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单元测试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689406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7.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上册单元测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五年级上册单元测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五年级上册单元测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五年级上册单元测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五年级上册单元测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上册单元测试题.docx

《五年级上册单元测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上册单元测试题.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年级上册单元测试题.docx

五年级上册单元测试题

_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二单元检测题

一、填空:

1、科学家是利用(地震波)、(磁力)等提供的信息,对地球内部的情况进行探索的。

2.地球从表面到中心可以划分为三层,分别是(地壳)、(地幔)、(地核)。

3.地球的内部结构就像一个煮熟的鸡蛋,蛋壳相当于地球的(地壳),蛋白相当于地球的(地幔),蛋黄相当于地球的(地核)。

4.(地核)是地球的核心部分,温度约为4700摄氏度。

5、(火山)和(地震)是地球内部运动的外在表现。

6.火山喷发给我们造成灾难,也给我们带来益处,如在岩浆向上移动和喷发的过程中,会在地下形成(铁)、(铜)等矿藏。

7.当产生褶皱的岩层进一步受到压力作用时,岩层可能发生(断裂),这时储存在岩层中的巨大能量释放出来,使大地震动,这就是(地震)。

8、位于地壳表面或接近地面的岩石受到(温度)、(水)、(植被)等因素的影响,会发生破碎或成分变化,逐渐崩解、分离为大小不等的岩屑或土层,岩石的这种变化称为(风化)。

引起岩石这种变化的作用称为(风化作用)。

9.化石是保存在岩层中的古生物的(遗体)或(遗迹)。

化石可以告诉我们关于地球的(历史)及(生物进化)的许多信息,在科学研究上有着重要的作用。

10、聚集在一起具有开采价值的(矿物)称为矿产。

11、(煤、石油、天然气)等属于能源矿产。

(铁矿石、铜矿石)等属于金属矿产。

(石英、石膏)等属于非金属矿产。

12、耳朵分为(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

声波通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振动,鼓膜的振动又通过(听小骨)传给耳蜗,连接耳蜗的(听神经)把声音信号报告给大脑,我们就听到声音了。

13.任何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14.各种物体,只要振动就必然发出声音,若想让声音停止,就必须设法让物体停止(振动)。

15.(气体、液体、固体)都能传播声音。

16.铃声响了,校园各处的同学都能听到铃声,这说明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传播的方向是向着(四面八方)的。

17.在宇宙中,宇航员交谈要靠无线电,这说明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18.人耳能听到的声波频率为(20~20000)赫兹。

因此,当物体的震动超过一定频率,即高于人耳听觉的上限时,人们便听不到了,这样的声波称为(超声波)。

二、判断:

1.火山喷发是由于地壳运动引起的。

(√)

2.岩层弯曲、褶皱会使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发生变化。

(√)

3.地震现象可以说明地壳的岩层也是在不断变动着的。

(√)

4.从金属矿产中提炼金属的过程十分简单,只要敲敲打打,挑出金属就行了。

(×)

5、煤、石油都是可再生资源。

                                 (× )

6、煤可以制作燃料、染料、消毒剂、杀虫剂等。

              (√)

7、人和动物的活动不会造成岩石的风化。

      (×)

8、地震和火山对人类没有任何好处。

                    (  ×)

9.我国是一个矿产资源大国,因而可以尽量开采,放开使用。

(×)

10.人的说话声是由声带振动而产生的。

(√)

11.声音在气体、固体、液体中都能传播,并且传播的速度是不一样的,其中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最快。

 (√)

12.鼓膜被震碎后,声波就不能传到中耳、内耳,人就聋了。

(×)

13.没有物体照样能有声音。

(×) 

14、科学家是利用地震波、磁力等提供的信息,对地球内部的情况进行探索的。

(×)

15.地球内部越往深处温度越低,压力越小。

                   (×)

16.煤和石油是可再生资源。

(× )                                 

17.地表是不断变化的,陆地的面积逐渐变大。

                  (×) 

18.人的耳朵能听到超声波和次生波。

  (×) 

三、选择

1.如果发生地震,应该及时   (B ) 。

A.进入室内  B.离开屋子,到空旷的地方去

2.地壳是地球最外面的一层,它是由   (A )组成的。

A.岩石   B.沙子   C.土壤

3.地核的半径约为  (C ) 千米。

A.3800   B.3300   C.3400

4.地球内部的温度 ( C )。

A.很低    B.与地面一样高  C.很高,能把岩石熔化

5.地震发生前,常有 (A)或 ( C )  等前兆。

A.井水突然升降  B.天气转暖  C.动物惊慌  D.天降大雨

6.把敲响的音叉放在水面上,会看到(C)。

A.水面十分平静  B.水向一个方向流  C.水面会振动起来

7.声音是以 ( B ) 的形式传播的。

A.水波   B.声波

8.鼓膜的作用是 ( A ) 。

A.在声波的作用下,产生振动,并把振动通过听小骨传给耳蜗  B.收集声波

9、从地面到地球中心( B )。

A.6300千米 B.约6300千米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地震全部是由火山喷发引起的 B.地震是由地下岩层发生突然快速断裂引发的。

11、卵石之所以表面光滑主要是( C )A.温度风化的结果 B.植被风化的结果  C.水流冲击风化的结果

12、(  A )属于能源矿产,(B)属于金属矿产,( C )属于非金属矿产。

A.煤、石油  B.铁、铜 C.石英、石膏

13、下列属于地质作用对地表改变的是(   A  )A.岩浆动力    B.填海造田    C.毁林开荒  D.开山修路 

14.对于保护听力来说,不正确的是要(  A  )。

 A、不用尖锐的工具掏挖耳朵  B、及时治疗鼻炎和咽炎 C、听到巨大声音要闭口 D、不让污水进入外耳道。

 15、声音不能在(D )中传播。

A、固体  B、液体  C、气体  D、真空

四、把耳朵各部分的名称和作用用线连一连。

耳廓             把声音传给大脑

鼓膜             传递声波进入中耳

外耳道           收集空气中的声波

听神经           产生振动

耳蜗             把声音传到听神经

五、简答:

2008年5月12日四川发生了8.0级地震,请你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地震的形成原因。

 答:

地下的岩层在压力的作用下会发生变形。

当受到的力大到不能承受时,岩层就会发生突然的、快速的断裂。

岩层断裂所产生的地震波传到地表,就会引起地震。

六、我的实验:

 

(一)做“卵石”实验

1.实验中我们用到的材料有:

碎砖头、水、塑料瓶等;其中砖头代表(岩石),塑料瓶代表(地表)。

2.把装有碎砖头、水的塑料瓶使劲晃动5分钟以后,看到的现象是水变(浑浊),砖头变的(没了棱角,成了圆形的)。

3.根据做“卵石”的实验,我认为卵石是这样形成的:

高山上的岩石由于风化作用崩落下来,在水的(冲刷)过程中,受到(碎砖块相互碰撞)和相互(摩擦),失去棱角,变成卵石。

(二)声音的传播实验

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吗?

我的猜想:

(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

我设计如下的实验进行验证:

(答案不唯一)

(用手轻轻挠桌面或桌腿,直到耳听不见为止,然后将耳朵贴在桌面上,继续挠,这时能听见声音)。

最后我得出的结论是:

(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

(三)声音的产生实验

1、用小槌敲响音叉,听清音叉发出的声音,并立即将音叉放入水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将音叉放入水中,音叉的振动会带动水也振动,平静的水中就会因振动而水花四溅。

)。

实验说明:

(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

 2、用手轻摸着喉头,第一次你用较低的声音说话,第二次你用尖细的声明说话,前后两次你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两次你手的感觉分别是怎样的?

答:

第一次声音低,手振动的弱;第二次声音高,手振动的强。

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四单元试题

     一、填空:

1.秋季北方天空中最醒目、最重要的星座是( 大熊星座),它的标志是由(七 )颗星组成的一个( 勺子 )的形状。

这是著名的( 北斗七星 )俗称(勺子星  )。

2.在秋季星空中由五颗最亮星构成一个“M”(或“W”)形的星座是( 仙后座  )。

3.冬季上半夜,在南天最引人注目的是( 猎户座  )。

4.随着日期的推移,北斗七星沿着( 自东向西 )方向运动。

5.冬季星空,在猎户座“猎人“腰部的三颗亮星向东南方向看去,全天最亮的恒星就是( 天狼星    )。

6.木材具有( 易燃    )、(  木纹   )、( 沉浮 )、(   不导电  )等特点。

7.像棉花、木材、竹子、煤、石油等非人工合成的材料称为( 天然材料      )。

像塑料、人造革、人造纤维等人工合成的材料称为( 人造材料      )。

8.造纸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  )之一,东汉时期,( 蔡伦  )改进了造纸的方法,用树皮、麻头、破布等这些廉价的原料造出供书写的纸,被称为(蔡侯纸     )。

9.金属具有(  光泽  )、(  导热性  )、(  导电性  )、(   延展性 )等特点。

10.金属是一是源于(  矿物开采冶炼  )、二是来源于( 废旧金属回收    )。

11.玻璃具(透明度高、易碎、不导电、不易变形 )等特点。

塑料具有(透明度差、有弹性、不导电 、导热差 )。

12.材料分( 天然 材料 )和(人造 材料 )两大类。

像棉花、竹子、煤、石油属于(   天然 材料  )。

玻璃、塑料、陶瓷等都属于( 人造 材料  )。

二、小法官:

1.北极星属于大熊座 ( 错  )

2.抬头仰望北天星空,左边是西,右边是东,上边是南,下边是北。

( 对  )                         

3.一天中,星座在天空中有东升西落的现象。

            (  对 )    

4.陶瓷不传热。

              错  )

5.金属都能导电。

            对 )     

6.金属是由天然金属矿冶炼提取而来的。

                     (对   )

7.塑料制品价格便宜,不需要重复利用。

                     ( 错  )

8.“秸杆碗“被专家称为真正意义上的“绿色餐具”。

           (  对 )

9.各种各样的材料对我们的生活只有益处。

                   (  错 )

10.我们所需要的材料都来自于大自然。

                      (  对 )

三、我会选:

1.观察北天星空时,我们总是以北极星敘作为依据,来确定其它星星、星座,这是因为北极星( B  )。

A是天空中最亮的一颗星星     B是最容易找到的一颗星星

2.秋季时北斗星的斗柄指向(   C )。

A东          B南            C西       D北

3.从秋季到冬季,北斗七星的形状发生( A  ),位置(    B)。

A改变        B没有改变      C不确定    

4.天狼星属于(     C)星座。

A小熊        B仙后           C猎户       D大犬         

5.比较材料的硬度可以用(  C  )的方法。

A 看         B摸         C刻

6.早在( B  )多年前的西汉时期,就有人用植物纤维造纸,但这种纸看起来十分粗糙。

A1800        B2000         C3000

7.用陶瓷作污水管,因为陶瓷具有(  A )的特点。

A耐腐蚀      B坚硬         C耐高温

8.下列材料中,透明易碎的是( B  ),方便且易造成污染的是( C  )。

  A一次性塑料  B琉璃          C一次性卫生筷

三、连一连:

   

将生活中的物品进行分类,用连线表示分类结果:

棉花 棉布  橡胶  轮胎  陶瓷  金属  塑料  竹子 煤矿 石油

 

            天然材料                 人造材料

四、我会答:

1、为什么星座在一天中会自东向西运动?

2、木材有什么特点?

3、使用一次性木筷有什么利与弊?

4、陶瓷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请你举例说明?

5、为什么铁锅、炒勺的把都是木头或塑料做的?

6、你书包里都有什么,它们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

试着写下来并进行分类。

 

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试题  

一、填空:

1、任何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各种物体,只要(振动),就必然发出声音。

若想让声音停止,必须(停止振动)。

4、(气体)(液体)、(固体)都能传播声音,声音传播的方向四面八方)。

5、我们走在路上能听到汽车喇叭声,说明声音能在( 空气   )传播。

6、耳朵分为(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

7、外耳由(耳郭)、(外耳道)组成。

耳蜗与(听神经)相连。

8、声波通过(外耳道)传到耳膜,引起鼓膜振动,鼓膜的振动又通过(听小骨)传给耳蜗,连接耳蜗的(听神经)把声音信号报告给大脑,我们就能听到声音了。

9、耳朵是人体的(听觉)器官,如果受到伤害,人的听力就会下降,甚至丧失。

10、声音有(乐音)和(噪音)。

11、当物体加快振动时,我们听到的声音就(高):

当物体振动慢时,我们听到声音就(低)。

12、声音的高低,我们称为(音调)。

13、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为(20-20000)赫兹。

因此,当物体振动产生的声波超过一定的频率时,即高于人耳听觉上限时,人们便听不到了,这样的声波称为(超声波)。

14.次声波是振动频率在(20)赫兹以下的一种低频率波。

15、(噪音)与(污水)、(废气)、(垃圾 )被称为污染环境的四大公害。

16、我们周围有许多噪声,如(交通 )、(建筑)、( 机械 )等。

这些噪声有妨碍人们(休息、影响听力、),有的使人(生病 )。

17、噪声的来源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分别是(交通)、( 建筑  )、社会 )。

二、小法官:

1、只要有物体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对)

2、人的说话声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

             (对)

3、耳朵是人体的听觉器官,如果受到伤害,人的听力就会下降,甚至丧失。

 (对)

4、耳廓的作用是收集声波。

                 (对)

5、只要好听的音乐都不是噪声。

               (错)

6、消除噪声的最好方法是在耳朵中塞上一小团棉花。

      (错)

7、植树造林也是降低城市和工矿企业噪声的方法。

       (对)

8、有的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有的不是。

          (错)

9、声音传播的方向是沿直线传播的。

             (错)

10、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都能传播。

            (对)

三、我会选:

1、下面何处不能传播声音(B)。

A水中B月球上C固体中

3、保护听力要注意(ABCDE)。

A避开噪音B不用尖锐的工具挖耳朵C及时治疗鼻炎和咽炎  D听到巨大声明时要张口  E不让污水进入外耳道

4、声音的大小与(A)有关。

A物体振动的幅度B物体振动的快慢5、声明的高低与(B)有关。

A物体振动的幅度B物体振动的快慢

四、我们答:

1、在月球上能不能传播声音?

月球上宇航员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

 

答案(2011)

第五单元测试题

20.蒸发

一、我来填一填:

1.水的蒸发是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

2.液体在蒸发时,要从周围吸收 热量。

使温度降低。

3.水慢慢变成水蒸气飞散到空气中,这种现象叫做蒸发。

水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蒸发。

4.对于发高烧的病人来说,最重要的是使体温迅速降下来,除了吃药打针外,我想还可以采取用酒精擦身体的降温措施,这是因为酒精的蒸发速度快,能迅速降温。

6.刚刚从游泳池里出来时身上会感到很冷,因为蒸发需要吸收热量。

7.水蒸发的快慢与温度的高低、蒸发面积的大小、通风条件有关。

二、当好小法官:

1.江河湖海等处的水,在有阳光照射后才开始蒸发。

(×)

2.水蒸发时需要吸收热量。

(√)

3.空气中没有水蒸气。

(×) 

4、 水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蒸发。

        (√)

21.沸腾

一、我来填一填:

1.我会用绘制折线图的方式来记录整理信息。

(答案不唯一)

2.烧水时,我们常说“水烧开了”,科学的说法是水沸腾了。

3.我知道给水加热到一定温度时,水就会沸腾,这时继续给水加热,温度不再继续升高。

4.水加热到沸腾时,移开热源,为什么温度并没有立刻改变?

我猜想:

因为水沸腾后,有一部分水被气化液体,当把热源移开时,这一部分水液化,而液化放热。

故不会改变。

5、蒸发和沸腾都是水变成水蒸气的现象,在变化过程中都要吸热。

(液体在蒸发和沸腾的过程中,都需要吸收热量。

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而沸腾是液体在一定温度(沸点)下才能发生)

6、水开始沸腾时的温度叫做沸点,一般是100℃。

7、瓦特制造了第一台性能优良的蒸汽机。

8.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见过一些液体和水一样能沸腾,比如水银、醋、花生油、酒精、钢水等。

(答案不唯一)

二、当好小法官:

1.水蒸发后继续加热,水的温度还会继续上升。

(×)

2.酒精灯的火焰分为焰心、内焰、外焰,给物体加热时要用外焰。

(√)

3.酒精灯里装着酒精,酒精很容易燃烧,所以使用时要按要求去做,以免发生危险。

(√)

4.通过水的蒸发和沸腾现象可以看出,水的形态不是固定不变的,它可以发生变化。

(√ )

5、高山上气压低,水的沸点也低;所以,不容易把鸡蛋煮熟。

   (√)

 

22.凝结

一、我来填一填:

1.水蒸气遇冷可以变成液态的水,这种现象叫做凝结。

2.下雨前,水缸或自来水管的外壁上,常有小水珠凝成。

我知道这是因为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小水珠。

3.水在凝结过程中,放出热量。

二、当好小法官:

1.太阳出来后,空气里才有水蒸气。

(×)

2.露水是天上掉下来的。

(×)

3.浴室房顶上的水珠、水杯盖上的水珠都是水蒸气凝结的结果。

(√)

4.水蒸气的凝结与空气的温度和湿度有很大关系。

(√)

 三、选择

1、( C)的形成与凝结无关。

 A云   B雨   C霜   D露

三、科学探究:

1、冬季汽车玻璃内壁上常结有小水珠影响司机视线,你能用什么办法防止它的出现?

答:

车内安装空调或打开暖风。

2、阳光下冰雪融化时,人为什么感觉比下雪时冷?

答:

因为下雪时放热,化雪时要吸热。

23.水的三态变化

一、我来填一填:

1.水在(0℃)开始结冰。

水结冰时的温度就是水的冰点。

2.当物质所处的环境的温度发生变化时,物质吸收或放出热量,能够从一种状态转变成另一种状态。

3.冰变成水或水蒸气时都需要吸收热量。

4.水有液态、气态、固态三种状态,冰是固态的水。

水蒸气是气态的水。

水的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5.影响水的三态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温度。

二、当好小法官:

 

1.水的液态、气态、固态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

2.水蒸气能直接变成冰,但冰不能直接变成水蒸气。

(×)

3.把一块冰放在那里,只要它不变成水,就永远不会减少。

(×)

4.在通常情况下,水在0℃及以下时就能结冰。

(√)

5.水的三态变化与我们的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

 6、化雪天比下雪天冷,原因是化雪需要吸收热量。

            (√)

四、科学探究:

1、人们利用水的三态变化可以做哪些事?

答:

晒盐,晒粮食,人工降雪,对食物进行冷冻等。

(答案不唯一)

2.寒冷的冬季,晾在院子里的衣服很快就会结冰,但是冰没有化成水,衣服却干了。

这是怎么回事?

答:

冰从周围吸收热量直接变成了水蒸气。

24.小水滴的旅行

一、我来填一填:

1.露和霜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在物体上凝结而成的,形成露的温度在0℃以上,形成霜的温度在0℃以下。

2.在水的各个循环环节中,海洋水进入大气所通过的环节是蒸发。

3.在夏季和秋季晴朗的早晨,我们常在草叶上或者其他物体上看到很多小水珠,这些小水珠叫做 露水。

它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而成。

4.冬季的早晨,有时在草木、地面上会看到一些白色的冰晶,人们把它叫做霜。

二、当好小法官:

1.露水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受冷(在0℃以上)变成的。

(√)

2.气温低的清晨一定有露。

(×)

3.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受冷(在0℃以下)变成的。

( √)

4.霜冻是一种自然灾害,特别是春季的霜冻,对农作物的危害很大。

(√)

三、把下列现象与水的相应变化用直线连接起来。

 

花上出现露珠      晒盐        湿衣服干了          空中有云     早晨起雾      下雨

 

                                  蒸发                                    凝结

 

 

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四单元检测题答案(2011)

一、填空

1、(大熊)星座中的七颗亮星组成一个勺子的形状,这就是著名的(北斗七星),俗称(勺子星)。

2.秋季星空的一个耀眼星座是(仙后座)。

它的5颗亮星构成一个(M)形(或 (W) 形),好像一个美丽的(王后)坐在宝座上。

3.秋天能够看到的星座有(大熊星座、仙后座、飞马座、宝瓶座、双鱼座)等(答案不唯一)。

4.冬季,从猎户座“猎人”腰部的三颗亮星向东南方向看去,全天最亮的恒星是(天狼星)。

5.陶瓷是    中  国的伟大发明之一。

原始陶瓷制作距今约 7000     年。

陶瓷的发明对世界文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6.中国是世界上出口陶瓷最早的国家,素有“   瓷国   ”的美誉。

7、木材具有(不易导电)、(易燃烧)、(能浮在水面)、(有纹理)等特点。

8、材料分(人造材料)和( 天然材料)两大类。

像棉花、竹子、煤、石油属于( 人造材料 )。

玻璃、塑料、陶瓷等都属于(  天然材料  )。

9、造纸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东汉时期,(蔡伦)改进了造纸的方法,用树皮、麻头、破布等这些廉价的原料造出供书写的纸,被称为(蔡侯纸)。

10、金属具有(有金属光泽)、(   有延展性   )、(    易传热   )、(易导)等特点。

11、金属是一是源于(金属矿)、二是来源于( 回收站 )。

12、玻璃具有 (玻璃透明度高、耐腐蚀、不导电、易破碎、碎片锋利)等特点。

塑料具有(  易塑造成形、强度高、重量轻、导电导热性差、耐腐蚀  )等特点。

二、选择

1.造纸术是)C) 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A.美国  B.英国  C.中国

2.(C)是陶瓷的缺点。

A.易导电   B.易传热  C.易碎

3.玻璃和塑料都属于(B) 材料。

A.天然      B.人造

4.下列材料中,透明度较高,但易碎的是(B);比较轻便,但是容易造成污染的是(C);坚固耐用,但是容易生锈的是(A) 。

A.钢铁      B.玻璃       C.塑料

5.塑料常被用作导线的外皮,这是利用塑料(C)的特点。

A.轻便B.结实C.绝缘

6.容易导电的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