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C提高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压实度最新版本.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689849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4.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QC提高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压实度最新版本.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QC提高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压实度最新版本.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QC提高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压实度最新版本.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QC提高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压实度最新版本.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QC提高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压实度最新版本.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QC提高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压实度最新版本.docx

《QC提高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压实度最新版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QC提高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压实度最新版本.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QC提高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压实度最新版本.docx

QC提高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压实度最新版本

QC小组成果报告资料书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压实度质量控制

 

填报单位:

赣榆县白吴线路面大修工程

小组名称: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压实度质量控制QC小组

发布人:

柏玉成

 

交通行业优秀质料管理小组

申报表

推荐单位盖章

QC小组名称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压实度质量控制QC小组

单位名称(公章为准)

赣榆县交通运输局

详细通讯地址

赣榆县青口镇徐福路

邮编

222100

小组联系部门

工程科

直接联系人

侍坛涛

电话

86310839

小组活动指导者

柏玉成

传真

86310829

小组人数

10

QC小组简介及主要活动过程、效果:

赣榆县白吴线路面大修工程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压实度质量控制QC小组成立于2013年11月,小组成员主要由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组成。

小组成员均为专业人员,有着较丰富的施工经验。

水泥稳定碎石施工过程中,小组成员通过活动,基本解决了施工过程中路面基层压实度不足的质量问题。

工程保证了质量优,实现工程投资效益最大化,受到了上级领导及广大群众的好评。

为以后水泥稳定碎石施工积累了宝贵经验。

 

单位盖章

2014年3月日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压实度质量控制

一、QC小组简介

赣榆县白吴线路面大修工程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设计厚度32厘米,分两层摊铺,为了解决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压实度不稳定,于2013年5月20日成立了QC小组,小组成员主要由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组成。

小组成员均为专业人员,有着较丰富的施工经验。

小组名称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压实度质量控制QC小组

成立时间

2013年5月

注册时间

2013年5月

注册号

GYJTJ002-2013

课题类型

现场型

小组人数

10

活动次数

7

课题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压实度质量控制

组长

柏玉成

序号

姓名

性别

年龄

学历

职务

小组职务

1

柏玉成

44

大专

项目负责人

组长

2

王翠兰

42

大专

试验室主任

副组长

3

张联升

43

大专

技术负责人

副组长

4

吕涛

29

大专

技术员

实施分析

5

李韦琴

27

大专

试验员

实施分析

6

李楠楠

26

大专

试验员

收集整理

7

刘世英

29

大专

试验员

收集整理

8

王龙

28

大专

试验员

收集整理

9

祁伟建

26

大专

技术员

收集整理

10

程敏

48

试验员

收集整理

二、选题理由

公路质量要求非常严格,为保证基层质量,创造优质精品工程,选定此课题针对试验段拉开了本次活动的序幕.

社会要求

企业要求

工程列为公司2013年的重点项目;

质量目标:

创造优质精品工程

确定课题

赣榆县白吴线路面大修工程是2013年县里一项重要工程,是连接县内东西部经济的一条重要通道。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压实度质量控制。

项目要求

1、压实度合格率100%,现场检验值不小于98%;。

2、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质量评定合格,返工率控制为零。

选题理由

三、现状调查

1、QC小组对2013年5月20日试铺段200m约1800㎡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压实度质量进行强化检查。

序号

实测值(%)

序号

实测值(%)

序号

实测值(%)

序号

实测值(%)

1

98.2

11

99.3

21

97.8

31

97.7

2

98.9

12

99.8

22

97.9

32

98.1

3

98.2

13

99.6

23

98.3

33

98.0

4

98.2

14

98.6

24

98.2

34

98.1

5

98.2

15

99.5

25

98.1

35

98.3

6

98.3

16

99.3

26

98.1

36

98.7

7

97.8

17

99.8

27

98.4

37

98.9

8

98.2

18

98.4

28

98.3

38

98.4

9

98.3

19

99.7

29

98.2

39

98.6

10

98.4

20

96.3

30

98.1

40

98.5

2、通过经理部摊铺的试验段,QC小组进行了现场调查,根据《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结果如下:

通过试验发现已施工路段压实度有高有低不甚均匀,压实度代表值>98%(符合规范要求),且单点压实度值全部大于规定极值,有1个值低于规定值减2个百分点,所以该段路压实度合格率评定为92%。

四、活动目标

1、确定目标值

 

活动目标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压实度一次验收合格率100%

项目部下达的

强制性考核目标

必须实现

2、目标依据

(1)、客观因素: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压实度合格率达100%,是项目部强制下达的考核目标,必须实现;本QC小组活动得到单位领导、项目部大力支持。

(2)、技术因素:

QC小组成员有拌合站、试验室、材料、施工、现场等各环节人员组成,施工技术成熟,有多年QC活动经验,只要QC成员在各自岗位按要求进一步攻关,有能力实现目标。

(3)、主观因素:

根据现场实测压实度值说明只要严格控制,能够达到目标要求。

五、原因分析

我们QC小组成员根据调查情况,集思广益,对影响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压实度的原因分析,整理并绘制如下影响因素关联图:

质量意识不强,责任心差强

水泥稳定基层压实度验收合格率低

缺少技术培训和技术交底

施工人员对操作工艺不熟悉

应急机具不足

拌合站计量不精确

机械设备故障

缺乏维修保养

碾压机械组合不匹配

混合料级配不均匀

原材料级配不均匀

石屑含泥量大

洒水养护时间不足

阳光曝晒

施工环境条件不适

碾压质量

达不到要求

碾压速度过快

原材料

含水量差异大

碾压遍数

达不到要求

拌合不均匀

过程监管不力

六、要因确认

小组成员根据因果分析图,采取现场调查、验证和比较分析等方法,对引起水稳碎石基层压实度的各因素进行了逐个确认,并编制了要因确认表。

要因确认表

序号

因素

确定方法

确定内容

负责人

结论

1

缺少技术培训和

技术交底

现场调查分析

现场调查询问、查看,发现操作者对工艺操作的技术知识、施工程序和施工方案不熟悉。

张联升

王翠兰

要因

2

过程监管不力

现场

检查

对施工过程的监管,对质量的异常情况未立即采取应对措施。

祁伟建

要因

3

施工人员质量意识不强,责任心差

现场调查分析

责任分解到人。

加强对班组的技术培训,增强施工人员的质量责任感。

柏玉成

非要因

4

碾压机械组合不

匹配

现场

检查

根据试验段及有关规范选择适合的碾压机械组合。

王龙

非要因

5

机具缺乏维修保养

现场

检查

施工前,对施工机械检查、维修保养,确保施工设备的技术性能符合施工需要。

吕涛

非要因

6

应急机具不足

现场

检查

根据施工方案配备足够数量的备用机具,并确保状态良好。

李韦琴

非要因

7

拌合站计量不精确

现场

检查

按国家有关规定,对计量系统的精确度标定,并对设备进行校核。

保证计量设备正常运转。

李楠楠

非要因

8

原材料含水量

差异大

现场

检查

对原材料的最佳含水量控制不严格

李楠楠

要因

9

石屑含泥量大

现场

检查

按规范要求对进场的石屑进行检查、检验,剔除含泥量不合格的石屑。

程敏

非要因

10

原材料级配不

均匀

现场

检查

严格按照设计对进场原材料进行筛选,调整级配,杜绝使用级配不格原材料。

程敏

非要因

11

碾压遍数达不到要求

现场

检查

应根据试验段的数据确定适当的碾压遍数。

祁伟建

要因

12

碾压速度过快

现场

检查

应根据试验段的检测结果,确定碾压速度。

祁伟建

要因

13

拌合不均匀

现场检查分析

应做到配料准确,拌和均匀。

出料色泽一致,没有灰条、花团和花面,没有水泥及碎石的粗细颗粒。

李楠楠

要因

14

洒水养护时间不足

现场检查验证

根据环境温度,用专用洒水车养护,养护不小于7天。

王龙

非要因

15

施工环境条件不适合

现场

验证

摊铺作业应在合适的环境条件下进行;不得在高温、曝晒、雨天、大风天气下施工。

柏玉成

非要因

经过全体小组成员对要因验证结果的确认,最终确定以下五个因素为主要原因:

1、缺少技术培训和技术交底;

2、过程监管不力;

3、原材料含水量差异大;

4、碾压遍数达不到要求,碾压速度过快;

5、拌合不均匀。

七、制定对策

针对确定影响压实度的要因,小组成员经过反复讨论和研究,制定了相应的对策,并制定了对策表。

对策表

序号

要因

对策

目标

措施

地点

时间

负责人

1

缺少技术培训和技术交底

对操作人员进行相应的技术培训和技术交底

培训考试合格方可上岗

由技术人员对施工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进行技术培训

项目部

2013年5月21日

2013年5月23日

张联升

王翠兰

2

碾压遍数达不到要求

加强管理人员跟机监管

保证碾压质量达到要求

施工前对机械操作人员进行教育培训及交底工作

施工现场

2013年5月24日

祁伟建

刘世英

3

原材料含水量差异大

加强料场管理和天气预测

使原材料保持在最佳含水率状态

阴雨天气和曝晒下原材料覆盖的措施;材料含水率的实时监测

料场

2013年5月24日

李楠楠

王龙

4

拌合不均匀

加强拌合站管理和材料检测力度

配料准确,拌和均匀

拌合前,核准原材料的含水量和级配;拌合后,抽检混合料质量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拌合站

2013年5月24日

吕涛

柏玉成

5

施工过程监管不力

明确施工过程监控措施、监控责任

措施得力、责任明确

制定针对性的监控措施,落实监管责任人

项目部

2013年5月24日

程敏

李韦琴

八、对策实施

实施一:

解决缺少技术培训和技术交底的问题

2013年5月21日至5月22日对施工操作人员进行理论知识和操作的技术培训,对关键的操作技术进行重点讲解,5月23日进行业务考核。

对于成绩较差的人员进行二次培训。

落实技术交底工作,项目技术负责人在施工前先对施工操作人员进行详细施工技术交底,使施工人员都明了施工程序、施工顺序和施工过程中应注意的事宜、质量要求、验收要求,并明确各人的质量责任。

实施二:

解决碾压质量达不到要求的问题

采用徐工摊铺机单幅作业,摊铺机的行驶速度为1.2m/min,摊铺机保持连续、均匀、不间断地摊铺,摊铺过程中不得随意变换速度。

摊铺机熨平板振频、振幅设定为4级,摊铺机摊铺压实度达到85%,为后面压路机碾压成型,打下基础。

其次针对现场实际情况,QC小组多次试验最终确定碾压方案(见下表)

(三)实施三:

解决原材料含水量差异大的问题

为了严格控制含水量,QC小组召开现场试验员及拌和站计量员会议,使计量员与试验员共同协调严格计量、严格监控,保证最佳含水量。

(四)实施四:

解决拌合不均匀的问题

水泥稳定碎石采用骨料分仓配料,骨料、水泥和水自动计量,保证混合料各成分用量准确。

(1)拌和前,确保料场的备料能满足3-5天的摊铺用料,检查原材料的级配和含水量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拌和前反复调试好机械,以使拌和设备运转正常。

(2)拌合时,根据试验确定的配合比进行配料。

拌和含水量比最佳含水量大约多0.5%~1%,以补偿施工过程中水分蒸发的损失,并尽量做到随拌随运走。

一则是调整好厂拌设备搅拌机叶浆的倾角、数量和混合料的含水量。

二则是控制好成品混合料的跌落高度、运输和摊铺。

(3)拌合后,混合料抽检是否符合设计配合比,每1-2小时检查一次拌和情况,抽检其配比、含水量是否变化。

高温作业时,早晚与中午的含水量要按温度变化及时调整。

(4)拌和设备出料不允许采取自由跌落式的落地成堆、装载机装料运输的办法。

一定要配备带活门漏斗的料仓,由漏斗出料直接装车运输,装车时车辆应前后移动,分3次装料,避免混合料离析。

(五)实施五:

解决施工过程监管不力的问题

依据施工方案合理安排好人员、机械、机具、施工物资和防护应急物资,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和应急预案。

施工过程中各管理人员各负其责,对施工过程进行质量跟踪,发现质量问题及时研究,持续整改。

针对现场实际情况,QC小组多次试验最终确定碾压方案,见下表:

碾压次序

压路机类型

压路机工作质量(t)

碾压遍数

时速(km/h)

振动类型

压实度(%)

初压

双钢轮压路机

12

第1遍

1.5

静压

 

复压

单钢轮振动压路机

20

第2遍

1.5

强振

 

单钢轮振动压路机

20

第3遍

1.5

强振

 

单钢轮振动压路机

20

第4遍

1.5

强振

96.3

单钢轮振动压路机

20

第5遍

1.7

强振

97.4

单钢轮振动压路机

20

第6遍

1.7

强振

98.1

终压

双钢轮压路机

12

第7遍

2

静压

98.7

双钢轮压路机

12

第8遍

2.5

静压

99.1

共碾压8遍可以达到很好的压实效果。

九、效果检查

1、赣榆县白吴线路面大修工程,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3个多月,QC小组随机对施工路段的压实度进行检测,数据统计如下表: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设计值≥98%)

序号

实测值(%)

序号

实测值(%)

序号

实测值(%)

序号

实测值(%)

序号

实测值(%)

1

99

11

99.2

21

98.9

31

99.5

41

98.2

2

98.3

12

99.5

22

98.7

32

98.7

42

99.7

3

99.3

13

98.4

23

98.6

33

98.6

43

98.5

4

98.7

14

99.5

24

99.4

34

99.3

44

99.2

5

99.6

15

99.3

25

99.3

35

98.8

45

98.3

6

98.8

16

99.3

26

98.9

36

99.6

46

99.1

7

99.6

17

98.6

27

99.7

37

99.7

47

98.3

8

98.6

18

98.6

28

99.5

38

98.6

48

99.1

9

99.6

19

99.2

29

98.6

39

99.6

49

98.7

10

98.5

20

99

30

98.9

40

98.8

50

98.6

 

结论: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压实度验收合格率100%,达到了活动目标。

2、通过QC小组不断研究,成功稳定并提高了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压实度,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QC小组活动前后柱状图:

十、巩固措施

1、将本次QC小组活动的全过程进行整理,填好成果报告,以指导今后活动展开。

2、完善质量保证体系和信息反馈系统。

3、加强QC教育及专业技术学习,提高职工素质及质量意识

4、强化管理机制,推广开展班组QC小组活动,增收节支。

十一、今后设想

1、小组成员得到了充分的锻炼,提高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小组今后将再接再厉,积极投入到施工生产中去,团结一致,攻克难题,进一步探求提高工程质量,降低生产成本的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加强生产管理,为公路事业的不断发展做出更大的努力。

[此文档可自行编辑修改,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感谢您的支持,我们会努力把内容做得更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