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桂梅王崧舟教学对比.docx
《窦桂梅王崧舟教学对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窦桂梅王崧舟教学对比.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窦桂梅王崧舟教学对比
语文教学案例分析
窦桂梅、王崧舟《圆明园的毁灭》案例分析
一、《圆明园的毁灭》之巧设悬疑
王崧舟老师的《圆明园的毁灭》和他之前的公开课有所不同,少了几分诗意,但依旧是以情感的变化作为主线。
这堂课的设计也是非常的精巧,由开始的“不可估量”直达“化为灰烬”,给学生强烈的情感刺激,让情感流畅地贯穿全课。
本文的一大亮点是教师的问题设计,在教师的引领下,层层递进,了解圆明园事件的前因后果。
并且这篇文章依旧可以体现王崧舟老师的教学特点,通过各种各样的读:
范读,引读,齐读,默读,指名读等,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体会,读中生情,最后达到以情促读。
【片段一】
师:
快速读中间部分,你对咱们的圆明园又知道些什么呢?
生:
我知道圆明园本来是一个金碧辉煌的园林。
师:
你找到了金碧辉煌,还有没有别的词来形容圆明园吗?
生:
举世闻名。
生:
万园之园。
师:
全世界都知道在中国有一个万世之园——圆明园。
再找一找,圆明园凭什么成为万园之园呢?
生:
凭宏伟的建筑。
生:
还凭奇珍异宝。
师:
找到写宏伟建筑的那一段话,边读边看边找,这一段写圆明园的建筑景观一共写了几个“有”?
生:
7个有。
师:
写圆内景观,作者写了7个有,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
景物多,价值连城。
生:
全国各地有特点的景物都集中在这里了,这儿好似个聚宝盆。
师:
王老师要问,要写尽圆明园的全部建筑和景观,还要用上多少个有?
依据在哪里?
生:
无数个。
生:
我从文中的省略号体会到圆内景物数之不尽。
生:
从“不仅……还有……”体会到多。
生:
我从各地名胜这里体会到无数。
生:
还有一个“等”字。
师:
一方小小的天地,容纳了世界上所有的美景,这就是圆明园,这就是万圆之圆的圆明园。
师:
(出示)漫步园内,宛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师:
谁愿意来读一读,把大家带到圆明园里去,(学生读)在这样的圆明园里漫步,你还想出来吗?
我估计也不会有人想出来了,因为它的确太迷人了。
请你带着这样的感觉再读一读。
师:
听着他的朗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
里面的奇珍异宝。
生:
我仿佛看到了世界。
祖国太伟大了!
师:
(出示连续图片)请你带着这种感觉读一读,再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一座万园之园。
(生读)陶醉了吗?
好,让我们一起来读这一段话。
师:
同学们,但你们读到、看到的一切早已不复存在,早已化为灰烬、烟消云散了。
请你再自由快速地默读课文,想一想:
对咱们的圆明园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生:
谁设计的?
这么大的一个圆明园要造多少年呀?
生:
英法联军为什么要如此破坏?
怎么没有一点同情心呢?
师:
什么是强盗?
强盗来了,会有同情心吗?
生:
老师,强盗来了,我们的政府在干什么?
我们的军队在干什么?
都到哪里去了呢?
师:
我搜集了一份资料——《圆明园之最》,读了以后,你能明白一部分心中的疑惑,我相信你也一定会被它深深地震撼。
师:
读完这则短短的材料,你的心震撼了吗?
你震撼了吗?
是什么让你震撼?
生:
我被圆明园的大震撼了。
640个足球场,这是多么巨大的园林呀!
生:
园内藏着不计其数的珍宝,每一样都价值连城。
我被这个震撼了。
【上课开始,王崧舟老师就问学生们“圆明园凭什么成为万园之园?
”引导学生自我感悟。
之后再引导学生思考要写尽圆明园的全部建筑和景观,还要用上多少个“有”?
依据在哪里?
之后王崧舟老师又巧妙地让课堂急转直下,“但同学们,你们读到、看到的一切早已不复存在,早已化为灰烬、烟消云散了。
请你再自由快速地默读课文,想一想:
对咱们的圆明园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王老师这一质疑,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更深广的领地。
】
【片段二】
师:
它整整建造了151年,15代人的心血,6朝皇帝那,全世界建造时间最长,投入最多的规模最大的就是我们的圆明园那。
师:
这是世界上最美的一座园林,却在大火中化为灰烬。
(课件展示火烧圆明园的录像,最终定格在大火)
师:
面对这把大火,你有什么话想说的吗?
你有什么话想说的吗?
你有什么话想说的吗?
把它写下来,一个词一个词写下来,不仅写到纸上,还要写在你的心坎上。
生:
(自由写)老师巡视。
师:
好,停下笔,让我们再来看一眼,圆明园。
这被英法强盗毁灭的圆明园的焦土,你想说什么?
生:
我想对英法鬼子说你们真的忍心放这把火吗?
你们是一群狼心狗肺的东西,我鄙视你们。
鄙视这种遗臭万年的行为。
师:
孩子有志气!
生2:
中国人民永远憎恨你们,憎恨你们那颗无耻的心。
师:
要牢记这一笔血债啊。
孩子,不能好了伤疤忘了疼。
生3:
英法联军,我们会永远记得这把大火,我们会以两把大火还给你们的。
师:
我知道这是你内心的两把大火,这必将是化做你振兴中国,富强国家的力量啊。
生4:
这把大火毁灭了我们圆明园的雄伟建筑,举世闻名,可见放这把大火的英法联军多么地残忍啊。
师:
我们不应该仅仅停留在痛恨上,面对这把大火,我们还应该对自己说。
生5:
中国人一时的懦弱造成我们举世闻名的圆明园的毁灭。
师:
从这把大火中,孩子你读出了一点,落后就要挨打。
生6:
中国人啊,你们怎么会那么懦弱呢,一场大火都不敢救。
师:
孩子,我明白你的意思,我知道你对当时的清政府,当时的军队不满,如果那时换做你,一个血性的男儿会挺身而出,有志气啊。
师:
我知道你们还有很多话要说。
这把火烧毁了圆明园,也烧醒了中国人,烧醒了自强不息的中国人。
烧醒中国人要崛起,要强大的决心,在今天,在永远永远的未来,都不要让这样的悲剧再发生。
【结尾王崧舟老师从情入手,透过字里行间充分挖掘“爱恨变换”的情感主线,不断激发学生的情感,并使这种情感逐渐升华。
使课堂自始至终充满着对圆明园毁灭的遗憾,抒发着对帝国主义、清朝政府的痛恨,在老师情感的熏陶,在课件熊熊大火以及背景音乐的帮助下,让同学们毫不费力地进入课文情境,与文本对话,把自己想说的,想表达的都写出来,再在老师的引导下好好学习效力祖国的使命感油然而生。
】
二、圆明园的毁灭之主题教学
窦桂梅老师在《圆明园的毁灭》之中充分体现主题教学的思想,她将语文教材零碎散落的,甚至单一的内容和形式重新作一番统整,然后进行教学。
这样的教学,密度强,容量大,学生所学习的知识却是不仅仅停留在课本上,并且对这段历史会有比较深刻并且全面的了解。
如引入李大钊关于圆明圆的诗句,还有雨果的文章,圆明园毁灭的相关历史资料、文字记载等等,以此丰富学生的积累,扩大学生的视野,在重视过程的生成中,实现真正主题意义建构的一种开放性教学。
【片段一】
师:
既然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读词并板书:
不可估量)我们走进圆明园,先走进这片废墟,(多媒体出示废墟图片)。
圆明园有多大呢?
生:
347公顷。
师:
一公顷相当于多少平方米?
生:
10000平方米。
师:
你算一下有多少万平方米?
生:
3470000平方米。
师:
估算一下我们听课的教室有多大?
生:
200多平方米。
师:
你说这么大一个圆明园相当于多大一个教室?
生:
大约10000多个。
........
生1: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师:
我知道你读的,“那是世界上最大的”,可能我会这样读。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哇!
”把我的“哇”去掉就行!
不信,你再来试试看,我知道你的性格比我内向一些。
来!
生1: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哇!
生2:
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名人书画,各种奇珍异宝。
生3: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名人书画,各种奇珍异宝。
师:
你怎么这么会读呀!
和刚才的同学呀,“下至唐、宋、元、明、清”虽然用了顿号,可是人家听进去,就不像我班学生这样读,有时候:
(快速读)“下至唐、宋、元、明、清”。
别人一听,诶!
诶!
所以她这一读,(仿生3读)“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名人书画,各种奇珍异宝。
”怪不得是博物馆、艺术馆哪!
会读,还有吗?
再读。
生4: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庭台楼阁。
师:
你不要激动,刚才你读得稍快了一点。
是什么样的“殿堂”、什么样的“庭台楼阁”?
那可是不一样的哦!
生4再读。
师:
看,多自豪呀!
这有底气,对不对呀,所以,这样一介绍一讲,我们就感觉到这的的确确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生齐接)博物馆、艺术馆!
那同学的头都扬起来了!
所以全班同学再读这句话!
课文里的这句话再读!
把刚才那些感受送到这里,来!
生齐读:
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师:
诶!
圆明园里有40个景点,叫圆明园四十景,有没有同学知道,诶,(有一生举手)真了不起!
你能知道几处也行,说说他们的名字?
生:
有海内安澜园……,和……,还有……
(师归纳板书:
有……也有……
有……也有……还有……不仅有……还有……)
【由于小学生没有经验支持,窦老师通过有技巧的提问,让学生初步感受圆明园的宏伟壮大,一个圆明园相当于10000个教室。
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然后对应小学生的认知能力,窦老师设计出了这条逻辑暗线,于第五段的教学中回顾盛时盛况,抚今追昔,让同学们以从“有……有……有……还有……”通过造句感受圆明园的雄伟宏大,并相应的辅导学生朗读】
【片段二】
师:
作为法国人的雨果,他是怎么感受圆明园的呢?
快,拿出这篇文章(学生拿出《雨果致巴特莱的信》),我们一起在圆明园里,在雨果的眼中感受的那样去表达一番。
谁来?
生:
“请您用大理石,用玉石,用青铜,用瓷器建造一个梦,用雪松做它的屋架,给它上上下下缀满宝石,披上绸缎,这儿盖神殿,那儿建后宫,造城楼,里面放上神像,放上异兽,饰以琉璃,饰以珐琅,饰以黄金,施以脂粉。
……再添上一座座花园、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喷泉,加上成群的天鹅、朱鹭和孔雀……总而言之,请假设人类幻想的某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其外貌是神庙、是宫殿,那就是这座名园。
”
生:
“过去的艺术家、诗人、哲学家都知道圆明园,伏尔泰就谈起过圆明园。
人们常说:
希腊有巴特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巴黎有圣母院,而东方有圆明园。
要是说,大家没有看见过它,但大家也梦见过它。
这是某种令人惊骇的杰作,在不可名状的晨曦中依稀可见,宛如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瞥见的亚洲文明的剪影。
”
师:
好,我们再一齐读读雨果的话———
生:
“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这就是圆明园。
”
师:
现在,回过头来再读课文,让我们一起和你陶醉在这恍若月宫的圆明园中。
(个人读,美读课文2-4段。
)
【上面这个片段就很好地体现了窦桂梅老师的三个超越之一的对教材的超越和她所倡导的“主题教学”。
《圆明园的毁灭》一文对圆明园的景色和文物描写得比较简单,学生从中还不能充分感受到圆明园的美丽迷人,为了开拓学生的视野,窦老师将一篇拓展性的文本《雨果致巴特莱德的信》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通过拓展性阅读,学生对圆明园的感受趋于丰满,学生在进行语言量的积累的同时,语言的领悟力也在不断提高。
拓展性阅读之后,窦老师让学生回过头来再读课文,这个时候,学生对课文内容一定有了更深更广的感受这些补充的文本与课文内容相得益彰。
这就需要我们平日里多多读书,多多积累有关的知识与素材,在教学设计的时候才能够学以致用。
】
【片段三】
生: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
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拿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
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师:
这还没完,像刚才这位同学说的,还得烧,烧几天呀,那个火着的
师生:
三天三夜
师:
一天多少小时
生:
24小时
师:
我们还得学数学,三天多少小时
生:
72小时
师:
三天就是72小时,一小时多少分钟
生:
60分钟
师:
72小时多少分钟
生:
4320分钟
师:
4320分钟,4320分钟相当于多少个半分钟生:
8640个半分钟
师:
8640个半分钟,我亲爱的同学们,一个半分钟就刚才你们体会的平湖秋月瞬间就化为灰烬,一幅字画不用几秒钟就变为一片灰烬,那么,这8600个这样长的时间里,你想想,烧掉的……所以现在请同学们抬头,让我们静静地去体会,这8640个半分钟里的一个半分钟会烧掉些什么呀?
生看火烧圆明园图像(半分钟)
【上面这个片段是窦桂梅老师设计最最巧妙的地方,通过情景是提问的方法,首先,运用一些小问题作为铺垫,旨在让学生充分感受“三天三夜”时间之长。
然后,窦老师启发学生,烧掉一幅世界名画只需几秒钟,烧掉一个建筑只需几分钟,为学生的想象提供必要的经验支撑。
接着,播放烈火熊熊的无声画面,创设情境,让学生想象:
烈火熊熊的半分钟会烧掉什么?
半分钟的时间足够让学生去思考,去感受,去想象。
最后,窦老师再次让学生想象:
在一万多个会堂这么大的地方同时燃烧8640个半分钟会烧掉些什么?
这个教学环节,教者所设计的问题环环相扣,层层推进,学生的情感也在逐渐地被唤醒与激发。
巧妙地设置课堂教学的环境与氛围总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产生情感的共鸣。
】
【片段四】
师:
至此,圆明园所拥有的一切,现在都“没有了”———(在黑板上的连接词前面加“没”、“了”。
一边添加一边让学生跟读。
比如,圆明园中,“没有了”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没有了”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没有了……,没有了……还没有了……)
师:
下面出示书中的句子,请同学们用变化了的连接词再说话。
生:
圆明园中,没有了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没有了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
生:
没有了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没有了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还没有了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景物,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
生:
园中不仅没有了民族建筑,还没有了西洋景观。
生:
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没有了,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名人书画、奇珍异宝也没有了。
师:
还可以换一种说法,比如,金碧辉煌的殿堂———
生:
“没有了”,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也没有了”!
生:
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没有了,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也没有了,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都没有了。
【如何利用好教材,是每一位将要毕业的我们都应认真思考的问题。
窦桂梅老师很好地就教材的一些内容进行延伸、修改、重组、创造。
在上面这个片段中,窦老师巧妙地对教材进行了“二度开发”,通过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转换,在原有文本的基础上创生出新的文本,让学生通过对新文本的阅读加深对原有文本的理解与感受。
从“有……也有……”、“有……也有……还有……”、“不仅有……还有……”到“没有……”、“也没有了……”、“没有了……还没有了……”这几组词语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反差,而这种强烈的反差必定给学生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窦桂梅老师在口语训练中一次次地积淀学生的情感,学生的情感也在朗读比较中得到了升华。
从“有的,还有的”到“没有了,也没有了”实际上体现的是窦桂梅老师的两个“不可估量”:
圆明园具有祖国文化史——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价值。
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文章虽然短,但由于窦桂梅老师的精心策划,在有限的篇幅里传达出丰富的容量。
】
【片段五】
师:
走出圆明园,我们就要把刚才的感情化为理性,现在我们做一个小小的体验,让我们假设一下历史,回到一百四十五年前,现在,你回到那个时候,面对圆明园的毁灭,假如你是一位把握国家前途命运的皇帝;假如你是辅佐皇帝参与国政的大臣;假如你是保卫圆明园或者保卫祖国疆域的一位普普通通的士兵;假如你就是生活在圆明园附近或者就是生活在北京城的一位普普通通的老百姓。
面对这样的毁灭,要是你的话,请选择其中的一个角色,你要是他的话,你会怎么想?
怎么做呢?
这样的体验是属于你自己的,请你冷静的琢磨琢磨,选择一种,谈谈看。
生:
我是一位普普通通的老百姓,我会想,这么好的建筑物,就在三天之内毁于一旦,实在是太可惜了,如果有可能的话,我会再去好好留恋一下,然后再慢慢的回想以前的壮观。
生:
我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士兵,我会想,你们销毁了罪证,不过罪证是铁证如山的,我会去学习武功向他们讨回东西。
因为他们抢去的东西并不是他们的,是我国人民自己用心血创造出来的。
生:
我想当一名百姓。
我总结出来一句话,落后就要挨打,中国必须强大。
生:
假如我是一名皇帝,我会为自己的平庸而感到耻辱,我会默默的努力,找机会向英国和法国把他们1860年10月6日夺走的东西给夺回来。
生:
假如我是士兵,我会想,为什么火药是我们中国发明的,而它却被帝国主义用来当作轰击我们祖国大门的工具,为什么?
为什么?
那些侵略者为什么要毁灭圆明园?
我要守住这一片废墟,给人们一份沉甸甸的思考。
(掌声)
生:
如果我是一位大臣,如果我有足够的权利,我会调动北洋水师,去保护圆明园。
【角色体验有两种方式:
一种是扮演角色,一种是进入角色。
进入角色是一种境界。
学生进入了角色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
学生成了角色,也就拓宽了思维的空间,增强了思维的序列性,学习效果自然明显提高。
更重要的是,学生进入了角色,他就会用角色去感受作品、感受生活、感受历史、感受人生,这样,思想教育和情感教育也就落到了实处。
在上面的片段中,窦老师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皇帝、大臣、士兵以及老百姓,站在不同角色的立场上想象一下,面对侵略者的暴行,自己会怎么说,怎么做。
在老师的启发下,学生走进角色,畅所欲言,纷纷说出了自己的深切感受,在此过程中经历了一次精神的“洗礼”。
】
【片段六】
(出示语句:
圆明园被烧后,皇帝的表现)
师:
看一下这位皇帝的表现使现在的一百五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还在外国人的手里。
师:
我们刚才说他是强盗,我们就是恨也得有个借口,在那个时代在欧洲已经诞生了比如:
贝多芬、歌德那些大师,如果西方产生了文明的话,为什么在中国他们成了强盗?
我想,我们还小,但我们也应该知道他们也找到了借口,原于我们在外交上的失败,可能还有很多很多值得我们思考的。
(出示句子:
焚毁前)师读。
师:
同学们,这些都原于老师看的一些文章,我愿与同学们透过刚才的词条回到下面的课文里去,而不单单就学这两篇文章,去读更多的文字。
(出示推荐书名、作者目录)
师:
我要问问同学们,如果说课前我们看到这三个字的时候,请问,现在我再问你,你还能像课前那样你的眼前只是一片大火,一片雄伟的建筑,你的眼前只是风景迷人的景观吗?
我再问,圆明园这三个字我们在走近的时候体会的它拥有着世界中国文化使,我们又知道它剩下来的是你的恨,你的这样的滋味,难过,现在就要离开圆明园,要离开它,请问,这三个字,在你心中化作了什么呢?
你的心中的情感难道仅仅停留在我自豪那是中国的文化史,是世界的文化史,浓缩的全是精华,我恨,恨的咬牙切齿,你还仅仅停留在一个自豪上,一个恨上吗?
请问,现在你的感情会化作一种怎样的滋味,留给你的最后沉淀在你心中的圆明园是什么?
生:
是失望。
悲痛的失望,对龚自珍儿子行为的失望。
生:
我认为圆明园这字眼它成了一个警钟,它让我们知道了祖国一定要大力发展。
生:
我也是一种失望,对咸亨皇帝和慈禧太后的失望,他们没有尽全力保卫圆明园,而是逃跑,而且后来也没有意识到要把自己的国家变的更强大,而是发动老百姓去抵抗,又损失了一百五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师:
一句话,这圆明园三个字成了压在你心头上的?
生:
圆明园三个字成了压在我心头的一块石头。
师:
这就是你的失望,对过去的失望,但我从你的眼神里,看出你对今天和未来充满?
生:
希望。
(掌声)
师:
圆明园今天已经作为了遗址,留在了我们的面前,正如同学木们重新对圆明园获得的认识一样,同学们,拥有五千年文明的中国,竟然被三千个英法联军把这样的圆明园代表我们的这样的标志的毁成废墟。
在离开圆明园的饿时候,在上完这堂课的时候,我还要对同学们说:
同学们,今天你们的学习太好了,我们不光停留在走进恨上,难过上,是因为我们还有一份对未来的希望。
所以,亲爱的同学们留给我们心中的思考还要继续。
比如课前我们思考的圆明园毁灭了,毁灭的究竟是什么?
必须毁灭的是什么?
不应该毁灭的是什么?
永远也毁灭不了的是什么?
应该把这样的毁灭迁移到你心灵里去,伴随你的一生。
这样,我相信我亲爱的同学们。
我们的语文学习才是真正的目的,我愿与亲爱的同学们走出圆明园的时候,最终我们获得的就是我们作为一个中国人,作为一个活生生别的这样的人的时候,我们应该怎样的拥有智慧,拥有尊严的活着。
下课!
【在学生、教师、文本间经历了一番深刻的对话后,她引入了圆明园毁灭的真实史料如:
皇帝因为外国使者不行跪礼而斩来使,由此激怒了外国人,导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并且是大诗人龚自珍的儿子龚橙带路。
火烧圆明园之后皇帝为了复仇反而损失了150万公顷的领土,把学生引向了另一番广阔的天空:
看了这些词条,你的自豪、愤怒仅仅停留在对外国人身上?
由此引发了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
怎么正确对待历史,怎么面对历史做反省、反思?
窦桂梅老师摘录了一些历史著作中的句子,让学生自己去体会,这就放大了学生的历史视界,同学们会进一步发现:
圆明园在当时并不是我们老百姓的,而是咸丰皇帝搜刮百姓用来寻欢作乐的“皇家园林”,英法联军的入侵,在自身原因上讲同时又是咸丰皇帝违反国际法拘禁外交官而自己造成的祸患,最后,他因战败而割地赔款更是把灾难转嫁到老百姓的身上。
所以窦老师适时地向学生提出这一连串的问题:
有着五千年文明的强大的中国为什么会被几千个强盗杀到京城?
圆明园烧掉的究竟是什么?
毁灭的究竟是什么?
永远也毁灭不了的是什么?
窦桂梅老师克服了教材的局限性,使学生的视角伸向更深更远的地方,如果没有深厚的史学功底,绝对设计不出这么深刻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自身多学习与读书。
】
结语:
王崧舟,窦桂梅老师他们的课堂非常有激情和感染力,就算不是学生,听的也津津有味。
归功于他们在教学的道路上不断地思索、不断地实践,才使他们具有深刻的内涵和浑厚的力量。
王崧舟老师常用一句话勉励教师: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窦桂梅老师在她的《读书笔记》中写道:
追求就是积极行动不断向更高的目标挺进。
腹有诗书气自华,正是因为孜孜不倦的摄取营养,才可以将一堂课设计的精妙绝伦。
这可以作为我们未来的提升自我的标杆。
只有读万卷书,才有了不断思索和实践的不竭的源泉,才能高唱生命之歌的激情喷薄和精彩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