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尾矿库建设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3757481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1.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尾矿库建设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河北尾矿库建设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河北尾矿库建设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河北尾矿库建设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河北尾矿库建设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北尾矿库建设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docx

《河北尾矿库建设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尾矿库建设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北尾矿库建设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docx

河北尾矿库建设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尾矿库建设项目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目录

1.前言1

1.1任务由来1

1.3评估目的任务2

2.评估工作概况3

2.1工程概况与占地范围3

2.2以往工作程度7

2.3工作方法与完成实物工作量7

3.自然地理与地质环境12

3.1气象12

3.2水文12

3.3地形地貌13

3.4地层岩性13

3.5地质构造与地震15

3.6工程地质条件15

3.7水文地质条件16

3.8人为工程经济活动16

4.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16

5.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17

5.1工程建设可能引发、加剧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17

5.2工程建设本身可能遭受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18

6.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及防治措施21

6.1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原则21

6.2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21

6.3建设场地适宜性评述22

6.3地质灾害防治措施意见22

7.结论与建议24

7.1结论24

7.2建议24

1.前言

1.1任务由来

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并提交《mou尾矿库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本次评估工作主要依据是:

《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94号);

《建设用地审批管理办法》(国土资源部第3号令);

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4〕69号);

河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冀国土矿字〔2004〕24号);

河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规范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冀国土资发〔2004〕36号);

(6)河北省国土资源厅《河北省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与矿山环境恢复治理技术培训班培训教材》(2008年12月)

(7)委托书。

1.3评估目的任务

1.3.1目的

通过调查、分析建设项目影响区域的地质灾害发生、发育状况,开展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预测评估和综合评估,从而评价所选厂址的适宜性,为建设项目用地防灾、减灾提供依据,为建设项目用地审批提供依据。

1.3.2任务

查明建设场地及附近地区的地质环境条件、致灾体的类型、分布现状、规模、形成原因及发展趋势,确定评估区范围及评估级别;

对评估区范围内分布的各类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进行现状评估;

对工程建设可能引发或加剧地质灾害和本身遭受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进行预测评估;

在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的基础上,进行建设项目的危险性综合评估,并对建设场地适宜性做出评价。

提出各类地质灾害防治措施与建议。

2.评估工作概况

2.1工程概况与占地范围

2.1.1位置与交通

图。

库区为一自然荒山沟谷,库区下游为河曼滩地,无工矿企业、大型水源地、水产基地和名胜古迹,下游800左右正对沟10户居民。

2.1.2尾矿库基本情况

库区监控及照明设施组成,总投资为145.4万元。

宽为3.0m。

初期坝体坐落于中风化岩面上,上下游坡比均为1:

1.6。

设计尾矿库总坝高为29m,最终设计标高570m。

每期尾矿子坝高度为2.0m,顶宽3.0m,子坝外坡坡比为1:

2.5,内坡坡比1:

2.5。

 

表1尾矿库基本情况一览表

2.1.3占地范围

该已建尾矿库占地0.0073km2,占用土地类型为沟谷荒地,非基本农田。

2.2以往工作程度

多年以来,前人在此区域进行过大量的地质、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工作(见表2),尤其2003年,开展了河北省承德市宽城满族自治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工作,对全县地质灾害现状进行了较为细致的调查与研究,以上所有的工作为本次评估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表2区内地质环境工作研究程度表

2.3工作方法与完成实物工作量

2.3.1工作方法

本次评估工作紧密结合工程建设特点,充分搜集和分析评估区及其附近已有的基础资料,结合野外地质环境调查,划分评估级别,确定评估区范围。

野外工作采用面积调查和路线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基本查明调查评估区内的地质环境条件及地质灾害的种类、类型、分布、变化趋势及其与工程的关系。

本次评估野外调查采用相机拍摄和现场编录相结合,利用GPS定位仪进行观测点定位,详细记录评估区内的地质环境、地质灾害或不良地质现象。

在此基础上开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编制评估报告。

评估成果采用MAPGIS进行数字化成图。

评估工作程序框图(见图2)。

工作程序框图2

 

 

2.3.2完成工作量

本次工作主要完成工作量见表3。

表3完成主要工作量一览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单位

工作量

序号

项目名称

单位

工作量

1

调查面积

Km2

0.5

3

GPS定位

8

2

沟谷调查

3

4

调查照片

12

2.4.1评估范围

在地质环境调查和建设工程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规范》的要求,确定本建设项目评估范围为尾矿库上游汇水区及下游可能影响的区域,评估范围为0.16km2。

2.4.2评估级别

建设项目重要性

根据尾矿库堆存方案,本尾矿库设计总坝高29m,总库容为15.84×104m3,有效库容为11.08×104m3。

根据国家经贸委第20号令《尾矿库安全管理规定》中第五十八条“关于尾矿库按照全库容和坝高进行尾矿库划分等别的说明(表4)”,确定此库为五等尾矿库,考虑到山谷型尾矿库作为高势能人为泥石流重大危险源,确定本建设项目重要性为重要建设项目。

表4尾矿库等别

等别

全库容V/万m3

坝高H/m

二等库具备提高等别条件者

V≥10000

H≥100

1000≤V<10000

60≤H<100

100≤V<1000

30≤H<60

V<100

H<30

注:

资料来源于《尾矿库安全管理规定》

地质环境复杂程度

评估区位于燕山山脉东段低山区,地貌类型为侵蚀构造低山地要岩性为角砾和花岗岩;评估区地质构造不发育,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区域地壳属相对稳定区;工程地质条件良好、水文地质条件良好;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影响较强烈;现状条件下地质灾害不发育。

据此,确定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为中等类型。

见表5

表5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

划分因素

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

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

地质灾害

评估区及其周边范围地质灾害一般不发育。

中等

地形地貌

评估区位于燕山山脉东段,地貌类型为侵蚀构造低杂。

地质构造与地震

评估区地质构造不发育,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区域地壳相对稳定。

地质、水文

地质条件

评估区地层主要岩性为角砾和花岗岩。

水文地质条件良好、工程地质条件简单。

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

场地为荒山,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较强烈。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级别

该项目属重要建设项目,所处的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为中等,对照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分级表(表6),确定该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级别为一级。

表6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分级表

项目重要性

地质环境复杂程度

复杂

中等

简单

重要建设项目

一级

一级

一级

较重要建设项目

一级

二级

三级

一般建设项目

二级

三级

三级

注:

资料来源《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

3.自然地理与地质环境

3.1气象

区内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冬季多偏北风,寒冷干燥;夏季多偏南风,炎热多雨。

多年平均气温9.8℃,最高气温39.4℃,最低气温-21.5℃。

历年最大降水量851mm,最小降水量365.9mm,平均降雨量559.7mm,月最大降水量330.9mm,日最大降水量142.4mm,1小时最大降水量48.8mm,连续最大降水量274.1mm(11天)。

历年最大积雪深度20cm。

3.2水文

本区主要河流为滦河的支流武烈河。

武烈河发源于围场县都道致沟,全长43.1km,多年平均径流量1.161亿m3,最大流量3490m3/s,最小流量为0。

3.3地形地貌

区内属燕山山脉,地貌类型为以火成岩为主的丘陵小区,海发育,山顶基岩裸露。

见图3沟谷横剖面图。

3.4地层岩性

本区域主要出露白垩系地层及第四系地层。

白垩系(k):

主要岩性为火山喷发的安山岩、安山质角砾岩、流纹岩、流纹质火山碎屑岩,在本区域广泛分布。

新生界第四系全新统(Q4al+pl):

主要岩性为冲洪积砂类土,分布在沟谷中。

见图4建设项目区域地形地质简图。

3.5地质构造与地震

评估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中朝准地台(Ⅰ2)、燕山台褶带(Ⅱ22)、承德拱断束(Ⅲ27)、克拉沁太穹(Ⅳ28),丰宁—隆化深断裂的北部。

评估区内未见大的断裂断裂构造,尚未发现有新近构造活动痕迹,构造环境相对稳定。

查阅《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18306-2001),评估区内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本区近代未发生源发性地震,属相对稳定区,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区域地壳相对稳定。

3.6工程地质条件

根据分为二个工程地质层:

1层为角砾:

黄褐色,主要成分为花岗岩石及砂土,表层含有植物根系,稍湿,稍密。

场区普遍分布,厚度0.20~0.30m,平均厚度为0.26m。

2-1层为强风化花岗岩:

黄褐色,多呈土状及碎块状,风化裂隙很发育,场区普遍分布厚度为1.70~1.80m,平均厚度为1.76m。

地层承载力Fak=400kpa。

2-2层为中风化花岗岩:

黄褐色,块状构造,多呈碎块状及块状,风化裂隙较发育,该层未穿透,Fak=2000kpa。

3.7水文地质条件

本区域地下水类型主要为基岩裂隙水。

松散岩类孔隙水仅在沟谷中呈条带状分布。

松散岩类孔隙水含水层岩性为冲洪积砂类土,地下水化学类型为HCO3-Ca·Mg型水,矿化度<1g/L。

基岩裂隙水赋存于风化构造裂隙中,富水性较差。

本区地下水的补给来源主要是大气降水,其次是侧向补给。

排泄方式:

基岩裂隙水以泉的方式或以潜流的方式向下游排泄;第四系孔隙水则以径流和人工开采的方式排泄。

据调查访问本区地下水动态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规律。

地下水位的上升与下降,水量的增减与降水量密切相关。

雨季水位上升,涌水量增加,旱季水位下降,涌水量减少。

年内一般出现两个峰值,即四月和九月。

3.8人为工程经济活动

本区地处燕山山区,村庄稀疏,居住分散,主要进行农业活动,由于矿业的开发,对当地的地质环境破坏较重,人类工程活动较强烈。

4.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通过本次调查,评估区沟谷呈“V”型,沟道南北走向,长度约350m,汇水面积0.09km2,两侧山坡坡度30°-40°,流域海拔标高在540—636.7m,相对高差96.7m,植被稀少,以乔木、灌木为主。

尾矿库设计坝体堆积高度为29m,总库容为15.84×104m3,有效库容为11.08×104m3。

目前,坝体已堆积高度达19.5m,堆放量约1×104m3。

经过调查与访问,评估区内历史上未发生过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现状评估地质灾害危险性小。

5.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5.1工程建设可能引发、加剧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本尾矿库已建成投入运行了1年,目前,坝体已堆积高度达19.5m,堆放量约1×104m3。

根据设计方案,该尾矿库设计初期坝底标高541m,坝顶标高为553m,初期坝高为12m,尾矿坝总高度为29m,设计最终堆积标高为570m,总库容为15.84×104m3,有效库容为11.08×104m3。

尾矿库等级为五等库。

排洪系统采用排水斜槽和截水沟联合排洪,在尾矿库最终使用标高以上周边山坡布置截水沟,截水沟作用是减少入库水量。

尾矿库的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对两侧山坡的破坏不大,主要地质环境问题是占压土地,破坏植被,增加了沟谷内松散物质的数量,加大了引发泥石流地质灾害的可能性。

将尾矿库尾砂作为泥石流物源时,下游沟谷发生泥石流的可能性、危险性评估:

根据“泥石流沟严重程度(易发程度)数量化表”(见表7),对本泥石流严重程度量化及评份(见表8),该沟谷泥石流总评分为76分,根据泥石流易发程度综合评判表(见表9),该沟谷为泥石流易发程度为低易发区,发生泥石流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

但存在尾矿库管理不善,若一旦溃坝,尾矿砂下泄,有可能引发人为的灾害事故,可能直接影响下游正对方向庞家沟村10户居民生命及财产安全。

综合分析,预测评估尾矿库工程建设引发、加剧的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大。

5.2工程建设本身可能遭受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已建尾矿库为沟谷型尾矿库,沟谷长度约350m,汇水面积0.09km2,两侧山坡坡度30°-40°,流域海拔标高在540—636.7m,相对高差96.7m,出露岩性为角砾及第四系沉积物,工程建设(尾矿库)可能遭受的地质灾害类型为泥石流。

根据“泥石流沟严重程度(易发程度)数量化表”(表7),对本泥石流严重程度量化及评分(表10),该沟谷泥石流总评分为65分,根据泥石流易发程度综合评判表(表9),该沟谷为泥石流易发程度为低易发区.因此,预测尾矿库工程建设本身可能遭受上游沟谷泥石流地质灾害危险性小。

表7泥石流沟严重程度(易发程度)数量化表

序号

影响因素

权重

量级划分

严重

得分

中等

得分

轻微

得分

一般

得分

1

崩塌滑坡及水土流失(自然和人为)的严重程度

0.159

崩塌滑坡等重力侵蚀严重,多深层滑坡和大型崩塌,表土疏松,冲沟发育

21

崩塌滑坡发育,多浅层滑坡和中小型崩塌,有零星植被发育

16

有零星崩塌、滑坡和冲蚀沟存在

12

无崩塌、滑坡、冲沟或发育

1

2

泥沙沿程补给长度比(%)

0.118

>60

16

30—60

12

30—10

8

<10

1

3

沟口泥石流堆积活动

0.108

河形弯曲或堵塞,大河主流受挤压偏移

14

河形无较大变化,仅大河流主流受迫偏移

11

河形无变化,大河主流在高水偏,低水不偏。

7

无河形变化,主流不偏。

1

4

河谷纵坡(度、‰)

0.090

>12°或213

12

12°—6°或213—105

9

6—3°或105—52

6

<3°或52

1

5

区域构造影响程度

0.075

强抬升区,六级以上地震

9

抬升区,4—6级地震区,有中小支断层或无断层

7

相对稳定区,4级以下地震区,有小断层

5

沉降区,构造影响小或无影响

1

6

流域植被覆盖率(%)

0.067

<10

9

10—30

7

30—60

5

>60

1

7

河沟近期一次变幅度

0.062

2m

8

10—5

7

1—0.2

4

<0.2

1

8

岩性影响

0.054

软岩、黄土

6

软硬相间

5

风化和节理发育的硬岩

4

硬岩

1

9

沿沟松散物贮量

(104m3/km2)

0.054

>10

6

10—5

5

5—1

4

<1

1

10

沟岸山坡坡度°(‰)

0.045

>32(625)

6

5

4

<15(268)

1

11

产沙区沟槽横断面

0.036

V型谷、谷中谷、U型谷

5

拓宽U型谷

4

复式断面

3

平坦型

1

12

松散物平均厚度(m)

0.036

>10

5

5—10

4

5—1

3

<1

1

13

流域面积(km2)

0.036

0.2—5

5

5—10

4

0.2以下或10—100

3

>100

1

14

流域相对高差

0.030

>500

4

3

300—100

2

<100

1

15

河沟堵塞程度

0.030

严重

4

中等

3

轻微

2

1

注:

来自《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实施细则》

表8尾矿库下游沟谷泥石流易发程度量化表

序号

评价因素

泥石流发生区的基本条件

评分

1

崩塌滑坡及水土流失(自然和人为)的严重程度

有零星崩塌、滑坡和冲蚀沟存在

12

2

泥沙沿程补给长度比(%)

30-10

8

3

沟口泥石流堆积活动

河形无变化,大河主流在高水偏,低水不偏。

1

4

河谷纵坡(度、‰)

河谷纵坡降约为180‰

9

5

区域构造影响程度

本区位于抬升区,地壳相对稳定

7

6

流域植被覆盖率(%)

流域植被覆盖较差

7

7

河沟近期一次变幅度

冲淤变幅较小

1

8

岩性影响

角砾及花岗岩,硬岩。

1

9

沿沟松散物贮量(104m3/km2)

>10

6

10

沟岸山坡坡度°(‰)

30-40°

6

11

产沙区沟槽横断面

V型沟谷

5

12

松散物平均厚度(m)

>10

5

13

流域面积(km2)

0.16km2

3

14

流域相对高差

96.7m

1

15

河沟堵塞程度

河谷堵塞严重

4

总评分

76

表9易发程度综合评判表

易发程度

总分

高易发(严重)

>114

中易发中等)

84—114

低易发

40—84

不易发

≤40

注:

来自《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实施细则》

表10尾矿库上游沟谷泥石流易发程度量化表

序号

评价因素

泥石流发生区的基本条件

评分

1

崩塌滑坡及水土流失(自然和人为)的严重程度

有零星崩塌、滑坡和冲蚀沟存在

12

2

泥沙沿程补给长度比(%)

30-10

8

3

沟口泥石流堆积活动

河形无变化,大河主流在高水偏,低水不偏。

1

4

河谷纵坡(度、‰)

河谷纵坡降约为180‰

9

5

区域构造影响程度

本区位于抬升区,地壳相对稳定

7

6

流域植被覆盖率(%)

流域植被覆盖较差

7

7

河沟近期一次变幅度

冲淤变幅较小

1

8

岩性影响

硬岩

1

9

沿沟松散物贮量(104m3/km2)

小于1

1

10

沟岸山坡坡度°(‰)

30-40°

6

11

产沙区沟槽横断面

V型沟谷

5

12

松散物平均厚度(m)

小于1

1

13

流域面积(km2)

0.16km2

3

14

流域相对高差

96.7m

1

15

河沟堵塞程度

轻微

2

总评分

65

6.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及防治措施

6.1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原则

综合评估的原则是全面考虑评估区内各种地质灾害和不同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差异,体现了评估区各种地质灾害的全面性和个体差异性。

通过对预测各种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科学合理的叠加,视叠加结果确定整个评估区内地质灾害危险性。

采用“区内相似,区际相异,取大”的原则。

6.2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

评估区内历史上未发过地质灾害,现状条件下,评估区内地质灾害不发育,地质灾害危险性小;预测评估尾矿库工程建设引发、加剧的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小;预测工程建设本身可能遭受上游沟谷泥石流地质灾害危险性小。

但存在尾矿库管理不善,若一旦溃坝,尾矿砂下泄,有可能引发人为的灾害事故隐患,将直接影响下游庞家沟村10户居民生命及财产安全。

综合评估分析,认为评估区地质灾害危险性为大,评估区可划分为一个区,即地质灾害危险性大区。

(见图5)。

6.3建设场地适宜性评述

综合评估认为,评估区发生泥石流地质灾害危险性大。

在落实对可能遭受泥石流灾害的庞家沟村10户居民搬迁措施后,则发生泥石流地质灾害的危险性中等,建设场地适宜性为基本适宜。

6.3地质灾害防治措施意见

根据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预测评估和综合评估结果,对

尾矿库工程建设可能引发和遭受的地质灾害危险性问题,提出如下防治意见:

(1)对沟谷下游受威胁的庞家沟村10户居民进行搬迁。

(2)加强尾矿库的安全检查,特别注意在汛期来临前,应对排洪设施进行检查、维修和疏浚,确保排洪设施畅通安全有效,同时,专人24小时值班。

(3)严格按照尾矿库设计要求进行堆坝、放矿,同时加强对尾矿库坝体监测,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4)尾矿库坝体高度达到有关规定要求及时进行闭库设计、施工,确保尾矿库安全可靠。

7.结论与建议

7.1结论

mou尾矿库为重要建设项目;建设项目区域地质环境复杂程度为中等,建设项目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级别确定为一级;评估区面积为0.16km2。

现状评估结果,评估区历史上未发生过地质灾害,现状地质灾害不发育,地质灾害危险性小。

预测评估结果认为,预测评估尾矿库工程建设引发、加剧的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大;预测工程建设本身可能遭受上游沟谷泥石流地质灾害危险性小。

但必须指出的是尾矿库存在管理不善,若一旦溃坝,尾矿砂下泄,引发人为的灾害事故隐患,将直接影响对下游沟口庞家沟村10户居民生命及财产安全。

综合评估认为,评估区可划分为一个区,即为地质灾害危险性大区。

(5)建设场地适宜性评估:

综合评估认为,评估区发生泥石流地质灾害危险性大。

建设单位应认真落实地质灾害各项防治措施,在落实对可能遭受泥石流灾害的庞家沟村10户居民搬迁措施后,则发生泥石流地质灾害的危险性中等,建设场地适宜性为基本适宜。

7.2建议

建设单位须认真落实尾矿库下游可能遭受威胁的庞家沟村10户居民搬迁措施,以确保其生命财产安全。

山谷型尾矿库作为高势能人为泥石流灾害重大危险源,矿山企业应引起高度重视。

尾矿库的运行应严格按照尾矿库安全管理有关规定和设计要求进行施工、生产,特别要加强汛期检查、巡视,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尾矿库安全运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