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选考地理人教一轮复习讲义第20讲 人口的空间变化.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682572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76.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选考地理人教一轮复习讲义第20讲 人口的空间变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考选考地理人教一轮复习讲义第20讲 人口的空间变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考选考地理人教一轮复习讲义第20讲 人口的空间变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考选考地理人教一轮复习讲义第20讲 人口的空间变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考选考地理人教一轮复习讲义第20讲 人口的空间变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选考地理人教一轮复习讲义第20讲 人口的空间变化.docx

《高考选考地理人教一轮复习讲义第20讲 人口的空间变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选考地理人教一轮复习讲义第20讲 人口的空间变化.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选考地理人教一轮复习讲义第20讲 人口的空间变化.docx

高考选考地理人教一轮复习讲义第20讲人口的空间变化

第20讲 人口的空间变化

一、人口的迁移

1.概念

一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2.类型

按照是否跨越国界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

3.国际人口迁移

(1)19世纪以前:

国际人口迁移的总特点是以集团性、大批量的移民为主;由旧大陆到新大陆。

(2)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从发展中国家或欠发达地区流向发达国家或地区;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的人口增多。

4.国内人口迁移

(1)古代:

受脆弱的农业经济、频繁的战争、自然灾害的影响而迁移。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

①20世纪80年代中期前:

有计划、有组织的人口迁移;原因是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②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

受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影响,人口迁移的流量增大,流向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自然环境因素

气候、土壤、水和矿产资源等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2.经济因素

经济发展、交通和通信等是主要的影响因素。

3.社会因素

政策、社会变革、战争和宗教等是重要影响因素。

微点1 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的异同

人口迁移

人口流动

概念

人口在地区之间迁出或迁入,发生居住地的永久性或长期性改变的人口流动现象

因工作、学习、旅游、探亲等原因临时或短期离开居住地外出活动,而不变更户籍人口的移动现象

共同点

空间上发生位移

不同点

①空间位移:

必须改变定居地;②居住地变更:

必须超越一定的行政界线;③时间限度:

永久性或长期性

①没有改变定居地;②短期流动;③不变更户籍

微点2 经济因素是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但不一定是决定性因素

在人口迁移的诸多因素中,经济因素往往起主导作用。

但在某种特定的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

 人口迁移及其产生的影响

(2018·高考全国卷Ⅰ)户籍人口是指依法在某地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户口的人口。

常住人口是指实际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

下图示意近十年来我国某直辖市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数量变化。

据此回答1~2题。

1.根据图示资料推测,近十年来该直辖市(  )

A.外来务工人口多于外出务工人口

B.老年人口比例逐年下降

C.劳动力需求数量增加

D.人口自然增长率逐年增加

2.该直辖市是(  )

A.北京市B.天津市

C.上海市D.重庆市

【图解思路】

【尝试解答】 1.C 2.D

1.人口迁移的影响

影响

迁入地

迁出地

有利影响

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促进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促进第三产业发展

加强与外界社会经济、科技、文化联系,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缓解人地矛盾,保护环境;更好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

不利

影响

增加了公共设施的负担和城市管理的难度,增大了生态环境的压力

人口迁出导致当地人才外流,劳动力不足,从而影响迁出地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①影响人口和人种的分布,影响人口年龄结构,改变环境人口容量。

②影响经济、文化发展,改变世界产业中心的地理分布和生产活动的发展,促进文化扩散和新文化区的形成

2.我国的民工流

人口迁移影响的分析思路

(1)从辩证角度:

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

(2)从区域角度:

对迁出地和迁入地的影响。

(3)从要素角度:

对生态环境、经济、社会三方面的影响。

(4)从具体方面分析,如下表:

方面

影响

人口数量

迁入地人口增多,迁出地人口减少

职业构成

迁入地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上升

交通运输

迁入地交通压力增大

年龄结构

大量青壮年劳动力的迁移,会使迁出地人口老龄化加重,迁入地人口老龄化减轻

(2020·闽粤赣“三省十校”联考)下图为我国某城市2000-2013年人口变动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年份中该城市人口净迁入最少的是(  )

A.2003年B.2006年

C.2009年D.2012年

2.该城市人口变动将导致(  )

A.老龄化的进程延缓

B.城市基础设施的负担减轻

C.平均预期寿命缩短

D.文化和价值取向趋向单一

解析:

第1题,由图可知选项中四个年份常住人口数量增加量相差不大,但唯有2012年自然增长率为正值,其他三个年份自然增长率均为负值,则2012年人口净迁入数量最少。

第2题,该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基本为负值,一般老龄化问题较突出;同时常住人口数量持续增加,说明有较多的外来人口迁入。

而迁入的外来人口主要是就业的青壮年人口,则会延缓老龄化进程。

外来人口迁入会增加城市交通、住房等基础设施的压力;外来人员与当地原住居民之间文化、价值观念可能有一定差异,则会使城市的文化、价值取向趋向多样化;与平均预期寿命关系不大。

答案:

1.D 2.A

下图为我国某城市不同年份各年龄段人口数量占比图。

读图回答3~4题。

3.与2000年相比,2016年该城市(  )

A.人口总数减少B.老龄化加剧

C.平均年龄减小D.劳动力增多

4.影响该城市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自然增长B.医疗水平

C.机械增长D.生育观念

解析:

第3题,图中显示的是人口占比变化,无法根据图示信息比较人口总数,A错误;由图可知2016年该城市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不足5%,不存在老龄化问题,B错误;2000年16~40岁人口占比最高,约占80%,2016年21~50岁人口占比最高,说明人口平均年龄增加了,C错误;2000年该城市25岁及以下人口占比较大,该年龄段多数人口还没有参加工作,2016年25岁以上人口占比较大,该年龄段多数人口已经工作,故选D。

第4题,2000年至2016年,该城市人口平均年龄明显增加,主要是由于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化进程呈加速发展态势,大量劳动力人口涌入城市,C正确;2000年至2016年,0~5岁人口占比呈下降态势,人口自然增长率低,A错误;劳动力人口的增加与医疗水平、生育观念没有直接关系,B、D错误。

答案:

3.D 4.C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2018·高考江苏卷)下图为某国2017年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

读图回答1~2题。

1.导致该国青壮年性别比严重失衡的因素是(  )

A.政局动荡B.生育观念

C.产业结构D.自然灾害

2.该国最可能位于(  )

A.北美B.西亚

C.西欧D.南美

【图解思路】

【尝试解答】 1.C 2.B

影响人口迁移因素的变化

(1)自然因素与社会经济因素

自然环境曾经是影响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对自然适应、控制力的增强,自然环境对人口迁移的影响作用正在逐步减弱,社会经济因素成为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但是自然环境仍是影响人口迁移的基础因素。

(2)产业结构调整

产业结构调整对劳动力的数量和素质要求发生变化。

高新技术的发展,促进高端技术人员的迁入,加快普通劳动力技能的提升;伴随着劳动力导向型产业的转移,劳动力迁移方向发生变化。

影响人口迁移因素的分析方法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具有具体性和复杂性,因此在分析某具体案例时,要注意以下原则:

(1)抓主要:

影响某地人口迁移的因素不止一个,要抓住主要因素作重点分析。

一般情况下,在现代社会中,经济因素是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如下图所示:

 

(2)重具体:

人口迁移因素的分析没有固定模式来套用,看似相同的人口迁移现象,其原因可能是不一样的,因此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比如,同样是老年人的迁移,美国老年人向“阳光地带”迁移,主要是气候因素的吸引作用。

中国老年人则多出于家庭因素考虑而向成年儿女居住地迁移。

(2020·泸州二调)下图是2001-2010年和2011-2016年我国四个区域中人口流出地区(以县为单位)个数占比图。

读图回答1~3题。

1.2001-2010年中部地区人口流出地区个数占比高于西部地区的主要因素是(  )

A.位置B.资源

C.技术D.经济

2.2011-2016年东部地区人口流出地区个数明显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口快速增长B.产业转型升级

C.经济发展滞后D.交通条件改善

3.根据东北地区人口流出地区个数占比的变化,推测其对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影响是(  )

A.耕地资源压力减轻B.公共设施利用率提高

C.环境问题得以根治D.经济发展逐渐失去活力

解析:

第1题,与西部地区相比,我国中部地区距离东部发达地区较近,人口流出较多,人口流出地区个数占比较高;我国西部地区和中部地区资源都较丰富;我国西部地区技术落后,更利于人口流出;我国中部地区经济水平高于西部地区,人口流出地区个数应该少于西部地区。

第2题,2011—2016年东部地区人口流出地区个数明显增加主要是东部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外转移,带动人口迁出所致;我国东部地区人口增长速度较慢;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交通条件改善有利于人口流动,但不一定会促进人口流出。

第3题,由图可知,我国东北地区人口流出地区个数占比增长较快,说明其人口流出数量多。

流出的人口多为青壮年劳动力,随着青壮年人口流出,当地少儿和老年人口比重升高,城市社会经济活力减弱;东北地区耕地资源压力较小;人口流出增多,会造成公共设施利用率降低和浪费;人口流出,可以缓解环境问题,但不能根治环境问题。

答案:

1.A 2.B 3.D

一、选择题

(2020·漳州质检)读1986-2011年我国珠三角地区某市外来暂住人口变化统计图,回答1~3题。

1.图示外来暂住人口数量及占常住人口比重增加最快的时期是(  )

A.1991-1992年     B.1997-1998年

C.2000-2001年D.2004-2005年

2.外来暂住人口数量增加对该市的有利影响是(  )

A.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B.增加城市经济活动

C.促进第一、二、三产业均衡发展

D.缓解大气污染状况

3.2008-2009年该市外来暂住人口占常住人口比重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

A.工资水平下降B.就业机会增加

C.经济水平降低D.产业结构调整

解析:

第1题,图中两条曲线斜率在2000-2001年间最大,说明该时间段外来暂住人口数量及占常住人口比重增加最快。

第2题,外来暂住人口多数为就业而来,则主要是劳动力人口,会增加城市劳动力,有利于城市经济发展,从而激发城市经济活力。

但会加大城市交通压力,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加剧大气污染。

城市外来暂住人口主要从事第二、三产业,不会促进第一、二、三产业的均衡发展。

第3题,图示2008-2009年外来暂住人口占常住人口比重急剧下降,说明有大量外来务工人员离开该市。

这可能是该市产业结构调整,使适合外来务工人员就业的产(企)业减少或外迁,从而导致原来在此类产(企)业的就业人员失业而离开该市。

答案:

1.C 2.B 3.D

利用等边三角形构建增长与收缩的分析框架,以三角形的三条轴线分别表示经济、人口和用地三个维度,根据不同维度之间的增长或收缩变化关系,可将城镇划分成以下四个类型(如下图所示)。

某年金融危机对东莞的实体经济造成巨大冲击,造成其城镇显著收缩。

据此回答4~6题。

4.目前以老龄化、低生育率引发显著收缩的城镇集中在(  )

A.坦桑尼亚B.日本

C.印度D.巴西

5.劳动力投入程度减弱、劳动生产率显著上升的城镇(  )

A.经济规模减小,用地规模增加

B.经济规模增加,用地规模减小

C.经济规模和用地规模均减小

D.经济规模和用地规模均增加

6.东莞城镇显著收缩表现为(  )

A.人口增多B.企业回迁

C.厂房空置D.就业岗位增加

解析:

第4题,老龄化、低生育率等人口问题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

坦桑尼亚是最不发达国家之一,印度、巴西两个国家为发展中国家,生育率较高,老年人口所占比例较小;日本为发达国家,老龄化、低生育率问题突出。

第5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劳动力投入程度减弱、劳动生产率显著上升的城镇,扩大了自动化生产规模或推进了服务业转型,属于转型增长类型城镇,故其经济规模和用地规模均会增加。

第6题,根据材料可知,东莞城镇显著收缩主要是由金融危机对东莞的实体经济造成巨大冲击引起的。

经济危机的发生会引发人口流失、企业外迁、厂房空置、失业人口增加等城镇收缩现象,故厂房空置为东莞城镇显著收缩的表现。

答案:

4.B 5.D 6.C

(2020·株洲二模)据统计,安徽省多年人口净流出数量居全国第一,下图示意近年来安徽省常住人口数量变动情况。

据此回答7~9题。

7.2004-2010年安徽省常住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口总量小B.自然增长率低

C.人口大量流出D.死亡率高

8.与河南省相比,安徽省多年净流出人口多的主导因素是(  )

A.经济发展水平B.人口基数

C.地理位置D.文化教育

9.2010年后安徽省常住人口增加的原因是(  )

A.产业转移B.人口老龄化

C.逆城市化D.土地流转

解析:

第7题,解答本题时要注意时间段是2004-2010年,在这一时间段内影响国内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经济。

相对于东部沿海地区,安徽省经济较为落后,外出务工人员多,是我国人口的主要迁出区之一,人口的大量流出,使安徽省常住人口减少。

选C。

第8题,解答本题要利用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

河南、安徽两省人口流出的推力是两省处于我国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来说较为落后;拉力因素是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经济发达,吸引中西部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的劳动力流入。

在人口流动过程中,从人口的流出地到人口的流入地之间的距离及交通是阻力因素。

对于河南、安徽两省来说,均为人口净流出地区,但安徽省多年净流出人口数量居全国第一,主要原因是安徽省距离长江三角洲经济发达地区近,促进了其人口的外流。

选C。

第9题,解答本题要从产业结构调整引起劳动力空间分配变化的角度分析。

东部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进行产业结构升级,大量劳动力导向型工业迁往中西部地区,使中西部地区就业机会增多,因此安徽本省就业机会增多,外出人口回流,常住人口增加。

选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化宗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