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641346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3.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校本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校本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校本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校本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校本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校本教学设计.docx

《校本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校本教学设计.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校本教学设计.docx

校本教学设计

《剪纸》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

剪下生花

适用年级

三年级

总课时

16

课程简介(200字内)

剪纸是我国一种具有特色的民间艺术奇葩,是最具群众性的、大众艺术形式之一,与民族民俗的关系密切。

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

“学生应有剪纸的机会。

”他认为剪纸可以使学生安静下来,专心致志地干一件事,还可以使他们练出一双灵巧的手,而手巧往往意味着心灵美,这是因为手部肌肉群的训练有利于大脑的开发。

背景分析

(500字内)

目的和意义:

继承我国民间剪纸艺术的文化,更有利于教育教学,同时从自己动手动脑的活动中,体味到生活的乐趣,更加热爱生活,提到审美的能力,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构图能力、想象能力等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到,更让学生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对美的追求。

学情分析:

小学美术教材也已将剪纸内容列入其中,学生已从美术课上对剪纸有了初步的接触。

由于它制作材料、工具极其普通,方法简便,集审美与实用于一身,很多学生都喜爱有加。

资源分析:

1、学生资源:

根据学生年龄和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剪纸艺术的基本技法和技能,循序渐进安排教学内容,以学生的身边感兴趣的事和物作补充,练出一双灵巧手。

所需材料简单:

彩纸、剪刀,花费低,易于操作;2、教师资源:

随着素质教育要的逐步推进,更多的老师也展示了自己多才多艺的一面,我受到剪纸传统艺术的感染,平时喜欢剪纸,课余时间就经常剪,因此热爱剪纸;3、家长资源:

我校周围的城中村就有剪纸的艺人,学生自幼就受到熏陶;4、学生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带来的优势,在网上查找有关剪纸的视频,以此为基础,鼓励孩子创造性的发挥,尊重孩子的选择。

 

课程目标

1.了解剪纸艺术的历史,教育学生继承民俗文化,激发对剪纸艺术的追求。

2、了解剪纸的相关知识,认识一定的剪纸语言和表现手法;

3、培养学习兴趣,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提升审美、观察、动手等综合能力,锻炼学生的意志;

4、发展学生的个性,更多地体验成功的快乐,享受愉快的童年生活,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感。

 

学习主题/活动安排(请列出教学进度,包括日期、周次、内容、实施要求)

周次/课时内容实施要求

1/1分享课程纲要

1/2了解剪纸的发展历程

1/3基础知识—剪纸的艺术特性

1/4基础知识—剪纸的表现手法

1/5基础知识—剪纸的制作步骤

1/6操作练习(双喜)师讲授方法,和学生一起做

1/7操作练习自由创作

1/8操作练习(心形双喜)师讲授方法,和学生一起做

1/9操作练习自由创作

1/10操作练习(五角星)师讲授方法,和学生一起做

1/11操作练习自由创作

1/12操作练习(花朵)师讲授方法,和学生一起做

1/13操作练习自由创作

1/14操作练习(窗花)师讲授方法,和学生一起做

1/15操作练习自由创作

1/16基础知识—剪纸的保存

评价活动/成绩评定

本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获得反馈信息,以帮助教师改进教学,促进儿童发展,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而不在于对学生发展水平做出终结性的评定,更不是利用评价结果对儿童进行比较与分等。

因此,要从每个学生的原有基础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强调以鼓励为主的发展性评价

过程性评价(60%)+终结性评价(40%)=校本课程成绩

主要参考文献

备注

教学设计

单元

基础知识

单元课时

5

主题

分享课程纲要

总课时

5

第1课时

背景分析

继承我国民间剪纸艺术的文化,更有利于教育教学,同时从自己动手动脑的活动中,体味到生活的乐趣,更加热爱生活,提到审美的能力,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构图能力、想象能力等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到,更让学生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对美的追求。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剪纸的含义;

2.了解剪纸的必备工具

评价设计

(针对上述目标,设计评价任务)

1.通过让学生对剪纸的初步的了解,小组内互相交流,小组进行评价。

2.教师通过示范,并小组在讨论时进行巡视指导,教师给予评价。

学与教活动设计

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按照教学环节,设计学生活动和教师活动

一、课程简介

剪纸是我国一种具有特色的民间艺术奇葩,是最具群众性的、大众艺术形式之一,与民族民俗的关系密切。

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

“学生应有剪纸的机会。

”他认为剪纸可以使学生安静下来,专心致志地干一件事,还可以使他们练出一双灵巧的手,而手巧往往意味着心灵美,这是因为手部肌肉群的训练有利于大脑的开发。

二、背景分析

1、目的和意义

2、学情分析

3、资源分析

三、课程目标

1.了解剪纸艺术的历史,教育学生继承民俗文化,激发对剪纸艺术的追求。

2、了解剪纸的相关知识,认识一定的剪纸语言和表现手法;

3、培养学习兴趣,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提升审美、观察、动手等综合能力,锻炼学生的意志;

4、发展学生的个性,更多地体验成功的快乐,享受愉快的童年生活,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感。

四、学习活动安排

五、学习活动的评价

过程性评价(60%)+终结性评价(40%)=校本课程成绩

(备注或反思)

 

让学生认识剪纸,了解剪纸,才能为剪纸做好准备。

 

通过亲身体验,把文字性的知识落实到实践中,手脑并用,加强对新知的理解内化。

 

培养学生思考问题,根据自身已有经验尝试解决问题的意识。

 

备注

教学设计

单元

基础知识

单元课时

5

主题

了解剪纸的发展历程

总课时

5

第2课时

背景分析

继承我国民间剪纸艺术的文化,更有利于教育教学,同时从自己动手动脑的活动中,体味到生活的乐趣,更加热爱生活,提到审美的能力,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构图能力、想象能力等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到,更让学生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对美的追求。

教学目标

1、了解剪纸的文化背景

2、掌握剪纸的工具材料和基本技法

评价设计

本节课是一节展示课,评价主要分为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老师针对孩子的准备,语言的组织和上台的气氛进行评价。

而在学生展示完毕之后,老师对进行展示的小组进行终结性评价。

学与教活动设计

一、情景导入:

多媒体播放古筝乐曲,学生在音乐中欣赏各种剪纸。

二、同学们:

你们在什么地方见到过剪纸呢?

1、逢年过节

2、结婚……

三、教师向各小组发放自己的剪纸作品让学生很直观的感受。

并且查阅资料思考讨论:

1、1.剪纸的主要产地

2、2.剪纸的形式

3、3.剪纸的分类

4、4.剪纸的工具材料

5、5.剪纸的基本技法

四、剪纸游戏

老师现场演示简单的对称剪纸

学生自由展示剪纸游戏

五、小结,布置下节任务。

(备注或反思)

 

通过我的努力,孩子们能真心喜欢上中国民族特色的剪纸艺术,能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又多了一项修身养性的艺术活动。

能感受到中国的民间艺术丰富多彩,更加热爱自己的中华民族。

 

备注

教学设计

单元

基础知识

单元课时

2

主题

剪纸的艺术特征

总课时

5

第3课时

背景分析

本课的设置是让学生了解民间剪纸艺术美,发扬我国民族,民间优秀的艺术传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本课知识点与图案有相通之处,学习时可相互联系。

教学目标

唤起并激发学生对民族剪纸艺术的热爱,继承并发扬民族艺术,让学生从小培养对民族剪纸的了解和兴趣,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进一步提高对形式美的认识和感知、创造美的能力培养。

评价设计

(针对上述目标,设计评价任务)

展示学生作品,自评互评相结合。

设置创意奖。

学与教活动设计

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按照教学环节,设计学生活动和教师活动

一、激趣导入

请同学们观看视频《老鼠嫁女》片段。

思考:

短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它是通过哪件民间艺术来完成的?

二、讲授新课

师:

说到剪纸,你对了解多少呢,剪纸是怎么由来的呢?

西汉时,人们用麻纤维造纸,传说汉武帝的宠妃李氏去世后,帝思念不已,卧不安度,食不甘味,于是请术士用麻纸剪了李妃的影象为其招魂,这大概是最早的剪纸。

师:

剪纸有什么样的用途呢?

张贴用、摆衬用、刺绣底样、印染用,现代剪纸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

在书籍装帧、贺卡设计、装饰艺术等方面都有应用。

师:

剪纸有哪些题材?

剪纸作品都有什么寓意?

我们可以看出劳动人民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剪纸题材的范围大致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实际生活题材

2.吉庆寓意的题材

(1)谐音法——以音象形的表现手法。

(2)谐形法——将某一形象进行简化作为代表。

(3)象征法——借某一物象来表示一个概念,使人产生联想。

3.戏曲人物和传说故事

师:

剪纸可以分成哪些种类?

南方剪纸与北方剪纸有什么不同?

什么是阴刻什么是阳刻?

三.造型表现

师:

教师示范,与学共同创作。

(备注或反思)

教师出示课件

并提出问题。

学生观看视频,思考问题。

简短的传说故事讲解剪纸的由来,再次激发学生的兴趣。

 

使学生学以致用,将剪纸应用到日常生活当中。

适时总结,有利于学生理清思路。

体现评价的激励作用。

 

备注

教学设计

单元

基础知识

单元课时

5

主题

剪纸的表现手法

总课时

5

第4课时

背景分析

剪纸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历史悠久。

早在汉唐时代,民间妇女即有用剪纸贴于鬓角作为装饰的风尚。

这些作品出自农村劳动妇女之手,它不仅表现了人们喜闻乐见的事物,也反映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丰富的艺术想象力。

教学目标

剪纸的样式及民间剪纸的表现内容

评价设计

教师示范剪纸。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学与教活动设计

一、回忆民间剪纸艺术

1、剪纸艺术的流派

我国幅员辽阔,常言道:

“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剪纸艺术亦如此,虽在艺术风格上各有千秋,但希望圆满顺利及吉祥的心理是相同的。

(1):

北方剪纸:

粗放朴拙,天真浑厚;陕西的安塞、山西的浮山、河北的蔚县等地区

(2):

南方剪纸:

精巧秀丽、玲珑剔透。

广东的佛山和潮汕地区。

2、剪纸的样式:

窗花、墙花、门花、喜花、炕围花、寿花、礼花等。

具有单纯、简洁、明快、朴实、富装饰性的特点。

3、民间剪纸艺术的形式

形式:

折纸剪、随意剪

纹样有:

(1)阴刻:

刻去表示物象结构的线,在背景色块面中展现线条的方法。

北方剪纸多用。

(以块面为主)(展示作品实例)

(2)阳刻:

刻去空白的面,留下线条或稀疏的块面,以保留各种变化的线条。

南方剪纸多用。

(以线条为主)(展示作品实例)

(3)阴阳兼刻:

在同一幅作品中,出现了阴刻和阳刻两种方法。

(展示作品实例)

二、民间剪纸艺术的表现内容及作品欣赏(讲出作品的内容、含义)

1、祈得吉祥

2、消灾避祸

3、获得丰收

4、美好祝愿

5、神话传说人物

6、文学作品人物

7、生肖剪纸

8、标志

三、课外作业

任选一种表现形式,以自己喜爱的物象为内容,练习剪纸一副,表达美好心愿。

完成后贴于16开白纸上。

(备注或反思)

 

本节课回顾了剪纸艺术的流派、样式、形式、表现内容,欣赏了几种具有代表性的民间剪纸艺术,讲解并示范了剪纸方法。

重点讲解了剪纸的样式、民间剪纸艺术的形式及表现内容,并对民间剪纸进行了欣赏。

讲解并示范了剪纸的方法。

 

备注

教学设计

单元

基础知识

单元课时

2

主题

剪纸的制作步骤

总课时

5

第5课时

背景分析

´Ë¿ÎÌâÊÇΪѧÉúѧϰºÍÁ˽â¼ôÖ½µÄÒÕÊõ·ç¸ñÓë×°ÊÎÌصã¶øÉèÖõġ£Öصã½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公共行政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