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七年级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
《学年七年级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七年级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七年级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七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12.0分)
1.下面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女娲(guō) 寂寞(mò) 莽莽(máng) 开辟(pì)
B.模样(mú) 崛起(jué) 掺和(cān) 揉团(róu)
C.气概(gài) 幽光(yōu) 踪迹(zōng) 不堪(kàn)
D.溅落(jiàn) 挥洒(sǎ) 泥潭(tán) 省事(shěng)
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繁杂 慈怜 牛棚 花梗
B.莲篷 凋谢 两缸 跳舞
C.繁密 遮蔽 庭院 倾侧
D.黄昏 乘凉 摇摆 园院
3.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他停下了脚步,轻缓地走到小朋友身边,卖弄他的学识,耐心地指导孩子的错误。
B.短短团聚之后,他诀别亲人和祖国,飞向太平洋彼岸参加那风云际会的世界大赛。
C.他是个负责任的课代表,每天早上准时莅临老师办公室,将桌子整理得井然有序。
D.漆黑的夜空似乎早有预备,凄冷的风在林间游荡,久久酝酿的夏雨姗姗来迟。
4.依次填入空缺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春,是那样娇,那样敏感,却又那样混沌无涯。
一声雷,_____;一阵杜鹃啼,____;一阵风起,____。
①就猛然间惊醒了一山桃花
②便让每一棵柳吟出一则则白茫茫、虚飘飘说也说不清听也听不清的飞絮
③则无端地惹哭满天的云。
A.①②③B.③①②C.③②①D.①③②
5.下列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李白,盛唐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被誉为“诗圣”。
他的诗大多具有沉郁顿挫的风格。
B.《世说新语》为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行》都出自该书。
C.律诗共有八句,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其中颔联与颈联必须对仗。
“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曲名。
D.古代有许多表示敬称的特定字词。
例如,“惠”用于对方对待自己,如“惠存”“惠赠”;“令”用于尊称对方,如“令尊”“令爱”。
6.“她给她心爱的孩子取了一个名字,叫作‘人’。
”这句话中“人”加引号的作用是( )
A.表示引用B.表示特定称谓C.表示着重指出D.讽刺或否定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7.默写。
独坐幽䇸里,______。
(王维《竹馆里》)
谁家玉笛暗飞声,______。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木兰诗》中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描写边关环境恶劣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有诗云: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木兰诗》中有相似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
成语“扑朔迷离”来自于“______,______”两句诗中。
三、名著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8.“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药引寻到了,然而还有一种特别的丸药:
败鼓皮丸。
这“败鼓皮丸”就是用打破的旧鼓皮做成;水肿一名鼓胀,一用打破的鼓皮自然就可以克伏他。
清朝的刚毅因为憎恨“洋鬼子”,预备打他们,练了些兵称作“虎神营”,取虎能食羊,神能伏兔的意思,也就是这道理。
可惜这一种神药,全城中只有一家出售的,离我家就有五里,但这却不像平地木那样,必须暗中摸索了,陈莲河先生开方之后,就恳切详细地给我们说明。
(1) 上面语段中,这位开方的陈莲河先生给我父亲配置的药引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2) 父亲因庸医延误病情而死,这对鲁迅的成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四、综合性学习(本大题共1小题,共15.0分)
9.综合性学习。
七年级某班正在举行以“有朋自远方来”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活动中有些问题,请你来参与解决。
(1)这次活动中有一个让同学们告别胆怯,勇敢上台展示自己,敞开紧闭的心扉,结交新朋友的环节。
下面是组织者拟定的上联,请根据划线句子的提示及活动主题对出下联。
大胆展示告别旧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次综合性学习预备了两种活动形式,请你帮忙再设计一种。
A.识字解读,说朋友内涵
B.绘声绘色,讲交友故事
C._________________
(3)你的好友小涵想让你在考试的时候给他小抄,你没有答应,考试完后他生气地说:
“真不够朋友!
”你这样对他说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研读下列两则材料,说说你从中研读出来的交友之道。
①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②管宁和华歆一起在园中锄菜,看到地上有片金子,管宁依旧挥锄,视之如同瓦石一样,华歆却捡起来给扔了。
两人还曾坐在一张席上读书,有人乘华车经过门前,管宁读书如故,华歆却丢下书,出去观望。
管宁就把席子割开,和华歆分席而坐,并对华歆说:
“你已经不是我的朋友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30.0分)
10.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拉坯师傅老冯①景德镇的拉坯师傅老冯,一年前刚PK过来自日本的陶艺大师。
因为双方都是拉坯技术的国宝级传人,这场交流带着浓郁的打擂台的气氛。
日本陶艺大师致辞时,谦逊中带着一丝隐而不露的:
远在唐宋时期,日本是跟从中国师傅学习陶艺,而明清以后,徒弟的匠艺如此杰出,师傅是否及得上,可就很难说了。
②中方领队神色紧张地瞅瞅老冯,见老冯的瞳仁并没有因为忐忑不安倏然缩小,反而愈见其大而幽深,立刻放下一半心。
③说时迟那时快,双方都换上了拉坯工作服。
十分钟不到,冯师傅已经拉出了宋元明清四个代表时期的素坯。
仿佛太极高手一样,他始终凝神贯注,最终成型时,花瓶从他手中小心地一托而起,离开转盘,那器皿上流淌的线条,兀自在随着惯性缓缓。
又过了几秒钟,器型上所有的线条与韵味才有了收梢,渐次安定下来。
④在冯师傅手下,元代的瓶子,瓶颈拉得很长,有一股顾盼生姿的秀逸之气;明代的花器,简洁敦厚的器型可看到“大道至简”的美,它看上去一无所饰,也还没有来得及经过真火的锤炼,但竟然已经具备了“空瓶无一物,梅香悄然至”的韵味。
⑤拉完了坯,冯师傅全身上下没有一个泥点子,呼吸比打擂拉坯之前还要匀和。
日本师傅见了深深鞠躬,自叹弗如。
⑥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
老冯8岁那年,一面上学,一面跟着景德镇技艺最好的拉坯师傅学艺。
师傅交给的第一项任务,就是让他脱去鞋袜,洗三遍脚,来把拉坯所需要的“不(读dǔn)子”踩到细腻纯熟为止。
⑦“不子”踩了两年,师傅才开始教拉坯。
师傅看了他的拉坯,这样评价他:
“孩子,你脾气太刚,就算你有意识地去压抑急躁的性子,手上的动作也会使冲了。
就算做出的器型有硬朗的棱线,你的手型也要柔和,连你的呼吸也要放柔。
”
⑧师傅的建议是练太极。
先在平地上练,练熟了,再在梅花桩上练。
景德镇的拉坯师傅都是含蓄又骄傲的工匠,谁的徒弟带得出色,也从不夸徒弟拉坯技术好,只会夸徒弟手型长得好,茶沏得好。
小冯17岁之前从没被师傅这样夸赞过,他隐隐有些沮丧。
⑨然而,师傅依旧在耐心等待。
厂里派技术精湛的师傅去故宫复制展览品,师傅也带上他。
在故宫的那些天,小冯没留心杏果落地,没留心熙攘的游人与孤独行走的猫,他只看到了各个朝代陶瓷的胎骨:
沉厚敦实的,细挑空灵的,翩然绽放的,矜持收腰的……无数的旋转线条在他脑中盘旋流动,松的与紧的,收拢的与撒开的,轻灵的与端庄的,这些线条,以及相应的手势盘旋在他脑中,吃饭时有,行走时有,做梦时有。
⑩有人担心地去问小冯的师傅:
“你徒弟这是魔怔了?
”
⑪师傅做了一个“噤声”的手势,淡淡地说:
“不魔怔,没法开悟啊。
”
⑫忽有一日,小冯可以娴熟又笃定地拉坯了。
一上手工拉坯的转盘,器型的丝滑光泽与旋律已经在他心头流淌起来。
他知道哪里是千转百回的低音区,哪里是高亢明亮的高音区。
他成了一个人的乐队,心中的旋律喷薄而出,一气呵成。
⑬一个拉坯师傅的充盈自信,就这样练成了。
(选自2019年11月7日《扬子晚报》,有改动)
联系上下文,请从下面选择恰当的词语,完成填空。
骄傲傲慢移动游动
①日本陶艺大师致辞时,谦逊中带着一丝隐而不露的______。
②最终成型时,花瓶从他手中小心地一托而起,离开转盘,那器皿上流淌的线条,兀自在随着惯性缓缓______。
结合全文,说一说作者是怎样表现拉坯师傅老冯的技艺高超的。
请从修辞角度,品味第⑨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无数的旋转线条在他脑中盘旋流动,松的与紧的,收拢的与撒开的,轻灵的与端庄的,这些线条,以及相应的手势盘旋在他脑中,吃饭时有,行走时有,做梦时有。
通读全文,你觉得拉坯师傅老冯能有如此成就的原因是什么?
请简要概括。
文章结尾说“一个拉坯师傅的充盈自信,就这样练成了”,前文哪些地方能体现拉坯师傅老冯的自信?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六、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15.0分)
11.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列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学而》)
子曰: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为政》)
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
子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雍也》)
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
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子罕》)
子夏曰: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论语•子张》)
【乙】孟子曰:
“尽信书①,则不如无书。
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
仁者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chù)②也。
”(《孟子•尽心下》)
孟子曰:
“君子深造③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
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④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⑤,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
”(《孟子•离娄下》)
孟子曰:
“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孟子•告子上》)
孟子曰:
“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孟子•告子上》)
孟子曰:
“教亦多术矣,予不屑之教诲也者,是亦教诲之而已矣。
”(《孟子•告子下》)
孟子曰: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孟子•公孙丑下》)
【注释】①书:
指《尚书》,②(chù):
捣物的棒槌,这里指古代战车上所用的一种长杆兵器,③深造:
高深的造诣。
④资:
积累。
⑤原:
同“源”。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______。
A.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B.必有我师焉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C.一日暴之
居暴起,以刀劈狼首
D.是亦教诲之而已矣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下列对选文相关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甲】文节选自《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
B.【乙】文画波浪线文字的断句划分为“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
C.【甲】文中“子”是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
【乙】文中“策”指马鞭。
D.【甲】文的“可以为师矣”与【乙】文的“域民不以封疆之界”这两个句子均为省略句。
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甲】文中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强调时间流逝,生命短暂,要珍惜时间。
B.【乙】文中演化的成语“一曝十寒”,比喻勤奋的时候少,懒怠的时候多,没有恒心。
C.【甲】【乙】两文所选的言论都只是强调做学问时应有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
D.【甲】【乙】两文孔子与孟子同为儒家文化的大师,都推崇“仁”的思想,认为“仁”即“爱人”。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学而不思则因,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
______
②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译文:
______
七、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50.0分)
12.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我们总是在羡慕别人,而对自己所拥有的却常常视而不见:
坚强、快乐、自信、勇敢、爱心,澄澈的蓝天、温暖的眼神……只要用心去感受,你会恍然发现,原来,我拥有的也很多!
请以“原来,我也有______”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
(1)半命题作文,请把文题补充完整后再作文;
(2)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3)不得抄袭试题中出现的材料,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八、其他(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13.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金庸,原名查良镛,50年代开始以“金庸”为笔名创作了多部脍炙人口的武侠小说。
其小说屡被翻拍为影视作品,享有“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武侠”的赞誉。
他的部分作品还被翻译成英法韩日等文。
2018年10月30日,金庸离世,感念他的文字迅速在朋友圈刷屏,许多网友留言,遥想当年读他作品时的动人一刻。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正是他14部武侠小说书名的第一个字。
快意恩仇的武侠世界丰富了几代人的青春。
材料二:
如图是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90后、00后了解金庸作品方式”调查结果统计图。
材料三:
金庸的作品影响面之广,受欢迎程度之持久不衰,堪称20世纪华文文坛的一个奇迹。
这主要源于作品想象奇瑰,故事情节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作者所构想的海岛雪域,主人所历经千折百难后的成长,都为世人展示了一幅不同于现实的幻想世界--江湖。
金庸还是写情高手,他笔下的人物性格鲜明,虽各归不同类型,但都属性情中人。
金庸以其丰厚的传统文化素养,创造了一种能令人产生怀旧感的意境,每个少侠既武功卓越,又精通琴棋书画,武功招式“凌波微步”、“独孤九剑”等无不透露着传统文化及汉语意境之美。
精炼传神的多彩语言更为他的作品增色不少,一部作品中,多种修辞手法、各种记叙顺序和表达方式都会根据需要综合运用。
下列表述不符合以上材料内容的一项是______
A.金庸的小说多次被翻拍为影视作品,部分作品还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在海外流传。
B.金庸创作的快意恩仇的武侠世界丰富了几代人的青春,他离世后,网友们在朋友圈刷屏,回忆当年读他作品时的经历。
C.“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下联中的“笑”指作品《笑傲江湖》。
D.金庸的作品堪称20世纪文坛的一个奇迹,他的作品在海内外读者中影响面非常广。
阅读材料二,请概括90后、00后了解金庸作品的方式的异同点。
阅读材料三,简要概括金庸作品受到读者喜爱的原因。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A.有误,“女娲”的“娲”应读作“wā”,“莽莽”的“莽”应读作“mǎng”;
B.有误,“掺和”的“掺”应读作“chān”;
C.有误,“不堪”的“堪”应读作“kān”;
D.正确。
故选:
D。
本题考查学生的字音问题。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把握课文中的字词,踏踏实实地读、写,把握不准的要养成查字典的好习惯。
解决此题的关键是平时善于积累,对于易错的字要善于总结,可以专门建立一个错题本,这样就能防止自己出错。
2.【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汉字字形的书写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注意对形似字、生僻字的写法,做到书写规范,不出错别字。
做本题时注意同音字、形似字的误用。
【解答】
ACD选项书写正确。
B.有误,“莲篷”应写作“莲蓬”;
故选B。
3.【答案】D
【解析】略
4.【答案】B
【解析】第一空,根据“雷”的特点可知,雷雨时候乌云涌动,应该填③;第二空,注意抓住前面的“杜鹃”,杜鹃开放显然是“一山桃花”;第三空,抓住前面的“一阵风起”,风吹起柳絮,显然是②,综合排序为:
③①②.
故选:
B
本道题考查学生的语句衔接能力,注意根据前后语境进行选择,采用排除法.
书面表达中句与句之间的组合与衔接自然,保持语言连贯.这方面需要兼顾话题(有共同的话题)、句序(合理的句序)和语言的运用(语言的衔接与呼应)三个方面,同时还要注意语境、句式的协调一致.
5.【答案】A
【解析】A.有误,李白被誉为“诗仙”,“诗圣”是杜甫。
BCD.正确。
故选:
A。
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
文学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知识,文学作品中的地理、历史知识,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等知识。
解答这道题,要有比较扎实的语文基本功。
这要求我们要养成多读书、多积累的好习惯,这样才能厚积薄发,提高解题的准确率。
6.【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引号的用法的恰当使用。
掌握引号的所有用法是做该题之关键。
其用法有表示引用、表示特定称谓、表示着重指出、讽刺或否定等。
标点的种类较多,知道常见的引号用法是做题的关键。
【解答】
“人”她给她心爱的孩子取了一个名字,加引号表示特定称谓,故B正确。
ACD不正确。
故选B。
7.【答案】【小题1】弹琴复长啸
【小题2】散入春风满洛城
【小题3】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小题4】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小题5】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解析】答案:
(1)弹琴复长啸(注意“啸”的书写)
(2)散入春风满洛城(注意“洛”的书写)
(3)朔气传金柝 寒光照铁衣
(4)将军百战死 壮士十年归(注意“归”的书写)
(5)雄兔脚扑朔 雌兔眼迷离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
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
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8.【答案】
(1)蟋蟀一对 平地木十块
(2)为了避开那些无聊的流言,也为了母,鲁迅毅然到陌生的他乡求学,来到日本求医救国。
后来又认识到国民麻木的灵魂,于是决定弃医从文。
【解析】本题考查了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积累。
考生一方面需熟悉文学名著的主要故事情节,另一方面需要对人物心理和性格有充分的了解,能够概括作者的写作目的和名著的主要内容。
《父亲的病》选自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最初发表于1926年11月10日《莽原》半月刊第一卷第二十一期。
作者用讽刺的笔调写了庸医误人,以两个“名医”的药引一个比一个独特,表现了某些中医的故作高深,通过他们的相继借故辞去,体现出父亲的病一步步恶化,通过家庭的变故表达了对庸医误人的深切的痛恨,在感叹中让人体会人生的伤悲。
9.【答案】
(1)敞开心扉,结交新友
(2)声情并茂,说交友名言
(3)略。
要求:
有称呼、有理由、有解决办法。
(4)交友应该交志同道合的朋友,否则,宁肯不要朋友。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对联的能力。
对对联应注意之处:
字数相等;词性相当;结构相称;节奏相应;平仄相谐;内容相关。
根据这一原则和谁给上联,下联示例:
敞开心扉,结交新友。
(2)本题考查学生设计活动形式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学生要积极参加语文实践活动,掌握设计活动方案、设计活动步骤的基本方法。
解答本题注意要围绕“有朋自远方来”主题,活动形式要合乎逻辑,表述清楚。
如:
声情并茂,说交友名言
(3)本题考查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口语交际时,要注意具体语境,说话的对象,语言的得体婉转,表达的合理。
这里针对小涵想让你在考试的时候给他小抄来进行口语交际即可。
要求:
有称呼、有理由、有解决办法。
(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材料的能力。
这类题型,先读懂材料,再抓住材料中的关键性词语或句子来答题即可。
结合材料可知,研读出来的交友之道为:
交友应该交志同道合的朋友,否则,宁肯不要朋友。
10.【答案】【小题1】傲慢
【小题2】游动
【小题3】
【小题4】
【小题5】
【解析】
(1)本题考查词语的使用。
①句中前面有“谦逊”一词,说明后面要填的是它的反义词,“骄傲”偏重心态,而“傲慢”更偏重外表,是一种态度,所以选择“傲慢”。
②句为了体现老冯手法的流畅自如,“移动”比“游动”显得生硬,所以选择“游动”。
(2)本题考查文章的描写手法。
本文采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花瓶从他手中小心地一托而起,离开转盘,那器皿上流淌的线条,兀自在随着惯性缓缓”“在冯师傅手下,元代的瓶子,瓶颈拉得很长,有一股顾盼生姿的秀逸之气;明代的花器,简洁敦厚的器型可看到大道至简的美”是正面描写冯师傅的技艺高超。
“拉完了坯,冯师傅全身上下没有一个泥点子”“日本师傅见了深深鞠躬,自叹弗如”通过用冯师傅身上没有泥点子和日本陶艺大师的自叹不如侧面烘托出冯师傅的技艺高超。
(3)本题考查语句的赏析。
本句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排比的作用是增强句子的语势,本句是在描写冯师傅对器物造型的揣摩,冯师傅十分用心,排比句式凸显了他对陶艺的痴迷和专注。
(4)本题考查筛选概括能力。
根据“师傅依旧在耐心等待。
厂里派技术精湛的师傅去故宫复制展览品,师傅也带上他”“这些线条,以及相应的手势盘旋在他脑中,吃饭时有,行走时有,做梦时有”“不子踩了两年,师傅才开始教拉坯”“先在平地上练,练熟了,再在梅花桩上练”可以看出,老冯的成就是源自他的勤奋、对艺术的热爱和名师的教法有方。
(5)本题考查照应的作用。
前文“老冯的瞳仁并没有因为忐忑不安倏然缩小,反而愈见其大而幽深”“拉完了坯,冯师傅全身上下没有一个泥点子,呼吸比打擂拉坯之前还要匀和”与后文的“拉坯师傅的自信”相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体现真实性和文章的主旨。
答案:
(1)①傲慢 ②游动
(2)正面描写,第③段通过写拉坯师傅老冯的拉坯过程,表现他的技术娴熟;第④段借描写老冯拉的坯子之美体现他的技艺高超。
侧面描写,第⑤段写拉坯师傅老冯拉完坯子身上没有一个泥点子表现他技艺高超。
通过对比(衬托),写拉坯师傅老冯和日本陶艺大师PK,日本陶艺大师自叹不如,突出老冯技艺高超
(3)运用排比修辞手法,语势强烈,细腻地写出老冯师傅在做学徒时,对器物造型揣摩用心、痴迷的状态,突出了他专心致志的特点。
(4)①名师的教导与爱护;②自身的坚持与勤奋;③对技艺的痴迷与热爱。
(5)第②段“老冯的瞳仁并没有因为忐忑不安倏然缩小,反而愈见其大而幽深”,中方领队见此都放心了;第⑤段写他“拉完了坯,冯师傅全身上下没有一个泥点子,呼吸比打擂拉坯之前还要匀和”。
这样前后照应使文章内容完整,结构严谨,增强文章的真实感和感染力,以更好地表达文章的中心。
本文是一篇小说。
景德镇的拉坯师傅老冯,一年前刚PK过来自日本的陶艺大师,这场比赛十分成功,老冯获得了胜利。
所有的胜利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老冯为了成为一个合格的拉坯师傅,十年如一日的练习,睡觉和吃饭的时候脑海中都会有拉坯的手势,这才成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