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崇明区高二语文下册第21课《石钟山记》学案华东师大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744678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市崇明区高二语文下册第21课《石钟山记》学案华东师大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上海市崇明区高二语文下册第21课《石钟山记》学案华东师大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上海市崇明区高二语文下册第21课《石钟山记》学案华东师大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上海市崇明区高二语文下册第21课《石钟山记》学案华东师大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上海市崇明区高二语文下册第21课《石钟山记》学案华东师大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上海市崇明区高二语文下册第21课《石钟山记》学案华东师大版.docx

《上海市崇明区高二语文下册第21课《石钟山记》学案华东师大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崇明区高二语文下册第21课《石钟山记》学案华东师大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上海市崇明区高二语文下册第21课《石钟山记》学案华东师大版.docx

上海市崇明区高二语文下册第21课《石钟山记》学案华东师大版

石钟山记

班级______姓名___________学号_____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1。

归纳积累鼓、殆、何、莫、发五个多义词的义项。

2。

掌握临、鸣、扣、适、向、识、考7个实词的意义及用法。

3。

了解苏轼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其代表作.

△能力目标1。

辨析名词作状语的现象,掌握其规律。

2.学习借记游以阐述自己的见解,把议论、记叙、描写和抒情有机结合的写作方法。

3。

背诵课文.

△情感目标1。

学习古人反对主观臆断,有疑必察的求实精神。

2.领悟文中阐明的人生哲理。

一、基础知识积累

1.填空

(1)《石钟山记》的作者______,字______,号______。

他是我国______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和书画家.他与其父苏洵、弟苏辙井称“______”,同属“______”之列.他的词以豪放见长,与______并称为______”。

(2)《石钟山记》是一篇借____________来寄意寓理的文章.它通过对石钟山命名缘由的______以及______石钟山的经过,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并注明其用法。

(1)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______

(2)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______

(3)汝识之乎?

()______

(4)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______

3.在备选答案中选择正确的序号填入句后的括号内。

A.判断句B.省略句C倒装句D.被动句

(1)“古之人不余欺也!

"()

(2)“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

(3)“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

4.辨析下列文言译句,选择正确的一项并填在括号内。

(1)是说也,人常疑之.()

A.是这样说的,人们常常怀疑它。

B.是说人们常常怀疑它呀。

C.这个说法,人们常常怀疑它。

D.这是说,人们常常怀疑它.

(2)汝识之乎?

()

A.你认识这个景象吗?

B.你明白这个景象吗?

C.你记得这个景象吗?

D.你知道这个景象吗?

(3)自以为得之矣。

()

A.自己认为找到了这个厚因。

B.自己因此认为找到这个原因了。

C.自己以为是找到这个原因了.D

.开始认为找到这个原因了。

5.区别下

列加点字的不同含义。

①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______

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______

②虽大风浪不能鸣也______

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______

③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______

噌吰如钟鼓不绝______

④郦元以为下临深潭______

自以为得之矣______

二、课内阅读训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题。

《水经》云:

“彭蠡之①口有石钟山焉。

”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是说也,人常疑之②。

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枹止响腾,余韵徐歇。

自以为得之矣。

然是说也,余尤疑之。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1.给下列加点的词注音。

(1)今以钟磬置水中()

(2)枹止响腾()

(3)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4)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2.写出文中的通假字及其本字:

______通_____

_。

3.选出与例句中“以”字解释相同的一句()

例句:

今以钟磬置水中

A.果予以未时还家B.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

C.自以为得其实D.余是以记之

4.解释文中加点的“之”的不同意思.

①之:

______②之:

______

5.在上文中找出合乎以下句式的句子。

(1)省略句:

__________________

(2)定语后置句:

__________________

(3)介宾后置句:

__________________

6.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枹止响腾,余韵徐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予观雁荡诸峰,皆峭拔险怪,上耸千尺,穹崖巨谷,不类他山,皆包在诸峰谷中,自岭外望之,()都无所见;至谷中则()森然干霄。

原其理,当是为谷中大水冲激,沙土尽去,唯巨石岿然挺立耳。

如大小龙湫、水帘、初月谷之类,皆是水凿之穴.自下望之,则高岩峭壁,从上观之,适与地平,以至诸峰之顶,亦低于山顶之地面。

1.在括号中填入省略的内容。

2.解释文中加点的宇。

(1)类:

______

(2)干:

______(3)厚:

______(4)适:

______

3.指出画线句的语法特点,并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语法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段文字写了雁荡山的______和______。

三、课外阅读训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登泰山记

【清】姚鼐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

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

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颖由南麓登。

四十五里,

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

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

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

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

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

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

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

或曰,此东海也。

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

失。

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桐城姚鼐记。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其阴,济水东流()

(2)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3)自京师乘风雪……()

(4)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

)()

2.作者在文中写了泰山及山顶看日出的______景色,表现了他______的思想感情.

3.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2)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在第一段中介绍了泰山的位置,然后专门

介绍日观峰是因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岳阳楼记

[宋]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写出下列加点宇的意思。

(1)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2)属予作文以记之()()

(3)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4)予观夫巴陵胜状()()

2.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各用文中一个字概括第三段和第四段中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

第三段________;第四段________.

4.第三段中作者写了雨,________、风、________,日星、山岳和商旅、舟船以及动物________的哀鸣,这些景象的描写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微斯人,吾谁与归”中的“斯

人"指“________”(用文中的词语填入),这个句子也有对自己、对友人________的意思。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积累

1.

(1)苏轼子瞻东坡居士北宋三苏唐宋散文八大家辛弃疾苏辛

(2)写景记游怀疑实地考察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2.

(1)乘小船名作状

(2)“莫”通‘暮"通假

(3)记住通假(4)鼓满掀起名作动

3.

(1)C

(2)B(3)A

4.

(1)C

(2)C(3)B

5.

(1)晚没有谁

(2)即使虽然(3)断停(4)认为因此认为

二、课内阅读训练

(一)1.

(1)qìng

(2)fǐ(3)lǐ(4)kēng

2.函胡含糊

3.B

4.①的②它

5.

(1)今以钟磬置水中

(2)石之铿然有声者(3)得双石于潭上

6.

(1)鼓槌停了而响声仍在传播,尾声渐渐停歇。

(2)(能敲得)铿然作响的山石,到处都有。

(二)

1.雁荡诸峰

2.

(1)类同

(2)冲(3)探究(4)恰好

3.

(1)介宾短语后置句

(2)也比山顶的地平面低。

4.地形特点形成原因

三、课外阅读训练

(一)

1.

(1)(山的)北面

(2)正在

(3)冒着(4)道路作为

2.壮丽(壮美)热爱祖国河山

3.

(1)隐约看见云雾中立着几十个白色的像骰子似的东西,那是

山。

(2)太阳出来了,纯红如同朱砂,下面有红光摇荡地托着,有人说,这就是东海。

4.

(1)日观峰是泰山最高的山峰

(2)后文要写到作者及友人在日观峰看日出。

(二)

1.

(1)一种文体

(2)嘱咐,嘱托写(3)景色(4)看美好的

2.他们在朝廷做官为黎民百姓担忧.身处僻远的江湖替君王担忧.

3.悲喜(乐)

4.云浪引发迁客骚人的悲伤感情

5.古仁人自勉和劝勉(勉励)

 

尊敬的读者:

本文由我和我的同事在百忙中收集整编出来,本文稿在发布之前我们对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有疏漏之处请指正,希望本文能为您解开疑惑,引发思考。

文中部分文字受到网友的关怀和支持,在此表示感谢!

在往后的日子希望与大家共同进步,成长。

ThisarticleiscollectedandcompiledbymycolleaguesandIinourbusyschedule.Weproofreadthecontentcarefullybeforethereleaseof

thisarticle,butitisinevitablethattherewillbesomeunsatisfactorypoints.Ifthereareomissions,pleasecorrectthem.Ihopethisarticlecansolveyourdoubtsandarouseyourthinking.Partofthetextbytheuser'scareandsupport,thankyouhere!

Ihopetomakeprogressandgrowwithyouinthefutur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