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二地理上册课时训练24.docx
《学年高二地理上册课时训练2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二地理上册课时训练24.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二地理上册课时训练24
第三节旅游资源的形成和分布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题型注释)
1.下列我国的世界遗产都属于自然遗产的是
A.苏州古典园林、青城山—都江堰、庐山国家公园
B.黄龙风景名胜区、苏州古典园林、长城
C.北京故宫、庐山国家公园、平遥古城
D.黄龙风景名胜区、云南三江并流保护区、武陵源风景名胜区
2014年11月7日至12日APEC北京会议放假期间,河南省针对北京游客实行景区门票减免优惠。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2.该优惠政策有助于
A、游客对旅游目的地进行选择B、提升当地旅游资源价值
C、降低游客交通与游览用时的比值D、提高旅游服务设施等级
3.下述景区组合中,旅游资源多样性最丰富的是
A、大相国寺、清明上河图、禹王谷、铁塔公园B、太行大峡谷、红旗渠、殷墟、马氏庄园
C、老君山、鸡冠洞、龙峪湾、抱犊寨D、八里沟、万仙山、秋沟、齐王寨
4.放假期间
A、时值我国立冬到小雪之间B、太阳直射点向赤道移动
C、黄山6点前日出东北方向D、南极大陆极夜范围扩大
5.有一个驰名中外的旅游胜地,傣族、哈尼族、布朗族等13个少数民族在这里和睦相处,创造并保留了各自别具特色的民族文化。
傣族造型优美的佛教建筑群、江边湖畔小巧别致的竹楼、美味可口的菠萝饭和竹筒饭、富有民族特色的孔雀舞和象脚鼓舞、规模宏大的泼水节……以傣族为主体的多样性民族风情为该旅游区增添了无穷魅力。
阅读材料回答该旅游胜地所在省区是()
A.①B.②C.③D.④
读下面某两区域图,完成下列小题。
6.B城市位于A城市的()
A.东北方向B.东南方向C.西南方向D.西北方向
7.与右上图区域相比较,左上图区域发展棉花生产的不利条件是()
A.交通便利B.劳动力价格低C.政策扶持力度小D.科技水平低
8.图示两区域共同拥有的特色旅游资源是()
A.大漠孤烟B.海上明月C.林海雪原D.飞瀑流急
《中国海洋报》报道,由于全球变暖,两极的冰川、雪山和太平洋海岛危在旦夕,不少人想趁最后的机会造访它们。
因此,所谓的“末日旅游”近年呈上升趋势。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9.下列因为全球气候变暖而成为濒危景观的是()
①乞力马扎罗山雪峰②澳大利亚大堡礁③大兴安岭森林④西湖风光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0.“末日旅游”的不断上升可能带来的影响是()
A.使全球变暖的趋势减缓B.使南北差距缩小
C.使生物更趋于多样化D.游客量大增会进一步破坏环境
世界遗产是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的人类罕见的、目前无法替代的财富,是全人类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及自然景观,主要包括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和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等类型。
下图示意非洲世界遗产空间分布。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1.关于非洲世界遗产分布的描述,正确的是()
A.大河干流分布多B.沿海地区分布分散
C.自然遗产数目多于文化遗产D.东非高原分布集中
12.根据非洲世界遗产分布,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中部非洲人口密度大B.海岛地区景观独特性强
C.北部沿海地区经济条件差D.自然和文化遗产组合好
13.下列世界遗产与其所在省区的连线,对应正确的是()
A.龙门石窟——云南 B.黄龙——安徽
C.大足石刻——重庆 D.丽江古城——山西
14.中国已有41处世界遗产,居世界第三位。
图2中序号代表的世界遗产依次是布达拉宫历史区、云南石林、九寨沟风景区、秦始皇陵及兵马俑、武夷山、泰山。
读图,回答第下题。
图2
图中世界遗产所在省区简称、地形区组合正确的是()
①藏、青藏高原②滇、云贵高原③川、成都平原
④秦、秦岭⑤闽、武夷山脉⑥鲁、华北平原
A.①②⑤B.②④⑤C.①③④D.②③⑥
下图景观所在地是我国著名旅游胜地。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5.该类旅游景观普遍分布于我国()
A.西北地区B.西南地区C.东北地区D.华北地区
16.该地区成为著名旅游地的优势在于()
A.地处热带,风景优美,环境承载量大B.景观具有春翡夏翠秋金冬银的季节特点
C.地质地貌景观独特,具有较高的游览价值D.水陆交通通达性好,旅游地吸引半径大
雾凇又称“树挂”,是雾气和水汽凝华在枝叶上形成的水晶。
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7.从旅游资源的属性来看,雾凇属于
A.水文景观 B.气象与气候景观 C.人文景观 D.水域风光
18.吉林有“夜看雾,晨看挂,待到近午看落花”的说法,这说明观赏雾凇要
A.选择观赏位置 B.选择观赏角度 C.把握观赏时机 D.把握观赏季节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题型注释)
19.【旅游地理】阅读材料和图片,完成下列各题。
(10分)
材料一2013年伊始,韶关丹霞山风景区就出现了10万人次的最大峰值。
(图22甲图)各有关部门立即启动了紧急预案,大批交通干警上路分流,山门外多处应急停车场启用,确保了车辆在车流人流的最高峰安全运行。
但在汹涌的游客大潮中,也暴露了景区目前存在的诸多问题。
材料二中国生态学学会在丹霞山与景区联合举办“2013中国生态景区旅游发展论坛活动”,通过对丹霞山旅游保护与开发的实地考察,共同探讨中国森林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材料三丹霞地貌景观(图乙)
(1)丹霞地貌的成因是,观赏这种地貌应选择方式才能获得最佳观赏效果。
(2分)
(2)国际自然联盟曾对中国丹霞地貌申报项目提出质疑,原因是中国的一些丹霞地貌在保护方面还不具备条件,一些景观区没有很好地控制旅游业对地貌环境的破坏。
结合材料和图分析发展旅游业会对地理环境产生哪些不利影响?
。
(3分)
(3)佛教圣地丹霞山发展旅游业对佛教文化有什么影响。
。
(2分)
(4)请为丹霞山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可行性的建议。
(列举至少3条)。
(3分)
第三节旅游资源的形成和分布
1.D
试题分析:
苏州古典园林、苏州古典园林、长城、北京故宫、平遥古城等都是人文景观;而黄龙风景名胜区、云南三江并流保护区、武陵源风景名胜区等属于自然景观。
故选D。
考点:
中国旅游资源
2.A
3.B
4.A
试题分析:
2.该优惠政策利于吸引北京游客到河南省旅游,有助于游客对旅游目的进行选择;而不会改变旅游资源的价值;旅游人数增多,游客的交通用时和用时都会提高;对旅游服务设施等级不会产生影响。
故选A。
3.A选项中以人文景观为主;C、D选项以自然景观为主;而B选项中既有人文景观,也有自然景观。
故选B。
4.立冬为11月7日,小雪为11月23日,所以时值我国立冬到小雪之间;而此时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黄山昼短夜长,6点以后日出;南极大陆的极昼范围扩大。
故选A。
考点:
旅游资源、地球运动
5.A
试题分析:
根据材料,竹楼、孔雀舞、泼水节等属于傣族风情,傣族主要位于云南。
根据图示省区轮廓,①是云南,A对。
②广东,③是湖北,④是黑龙江,B、C、D错。
考点:
不同区域民族文化、习俗,省区轮廓。
6.B
7.D
8.A
试题分析:
6.图中A城市坐标是(88°E,44°N),B城市坐标是(150°E,32°S),同是东经度,度数大的在东,B在A的东方;B在南半球,A在北半球,B在A的南方;B城市位于A城市的东南方向,B正确。
7.右上图为澳大利亚为发达国家,左上图为中亚,地处内陆为发展中国家,交通相对闭塞、科技水平较低,政策扶持力度大,A、C错,D正确。
劳动力价格低是有利条件,B错。
8.图示两区域都有大面积沙漠,A正确。
左上图地区地处内陆,看不到海上明月,B错。
右上图纬度较低看不到林海雪原,C错。
考点:
该题考查中亚和澳大利亚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9.A
10.D
试题分析:
9.全球变暖导致极地或高山冰川融化,如乞力马扎罗山雪峰面积缩小,濒临消失,①对。
海面上升,澳大利亚大堡礁被海水淹没,②对。
全球变暖,大兴安岭森林不会濒危,③错。
西湖风光也不会消失,④错。
A对。
10.“末日旅游”可能因消费增加,导致温室气体排放增多,变暖趋势加强,A错。
“末日旅游”不会缩小南北差距,B错。
游客量大增会进一步破坏环境,可能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C错,D对。
考点:
全球变暖的影响。
11.D
12.B
试题分析:
11.非洲世界遗产包括文化遗产、自然遗产及双重遗产。
东非高原分布较集中。
几内亚湾北部沿海地区分布也较集中。
世界遗产沿大河分布不明显。
自然遗产数目和文化遗产数目基本持平。
12.非洲的人口主要集中分布在撒哈拉以南的地区。
非洲分为北部非洲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其中撒哈拉以南的非洲长期受殖民主义者统治,经济相对落后。
从图中来看,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分布的地域组合性较差。
考点:
该题考查区域地形分布
13.C
试题分析:
龙门石窟在河南洛阳,A错。
黄龙风景区位于四川,B错。
大足石刻位于重庆,C对。
丽江古城位于云南,D错。
考点:
旅游景点分布的省区。
14.A
试题分析:
根据经纬度位置,①为布达拉宫历史区,在西藏自治区,简称藏,在青藏高原上;②为云南石林,在云南省,简称滇,在云贵高原上;③为九寨沟风景区,在四川省大巴山区,简称川;④为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在陕西省,地处渭河平原,简称秦;⑤为武夷山,在福建省,简称闽,地处武夷山脉;⑥为泰山,在山东省,简称鲁,地处山东丘陵。
考点:
中国的省级行政区和主要地形区。
15.B
16.C
试题分析:
15.图示地貌为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地貌在石灰岩地层分布区发育最为典型,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侵蚀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普遍分布于我国西南地区。
故选B。
16.喀斯特地貌重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等水分条件充沛、可溶性岩石广布的地区,B选项描述的山区景观,喀斯特分布区的交通一般情况下由于地形、地貌的原因往往交通条件比较差。
故选C。
考点:
喀斯特地貌。
17.B
18.C
试题分析:
17.雾凇是一种特殊的自然景观,主要在严冬时形成,主要集中分布在东北地区,应属于气象与气候景观。
18.雾凇一般形成于严冬的早晨,随时日气温升高,到正午的时候就落了,所以观赏雾凇要把握观赏时机。
考点:
该题考查旅游资源的分类和欣赏方法。
19.
(1)流水侵蚀远眺(2分)
(2)产生污染;导致珍稀物种灭绝、破坏良性生态平衡;对地表环境、自然资源造成破坏,威胁自然遗产;破坏传统文化、毁损文物古迹;对正常社会秩序产生冲击。
(任答3点,得3分)
(3)有利于促进佛教文化交流与发展,有利于对传统佛教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2分)
(4)生态旅游目的地的基础设施不应设在脆弱敏感的生态区域;住宿设施要由当地人自主经营管理,以保持地域文化的完整性;采用节能设备,所用能源及设施不要给周围的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提供以地域产品为主的饮食(最好是绿色食品)及旅游纪念品;控制游客数量,以便控制和防止过度利用旅游资源;培训生态旅游的策划者和导游。
(任答3点,得3分)
试题分析:
(1)读图,丹霞地貌分布在湿润地区,主要是流水侵蚀形成。
观赏这种地貌应选择远眺方式。
(2)发展旅游业会产生污染,导致珍稀物种灭绝、破坏良性生态平衡。
对地表环境、自然资源造成破坏,威胁自然遗产。
破坏传统文化、毁损文物古迹。
对正常社会秩序产生冲击等不利影响。
(3)佛教圣地丹霞山发展旅游业,有利于促进佛教文化交流与发展,有利于对传统佛教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4)生态旅游目的地的基础设施不应设在脆弱敏感的生态区域。
住宿设施要由当地人自主经营管理,以保持地域文化的完整性。
采用节能设备,所用能源及设施不要给周围的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提供以地域产品为主的饮食,最好是绿色食品及旅游纪念品。
控制游客数量,以便控制和防止过度利用旅游资源。
培训生态旅游的策划者和导游,更好保护资源。
考点:
区域旅游景观特色及成因,旅游业发展的影响,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