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届河北省正定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747326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65.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届河北省正定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最新届河北省正定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最新届河北省正定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最新届河北省正定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最新届河北省正定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届河北省正定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docx

《最新届河北省正定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届河北省正定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届河北省正定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docx

最新届河北省正定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

正定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

历史试题

说明: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下列每小题所给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涂在答题卡上。

其中每小题1分,共50分)

1.西周以来继承制度规定:

传嫡不传庶,传长不传贤。

而清朝皇位继承形态不断发生变化,曾先后出现汗位推选制、嫡长子皇位继承制、秘密建储制、懿旨确立嗣君等四种模式。

这一变化表明

A.分封制的瓦解B.宗法制的影响削弱

C.中央集权的强化D.清朝彻底改变了王位世袭制

2.有学者把文字的发明作为文明出现的标志之一,作为史料,下列所选取的一组甲骨文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的

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内外朝制

3.《禹鼎》记载:

噩侯反叛伐周,厉王命禹出征,生获其君。

这反映了

A.分封制趋向衰落,尚能维护王权B.宗法制度开始瓦解

C.封国实力削弱,周王权力加强D.周王铸鼎显示权威

4.中国自古就有重视水利工程建设的优良传统。

下列对下图所示水利工程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最初起到了补充兵员和军需物资的作用

B.促进了秦国农业发展,使东方六国难以抗衡

C.第一次沟通了湘江水系和漓江水系

D.加快了岭南地区归入中央政府管辖的进程

5.“唐、宋之间仅相隔短短半个世纪的分裂,已成为中国以后历史的模式。

国家再也没有像在汉朝崩溃以后那样,经历长达数世纪的混乱局面。

其原因是,自唐朝起,中国文明规模巨大,根深蒂固,不可能形成长期分裂的状态。

……中国人自己认为分裂和随之而来的混乱是反常的.不幸的。

有句古话说道:

‘犹如一个天空不能有两个太阳,中国不能有两个国家或两个皇帝。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隋唐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消除了地方分裂割据政治基础

B.经济的发展和各地经济联系的加强消除了割据的经济基础

C.“大一统”民族心理及对稳定的孜孜追求使分裂局面不能长久

D.君权神授和专制主义的极端加强对维护国家统一作用巨大

6.史学家钱穆曾说:

“从前封建时代,政府和家庭,有分不开的关系,现在则不然了。

组织政府的是一个一个人,不再是一个一个家。

”这一变化

A.促进了“民本”思想的产生B.形成了“家国一体”的观念

C.推动了土地私有制的确立D.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7.司马迁在《史记》中有一段叙述:

“诸侯稍微,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数十里,

上足以奉供职,下足以供养祭祀,以蕃辅京师。

而今郡八九十,形错诸侯间,犬牙相邻……强本干,弱枝叶之势,尊卑明而万事各得其所。

”这段话反映了司马迁

A.否定了西汉的“推恩令”B.赞扬了汉初的郡国并行制

C.对西汉的“推恩令”持肯定态度D.否定了汉初的郡国并行制

8.近代驻英公使郭嵩焘《使西纪程》写道:

“三代有道之圣人,非西洋所能及也。

即我朝圣祖之仁圣,求之西洋一千八百七十八年中,无有能庶几者。

圣人以一身为天下任劳,而西洋以公之臣庶。

一生之圣德不能常也,文、武、成、康,四圣相承,不及百年,而臣庶之推衍无穷,愈久而人文愈盛。

”材料不能反映的是

A.靠圣人治国不能代代常有B.西方靠“民众自治”可以长久

C.中国“三代之政”不如西方民主政治D.否定清朝的政治制度

9.有学者说:

“满族自己内部,原本实行的是八旗旗主共议的氏族民主,而不是汉文化的绝对君主制,后来才废除了这种氏族民主形式,实现了君主的专制体制。

”这种变化达到顶峰是在

A.顺治时期B.康熙时期C.雍正时期D.乾隆时期

10.史学家钱穆在《国史大纲》中指出:

“元人所谓行中书省,即中枢政权之流动分布。

其意唯恐一个中央政权不足控驭此广土众民,乃专为蒙古狭义的部族政权而设此制度。

明人不能彻底涤荡,清代则有意利用。

”以下各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元代的行省俨然是一个“流动的中书省”B.行省制度源于蒙古部族的地方管理制度

C.明朝废行省后设布政司管理地方的行政D.行省制度有利于调整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11.下图是中国某一朝代都城内中枢机构的分布示意图。

该都城是

A.唐长安B.宋开封C.元大都D.明北京

12.清顺治十七年上谕:

“士习不端,结社订盟,把持衙门,关说公事,相煽成风,深为可恶,著严行禁止。

”康熙说:

“人臣分立门户,私植党羽,始而蠹国害政,终必祸及身家。

”材料说明了

A.清廷内部出现严重的皇权争斗      B.统治者严防官吏朋党造成的离心倾向

C.汉族知识分子反满情绪高涨      D.地方官吏腐败行政效率低

13.湖北江陵凤凰山10号汉墓简牍出土了“中舨共侍约”(即商贩订立的契约),说:

“某年三月辛卯,合伙做商贩,贩长张伯、石兄、秦仲、陈伯等十人在一起合伙共贩。

约定一,每人出贩钱二百;约定二,加入贩会的钱要交齐备,不交齐备,就不能同他合伙同贩……”这张契约一定程度上说明

A.西汉商业贩运活动已经初具规模B.商人贩运活动突破了政府法律法规

C.商人诚信经营意识和职业道德建立D.商业资本具备改变社会主流思想的力量

14.宋仁宗年间,有官员反映,那些应该穿皂衣的仆役小吏,居然也穿戴儒巾大袖,混杂于士流;民庶的妻小,头冠也插满珠翠,俨然贵族。

此现象表明

A.宋代商品经济发达B.宋代阶层有平等化趋向

C.宋代中央集权制度加强D.宋代社会风尚的变化

15.《汉书·刘辅传》记载:

“中朝,内朝也。

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也。

”清代学者钱大昕认为:

“……大将军权兼中外,又置前后左右将军,在内朝预闻政事,而由庶僚加侍中给事者,皆自托为心腹之臣矣。

”由此可见,中朝

A.有独立的决策权力,位高权重B.取代了丞相的权力,权倾朝野

C.在宫廷内事先决策,削弱相权D.是政令的执行机构,有名无实

16.乾隆三十七年,台湾海防同知朱景英称:

“台地多用宋钱,如太平、元祜、天禧、至道等年号钱,钱质小薄,千钱贯之。

”据此可知

A.宋代商品经济比清代更为繁荣B.宋代以后台湾经济发展迟缓

C.海峡两岸有着不同的货币体系D.当时两岸经济交往尚不密切

17.一位前往洛阳经商的潞州商人,住在洛阳城中一处专供潞州人居住的建筑物里,接洽商务、汇兑、装卸货物,均极便利。

此人因生意有成,在这栋建筑物里唱戏酬神。

这位商人最可能身处那个时代

A.汉代B.唐代C.宋元D.明清 

18.西汉御史指出国家盐铁官营的目的为,“大夫各运筹策,建国用,笼天下盐铁诸利,以排富商大贾,……损有余,补不足,以齐黎民,是以兵革东西征伐,赋敛不征而用足。

”据此分析,下列关于盐铁官营的表述,正确的是

A.政府可获取经济与政治的双重利益B.基本解除了百姓赋税负担

C.以垄断经营排斥了商品经济的发展D.目的就是要解决军费问题

19.梁启超在1922年这样认为:

“孟子常说:

‘天下之生久矣,一治一乱。

’这句话可以说是代表旧史家之共同观念。

……我们平心一看,几千年中国历史,是不是一治一乱的在那里循环?

何止中国,全世界只怕也是如此。

埃及呢,能说现在比‘三十王朝’的时候进化吗?

印度呢,能说现在比优波尼沙昙成书、释迦牟尼出世的时候进化吗?

……又如汉、唐、宋、明、清各朝政治比较,是否有进化不进化之可言?

所以从这方面找进化的论据,我敢说一定全然失败完结。

”在这里,他想要强调的是

A.前代胜于当代,昨天胜于今天,历史在倒退

B.“治乱论”比进化论更适合解释某些历史

C.一治一乱的史观适用于古代而不适应于当代史

D.古代史学观点通常缺乏史实作为立论的基础

20.《西都杂记》称:

“西都禁城街衢,有执金吾晓暝传呼,以禁夜行,惟正月十五夜敕许驰禁前后各一日,谓之放夜。

”依据上述材料,以下理解分析正确的是

A.西都的城市功能仍以政治功能为主B.西都城内商业活动已打破坊、市的界限

C.街衢是指当时北宋著名的商业街——御街D.西都的商业活动已取消了时间限制

21.史载,宋朝湖州农民“以蚕桑为岁记”,严州“谷食不足,仰给它州,唯蚕桑是务”;太湖洞庭山区“然地方共几百里,多种柑橘桑麻,糊口之物,尽仰商贩”;“蜀之茶园,皆民两税地,不殖五谷,唯宜种茶,……颖昌府”“城东北门内多蔬圃,俗称香菜门”。

上述材料最能说明

A.农民纷纷放弃农业而去经商B.商品自由流通程度很高

C.以市场为导向的商业性农业发展较快D.农业精耕细作,剩余产品大量商品化

22.“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

”这一观点应当属于

A.儒家B.法家C.道家D.墨家

23.清人在《论南洋事宜书》中写道:

“南洋末禁之先,闽广家给户足,鲜有在家饥寒窃劫为非之患。

既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蹇。

居者苦艺能之无用,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

”材料意在说明海禁政策

A.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B.不利于民生和社会稳定

C.不利于工商业的发展D.不利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

24.宋代,典卖土地、房屋的现象十分普遍,所谓“典卖”,是指将土地、房屋等不动产出典给他人,收取一定的典价,在约定期限内原价赎回。

典卖者大多数是贫困农民。

据宋代朱晦庵等人编的《宋本名公书判清明集》记载,当时“豪民图谋小民田产”,出典人要求回赎典物时,“则迁延月日,百端推脱”,辗转数月,已经到了赎典截止的期限,使得出典人终无赎回之日。

而宋律规定只有典契证验显然者,才允许业主收赎。

这说明

A.豪强利用典卖规则漏洞抢夺农民利权

B.典卖实际上是把财产的所有权实行转让

C.典卖是当时豪强掠夺农民的主要方式

D.通过典卖,强化了农民与地主之间的人身依附关系

25.《荀子·儒效》中说:

“《诗》言是其志也;《书》言是其事也;《礼》言是其行也;《乐》言是其和也;《春秋》言是其微也。

”荀子论证的是

A.儒家各经的核心内容C.儒家经典独特的教育功能

B.儒家经典的内容分工D.儒家经典内容的丰富和完备

26.“理会得熟时,道理便在上面。

又如律历、刑法、天文、地理、军旅、职官之类,都要理会,虽未能洞研其精微,然也要识个规模大概,道理方泱洽通透。

”这段话提倡

A.格物致知B.发明本心C.知行合一D.经世致用

27.明朝后期的李贽被称为“离经叛道”的思想家。

对这里“离经叛道”的准确理解应该是

A.彻底否定孔孟之道B.倡导君民共主

C.大力批判道家学说D.挑战正统儒学权威

28.英国法学家戴雪曾指出,巴力门在英宪之下,可以造法,亦可以毁法;而且四境之内,无一人复无一团体能得到英格兰的法律之承认,使其有权利已撤回或废置巴力门的立法。

是为巴力门主权的原理所有真谛,不能增多亦不能减少。

这里的“巴力门”是指

A.恢复“王在议会”B.确立议会主权

C.建立责任内阁制D.发动宫廷政变

29.《旧唐书》记载:

“文宗大和九年(835年)十二月,丁丑,敕诸道府不得私置历日板(历法)”,因为颁布历法一直是封建帝王的特权。

但由于历书关系到农业生产,农民非常需要,民间雕版刻印的历书仍旧风行。

这反映了

A.雕版印刷业比较成熟B.政府对农业生产高度重视

C.文宗皇权威严尽失D.唐朝历法体系混乱

30.“一切生活现象皆是由上帝设定的,而如果他赐予某个选民获利的机缘,所以虔信的

基督徒理应服从上帝的召唤。

……你须为上帝而辛劳致富,但不可为肉体、罪孽而如此。

持这种观点的人最有可能是

A.普罗塔哥拉B.薄伽丘C.加尔文D.康德

31.英国剑桥大学教授彼得·诺兰说:

“我认为对于任何经济,尤其是对中国这样一个非常贫穷的面临许多问题的经济来说,这是一个明智合理的策略,而任由经济发展,不采取任何调控措施是不合理的,这样会给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人民的生活及福祉造成极大困难。

我一直深信中国在五十年代早期以及七十年代后半期之后,选择了一条最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

”材料中说的“最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指的是

A.推动国民经济的均衡发展B.发挥政府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C.加强市场机制对经济发展的作用D.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浪潮

32.1922年爱因斯坦访问中国时曾说:

(上海)这个城市表明欧洲人同中国人的社会地位的差别,这种差别使得近年来的革命事件……特别可以理解了。

这一革命事件应是

A.辛亥革命B.中国共产党的成立C.五四运动D.国民大革命

33.金冲及教授在其《中国近代历史的几个根本问题》一文中提到,甲午中日战争后有一份《中外日报》指出:

我们在以前(指洋务运动时期)还讲什么自强、求富,现在别再讲那些门面话了,倒不如直截了当地讲救亡。

这表明甲午中日战争

A.使中国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宣告破产

B.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C.促使先进知识分子研究中国前途问题

D.促使中国认清所处的国际地位

34.彭德怀曾含泪写下《左权同志碑志》:

“……迨乎七七事变,倭寇侵凌。

我军奋起抗敌,作战几遍中原。

同志膺我军副参谋长之重责,五年一日,建树实多。

不幸一九四二年五月二十五日,清漳河战役,率偏师与十倍之倭贼斗,遽以英勇殉国闻。

得年仅三十有六。

壮志未成,遗恨太行……”该材料不能表明

A.左权是抗日战争中牺牲的著名将领

B.八路军在不利条件下坚持敌后抗战

C.日军疯狂进攻使敌后抗日根据地处境艰难

D.国共两党对左权牺牲举行隆重悼念

35.下表反映了1937-1945年我国部分省份企业情况,对其分析正确的是

A.是敌后战场的经济支柱

B.主要由爱国人士为抗击侵略自发创建

C.使东西部经济发展水平实现平衡

D.为抗战胜利做出了一定贡献

36.1938年5月5日,蒋介石在反思抗战初期战事时写道:

“敌军战略本以黄河北岸为限,如不能逼其过河,则不能打破其战略,果尔,则其固守北岸之兵力绰绰有余,是其先侵华北之毒计乃得完成,此于我最大之不利。

”在这一战略思想指导下,国民政府

A.发动了淞沪战役以分散日军兵力B.发动了徐州会战阻止日军南侵

C.依靠国联调停维护华北主权D.发动了太原会战以拱卫华北

37.抗战初期,国民政府组织的会战方案决定“以第一战区在平汉铁路的郑州至信阳段以西地区,防备华北日军南下;第三战区在安徽芜湖、安庆间的长江南岸和江西南昌以东地区,防备日军经浙赣铁路向粤汉铁路迂回”。

该会战是

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徐战会战         D.武汉会战

38.太平天国运动在反封建反侵略的斗争中,涌现了一大批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其中有一首诗记载了一位英雄人物的事迹“南翼军师为佐辅,前导开国扶圣君。

克取省郡如反掌,开疆托土功劳深”,这位英雄是指

A.洪秀全B.冯云山C.杨秀清D.石达开

39.据记载,在古代雅典法庭上经常会聘请职业答辩家撰稿,被告往往携带家眷,上演一场场哭戏,声泪俱下,试图激起法庭的恻隐之心。

申诉之后,陪审法官经常未经正式答辩,便将圆盘投入标明为“有罪”或“无罪”的瓮中,直接表决。

材料说明雅典

①陪审法庭是雅典司法机关

②法庭判决不是依靠证据而是仅凭情感

③法庭审判聘请律师已成惯例

④法官审案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和主观性

A.①②③④B.①③C.②③④D.①③④

40.亨廷顿说:

“一个政治体制还应当能够成功地同化现代化所造就的获得了新的社会意识的各种社会势力。

当这些新生的社会集团要求参与政治体制之时,政治体制或是以各种与现存制度继续存在相和谐的方式提供参与关系……”19世纪上半期,英国提供给新的社会势力参与关系的相和谐方式是

A.成立责任内阁B.议会制改革

C.光荣革命D.完成工业革命

41.1957年西欧六国签订《罗马条约》。

对此,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在会见法国代表团时说:

“(欧洲)共同市场建成的那一天,将是自由世界最美好的日子之一,甚至要比赢得战争(指“冷战”)胜利的那一天更加美好。

”美国支持“共同市场”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美国希望欧洲一体化为美国霸权服务

B.欧洲一体化旨在摆脱美苏“冷战”的威胁

C.欧洲一体化增强了其对抗美国的实力

D.“冷战”的形成是欧洲一体化的必备条件

42.一位学者认为:

“除了西方自由主义的民主制度之外,已找不到足以代替它且具存活能力的其它体系。

”并认为:

“世界性的意识形态斗争不再存在,代之而起的将是经济流通、无止境地解决技术问题、环境问题,以及品味微妙的消费者需求之满足。

”上述说法应出现于

A.英国光荣革命成功时

B.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成功时

C.世界两极格局确立时

D.东欧剧变及苏联解体时

43.有一所中学要举办一次文艺活动,邀请一些专家学者来校演讲,演讲的主题包括:

歌德的诗歌创作、拜伦与希腊独立运动、雨果的小说艺术等,还安排了一个音乐会,有钢琴家表演一场“舒伯特之夜”。

这次文化活动的主题,应当定为

A.启蒙运动的学术B.印象派的文化风格

C.浪漫主义的文艺D.后现代主义的艺术

44.下表为19世纪期间世界部分城市人口(以千为单位)的统计表,它反映出的历史信息不包括

城市

1800年

1850年

1880年

1900年

纽约

64

696

1,912

3,437

伦敦

956

2,618

4,767

6,581

东京

800

1,050

1,600

莫斯科

250

365

612

1,000

上海

300

250

300

600

孟买

200

500

773

776

A.工业革命引起世界社会前所未有的城市化

B.世界各地城市化的进程是不均衡的

C.城市在国家社会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D.各地城市人口的差距,反映出表中欧美国家已实现了工业化

45.“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社会结构,经济的持续增长造成中等阶级与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贵族、大地主的地位与经济实力都大为下降了,但他们仍把持政治权力,造成权力分配与社会力量对比高度脱节的状态。

”为了解决这种“状态”,英国在政治上

A.发动光荣革命,与新贵族阶层妥协

B.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

C.建立内阁机构,限制国王的行政权

D.改革议会制度,中等阶级更多参政

46.李侃等主编的《中国近代史》中记载“清廷下谕停止武举,命各省筹建武备学堂,并决定裁撤20%至30%的绿营和防勇,建立按西方国家饿营制……使用洋枪等”,与材料反映的信息一致的是

A.清政府为镇压太平天国建立军事工业

B.光绪皇帝为挽救危机进行军事改革

C.清政府为挽救危机推行“新政”

D.袁世凯的北洋军迅速建立起来

49.在1952年10月召开的苏共十九大上,苏联领导人对当时经济存在的问题做了相当广泛的披露:

如指出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现有可能性还远未加以充分利用,许多企业没有很好完成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计划;企业经营不善,原材料、燃料、电力、工具等严重浪费。

这反映了当时苏共

A.彻底否定了斯大林模式

B.开始调整和改革斯大林模式

C.对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的新认识

D.充分肯定市场经济存在的必要性

50.“一缔约国领土的产品输入到另一缔约国领土时,在关于产品的国内销售、兜售、购买、运输、分配或使用的全部法令、条例和规定方面,所享受的待遇应不低于相同的本国产品所享受的待遇。

”上述规定有利于

①调整世界经济贸易、金融和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

②创造一个自由贸易的环境,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③发展缓慢的国家更多地得到先进产品和技术

④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大量地倾销商品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Ⅱ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填在答卷纸试卷密封线内规定的地方。

2.答卷Ⅱ时用兰黑色钢笔或圆珠笔写在答卷纸上。

二、本卷共3小题,其中第51题18分,第52题12分,53题20分。

51.20世纪30年代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特殊时期。

(18分)

材料一从鸦片战争以来,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一大桎梏便是帝国主义国家通过不平等条约体系强加于中国的协定关税……1929年以后,国民政府比较成功地通过与列强各国的交涉,实现了关税自主。

在1927年以前,外国货物在中国的实际进口率只有4%,1931年则提高了10%,1933年提高了20%,1934年更是达到了25%。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的1936年,成为民国史上各项经济指标最好的一年。

以事关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工业而言,由于有了较为长期的发展规划,并设置了像资源委员会这样的综合经济管理部门,发展最为迅速。

具体表现在:

时间

电力工业

煤炭工业

生铁

1920年

772百万千瓦

14.2百万公吨

436815吨

30000吨

1936年

1724百万千瓦

26.2百万公吨

958683吨

556347吨

增长率

9.4%

7%

9%

40%

——步平、荣维木主编《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全史》(摘编)

材料二20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开始推行苏式计划经济体制……还通过独资和与中央及地方单位及私人合办等方式,大力兴办厂矿。

这与苏俄以及斯大林时期的通行做法是一样的。

这些合资公营企业多采用股东董事会制度,……而雇佣制、按时计工制的现代企业制度性质比较明显。

——骆晓会《国民政府移植苏联经济模式的试验》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及原因。

材料中运用数字对历史进行定量分析的研究方法有何优势?

(10分)

 

(2)据材料二,结合20世纪30年代国内外形势,分析南京国民政府推行苏式计划经济体制的原因及其利弊。

(8分)

 

52.(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数据包含了政治、经济、社会等多种信息。

中国古代部分朝代人口数据表

公元前220年(战国末年)估计2000万人。

2年(西汉元始二年〕5959万人。

220-265年(三国时期)767万人(魏、蜀、吴人口相加)。

280年(晋太康元年)1616万人。

581--600年(隋开皇年间)约4450万人。

740年(唐开元二十八年)4844万人。

755年(唐玄宗天宝14年)全国有户891.4718万,总人口5291.9万。

764年(唐代宗广德2年)全国有户293.3125万,总人口1690万。

13世纪初,宋、金、西夏、大理及其他少数民族人口合计已超过1.2亿。

1290年(元世祖至元二十七年)5883万人。

1393年(明洪武二十六年)6054万人。

1651年(清顺治八年)1063万人。

1741年(乾隆六年)14341万人。

1790年(乾隆五十五年)30148万人。

1834年(道光十四年)40100万人。

分析《中国古代部分朝代人口数据表》,提取有关中国古代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12分)

 

53.(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实力增强、政治影响力扩大和对外开放水平提高,我国与外部世界的经济联系和互动明显加强,与发展中国家关系也步入一个新阶段。

当前,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发生深刻变化,注重经济外交成为各国的共同选择。

在变革中,发展中国家整体实力有所增强,国际影响力不断加大,对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抱有强烈愿望。

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