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第1课.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739057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9.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单元第1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第一单元第1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第一单元第1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第一单元第1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第一单元第1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一单元第1课.docx

《第一单元第1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单元第1课.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一单元第1课.docx

第一单元第1课

第1课 孔子与老子

导学目标

课程标准

学法指导

了解孔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1.注意理解“仁”与“礼”的关系,及“无为而治”等概念的含义。

2.运用比较的方法,分析孔子和老子思想的异同。

3.结合社会现象理解孔子思想的现实意义,尤其是其思想中体现的人文精神和民本思想。

知识点一 孔子的学说

1.地位:

孔子是________时期的思想家、政治理论家和教育家,是________学派的创始人。

2.思想

核心思想

“仁”,“仁者爱人”;“礼”,“克己复礼”

政治思想

提倡“__________”,用“德”教化百姓;以“礼”治国的同时,逐步改良政治

哲学思想

主张对鬼神________,把探讨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优先位置

教育思想

创办私学,主张“________”、“因材施教”、学思结合

3.影响

(1)孔子的思想在诸国争霸和________的时代并未受到太多重视。

(2)经过历代学者的发扬和改造,逐渐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________。

知识点二 老聃与《道德经》

1.地位:

春秋时期的思想家,________学派的创始人。

2.著作:

《________》,又称《老子》,是战国时期道家学派整理老子思想的著作,全书充满哲理和东方智慧。

3.思想

哲学思想

本原论

认为“________”是凌驾于天之上的天地万物的本原

天命观

“天法道,道法________”

辩证法

任何事物都有________的两个方面,矛盾双方可以互相转化

政治思想

倡导“________”,以“无事取天下”

4.影响

(1)老子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________本原的哲学家。

(2)道家学派对中国文化,包括________、伦理学以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道德人格产生了深远影响。

[误区警示]孔子代表的是奴隶主和贵族的利益,其主张恢复周朝的等级名分制度,实质上是力图维护奴隶制而不是维护封建制度。

[图示巧记]孔子的思想内容

[误区警示]

1.道家学派≠道教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但不是道教的创始人,道家学派是一种哲学学派,道教是一种宗教信仰。

道家学派形成于先秦时期,道教兴起于东汉。

2.老子所说的“无为”,不是不作为,而主要是指不妄为,不胡作非为,不为所欲为,要顺其自然。

老子认为只有无为才能无不为。

[图示巧记]孔子和老子的思想体系

[自主学习答案]

知识点一

1.春秋 儒家 2.为政以德 敬而远之 有教无类 3.

(1)社会变革 

(2)主流

知识点二

1.道家 2.道德经 3.道 自然 矛盾对立 无为而治 4.

(1)宇宙 

(2)哲学

主题

 孔子的思想

[史料探究]

1.孔子的核心思想

史料 颜渊问仁。

子曰:

“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①?

——《论语·颜渊》

注:

①实行仁德,完全在于自己。

表示做好事全凭自己作出决定。

思考 根据史料分析,“仁”和“礼”的关系是什么?

孔子追求“礼”的实质是什么?

答案 关系:

“仁”与“礼”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只有“克己复礼”,才能实现“仁”。

实质:

是维护奴隶社会的等级秩序。

2.孔子的教育思想

史料 

注:

万世师表,即值得永远学习的榜样。

思考 说明孔子被称为“万世师表”的主要原因。

答案 孔子整理和修订的“六经”是中国宝贵的文化遗产;孔子开创的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孔子的教育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史论形成]孔子思想对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的借鉴意义

 

(1)“仁”的思想,孔子要统治者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实际上是要求统治者加强自身的道德自律;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倡导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对我们重建道德体系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2)“礼”要求人们安于上下尊卑的社会地位,这有悖于公平正义的人文精神,但遵守礼仪和道德规则,客观上有助于维护稳定的社会秩序。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人与人的关系准则,有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4)孔子主张对鬼神敬而远之,优先考虑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体现了一定的人本理念。

(5)孔子主张“为政以德”,对当今我国的“以德治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6)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如“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主张,体现了教育公平的平等意识,保证了个性发展,推动了个人素质的提高。

(7)孔子思想中的“民无信而不立”的诚信观念、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天下为公的政治信仰等思想精华,对于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主题

 老子的思想

[史料探究]

1.老子的本原论

史料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①。

——《道德经》

注:

①说明了天下万物的由来。

即万物是由“道”演变而来。

思考 史料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你认为如何看待该思想?

答案 “道”是天地万物的本原。

体现了对宇宙本原的探索精神,本质上属于客观唯心主义思想。

2.老子的辩证法思想

史料

思考 上述四幅漫画反映了老子的什么主张?

答案 主张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矛盾双方可以相互转化。

3.老子的政治思想

史料 小国寡民。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①。

——《老子》

注:

①描述了老子理想中的“小国寡民”的社会图景。

思考 史料反映了老子怎样的政治主张?

如何评价该主张?

答案 “无为而治”。

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统治秩序;具有落后性和保守性。

[史论形成]老子的思想对中国文化产生的影响

(1)他第一个探讨宇宙本原,开创了古代哲学本体论的先河。

(2)他否定“天命”权威、崇尚自然,要求人们顺应自然、返璞归真,对于人们探索自然规律、发展科学有深远的影响。

(3)他的辩证法思想成为典型的中国智慧,对后世的哲学、人们的思维方式有很大影响。

(4)在人生观上,“守静”“不争”的处世之道,培养了人们深沉持重的品格、淡泊名利的胸怀、百折不挠的精神,形成了中华民族开阔的文化襟怀。

(5)“无为而治”的思想对约束暴政、恢复社会秩序有积极作用,为后世提供了借鉴,对当代的政治民主化也有借鉴意义。

(6)他希望社会倒退,反映了没落奴隶主贵族的要求;其小国寡民、愚民政策却在历史上产生了消极影响。

[名家论史]

 观点:

吾将以教育家尊孔子。

夫孔子诚教育家也,而教育家不足以尽孔子,教育家之主义及方法,只能适用于一时代、一社会,而孔子之教育,则措四海而皆准,俟百世而不惑也……

——摘自梁启超《世界伟人》

导读:

梁启超从教育家的角度评价了孔子,其成就与贡献出乎其类,拔乎其萃,超越时空,影响深远。

孔子是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不受时代和阶级的局限,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2019·山东学业水平模拟)孔子强调统治者要为政以德,爱惜民力,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其核心思想是(  )

A.以德服人B.“仁”

C.克己复礼D.仁政

解析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和“礼”,材料“为政以德,爱惜民力,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体现的是孔子的“仁”,即“仁者爱人”。

答案 B

2.(2019·北京学业水平考试)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礼之用,和为贵”的古代思想家是(  )

A.老子B.孔子C.墨子D.韩非子

解析 材料体现了孔子为人处事的标准和中庸思想。

答案 B

3.(2019·辽宁学业水平模拟)有一次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回答说: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齐景公高兴地说:

“你讲得太好了!

”孔子的回答体现了他思想主张中的(  )

A.“因材施教”B.“无为而治”

C.“克己复礼”D.“天人感应”

解析 春秋时期的社会变动,使当时的等级名分受到破坏,弑君父之事屡有发生,孔子认为这是国家动乱的主要原因。

所以他告诉齐景公,“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恢复这样的等级秩序,国家就可以得到治理,即要求人们的行为符合“礼”的准则。

答案 C

4.(2019·四川学业水平模拟)下图孔子的言论反映了他的(  )

A.哲学思想 B.民本思想

C.教育思想 D.经济思想

解析 右图的内容涉及到了孔子的教育对象和学习态度等问题,属于教育思想。

答案 C

5.(2019·山东学业水平模拟)下图分别是“仁”字小饰品和北京街头的“仁”字广告牌,这些都表明(  )

A.商家均以仁爱作为打造品牌的工具

B.孔子思想已成为当今社会的行为准则

C.国人对社会和谐发展的真诚祈愿

D.只要弘扬传统道德就能实现社会公平

解析 A、B、D项说法过于绝对,明显是错误的。

答案 C

6.(2019·北京学业水平模拟)下图是有人根据先秦某思想家的政治言论画的一幅漫画。

下列对这位思想家思想的认识错误的是(  )

A.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

B.是对统治阶级暴政的否定

C.对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有很大影响

D.形成了中华民族开阔的文化襟怀

解析 从漫画中引文内容不难看出,该思想属于老子的“无为”思想,老子希望社会倒退,反映了没落奴隶主贵族的要求,故A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B项阐述的是老子“无为而治”思想的影响,C项涉及的是老子的辩证法思想,D项说明的是老子“守静”“不争”的处世之道的影响,故B、C、D三项都是对老子思想的正确认识。

答案 A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曾说,三代皆敬事鬼神。

夏道尊命,事鬼敬神而远之……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

……周人尊礼尚施,事鬼敬神而远之。

而其弟子问鬼神事时,孔子答曰:

“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材料二 中国文化具有博大的胸怀和超越时空的影响力,在全世界广泛地传播。

他的力量无比庞大。

中国文化影响力之大与孔子思想中的进步因素在文化事业方面所做的贡献是分不开的。

——英籍华人作家韩素音

(1)据材料一,孔子的认识与夏商时期人们的认识相比有何变化?

从孔子所处的社会阶段分析,这一时期出现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中,韩素音高度评价了“孔子思想中的进步因素”,请指出孔子思想中的进步因素及其产生的历史背景。

解析 第

(1)问先从材料中提取人们的认识变化,然后从生产力角度回答变化的“根本原因”;第

(2)问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

答案 

(1)变化:

由事鬼神到重视人,人的地位不断提高。

原因:

春秋时期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改造自然能力的提高。

(2)进步因素:

①提倡“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②主张“以德治民”;③提出可以“损益”旧章法(政治上主张逐步改良);④提出“有教无类”(主张教育公平)。

背景:

孔子生活于春秋晚期。

当时,中国正经历着社会的大变革,经济、政治、文化领域中的旧势力旧制度趋于崩溃瓦解,众多新因素萌生、发展。

阅读与思考

儒家学派为什么能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正宗”?

提示 一是因为儒家学派以“仁”“礼”为核心学说,以中庸辩证为思想方法,重血亲人伦、重现实事功,实践理性、道德修养。

二是历史观方面,将捍卫三代典章文物当做自己的神圣使命,同时亦不排斥对不符合时代潮流的礼俗政令加以适当的变通修改。

三是它设计出一套安邦定国的方案,为巩固政教体制提供了切实可循的途径。

总之,儒家思想更能够适合中国传统社会的需要,并与时俱进,发展创新,所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正宗”。

解析与探究

对比以上三种天命观的差异,并分别作出评价。

提示 材料一体现了商周延续下来的天命观。

神的世界即“上届”有一位统治者,他仁慈聪明,常常降临下届,考察民情,并相应的对人世事务作出安排。

材料二体现了老子的天命观。

他认为“天”是一种以“道”为本原的客观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材料三体现了孔子的天命观。

他怀疑鬼神、重视人事,但又承认天命等不可抗拒力量的存在。

自我测评

1.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提示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和“礼”,“仁”就是“仁者爱人”,“礼”就是“克己复礼”。

2.老子的“道”是指什么?

提示 老子的“道”是凌驾于天之上的天地万物的本原、规律,人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是“道”派生出来的,它无形无迹,是无意志的、无为的自然本体。

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孔子曾曰:

“听讼,吾犹人也,但使无讼。

”汉代司马迁也言:

“礼禁未然之前,法施已然之后。

”围绕治国之略,二者皆倡导(  )

A.缘法而治B.礼乐教化

C.无为而治D.兼爱非攻

解析 “听讼,吾犹人也,但使无讼”的意思是听诉讼审理案子,我也和别人一样,目的在于使诉讼不再发生。

这体现了教化的作用。

“礼禁未然之前,法施已然之后”的意思是礼仪礼教约束在行为发生之前,法度法规实施在行为发生之后。

这也体现了礼教防患于未然的作用。

答案 B

2.周先祖太王有三子,依次为泰伯、仲雍、季历。

太王以季历贤能且爱其子姬发。

泰伯知道父亲心思后,偕二弟三次逃避王位继承。

被孔子称赞为“大德”。

这表明(  )

A.西周时期宗法制度尚未完善

B.孔子反对嫡长子继承制

C.春秋时宗法分封制瓦解

D.泰伯辞让符合儒家孝悌伦理

解析 西周时宗法制已经完善,故A项错误;材料不能看出孔子对嫡长子继承制的态度,故B项错误;C项在材料中未体现;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泰伯与二弟,为了父亲宁愿放弃王位,其孝道的行为被孔子赞美。

答案 D

3.春秋时期,面对礼崩乐坏的社会局面,孔子为重建社会秩序,提出“克己复礼”的主张,希望重建“礼乐文明”的社会。

对“克己复礼”的正确理解是(  )

A.恢复西周时的各种社会制度

B.推翻现有秩序重建礼乐文明

C.恢复礼乐制度规范人们行为

D.实施变法改变社会不良现状

解析 由材料“面对礼崩乐坏的社会局面”可知,周代的分封制是造成春秋时期社会混乱的政治根源,恢复西周时的各种社会制度的说法有误,故A项错误;“克己复礼”并非要推翻现有秩序而重建礼乐文明,与材料意思不符,故B项错误;据材料“面对礼崩乐坏的社会局面,孔子为重建社会秩序,提出‘克己复礼’的主张,希望重建‘礼乐文明’的社会”可知,孔子希望恢复礼乐制度规范人们行为适应现实需要,故C项正确;“克己复礼”并不是实施变法改变社会不良现状,故D项错误。

答案 C

4.《论语·先进》曰:

“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未知生,焉知死?

”《论语·术而》曰:

“子不语怪、力、乱、神。

”上述思想蕴含的主张是(  )

A.以民为本B.关注民生

C.人性向善D.关注现实

解析 材料中的言论说明孔子反对盲目崇拜鬼神,更反对不把人世间的事情做好而把时间、精力、金钱都花费在敬奉鬼神上面,提倡以人为本的人本主义精神,关注社会现实,故D正确。

A、B、C均不能体现题干主旨,故排除。

答案 D

5.春秋时期,孔子兴办私学,学生来自士农工商各阶层。

这一做法(  )

A.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特权

B.瓦解了宗法分封制度

C.动摇了周王室的统治基础

D.适应了诸侯争霸战争的需要

解析 本题考查兴办私学的影响,涉及的是教育,联系春秋以前“学在官府”的状况可知A项表述正确。

教育的普及没有触及到宗法制与分封制,因此B、C项与题干无关。

当时与诸侯争霸需要最直接的应该是军事,D项排除。

答案 A

6.“所谓不知《春秋》,不能涉世;不精《老》《庄》,不能忘世;不参禅,不能出世。

”从中可以看出儒家思想的特点是(  )

A.注重以人为本的理念

B.注重研究社会现实

C.着重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

D.重视研究人的前世

解析 论述儒家思想的著作是《春秋》,题干中信息“不知《春秋》,不能涉世”体现了儒家思想的特点是注重研究社会现实。

答案 B

7.“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静胜躁,寒胜热。

清静为天下正。

”下列言论与上述材料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  )

A.国无常强,无常弱。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B.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侯王若能守,万物将自化

C.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D.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无所逃于天地之间

解析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静胜躁,寒胜热。

清静为天下正。

”体现了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

而B项正体现了道家“无为”的思想。

答案 B

8.老子说: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归根曰静,静曰复命”“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对老子的上述思想理解不正确的是(  )

A.“道”是抽象的,道派生了人间万物

B.“天法道,道法自然”,否定天命论

C.矛盾的对立双方,无需条件就可以转化

D.“无为而治”是指统治者任何事件不管

解析 老子的思想主要包含对世界本原的认识、辩证法思想及其政治上的“无为而治”。

其中“无为而治”的“无为”不是不作为,而是不妄为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

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史学研究的基本步骤之一是“确立主题—史料收集—史料解释—叙述评价”。

下表是与研究孔子思想有关的材料:

材料

“子为政,焉用杀?

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论语》

“孔夫子不徼爱神启者,也不做先知,他是传授古代法律的贤明官员……他所说的只是极纯粹的道德,既不谈奇迹,也不涉及玄虚,在道德上欧洲人应该成为中国人的徒弟,信奉儒学的中国人没有侮辱理性和曲解自然。

”——伏尔泰

秦始皇比孔子伟大得多,秦始皇重法,孔夫子是讲空话的。

儒家满口仁义道德……单就这独霸中国,使我们思想界不能自由,都欲做二千年偶像的奴隶,也是不能不反对孔子的。

——毛泽东

综合上述材料,请选取孔子思想中的一个角度确定研究主题,围绕该主题对以上材料分别做出史料解释(对原材料的阐释,不表明自己的观点),最终得出历史评价。

解析 本题属于开放试题,解答此类试题关键要依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提取观点,然后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证。

此题可以依据材料信息“孔子的道德观”或者“孔子法治思想”提取信息;论证结合伏尔泰和毛泽东对孔子思想的认识回答;“历史评价”从孔子思想对现实和社会的影响角度回答。

答案 示例一:

主题:

孔子的道德观。

史料解释:

①孔子主张“为政以德”,统治者的道德是引导百姓道德的风向标。

②伏尔泰认为孔子的道德是纯粹的道德,没有神秘色彩,符合理性、顺应自然。

③毛泽东认为孔子倡导的道德具有虚伪性。

历史评价:

孔子主张以德治国,但孔子道德经过历代学者改造成为封建伦理的主要组成部分,对维护专制制度起了重要作用;孔子道德具有普世价值,与西方的宗教神学相比具有明显的进步性,对世界产生了重要影响。

示例二:

主题:

孔子的法治思想。

史料解释:

①孔子认为执法要得当,刑罚不当百姓就会手足无措。

②伏尔泰认为孔子对古代法律的传播起了重要作用。

③毛泽东认为孔子不重视法律,忽视法律的作用。

历史评价:

孔子看到了法治对社会治理的作用,但其法治思想是先礼后法;孔子的法治思想对启蒙运动传播法治思想提供了例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演讲主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