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中药制剂.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3630537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9.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一章中药制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第十一章中药制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第十一章中药制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第十一章中药制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第十一章中药制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十一章中药制剂.docx

《第十一章中药制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一章中药制剂.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十一章中药制剂.docx

第十一章中药制剂

第十一章中药制剂

教学目的

1.掌握溶剂浸出扩散理论及影响因素;常用浸出方法及其浸出制剂

2.熟悉浸出技术及中药制剂的特点及其概念;基本浸出设备

3.了解中药剂型的改革与发展

重点:

浸出过程及浸渍、渗漉、蒸馏、大孔树脂分离等方法;酊剂、流浸膏剂与浸膏剂等浸出制剂

难点:

浸出理论及影响因素,超临界流体浸出原理及影响因素

浸出药剂

概述

浸出药剂是指利用适当的浸出溶剂和浸出方法,从药材中浸出有效成分所制成的药剂。

一、特点

(一)药材中的成分

1、有效成分

是指化学结构明确、起主要药效的物质,如生物碱、甙类、挥发油等。

2、辅助成分

是指本身无特殊疗效,但能增强或缓和有效成分作用的物质,如皂甙、蛋白质等。

3、无效成分

是指本身无效甚至无害的物质,如脂肪、糖类、淀粉、酶、树脂、粘液质等。

(二)特点

1、具有单一成分所没有的疗效。

如阿片酊具有镇痛、止泻功能,但纯吗啡只有镇痛作用。

2、作用缓和持久,毒性较小。

3、与原药材相比,减小了用药剂量,提高了有效成分的浓度和稳定性。

4、对于有效成分不明确的药材,浸出药剂是最好的剂型。

二、浸出溶剂

常用的是水、乙醇或水醇的混合溶剂。

含醇量90%以上时,用于浸出挥发油、有机酸、内酯、树脂等;含醇量在50-70%时,用于浸出生物碱、甙类等;含醇量在50%以下时,用于浸出蒽醌类等。

乙醚、石油醚、氯仿等有机溶剂,只能用于脱脂或精制,最后的成品中不得留存。

为增加浸出效果,或增加浸出成分的溶解度,或增加浸出制剂的稳定性,或减少杂质,可加入浸出辅助剂。

常用的有酸、碱、表面活性剂、甘油。

浸出原理与浸出方法

一、浸出原理

(一)浸出过程

1、浸润

浸出溶剂与药材粉粒接触,浸出溶剂先附着在粉粒表面使之润湿,然后通过毛细管和细胞间隙进入细胞组织中。

一般非极性溶剂不易从含多量水分的药材中浸出有效成分,必须先将药材干燥;而极性溶剂则不易从富有油脂的药材中浸出有效成分,必须先脱脂,再用水、醇浸出。

2、溶解

溶剂进入细胞后溶解其可溶性成分,溶解速度决定于药材和溶剂的性质,疏松的药材溶解得较快;用乙醇比用水溶解得快。

用水溶剂,其浸出液中多含胶体物质而呈胶体溶液;乙醇浸出液中含较少的胶质;非极性浸出液中则不含胶质。

3、扩散

细胞内的溶剂溶解了大量的可溶性成分后,造成了细胞内外的浓度差。

细胞内具较高渗透压,从而进行扩散。

此过程中浓度差是浸出的关键,扩散速度与药材的表面积(粒度)、浓度梯度、浸出温度成正比,而与浸出物的分子半径、浸出液的粘度成反比。

1、置换

浸出的关键在于保持最大的浓度梯度。

搅拌或不断地以新鲜溶剂取代浸出液,及利用浸出液的相对密度造成内部对流等都是置换作用,即将粉粒周围的浓溶液变稀,增大浓度梯度以利浸出过程。

(二)影响浸出过程的主要因素

1、药材的表面积

适宜的粒度有利于浸出,太细,则吸附作用大,使扩散速度慢;用渗漉法浸出时,过细溶剂阻力增大;过细会使大量的细胞破坏,细胞内大量不溶性物,如树脂、粘液等高分子物质混入浸出液中,使分离困难。

粉碎的程度应视药材性质、所用溶剂及浸出方法而定。

如用水为溶剂,药材遇水膨胀,常用粗粉或薄片;用乙醇为溶剂,膨胀性小,可用粗粉;花、草、叶等疏松药材,用粗粉或不用粉碎;质地坚硬的根、茎等,宜用细粉。

2、温度

温度升高,粘度降低,用利于扩散;可溶性成分溶解度增大,溶解速度快;细胞内蛋白质凝固、酶破坏,有利于浸出。

但过高,使不耐热成分分解,杂质浸出量增多。

一般认为在浸出溶剂的沸点或稍低于沸点的温度下进行浸出效果比较好。

3、浓度梯度

是指细胞内的浓溶液与其周围溶液的浓度差,其大小决定于选择的浸出工艺和设备。

用浸渍法时,搅拌强制浸出液循环或分次加入溶剂等均有利于提高浓度梯度。

4、时间

一定范围内,时间越长,浸出量越多;但扩散达到平衡后,时间就不起作用了,而且无效成分也相应增加。

一般有效成分为小分子时,时间适当短些;有铲成分为高分子时,时间适当长些。

5、压力

加压可加速浸出,尤其是坚实难浸出药材,对易渗透的固体、粉末类药物作用不明显。

二、浸出方法

(一)煎煮法

浸出溶剂最常用水,有时也用酒(应采用回流法)。

药材:

粗粉;煎器:

陶瓷或不锈钢;浸泡时间:

15-30分钟;火候:

沸前用武火,沸后用文火;浸出时间:

第一次为1-2小时,第二次为0.5-1小时;浸出次数:

2-3次。

适用范围:

有效成分能溶于水,且对热较稳定的药材。

特点:

方法简单;对一些有效成分不清楚的中药材或方剂进行剂型改革时,常用本法;浸出液杂质多,纯化麻烦;不适宜含挥发性或对热不稳定的成分。

(二)浸渍法

注意:

定量溶剂,分次加入;密盖;常温浸渍7-15天;热浸渍(40-50℃)浸渍5-7天。

特点:

方法简便;浸出率低,不适用于贵重的或有效成分含量低的药材的浸出。

浸出范围:

粘性无组织的药材,如安息香、没药等;新鲜易膨胀的药材,如大蒜、鲜橙皮等;价格便宜的药材。

(三)渗漉法

特点:

浸出液自上而下移动,具有良好的浓度梯度。

浸出范围:

剧、毒药材;有效成分含量低的药材;贵重药材。

操作要点:

(1)渗漉器的选择:

以水溶剂时,选用圆锥形;其他可用圆柱形。

(2)装筒前,应使药材均匀润湿,密闭放置一定时间(15分钟-6小时)。

(3)装筒应均匀、松紧一致;除空气后,加入溶剂高出药材表面,放置适宜时间(24-48小时)。

(4)渗漉速度1-3ml或3-5ml。

(5)防止药面干涸。

(6)制备酊剂时,收集漉液至规定量即可;制备流浸膏时,先收集相当于药材量85%的初漉液另器保存,再渗漉至有效成分完,低温浓缩。

(7)大量生产时,稀的渗漉液可作为另一批药材的浸出溶剂。

(四)回流法

(五)蒸馏法

适用范围:

含挥发油的药材。

常用浸出药剂

一、汤剂

汤剂是指中药材加水煎煮去渣后所得一种主要供内服的液体药剂。

特点:

制法简单;吸收快,疗效高;可随症加减药物和调节药量;易发霉变质,不能久贮,必须临时配制。

制备:

采用煎煮法,第一次30分钟,第二次20分钟。

注意:

煎煮时间和加药顺序。

二、合剂和口服液

合剂(浓煎剂)是药材用适宜的溶剂和方法提取,经浓缩制成的口服液体药剂。

单剂量包装的合剂称口服液。

合剂特点:

有效成分浓度高;能大量制备和贮藏(因加入适量的防腐剂);不能随症加减药物或药量。

口服液是以中药(单方或复方)为原料,经适当提取、精制,加入适宜添加剂制成的一种单剂量灭菌的口服液体药剂。

口服液特点:

服有方便、剂量小;吸收快;质量相对稳定,易保存;制备工艺严格、设备要求高、成本大;复方制剂成分复杂、有效成分量难控制。

三、酒剂

又名药酒,是指药材用蒸馏酒浸提制成的澄清液体药剂。

特点:

加入适量的糖或蜂蜜;吸收迅速;剂量小;易保存、稳定性好;对于风寒湿痹、跌打损伤等具有独特的治疗作用;但心脏病、高血压、孕妇及小儿不宜服用。

内服酒剂应以谷物酒为原料,并规定含醇量。

制备方法:

浸渍法、渗漉法、回流法。

四、酊剂

酊剂是指药物用规定浓度的乙醇浸出或溶解而制成的澄清液体药剂,也可用流浸膏稀释制成。

除另有规定外,每100ml毒剧药酊剂相当于原药材10g;其它酊剂相当于原药材20g。

特点:

杂质较少,溶液澄清,长期贮存不易染菌变质;用水稀释时发生混浊。

制备方法:

溶解法:

用于原料为化学药品或中草药纯成分时,如复方樟酊;

稀释法:

用流浸膏或浸膏为原料时;

浸渍法:

用于无组织的药材,或含淀粉、胶质较多的药材,或不含毒、剧成分的药材;

渗漉法:

最常用的方法,尢适用于原料为毒剧药材时。

注意:

有效成分已知的酊剂,应含量测定;成分不清的酊剂,应对原料的质量、溶剂、制法及含醇量有标准规定;贮存中发生沉淀时,先测定乙醇含量,调整至规定浓度;如仍有沉淀,可滤去,再测定有效成分含量,并调至规定标准。

五、流浸膏剂

流浸膏是指药材用适宜的溶剂浸出有效成分,蒸去部分溶剂,调整浓度为规定标准而制成的制剂。

每ml流浸膏剂相当于原药材1g。

流浸膏剂常以乙醇为溶剂。

当以水为溶剂时,应加20-50%的乙醇为防腐剂。

流浸膏剂很少直接作为制剂服用,一般用作配制酊剂、合剂、糖浆剂的原料。

制备方法:

渗漉法。

六、浸膏剂

浸膏剂是指药材用适量溶剂浸出有效成分,蒸去全部溶剂,调整浓度至规定标准而制成的制剂。

每g浸膏剂相当于原药材2-5g。

浸膏剂可分为稠浸膏和干浸膏。

除少数直接用于临床外,一般用于配置软膏剂、散剂、片剂、冲剂等。

制备方法:

煎煮法(以水为溶剂)、渗漉法(以乙醇为溶剂)。

特点:

有效成分含量高、体积小,不含或含极少量的溶剂,性质稳定;易吸潮。

七、煎膏剂(膏滋)

煎膏剂是指药材用水煎煮,去渣浓缩后,加炼蜜或糖制成半流体制剂。

作用:

以滋补为主,兼有缓和治疗作用。

特点:

浓度高、体积小,味美适口,稳定性好;不耐热或易挥发药物不宜制成煎膏剂。

制备方法:

煎煮法,以水为溶剂。

八、冲剂

冲剂是指药材提取物与适宜的辅料或药材细粉制成颗粒状制剂。

分为可溶性、混悬性和泡腾性冲剂。

特点:

兼有汤剂和散剂的用药特色,又克服了两者的缺点;体积小,味好,易服用,生物利用度较高;易吸潮。

制备方法:

煎煮法,以水为溶剂。

浸出制剂的质量控制

一、药材的来源、品种与规格

1、鉴定所用药材的学名(别名、商品名),科,属,种,来源,产地,所含有效成分。

2、凡药典收载的药材,应按照药典的品种及规格要求选用。

3、药典未收载的药材,也应参照部颁标准及有关地方标准或送检验部门鉴定。

二、制备工艺

凡药典收载的浸出制剂,应按药典法制备;其它制剂也必须严格近操作规程制作。

三、成品的质量检查

1、含量测定

有效成分已明确的制剂,应以适宜的方法测定其含量。

测定含量时首选处方中主药、贵重药、毒剧药等。

常用方法:

化学法、分光光度法、薄层层析法、生物测定法及药材比量法。

药材比量法对于配方复杂、主要成分不明确的浸出药剂是控制质量的一个有效措施。

2、含醇量测定

乙醇含量的变化直接影响有效成分的溶解度,从而影响制剂的质量。

3、鉴别及检查

通过鉴别,证实选用药材的正确性及制剂中已浸出并保留了主要有效成分。

鉴别方法:

显微镜法、化学反应法、层析法及分光光度法。

浸出制剂还应根据各自剂型的特点进行专项检查,如固体浸出制剂要求测定水分,酒剂和酊剂要求检查澄清度。

4、卫生学标准

口服药品中,每g不得检出大肠杆菌及活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子电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