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3677908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91.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学年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学年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学年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学年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docx

《学年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docx

学年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南通市启东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地理试卷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请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2、选择题的作答:

每个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择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3、主观题的作答:

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

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

答案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修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5、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不得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等。

6、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依序排列上交。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将正确答案的代号填涂在答题纸上.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如图为太阳系局部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天体M可能是(  )

①水星②火星③天王星④金星⑤木星⑥土星⑦海王星

A.②⑥B.④⑤C.③⑦D.①④

2.图中箭头显示了太阳系行星运动的(  )

A.共面性B.同向性C.近圆性D.随意性

太阳黑子活动的变化会对地球的气候产生明显影响。

大约在1900年,研究人员开始探索太阳活动和地球上天气的关联性。

如图显示某区域太阳黑子活动与年均降水量的关系,读图回答3﹣4题。

3.图示地区年平均降水量(  )

A.变化周期与太阳黑子活动周期无关

B.变化周期与太阳黑子活动周期吻合

C.随太阳黑子活动的增强而增大

D.随太阳黑子活动的增强而减小

4.下列人类活动不会受到太阳活动影响的是(  )

A.在海滨户外进行日光浴B.在旅途中用罗盘定方向

C.工作中使用有线电话D.在家中收看卫星电视

5.适宜的温度是地球生命起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

下列与地球“适宜的温度”有密切关系的是(  )

①地球上昼夜更替的周期较适中

②地球上有浓密的大气

③地球处于一种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之中

④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比较适中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6.“大棚农业”可以提高农产品产量。

“大棚农业”能实现此目标,其主要是因为大棚可以(  )

A.提高太阳辐射利用率B.提高土壤肥力

C.加快大棚内水分循环D.增加光照时间

日全食是日食的一种,即在地球上的部分地点太阳光被月亮遮住的天文现象。

2017年全球唯﹣﹣次日全食于8月21日在美国本土上演。

如图示意二分二至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位置。

读图回答7﹣8题。

7.此次日全食发生时,地球大致位于公转轨道的(  )

A.①处B.②处C.③处D.④处

8.当地球某地能观测到日全食时,月球位于(  )

A.a处B.b处C.c处D.d处

读地球圈层构造示意图(如图),回答9〜10题。

9.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是(  )

A.地震发生时的地面变化

B.通过钻探分析岩石性质的变化

C.地震波传播速度变化而形成的不连续界面

D.卫星遥感技术获得的信息

10.若想“遁地”前往地球另外一侧,需要钻入地下保持直线并穿越地心。

在穿越地心前,依次穿越的是(  )

A.地壳一地幔一地核一莫霍界面一古登堡界面

B.地壳一古登堡界面一地幔一莫霍界面一地核

C.地幔一古登堡界面一地核一莫霍界面一地壳

D.地壳一莫霍界面一地幔一古登堡界面一地核

成语是中华优秀传统的文化瑰宝。

很多成语的产生与当地的地理环境相关。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11〜12题。

11.成语“吴牛喘月”原指江淮地区多炎暑,水牛见到月亮误以为太阳,故卧地望月而喘。

与“吴牛喘月”相关的天气系统是(  )

A.冷锋B.暖锋C.气旋D.反气旋

12.成语“巴山夜雨”源于唐朝李商隐的诗作《夜雨寄北》。

如图中可以反映“巴山夜雨”成因的是(  )

A.

B.

C.

D.

如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13〜15题。

13.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量来源是(  )

A.①辐射B.②辐射C.③辐射D.④辐射

14.青藏高原地区太阳辐射强,但近地面气温比同纬度平原地区低,主要是因为(  )

A.大气吸收①辐射少B.大气吸收②辐射少

C.地面吸收③辐射少D.地面吸收④辐射少

15.日出前和日落后的一段时间内天空呈现出微弱的光亮。

这种现象叫作“晨昏蒙影”。

“晨昏蒙影”现象体现了大气的(  )

A.反射作用B.吸收作用C.辐射作用D.散射作用

几亿年前,张家界武陵源地区还是一片汪洋大海,经过数亿年的变迁,逐渐升起一块陆地,经过漫长的地质时期,张家界地区逐渐抬升,山地由此产生。

现在,张家界武陵源地区变成了形态各异的砂岩峰林地貌。

读张家界武陵源景观图(如图)回答16〜17题。

16.张家界武陵源形成主要是内力作用中的(  )

A.岩浆活动B.地壳运动C.变质作用D.堆积作用

17.砂岩属于(  )

A.喷出岩B.侵入岩C.沉积岩D.变质岩

读四地地貌景观素描图(如图),回答18〜19题。

18.如图中,由风力沉积作用形成的地貌是(  )

A.①B.②C.③D.④

19.四类地貌景观中(  )

A.①③地貌由流水作用形成

B.②④地貌由内力作用形成

C.②地貌仅形成于沿海地区

D.④地貌区地表水渗漏严重

如图是局部气压带、风带分布略图,据图回答20﹣21题。

20.图示风带的名称与风向为(  )

A.东南信风带东南风B.东北信风带东北风

C.盛行西风带西南风D.盛行西风带西北凤

21.在图示风带常年控制下的地区,其气候特点主要是(  )

A.温和多雨B.炎热少雨C.高温多雨D.寒冷干燥

2019年9月16日强台风“山竹”登陆我国,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巨大威胁。

如图为台风“山竹”移动实时路径图,据此回答22〜24题。

22.台风“山竹”的水平气流状况为(  )

A.逆时针向中心辐合B.顺时针向中心辐合

C.逆时针向四周辐散D.顺时针向四周辐散

23.下列作用力中,与台风风力大小成正相关的是(  )

A.地面摩擦力B.地球引力

C.地转偏向力D.水平气压梯度力

24.对台风进行实时监测和预报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  )

A.遥感技术(RS)B.全球定位系统(GPS)

C.地理信息系统(GIS)D.计算机网络技术(CNT)

如图为“某区域不同地质时期地理环境变化示意图”,据图回答25〜26题。

25.引起该区域地理环境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地壳抬升B.植被破坏C.气候变化D.农业开发

26.该区域地理环境的变化主要体现了(  )

A.地理环境的独特性B.地理环境的区域性

C.地理环境的差异性D.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图1是面包树景观,面包树为了能够顺利度过降雨很少的旱季,在雨季就大量吸收水分,贮藏在肥大的树千里。

图2示意某区域Ⅰ~Ⅳ类气候带和Q山分布,Q山垂直自然带多样。

据此回答答27﹣29题。

27.该区域自然带与气候带(Ⅰ﹣Ⅳ)的分布基本一致,形成图示自然带分布规律的基本因素是(  )

A.太阳辐射B.水分条件C.海拔差异D.植被不同

28.面包树在图2中主要分布在气候带(  )

A.ⅠB.ⅡC.ⅢD.Ⅳ

29.Q山垂直自然带丰富的原因是(  )

①纬度低②相对高度大③土壤肥沃④水源充足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30.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定位与通信系统。

在用北斗卫星定位时,要想获得准确的三维(经度、纬度和高度)座标,必须接收到___颗北斗卫星信号。

(  )

A.2B.3C.4D.5

二、判断题:

(判断下列各题的正确与错误,请在答题卡上相应的方框内填涂,正确的涂“√”,错误的涂“×”.本部分共10题,每题1分,共10分)

31.(1分)自然地理要素变化对整体环境演变会产生影响,但整体环境演变不会对某一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产生影响。

  (判断对错)

32.(1分)在生命出现以前,地球表层的发展主要是化学演化过程。

  (判断对错)

33.(1分)地域分异表现出一定的有序性和普遍性,就是地域分异规律。

  (判断对错)

34.(1分)地热能和水能均来自于太阳能。

  (判断对错)

35.(1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反映了昼夜更替现象,其周期为一个恒星日。

  (判断对错)

36.(1分)影响地面辐射的主要因素有纬度因素和下垫面因素。

  (判断对错)

37.(1分)2018年12月24日印尼喀拉喀托火山爆发并导致海啸,其喷发的岩浆来源于岩石圈。

  (判断对错)

38.(1分)每年1月初,地球经过远日点,公转速度较慢。

  (判断对错)

39.(1分)在野外,可以考察发现一些在向斜构造上发育的山地。

  (判断对错)

40.(1分)地面冷热不均是引起热力环流的根本原因。

  (判断对错)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30分)

41.(8分)读我国局部区域冬季近地面等压线(单位:

hpa)分布图(如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示甲、乙两地的风向分别为  、  。

甲、乙两地中风力更强的是  地,原因是  。

(2)图示高压系统中心的垂直气流运动方向是  。

该季节海陆气压分布差异,主要是由  起的。

(3)未来一段时间内,乙地将受到冷锋的影响,出现大风、降温、雨雪天气现象。

当影响乙地的冷锋过境后,其天气状况是  。

42.(8分)读我国某地区剖面示意图(如图),完成下列问题。

(1)数字②、④表示的水循环环节名称分别是  、  。

(2)图中山麓地带的植被最可能是  阔叶林(填“常绿”或“落叶勺,影响该山地植被分布的主要原因是  。

(3)城市化过程会对当地环境产生影响,其中水循环中的蒸发和  、  (填序号)等环节会减弱,进而改变水系的变化。

(4)请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

43.(7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图为世界某区域图。

材料二:

科罗拉多大峡谷发育在美国西部高原上,是世界上最深的峡谷之一。

从谷底到顶部分布着各个时期的岩层,层次清晰,并且含有各个地质年代的代表性生物化石。

地质时期东部山地地势高峻,因长期受风化和流水侵蚀而变得较为低缓。

(1)板块构造理论认为北美洲西部高大山脉成因是  ,东部山地低缓的原因是  。

(2)科罗拉多大峡谷两侧岩石典型特点有  、  ,其形成峡谷的内力作用是  。

(地壳抬升/流水作用)

(3)夏季,甲地的气温低于丙地,影响的因素是  。

(海洋/地形)

(4)冬季北美大陆受冷高压控制,加之北美中部地区低势低平,冷空气爆发南下,形成灾害性天气  。

44.(7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据历史文献记载,从14世纪到19世纪的500多年里,淮河流域发生较大水灾350次;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的50年中,流域洪涝灾害更为严重。

新中国成立以后至今,较大的洪涝灾害约每10年左右发生一次。

材料二:

图1为淮河及其主要支流分布图,图2为我国东部锋面雨带推移图。

(1)淮河干流及长江之间的支流汛期多在  月份。

(2)从自然原因分析(气候、地形、水系)淮河中、下游容易发生洪涝灾害的原因。

(3)建国后淮河洪灾频率大为降低,推测淮河在上游和中下游分别采取了哪些有效治理措施。

2018-2019学年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海门市、启东市高一(上)期末地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将正确答案的代号填涂在答题纸上.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解答】解:

太阳系八大行星中属于地内行星的是:

水星、金星。

所以①、④入选。

故选:

D。

2.【解答】解:

根据图示可知,图中箭头显示太阳系行星绕日公转的方向一致,反映出同向性特征,B正确;太阳系行星运动无随意性特征,D错误;

故选:

B。

3.【解答】解:

根据图示可知,图中上部分12个测站年平均降水量与太阳黑子活动成正相关,下部分22个测站年平均降水量与太阳黑子活动成负相关,所测地区年平均降水量变化周期与太阳黑子活动周期吻合。

故选:

B。

4.【解答】解:

人类活动不会受到太阳活动影响的是工作中使用有线电话。

故选:

C。

5.【解答】解:

日地距离适中,导致地球上获得的光照和热量适中;地球上的昼夜更替周期是以是地球表面各地昼夜温差不大,温度适宜生命物质的存在;地球上有浓厚的大气层对地面有保温作用,使地球表面温度适合于液态水的存在,有利于生命的生存。

故①②④正确;

大小行星各型其道、互不干扰,使地球处在安全的宇宙环境是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外部条件,与地球表面的温度无关。

故③错误。

故选:

B。

6.【解答】解:

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可以透过大棚,使地面增温,而地面辐射是长波辐射,很少能透过大棚,从而提高大棚内的温度,有利于提高大棚内农产品的产量。

故选:

A。

7.【解答】解:

近日点时接近冬至日,从冬至日出发,按照地球公转的方向,依次为春分日、夏至日、秋分日,而8月21日位于夏至日到秋分日之间,因此可判定为③处。

故选:

C。

8.【解答】解:

A、读图可知,图中a时月球位于地球和太阳之间,有可能是日食出现的时间,故正确。

B、b时太阳、地球和月球不在同一条直线上,不可能产生日食或者月食,不符合题意。

C、c时地球位于月球和太阳之间,有可能是月食出现的时间,不符合题意。

D、d时太阳、地球和月球不在同一条直线上,不可能产生日食或者月食,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9.【解答】解:

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是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变化而形成的不连续界面,经过莫霍界面时,横波和纵波波速增加;经过古登堡界面时,横波消失,纵波先减小后增加。

故选:

C。

10.【解答】解:

地表以下为地球的内部圈层,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在胖胖宇航员穿越地心前,依次穿越的是地壳﹣莫霍界面﹣地幔﹣古登堡界面﹣地核。

故选:

D。

11.【解答】解:

由题中材料可知,江淮地区多炎暑,水牛见到月亮误以为太阳,故卧地望月而喘,说明此时天气炎热,可推测此时受反气旋控制,炎热少雨。

故选:

D。

12.【解答】解:

巴山夜雨的成因是山谷风,夜晚山坡比同高度的山谷降温快,气流下沉,气压高,冷空气沿山坡下滑,山谷暖气团上升,上升过程中气温下降形成降水。

故选:

C。

13.【解答】解:

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量来源是地面辐射,对应的是②辐射。

故选:

B。

14.【解答】解:

读图可知,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量来源,是②辐射。

①是太阳辐射。

③是大气逆辐射。

④是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青藏高原地区太阳辐射强,但近地面气温比同纬度平原地区低,主要是因为大气吸收②辐射少。

①辐射不是大气热量主要来源。

③辐射是大气释放热量。

地面吸收④辐射多。

故选:

B。

15.【解答】解:

日出前和日没后的一段时间内,天空呈现出微弱的光亮的现象,又称曙暮光。

日出前和日没后太阳光虽然不能直接射到地面,但可以射到地球的大气层,由于高空大气层里的质点和尘埃对太阳起散射作用而引起这一现象。

故选:

D。

16.【解答】解:

中国湖南张家界武陵源地貌,是由于地壳上升,溪流向下切割作用加大而形成的。

故选:

B。

17.【解答】解:

砂岩属于沉积岩。

故选:

C。

18.【解答】解:

如图中,由风力沉积作用形成的地貌是沙丘,对应的是①。

故选:

A。

19.【解答】解:

读图可知,①为沙丘、②为冲积扇、③为风蚀蘑菇、④为喀斯特地貌。

①③地貌由风力作用形成;②④地貌由外力作用形成;④地貌区地表水渗漏严重。

故选:

D。

20.【解答】解:

由题中图可以看出,该风带位于南纬30度以南,是盛行西风带,风向是西北风。

故选:

D。

21.【解答】解:

由题中图可以看出,图示风带位于南纬30度以南,是盛行西风带,故在其常年控制下的地区,其气候特点主要是温和多雨。

故选:

A。

22.【解答】解:

台风“山竹”在我国登录,位于北半球,气旋水平方向上气流呈逆时针向中心辐合。

故选:

A。

23.【解答】解:

台风“山竹”在我国登陆后,可能带来狂风暴雨。

台风中心气压越低,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速越大。

台风风力大小与水平气压梯度力成正比。

故选:

D。

24.【解答】解:

由题意,及时预警减少灾害就要求对台风位置进行准确定位,需要用到全球定位系统。

故选:

B。

25.【解答】解:

从图可以看出,该地区受地壳运动影响,地形抬升,植被类型发生变化。

故选:

A。

26.【解答】解:

由题中图可以看出,地壳运动使得地形发生变化,地理环境各要素开始变化,故引起图中地理环境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地壳运动。

该区域地理环境的变化主要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故选:

D。

27.【解答】解:

读图可知,该区域自然带与气候带(Ⅰ﹣Ⅳ)的分布基本一致,形成图示自然带分布规律的基本因素是太阳辐射。

故选:

A。

28.【解答】解:

根据材料可知,面包树能适应有干湿两季的热带草原气候。

结合非洲气候类型分布规律可知,Ⅰ是地中海气候,Ⅱ是热带沙漠气候,Ⅲ是热带草原气候,Ⅳ是热带雨林气候,故选C。

故选:

C。

29.【解答】解:

读图可知,Q山垂直自然带丰富的原因是纬度低和相对高度大。

故选:

A。

30.【解答】解:

在用北斗卫星定位时,要想获得准确的三维(经度、纬度和高度)座标,必须接收到4颗北斗卫星信号,C正确。

故选:

C。

二、判断题:

(判断下列各题的正确与错误,请在答题卡上相应的方框内填涂,正确的涂“√”,错误的涂“×”.本部分共10题,每题1分,共10分)

31.【解答】解:

自然地理环境的要素时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某一个地理要素发生变化,对其他自然地理环境也会产生影响整体环境的变化也会影响某一个要素。

故答案为:

错。

32.【解答】解:

因为地球演变主要还是物质在演变,而物质演变大部分都属于化学演变的范畴。

故答案为:

对。

33.【解答】解:

地域分异规律是指地球表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表现出一定的有序性和普遍性。

故答案为:

对。

34.【解答】解:

地热能来自于地球内部能量的释放,不是太阳能。

故答案为:

错。

35.【解答】解: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以太阳作为参照物,则其周期为一个太阳日,长度为24小时,所以该观点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

错误

36.【解答】解:

地面辐射的强弱直接受地面温度的影响,由于太阳辐射是地面辐射的主要热源,故纬度不同影响正午太阳高度角和太阳辐射通过的大气路径长短,进而影响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下垫面的热容量、反射率等影响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故答案为:

对。

37.【解答】解:

岩石圈是由岩石组成的,包括地壳和软流层以上的上地幔顶部。

喷发的岩浆来源于软流层。

故答案为:

错。

38.【解答】解:

每年1月初,地球经过近日点,公转速度较快;7月初经过远日点,公转速度较慢,所以该观点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

错误。

39.【解答】解:

受内力作用的影响,在野外,可以考察发现一些在向斜构造上发育的山地。

故答案为:

对。

40.【解答】解:

地面冷热不均是引起热力环流的根本原因。

故答案为:

对。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30分)

41.【解答】解:

(1)据图可知,甲地此时的水平气压梯度力指向东南方向,在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共同作用下,最终偏转成西北风,甲地此时的水平气压梯度力指向西北方向,在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共同作用下,最终偏转成西南风。

甲地此时的等压线比乙地密集,故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大,风力较大。

(2)甲地近地面为高压系统,故垂直方向盛行下沉气流,此时为冬季,陆地温度较低,盛行下沉气流,近地面形成高压中心。

(3)冷锋过境将出现阴天、雨雪、降温的天气。

故答案为:

(1)西北风;西南风。

甲;等压线较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大,风力较大。

(2)下沉气流;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3)阴天、雨雪、降温。

42.【解答】解:

(1)数字表示的水循环环节名称是①蒸发、②水汽输送、③降水、④下渗、⑤地表径流、⑥地下径流。

(2)根据图中针叶林分布的海拔较低,说明该山地所处的纬度较高,故图中山麓地带的植被最可能是落叶阔叶林,影响该山地植被分布的主要原因是随海拔增高,气温和降水发生变化。

(3)城市化过程会对当地环境产生影响,其中水循环中的蒸发、下渗、地下径流会减弱,即蒸发和④、⑥等环节会减弱,进而改变水系的演化。

(4)读题干可知,维护全球水量平衡,使陆地淡水资源不断更新;促使自然界物质的运动,对地表太阳辐射能起着吸收、转化、传输和调节的作用;从而使地球表层各圈层之间,以及陆地和海洋之间实现物质的迁移和能量的交换;水的循环运动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

故答案为:

(1)水汽输送;下渗。

(2)落叶;随海拔增高,气温和降水发生变化。

(3)④;⑥。

(4)维护全球水量平衡,使陆地淡水资源不断更新;促使自然界物质的运动,对地表太阳辐射能起着吸收、转化、传输和调节的作用;从而使地球表层各圈层之间,以及陆地和海洋之间实现物质的迁移和能量的交换;水的循环运动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

43.【解答】解:

(1)北美洲西部高大山脉成因是板块碰撞挤压;东部山地低缓的原因是形成年代久远,长期受风化和流水侵蚀。

(2)科罗拉多大峡谷两侧岩石典型特点有层次清晰,具有层理构造,含有化石。

其形成峡谷的内力作用是地壳运动,地壳抬升。

(3)夏季,甲地的气温低于丙地,影响的因素是洋流,甲地有寒流经过,丙地有暖流经过。

(4)冬季寒冷气流频频影响乙地,因为冬季北美大陆北部为冷高压。

两侧山脉南北纵列,中间地势低平。

冷空气可以长驱南下,没有地形阻挡

故答案为:

(1)板块碰撞挤压;长期受风化和流水侵蚀。

(2)具有层理构造;有化石;地壳抬升。

(3)洋流(或寒流)。

(4)寒潮。

44.【解答】解:

(1)淮河干流及长江之间的支流河水补给以降水补给为主,汛期集中在降水集中的时间,根据图中信息可推断其汛期为5﹣6月份。

(2)淮河上中游支流众多,汇水面积大,水量丰富;下游地区地形平坦,不利于洪水排放;气候以季风气候为主,降水多集中在夏季,且存在梅雨季,降水较多。

(3)为减少洪灾的发生,上游地区进行积极的恢复植被,增加涵养水源的能力:

在中游地区建立水利工程,对降水的时间分配不均进行调控;下游地区疏通河道增加洪水的排泄能力;

故答案为:

(1)5﹣6。

(2)降水集中在夏季;下游地形平坦,排水不畅;支流众多,汇水面积大。

(3)上游植树造林,恢复植被;中游修建水利工程;下游疏浚河道,增加排水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