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学生自组织发展现状与对策1.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754300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87.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大学生自组织发展现状与对策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浅谈大学生自组织发展现状与对策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浅谈大学生自组织发展现状与对策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浅谈大学生自组织发展现状与对策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浅谈大学生自组织发展现状与对策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谈大学生自组织发展现状与对策1.docx

《浅谈大学生自组织发展现状与对策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大学生自组织发展现状与对策1.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谈大学生自组织发展现状与对策1.docx

浅谈大学生自组织发展现状与对策1

论坛征文:

专题4.青年自组织的发展状况与对策

浅谈大学生自组织(社团组织)发展状况与对策

戴钢书任雪梅

(电子科技大学四川成都610054)

内容摘要:

本文从共青团十六大报告提到的新名词“自组织”说起,谈到自组织的特点,并以教育部主持“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运用SPSS和Excel软件,以图表方式从横向和纵向展示1997年到2008当代大学生自组织(社团组织)的12年的发展的的动态轨迹,提出了如何科学、有序地引导大学生自组织(社团组织)的健康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

青年自组织大学生社团现状对策

2008年6月9日,中国共青团第十六次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团中央第一书记陆昊同志代表团的十五届委员会做工作报告完善青年组织体系。

在团十六大报告中关于“完善青年组织体系”里有这样一段阐述:

“高度关注青年自组织,加强同青年自组织沟通联系,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对青年自组织的引导和管理,同时主动培育和发展具有自组织特点的青年社团。

”“自组织”这是一个在共青团组织和青少年工作中比较新的词汇,在报告中几次出现说明这种组织形式已经成为一种发展趋势,是需要我们重点研究和关注,并做好引导和服务的群体。

一、青年自组织

“自组织”的概念到底指什么?

“自组织”是区别于“他组织”的一个哲学概念。

自组织是通过事物自己的自发、自主的走向组织的一种结果和过程,是没有事先规划和外力干涉的自然过程。

因而,所谓自组织,就是没有政府控制或者党团领导的社会自发建立的各种组织。

青年自组织是一种自发性的组织,它的产生是青年人乐于交往、善于交往,是青年心理成熟的标志之一。

美国有关心理学指出,青年期人格发展的一个特征就是对融入群体的渴望。

随着青年自我同一性的稳定,个体作为独立的人按照自己的需要、愿望、能力以及癖好同他人发展关系,已经变得可能。

与此同时,青年的关注面的扩展,使得他们对他人更加感兴趣,更加关心。

因此,各种类型的青年组织,尤其是各类青年自组织成为青年个体之间、个体与群体之间交往的重要空间。

青年自组织实现了参加者的“成员”角色,体现“共生共荣”的精神。

成员既是社团的参与者,又是社团的组织者。

很多青年自组织日常联络主要通过QQ群或者论坛等网络媒介,所有活动意向和决议都由会员直接讨论通过,没有中间层次,在动员方式上,体现直接动员、快速互动的特征。

一是经费和管理透明。

青年自组织的经费无论是来源于会员的AA制。

青年自组织由于具有民间性,对于其成员的约束力较低,成员在进入退出过程中,无需履行像正式组织那样的手续,因此较为灵活,体现自组织的灵活性。

青年自组织增强了青年的归属感。

青少年对群体融入有天然的渴望,需要有对应的组织为其提供信息、激励、自我表达的机会、彼此了解和密切联系的机会、社会支持、归属感和相互帮助。

青年自组织迎合了青年的多样化需求。

青年有社交与归属的需要、自尊与求知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与异性交往的需要、健康和休闲娱乐的需要。

青年需求的多样化,决定青年自组织类型。

青年自组织尊重青年的自主化行为,青年自组织是青年在相互交往过程中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需要等,通过相互了解,相互认同,自愿结成的群体。

二、大学生社团组织

在中青联发[2005]5号文件《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大学生社团是由高校学生依据兴趣爱好自愿组成,按照章程自主开展活动的学生组织。

”国内外学术界普遍认为,大学生社团组织符合作为青年自组织一般应当具有五个条件:

组织性、民间性、非利润分配性、自治性和志愿性。

关于“大学生社团”的起源一般认为,大学生社团一般皆是伴随着大学的产生而产生的,如果把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孔子等著名学者讲学、授徒所设私塾看作为后世大学的雏形的话,那么当时的某些学术团体可以称为世界最早的学生社团了。

被学术界普遍公认的大学出现在欧洲的12-13世纪。

现代大学诞生于欧洲的中世纪大学,这是毋庸置疑的史实。

到12世纪时,由于师生的施教与求学,日益需要某种形式的保护,遂仿照手艺人行会的方式组成教师行会(facultas)和学生同乡会(nation)。

随后,在这些团体的基础上,形成了两者比较紧密的“组合”,即为中世纪大学的雏形,学生同乡会(nation)就是相当于现在所谓“学生组织”。

学者认为最早的现代大学生社团的形成在西方。

“社团”这个拉丁词“Universitas”最原始的意思是“你们大家”,后来它指一个法律性的社团或法人,在罗马法中经常与“collegium”同义。

12世纪这个词经常指各种行会,或市镇组织,同时也指老师和学生的社团。

渐渐地才用来专指学术性的社团,最终成为大学的专用词,英语university即由此演化而来。

从此我们可以看出,从结构上看现代大学是一种学术性的行会,这个行会是自发形成的,起初并没有得到教皇、国王或主教、修道院长的确认。

然而,这个团体并不是严格按照行会的模式组成的行会,而是一种自由人的联合体。

它不同于一般的垄断性的手工业行会,不同于普通的社团,它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在学术上具有一定的民主性。

更重要的是,大学社团从事的不是商业性的或生产性的活动,而是自由地进行学术交流。

我国对于大学生社团的定义主要有以下几种:

在1990年出版的陆建化主编的《青年学辞典》中对大学生社团是这样解释的:

大学生社团是由大学生构成的一种非正式群体。

其产生一般不受正式管理机构的支配,而是一种学生自觉活动的结果。

它只是基于目标的感召和人际的吸引而自然形成的。

这种由个体目标的集聚、统一而达到的群体目标的整合性,是其得以形成的根本前提。

《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辞典对“学生社团”概念的解释较全面。

它是这样解释的:

中国中等学校和高等学校学生在自愿基础上自由结成兴趣爱好相近的同学,发挥他们在某方面的特长,开展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

学生社团的活动以保证完成学生的学习任务和不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秩序为前提;以有益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有利于学校各项工作的进行为原则,学生社团组织和活动的目的是活跃学校的学习空气,提高学生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学生社团可以根据不同情况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以交流思想,切磋技艺互相启迪,增进友谊。

大学生社团主要是由大学生自愿组成自组织,并依据个人兴趣、爱好、特长、目标理想或其它各种需求为基础,依据章程,自主开展活动的非正式自愿性群众自组织。

社团成员主要为学生身份,组织形式属于学校内部的非正式、互益性的群众组织,它和学生会有明显区别。

关于大学生社团的分类有很多种,“大学生社团其类型从组织性质上分,有政治型的、文化型的、和经济型的,从活动方式上分,有学术型的、娱乐型的、劳务型的和培训型的”。

如果按活动内容形式来分,主要有以下四大类型:

理论信仰类社团,学术专业类社团,社会实践类社团,文体娱乐生活类社团。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社团的发展十分迅速,目前出现了现实网络化,网上虚拟社团,如果按照此分类,大学生社团也可以分成现实社团与网络虚拟社团。

三、大学生社团组织的发展状况(1997年—2008年)

现在将教育部主持“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1997年到2008年的有关大学生社团来说明青年学生自组织---社团组织的现状,运用EXCEL及SPSS等软件,我们把有关社团的问卷统计结果分成9类,前3项采取的是按照年份纵向研究,后6项采取的是选取某一年的数据结果进行横向研究,具体统计的大学生自组织(社团组织)现状如下:

1.大学生参加社团的类型:

我们可以从表中看到:

参加学术科技类社团、公益服务类社团、和文艺体育类社团的大学生从2003年到2007年趋势变化比较平稳,而参加思想理论类社团的学生在2005年呈上升趋势,从2005年后参加这一社团的同学呈下降趋势,从中可见思想理论类社团需要开展各种内容丰富的活动,纯的思想理论社团不会得到大学生的青睐。

但我们应该注意到这类社团思想性强,方向鲜明,是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进社团的重要阵地,需要正确引导,把握方向,加强示范,扩大影响。

参加学术科技类社团和参加文艺体育类社团略有下降,参加公益服务类社团有上升的趋势,此类社团在磨练学生意志、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积极的意义,需要积极鼓励支持。

丰富学生生活,增强学生身体素质,提高文化修养,稳定校园等重要作用,需要加强引导,促进健康全面发展。

2.大学生参加社团的个数。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参加一个、两个和参加两个以上的社团的学生人数总的趋势是变化较平稳的,参加一个社团的学生人数略有下降,参加两个社团的人数略有上升。

但我们应该看到没有参加大学生社团的人数呈上升趋势,到底是社团的活动不够吸引学生,还是同学觉得参加社团活动对自己帮助的有多大益处,这些都需要社团的组织者认真思考的。

3.大学生参加社团对自己有无帮助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认为社团对自己的帮助很大的,在呈逐年上升趋势,说明社团活动的开展内容丰富,学生能从中受益,对于社团帮助较大的认识,在2005年以前,学生认为社团活动对自己帮助较大的呈下降趋势,从2005年后,认为社团对自己的帮助较大的呈大幅度上升。

对社团活动学生认为帮助一般的也呈上升趋势,总之,社团开展的活动越来越得到更多的大学生的认同,学生认识到参加社团活动会对自己有所帮助,学生认为社团活动对自己没有帮助的人数在减少。

4.大学生对本校社团的评价。

 

学生对社团的评价仅仅2000年有问卷,学生对本校开展的社团活动认为社团活动有利于提高同学们的综合素质,占总人数的38%,其次认为社团活动增进了同学间的交往,占到20.3%,但我们同时也应该看到认为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社团的指导和管理,社团开展的活动花架子多,内容较空,不切实际。

5.大学生对组织志愿者服务队的看法。

 

2001年的问卷中显示的图来看:

对于大学生中组织的志愿服务队的看法,总的来说,她促进了社会风气的好转,有利于提高青年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实践能力,同时对解决社会难题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

6、大学生对参加社团活动的态度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对感兴趣的活动会积极参加,对社团的活动还是抱积极参加,热情支持的态度,因此,应该组织更多的贴近学生生活的,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让大学生的生活更多次,让学生从中受益多多。

7.还应该从哪些方面加强社团建设

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出学生们认为增设活动场所是加强社团建设的关键,其次,建设健全规章制度和聘请指导老师也是很有必要的。

8.我们把2007年的学生参加的社团类型、参加的个数以及参加社团对学生的帮助做一个交互分类:

您在学校里参加

社团个数

参加社团对您的帮助

您在学校里参加的社团是(%)

学术科技类社团

思想理论类社团

文艺体育类社团

公益服务类社团

一个

很大

17.5

23.2

16.2

18.3

较大

29.9

32.7

30.5

36.5

一般

41.2

35.8

43.4

38.8

没有

11.3

8.2

10.0

6.3

人数

1545

413

1284

1308

合计

253.40

270.70

253.10

266.60

两个

很大

16.6

20.4

14.8

18.2

较大

38.9

42.0

38.4

43.1

一般

37.4

31.9

40.2

35.5

没有

7.0

5.7

6.6

3.2

人数

1616

524

1168

1283

合计

264.90

277.10

261.40

276.30

两个以上

很大

26.4

31.0

25.4

27.8

较大

39.8

47.4

43.3

44.0

一般

28.9

17.5

27.1

26.3

没有

4.9

4.2

4.2

1.9

人数

1090

361

771

825

合计

287.70

305.40

289.90

297.70

当参加社团仅1个时,认为获得帮助“很大或较大”的,排首位的是思想理论类社团(55.9%);当参加社团为2个时,学术科技类社团和公益服务类社团的数值持平,思想理论类社团和文艺体育类社团略有下降;当参加社团为2个以上时,四种类型社团数值都有所提高。

其中,思想理论类社团和文艺体育类社团都提高15%左右,学术科技类社团和公益服务类社团都提高10%左右,认为帮助最大的仍是思想理论类社团,比例为78.4%。

由此可见,我们应多鼓励学生参加思想理论类与公益服务类社团,加强学术科技类社团和文艺体育类社团的建设。

参加多个社团帮助的效益递增。

9、通过哪些方式提高自身能力方面:

2008年的全国大学生思想状况滚动调查数据中,通过哪些方式提高自身能力方面的问卷中,其中有48.9%的大学生选择参加社团,比其他的如听讲座,上网,兼职,参加学术科技竞赛参加人数的比率都要高些,通过社团的社会实践活动,对自己有很多很大的帮助,我们可以通过下图来说明:

四、对青年社团的发展趋势与对策研究

从上面的12年的调查数据分析来看,大学生社团组织的发展趋势:

大学生社团对青年有着很强的吸引力、感召力,具有着其特有的价值和功能,而且将不断地趋向现代化和社会化。

青年社团满足青年需求,今后还将在新的领域,如社区中得到较大地发展、延伸。

但是,青年社团发展的制约因素如:

活动经费无保障,基本功能不到位,人员配备不合理等等。

因此,首先,我们要把青年自组织纳入规划,引导大学生社团有序发展。

青年社团建设、发展和管理要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和趋势相应进行,力求与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社会转型同步。

整合资源,形成青年社团的物质依托。

青年社团是共青团工作社会化的重要载体,实践证明,共青团按照社会资源配置方式,通过青年社团运作来调动整合各方面资源,才能建立青年人才成长的社会服务机制,实现共青团工作社会化。

加强研究,努力掌握青年自组织发展规律。

强化创新,不断拓展社团组织覆盖青年方式,由于青年自组织在活动开展中的自发性、主动性、创造性方面的独特魅力,吸引了一大批的青年参与其中开展各项活动。

其次是,要建立与团组织联系协调机制。

青年自组织往往覆盖了团组织难以覆盖的领域内的青年群体,加强与青年自组织的联系协调对于拓展传统青年组织的覆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对于有意愿加强与共青团组织联系的青年自组织,可以通过项目合作、建立共建关系,发展其骨干为志愿服务协会理事,推荐其骨干人员成为青联委员等形式,加强其与共青团组织的联系。

再次是,要建立指导扶持机制。

要主动为有需求的青年自组织开展活动创造条件,帮助青年自组织健全内部管理制度、财务收支制度、激励考评制度,在服务中加强对青年组织的引导,对承接共青团组织服务项目的青年自组织可以给予相应的资金上的支持。

最后是要积极搭建展示平台。

通过联合举办区域性的青年自组织展示、交流活动,促进青年自组织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借鉴,从而提高各青年自组织的运营水平。

研究青年自组织的工作还刚刚起步,对青年自组织的情况尚难以完全摸清,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与合作,对其发展现状、存在问题、监管手段、服务措施等方面进行深入的调查与研究,以把握运行规律,了解内在需求,加强正面引导,促进有序发展。

要对青年民间组织管理给予必要的政策、财政支持加强对青年民间组织的管理应该于法有据,希望有关部门抓紧开展专项研究,及早制定相关政策法规,把规范青年民间组织发展纳入到社会管理的体系中,引导它们健康有序发展。

青年,作为社会最积极、最活跃的公民,是社会发展的建设力量,更是时代进步的变革力量。

在共同关注和共同需要的前提下,青年利用自身优势,以大学生自组织(社团组织)的形式参与各项活动,已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积极现象。

进一步加强研究,积极培育,合理整合,在全面活跃中加强管理,最大限度地发挥青年自组织的优势,为党团结和联系广大青年学生,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具有深刻而长远的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