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人教版新版七年级下册语文15最苦与最乐同步测控优化训练及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3675236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7.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人教版新版七年级下册语文15最苦与最乐同步测控优化训练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七人教版新版七年级下册语文15最苦与最乐同步测控优化训练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七人教版新版七年级下册语文15最苦与最乐同步测控优化训练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七人教版新版七年级下册语文15最苦与最乐同步测控优化训练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七人教版新版七年级下册语文15最苦与最乐同步测控优化训练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人教版新版七年级下册语文15最苦与最乐同步测控优化训练及答案.docx

《七人教版新版七年级下册语文15最苦与最乐同步测控优化训练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人教版新版七年级下册语文15最苦与最乐同步测控优化训练及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人教版新版七年级下册语文15最苦与最乐同步测控优化训练及答案.docx

七人教版新版七年级下册语文15最苦与最乐同步测控优化训练及答案

15最苦与最乐同步测控优化训练

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

1.为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

(1)契约

(2)恩惠

(3)悲天悯人

(4)卸却

(5)如释重负

2.结合句子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1)失意,会使你冷静地反思自责,使你能正视自己的缺点和弱项,努力克服不足,从而驾驭生命的帆船,乘风破浪,以求一搏,从失意的废墟上重新站起。

(2)那仁人志士的忧民忧国,那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

3.下列词语中有七个错别字,请你找出来在下面画上横线,并用行楷书体将正确的字写在田字格里。

莫名其妙悲天泯人错落有致如失重负穿流不息

弄巧成绌一劳永遗约定俗成心安理德合颜悦色

4.填空。

《最苦与最乐》选自________,作者是_______,字________,别号______。

这篇文章的论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

1.判断对错。

(1)课文第1段的中心句是“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

(2)课文第4段中引用了孟子和曾子的话,孟子的话引作论据,曾子的话引作论点。

()

(3)课文第4段中:

“但是他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所以他到底还是乐,不是苦呀!

”句中的“他”指代的是仁人志士和诸圣诸佛。

()

(4)本文以“最苦与最乐”为题,而不以“苦与乐”为题,是因为本文是从“最苦”和“最乐”两个侧面来谈“人要尽责任”的道理,“苦与乐”与本文的主要内容“尽责任”关系不大,所以,不以“苦与乐”为题。

()

2.用原文填空。

在作者笔下,贫而不苦的原因是___________,失意而不苦的原因是___________,老、病、死而不苦的原因是___________。

3.请从最后一段中找出与“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内涵相符的一句。

4.你认为文章最后所说的“卸却”责任与“解除”责任有何不同?

(1)“卸却”责任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字以内。

(2)“解除”责任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字以内。

5.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A.作者认为人生最苦的是身上背负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B.作者认为人生最苦的是答应人家做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家的钱没有还,受了人家的恩惠没有报答。

C.作者认为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

D.作者认为最快乐的事就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不负责任的事。

E.作者认为快乐之权是在于尽得大的责任,别人就会让你得到大的快乐,你会感受到快乐之权的存在。

快乐时光

刚上中学第一堂英语课,老师让同学们用英语作自我介绍。

班上一同学叫刘洪涛,他自我介绍说:

“MynameisHongtaoLiu!

”这时有同学在底下小声说道:

“我还叫方片儿七呢!

30分钟训练(巩固类训练,可用于课后)

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然则为什么孟子又说“君子有终身之忧”呢?

因为越是圣贤豪杰,他负的责任越是重大;而且他常要把这种种责任来揽在身上,肩头的担子从没有放下的时节。

曾子还说哩:

“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那仁人志士的忧民忧国,那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虽说他是一辈子感受苦痛,也都可以。

但是他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所以他到底还是乐,不是苦呀!

有人说:

“既然这苦是从负责任而生的,我若是将责任卸却,岂不是就永远没有苦了吗?

”这却不然,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

人生若能永远像两三岁小孩,本来没有责任,那就本来没有苦。

到了长成,责任自然压在你的肩头上,如何能逃躲?

不过有大小的分别罢了。

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

你若是要逃躲,反而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

1.这两段文字论述的内容是什么?

请简要概括。

2.请你找出所选文段中的设问句,说说作者提出了哪些问题,他是怎样回答的。

3.作者曾说:

“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

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

”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8题。

“伯乐相马”的典故,在我国已流传两千余年。

从春秋秦穆公时至今,无论社会如何变迁,但人们在选拔人才时,总不忘用“伯乐相马”作比喻,而对“相马”的弊病却很少触及。

其实,就选拔人才而论,“相马”远不及“赛马”来得客观、公正、直接。

不可否认,“伯乐相马”,不管在古代还是现代,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才乃至推动社会发展曾起到积极作用。

但仔细考究,它在理论和实践上对人们的误导,又是显而易见的。

唐代文学家韩愈有名言: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其实,韩愈只说对了后一句,前一句却说错了。

按照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千里马”先于“伯乐”而存在,绝不是因“伯乐”发现后才有的。

再说,“相马”能否选出真正的人才值得怀疑。

众所周知,在以往的旧体制下,凡自称或被人们颂为“伯乐”的,都是有名望或握有实权的人物,平头百姓是没这份权力的。

问题也就出在这里。

假若“相马”的权力交给人品高尚的“伯乐”,真正的人才会脱颖而出,这的确是福。

但这权力如落入品行低劣的“伯乐”之手,那将是祸。

任人唯亲、唯近,以权谋私、结党营私等,正是品行低劣的“伯乐”们的拿手戏。

他们往往以个人好恶作为衡量人才的尺度。

那些品行不端、才识平庸又想出人头地的被“相者”,则不择手段,投其所好,竭尽拍马溜须之能事,最终博得“伯乐一顾”,顿时身价倍增,跻身于“千里马”之列。

而那些只知凭真本事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行事的人,不屑于对上层或权威人物献媚,如落于品行低劣的“伯乐”手中,即便有本领恐怕也难有出头之日。

接下来说“赛马”。

我国已进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用人体制正在发生变化,“赛马”正得其时。

只有引入“赛”的机制,才能发现真正的“千里马”而重用之。

在“赛”的机制下,把所有的“马儿”放在同一起跑线上,给予相同的负荷量,让他们各展其才。

这时,真正的“千里马”就会飞奔千里路程,而那些平庸的“马”,即便拼了命也很难赶上“千里马”。

在万马奔腾之际,“千里马”与平庸的“马”优劣分明。

对“千里马”应予重用,让其领时代之风骚。

对那些平庸的“马”,也应找个适当的角色,让其干该干的活去。

4.根据自己的理解,将“使用”“识别”“举荐”三个词依次填入下边句子的空格内。

不管在古代还是现代,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才乃至推动社会发展曾起到积极作用。

5.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这个论点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引发出来的。

6.文中最后一段加点的“赛”字可以用哪个词来替代?

为什么?

试说说理由。

7.从文中看,“相马”的弊病是___________;“赛马”的好处是___________。

8.“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这句话说明“伯乐”对发现“千里马”起着重要作用。

倘若现实生活中“伯乐”就是没有发现“千里马”,那么你认为“千里马”是否能发挥才干,崭露头角呢?

 

深层探究

9.作者认为真正的痛苦源自什么?

你对“责任”是怎样看待的?

中考链接

10.(2010厦门中考)下列人物形象,你最熟悉的是哪一个?

这个人物形象出自哪部名著?

请简述一则以这个人物形象为主角的故事。

(50字左右。

武松猪八戒祥子保尔·柯察金

 

15最苦与最乐同步测控优化训练

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

1.为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

(1)契约

(2)恩惠

(3)悲天悯人

(4)卸却

(5)如释重负

解析:

掌握生字的读音和意义。

答案:

(1)qì证明买卖、抵押、租赁等关系的合同、文书、字据

(2)huì好处,给人财物

(3)mǐn同情

(4)xiè解除

(5)shì放开,放下

2.结合句子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1)失意,会使你冷静地反思自责,使你能正视自己的缺点和弱项,努力克服不足,从而驾驭生命的帆船,乘风破浪,以求一搏,从失意的废墟上重新站起。

(2)那仁人志士的忧民忧国,那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

解析:

结合课文解释相关的词语,掌握课文注释中要求的词语解释。

答案:

(1)不得志。

(2)对社会和人类的灾祸苦难等表示忧虑和同情。

3.下列词语中有七个错别字,请你找出来在下面画上横线,并用行楷书体将正确的字写在田字格里。

莫名其妙悲天泯人错落有致如失重负穿流不息

弄巧成绌一劳永遗约定俗成心安理德合颜悦色

解析:

不但要求能找到错别字,同时要求能把这写字写得端正。

答案:

泯→悯失→释穿→川绌→拙遗→逸德→得合→和

4.填空。

《最苦与最乐》选自________,作者是_______,字________,别号______。

这篇文章的论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掌握相应的文学常识,注意在写作品时要加书名号。

答案:

《饮冰室全集》梁启超卓如饮冰室主人“不负责任(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

1.判断对错。

(1)课文第1段的中心句是“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

(2)课文第4段中引用了孟子和曾子的话,孟子的话引作论据,曾子的话引作论点。

()

(3)课文第4段中:

“但是他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所以他到底还是乐,不是苦呀!

”句中的“他”指代的是仁人志士和诸圣诸佛。

()

(4)本文以“最苦与最乐”为题,而不以“苦与乐”为题,是因为本文是从“最苦”和“最乐”两个侧面来谈“人要尽责任”的道理,“苦与乐”与本文的主要内容“尽责任”关系不大,所以,不以“苦与乐”为题。

()

解析:

(2)的说法正好和文中要表达的相反。

答案:

(1)对

(2)错(3)对(4)对

2.用原文填空。

在作者笔下,贫而不苦的原因是___________,失意而不苦的原因是___________,老、病、死而不苦的原因是___________。

解析:

熟读课文,从文中找出答案。

答案:

知足安分达观

3.请从最后一段中找出与“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内涵相符的一句。

解析:

文中多处引用,作者在后文中都有相应的解释。

答案:

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

4.你认为文章最后所说的“卸却”责任与“解除”责任有何不同?

(1)“卸却”责任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字以内。

(2)“解除”责任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字以内。

解析:

文中结尾部分实际上就是在解释这两个词语的不同含义。

答案:

(1)未尽责任,丢开不管(“推卸责任”和“逃避责任”亦可)

(2)尽了责任,再无负担

5.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A.作者认为人生最苦的是身上背负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B.作者认为人生最苦的是答应人家做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家的钱没有还,受了人家的恩惠没有报答。

C.作者认为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

D.作者认为最快乐的事就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不负责任的事。

E.作者认为快乐之权是在于尽得大的责任,别人就会让你得到大的快乐,你会感受到快乐之权的存在。

解析:

B项作者认为人生苦的是不能尽自己的责任。

D项与原文意思相反。

E项不在于别人让,而在于自己能获得快乐。

答案:

AC

快乐时光

刚上中学第一堂英语课,老师让同学们用英语作自我介绍。

班上一同学叫刘洪涛,他自我介绍说:

“MynameisHongtaoLiu!

”这时有同学在底下小声说道:

“我还叫方片儿七呢!

30分钟训练(巩固类训练,可用于课后)

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然则为什么孟子又说“君子有终身之忧”呢?

因为越是圣贤豪杰,他负的责任越是重大;而且他常要把这种种责任来揽在身上,肩头的担子从没有放下的时节。

曾子还说哩:

“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那仁人志士的忧民忧国,那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虽说他是一辈子感受苦痛,也都可以。

但是他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所以他到底还是乐,不是苦呀!

有人说:

“既然这苦是从负责任而生的,我若是将责任卸却,岂不是就永远没有苦了吗?

”这却不然,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

人生若能永远像两三岁小孩,本来没有责任,那就本来没有苦。

到了长成,责任自然压在你的肩头上,如何能逃躲?

不过有大小的分别罢了。

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

你若是要逃躲,反而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

1.这两段文字论述的内容是什么?

请简要概括。

解析:

从原文中找到表明作者观点的句子。

参考答案:

人生当勇于负责,而不能逃避责任。

2.请你找出所选文段中的设问句,说说作者提出了哪些问题,他是怎样回答的。

解析:

设问的作用就是要先引起读者的注意,再由作者解答,这样可以在读者思考后得出结论,更好地强调自己的观点。

答案:

3.作者曾说:

“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

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

”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解析:

这句话好像是绕口令,实际上阐述了苦与乐的辩证关系。

没有了苦,乐也就没有了,因为它们的根源是统一的。

参考答案:

人生在世,要勇于承担自己应负的责任,那样就能获得最大的快乐,否则就会有大的痛苦。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8题。

“伯乐相马”的典故,在我国已流传两千余年。

从春秋秦穆公时至今,无论社会如何变迁,但人们在选拔人才时,总不忘用“伯乐相马”作比喻,而对“相马”的弊病却很少触及。

其实,就选拔人才而论,“相马”远不及“赛马”来得客观、公正、直接。

不可否认,“伯乐相马”,不管在古代还是现代,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才乃至推动社会发展曾起到积极作用。

但仔细考究,它在理论和实践上对人们的误导,又是显而易见的。

唐代文学家韩愈有名言: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其实,韩愈只说对了后一句,前一句却说错了。

按照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千里马”先于“伯乐”而存在,绝不是因“伯乐”发现后才有的。

再说,“相马”能否选出真正的人才值得怀疑。

众所周知,在以往的旧体制下,凡自称或被人们颂为“伯乐”的,都是有名望或握有实权的人物,平头百姓是没这份权力的。

问题也就出在这里。

假若“相马”的权力交给人品高尚的“伯乐”,真正的人才会脱颖而出,这的确是福。

但这权力如落入品行低劣的“伯乐”之手,那将是祸。

任人唯亲、唯近,以权谋私、结党营私等,正是品行低劣的“伯乐”们的拿手戏。

他们往往以个人好恶作为衡量人才的尺度。

那些品行不端、才识平庸又想出人头地的被“相者”,则不择手段,投其所好,竭尽拍马溜须之能事,最终博得“伯乐一顾”,顿时身价倍增,跻身于“千里马”之列。

而那些只知凭真本事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行事的人,不屑于对上层或权威人物献媚,如落于品行低劣的“伯乐”手中,即便有本领恐怕也难有出头之日。

接下来说“赛马”。

我国已进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用人体制正在发生变化,“赛马”正得其时。

只有引入“赛”的机制,才能发现真正的“千里马”而重用之。

在“赛”的机制下,把所有的“马儿”放在同一起跑线上,给予相同的负荷量,让他们各展其才。

这时,真正的“千里马”就会飞奔千里路程,而那些平庸的“马”,即便拼了命也很难赶上“千里马”。

在万马奔腾之际,“千里马”与平庸的“马”优劣分明。

对“千里马”应予重用,让其领时代之风骚。

对那些平庸的“马”,也应找个适当的角色,让其干该干的活去。

4.根据自己的理解,将“使用”“识别”“举荐”三个词依次填入下边句子的空格内。

不管在古代还是现代,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才乃至推动社会发展曾起到积极作用。

解析:

“伯乐”对人才有一个认识的过程,按照时间的逻辑顺序应当是能认识,然后推荐才可能使用,这是一个发展规律。

答案:

识别举荐使用

5.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这个论点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引发出来的。

解析:

本文的论点不是一开篇作者就亮出来,而是用了一个“伯乐”的典故来引出自己的观点。

答案:

选拔人才用“赛马”比“相马”更客观、公正、直接(用书上的原句或自己的话概括均可。

)“伯乐相马”这个典故

6.文中最后一段加点的“赛”字可以用哪个词来替代?

为什么?

试说说理由。

解析:

理解“赛”在这里就是比试、竞争的意思。

答案:

可以用“竞争”替代。

因为“赛”是比赛、比试的意思,“竞争”是竞赛、一决高低的意思,二者意思大致相同,替代后意思不变。

文中“赛”的机制,即是竞争机制。

7.从文中看,“相马”的弊病是___________;“赛马”的好处是___________。

解析:

从文中找原句来解答。

答案:

“他们往往以个人的好恶作为衡量人才的尺度,这是选不出优秀人才的”或“他们任人唯亲、唯近,以权谋私、结党营私,是选不出人才的”“把所有的马放在同一起跑线上,给予同样的负荷量,让他们各展其才,有利于选拔人才”

8.“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这句话说明“伯乐”对发现“千里马”起着重要作用。

倘若现实生活中“伯乐”就是没有发现“千里马”,那么你认为“千里马”是否能发挥才干,崭露头角呢?

解析:

本题是一个开放性的试题,要求能表明自己的观点,并且能够自圆其说。

参考答案:

能。

因为是块金子总是要发光的,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努力拼搏,“千里马”一定会抓住机遇,发挥才干,崭露头角。

也可答不能,因为没有机遇及相应的条件,“千里马”难以施展本领,难以发挥才干,不能崭露头角。

深层探究

9.作者认为真正的痛苦源自什么?

你对“责任”是怎样看待的?

解析:

首先明确作者对于痛苦的观点:

该做的事没有做完就会痛苦。

然后依据这样的观点来组织自己的语言。

参考答案:

应尽的责任没有尽(或“该做的事没有做完”)。

“看待”的答案必须含有以下3个要点:

①每一个人都有责任;②尽责任是我们生活的全部内容;③尽责任,就会快乐,否则,就会陷入痛苦。

中考链接

10.(2010厦门中考)下列人物形象,你最熟悉的是哪一个?

这个人物形象出自哪部名著?

请简述一则以这个人物形象为主角的故事。

(50字左右。

武松猪八戒祥子保尔·柯察金

解析:

须写出人物、作品,故事里主人公的地位应突出。

参考答案:

例一:

武松。

《水浒》。

西门庆勾引武大郎之妻潘金莲,并毒杀武大郎。

武松执行公务回来后查明真相,为兄报仇斗杀西门庆……

例二:

猪八戒。

《西游记》。

猪八戒原为天蓬元帅,在王母娘娘的蟠桃宴上因醉酒调戏嫦娥被贬下凡,投错了胎,长成一副长嘴大耳、呆头呆脑的形象……

例三:

祥子。

《骆驼祥子》。

祥子和虎妞结婚后用虎妞的私房钱又买了一辆车。

可是好景不常,虎妞难产而死,祥子只好又把车卖了去安葬虎妞……

例四:

保尔·柯察金。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保尔得知自己的真实病情后,独自一人来到寂静的公园,从口袋里掏出手枪想要结束自己的生命。

经过一番剧烈的思想斗争,他终于战胜自己怯懦的想法,收起手枪,决心顽强地活下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