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栽培学.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70102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0.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作物栽培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作物栽培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作物栽培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作物栽培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作物栽培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作物栽培学.docx

《作物栽培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作物栽培学.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作物栽培学.docx

作物栽培学

植物栽培学

第一章

1.作物栽培学是以农田作物栽培系统为研究对象,研究作物,环境及措施三者关系的一门学科。

性质:

农业自然科学任务:

良种良法相配套,充分发挥作物品种的潜力探讨作物高产,优质,高效的规律。

2.作物:

广义讲,凡对人类有应用价值,为人类所栽培的各种植物。

从狭义讲,作物是指田间大面积栽培的农艺作物,即农业上所指的粮棉油麻,烟糖茶桑蔬果药和杂等农作物。

3.按用途和植物学系统结合分类方法,作物分为五大部分:

(1)粮食作物包括禾谷类,豆类,薯芋等三类作物。

A:

禾谷类作物B:

豆类作物薯芋类作物。

(2)经济作物:

纤维作物油类作物糖料作物其他作物。

(3)绿肥及饲料作物。

(4)药用及调味品作物。

(5)再生能源作物。

4.研究作物栽培学的起源问题,实质目的:

(1)寻找植物资源

(2)基因库(3)多样性

5.栽培作物与野生祖先存在哪些差异?

主要表现几方面优点:

生长迅速产品器官变大产量提高品质改善成熟一致

种子休眠性变弱传播手段退化

6.三大粮食作物小麦水稻玉米

7.双低油菜指油菜籽低芥酸,硫甙含量

8.提高粮食总产的途径:

单产的提高播种面积的增加复种指数的提高

第二章

1简述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关系(填空)

营养生长:

以营养体本身为主要功能的器官的生长,如根茎叶的生长

生殖生长:

与作物生殖功能有关的器官的生长,如花果实种子等的生长

①营养生长是作物转向生殖生长的必要准备;②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在相当长时间内交错在一起;③彼此之间必然会发生相互影响,且各方对营养物质有明显的竞争

2.作物生长与发育的概念是什么?

关系如何

生长:

作物体积增大.重量增加的过程,是数量变化的过程,同时伴随着植株形态有规律地变化(量变)

生殖:

作物在一生中,其形态结构及机能的质变过程,包括作物单一器官及整个器官从简单到复杂的变化(质变,从无到有)

关系:

生长和发育是交织在一起的,没有生长便没有发育,没有发育也不会有进一步的生长。

生长为作物发育提供了物质基础,而发育为作物的进一步生长创造了条件

3.作物生长的s形曲线分几个时期?

生产上采取促控措施时如何运用(论述题)

以时间为横坐标,以生长量为纵坐标画出的曲线。

可划分为三个时期:

初始期:

指数增长期,群体叶面积小,干物质生产少,而且新长出器官还需消耗大量养分,故生长缓慢,成指数增长

快速增长期:

植株变大,叶面积增大,干物质积累加快,呈直线增长趋势

缓慢停滞期:

随叶片变黄衰老,机能缓退,以及同化产物向生殖器官转移调运,群体生长速度减慢。

到成熟期,生长进入停滞状态,干物质积累停止

运用:

栽培中采取各种促进或抑制作物生长的措施,都应该在最快生长速度到来之前,才能取得最佳结果;作物每个器官生长都成s形曲线,但各个器官生长的步伐不同,生长速度各异,因此我们采取措施控制某一器官时,应考虑对其他器官的连带影响,必须将其效果综合考虑

4.作物生育期与生育时期的概念是什么?

生育期:

①作物栽培实践中,以籽粒为播种材料又以新的籽粒为收获对象的作物,其生育期是指把作物出苗到新的种子成熟的总天数。

②对于以营养体为收获对象的作物,生育期是指播种材料出苗到主产品收货适期的天数。

③需要育苗移栽的作物,生育期分为苗床(秧田)生育期和田间(本田)生育期。

苗床生育期指从出苗到移栽的天数。

田间生育期指移栽到成熟的天数。

④棉花具有无限生长性,将播种出苗到开始吐絮为其生育期。

生育时期:

作物一生中植株外部形态呈现显著变化的若干时期

5.作物的种子与植物通常指的种子有何不同(解答)

作物生产上的种子指用于播种繁殖下一代的播种材料。

包括植物学上的三类器官:

①由胚珠发育而来的种子,如豆类植物,棉花油菜花生的种子。

②由子房发育而来的种子,如禾谷类作物的稻,麦,玉米等颖果③进行无性繁殖的根茎等,如甘薯的块根,马铃薯的块茎,甘蔗的茎节等。

6.生物产量,经济产量,经济系数的概念

生物产量:

是指作物全生育期内通过光合吸收作用,所累积的各种有机物的总量

经济产量:

栽培目的所需要的有经济价值的主产品的数量

经济系数(收获系数):

作物经济产量与生物产量的比值,反映作物生物产量转化为经济产量的效率

7.举例比较说明单子叶与双子叶作物根茎叶的区别

单子叶:

玉米。

主根不明显,属须根系;茎杆为穗所充满而成实心,由许多节及节间组成;叶由叶片.叶鞘.叶环.叶舌.叶耳构成

双子叶:

棉花。

有明显发达的主根,属直根系;棉花的营养枝是单轴生长,果枝的生长属于合轴生长,且分枝较强;叶分为叶片.叶柄和托叶3部分,为完全叶

8.作物群体的层次结构是怎样划分的?

根据作物群体结构的功能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把整个群体分为三个层次:

①光和层:

包括所有绿色叶片,穗和茎的一部分②支架层:

包括茎杆和分枝③吸收层:

在地面以下,主要功能是吸收水分和养分

9.自花作物,异花作物和常异花作物(多选题)

自花授粉大麦,小麦,水稻,大豆,豌豆,花生,马铃薯。

异花授粉异交率0到0.5,玉米同株异花授粉;

常异花授粉:

棉花,高粱,蚕豆。

10.LAI,LAD,NAR名词解释

LAI:

叶面积指数,指作物群体的总绿色叶面积与该群体所占据的土地面积的比值

LAD:

光和势。

某一生育期间或整个生育期内作物群体绿叶面积的和数,即每日叶面积的累加.单位m2.d

NAR:

净同化率。

单位叶面积在单位时间内积累的干物质的数量,单位g/(m2.d)

11.子叶出土类型

①子叶出土:

大豆,棉花(土质疏松)②子叶不出土:

蚕豆,豌豆③子叶半出土:

花生

12.作物品质主要指作物生产目标产品的质量或其优劣,即产品的好坏,由外观品质,营养品质和加工品质诸方面综合评价

第三章

1.述影响作物生长发育的环境因素:

一:

生物因素:

生物因子;包括植物因子,动物因子,微生物因子等。

二:

非生物因子:

气候因子,土壤因子,地形因子。

2.控作物生长发育的栽培措施有哪些?

①直接作用于生物体的,如整枝;②直接改善作物的生活因子或通过改变某一生态因子而促进作物生长发育的,前者包括合理密度,施肥灌水等,后者包括中耕,除草等;③同时作用于生物体和改善作物因子的.目前生产中的栽培措施多属于第二种,及改善作物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为主。

3.农业生产上常用的温度概念有哪些?

平均温度;界限温度(0℃表示土壤冻结,解冻;冬小麦停止生长与春季开始生长;5℃表示度多数树木开始生长;10℃表示高粱,大豆,玉米等喜温作物开始播种);无霜期(北边无霜期短);极端温度(0℃以上的低温危害成为冷害。

0℃以下的低温危害称为冻害);三基点温度(种子萌发的三基点温度常低于营养器官生长的温度三基点,开花时对温度最为敏感;作物维持生命温度范围比较宽,生长温度范围窄一些,而发育的温度范围更窄);积温(两种表示方式:

活动积温,有效积温)。

4.生产上常见的三种土壤类型各有什么特点?

⑴沙土类:

由于粒间空孔隙大,毛管作用弱,故通气性好,透水性强,但保水保肥力差,施入化肥后很容易流失到下层。

表层水分蒸发快,地下水上升的可能性小,容易受旱。

土温升降容易,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种植西瓜薯类等作物。

沙性土适耕性好,有利于耕作出苗,但后期易脱肥早衰。

⑵黏土类:

细土粒含量多,比表面积大,土粒间空隙主要是小孔隙,通透性差,内部排水不畅,,作物易受涝。

通透性差,水多气少,土温平稳,早春回温缓慢,不利于作物早期出苗。

粘土比较紧,易板结,湿时泥泞,干时坚硬,耕作费力,易耕期短,不易出苗。

⑶壤土类:

通透性好,保水保肥性较强,土温比较稳定,耕性良好,易耕期长,适合各种作物生长,激发小苗也发老苗。

5.①生态因子:

作物生活空间的外界条件的总和。

②生活因子:

各种生态因子对作物生长发育作用程度并不相等,在众多的生态因子中,日光,温度,水分,养分,空气是作物不可缺少的。

③光补偿点:

当达到一定光照强度时,叶片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表现光合速率等于0,这时的光照强度称光补偿点。

④光饱和点;当达到某一光强后,光合速率就不再随光强而增加,呈现光饱和现象。

开始达到光合速率最大值时的光强称光饱和点。

(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分别代表作物光合作用对光照强度要求的底限与高限)

⑤三基点温度:

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最低温度,最适温度,最高温度。

⑥积温:

作物某个生育时期或整个生育时期内高于一定温度度数以上的日平均气温的总和称为积温。

活动积温:

高于生物学最低温度的日平均温度的总和。

有效积温:

高于生物学最低温度的日平均温度减去生物学最低温度之差值的总和。

⑦冻害:

温度下降到冰点以下,作物组织内部发生冰冻而引起的伤害。

冷害:

生长季节内0℃以上的低温对作物的伤害。

霜害:

指秋春季节由于气温急剧下降到0℃或0℃以下,在作物叶面结霜(或者未结霜)使其受害。

⑧蒸腾系数:

每生产一单位干物质所消耗的水分的克数。

它表示作物利用水生产物质的效率。

⑨需水临界期:

作物一生中对水分最敏感的时期,称为需水临界期。

6.水分与作物品质的关系:

水分对作物品质有很大的影响。

夏季高温少雨,粮食作物籽粒中的蛋白质含量高;低温多雨有利于籽粒中淀粉的形成。

土壤水分充足,有利于油料作物子实中油份的积累。

而适时适量的保证水分供应,则能促进甜菜糖分的积累以及纤维作物优质韧皮和纤维的形成。

土壤含水量低于最适值时,光合作用降低。

7.耐涝和抗旱作物.

抗旱:

糜子,谷子,高粱,甘薯,绿豆。

耐涝:

高粱,黑豆,水稻。

怕涝:

棉花,甘薯,谷子(最怕涝的作物之一,抽穗前受涝不结实,抽穗后淹水,造成植株干枯。

花生在开花下针前最怕涝。

芝麻最不耐涝,地面过湿极易死亡。

小麦幼苗不怕水,但拔节后很怕水淹。

玉米苗期及抽穗期很怕水淹,抽穗后较耐涝。

8.提高二氧化碳质量分数的有效措施:

增施优质有机肥,增加土壤中好气性微生物的数量,增强其活力,可释放出更多的二氧化碳,是一项提高空气二氧化碳质量分数的有效措施。

9:

土壤酸碱度:

在酸性土壤上生长的作物有荞麦,甘薯,烟草,花生,等;能够忍耐轻度盐碱的作物有甜菜,高粱,棉花,向日葵,紫花苜蓿等。

紫花苜蓿被称作改良盐碱地的“先锋作物”,种植水稻也是改良盐碱地的一措施。

10.日照长度与作物(多项选择题)

长日照作物:

小麦,大麦,黑麦,燕麦,油菜,甜菜,马铃薯,草木樨,三叶草。

短日照作物:

谷子,糜子,水稻,玉米,大豆,高粱,棉花,麻,烟草,紫苏等。

中日性作物:

菜豆,荞麦,黄瓜,茄子,辣椒等。

定日照作物:

甘蔗的某些品种。

注意:

①作物在达到一定的生理年龄时,才能接受光诱变。

日照长度是作物从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的必要条件;但并非作物一生都需要这样的日照长度。

②长日照植物完成光周期的日长并不是越长越好,短日照植物也并不是越短越好。

光周期在作物中的引种很重要,短日照植物由南向北引种,选用生育期短的植物,反之,短日照植物由北向南引种时,选择生育期较长的品种。

长日照作物正好相反。

11.需水临界期:

冬小麦—-孕期,开花期;玉米---大喇叭口,吐丝期。

第五章

1.种植制度:

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作物组成、配置、熟制和种植方式总称。

包括作物布局和种植方式

2作物布局:

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栽培作物的种类、面积和配置的总称,即种植结构和配置问题原则;

(1)作物生态适应性

(2)农产品的社会需求及价值因素(3)社会发展水平

3.单作:

在同一田地上种植一种作物的种植方式,又称纯种、清种、净种

间作:

在同一田地上于同一生长期内,分行或分带相间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

混作:

在同一田地上,同期混合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

套作:

在前季作物生长后期的株行间播种或移栽后季作物的种植方式

区别:

间作与套作区别:

(1)播种适期不同

(2)共生期不同,套作很短,间作播种期相同或略有差别,套种播种期不同

混作:

利用株与株间距,而套作没有利用

4.轮作:

在同一块耕地上按既定顺序轮换种植不同的作物或轮换不同形式的种植方式

连作:

在同一块耕地上连年重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