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紫阳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666898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45.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紫阳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紫阳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紫阳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紫阳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紫阳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紫阳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

《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紫阳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紫阳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紫阳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

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紫阳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紫阳中学【最新】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化学科学的发展为人类提供了更多的生活、生产资料,下面做法利用了化学变化的是

A.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得到氧气、氮气B.工匠熔化玻璃吹制各种容器

C.大棚蔬菜生产施用二氧化碳气体提高产量D.海员蒸馏海水获取淡水

2.下列古代发明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冶炼金属B.稻草造纸C.烧制陶瓷D.蚕丝织布

3.已知某物质X是一种消毒杀菌效率高、二次污染小的水处理剂,又知该物质的制备原理为:

2KClO3+4HCl(浓)=2KCl+2X+Cl2↑+2H2O.则X的化学式为()

A.ClO2B.HClOC.Cl2O5D.HClO3

4.对下列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现象

解释

A

烧水时水温升高后(水未沸腾),水中产生气泡

水发生了分解反应生成了氢气和氧气

B

走近花园,闻到花香

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

把1体积水和1体积酒精混合,

混合液的体积小于2体积

分子之间存在间隔

D

敞口放置汽油,一段时间后汽油变少了

构成物质的微粒是不断运动的

 

A.AB.BC.CD.D

5.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B.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黄色固体

6.根据下列各组原子结构示意图,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的一组是()

A.AB.BC.CD.D

7.如图所示,4位同学正在讨论某个化学方程式的意义,他们所描述的化学方程式是()

A.S+O2

SO2

B.2H2+O2

2H2O

C.2CO+O2

2CO2

D.CH4+O2

2CO2+2H2O

8.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从该图获取的信息是()

A.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4

B.该元素的质子数为52

C.该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为52.00%

D.该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9.下列对过滤操作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漏斗下端要紧靠烧杯内壁

B.滤纸的边缘要低于漏斗的边缘

C.为加快过滤,可用玻璃棒在过滤器中搅拌液体

D.玻璃棒要轻轻斜靠在三层滤纸一边

10.如图是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①和②属同种元素B.②属于稀有气体元素

C.①和③化学性质相似D.④属于金属元素

11.利用四氧化三钴纳米棒作催化剂,可将汽车尾气中的CO在低温下转化为CO2。

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化合物,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反应前后四氧化三钴纳米棒的化学性质发生了变化

C.可有效降低汽车尾气对大气的污染

D.反应前后氧原子数目发生了变化

12.用“

”和“

”分别代表两种不同单质A2和B2的分子,A2和B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新物质X,微观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反应过程中A2和B2分子保持不变B.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C.参加反应的A2与B2分子数之比为3:

2D.物质X含4种元素

13.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催化剂就是二氧化锰

B.催化剂能加快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度

C.在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没有改变

D.在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性质没有改变

14.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

下列推理中正确的是

A.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属于氧化反应,则氧化反应一定要有氧气参加

B.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则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

C.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最外层都达到了相对稳定结构,但最外层达到相对稳定结构的粒子不一定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

D.二氧化碳气体能使燃着的木条火焰熄灭,则能使火焰熄灭的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

15.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如图所示的关系

下列对概念间的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纯净物与混合物属于包含关系

B.化合物与氧化物属于包含关系

C.单质与化合物属于交叉关系

D.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属于并列关系

二、实验题

16.如图所示是初中化学的一些重要实验,请回答:

(1)实验A:

通电后,乙中产生的是______;

(2)实验B:

测得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小于1/5的原因可能是(只答一条):

______;

(3)实验C:

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过滤速度很慢,可能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

(4)实验D:

写出铁丝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反应类型是_______。

17.在实验室用下列装置制取气体并进行气体性质的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带有标号仪器的名称:

①________;②________.

(2)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混合制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填序号,下同),收集装置是________或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3)某同学在观察到装置B内有气泡时,开始用D装置收集氧气,过一段时间后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口、瓶中、瓶底,都未见木条复燃。

其原因是________.

(4)用过氧化氢代替高锰酸钾加热制氧气,优点是________.(填序号)

A.生成物中只有氧气B.不需加热C.需加热

(5)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其反应化学方程式________.她选择上述发生装置中是__(填装置序号).你认为该装置中还缺少________;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发现收集到的气体不纯,原因可能是________(答出一点)

(6)用排空气法收集时,验满方法:

________.

(7)通常情况下,氨气(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形成的溶液是氨水。

实验室用加热氯化氨和消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

(a)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发生装置,可选用________(填装置编号);

(b)收集氨气,应采用的装置为________(填装置编号);

18.质量守恒定律对科学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1)用如下图所示的3个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其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_____(填序号),理由是_________。

(2)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

①原子种类②原子数目③分子种类④分子数目⑤元素种类⑥物质种类

(3)下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

”和“

”分别表示不同的原子)。

①反应后方框内应再填入________个“

”微粒。

②请从微观的角度分析化学变化的实质_________。

19.酒精灯是实验室中常用的加热仪器,某小组同学对酒精灯火焰温度进行如下探究。

(I)定性研究:

甲同学取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酒精灯火焰中,l~2s后取出,观察到位于外焰的部分明显碳化。

(1)写出碳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上述现象得出绩论:

外焰温度最高,你认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定量研究:

乙和丙同学在老师指导下,分别利用高温传感器测得酒精灯各层火焰平均温度如表。

火焰层

平均温度/C。

丙。

焰心

432

598

内焰

666

783

外焰

520

667

(3)由右表得出结论:

________(填“焰心”、“内焰”或“外焰”)温度最高。

(4)结合定量研究结论,下列图示中加热方法(试管夹未画出)最合理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

(Ⅲ)交流反思:

不仅酒精灯的各层火焰温度不同,而且相同火焰层温度也有差异。

(5)造成乙、丙两同学所测相同火焰层温度差异的原因可能是(写出两点即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计算题

20.把4g硫粉放在给定质量的氧气中燃烧,有关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氧气的质量(g)

3

4

6

SO2的质量(g)

6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一次实验中参加反应的硫的质量、氧气的质量与生成二氧化硫的质量比是________;

(2)请你通过计算,求出第二次实验生成二氧化硫的质量_______;

(3)在表中填写第三次生成的二氧化硫的质量_______。

参考答案

1.C

【解析】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无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

A.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得到氧气、氮气,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B.工匠熔化玻璃吹制各种容器,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C.大棚蔬菜生产施用二氧化碳气体提高产量,是利用二氧化碳与水进行光合作用,促进植物生长,属于化学变化,正确;D.海员蒸馏海水获取淡水,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

故选C。

2.D

【解析】

A、冶炼金属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错误;B、稻草造纸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错误;C、烧制陶瓷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错误;D、蚕丝织布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正确。

故选D。

点睛: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3.A

【详解】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钾的个数为2,氯的个数为6,氧的个数为6,氢的个数为4;反应后钾的个数为2,氯的个数为4,氧的个数为2,氢的个数为4,可推断X的化学式为:

ClO2,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4.A

【解析】

【详解】

A、烧水时水温升高后(水未沸腾),水中产生气泡是水的温度升高,溶解在水中的气体溶解度降低而引起的,该过程中没有新物质氢气和氧气生成,故错误;

B、分子在做不停的无规则的运动,故远处可以闻到花香,故正确;

C、分子之间有间隙,故1体积的水与1体积的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体积,故正确;

D、汽油分子在不断的运动,故敞口放置的汽油一段时间后变少,故正确。

故选A。

5.C

【详解】

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故错误;

B、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故错误;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正确;

D、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是白色的固体,故错误。

故选C。

6.A

【详解】

A、两种元素的原子最外层均为6个电子,都易得2个电子而形成8电子稳定结构,化学性质相似;故A正确;

B、氢元素是非金属元素,而钠元素是金属元素,故虽然最外层的电子数相同,但是化学性质不一定相同,故错误;

C、虽然两种元素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但它们的化学性质却完全不同,质子数为2的He为稀有气体元素,化学性质稳定;而质子数为12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不稳定,易失最外层的2个电子形成稳定结构,故错误;

D、两种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故化学性质不相同,故错误;故选A。

7.B

【详解】

该反应是化合反应,且分子个数比为2:

1:

2,故AD错误,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比为1:

8:

9,C中各物质的质量比为7:

4:

11,错误,B中各物质的质量比为1:

8:

9,正确,故选B。

8.A

【解析】

【详解】

A、由图可知,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4,故正确;

B、质子数=原子序数,故该元素的质子数是24,故错误;

C、52.00是铬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故错误;

D、由汉字的结构可知,该元素是金属元素,故错误。

故选A。

9.C

【详解】

A、过滤时,漏斗下端要紧靠烧杯内壁,防止液体飞溅,A正确。

B、滤纸的边缘要低于漏斗的边缘,防止液体漫过漏斗边缘,B正确。

C、为加快过滤,要使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不可用玻璃棒在过滤器中搅拌液体,C错误。

D、玻璃棒要轻轻斜靠在三层滤纸一边,防止戳破滤纸,D正确。

故选:

C。

10.B

【详解】

A、元素种类由质子数决定,由于①和②的质子数都为8,故属于属同种元素,正确;

B、稀有气体元素:

最外层电子数为8(He为2),而②的质子数8≠电子数10,为离子,错误;

C、元素的化学性质由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

当两种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则这两种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①和③的最外层电子数都为6,故化学性质相似,正确;

D、金属元素:

最外层电子数<4,易失电子,故④属于金属元素,正确;

故选B。

11.C

【详解】

A、该反应的反应物为一氧化碳(化合物)与氧气(单质),生成二氧化碳(化合物),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

此项错误。

B、四氧化三钴纳米棒在反应过程中作催化剂,所以其质量与化学性质反应前后不变。

此项错误。

C、反应将能污染空气一氧化碳反应成不是污染物的二氧化碳,可降低汽车尾气对大气的污染。

此项正确。

D、该反应是化学变化,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及数目不变。

此项错误。

故选C。

【点睛】

本题结合一氧化碳的转化考查了反应类型、催化剂、大气污染物、质量守恒定律等知识点。

解题时要注意知识的准确表达。

12.B

【详解】

A、由图可知,反应过程中A2和B2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组为BA3分子,故错误;

B、由图可知,该反应是由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故是化合反应,故正确;

C、由图可知,3个A2分子与1个B2分子反应生成2个BA3分子,故错误;

D、由图可知,物质X含有2种元素,故错误。

故选B。

13.C

【详解】

A、二氧化锰是很多物质反应的催化剂,但催化剂不只有二氧化锰,不符合题意;

B、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不一定是加快反应速率,还有可能减慢,不符合题意;

C、在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不变,符合题意;

D、在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不变,物理性质可能会发生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4.C

【解析】

【详解】

A、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属于氧化反应,但是氧化反应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故错误;

B、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故错误;

C、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最外层都达到了相对稳定结构,但最外层达到相对稳定结构的粒子不一定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比如离子等,故正确;

D、氮气、二氧化碳气体等都不支持燃烧,都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故错误。

故选C。

15.B

【详解】

A.物质按含有物质种类的多少可分为纯净物与混合物,是并列关系,故此选项错误。

B.化合物有多种元素组成,其中氧化物是含有氧元素和另外一种元素的化合物,是包含关系,故此选项正确。

C.纯净物按元素的含有情况可分为化合物与单质,故是并列关系,故此选项错误。

D.有些氧化反应是化合反应,如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有些氧化反应不是化合反应,如蜡烛与氧气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属于交叉关系。

故选:

B。

16.氢气;装置漏气等;滤纸和漏斗间有气泡等;3Fe+2O2

Fe3O4该反应有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故是化合反应

【详解】

(1)电解水实验中,与负极相连的电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

(2)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如气密性不好、红磷不足、未待温度冷却就打开止水夹都会造成测量结果偏小。

(3)过滤装置中,要求滤纸与漏斗要紧贴,如有气泡,则过滤速率减慢。

(4)铁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Fe+2O2

Fe3O4。

该反应是由多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故是化合反应。

17.铁架台集气瓶BDE2H2O2

2H2O+O2↑。

气密性不好B2KMnO4

K2MnO4+MnO2+O2↑A管口放一团棉花未待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就收集将带火星的木条置于瓶口,如复燃,则满AC

【详解】

(1)仪器1是是铁架台,仪器2集气瓶。

(2)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制取氧气的反应物的状态是固体和液体,反应的条件是常温,故选固液不加热型装置B。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难溶于水,故可以选向上排空气法装置D或排水法装置E收集。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

2H2O+O2↑。

(3)开始用D装置收集氧气,过一段时间后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口、瓶中、瓶底,都未见木条复燃,说明没有收集到氧气,故可能是装置气密性不好。

(4)用过氧化氢代替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优点是操作简便,不需要加热,故选B。

(5)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MnO4

K2MnO4+MnO2+O2↑。

该反应选固固加热型装置A。

该反应的分解速率较快,为了防止高锰酸钾粉末带入导管导致导管堵塞,要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发现收集到的气体不纯,原因可能是未待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就收集。

(6)用排空气法收集时,验满方法将带火星的木条置于瓶口,如复燃,则满。

(7)实验室用加热氯化氨和消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故选固固加热型装置A。

氨气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故选向下排空气法装置C收集。

18.图B盐酸与碳酸钠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装置没有密封,所以导致天平不能平衡①②⑤两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组为新分子的过程。

【详解】

(1)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中,如有气体参加或生成时,要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图A中有氧气参加反应,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故可以探究;图B中产物有二氧化碳气体,但是没有在密闭容器中进行,故不能探究;图C中没有气体参加或生成,故可以探究,故选B。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①原子种类不变②原子数目不变③分子种类一定改变④分子数目可能改变⑤元素种类一定不变⑥物质种类一定改变,故选①②⑤.

(3)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不变,故反应后却少2个

②从微观的角度分析,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组为新分子的过程。

19.C+O2

CO2外焰与空气(氧气)接触更充分内焰a酒精浓度露出酒精灯的灯芯长度

【详解】

(1)根据碳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可写出C+O2

CO2

(2)外焰温度高,我们根据现象可以猜想原因可能是外焰与空气(氧气)接触更充分,燃烧更剧烈

(3)由表格可以看出丙和乙都是内焰的温度最高

(4)给装有液体的试管加热,试管要倾斜并且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

由于各层温度不同,为避免试管受热不均匀造成的局部受热膨胀不同而炸裂,只能用外焰加热,这一点与是否外焰温度最高无关。

(5)酒精浓度高可能会导致温度高,露出酒精灯的灯芯长度长会导致温度低,此小题是开放性题,只要答案合理即可

20.

(1)1:

1:

2

(2)8g(3)8g

【详解】

(1)硫燃烧的反应方程式为:

S+O2

SO2,设生成6g的二氧化硫需要氧气的质量为x,硫的质量为y

=

=

,故x=3,y=3,故第一次实验中参加反应的硫的质量、氧气的质量与生成二氧化硫的质量比是3:

3:

6=1:

1:

2。

(2)由上可知,1g的硫需要1g的氧气,故4g的硫恰好与4g氧气完全反应,生成8g的二氧化硫。

(3)第2次实验中已经将4g的硫完全反应,故第3次实验中生成二氧化硫的质量是8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