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季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学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3646904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2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季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人教部编版季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人教部编版季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人教部编版季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人教部编版季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季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学案.docx

《人教部编版季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季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学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部编版季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学案.docx

人教部编版季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学案

人教部编版季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学案)

部编版2018年秋季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学案)

【知识要点检测】

一、贾思勰和《齐民要术》

1.内容:

北朝贾思勰撰写的《齐民要术》一书总结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内容十分丰高。

2.评价:

这部农业科学技术著作,突显了中国古代科学家以民生为本的务实精神,反映出当时农业生产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

3.地位:

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二、科学家祖冲之

祖冲之是南朝的一位杰出科学家,他运用刘徽的方法,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即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

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

他创制出当时最先进的历法《大明历》。

他还设计制造出指南车、水碓磨、千里船等。

三、书法、绘画与雕塑

1.书法:

锺繇独创楷书书法,后人称他的楷书为绝世之作。

西晋设置书博士,教学生学习书法,规定用锺、胡书法作为标准书体。

东晋的王羲之,当时的人称赞他的书法为古今之冠,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代表作《兰亭集序》达到收放自如、浑然天成的境界,被称

为“天下第一行书”。

他被后人誉为”书圣”。

2.绘画: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由于佛教盛行,宗教画占了主要地位。

东晋的顾恺之是最著名的画家,他擅长的人物画,线条优美活没,人物传神,富有个性。

流传下来的作品有本《女史箴图》和《洛神

赋图》

3.雕塑:

南北朝时期,统治阶级为宣扬佛教,开凿了许多石窟。

其中最著名的是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

这些佛像,继示了秦汉以来我国雕塑艺术的优良传统,也吸收了外来佛教造型艺术的特点,堪称宏伟精巧的雕刻艺术品。

【基础过关】

1.如果我们要学习农作物种植、瓜果蔬菜栽培、家禽家畜饲养等知识,可以参考北魏时期的农学著作(B)

A.《论语》

B《齐民要术》

C.《道德经》

D《伤寒杂病论》

2.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推算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的数学家是(A)

A.祖冲之

B.道元

C.张衡

D.贾思勰

3.“它的回归年长度是36.24281481日,与现代测的回归年长度仅差万分之六日左右,也就是说一年只差50多秒。

”1500多年前就制定出这样精确历法的科学家是(D)

A.炎帝

B.黄帝

C.贾思勰

D.祖冲之

4.外国人称中国的书法艺术是“翰墨飘香传神韵”。

书法逐渐成为一种艺术是在(B)

A.战国以后

B.东汉以后

C.魏晋以后

D.南北朝以后

5.“他生活在曹魏时期,独创楷书书法,刚柔兼备,点画之间,多有异趣,后人称他的楷书为绝世之作。

”这位著名的书法家是(A)

A.锺繇

B.胡昭

C.王義之

D.顾恺之

6被人们誉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艺术作品是(D)

A.龙门石窟的雕像

B.云网石窟的浮雕

C.顾恺之的绘画

D.王羲之的书法

7“伤佛今若轻云之蔽月,飘飘今若流风之回雪”《洛神赋》这两句传世千年的名句,为后人构造了一位可望面不可即的“丰姿秀美,含情脉脉,飘飘若仙”的落神,谁的作品形象再现了以上情景(B)

A.司马迁

B.顾恺之

C.屈原

D.王羲之

8.下列哪一个名胜古迹是典型的中外艺术的结晶(C

A.秦始皇陵兵马俑

B.秦朝的万里长城

C.山西大同云网石窟

D.四川青城山道观

【能力提升】

9.明代王廷相称《齐民要术》为“惠民之政,训农裕国之术”。

下列关于这部农学著作的相关表述不正确的是(A)

A.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衣书

B总结了农、林、牧、副、渔等生产技术

C.突显了古代科学家以民生为本的务实精神

D.这部农书对后世农学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10.某同学举办“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图片展。

下列人物,应该入选“魏晋南北朝篇”的是(C)

①祖冲之②蔡伦③贾思勰④张仲景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果从艺术风格来说,云网石窟的造型反映了北魏前期的生活写真,其雕像的线条粗犷洗练,胡人的味道很重,有些石窟还将北魏的政治状况用雕像的排列造型反映在石窟结构上。

后来北魏都城从大同南迁洛阳,北魏政权为了更好统治和减少民族冲突,全面实行汉化,连鲜卑祖先的姓氏也放弃,改为汉姓。

这时候龙门石窟的雕像造型开始圆滑细致,呈现汉族文化特有的审美观。

材料二

云冈石窟龙门石窟

(1)要想参观云网石窟和龙门石窟应分别去我国哪省的哪一城市?

答:

云冈石窟:

山西省大同市。

龙门石窟;河南省洛阳市

(2)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都是在什么时候开凿的?

石窟艺术的修建,反映了哪一宗教的盛行?

答:

北魏(南北朝)。

佛教

(3)为什么说石窟艺术是中外文化融合的结晶?

答:

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的佛像,继承了秦汉以来我国雕塑艺术的优良传统,也吸收了外来佛教造型艺术的特点。

(4)现在这些石窟由于自然和人为的破坏已经面临着威胁,如果你是一位文物保护专家,你打算如何使这两大石窟永葆艺术魅力?

答:

保护周边的自然环境,防止水土流失、风沙侵蚀和危害:

加大管理力度,防止人为破坏利用旅游收入,保护石窟。

【直击中考】

12.(临沂中考)图中的历史人物被后人称为“书圣”,他集书法之大成,自成一家,影响深远。

该图中的作品反映了他使用的哪种书法字体(D)

王義之和《兰亭集序(本·局部)

A.书B.隶书C.楷书D.行书

2019-2020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单元测试题(解析版)

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新鲜的节日似乎越来越多,今天,一个原本很平常的日子却被“好事者”冠以“圆周率日”(又称“π节”);更有人建议:

应该在今天纪念圆周率鼻祖()

A.华佗B.贾思勰C.郦道元D.祖冲之

2.南北朝时期,能造日行百里的千里船的是()

A.张衡B.张仲景C.祖冲之D.贾思勰

3.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出现在(  )

A.东汉时期B.三国时期C.西晋时期D.东汉、魏、晋时期

4.东晋南北朝时期,我国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原因有()

①北方战乱,南方战事较少,相对安定

②北方人口南迁,充实了江南劳动力

③北方人民给南方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经验

④南方遍布人工运河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5.(孝文帝)“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这一规定()

①有利于促进民族融合②有利于少数民族进步

③有利于鲜卑族封建化④有利于江南地区开发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6.石窟艺术是人类艺术的瑰宝,是中国传统雕塑艺术和外来宗教艺术的综合。

这种宗教是()

A.道教B.佛教C.基督教D.伊斯兰教

7.西晋时,洛阳贵族官僚争用胡床、方凳等西北各族的家具。

对这一现象解读最准确的是(  )

A.内迁各族的文化习俗影响了汉族B.洛阳贵族官僚生活简朴

C.汉族的习俗影响了内迁各族D.洛阳贵族官僚盲目攀比

8.龙门石窟中的宾阳中洞建于北魏迁都洛阳后,洞中佛主服饰已具有明显的影响这一特点形成的历史事件是()

A.昭君初赛B.北魏孝文帝改革C.文成公主入藏D.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9.三国时期,()国船队曾到达夷洲。

A.东吴B.曹魏C.蜀国D.西晋

10.顾恺之最擅长画的是()

A.山水画B.花鸟画C.人物画D.宗教画

11.4世纪后期,氐族人建立的________政权,消灭了其他割据势力,统一了黄河流域。

其皇帝率大军南下,企图统一南北,却在________中败于东晋

A.前秦、淝水之战B.后秦、官渡之战

C.南燕、淝水之战D.北燕、官渡之战

12.“对于历史上任何一个闯入并扎根于农耕文化圈的游牧民族来说,接受同化是他们的终极命运”。

北魏孝文帝顺应时代潮流,毅然进行改革。

下列不属于孝文帝改革内容的是()

A.说汉语B.穿汉服C.改汉姓D.以法治国

13.下列属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是()

A.禁止鲜卑贵族与汉人联姻B.改汉姓,穿汉服

C.迁都建康D.禁止使用汉语

14.初一

(2)班的同学准备出一期主题为“古代科技成就”的黑板报,需要一些古代农业谚语的知识,他们可以查阅()

A.《水经注》B.《兰亭序》C.《天工开物》D.《齐民要术》

15.电视剧《走西口》讲述了民国初年一群饱受生活所迫的山西人,背井离乡走西口的悲凉故事。

“闯关东、走西口、下西洋”,是中国有名的三次人口大迁徙。

在中国历史上,北方人口大量向南迁徙,它所带来的最重要结果是()

A.加剧了南方生态环境的破坏B.缓解了北方的人口压力

C.稳定了南北政权的对峙局面D.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

16.“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首诗的作者是曹操,他生活的历史时期是()

A.东汉末年B.三国时期C.西汉时期D.南北朝时期

17.《齐民要术》中的“要术”指的是()

A.蔬菜种植技术B.农业技术和方法

C.果树嫁接技术D.耕作技术和方法

18.下列关于南北朝石窟艺术的表述,说法正确的是()

①继承了秦汉以来的艺术传统 ②云冈石窟是著名代表③吸收佛教艺术的优点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②③

19.魏晋南北朝时期,实现我国北方统一的少数民族政权,下列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A.东晋—鲜卑族B.前秦—氐族C.北魏—匈奴族D.西汉—羯族

20.以下两幅有关北魏时期的图片,所反映出的历史现象是()

A.民族交融B.中外交往C.国家统一D.经济发展

21.有一书法作品,全篇324字,凡重复的字,写法各不相同,笔法之玄妙,似有神助,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该作品是()

A.《兰亭序》B.《九成宫碑》C.《颜氏家庙碑》D.《玄秘塔碑》

22.东汉末年,曹操将汉献帝迎接到许的主要目的是()

A.振兴汉室B.效忠朝廷C.笼络民心D.挟天子以令诸侯

23.观察《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你能发现画家在画中突出表现的是()

A.人物特征B.名山大川C.花红柳绿D.飞禽走兽

24.请你根据以下条件判断这位古代书法家是谁()

①东晋人②吸取前人书法精华③他的代表作是《兰亭序》④后人尊称他为“书圣”

A.顾恺之B.祖冲之C.裴楷D.王羲之

25.江南经济迅速发展的客观原因是()

A.江南的社会环境相对稳定B.北方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传入南方

C.北方劳动人民大量南迁D.统治者注意调整统治政策

二、非选择题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泽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丰裕的人。

《史记》译文材料二:

江南之为国盛矣。

……地广野丰(地域广阔,物产丰富),民勤本业(农业),一岁或稔(庄稼成熟),则数郡忘饥。

……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南朝《宋书》材料三:

从西晋永嘉(西晋怀帝年号,307年313年)年间到刘宋末,北方人民为躲避战乱陆续南下到巴蜀和长江中下游一带的就有70万人,形成北方民众纷纷南下的浪潮。

《中国通史》材料四:

宋朝谚语:

“苏湖熟,天下足

——南朝《宋书》请回答:

(1)材料一里的江南经济状况和材料二里的江南经济状况有什么不同?

(2)材料三反映出的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3)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概括江南地区经济发展有何影响?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三国演义》

材料二: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1)三国时期,英雄辈出,你最喜欢的是哪一位,请用一句话说明你喜欢的原因。

(2)材料二中“三国”指哪三国?

(3)材料二的这首词与我国古代历史上哪一著名的战役有关?

请说出这次战役的时间、交战双方及战役的结果。

(4)材料二中的“周郎”指的是谁?

与他一同指挥这场战役的还有哪一位?

(5)这一战役爆发前,曹操已基本统一了北方,曹操统一北方的关键性战役是什么?

(6)试评述“樯橹灰飞烟灭”的原因。

(写出两点即可)

28.读下图,回答以下问题。

(1)请你列举出内迁的五个少数民族的名称。

(2)在内迁的少数民族中.4世纪后期统一黄河流域的是哪个民族建立的什么政权?

(3)请你写出西晋建立与统一的时间。

(4)这些民族内迁后,主要分布于哪一地区?

对当时局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9.识图回答:

(1)、此图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战役__________。

(2)这次事件的交战双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列举出与这次战役特点相同的我国历史上的另外两个战役的名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材料二:

[八姓入闽]西晋永嘉年间(307~313),中原战乱频仍,衣冠士族,往往举族南迁。

史载著名者有林、黄、陈、郑、詹、丘、何、胡八姓,本系中原大族,入闽后先在闽北定居,而后渐向闽中和沿海扩散。

“八姓入闽”是福建历史上第一次北方汉人大规模进入福建,他们带来北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增加了福建人口。

——网上下载

材料三:

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

……从东汉末开始,许多人为了躲避北方的战乱,逃往江南地区。

那时候,江南地区战争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

经过南北劳动人民的辛勤努力,江南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

——以上均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请回答:

(1)材料一描写的是什么时期江南的社会生产状况?

文中的“本业”指的什么?

(2)根据材料二,“八姓入闽”对福建社会的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

(3)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条件。

(答两个条件即可)

(4)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江南地区的开发有什么意义?

(5)从江南变化原因中,你认为对我们今天经济的发展有何启示?

答案解析

1.【答案】D

【解析】阅读题文所给提示信息:

在今天纪念圆周率鼻祖,要求选出与之相关的人物,根据所学知识,南朝的祖冲之,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选项中D符合题意,故选D。

2.【答案】C

【解析】南北朝时期,能造日行百里的千里船的是祖冲之。

3.【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晋时期,中原人口大量死亡,幸存者纷纷逃离,其中逃往南方的数以10万计,形成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

因此本题正确的选项是C。

4.【答案】B

【解析】当时北方战乱,人民南迁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技术和工具,加速了当地经济的开发,④表述太绝对。

5.【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中的材料可知,涉及到的历史事件是北魏孝文帝改革,孝文帝改革学习和接受了汉族先进的文化,有利于少数民族的发展和进步,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所以本题答案为A项。

6.【答案】B

【解析】北魏时期,佛教盛行,石窟艺术在继承中国传统雕塑艺术的基础上,又吸收了外来的佛教艺术,创造出具有新的风格的石窟艺术。

7.【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西晋是汉政权,汉族人家出现少数民族的家具胡床、方凳,这一现象说明少数民族的文化习俗影响到了汉族,A相符合题意;用少数民族的家具是生活习惯的改变,不是贵族生活简朴,B项排除;题干没有提及汉族的习俗影响了内迁各族,C项排除;题干并无盲目攀比的意思,D项排除。

故选A。

8.【答案】B

【解析】孝文帝改革加快了汉化的进程,在语言、服饰、风俗习惯上逐渐与汉族趋同。

9.【答案】A

【解析】三国时期,东吴孙权曾派船队到达夷洲(今台湾),故选A。

10.【答案】C

【解析】顾恺之画人物以形写神。

11.【答案】A

【解析】依据课本所学,十六国时期,各国彼此攻战,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人民颠沛流离。

4世纪后期,氐族符氏建立的前秦渐渐强盛,并统一了黄河流域;强大后的前秦,与南方的东晋形成了对峙的局面。

383年符坚征集八十多万兵力,企图灭亡东晋,双方在淝水展开激战。

这就是著名的淝水之战,东晋以少量的兵力打败了前秦。

A符合题意。

官渡之战是曹操的军队和袁绍的军队之间的战役,BD不合题意;氐族人建立的前妻,C不合题意。

由此可知BCD不合题意,选择答案A。

12.【答案】D

【解析】孝文帝改革强调鲜卑族说汉语,穿汉服。

13.【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有提倡鲜卑贵族与汉人联姻;改汉姓,穿汉服;迁都洛阳;使用汉语。

由此分析A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B。

14.【答案】D

【解析】联系已学知识可知《齐民要术》是北魏时期的中国杰出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书,也是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专著之一。

是中国现存的最完整的农书,系统地总结了6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农牧业生产经验、食品的加工与贮藏、野生植物的利用等,对中国古代汉族农学的发展产生有重大影响,D符合题意;而A是地理学著作;C是明朝科学家宋应星的工艺百科全书;B是书法杰作,所以此题选D。

15.【答案】D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本题关键句是“北方人口大量向南迁徙”。

其最重要的结果是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

北方大量人口南迁的同时,北方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传入南方,加快了南方的社会经济发展,导致农业和经济重心的南移,为南方后来的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到了两宋时期经济重心的南移也完成。

故选D项。

16.【答案】A

【解析】曹操死后,公元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建立魏,三国开始,因此曹操生活在东汉末年,所以答案是A。

17.【答案】B

【解析】《齐民要术》内容丰富,反映了当时我国北方农业生产技术的水平,其中有许多技术直到现在还在应用。

18.【答案】D

【解析】魏晋南北朝是一个佛教思想与儒学思想碰撞、交融的时期。

因此,统治者利用宗教大建寺庙,凿窟造像,利用直观的造型艺术宣传统治者思想和教义。

代表性的石窟为:

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等。

19.【答案】B

【解析】东晋是由西晋宗室司马睿南迁后建立起来的政权,建都洛阳的西晋覆亡,史称东晋,此外,史书中又仿东汉称中汉,称东晋为中晋,寓以晋室中兴之意;又东晋统治地区大部分在江东,古称江左,因此以江左代指东晋。

前秦是东晋十六国时期的政权之一。

350年氐族人苻洪占据关中,称三秦王,共历六主,享国四十四年。

北魏是鲜卑族拓跋珪建立的北方政权,也是南北朝时期北朝第一个王朝。

西汉又称前汉,与东汉合称汉朝,是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共十四帝及一位傀儡皇太子孺子婴,享国二百一十年。

所以答案选B。

20.【答案】A

【解析】根据图片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北魏孝文帝时期实行了一系列汉化的改革措施,促进了我国的民族之间的大融合,图一中的北魏文官所穿的汉服和图二中汉人吃胡人的食物,正是民族融合的真实写照。

故选A。

21.【答案】A

【解析】王羲之的书法以行书见长,代表作《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

22.【答案】D

【解析】东汉末年,曹操将汉献帝迎接到许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控制汉献帝,取得“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有利地位。

23.【答案】A

【解析】依据课本所学,魏晋南北朝时期,绘画艺术有很大的发展,著名的画家很多,以东晋的顾恺之最为出色。

代表作有《女史箴图》、《洛神赋图》,他笔下的人物,线条优美,活泼传神,富有个性。

A符合题意;顾恺之的绘画题材非常广泛,佛教故事、历史故事、人物山水、飞禽走兽无所不画。

但是《女史箴图》、《洛神赋图》都是人物画。

BCD不合题意。

由此分析可知,BCD不合题意,选择答案A。

24.【答案】D

【解析】王羲之的书法,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25.【答案】A

【解析】江南经济迅速发展的客观原因是江南的社会环境相对稳定。

从东汉末年开始许多人为了躲避北方战乱,逃到江南地区。

西晋后期以来,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徒,迁徒浪潮中更多的北方人迁到江南给江南地区带去了劳动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

江南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

故本题选A。

26.【答案】

(1)材料一:

江南落后,没有开发;材料二:

江南繁荣,经过充分开发;

(2)北人南迁,带去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

(3)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解析】

(1)据材料一“江南地广或火耕水耨。

民食鱼稻,以渔猎山伐为业。

…饮食还给,不忧冻饿,亦亡千金之家”,可知汉朝时江南没有开发,生产力水平较低,经济落后,人民生活有保障却不富有;据材料二“江南之为国盛矣…民户繁育,将曩时一矣。

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会土带海傍湖,良畴亦数十万顷,…荆城跨南楚之富,扬郡有全吴之沃…,丝棉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可知东晋南朝时期时江南已得到了充分的开发,不仅农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而且农业发展还带动了手工业的发展,江南经济繁荣。

(2)依据材料三“北方人民为躲避战乱陆续南下到巴蜀和长江中下游一带的就有70万人,形成北方民众纷纷南下的浪潮。

”可知东晋南朝时期促进江南经济发展的因素是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给南方补充了大量的劳动力;人口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经验。

(3)依据材料四宋朝谚语:

“苏湖熟,天下足。

”结合所学可知,从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战乱少,许多中原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增加了那里的劳动人手;再加上自然条件的变化,江南地区的农业发展较快,逐渐超过北方。

当时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水稻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首位。

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27.【答案】

(1)诸葛亮。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2)魏、蜀、吴。

(3)赤壁之战。

208年,孙刘联军和曹操,最后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大败曹操。

(4)周瑜。

诸葛亮。

(5)官渡之战。

(6)在战争中曹操自恃兵力雄厚,骄傲轻敌,麻痹大意,加上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又不服南方水土,在孙刘联军的火攻下最后大败。

【解析】三国时期,英雄辈出,如诸葛亮,他一生辅佐刘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材料二中“三国”指魏蜀吴,三国的地理方位是北方的魏,西南方的蜀,南方的吴。

220年,曹丕建立魏,定都洛阳;221年,刘备建立蜀,定都成都;222年,孙权建立吴,定都建业。

这首词与我国古代历史上的赤壁之战有关,208年,孙刘联军和曹操大军决战,最后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大败曹操。

材料二中的“周郎”指的是周瑜,与他一同指挥赤壁之战的还有诸葛亮。

赤壁之战前曹操已基本统一了北方,曹操统一北方的关键性战役是官渡之战。

“樯橹灰飞烟灭”的原因:

在战争中曹操自恃兵力雄厚,骄傲轻敌,麻痹大意,加上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又不服南方水土,在孙刘联军的火攻下最后大败。

28.【答案】

(1)匈奴、鲜卑、羯、氐、羌。

(2)氐族;前秦。

(3)建立:

266年。

统一:

280年。

(4)主要分布于中原地区。

影响:

少数民族纷纷建立了民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