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保证措施.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3677656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91.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质量保证措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质量保证措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质量保证措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质量保证措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质量保证措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质量保证措施.docx

《质量保证措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质量保证措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质量保证措施.docx

质量保证措施

质量保证措施

1、质量管理机构如下图。

2、主要管理人员质量岗位职责

2.1项目经理职责

⑴编制项目质量计划,使整个项目按照GB/T19002-ISO9002标准体系运作。

⑵主持编制项目总承包管理方案,确定项目管理的目标与方针。

⑶确定项目总承包管理组织机构并配备人员,制定规章制度,明确有关人员的职责,组织项目经理部开展工作。

⑷及时、适当地作出项目管理决策和建议供业主决策。

⑸作出沟通和管理的第一责任人,与监理、业主保持经常接触,解决随机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发现潜在问题并予以更正,确保工程顺利进行。

⑹积极处理好项目所在地利益相关者的关系,确保与政府部门及社会有关方面的协调。

⑺带领总包项目部搞好项目的团队建设精神并作出表率,建立项目部良好的沟通联系渠道,确保总体目标的如期实现。

2.2项目副经理职责

⑴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以及有关法律、法规和总公司有关决议、决定。

⑵认真贯彻总公司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参与项目质量计划的制订,协助项目经理,负责对项目全面生产计划的安排和组织施工过程实施领导,搞好生产平衡调度,抓计划的落实和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抓安全责任制和防范措施的落实,及时解决产和管理中的各项具体问题。

⑶负责协助项目经理抓好项目工程、结算和成本核算,并定期向项目经理提供成本分析报告。

⑷负责抓好施工现场文明施工。

⑸协助项目经理抓项目部各部门岗位职责的落实和内部的各项管理。

⑹熟悉设计图纸、合同文件及技术标准,参与图纸会审和技术交底,负责抓好产品的保护及工程质量回访和有关服务工作。

⑺协调生产过程中各种矛盾,关心职工生活。

⑻项目经理不在时,代理项目经理主持项目工作。

2.3项目技术负责人职责

⑴贯彻执行国家和行业有关法规、技术标准、规范、规程和公司各项技术管理制度。

⑵熟悉施工图纸,负责组织编制单位工程施工方案和质量计划,制定各项工程施工技术和安全技术措施并组织实施,确保本工程的质量、安全目标的实现。

⑶组织单位工程技术交底、图纸会审、技术核定等工作,并向劳务承包队和技术员进行技术交底。

⑷负责指导按设计图纸、规范、规程、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进行施工,对关键工序的施工过程监控。

⑸在施工中,发现难于处理的技术问题,应及时上报主管领导,研究采取措施,以求正确决策。

⑹参加隐蔽工程验收,处理一般质量事故,重大质量事故及时上报。

⑺负责项目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和合理化建议的推广应用,并组织实施。

⑻负责指导、督促技术人员的技术管理工作,并检查督促使工程技术资料和工程进度同步。

⑼组织本项目运用统计技术,进行质量统计、分析,并制定对策。

⑽负责本项目贯标工作的指导和资料汇总。

3、施工过程质量管理

从施工准备开始到工程结束,使施工全过程的“人、机、料、法、环”处于受控状态,以确保完成合同全部内容。

3.1技术交底

在各分项工程开工前,项目部必须组织有关施工人员进行施工技术交底,详细说明施工方法和进度要求,验收标准,明确所要控制和监视的过程参数并说明监控方法、要领、标准,重要部位、文字难以表达的项目附上草图。

施工技术交底填写技术交底记录。

制订作业指导书或操作规程。

3.2班组自检、项目部专检、工序间交接检

⑴现场施工人员要有相应的技术专业知识,技术工人要有相应的操作技能,无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人员不予使用,各技术工种均须持证上岗。

⑵施工人员应严格按有关操作规程和技术交底要求进行施工,本道工序完成后,按要求进行自检,发现不合格情况,及时处理不留质量隐患。

自检完成后,应认真填写检查表,符合规定要求后才能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项目部将组织施工人员对重点工程,关键部位和容易犯质量通病的施工项目。

⑶进行不定期的巡检和抽检,并形成书面检查报告。

工序间交接,由项目经理组织施工人员进行交接验收,并办理交接验收手续,并报送监理工程师验收,取得同意后方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整个过程中,加强班组的质量意识,在班组间实行自检、互检、交接检“三检制度”,坚持执行“上一工序不合格,下一工序不得施工”的制度。

3.3设备维护保养

操作必须按照船机设备的操作规程作业,且每个工作班组,填写机械使用记录。

保证船机设备的运行安全,如环境、气候、照明等条件不适宜作业,超出操作规程要求的范围,即向项目部分项工程技术负责人报告,分项工程技术负责人立即向安全部门和项目负责人报告,共同研究,采取措施改进作业环境或停止作业,以保证设备人员安全和保证施工质量,操作者按规定对设备进行日常维修保养,使设备处于良好状态,保证过程能力。

项目部对设备按规定进行检查、监督保养、组织维修。

4、施工操作的质量管理措施

4.1施工中应严格要求,注意对过程参数和数据的收集,以检验过程能力。

首次施工完成后,项目部将组织有关施工人员进行检验,及总结分析,提出整改意见和注意事项,在下次施工中改进。

如表明过程能力不足,应找出主要原因,对操作人员,施工设备,结构材料作出调整,直至有效地控制工序过程,满足规定的质量标准。

4.2建设单位或设计单位提出的设计变更,项目部将及时根据变更程度、范围及时调整或重新策划施工方案和计划。

在接到变更通知后,在原设计文件上作修改说明。

4.3工程施工质量记录由项目工程师指导资料员负责随施工进度及时收集、整理、保存、资料汇集。

工程质量记录真实地反映出工程实际情况,填表人按有关规范、规定的相应表格认真填写,做到字迹清楚规范,项目齐全。

施工员作好施工日记,做好一切施工技术原始资料的记录工作。

4.4项目部根据项目质量计划的总施工进度要求,将编制逐月进度计划,并填报进度跟踪表。

项目部负责人根据生产施工情况经常招开生产会,及时解决施工中的问题。

加强对生产进度计划的管理。

定出违章作业,违章指挥和质量事故的处罚细则,强化质量管理。

5、各分项工程质量技术控制措施

5.1钢筋工程

钢筋工程是结构工程质量的关键,我们要求进场材料必须由合格分供方提供,并经过具有相应资质的试验室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在施工过程中我们对钢筋的绑扎、定位、清理等工序采用规矩化、工具化、系统化控制,近几年我公司又探索出了多种定位措施和方法,基本杜绝了钢筋施工的各项隐患。

以确保原材质量。

⑴钢筋绑扎及连接实测项目见下表。

⑵钢筋工程质量控制见下图所示。

⑶具体控制措施

钢筋绑扎及连接实测项目表:

项次

项目

允许偏差(mm)

检查方法

国家标准

企业标准

1

绑扎骨架

宽、高

±10

±5

尺量

±10

±10

2

受力主筋

间距

±10

±10

尺量

排距

±5

±5

弯起点位置

±20

±15

3

箍筋横向筋

焊接网片

间距

±20

±10

尺量(连续5个间距)

网格尺寸

±20

±10

4

保护层厚度

基础

±10

±5

尺量

柱、梁

±5

±3

板、墙、壳

±3

±3

5

钢筋电弧焊

连接焊缝

宽≮0.7d

+0.1d、-0

量规或尺量

厚度≮0.3d

+0.2d、-0

长度

+5、-0

6

电渣压力焊焊包凸出钢筋表面

≥4

≥4

尺量

7

等强直螺纹接头外露丝扣

一个

目测

8

梁、板受力钢筋搭接锚固长度

入支座、节点搭接

+10、-5

目测

入支座、节点锚固

±5

垂直度

0

①为保证钢筋与混凝土的有效粘结,防止钢筋污染,在混凝土浇筑后均要求工人立即清理钢筋上的水泥浆,避免其凝固后难以清除。

②为有效控制钢筋的绑扎间距,在绑板、墙筋时均要求操作工人先划线后绑扎。

③工人在浇筑墙体混凝土前安放固定钢筋,确保浇筑混凝土后钢筋不偏位。

④在钢筋工程中,我们总结和研究制定了一整套钢筋定位措施,能根治钢筋偏位这一质量通病。

⑤通过垫块保证钢筋保护层厚度;钢筋卡具控制钢筋排距和纵、横间距。

⑥钢筋绑扎后,在土建和安装质量检查员均确定合格、经监理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钢筋工程质量控制详见下图:

 

钢筋工程质量控制图:

 

5.2模板工程

⑴模板工程允许偏差项目见下表:

项次

项目

允许偏差(mm)

检查方法

国家标准

企业标准

1

轴线位置

柱、墙、梁

5

3

尺量

2

底模上表面标高

±5

±3

水准仪

3

截面模内尺寸

基础

±10

±5

尺量

柱、墙、梁

±4、-5

±3

4

层高垂直度

层高≤5m

6

3

经纬仪或

吊线尺量

层高>5m

8

5

5

相邻两板表面高底差

2

2

尺量

6

表面平整度

5

2

靠尺塞尺

7

阴阳角

方正

2

方尺塞尺

顺直

2

线尺

8

预埋铁件中心线位移

3

2

拉线尺量

9

预埋管、

螺栓

中心线位移

3

2

拉线尺量

螺栓外露长度

+10、-0

+5、-0

10

预留洞口

中心线位移

+10

5

拉线尺量

尺寸

+10、-0

+5、-0

11

门窗洞口

中心线位移

3

拉线尺量

宽、高

+5

拉线尺量

对角线

5

12

插筋

中心线位移

5

5

尺量

外露长度

±10、0

±10、0

梁内

±10

±5

⑵模板体系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混凝土最终观感质量。

我公司对模板工程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试验,对模板体系的选择、拼装、加工等方面都已趋于完善、系统,能够较好的控制了模板的胀模、漏浆、变形、错台等质量通病。

墙模板选用胶合板木模,柱模板采用定型木模,电梯筒模板选用定型木模板,顶板采用胶合板木模。

⑶模板质量具体控制措施

①为保证模板最终支设效果,模板支设前均要求测量定位,确定好每块模板的位置。

②通过完善的模板体系和先进的拼装技术保证模板工程的质量。

③在结构施工中框架柱、核心筒剪力墙等模板采用大模板,避免模板变形,在保证混凝土内实外美的同时提高了施工速度。

④地下室外墙(顶板及框架梁部位模板)选用胶合板,这种模板具有易拼装、易拆卸、接缝严密、浇筑后混凝土表面光滑等优点。

5.3混凝土工程

本工程混凝土,采用商品砼;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按要求留置施工试块并及时送试;混凝土施工中将全面落实混凝土施工质量责任制,明确分工责任到人。

⑴质量控制的具体措施

①混凝土到场后必须检测坍落度,并做好记录。

同时记录混凝土开始浇筑时间、浇筑完成时间,以保证混凝土的质量浇筑的整体性。

②浇筑混凝土时为保证混凝土分层厚度,制作有刻度的尺杆。

当晚间施工时应配备足够照明,以便给操作者全面的质量控制工具。

③混凝土浇筑后做出明显的标识,以避免混凝土强度上升期间的损坏。

④为保证混凝土拆模强度,从下料口取混凝土制作同条件试块,并用钢筋笼保护好,与该处砼同等条件进行养护,拆模前先试验同条件试块强度,如达到拆模强度方可拆模。

⑵混凝土工程允许偏差项目见下表:

项次

项目

允许偏差(mm)

检查方法

国家标准

企业标准

1

轴线

位置

基础

15

10

尺量

独立基础

10

10

柱、墙、梁

8

5

2

垂直度

层高≤5m

8

5

经纬仪吊线尺量

层高>5m

10

8

全高(H)

H/1000且

H≤30

H/1000且

H≤30

3

标高

层高

±10

±5

水准仪尺量

全高

±30

±30

4

截面

尺寸

基础宽、高

+8、-5

±5

尺量

柱墙梁宽、高

+8、-5

±3

5

表面平整度

8

3

靠尺塞尺

6

角、线顺直度

3

拉线尺量

7

保护层厚度

基础

±5

尺量

柱、梁、墙、板

±3

8

电梯

井筒

长宽对定位中心线

+25、0

+20、-0

经纬仪尺量

筒全高H垂直度

H/1000且

H≤30

H/1000且

H≤30

9

阳台、雨罩位移

+5

吊线尺量

10

预留孔、洞中心线位置

15

10

尺量

11

预埋

螺栓

中心线位置

10

3

尺量

螺栓外露长度

5

+5、-0

5.4大体积混凝土浇筑

本工程电梯井、楼梯井基础砼厚度达1500厚,属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为控制大体积混凝土内外温差太大而导致裂缝的产生,采取以下技术措施:

⑴优化配合比设计,采用低水化热水泥,并掺用一定配比的外加剂和掺合料,同时采取措施降低混凝土的出机温度和入模温度。

⑵混凝土浇筑应做到斜面分段分层浇筑、分层捣实,但又必须保证上下层混凝土在初凝之前结合好,不致形成施工冷缝,应采取二次振捣法。

⑶在四周外模上留设泌水孔,以使混凝土表面泌水排出,并用软轴泵排水。

⑷混凝土浇筑到顶部,按标高用长刮尺刮平,在混凝土硬化前1~2小时用木搓板反复搓压,直至表面密实,以消除混凝土表面龟裂。

⑸混凝土浇筑完后,应及时覆盖保湿养护,并进行测温监控,内外温差控制在25oC以内。

为及时了解砼内部温度变化情况,在砼内部不同位置埋设测温探头,从而得到内部温度数据。

测温点具体设置方式——在基础平面的三个位置纵向各设三列测温点,每列测温点分为上、中、下3个探头。

这样,就能够随时得到砼内部、底部和表面的温度数据。

为进一步了解砼内温度变化情况,我们还在砼内部设了水平和竖向测温加密点:

水平设6个探头,埋设于砼表面,竖向设了3个探头,在竖向平均分布,从而得到砼内水平和竖向温度变化情况。

⑹测温及处置情况:

我们分两班对全部测温点进行24小时连续监测,时刻注视砼内部温度的变化。

倘若砼内部温度较高、表面温度较低,则用模毡覆盖,提高砼内外表面温度,防止砼表面产生温度裂缝。

5.5防水工程施工保证措施

⑴参与施工的管理人员及施工操作人员均持证上岗,并具有多年的施工操作经验。

⑵必须对防水主材及其辅材的优选,保证其完全满足该工程使用功能和设计以及规范的要求;对确定的防水材料,除必须具有认证资料外,还必须对进场的材料复试。

满足要求后方可进行施工。

对粘结材料同样要作粘结试验,对其粘结强度等进行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⑶防水工程施工时严格按操作工艺进行施工,施工完成后进行验收,合格后及时做好防水保护层的施工,以防止防水卷材被人为的破坏,造成渗漏。

⑷防水做法及防水节点设计必须科学合理,对防水施工的质量必须进行严格管理和控制。

⑸对防水层的保护措施和防水保护层的施工要确保防水的安全可靠性。

⑹对结构后浇带、施工缝、结构断面变化的地方以及阴阳角等特殊必须采取最为安全稳妥的防水做法。

⑺对室内功能性房间和机电设备房间的防水必须通过严格的程序和过程控制,以确保防水施工质量。

⑻地下室、屋面防水重点要处理好屋面接缝处、阴阳角、机电管道和防雷接地等薄弱部位处的防水节点和防水层施工的质量控制。

6、技术与制度保证措施

6.1施工前组织工程技术人员认真阅读施工图纸和技术规范,明确施工质量和工期控制的关键点,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确定施工方法,根据各种综合条件,合理安排各工序的施工顺序,选用合理的施工工艺和施工设备投入工程施工。

6.2建立技术交底制度,将质量要求、施工方法及工期要求准确地传递到施工生产班组。

开工前首先组织有关技术人员和施工管理人员和班组进行技术交底,同时在施工队伍内部实行上一级向下一级,逐级交底的制度。

即项目技术负责人向专业技术负责人交底,专业技术负责人应及时向工序施工技术员交底,施工技术员直接向班组和作业人员交底,做到级级交底,责职分明。

6.3对各种记录表格、试验表格、报告等建立技术挡案,保证各种资料的规范和完善。

6.4定期开现场技术工作会,通过现场监督,周密检查,吸取施工经验,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

6.5每晚工程例会制度。

每天晚上召集各个科室负责人以及所有技术人员包括项目部负责人、技术负责人、驻地监理工程师等参与例会,进行当日工作总结和次日甚至近期内的工作安排,协调资源分配、解决施工遇到的进度和技术上的困难。

6.6严格按照ISO9000质量体系文件建立质量台帐,做到工程质量“全过程、全方位”监控。

贯彻“谁施工谁负责质量”、“谁施工谁保证质量”的原则,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按“三不放过”的原则处理。

制定切实可行的质量检查程序,使施工生产过程的质量和产品质量永远处于受控状态。

6.7坚持技术交底制度,按技术责任制的分工,分级进行。

改变技术问题只由少数技术干部把关的陋习,应把它交给参加施工活动的所有施工人员,提高自觉研究技术问题的各级性和主动性,为更好地完成施工任务和提高技术水平创造条件。

把各工序的质量控制落到实处,做到施工井然有序,人人心中有数,优质高效地完成各项任务。

6.8严格控制原材料质量,对水泥、钢筋等厂供材料必须有出厂合格证,质量、规格须符合施工要求,并按频率进行抽检;对砂、石料等地材要严格按规范要求控制其级配、强度、含泥量,坚决做到不合格材料不验收、不使用。

6.9加强职工质量意识教育,以“优良工程”为目标,严格按照施工规范严格要求自己;并严格执行“三检”制度,即:

自检、互检、交接检,上道工序不合格,不准进入下道工序,确保各道工序的工程质量;执行质量一票否决权,严格控制工程质量。

6.10坚持施工过程中的中间检验制度。

砼浇筑现场对每批砼均要进行坍落度试验;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砼入模温度,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浇筑及振捣工艺。

6.11健全工程质量管理制度,成立专门的质量检验和监督机构,定期检查,奖优罚劣,制定专门的质量奖惩制度。

6.12加强对质量规范及标准的学习,贯彻执行“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指导思想。

6.13认真开展QC活动,遇到质量问题,及时进行技术研讨,保证工程质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