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免疫学问答1重点知识总结.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724754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0.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免疫学问答1重点知识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医学免疫学问答1重点知识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医学免疫学问答1重点知识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医学免疫学问答1重点知识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医学免疫学问答1重点知识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医学免疫学问答1重点知识总结.docx

《医学免疫学问答1重点知识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免疫学问答1重点知识总结.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医学免疫学问答1重点知识总结.docx

医学免疫学问答1重点知识总结

免疫问答

1、

试述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

免疫球蛋白分子由四条肽链组成,2条长链为重链,2条短链为轻鲢,4条肽锭通过链间二硫键连在一起。

免疫球蛋白分子肽链的N端,在L链1/2和H链1/4氨基酸的种类和顺序各不相同,称为可变区;肽链C端其余部分的氨基酸,在种类和顺序上差别不大,称为恒定区。

免疫球蛋白(IgG)的结构模式图

2、简述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活性。

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活性主要包括抗原结合作用、补体活化作用、亲细胞作用、结合A型和G蛋白、可透过细胞膜。

3、试述各类免疫球蛋白的特点。

免疫球蛋白(Ig)包括IgG、IgM、IgA、IgD、IgE五大类,其特点分别为:

IgG为标准的单体分子,电泳速度最慢,是再次免疫应答的主要抗体,具有吞噬调理、中和毒素、中和病毒、介导ADCC、激活补体经典途径等作用,可通过胎盘。

IgG合成速度快、分解慢、半衰期长,在血中含量最高。

IgM为五聚体,是Ig中分子量最大者,分子结构呈环形,含一个J链。

IgM凝集抗原能力比IgG大得多,激活补体的能力超过IgG1000倍,与补体一起有吞噬调理作用。

其血中含量低、半衰期短、出现早、消失快、组织穿透力弱。

IgA分为血清型和分泌型。

血清型IgA以无炎症形式清除大量的抗原。

分泌型IgA(SIgA)为双聚体,每一SIgA分子含一个J链和一个分泌片。

SIgA性能稳定,在局部浓度大,能抑制病原体和有害抗原粘附在粘膜上,具有调理吞噬和溶解作用,构成了粘膜第一线防御机制;母乳中的分泌型IgA提供了婴儿出生后4-6月内的局部免疫屏障。

IgD分子结构与IgG非常相似,其性能不稳定,血清中含量很低,可作为B细胞表面的抗原受体。

IgE为单体结构,正常人血清含量最低,与个体遗传性和抗原质量相关,在特应性过敏症和寄生虫感染者血清中IgE水平升高,其Fc段能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介导I型变态反应的发生,又称亲细胞抗体。

简述免疫球蛋白的血清型类型。

免疫球蛋白的血清型可分为同种型、同种异型、独特型。

何谓T细胞在胸腺成熟过程中的阳性选择和阴性选择?

阳性选择过程:

前胸腺细胞最初为CD4、CD8双阴性细胞,此后CD4和CD8开始表达,同时出现在细胞膜上,称为CD4+、CD8+的双阳性细胞。

后者表面的T细胞受体(ICR)α、β若能与胸腺皮质上皮细胞表达的MHCI类或Ⅱ类分子结合,即可分别分化成CD8+细胞或CD4+细胞。

阴性选择过程:

胸腺皮质和髓质交界处的巨噬细胞(MФ)和树突状细胞表达高水平的MHCⅠ、Ⅱ类抗原,后者与自身抗原结合成复合物,但是这时的TCR刺激不是诱导细胞增殖,而是诱导细胞凋亡。

由于在此期间能遇到的抗原通常都是自身物质,所以死亡的细胞都是自身反应细胞,这种现象称为阴性选择。

试述T细胞的主要表面分子及其特征。

T细胞的主要表面分子有:

①T细胞抗原受体(TCR),是T细胞识别蛋白质抗原的特异性受体;②CD3分子,可与TCR分子以非共价结合形成一个TCR-CD3复合受体分子,是T细胞识别抗原的主要识别单位,具有稳定TCR结构和传递活化信号的作用;③CD4和CD8分子,是细胞与细胞之间相互作用的粘附分子;④CD28分子,为最重要的协同刺激受体分子;⑤CD2分子,是细胞间粘附分子,也是信号传导分子,可使T细胞活化,它不依赖于TCR途径,是T细胞活化的第二途径;⑥极迟活化分子(VLA),可与细胞外基质配体分子相结合,为T细胞活化提供协同刺激信号;⑦细胞因子受体;③CD44和CD45分子,CD44分子为一种归巢受体,CD45对各种活化途径有重要调节作用。

NK细胞的功能有哪些?

NK细胞即自然杀伤细胞,其功能主要包括:

(1)直接杀伤靶细胞:

NK细胞的主要作用是杀伤肿瘤细胞和病毒感染的细胞,与Tc细胞不同,这种杀伤不需要TCR识别靶细胞上的抗原,也不需要识别靶细胞上的MHC分子,因此可以在靶细胞最暴露的早期行使杀伤功能,不需要事先的抗原致敏,所以称为自然杀伤。

(2)细胞因子活化的杀伤作用:

NK细胞的杀伤活性可通过某些细胞因子(例如IL-2)的诱导而显著增强,这样的细胞称为淋巴因子活化的杀伤细胞(LAK)。

用LAK细胞治疗肿瘤是颇有潜力的一种生物疗法。

(3)抗原依赖的杀伤作用:

NK细胞表面有IgG的Fc受体(CD16),因此可通过抗体的媒介活化NK细胞,杀伤抗体包被的靶细胞,这种特殊的活性称为抗体依赖性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

B细胞的主要表面分子有哪些?

B细胞膜主要表面分子有:

①B细胞抗原识别受体(BCR),能识别可溶性蛋白质抗原分子,它识别的表位是构像决定簇;

②Fc受体,可结合免疫球蛋白Fc段是检测B细胞的一种方法;

③补体受体(CR);

④细胞因子受体(CFR);

⑤丝裂原受体;

⑥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MHC);

⑦B-细胞分化抗原(CD分子)。

补体的生物学功能有哪些?

补体具有多种生物作用,不仅参与非特异性防御反应,也积极参与特异性免疫反应,补体的功能可分为两大方面:

①补体在细胞表面激活形成攻膜复合体(MAC)并插入脂质双层膜,最终导致细胞渗透性溶解;②补体激活过程中产生不同的蛋白水解片段,如调理素(C3b、C4b及iC3b),趋化因子(C5a),免疫粘附(C3b/C4b与CR1和CR3的结合),借此清除免疫系统复合物,辅助抗原呈递细胞(APC)对抗原的处理与呈递;调节免疫细胞的增殖与分化,以及增强杀伤细胞对靶细胞的ADCC作用等,从而在免疫和炎症反应中介导各种生物效应。

此外补体还与体内其他一些酶系统,如凝血系统、激肽系统及纤溶系统等,互相影响、互相激活,产生一系列生理与病理效应。

细胞因子有何生物活性?

其共同特性有哪些?

细胞因子是一大类蛋白质或小分子多肽,其生物活性表现在多个方面:

调节免疫应答、诱导炎症反应、影响造血功能、抗增殖作用、神经-内分泌样效应等。

细胞因子的共同特性概括如下:

①多源性:

一种细胞因子可由多种细胞产生,诱导细胞因子产生的因素也多种多样;

②多效性:

每种细胞因子的生物学活性都不是单一的;

③高效性:

细胞因子具有微量强效的特点,与内分泌激素的效果相似;

④速效性:

对激发因素的反应很迅速;

⑤短效性:

细胞因子基因的转录时间不长,而且细胞因子的半衰期很短,所以作用时间短暂;⑤局效性:

一般只在分泌局部发挥作用,即自分泌效应和旁分泌效应;

⑦网络性:

各种细胞因子的生物学活性相互关联,一种细胞因子可以诱导其他细胞因子的产生,也可以抑制其他细胞因子的分泌,形成一个网络,共同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及生理平衡;⑧难检性:

细胞因子的检测极困难,不能直接进行定量检测。

HLA复合体的基因可分为哪几类?

各编码什么分子?

根据编码分子的特性不同,可将HLA复合体的基因分成三类:

I类基因,主要包括HLA-A、B、C三个位点,编码MHCⅠ类分子;Ⅱ类基因,位于D区,主要由DR、DQ、DP三个亚区构成,编码MHCⅡ类分子;Ⅲ类基因含有编码补体成分C2、C4、B因子及TNF、热休克蛋白和21羟化酶的基因。

HLA基因的遗传特点有:

单倍型遗传、共显性遗传和连锁不平衡。

MHCI类分子分布在哪些细胞上?

有何生理功能?

MHCI类分子分布于几乎所有有核细胞表面,但不同组织细胞的表达水平差异很大,淋巴细胞表面I类抗原的密度最高。

I类分子的重要生理功能是对CD8+T细胞的抗原识别功能起限制性作用,也就是参与向CD8+T细胞呈递抗原的过程。

CD8+T细胞只能识别与相同I类分子结合的抗原(多为内源性的细胞抗原,如病毒感染的细胞和肿瘤细胞等)。

I类分子主要介导Tc细胞的细胞毒作用,是重要出移植抗原。

49、MHCⅡ类分子分布在哪些细胞上?

有何生理功能?

MHCⅡ类分子主要表达于B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等抗原呈递细胞上,此外精子细胞和某些活化的T细胞上也有Ⅱ类分子。

Ⅱ类分子的功能主要是在免疫应答的初始阶段将经过处理的抗原片段呈递给CD4+T细胞,CD4+T细胞只能识别与相同Ⅱ类分子结合的抗原片段。

Ⅱ类分子主要参与外源性抗原的呈递,在组织或器官移植过程中,Ⅱ类分子是引起移植排斥反应的重要靶抗原,在免疫应答中,Ⅱ类分子主要是协调免疫细胞间的循环作用,调控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

MHC在医学上有什么重要意义?

MHC在医学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①MHC与器官移植:

I类和Ⅱ类分子是引起同种异体移植排斥反应的主要抗原,供-受者间的MHC相似性越高,移植成功的可能性越大;

②MHC与免疫应答:

免疫应答抗原实际上就是MHCⅡ类分子抗原,有调控免疫应答的作用;此外免疫细胞间的相互识别还有MHC限制性;

③MHC与疾病:

有些疾病与HLA的一种或数种抗原相关,带有某种HLA抗原的人群发生某种疾病的频率远远高于不带该抗原的人群;

④MHC与法医学:

HLA是体内最复杂的多态性基因系统,且HLA终身不变,可用于亲子关系鉴定和身份鉴定;

⑤MHC与人类学研究:

因HLA基因连锁不平衡,某些基因或单倍型在不同种族或地区人群的频率分布有明显差异,可用来探讨人类的源流和迁移。

什么是HLA表型、基因型、单倍型?

某一个体的HLA表达的抗原特异性型别称为表型,表型是HLA基因表达的蛋白所显示的特异性性状;HLA基因在体细胞两条染色体上的组合称为基因型,它是来源于父亲和母亲的两条染色体上的HLA基因组合;单倍型指的是同一条染色体上紧密连锁的的HLA等位基因的组合,在遗传过程中这些等位基因很少发生同源染色体间的交换,而是作为一个完整的遗传单位由亲代传给子代。

根据主导免疫应答的活性细胞类型,可将免疫应答分成哪几类?

可将免疫应答分为细胞介导免疫(cellmediatdimmunity,CMI)和体液免疫(humoralimmunity)两大类。

CMI是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简称为细胞免疫;体液免疫是B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也称抗体应答。

按抗原剌激的顺序可将免疫应答分成哪几类?

各有何主要特点?

按某一抗原是初次剌激机体还是再次或多次刺激机体,可将免疫应答分为初次应答(primaryresponse)和再次应答(secondaryresponse)。

初次免疫应答比较缓慢柔和,需要的抗原浓度大、诱导潜伏期长、抗体滴度低、持续时间短、优势抗体为IgM;再次免疫应答则较快速激烈,潜伏期短、抗体滴度高、持续时间长、优势抗体为IgG和IgA等。

什么是辅佐细胞?

辅佐细胞主要通过哪些方式捕获抗原?

辅佐细胞是一类能够摄取和处理抗原的细胞,它还能将处理后的抗原呈递给淋巴细胞,故又称为抗原呈递细胞。

辅佐细胞可通过吞噬作用、胞饮作用以及受体介导的内摄作用捕获抗原。

T辅助细胞(TH细胞)有哪些免疫功能?

TH细胞是机体免疫应答的启动细胞,没有TH细胞的活化,机体会处于免疫无能状态;活化的TH1细胞释放IFN、IL-2和其他免疫效应因子,可以促进T细胞应答、抑制抗体产生、诱导迟发型超敏反应;活化的TH2细胞释放IL-4和IL-5等细胞因子,可使B细胞活化,促进抗体产生。

所以TH细胞是免疫应答的中心细胞。

细胞免疫的生理功能有哪些?

细胞免疫应答的效应方式主要有细胞毒作用和迟发型超敏反应,可表现出如下的生理功能:

抗感染效应、抗肿瘤效应、同种排斥效应。

胸腺非依赖(TI)和胸腺依赖(TD)抗原引起的免疫应答各有什么特点?

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可由TI或TD抗原诱发。

TI抗原引起的免疫应答不需要TH细胞辅助,绝大多数也不需要巨噬细胞参与,只产生IgM型抗体,无免疫记忆,相同抗原再次刺激可出现再次应答。

TI抗原在体内代谢很慢,血清中抗体水平虽不高,但维持时间很长。

TD抗原引起的免疫应答需要巨噬细胞和T细胞的协作,先产生IgM,继而产生IgG或其他类型的Ig。

初次刺激后可诱导记忆性B细胞形成相同抗原再次刺激可出现再次应答,再次应答中产生的抗体亲和力较初次应答中的抗体高。

什么是免疫耐受?

免疫耐受与免疫抑制有什么不同?

免疫耐受是机体免疫系统在接触某种抗原后产生的特异性免疫无反应状态。

免疫耐受是特异性的,表现在当再次接触同一种抗原时,不发生可查见的反应,但对其他抗原的免疫应答仍正常存在;免疫抑制是非特异性的,即机体对各种抗原均呈无反应性。

免疫耐受形成的条件有哪些?

免疫耐受是否能诱导成功取决于抗原和机体两方面的因素:

(1)抗原性状。

一般而言,小分子、可溶性、非聚合单体物质常为致耐原;大分子、颗粒性及蛋白质的聚合物为良好的免疫原。

(2)抗原剂量。

一般抗原剂量越大则越易诱导耐受。

TI抗原高剂量才能诱导B细胞耐受;TD抗原低剂量与高剂量均可诱导耐受,高剂量时T、B细胞均可致耐,低剂量时,仅能诱导T细胞耐受。

(3)抗原注射途径。

一般来说,抗原经静脉注射最易诱导耐受,腹腔注射次之,肌肉及皮下注射最难。

(4)机体方面。

一般在胚胎期最易诱导耐受,新生期次之,成年期最难;不同的种属和品系诱导耐受的难易程度也不同,此外机体在免疫抑制状态下有利于诱导免疫耐受。

试述杂交瘤技术的原理。

制备单克隆抗体基本上是通过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来完成的,这种技术的主要环节和过程就是利用聚乙二醇作为细胞融合剂,使免疫的小鼠脾细胞与具有在体外不断繁殖能力的小鼠骨髓瘤细胞融合为一体,在HAT培养基的选择作用下,只让融合成功的杂交瘤细胞顺利生长,经过反复的免疫学检测和单个细胞培养。

最终获得既能产生所需抗体,又能不断繁殖的杂交瘤细胞纯系。

将这种细胞扩大培养,接种于小鼠腹腔,在其后产生的腹水中即可得到高效价的单克隆抗体,见图3-16。

图3-16细胞融合与HAT选择示意图

佐剂对免疫动物有何作用?

佐剂的主要作用有:

(1)佐剂增加了抗原的表面积并改变了抗原的活性基团构型。

(2)佐剂可以直接激活免疫活性细胞。

(3)延缓抗原吸收,增强抗原剌激作用。

试述Ⅱ、Ⅲ型变态反应的变应原、主要相关疾病、检测方法及发病机制。

Ⅱ型变态反应的变应原包括药物、病毒或自身抗原等。

主要相关疾病有:

新生儿溶血病、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Ⅱ型变态反应的检测主要是针对引起反应的特异性抗体。

发病机制为:

变应原刺激机体产生IgG或IgM类抗体。

抗体特异性地结合到位于细胞表面的抗原上,活化补体,溶解靶细胞,诱导粒细胞侵润及吞噬作用而产生过敏反应。

Ⅲ型变态反应的变应原为蛋白质分子。

主要相关疾病有:

血清病、皮肤血管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

Ⅲ型变态反应的检测主要是检测循环免疫复合物或组织固定的免疫复合物。

其发病机制为:

变应原刺激机体产生大量IgG和IgM类循环抗体,并与之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发生补体介导的组织炎症.

试述自身免疫病的三个基本特征。

自身免疫病的三个基本特征是:

(1)患者血液中可以检出高滴度的自身抗体和(或)与自身组织成分起反应的致敏淋巴细胞。

(2)患病组织器官的病理特征为免疫炎症,并且损伤的范围与自身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所针对的抗原分布相对应。

(3)用相同抗原在某些试验动物中可复制出相似的疾病模型,并能通过自身抗体或相应致敏淋巴细胞使疾病在同系动物间转移。

何谓免疫缺陆及免疫缺陷病?

主要临床特征是什么?

由于遗传或其他原因造成的免疫系统先天发育不全或获得性损伤称为免疫缺陷;由此所致的各种临床综合征称为免疫缺陷病。

免疫缺陷病的主要临床特征是:

病人有反复迁延性或机会性感染,易发生恶性肿瘤,常伴发过敏性疾病和自身免疫病。

简述完全抗原与半抗原的区别。

完全抗原是指能够诱导机体免疫系统产生抗体和(或)致敏淋巴细胞,同时又能与相应抗体和(或)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反应,即具有免疫原性和反应原性的抗原物质。

半抗原是指本身只有反应原性,没有免疫原性的抗原物质。

当半抗原与蛋白载体结合后可获得免疫原性。

什么是TD-Ag?

什么是TI-Ag?

它们引起免疫应答有何特点?

TD-Ag与TI-Ag的概念及引起免疫应答的特点:

TD-Ag即胸腺依赖性抗原,指需在T细胞辅助下才能激活B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物质。

TI-Ag即胸腺非依赖性抗原,指无需T细胞辅助,可单独剌激B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物质。

TD-Ag引起免疫应答的特点为:

①不仅能引起体液免疫应答,也能引起细胞免疫应答;②产生的抗体以IgG为主,也可产生其他类别抗体;③可产生免疫记忆。

TI-Ag引起免疫应答的特点为:

①只引起体液免疫应答,不引起细胞免疫应答;②只产生IgM抗体;③无免疫记忆。

抗原的免疫原性强弱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

决定抗原免疫原性强弱的因素:

抗原免疫原性的强弱主要取决于抗原本身的理化性状和宿主因素。

抗原的理化性状指抗原的分子量、化学组成、物理状态。

一般而言:

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多糖)免疫原性强,小分子物质(如多肽、核酸)免疫原性较弱;含大量芳香族氨基酸的蛋白质免疫原性明显高于以非芳香族氨基酸为主的蛋白质;聚合体蛋白质比单体可溶性蛋白质免疫原性强。

宿主因素主要指抗原相对于宿主的异物性和宿主的遗传特性。

通常种属关系越远,免疫原性越强,但某些在胚胎期与免疫系统隔绝的自身物质或改变的自身物质也具有免疫原性。

同种动物的不同个体,对同一抗原的免疫应答反应存在明显差异,这种差异是受基因控制的,反映了个体的遗传特征。

什么是异嗜性抗原?

举例说明其意义。

异嗜性抗原的概念及意义:

异嗜性抗原指不同种属动物、植物或微生物之间存在的共同抗原。

某些异嗜性抗原在医学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与人肾小球基底膜及心肌组织有共同抗原,可能与急性肾小球肾炎和风湿病的发病有关。

又如,斑疹伤寒立克次体与变型杆菌的一些菌株间有共同抗原,临床上可采用相应变形杆菌为抗原,与斑疹伤寒病人血清做凝集试验(即外-斐试验),进行辅助诊断。

何谓隐蔽的自身抗原?

举例说明隐蔽的自身抗原释放后,可引起哪些相应的临床疾病?

隐蔽的自身抗原与临床疾病的关系:

正常情况下与血流和免疫系统相对隔绝的自身物质称为隐蔽的自身抗原,主要包括眼晶状体蛋白、眼葡萄膜色素蛋白、甲状腺球蛋白和精子等。

这些自身抗原解剖位置特殊,在胚胎期没有机会与具有相应抗原受体的自身淋巴细胞接触,或在胚胎期尚未出现,故机体未能建立先天自身免疫耐受。

当外伤、感染等原因使这些物质进入血流时,便可引起自身免疫应答,严重者发生自身免疫性疾病。

例如:

甲状腺球蛋白抗原释放,可引起变态反应性甲状腺炎;眼晶状体蛋白、眼葡萄膜色素蛋白抗原释放,可引起晶状体过敏性眼炎和交感性眼炎;精子抗原释放,可引起男性不育等等。

举例说明单核/巨噬细胞表面分子的生物学作用。

单核/巨噬细胞表面分子的生物学作用:

单核/巨噬细胞可表达多种表面分子,包括白细胞分化抗原、粘附分子、MHC分子及各种受体分子等,它们与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杀伤、抗原提呈、免疫调节等多种生物学功能密切相关。

例如:

①单核/巨噬细胞具有免疫球蛋白Fc受体和补体C3b受体,可分别与IgG的Fc段及补体C3b片段结合,从而促进巨噬细胞吞噬抗原性异物;②单核/巨噬细胞表面的MHC抗原,可与抗原肽形成复合物呈递给T细胞,启动免疫应答;③单核/巨噬细胞表面的协同刺激分子(属于粘附分子),可与T细胞表面的协同刺激分子受体结合,从而产生T细胞活化的协同剌激信号(第二信号)。

简述抗原提呈细胞对外源性抗原的加工处理过程。

抗原提呈细胞对外源性抗原的加工处理过程:

①经吞噬或吞饮作用将抗原摄入胞浆形成吞噬体;

②吞噬体与溶酶体融合形成吞噬溶酶体;

③抗原在吞噬溶酶体内被蛋白水解酶降解成具有免疫原性、能与MHCⅡ类分子结合的小分子多肽片段,简称抗原肽;

④内质网中合成的MHCⅡ类分子进入高尔基体;

⑤来自高尔基体的含有MHCⅡ类分子的分泌小泡与吞噬溶酶体融合,抗原肽进入分泌小泡与MHCⅡ类分子结合形成复合物;

⑥分泌小泡与细胞膜融合,使抗原肽-MHCⅡ类分子复合物表达于抗原提呈细胞表面,供CD4+T细胞识别。

168、T细胞表面主要的协同剌激分子受体有哪些?

其配体各是什么?

T细胞表面主要的协同刺激分子受体及配体:

T细胞表面主要的协同刺激分子受体有CD28,CD2(LFA-2,即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2),CD11a/CD18(LFA-1,即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等。

其配体分别为CD80(B7/BBl),CD58(LFA-3,即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3),CD54(ICAM-1,即细胞间粘附分子-1)等。

简述CD3分子的结构及主要功能。

CD3分子的结构及主要功能:

CD3分子由γ、δ、ε、ζ和η五条肽链非共价键结合组成,五条肽链均可分为胞外区、穿膜区和胞浆区。

在T细胞膜表面,CD3分子与TCR分子结合形成一个TCR-CD3复合受体分子,其中CD3分子具有稳定TCR结构和传递活化信号的作用。

简述胸腺微环境的组成及作用。

胸腺微环境的组成及作用:

胸腺微环境主要由胸腺基质细胞、细胞外基质和细胞因子组成。

胸腺基质细胞包括胸腺内上皮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等,主要参与胸腺细胞阳性选择和阴性选择过程。

细胞外基质包括胶原蛋白、纤维粘连素、层粘连蛋白等,主要介导胸腺细胞与胸腺基质细胞间相互接触。

细胞因子包括胸腺细胞和胸腺基质细胞分泌的IL-1、2、3、4、6及GM-CSF、M-CSF、G-CSF等,主要作用是诱导胸腺细胞与胸腺基质细胞表面各种分化抗原及各种受体的表达,调节胸腺细胞与胸腺基质细胞分化发育。

什么是阳性选择?

有何生理意义?

阳性选择的含义及生理意义:

阳性选择是T细胞在胸腺内分化成熟过程中经历的一个发育阶段,发生在胸腺深皮质区。

位于该区的CD4+CD8+双阳性T细胞与胸腺皮质上皮细胞表面MHCⅡ类或MHCI类分子发生有效结合时,就可被选择而继续发育分化为CD4+或CD8+单阳性T细胞,而未能与胸腺皮质上皮细胞表面MHCⅡ类或MHCI类分子结合的双阳性T细胞,则会发生细胞凋亡。

此过程称阳性选择。

阳性选择的结果是使T细胞获得MHC限制性。

什么是阴性选择?

有何生理意义?

阴性选择的含义及生理意义:

阴性选择是T细胞在胸腺内分化成熟过程中,在阳性选择之后经历的另一个发育阶段,发生在胸腺皮质与髓质交界处。

位于该区的CD4+或CD8+单阳性T细胞若能与胸腺内巨噬细胞或树突状细胞表面自身抗原肽-MHCⅡ类分子或自身抗原肽-MHCI类分子复合物结合,则导致该种T细胞克隆死亡(克隆排除)或不能活化(克隆不应答),只有那些未与巨噬细胞或树突状细胞表面自身抗原肽-MHCⅡ类分子或自身抗原肽-MHCI类分子复合物结合的T细胞才能继续分化发育为成熟T细胞。

此过程称阴性选择。

通过阴性选择可使自身反应性T细胞克隆被清除,使机对自身组织形成天然免疫耐受。

简述T细胞亚群分类及其功能。

T细胞亚群分类及其功能:

根据T细胞表面分化抗原的不同,可将T细胞分为CD4+T细胞和CD8+T细胞。

CD4+T细胞包括初始T细胞(又称THO细胞)、TH1细胞和TH2细胞,其表型为CD2+、CD3+、CD4+、CD8-,TCR识别抗原受MHCⅡ类分子限制。

初始T细胞是TH1细胞和TH2细胞的前体细胞,被抗原激活后可分泌IL-2、4、5和IFN-γ等细胞因子,调节细胞免疫应答和体液免疫应答。

活化的初始T细胞在以IL-12为主的细胞因子作用下,可增生分化为TH1细胞;TH1细胞通过释放IL-2、IFN-γ、TNF-β等细胞因子,引起炎症反应或迟发型超敏反应。

活化的初始T细胞在以IL-4为主的细胞因子作用下,可增生分化为TH2细胞;TH2细胞通过释放IL-4、5、6、10等细胞因子,引起体液免疫应答或速发型超敏反应。

CD8+T细胞包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军事政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