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二中13至14学年上学期高二阶段验收历史附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3661213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16.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沈阳二中13至14学年上学期高二阶段验收历史附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辽宁省沈阳二中13至14学年上学期高二阶段验收历史附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辽宁省沈阳二中13至14学年上学期高二阶段验收历史附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辽宁省沈阳二中13至14学年上学期高二阶段验收历史附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辽宁省沈阳二中13至14学年上学期高二阶段验收历史附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辽宁省沈阳二中13至14学年上学期高二阶段验收历史附答案.docx

《辽宁省沈阳二中13至14学年上学期高二阶段验收历史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沈阳二中13至14学年上学期高二阶段验收历史附答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辽宁省沈阳二中13至14学年上学期高二阶段验收历史附答案.docx

辽宁省沈阳二中13至14学年上学期高二阶段验收历史附答案

沈阳二中2013——2014学年度上学期9月份

阶段验收高二(15届)历史试题

命题人:

高二历史组审校人:

高二历史组

说明:

1.测试时间:

90分钟总分:

100分

2.客观题涂在答题纸上,主观题答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

第Ⅰ卷(60分)

1、选择题(每题1.5分,共有40道小题,总分60分)

1、《论语·述而》载: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它体现的儒学思想是

A、鄙视富贵B、重义轻利C、取利有道D、见利忘义

2、孔子强调“仁者爱人”。

最能体现他赋予“爱人”以教育涵义的主张是

A、有教无类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克己复礼D、诲人不倦

3、历史学家赵世超指出:

孔子所说的“仁”包含有血缘基础、心理原则、人道立场和理想人格,后被提升为人情日用之常和每个个体内在自觉意识。

这里强调

A、孔子是宗法制度的创造者和推动者

B、孔子“仁”的学说核心是“民贵君轻”

C、孔子“仁”学深深渗透到中华民族文化中

D、孔子“仁”的学说形成了全民族的人生观

4、《道德经》载: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其含义是

A、同情人民疾苦,主张实行仁政

B、主张统治者对人民加强控制

C、主张统治者清净无为以缓和阶级矛盾

D、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关系是相互依存

5、韩非认为,应当让人民经常处于饥寒而求食不能的状态,只有仰仗国家禄赏才能存活,这样才能保证人民顺从国家的法令。

这一主张核心是

A、“国强则民强”B、“法制强民论”

C、“富国民弱论”D、“法制强国论”

6、关于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思想地位的评价正确的是

A、儒家思想居统治地位

B、墨家思想占主导地位

C、法家思想倍受统治者推崇

D、阴阳家最受欢迎

7、《春秋繁露》记载:

“古之造文者,三画连其中,谓之王。

三画者,天地人,而连其中,通其道也,谓之王。

”材料体现了

A、天人感应思想B、制天命而用之

C、阴阳五行学说D、封建等级思想

8、儒学自汉代以来便被尊为庙堂之学,居于古代思想文化中的主流地位,但在其发展过程

中往往需要道教和佛教予于补充。

一般而言,欲建功立业,发愤进取,应以①为信条;若

遭遇挫折,重视修身养性,当理解②学说之可贵;而屡遭打击,万念俱灰,则用③安慰创

伤累累的心灵。

A、①儒学②道学③佛学B、①道学②佛学③儒学

C、①佛学②儒学③道学D、①儒学②佛学③道学

9、从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到西汉时期“独尊儒术”的文化体制与思想局面的转变里,我们能够看到:

①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②古代学术思想自由发展的终结

③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确立

④中央集权的加强和自然经济的鼎盛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10、第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赵朴初十分欣赏挂在某古代思想家纪念馆大殿内的一副楹联,全联是:

“反躬践实,穷理致知,传二程而分流;讲学授徒,著书立说,配十哲之永馨。

”这位思想家曾指出

A、“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B、“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C、“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D、“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

11、有人说:

“古代西方什么都禁,就是不禁人的本能。

中国什么都不禁,独禁本能”。

下列说法能证明上述观点的是

A、“人文主义”,“民贵君轻”

B、“因信称义”,“天人感应”

C、“人文主义”,“存天理,灭人欲”

D、“因信称义”,“致良知”

12、山西悬空寺始建于北魏时期,是一处木质框架结构古建筑,紧贴崖壁,半悬空中。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北魏时期佛教已传入我国

②该建筑架构简单,稳定性差

③木柱和横梁之间的连接方式主要为钉连接

④插进岩石内的横木飞梁和木柱起主要支撑作用

A、①②            B、 ②③                 C、①④              D、③④

13、《明夷待访录》中说:

“为天下之害者,君而已矣!

”这一言论在当时反映了

A、农民反封建的强烈愿望

B、知识分子参与政权的愿望

C、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

D、资产阶级对民主政治的要求

14、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而曰一贯,曰无言,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

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丘墟。

”他所抨击的是

   A、先秦儒学      B、汉代经学       C、隋唐佛学       D、宋明理学

15、下表是我国古代教育的记载情况,表述不正确的选项是

时期

文字材料

文物材料

《孟子》记载“夏曰校。

尚无

《礼记》记载“殷曰学。

出土的殷墟甲骨文

《学记》“家有塾、党有庠、国有学”。

出土的殷墟甲骨文

A、对夏朝学校的研究,还有待于充实史料

B、殷墟甲骨文为研究商朝教育提供了文物史料

C、商周的学校制度具有相当的规模

D、周朝出现了供贵族子弟就学的官学

16、宋人孟要甫的《诸家神品丹法》收录了无名氏配方的“伏火硫磺法”,目前流传下来的最早的记载火药作为武器的制作过程的书籍为宋人曾公亮的《武经总要》,描绘了炸药从弹弩发射的机理。

从这段材料中可以得到的历史信息是

A、宋代火药开始用于军事和战争

B、宋代发明火药并开始用于军事

C、宋代科技与军事活动开始结合

D、宋代火药武器制作技术逐步成熟

17、有人将明清时期的中西方科技比喻为“传统科技的晚霞与近代科学的晨光”。

这时的“晚霞”是指

A、集大成的科技巨作涌现B、各种发明不断出现

C、早期反封建思想出现D、古代小说蓬勃发展

18、据《与公肃甥书》记载:

“忆昔时邸报,至(明)崇祯十一年方有活板(版),自此以前,并是写本。

”对“活版”理解正确的是

  A、活版在四大发明中出现最晚

B、活版之前信息传递均用手抄

C、活版最早使用的是木活字                  

D、活版技术从明代开始使用             

19、我国的四大发明,对以后世界市场的形成作用最大的是

A、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B、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C、火药用于军事

D、造纸术的广泛传播

20、假如你是一位北宋的收藏家,你的藏品中不可能出现的东西是

A、雕版印刷品B、火箭模型C、简仪模型D、司南

楷体汉字

甲骨文

21、从甲骨的刻符、青铜器的铭文,到笔画详备的楷书,缀连成一幅生动的文字史画卷。

观察右侧图片,可以得出的准确认识是

A、楷体汉字形态直接演化于甲骨文

B、楷体汉字飞舞飘逸便于抒情达意

C、甲骨文具有现今文字的某些特征

D、甲骨文字是不可识读的刻画符号

22、下面是汉字“律”的四种字体,其中直接取代篆书而流行的字体是

ABCD

23、一位古董商要出售以下文物:

有铭文的青铜器、楷书书写的《道德经》、行书书写的《窦娥冤》、隶书刻写的竹简。

他最可能是下列何时何地的商人

  A、东汉的洛阳  B、唐末的长安   C、北宋的开封  D、明初的南京

24、右图是南宋赵孟坚的《墨兰图》。

画中自题诗曰:

“六月衡湘暑气蒸,幽香一喷冰人清。

曾将移入浙西种,一岁才华一两茎。

”诗中流露了作者借物抒怀,孤芳自赏,清高拔俗的情趣。

该画属于

A、风俗画B、宫廷画

C、文人画D、山水画

25、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要贴门神和对子,这涉及到我国哪两项艺术形式

A、绘画、书法B、书法、戏剧

C、绘画、诗歌D、书法、诗歌

26、王国维在《宋元戏剧史序》中说:

“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此话的主要含义是 

A、赞美宋元文学的辉煌成就

B、强调文学具有很强的时代性

C、指出各个朝代的文学成就

D、哀叹古代文学时间的短暂

27、著名学者林语堂先生称明清之际的小说家李渔为享乐主义大师,说他的小说“写出了心中之言”,如此评价反映李渔作品代表了

A、商品经济推动下通俗文学得到蓬勃发展B、鼓励市民享乐

C、文学日益平民化D、小说是明清文学的主流

28、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使用了下列图片,下列有关表述正确的是

傩戏面具杂剧佣京剧脸谱

①图片是研究古代戏曲艺术的有利史料

②傩戏蕴含着中国古代戏曲的萌芽

③杂剧融合了汉调、秦腔等形式

④三幅图片体现了时代的先后顺序

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

29、“万物的存在与否,全在于人的感觉。

一阵风吹过,有人觉得冷,有人觉得凉爽。

难受与惬意,全在于人的感觉。

”提出上述观点的哲学家是

A、泰勒斯B、普罗塔哥拉C、苏格拉底D、柏拉图

30、苏格拉底在受审时申辩说:

“打一个可笑的比喻,我就像一只牛虻,整天到处叮住你们不放,唤醒你们、说服你们、指责你们……我要让你们知道,要是杀死像我这样的人,那么对你们自己造成的损害将会超过对我的残害。

”这段话表明苏格拉底(   )

A、维护公民生存权利                        B、反对贵族专权暴政

C、抗议雅典司法不公     D、捍卫思想自由原则

31、文艺复兴与中国明末清初的启蒙思潮的相同点是

①有唯物主义思想②有反封建思想

③有完整的思想体系④有广泛的阶级基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2、恩格斯指出,任何新的学说“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虽然它的根源深藏在经济的事实中”。

最能印证其主旨的是

A、商品经济催生了欧洲近代启蒙思想

B、人文主义保留了天主教的神学色彩

C、古典文化孕育了意大利的人文主义

D、人民主权学说丰富了法国启蒙思想

33、中世纪的一位教皇把他的母校巴黎大学称作“为整个世界烤制面包的烤炉”,这一比喻的含义是希望母校

A、成为传播神学的中心B、开展世俗教育                            

C、自由探讨真理                            D、多出学术研究的成果

34、马丁·路德说:

“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

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

”该材料反映了马丁·路德

A、倡导人的解放               B、否定基督教

C、宣扬《圣经》精神             D、否定教皇地位

35、某学者评价启蒙运动说:

“‘进步’实际上已经成为哲学家的一种意识形态,他们坚信自然科学将会让人类更有力地支配整个世界,而人类理性则引领每个人走向自由,并建立起一个繁荣、公正、平等的社会。

”引文所想表达的深层含义是

A、启蒙运动倡导阶级平等

B、哲学意识支配世界繁荣

C、近代科学追求王权公平

D、理性思考引领社会进步

36、18世纪中叶,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二世在大力加强专制统治的同时,改进司法制度,放松新闻检查,禁止驱逐农民。

这反映他受到了哪位思想家的影响?

A、伏尔泰           B、杰弗逊           C、圣西门             D、卢梭

37、“人民的议员就不是、也不可能是人民的代表,他们只不过是人民的办事员罢了;他们并不能作出任何肯定的决定。

凡是不曾为人民所亲自批准的法律,都是无效的;那根本就不是法律。

”这段话体现了下列哪位思想家的主张?

(   )

A、卢梭           B、伏尔泰          C、孟德斯鸠        D、康德

38、孟德斯鸠启蒙思想的核心内容是反对专制、提倡法治。

他认为,防止专制的根本途径是

A、以民意制约权力B、以道德制约权力

C、以权力制约权力D、以权利制约权力

39、狄德罗《百科全书》说:

“自由是天赐的东西,每一个同类的个体,只要有理性,就享有自由的权利……不是国家属于君主,而是君主属于国家。

”此言体现的主张有

①个人自由         ②权利平等      ③联邦共和        ④主权在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0、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相同点是 

A、崇尚理性和科学的结合   B、批判罗马天主教的愚昧统治

C、坚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   D、设计了未来理想的社会制度

第Ⅱ卷(材料分析题,共有3道小题,总分40分)

41、家训宗规伦理以儒家思想为主体,通过家国意识同构,旨在实现社会和谐,体现了民族传统道德思想与规范。

(12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有子(孔子弟子)曰:

“孝弟(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论语·学而》

材料二约之二:

吾族务要恪遵祖训,以伦理为纪纲,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妇和顺;一家雍睦(和睦),端由于此。

即同宗相处,须要安分守己,尊莫凌卑,强莫欺弱;卑幼者不许冒犯长上,富贵者宜怜穷困。

循规蹈矩,宗族称孝,乡党称弟(悌)。

——何兹全《中国文化六讲·训约十四条》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仁的根本是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有关仁的政治主张。

(6分)

(2)历代许多家训体现了以仁为核心的儒家伦理。

据材料二归纳儒家伦理的主要内容。

(6分)

 

42、沈阳某中学为活跃校园文化,举办了中外文化展览。

(13分)

展览一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他的《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中说,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之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

这段时期是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

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中国有孔子、老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

(1)苏格拉底和孔子分别位于西方和中国的文化源头。

孔子与苏格拉底在重建社会秩序方面有何主张?

(2分)各自的背景是什么?

(4分)

展览二中外名画鉴赏

拉斐尔《西斯廷圣母》清朝画家郑板桥的《墨竹》

(2)如果你是解说员,请简介《墨竹》和《西斯廷圣母》的艺术风格特征。

(2分)

展览三中外文学荟萃

下表是展览中体现当时中西文明重要成果的两部著作的介绍,请参考已填充的文字,完成空白部分。

(5分)

书名

项目

清朝《红楼梦》

意大利《十日谈》

时代特征

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宗教束缚。

主要思想

描写了封建贵族大家庭的兴衰变化,对明清社会展开深入地揭露和批判。

 

43、历史上,中西方思想家的思想不断推动着社会的进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程朱坚认一草一木,皆有理……不仅如此,程朱以为须穷究事物内在之理。

其说乃不免以物为外在,析心与理为二。

阳明认为其结果是心必将丧失其方向与动力。

阳明说,如其理外在于心,则亲没之后,吾心即无孝之理及孝亲之心。

——陈荣捷《中国哲学文献选编》

材料二船山(王夫之)视宇宙为一生生不息之历程。

在这个历程里,气之阴与阳不断地融合,如是,气与理俱日新不已。

这种哲学适用于政府与历史上,导致了反传统而大胆的结论。

理既只是存现于具体事物与制度之中,那么宋明新儒家所制定为历史与社会之典范之“天理”,就根本不存在了。

——陈荣捷《中国哲学文献选编》

材料三法律应当是理性的体现。

国家的权力应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国王只能行使行政权,立法权和司法权应当分属议会和法院。

如果国王不能给人民带来幸福,人民就应当推翻他的统治。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宋明理学相对于传统儒学的新特点。

材料一中两派思想家的观点有何不同?

(4分)

(2)依据材料二指出王夫之反对理学的依据是什么?

请以其同时代的思想观点,为材料二中“导致了反传统而大胆的结论”提供一则佐证。

(6分)

(3)材料三中的“理性”与材料一中的“理”有何区别?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造成以上差异的根源。

(5分)

 

沈阳二中2013——2014学年度上学期9月份

阶段验收高二(15届)历史答案

1、选择题(每题1.5分,共有40道小题,总分60分)

1-5BACCC6-10CAAAD11-15CCCDC16-20DAABC

21-25CCDCA26-30BACBD

31-35ACADD36-40AACBB

二、材料分析题(共有41、41、43题,总分40分)

41、(12分)

(1)根本:

孝悌。

(2分)政治主张:

为政以德(以德治民或德治);实施仁政。

(4分)

(2)主要内容:

家庭和睦;宗族团结;乡里和谐。

(6分)

42、(13分)

(1)孔子:

提出“仁”,要求人要爱人。

(1分)背景:

诸侯争霸,分封制崩溃。

(2分)苏格拉底:

人应该具备美德。

(1分)背景:

雅典社会世风日下,道德沦丧。

(2分)

(2)《西斯廷圣母》注重表现人的感情,圣母洋溢着母性的慈爱和幸福。

(1分)《墨竹》注重写意,追求神韵意趣。

(1分)

(3)时代特征:

明清封建制度渐趋衰落,政治黑暗;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思想上文化专制。

(3分)主要思想:

抨击了封建道德和教会的禁欲思想,定传人类平等,主张发展人的个性。

(2分)

43、(15分)

(1)新特点:

增加了儒学的哲学思辨色彩。

(2分)

不同点:

关于宇宙本原,程朱认为理是万物本原,王守仁(王阳明)认为心是万物本原。

关于认识论,程朱主张探究外物,王守仁(王阳明)强调内心自省。

(2分)

(2)依据:

进步的历史观。

(或“事物是发展的观点”)(2分)

佐证:

列举黄宗羲、顾炎武的思想说明即可。

(如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君臣平等”“限制君权,以学校作为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主张工商皆本”;顾炎武提出“众治”、揭露君主专制的弊端、主张“经世致用”等皆可)(4分)

(3)区别:

材料三中的“理性”指独立的思考与自主的精神,材料一中“理”的实质是封建等级秩序。

(4分)

根源:

社会经济基础的差异。

(1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