展和良好个性的形成是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的。

109.“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这是对情感应激状态的一种描述。

110.发散思维具有变通性、流畅性、独特性,因而更能体现出思维的创造性。

宿迁市2006年中学教师

中级专业技术资格理论考试试题标准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60小题,每小题0.5分,共3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D

B

A

D

B

B

C

A

B

B

D

A

B

A

C

B

A

B

C

C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B

A

B

A

D

D

B

D

C

A

C

D

B

A

D

A

C

C

D

D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B

B

B

D

B

D

A

D

D

A

B

C

A

C

C

A

D

D

A

D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ACD

ABD

BD

ABC

BCD

ABCD

BC

ABD

ABC

ABCD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BCD

ABC

ABCD

ABCD

ABC

ACD

ABD

ACD

ABCD

AC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A

A

B

B

A

B

B

A

A

B

A

A

B

A

A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B

A

B

B

B

A

B

B

A

B

B

A

A

B

A

宿迁市2007年中学教师

中级专业技术资格理论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的现代化。

A.教育内容B.教育方法

C.人D.教育结构

2.教学方法是指为完成教学任务

A.教师教育学生的方法B.学生学习的方法

C.教师讲授课程的方法D.师生共同活动的方法

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趋势是

A.更加关注知识的系统传授B.更加关注课程评价的选拔功能

C.更加关注课程的分科D.更加关注课程的综合发展

4.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是

A.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B.教师教的方式的变革

C.学校管理方式的变革D.后勤服务方式的变革

5.我国于1993年颁布,并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的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C.《宪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6.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除了要有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教育能力外,还要具有一定的

A.交往能力B.研究能力

C.管理能力D.学习能力

7.是全部教育工作的核心,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A.教育制度B.教育规律

C.教育目的D.教育系统

8.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信条是“带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表达了教师应有

A.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B.对教育事业无私的献身精神

C.热爱学生D.严于律己,为人师表

9.学校的中心工作是

A.教学B.完成当地领导机关布置的重要任务

C.思想品德教育D.完成教育行政部门布置的突击任务

10.关于多媒体辅助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下列几种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增强教学的直观性B.增加课堂教学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C.有利于创设课堂教学情境D.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1.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备课B.上课

C.布置作业D.学生学业检查和评定

12.充分发挥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应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

A.自觉性B.自律性

C.主动性D.主体性

13.是教育科研的重点任务。

A.总结教育经验,推动教育学科建设

B.进行中外教育比较研究

C.预测教育未来发展趋势

D.研究当代教育发展,指导当前教育实践

14.新理念下的班主任,是“学科专家”、“人生导师”、“学生的知心朋友与知己”、“班级文化设计师”、“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咨询者”等。

这说明新课程理念下班主任角色

A.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换B.由单一型向多元型转换

C.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换D.由高耗型向高效型转换

15.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弘扬伟大民族精神是新时期道德建设的主要任务。

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

A.艰苦奋斗B.勤俭节约

C.爱国主义D.集体主义

16.在教学中创设一定情境,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这种方法是

A.讲授法B.参观法

C.情境教学法D.循循善诱法

17.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教学中起

A.主体作用B.主导作用

C.辅助作用D.决定作用

18.学校管理的核心是

A.对人的管理B.对物的管理

C.对财的管理D.对事的管理

19.个别教师随意私拆、毁弃学生的信件、日记的行为侵犯了学生的

A.公正评价权B.人格尊严权

C.隐私权D.名誉权

20.《三字经》说:

“教不严,师之惰”说明教师应该

A.信任学生B.了解教育对象

C.严格要求学生D.和学生交朋友

21.在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

A.社会公德B.职业道德

C.教育思想D.教育理论素养

22.“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反映了教师劳动的

A.复杂性B.长期性

C.创造性D.示范性

23.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的

A.选修课         B.必修课

C.兴趣课         D.课外活动

24.学生是发展和自我教育的

A.主体B.客体

C.主导D.载体

25.我国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指

A.幼儿园、小学阶段  B.小学、初中阶段

C.初中、高中阶段      D.幼儿园、高中阶段

26.德育过程的主要矛盾是

A.教育者与德育内容、方法的矛盾

B.学生知的深和知的浅的矛盾

C.无产阶级思想和非无产阶级思想的矛盾

D.教育者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的品德水平的矛盾

27.我国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A.个别教学B.班级授课制

C.现场教学D.启发式教学

28.主张由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是

A.读书指导法B.发现法

C.暗示法D.实习法

29.教师运用各直观手段,引导学生充分感知所学对象,使之获得具体鲜明的表象,为正确而深刻地理解教材,掌握科学概念打下基础,这是贯彻了教学的

A.理论联系实际原则B.直观性原则

C.科学性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

30.我国古代《论语》中说的“温故而知新”,它体现了教学原则。

A.因材施教B.启发性

C.循序渐进D.巩固与创新相结合

31.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是

A.物质文化建设B.制度文化建设

C.精神文化建设D.特色文化建设

32.德育的基本方法是

A.说服法B.情感陶冶法

C.榜样示范D.实际锻炼

33.学校各项工作的基础是做好工作。

A.课外活动B.美育

C.班主任D.体育

34.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

A.民主平等关系B.相互促进关系

C.授受关系D.相互制约关系

35.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教师评价制度

A.学校综合评价B.教师自评

C.教学实绩评价D.学校领导评价

36.“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

”这主要说明教学中教师应注重

A.传授科学知识B.反复练习巩固

C.培养学生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