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红河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精校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642321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07.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红河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精校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云南省红河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精校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云南省红河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精校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云南省红河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精校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云南省红河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精校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云南省红河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精校Word版含答案.docx

《云南省红河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精校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红河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精校Word版含答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云南省红河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精校Word版含答案.docx

云南省红河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精校Word版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

云南省红河县一中2018-2019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历史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

一、选择题(共28小题,每小题2.0分,共56分)

1.太平天国的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关于社会经济的主张()

A.试图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B.脱离社会现实,流于空想

C.反映了农民的理想追求

D.受西方宗教文化的影响

2.北宋前期继续设置三省六部,但其职能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仍与唐代相同的是()

A.三省长官均为宰相

B.设置“中书门下”为宰相的办公机构

C.由中书省草拟诏令,门下省审议

D.尚书省统领六部

3.半副对联慑群魔。

侵略者:

“琵琶琴瑟八大王,王王在上”。

中国人:

“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犯边”。

此故事反应历史事件后所签订的条约是()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4.“夏朝设秩宗,商朝设卜、巫、史,西周设太史、太祝、太卜、太士等,他们既是神权的掌握者,又是国家的重要执政官,权位显赫。

”这表明夏、商、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之一是()

A.按照血缘亲疏分配政治权力

B.形成内外相辅的地方政权体制

C.实行神权与王权相结合的制度

D.国家和家族宗法制度密切结合

5.《申报》报道说:

“本月八日晨一时,驻扎丰台的日军,……要求入宛平县城搜查。

我国当局以时在深夜不允,日军遂向驻在该地的二十九军三十七师冯治安师吉星文团,开炮百余发挑衅,我军颇有死伤。

……此报道的事件是()

A.九一八事变B.卢沟桥事变

C.八一三事变D.平型关战役

6.史学家陈旭麓指出,19世纪40年代、60年代和90年代是中国社会从古代到近代变革过程中前后相接的三个历史环节。

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是()

A.反抗封建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

B.批判传统与全面引进西方文化的统一

C.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

D.反抗西方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

7.某事件被称作以反满的汉民族主义为主要号召的“传统民变的特殊标本,中西碰撞的旁生枝节”,该事件是()

A.洋务运动B.太平天国运动

C.义和团运动D.戊戌变法

8.茅海建在《天朝的崩溃》中说:

“在整个鸦片战争期间,英军虽有一时的供应不足之虞,但在总体上不觉困难。

一些民众向他们出售粮食、畜禽、淡水,以图获利,另一些民众为他们充当苦力,从事运输,以求工值。

至于英军在行进甚至开战之时,成群的民众躲在远处观看这难得一见的“西洋景”,更是在英方文献中屡见不鲜。

”材料反映了()

A.英方发展海外贸易

B.民众尚未形成国家民族意识

C.英方诋毁中国民众

D.民众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意识

9.社会主义,不是“由于它能够加速生产力的进步以及关联着‘公平的’收入分配,就被认为是一种优越的‘生产模式’。

社会主义是另一回事:

它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更高阶段。

因此,工人阶级运动并非偶然地植根于被剥削人民以及致力于争取社会主义的斗争之中。

”关于社会主义的这一认识,最早实现突破的是()

A.圣西门B.欧文C.马克思D.巴黎公社

10.清末,出现了许多反映现实的灯谜,如“论伍子胥之为人”,谜底为“议员”;“颈上污尘”,谜底为“领土”;“独行三年丧”,谜底为“专制”;“成汤鸣条之役”,谜底为“商战”等。

对此分析有误的是()

A.体现了阶级斗争的思想B.体现了爱国主义的情感

C.体现了实业救国的思想D.体现了追求民主的思想

11.下列《十二铜表法》与《查士丁尼民法大全》的比较,不正确的是()

①前者是习惯法,后者是成文法②前者是在平民的强烈斗争下出现的,后者是统治者积极革新内政的结果③两者都是在罗马帝国时代制定的法律,有利于帝国的扩张④罗马法是以前者为开端,后者为总结

A.①②③④B.①③C.②④D.①②④

12.1900年,一位美国商人来到中国。

此时,他可能()

①按中美协定税率交纳商货的关税②参观英人在重庆开设的工厂

③在各国“势力范围”内自由贸易④到北京东交民巷拜访驻华使馆

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

13.一位政治家在评价美国1787年宪法时,曾指出:

“毫无疑问,我们的宪法之所以恒久,就在于它简洁。

它是一块奠基石,而不是一座完美的大厦。

”其意在肯定宪法()

A.条文与体系的完备性B.所蕴含的原则与精神

C.各项内容具有前瞻性D.实践不受时代而调整

14.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

“用一人焉则疑其自私,而又用一人以制其私;行一事焉则虑其可欺,而又设一事以防其欺。

”能体现这一特点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有(  )

①三省六部制

②宋朝在中央设置中书门下,在地方设置通判

③明朝的内阁

④清朝的军机处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②③

15.国民大革命相对于辛亥革命而言,有内在继承性,这主要表现在()

A.革命任务上   B.革命的领导阶级上

C.革命的结局上D.革命的指导思想上

16.某博客在总结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发展史的文章中,涉及下列相关信息。

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A.《共产党宣言》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B.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C.十月革命推翻了俄国沙皇的专制统治

D.“斯大林模式”在历史上曾起过积极作用

17.《中国国民党党章》对“总理”(党内领袖)规定为:

本党以“孙先生为总理”“党员须服从总理之指导”“总理有……最后决定之权”等。

这些规定()

A.反映孙先生深受党员拥戴

B.强调国民党内孙先生独尊地位

C.反映国民党是民主的政党

D.阻碍孙先生与共产党的合作

18.17—18世纪,欧美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

各国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普遍具有的本质特征是()

A.推翻了君主制度B.彻底解决了土地问题

C.向法制国家过渡D.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19.“……学子激扬焚佞府,群团奋起激街巷。

众工人,上阵露锋芒,春雷响。

……气轩昂,誓与列强争抗。

抖擞中华民众志,挫败掠者千夫莽。

”这首诗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辛亥革命B.新文化运动C.五四运动D.南昌起义

20.曹魏时期,曹丕命陈群选拔“德充才盛”“有识鉴”之人担任中正,按照“家世、道德和才能”三条标准,选拔“俊秀之士”,一时间“儒雅并进”。

由此可知当时()

A.古代选官制度的标准不断变化

B.古代选官制度有利于中央集权

C.九品中正制被世家大族所操控

D.九品中正制选拔官员德才并举

21.伯利克里时期是雅典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当时的雅典公民广泛参与城邦事务。

但也出现了一些过激行为,如数千群众聚在一起制定法律审查执政官的行为,宣召伯利克里解释其行为,不仅处死了苏格拉底,更处死了在阿吉纽西海战中打了大胜仗的六个将军。

这反映了()

A.直接民主会损害自由B.公民道德素质的下降

C.古希腊缺乏法制传统D.雅典社会人人平等的原则

22.罗马帝国极盛时,有这么一件事,一个自由的男人娶一个女奴后又后悔,将妻子“休”回“娘家”。

该女子决定到法院起诉前夫。

那么法庭将()

A.进行调解   B.宣布“休妻”无效

C.干脆不予理睬D.要求男子赔偿

23.英国1882年制定的关于议会议事程序的“普遍法规”规定:

议会开会的大部分时间应有政府成员参加。

1887年—1889年,英国政府参加会议的次数占全部议会次数的84.5%。

美国在1885—1889年,总统否决议案达324项。

这些现象最能说明()

A.议会始终是国家的最高立法机构

B.议会对国家行政部门有监督权

C.在国家政权实际运行中行政权居于主导地位

D.行政首脑取代议会成为国家的决策中心

24.1949年1月,超载的中联轮船公司客轮“太平轮”因未开夜航灯而被货船“建元轮”撞沉,导致船上近千名绅士、名流罹难。

同时损失大量货物、重要国民党档案等。

该事件被称为“中国的泰坦尼克号”。

这一悲剧的时代背景是()

A.“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推进

B.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恶性竞争

C.中国近代重工业基础的脆弱

D.解放战争的走势已渐趋明朗

25.下表的内容与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和发展进程有关,左侧是史实的陈述,右侧是对陈述的推论。

其中推论正确的是()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

26.著名维新人士容闳与友人论时局时说:

“汝以为义和团为乱民乎?

此中国之民气也。

民无气则死,民有气则动,动为生气,从此中国可免瓜分之局……中国下层愚氓,民气已动,将及于士大夫。

”容闳在这里()

A.肯定了义和团民众蕴藏的力量

B.认识到义和团运动发生的原因

C.强调了义和团民众的愚昧无知

D.指明了义和团运动失败的根源

27.据《京华时报》报道,美国总统乔治·布什,曾因干预一桩死囚诉讼案,被最高法院裁决为越权行为。

此事件主要说明()

A.最高法院权力高于总统B.总统以权谋私

C.美国法律存在弊端D.最高法院可以制约总统权力

28.鸦片战争发生的必然因素包括()

①英国基本完成工业革命②英国已是一个帝国主义国家③中国自给自足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④中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A.①②③  B.①②④C.②③④  D.①③④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44分)

29.请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

——《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材料二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宰:

地方官),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所以其为得也。

——《封建论》

材料三中统、至元间……嫌于外重,改为某处行中书省。

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

——《元史·百官志》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联系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对象及其特点。

(2)材料二、三分别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些政治制度?

这些政治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分别有什么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演变的特点。

 

3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什么中国在历史上曾经有过辉煌的创造,却最终在15世纪之后输掉了竞争?

写出《枪炮、细菌和钢铁》的美国学者贾雷德·戴蒙德给出了他的见解:

因为中国是如此执着的一个中央集权,……而统一的、中央集权的中国,则可以通过一个愚蠢的决定,阻止一切技术的进步,甚至销毁曾经的财富。

——刘十九《小细节里的大变局》

材料二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

第一次是1840~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58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

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

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

它产生了一个新中国,产生了至今震撼着远东和全球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日本除了把台湾夺到手之外,还拿到了中国2.3亿两的赔款。

这等于日本4年的财政收入,等于中国3年的财政收入。

日本要是拿这笔款发展经济,用于改善经济发展的环境,用于改善国民的生活,那就很可观了。

但它用来扩军,85%的赔款都用于扩军和相关的项目,走上军国主义道路。

只有一部分拿来建了一家钢铁厂。

这就导致了日后侵略别国反过来被迫无条件投降的灾难性后果,同样输得很惨。

——袁伟时《甲午战争:

没有赢家的结局》

(1)材料一中美国学者提出了怎样的观点?

你是否同意,结合史实说明理由。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三次灾难性的战争”分别指什么?

三次战争的灾难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袁伟时为何认为甲午战争中“没有赢家”?

 

3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法律保护除奴隶以外的自由民的权利,自由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依法享有国家全面保护的公权和私权。

──“万民法”

材料二皇帝的命令就是最高的法律。

──2世纪时罗马皇帝哈德良的讲话

材料三奴隶和隶农必须无条件地服从主人,服从“命运”的安排,对逃亡的奴隶和隶农必须严加惩治。

──《民法大全》

请回答:

⑴根据材料一回答,皇帝(贵族)、隶农、奴隶中属于自由民的有哪些?

⑵材料二、三与材料一的观点有何矛盾之处?

⑶材料三中的规定保护哪一阶级的利益?

维护什么制度?

⑷根据上述材料,你认为罗马法制定颁布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答案

1.B2.B3.D4.C5.B6.D7.B8.B9.C10.A

11.B12.C13.B14.A15.A16.C17.B18.C19.C20.D

21.A22.C23.C24.D25.D26.A27.D28.D

29.

(1)王族、功臣、先代帝王的后代。

特点:

层层分封,带有严格的等级秩序;分封的对象具有多样性,主要以王族为主;分封制和宗法制互为表里;分封的内容主要是土地和人民。

(2)郡县制;行省制。

郡县制的影响:

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沿用,并不断完善。

行省制的影响:

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它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3)特点:

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或从血缘世袭到皇帝任免);地方管理制度不断创新发展;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越来越强。

【解析】

(1)有关于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分封诸侯的主要对象的问题,需要读懂材料一的古文内容,正确的翻译,然后再做出回答。

材料中的“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表明其分封的主要对象是姬姓的。

有关于其特点的问题,可以结合前一问的答案来分析。

(2)有关于材料二、三分别反映了我国古代的哪些政治制度的问题,材料二中的“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宰:

地方官)”表明是秦朝的郡县制,材料三中的“改为某处行中书省。

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统之”表明这是元朝的行省制。

有关于这些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何影响的问题需要从这两种政治制度的特点及所反映的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上分析归纳。

(3)解决本题需要结合前两问的答案来归纳。

第一问的分封制初期能起到巩固统治的作用,后来是造成国家分裂的主要原因,所以才有了后来的依据地域划分地方机构的政治制度产生,这就解决了地方分权对中央集权统治的威胁,所以由此可得出结论。

30.

(1)观点:

中国的中央集权制度阻碍了社会进步和发展;

同意: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导致一人独尊,成为社会发展的桎梏。

不同意: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有利于提高政府决策效率,有效地维护国家统一。

(2)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

表现:

被迫打开国门,割地、赔款,部分主权丧失,半殖民地半封建化开始并逐步加深。

(3)对中国而言:

清廷战败,被迫签订了屈辱的《马关条约》,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使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对日本而言:

战争的胜利进一步刺激了日本的侵略野心,促使它进一步扩军备战,发动了更大规模的侵略战争,最终导致了日本的战败投降。

【解析】

(1)第一问,根据材料二“统一的中央集权的中国”则通过一个愚蠢的决定,阻止一切技术的进步,甚至销毁曾经的财富可以归纳其观点。

材料的观点可以同意也可以不同意,答案不必拘泥于一种观点。

如果同意,回答中央集权的消极作用,不同意回答其积极作用即可。

(2)19世纪的三次灾难性战争指的是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鸦片战争后签订《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甲午中日战争后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签订《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材料内容反映的是甲午战争的赔款如果日本用来发展经济的话对日本来说是有利的,但日本却用于发动战争,而最后输得更惨,甲午战争后中国的失败与民族危机加深说明中国更不是赢家,所以依据材料内容可以归纳整理出正确的的答案。

31.⑴皇帝(贵族)、隶农都是自由民,而奴隶不属于自由民。

⑵罗马法承认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公民拥有很广泛的权利,但“平等”只是相对的,如:

平民、贵族不平等,男女不平等(被排除在公务之外),自由民、奴隶不平等。

⑶保护奴隶主阶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维护奴隶制度。

⑷罗马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以法律维护奴隶制度,维护奴隶主阶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维系和稳定帝国统治。

【解析】⑴问根据所学知识,罗马法的自由民为公民,而公民中不包括奴隶。

⑵问通过材料可知材料一中倡导“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但材料二、三中又规定了平民、贵族不平等,男女不平等(被排除在公务之外),自由民、奴隶不平等。

⑶问根据材料可知严格限制和惩罚奴隶,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和奴隶制度。

⑷问根据材料得出罗马法制定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演讲主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