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平县中小学图书管理员培训资料.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3647588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47.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顺平县中小学图书管理员培训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顺平县中小学图书管理员培训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顺平县中小学图书管理员培训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顺平县中小学图书管理员培训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顺平县中小学图书管理员培训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顺平县中小学图书管理员培训资料.docx

《顺平县中小学图书管理员培训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顺平县中小学图书管理员培训资料.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顺平县中小学图书管理员培训资料.docx

顺平县中小学图书管理员培训资料

顺平县中小学图书管理员培训资料(试用)

第一章图书馆概论

第一节图书馆及其构成要素

一、什么是图书馆

这个问题似乎非常简单,不少人认为:

“图书馆就是借书的地方。

”这话不能算错,因为出借图书是图书馆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但这种回答不是对图书馆下的科学定义。

也有人会这样描述图书馆;“图书馆有馆舍,还有藏书,人们在图书馆里阅览和借阅图书。

”这样的描述也是表面的,并没有揭示图书馆的实质,并且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未来图书馆的形态有可能将发生重大的变化,上述描述将不可能适用于未来的图书馆。

要想准确科学地回答“什么是图书馆”这个问题,我们必须揭示图书馆这个概念的涵,认识图书馆的实质——对图书馆的质的全面而系统的规定。

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理解图书馆活动的全部容及其意义,也才能真正从理性认识的高度,历史地把握图书馆,认识图书馆。

由于图书馆及其环境发展的程度不同,认识问题的角度不同,因而造成不同时期人们对图书馆的表述也不相同。

我国图书馆学专家吴慰慈在《图书馆学概论》(1985)中提出:

“图书馆是搜集、整理、保管和利用书刊资料,为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服务的文化教育机构。

”这个定义反映了20世纪90年代以前人们对图书馆的认识,它是对传统图书馆本质的概括。

这个定义可以回答有关传统图书馆的四个问题:

一是图书馆的工作程序——对书刊资料进行搜集、整理、保管和利用;

二是图书馆的工作对象——书刊资料;

三是图书馆活动的目的——为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服务:

四是图书馆的性质——文化教育机构。

随着信息技术与信息社会的发展,图书馆的功能和社会作用有了新的特质,图书馆概念也有了新的发展。

由于传统图书馆是以实体形式存在,人们习惯上把图书馆看作一种机构,但我们还应当把图书馆看作一种社会机制或服务。

未来的图书馆可能不以一种我们熟知的实体形态存在,但只要存在一种充当社会知识、信息的记忆、扩散装置的机制,我们就可以将其视作传统图书馆的未来形态。

因此,吴慰慈先生认为:

图书馆是社会记忆(通常表现为书面记录信息)的外存和选择传递机制。

换句话说,图书馆是社会知识、信息、文化的记忆装置、扩散装置。

图书馆系统收集、完整保存信息,系统开发和提供服务,使信息增值。

南开大学图书馆专家于良芝在《图书馆学导论》中为图书馆下了一个临时定义:

图书馆应该是这样一个社会机构或服务:

对文献进行系统收集、加工、保管、传递,对文献中的知识或信息进行组织、整理、交流,以便用户能够从文献实体、书目信息及知识三个层面上获取它的资源。

二、图书馆的构成要素

图书馆的构成,主要包括文献信息资源、用户、工作人员、技术方法、建筑与设备等基本要素,这些要素相互结合、相互作用,构成了图书馆这个发展着的有机体。

(1)文献信息资源

文献信息资源,是图书馆赖以存在和开展工作的物质基础。

传统图书馆所收藏的文献主要是以纸为介质的图书、期刊等文献,而现代图书馆的工作对象则包括了计算机可读信息、多媒体信息、各类型数据库等。

(2)读者

读者(亦称“用户”)是图书馆的服务对象。

广大中小学生和教师就是我们的读者。

读者的存在和需求,决定着图书馆服务工作的价值;读者对图书馆的依赖程度,决定了读者服务工作的发展水平;读者快速、全面、准确获取文献信息的要求,促进了图书馆自动化技术的发展。

读者不仅是服务工作的受益者,而且也是推动服务工作前进的动力,检验服务质量的标尺。

可以说,读者的文献信息需图书馆存在与发展的根据,读者工作是图书馆的中心工作.也是图书馆改进管理水平和技术条件、提高服务质量的目的所在。

(3)工作人员

工作人员是图书馆活动的管理者和组织者.是使文献信息与用户发生联系的中介和枢纽,是使文献、信息的价值由潜在变为现实的关键。

图书馆工作的好坏,图书馆社会作用的大小,取决于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业务技能、服务精神和道德素养等。

列宁的夫人这样说:

图书管理员是图书馆事业的灵魂

(4)技术方法

技术方法是做好图书馆工作的主要手段。

图书馆能不能发挥作用,主要取决于图书馆工作人员能不能掌握先进、正确的技术方法。

(5)建筑与设备

建筑与设备是图书馆的物质条件。

建筑与设备要适应图书馆文献信息的状况及服务功能的要求。

图书馆馆舍建筑不当,设备不合标准,都会妨碍图书馆工作的开展,降低图书馆的社会功能。

上述五个要素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

它们共同构成了统—的图书馆整体。

在这个整体中,决定性的要素是图书馆工作人员。

因为图书馆工作人员是图书馆一切活动的管理者和组织者,图书馆工作与服务方式,文献资源的组织形式与结构,图书馆的社会效益与价值,都取决于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工作充分发挥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组织和管理作用,以各种类型的用户为服务对象,以科学、实用的文献信息为物质基础,以先进的技术方法为服务手段,并为用户提供必备的物质设施和良好的信息检索和使用条件,构成了现代图书馆理想的结构模式。

第二节、图书馆的社会职能

图书馆的社会职能主要有:

社会文献信息流整序、传递(信息职能)、开发智力资源与进行社会教育(教育职能),搜集和保存文献遗产(保存职能)和消遣娱乐(消遣娱乐职能)

1.社会文献信息流整序的职能

社会文献信息的生产具有两个明显特征:

一是它的连续性,一是它的无序状态。

社会文献流的无序状态,给使用者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为了使人们能够合理地、有效地、方便地利用文献信息.控制文献信息流的动向,就需要对文献信息流加以整序。

图书馆就是这样一种能够对文献信息流进行整序的社会机制。

因此,对社会文献信息流的整序.就成为图书馆的基本职能之一。

图书馆行使社会文献信息流整序的职能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控制社会文献信息流的流向。

第二,发挥文献信息的潜在能量。

分散的文献虽然具有极大的能量,但是,一种图书、一种古籍善本、一种期刊、一篇论文,一条信息,只有当它是一个文献信息集合体的一部分时,才能充分发挥其潜在的能量。

图书馆的整序职能,通常是由对馆藏文献信息的分类、编目、保管储藏等手段来实现的。

社会文献信息经过图书馆的整序就成为有序的文献信息集合体,因而才能为用户所利用。

没有整序的职能,图书馆的性质就无法体现,图书馆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2.传递文献信息的职能

这是图书馆的另一个基本职能。

有人认为,图书馆是传递文献的,还有人认为图书馆是传递信息的。

我们认为,图书馆是传递文献信息的。

图书馆传递文献信息的职能主要通过以下几个入面体现出来:

(1)图书馆传递文献的存信息。

文献是人类文化信息的载体,文献存在的意义就在于它能够传播文化信息。

图书馆对文献的传递,实质上就是传递载于文献中的科技文化思想信息——文献的存信息。

因此,在图书馆文献借阅流通现象的背后,隐藏着的是传递文献存信息的本质。

(2)图书馆传递关于馆藏文献的信息。

这种传递的目的在于回答某个图书馆是否收藏有某种文献,或一组图书馆收藏有哪些文献,以便消除用户关于某种文献是否收藏在某图书馆或某些图书馆的不确定性认识。

图书馆目录是传递关于馆藏信息的主要工具。

图书馆目录的本质,就是馆藏文献信息的集合体。

用户只有在获取了馆藏文献信息之后.才能进一步获取文献的容信息。

所以,图书馆传递文献信息的职能必然包括传递馆藏文献信息的方面。

(3)图书馆传递网络信息。

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还可以利用网络上的信息满足用户的信息需要。

(4)图书馆传递文献信息的形式,有主动传递和被动传递之分。

主动传递是指图书馆能够根据用户需求的学科围等,主动地进行文献信息服务,为用户提供其未知的文献信息,如新书报道服务,定题文献服务等。

被动传递是指用户向图书馆提出确定的文献需求,由图书馆员通过借阅流通等来满足,如借阅、咨询等。

主动传递对于图书馆人员的素质有较高要求,要求馆员熟悉文献容,能够及时准确地传递文献的容信息。

日前,在图书馆量存在的传递形式是被动传递,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文明的进步,图书馆主动传递文献信息的形式将大发展起来。

图书馆传递文献信息的职能,主要是通过图书馆的流通阅览、参考咨询等服务部门来实现的。

因此,这些部门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图书馆传递职能的发挥。

3.开发智力资源,进行社会教育的职能

开发智力资源,进行社会教育,是图书馆的—项重要作用。

图书馆馆藏文献是人类文化科技学术思想的结晶,它也为图书馆从事智力外发,进行社会教育提供了丰富的、雄厚的物质基础。

智力资源的开发,主要包含三层意思:

一是开发馆藏文献资源;二是开发网上信息资源;三是启发用户的智力,培养用户进行科学思维的能力。

图书馆进行智力开发,还体现在对用户进行的各种图书馆教育上。

这些教育包括:

书目知识教育、文献检索知识方法教育、网络信息检索方法教育、阅读方法教育和学习方法教育等等。

它们对启发智力,活跃思想,培养科学思维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养成终身学习的能力等,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特别是对用户进行的“如何使用图书馆”的综合性教育,对用户从事科学研究或者自学都是大有好处的。

这种智力开发的作用,也是其他的社会机构所不能代替的。

图书馆进行社会教育,是在图书馆为社会提供了自学场所这个角度上提出来的。

4.搜集和保存人类文化遗产的职能

图书馆是作为保存各民族文化财富的机构而存在的,文献是保存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在各种机构中,只有图书馆担负着保存人类文化典籍的任务。

世界上一些历史悠久的大型图书馆.都是保存人类文献文化遗产的宝库。

很多国家专门制定了保护文献文化遗产的政策法令和出版物的呈缴本制度。

搜集和保存人类的文献文化遗产是图书馆对国家负责的社会职能。

在信息化社会里.图书馆变成为人类文化遗产的贮存中心。

图书馆所搜集的文献不仅包括印刷型资料,还包括各种载体传递的信息,如数字图书馆应以保存数字化信息为己任。

保存人类文化遗产的职能,是图书馆最古老的职能。

直到现在,保存文化的职能仍然是图书馆其他职能的基础。

可以说.如果图书馆没有保存文化遗产的职能,它也就不可能完成文献信息流整序、文献信息传递和教育、娱乐的职能。

但是,与古代图书馆保存文化遗产的目的不同,现代图书馆的保存职能,更多地体现在对文献的利用上,保存的目的在于使用。

因此,现代图书馆保存文化遗产职能,在图书馆的其他职能中是处于从属地位的。

但同时我们必须看到,图书馆搜集和保存人类文化遗产的职能是图书馆本身所固有的、有代表性的职能,是图书馆区别于其他信息部门的重要特点之一。

5.满足社会成员文化欣赏娱乐消遗的职能

综上所述,图书馆的社会职能是在图书馆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在图书馆发展的不同阶段上,图书馆的职能有不同的侧重点。

当然,从总体上看,图书馆的几种基本职能是互相联系、互相补充的。

孤立地强调某方面的职能而忽视其他职能的作用,则是片面的。

第二章文献资源及其管理

第一节文献及文献资源

一、文献

我国的国家标准《文献著录总则》给文献下的定义是:

“文献是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

这是目前对“文献”的最简单明了的定义。

具体地说,文献是将知识、信息用文字、符号、图像、音频、视频等手段记录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上,由此而形成的每一件记录都可称为文献。

我们可以看出,文献具有三个基本属性,即文献的知识性、记录性和物质性。

它具有存储知识、传递和交流信息的功能。

依据文献传递知识、信息的质和量的不同以及加工层次的不同,人们将文献分为四个等级,分别称为零次文献、一次文献、二次文献和三次文献。

零次文献,是一种特殊形式的信息源,有两种形式:

一是未经记录,未形成文字材料的口头交谈的情报信息;二是未公开于社会即未经正式发表的原始文献,或未正式出版的各种书刊资料,如书信、手稿、记录、笔记等。

一次文献指以作者本人的研究成果为依据而创作的原始文献,如研究报告、会议论文等。

二次文献是对以此文献进行加工整理后产生的,如书目、题录、简介、文摘等。

三次文献是在一次、二次文献的基础上,经过综合分析编写出来的文献,如专题书评、学科年度总结、进展报告、数据手册等。

二、文献资源

文献资源是相对于天然资源的一种社会智力资源,是物化了的知识财富,它是迄今为止收藏积累贮存下来的文献资料的总和。

文献是个体概念,文献资源是集合概念。

第二节、文献资源建设

概括来讲,图书馆工作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信息输入工作,即文献的搜集、整理和组织典藏工作,如文献的采集、登录、分类和主题标引、编目、文献的组织和保管等,也称文献资源建设工作;一类是信息输出工作,即文献的使用和服务工作,如文献的外借、阅览、文献宣传、阅读辅导、参考咨询、文献检索及方法指导、网络信息导航等,也称读者服务工作。

这两部分工作都是完成图书馆任务所不可缺少的,共同构成了图书馆的业务工作体系的主体。

一、文献资源建设

(1)文献信息搜集

做好文献信息搜集工作,首先要确定本馆的收藏原则、收藏围、收藏重点和采购标准;其次要了解本馆文献收藏情况、文献建设总的动态、文献的种类与复本数、各类文献的利用率等.以及哪些文献应剔除.哪些文献要补缺等等。

另外,还要了解并掌握各类型出版机构的性质、出版计划、书店的发行计划等等。

在此基础上,采取选购、订购、邮购、委托代购和交换、接收、征集、复制、网络信息下载等方式源源不断地补充馆藏文献信息。

(2)文献登记

图书馆通过上述方式获得各种文献以后,紧接着的工作是文献登记。

文献登录有两种,即个别登记和总括登记。

个别登录一般是按每册图书(或每个光盘、录像带单元)进行的,每册图书给一个,作为该册图书的财产登录号,个别登录要将每册图书的书名、责任者、版本、书价、来源,以及登记等逐项记入“图书财产登记簿”。

它是检查每一册书的人藏历史的重要依据.根据它可以查清每一册书的入藏日期、来源、价格及它何时被注销和注销的原因等。

总括登记是按照每批收入图书的验收凭证(如收据、拔交或赠送图书的目录等)或者每批注销图书的批准文据,分别将每批图书的总册数、总价值、各类图书的种数、册数等登入“图书馆藏书总括登记簿”。

通过总括登记,可以了解和掌握全馆藏书的总册数、总价值、来源和去向,实际藏书量反各类图书的入藏情况等等。

两种登记制度,虽然对图书做的是双重登记,但工作并不重复。

(3)文献加工整理

经过登录的各种文献,还需要进行加工整理。

文献的整理包括分类、主题标引、著录和目录组织等环节。

(4)文献组织

文献资料搜集到馆,经过登记、分类、主题标引和著录之后,一方面要将各种款目组织成目录,另一方面还要将各种文献分别加以组织。

文献组织包括:

馆藏文献布局(书库划分)、文献排列和文献保护。

二、文献建设的容

1.馆藏规划主要是根据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特点和需要,合理设计和规划本馆的文献资源体系与结构,确立本馆文献资源建设的基本原则、收藏围、收藏重点和采购标准,并制定出相应的文献资源补充计划,分为短期、中期和长期计划。

①文献的补充与选择

根据馆藏规划和教学需要,精心选择和补充文献信息,建立各馆的文献资源体系。

②文献信息的组织与管理

就是对在本馆收藏的文献资源进行分类、编目、加工的基础上加以布局、组织和排列,以便于师生检索和利用。

③文献的评价与剔除

定期对馆藏文献进行评价和复选,及时剔除哪些容旧过时、残缺不全或不利于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文献信息资源。

2.馆际间的文献协作协调

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是图书馆开展馆际协作协调的重要形式。

目的是弥补各自的馆藏不足,避免文献采集的重复浪费。

3.馆藏评估

主要是在各级中小学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组织下,依据评估指标定期地对中小学图书馆的馆藏文献资源体系进行检查评估,使其不断的适应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不断适应新课标的需要。

三、馆藏围与复本标准

中小学图书馆的文献资源,既要包括传统的图书期刊文献,又要包括电子出版物和网络信息资源。

观念也要转变,要从“藏”的观念转变到“用”的观念上来,做到“藏以致用”。

1.收藏围

(1)科学著作、科普读物

科学著作主要适用于教师,有教师共用的,如哲学、美学、逻辑学、中国革命史等;还有各课专业教师研究参考专用的,如各学科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等。

科普读物包括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各个领域的普及知识读物,如故事、史话、问答、常识、趣谈、入门等等。

由于文字通俗易懂,容深入浅出,形式活泼多样,图文并茂,最受学生的欢迎。

(2)文艺作品

包括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是冶学生思想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广受学生喜欢的课外读物。

在选择这些文献时,以中国的、现当代的为主。

小学着重收藏童话、寓言、故事类的文献;初中着重收藏中外名著的普及本、选择本、缩写本和现当代的优秀著作;高中可选收一些名家名著,对于语文课节选的原著和作者的代表作应优先收藏。

文学作品收藏量可占藏书的25%——30%比较适度。

艺术作品主要收藏绘画、书法、雕刻、工艺美术、音乐、舞蹈等入门读物。

(3)课外活动读物

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创新的课外活动广泛,容涉及到无线电、计算机、维修、航模、音乐、书法、摄影、体操、象棋以及种植、养殖等,图书馆都应有针对性的选购这类文献信息,师生共用。

(4)报刊

报纸和期刊都是连续出版物,容广泛、知识新颖、信息量大,而且种类繁多,是师生获取最新信息的重要工具之一。

中小学图书馆一定要有选择的征订。

2.复本标准

复本标准不是一成不变的,各馆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定,一般来说,每种书最多不超过5本。

具体的说:

(1)工具书、文集、全集等,教师用的,每种1—2册;师生共用的2—3册。

(2)教师用书:

要种多册少,每种2—4册。

非纸质的每种一套。

(3)学生读物:

一般每种3册。

国家教育部在《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中,对中小学图书馆的藏书比例作了以下规定,各馆可参照执行。

中小学图书馆(室)藏书分类比例表

部类

分类比例

五大部类

22基本部类

小学

中学

第一大类

A马列毛邓著作

1.5%

2%

第二大类

B哲学、

1.5%

2%

C社会科学总论

D政治法律

E军事

F经济

 

第三大类

G

文化科学

 

64%

 

54%

教育

体育

H语言文字

I文学

J艺术

K历史地理

 

第四大类

N自然科学纵论

 

28%

 

38%

O数理科学和化学

P天文学地球科学

Q生物科学

R医药卫生

S农业科学

T工业技术

U交通运输

V航空、航天

X环境科学、劳动保护科学

第五大类

Z综合性图书

5%

4%

第三节、文献的采访与加工

一、图书的采访

图书的采购流程:

书目搜集—图书选择—查重—图书采购—图书验收—图书登记—进入馆藏

1.书目收集

书目是文献选择的工具之一,拥有的书目越多,可供选择的文献也就越多,选择围也就越广。

因此,图书馆应通过各种途径广泛征集图书的征订目录、新书目录、专题目录等。

2.图书选择

是对目录上的图书进行圈选,这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选择的是否合适,直接关系到馆藏图书的质量,是管理人员知识水平和工作态度的综合体现。

为了选择的文献合理,图书馆员首先要进行馆藏调查,提出购书建议,购书建议的信息收集可采用多种形式,如“校长直通车”、“好书大家读”等,确定购书计划。

一般要进行集体选择,请各科老师共同讨论或广泛征求学生的意见,再由图书管理员根据馆藏实际需要,决定取舍。

3.查重

查重,就是检查核对所选择的图书以前是否已经订购以及订购的数量,避免不必要的重购。

查重是控制文献复本量,保证订购质量,节约经费的重要措施。

查重是采购过程中的一项细致而又枯燥的工作,但也是必不可少的工作。

查重应注意:

(1)老书新版的问题:

这些图书出版时没有ISBN号,而再版时加了ISBN号,这样的图书就不能只查ISBN号,还必须查书名。

(2)不同ISBN号的相同图书:

同一种书由两家出版、有两个ISBN号,查重时必须得查书名、作者等。

(3)同一种书但有不同的装订形式,如精装本和平装本,ISBN号也不会相同,查重时也要注意。

(4)同卷次的同一种书:

有些书在这个出,分上、下两卷,换一家再出,却分成上、中、下三卷,诸如此类的情况很多,如果不仔细,很容易重复订购。

(5)丛书或连续出版物:

有的图书已经单独出版过,又作为某丛书的一部分重新出版,可征订的书名则是丛书,这也许要仔细核查。

(6)换名后再出版的图书:

有些图书出版后换一个书名再重新出版,象这种情况,书名不同,ISBN号也不同,查重时很难发现,很多书要等进馆后才会发现。

4.图书验收

预定的图书到货后,要及时进行验收。

验收人员要根据清单核对收到的图书,核对单价、种册书、总金额。

无误后,在发票或清单上签字或盖章,并在书名页上加盖馆藏章。

5.图书登记

是指把验收过的图书进行登记,藏书登记有总括登记、个别登记

(1)总括登记即记录图书馆每次购书情况的账目。

总括登记按每批收入图书的验收凭证(如收据、发票、或入库单等),将每批图书的总册数、总价值、各类图书的种数和册数进行登记。

(2)个别登记即将每册书的书名、著者、出版单位、出版年、书价、来源以及登记等项一一记录上账,凡入馆的图书每册给一个,一册一号,不能重号。

6.进入馆藏

图书登记后,就进行分类编目等加工工作,然后按照合理的布局典藏,最后上架进入流通阅览环节。

二、图书的加工

1.图书盖章在新书的书名页下半部分空白处加盖馆藏章,同时在图书的第11页和书口处分别加盖馆藏章。

2.给图书分类并给分类索书号(由分类号和著者号组成),同时用黑色钢笔或炭素笔把分类索书号工整地书写在每本新书的书名页的左上角。

3书写个别登记号在每本新书的书名页的左上角分类索书号的正下方工整地书写个别登记号,注意两个要上下对齐。

4.粘贴条形码实行图书微机化管理的学校图书馆在新书到馆后,在书名页粘贴条形码。

5.书写和粘贴书标可以通过书写或打印的方式将分类号、著者号(即分类索书号)标著于书标上。

两个要左对齐,即两个大写字母要上下对齐,虽然省定的书标上已有大类号,但在写分类号时,要连大类号一起书写。

写好书标后,将书标贴在书脊离最下方3厘米(或一个书标高的位置)的地方。

要求尽最大可能的将两个漏出来,以便于查找和上架。

三、报刊的订购和加工

1.报刊的特点:

出版周期短,时效性强,连续性、变化大。

2.报刊的订购原则:

(1)坚持以实用性、知识性为主,辅以普及性、娱乐性。

(2)重用不重藏,要选择与教学有关的、对学生有引导作用的报刊。

(3)要密切配合中小学图书馆的任务和读者特点,师生兼顾,要报少刊多,种多份少;报纸要日报少,周报多。

(4)要注意刊物的连续性,选择要慎重,切忌订订停停,缺头少尾或中间缺期等。

3.报刊的加工:

(1)刊物的加工:

当年到馆刊物称为现刊,上一年到馆刊物称过刊,现刊到馆后放在阅览室供师生随时阅览;每年结束后,将一年的过刊装订成册,并入图书个别登记账。

装订要加封面,封面既不能影响刊物容又要美观,如发现有缺期,应在账上注明。

然后按图书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类,贴上书标上架、流通。

(2)报纸的加工:

由于报纸出版周期短,份数多,为便于收集保管,要求周报半年装订一次;日报一个月装订一次;月报一年装订一次。

无需加封面,过期报纸要作为馆藏妥善保管。

第三章文献分类

类是一组具有某一共同或相似属性的事物的组合。

文献分类是根据文献的容和形式的异同,按照一定的体系有系统的组织和区分文献的一种方法。

文献分类的根据是文献的学科容属性与其他显著特征;文献分类的工具是文献分类法。

分类法按照编制方式分为体系分类法和分面分类法,《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是体系分类法。

一、《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体系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简称《中图法》)是我国影响最大、使用面最广的图书分类法。

它是国家推荐统一使用的一部综合性的大型图书分类法,由于其类目全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