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考试资料.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72975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5.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考试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教育学考试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教育学考试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教育学考试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教育学考试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学考试资料.docx

《教育学考试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考试资料.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学考试资料.docx

教育学考试资料

教育学

一,教育发展与演变

一、教育的概念

1、根据现代英语:

采取一定的手段,把某种本来就潜藏最喜爱人体之内的东西引导出来,从一种潜质变为现实。

2、教育的定义:

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从社会角度定义:

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狭义上说,主要是指学校教育;从个体上定义,“教育”等同于个体的学习或发展过程。

教育的定义应结合社会和个体两方面,由此定义:

教育是在一定背景下发生的促进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二、教育的基本形式

1、家庭教育(家庭内由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对新生一代和其他家庭成员所进行的有目的、有意识的教育。

)【重要文献:

魏晋南北朝的《颜氏家训》、唐代的《太公家训》】

作用:

①家庭教育是人生的第一篇章,是个体社会化的最初摇篮②家庭教育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③家庭教育更能适应个体发展。

2、学校教育(通过专门的教育机构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一种有目、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传授知识、技能,培养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教育活动。

作用:

学校教育在培养一定社会所需的人才方面,对于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维护和稳固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方面,所起的作用以及在满足让你们自身发展的需要方面,较之其他教育形态有更高的效率。

3、社会教育(广义:

指旨在有意识地培养人、有益于人的身心发展的各种社会活动;狭义:

指学校和家庭以外的社会文化机构以及有关的社会团体或组织对社会成员所进行的教育)

三、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教育学是在社会对教育需求日益增长的情况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是人类社会和教育实践活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若以《学记》为源头,教育学已有两千年历史。

若以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为源头,已有四百七十年历史,若以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为源头,已有两个世纪的历史。

(一)古代教育学的萌芽

1、古代教育认识的成果:

《学记》是我国古代最早也是世界上最早成体系的古代教育学著作。

【其他著作:

西方:

毕达哥拉斯《金言》柏拉图《理想国》亚里士多德《政治学》昆体良《雄辩术原理》中国:

孔子《论语》孟子《孟子》老子庄子朱熹《四书集注》王守仁《传习录》教育专著:

韩愈《师说》】

2、古代教育认识的特点:

①对教育的认识有一定的概括和总结,但这种概括和总结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即使有些论述比较深刻,也显得比较零散、片面;

②缺乏自己的独立命题和范畴,还没有形成教育学的话语体系,有关教育的论述与社会政治、伦理道德、人性善恶、人生态度和治学方法结合在一起,散件在哲学、伦理等学著中。

评价:

①他们的教育思想指导了当时人们的教育活动,不深入了解他们的教育思想,就不能深刻理解那一时期的教育实践②他们的教育思想中包含着大量的科学成分,对后来教育科学的形成和发展产生过并将继续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近代教育学的创立(17C~19C末)——独立形态教育学创立

主要标志:

1、研究对象方面:

教育问题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

2、使用概念和范畴:

形成了专门反应教育本质和规律的教育概念与范畴

3、研究方法:

有了“科学“的研究方法

4、研究结果:

产生了一些著名的教育学家,专门的、系统的教育学著作

5、组织与机构:

出现了专门的教育研究机构

(三)现代教育学(19C末20C以来)

1、实验教育学

(1)代表人物及著作:

德国梅伊曼《实验教育学纲要》拉伊《实验教育学》

(2)主要观点:

①反对赫尔巴特为代表的强调概念思辨的教育学②提倡把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和方法运用于教育学研究,从而使教育研究真正“科学化”③划分教育实验阶段④认为教育实验与心理实验的差别在于心理实验是在实验室里进行的,而实验教育则要在真正的学校环境和教学活动中进行⑤主张用实验、统计和比较的方法探索儿童心理发展过程的特点及其智力发展水平,用实验数据作为改革学制、课程和教学方法的依据。

作用:

推动了教育科学的发展

局限:

走上了教育学研究中“唯科学主义”的迷途

2、文化教育学(又称精神科学教育学)

(1)代表人物及著作:

狄尔泰《关于普遍妥当的教育学的只能》斯普朗格《教育与文化》利特《职业陶冶、专业教育、人的陶冶》

(2)主要观点:

①人是一种文化的存在,因此人类历史是一种文化历史②教育的对象是人,因此教育的过程是一种历史文化过程③教育研究要采用精神科学或文化科学的方法④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完整的人格⑤培养完整的人格的主要途径是“陶冶”与“唤醒”。

作用:

在教育的本质、教育的目的、师生关系以及教育学性质等方面给人许多启发

局限:

夸大社会文化价值,忽略客观规律或普遍性的存在,许多理论缺乏彻底性

3、实用主义教育学

(1)代表人物及著作:

美国: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经验与教育》克伯屈《涉及教学法》

(2)主要观点:

①教育即生活②教育即对学生个体经验的改造或改组③学校即社会④课程组织以学生的经验为中心,而不是以学科知识体系为中心⑤师生关系以儿童为中心,而不是以教师为中心⑥教学过程应重视学生自己的独立发现、表现和体验、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

局限:

忽视了教育中教学的作用

4、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1)代表人物及著作:

克鲁普斯卡娅《国民教育和民主主义》(第一本用马克思主义观点阐述教育学和教育史的专著)凯洛夫《教育学》杨贤江《教育学大纲》

(2)主要观点:

①教育是一种社会文化历史现象②教育起源于社会生产性活动③现代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④现代教育和现代大生产劳动的结合既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重要方法,也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⑤教育一方面受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制约,另一方面又反作用于它们⑥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法。

局限:

简单化机械化

5、批判教育学

(1)代表人物及著作:

美国:

鲍尔斯金蒂斯《资本主义美国的学校教育》阿普尔《教育与权力》古鲁《批判教育学、国家与文化斗争》布厄迪尔《教育、社会和文化的再生产》

(2)主要观点:

①当代资本主义的教育不是一种民主的建制和解放的力量,而是社会对不公平和不公正,造成社会差别、歧视和对立的根源②学校教育的功能就是再生产出主导地位的社会政治的意识形态、文化关系和经济结构③人们已经对这种事实上的不平等和不公正丧失了“意识”,将之看成是一个自然的事实④批判教育学的目的就是要揭示看似是自然事实背后的利益关系⑤教育现象不是中立和客观的,而是充满利益纷争的,教育要采用实践批判的态度和方法。

(四)当代教育学发发展的走向

1、教育学理论基础的现代化(学科发展,新兴学派)

2、教育学学科体系日趋完善(学科分支发展成为独立学科)

3、教育研究与教育实践改革的关系日益密切

4、教育学加强了对自身的反思

四、教育的起源(三种观点)

(一)教育的生物起源说

(1)代表人物及主张:

①法国:

利托尔诺:

教育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而且也存在于人类社会之外,甚至存在于动物界。

不仅在脊椎动物中存在教育,甚至在非脊椎动物中也存在着教育。

人类社会的教育是对动物界教育的继承、改善和发展。

②英国:

培西·能:

教育从它的起源来说,是一个生物学的过程。

生物的冲动是教育的主要动力。

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于动物的本能,是种族发展的需要。

(2)局限:

没有把握人类教育的目的性和社会性,仅从外在行为的角度而没有从内在目的的角度来论述教育的起源问题,吧教育的起源问题生物化。

(二)教育的心理起源说

(1)代表人物及主张:

美国:

孟禄:

(教育史教科书)原始社会的教育普遍采用的是简单的、无意识的模仿。

这种原始共同体中儿童对年长成员无意识模仿就是最初的教育的发展模式。

局限:

忽视了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在意识支配下产生的目的性行为

(三)教育的劳动起源说

(1)主张: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教育起源于劳动,为维持人类的生存,年长的一代把生产的技能、技巧、经验和道德规范、礼节仪式、风俗习惯等遗传给下一代,教育就是从这种生产劳动的实际需要中产生的。

明确提出,教育是人类特有的有意识的活动,是人类特有的传递经验的形式。

二,教育的功能与目的

一、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1、人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两条法则:

①自上而下(头尾法则)②从中心到边缘(远近法则)

2、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不同的发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3、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表现:

①同一方面发展速度不平衡②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

4、身心发展的个体差异性:

在不同层次上存在:

①男女性别差异②身心的所有构成方面的个别差异

5、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互补性反映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它首先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补偿。

二、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遗传、环境、实践活动、学校教育)

1、遗传是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

(1)遗传素质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2)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3)遗传在人的发展中是不能夸大的

2、环境是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外部条件

3、实践活动是推动人的发展的直接的、现实的力量

4、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的特殊功能:

(1)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做出了社会性规范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人的发展的特殊功能

(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价值

(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图书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三、教育目的的概念

广义:

指人们对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后所产生的结果和所发生的积极变化的期待,即它是人们对受教育者达到状态的期待,是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了何种变化,或者产生怎样的结果。

狭义:

是各级各类学校培养人的规格或标准,以及各级各类学校在课程或教学方面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

教育目的作用:

①导向作用②激励作用③评价作用

四、学校德育的途径

1、思想品德课程:

是直接的德育途径,通过专门的课程进行

2、学科教学:

教学是学校的主导性活动,在学校德育过程中,学科教学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3、班集体管理:

班级是学校管理的基层单位。

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途径

4、各类活动:

各类活动在范围上包括了课内外活动、校内外活动和社会活动

5、网络德育:

主要途径:

开设网络德育课程,建立有教育意义的网站

三,教育制度与基础教育

一、教育制度含义:

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基本方面:

①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②教育机构与组织体系赖以存在和运行的一整套规则。

现代教育制度的核心是:

学校教育制度。

二、教育制度的特点

1、古代教育制度的特点

2、现代教育制度的特点

四,教师与学生

一、教师含义:

教师是向受教育者传递人类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培养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专业劳动者,他用自己的知识、品德、才能和人格为一定社会(或阶级)培育新人,是人类思想、道德、文化传播和发展的中介人。

教师作为一种职业是在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早期伴随着学校的出现而出现的,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社会劳动分工不断细化的产物,特别是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离,是教师职业产生的基本条件。

二、教师职业素养体现

1、具有先进的教育观念

(1)树立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目标观念

(2)树立面向学生的学生观

(3)树立主动、开放的教育活动观

2、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素养

(1)热爱教育,忠诚教育事业

(2)热爱学生

(3)严于律己,为人师表

3、具有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与良好的文化素养

(1)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2)良好的文化素养

4、具有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和能力

5、具有良好的人格特征

三、学生的权利

1、生存的权利

2、人身权(①受尊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