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崩塌滑坡灾害防治.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3629846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580.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一章 崩塌滑坡灾害防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第十一章 崩塌滑坡灾害防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第十一章 崩塌滑坡灾害防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第十一章 崩塌滑坡灾害防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第十一章 崩塌滑坡灾害防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十一章 崩塌滑坡灾害防治.docx

《第十一章 崩塌滑坡灾害防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一章 崩塌滑坡灾害防治.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十一章 崩塌滑坡灾害防治.docx

第十一章崩塌滑坡灾害防治

第十一章崩塌滑坡灾害防治

第一节崩塌与滑坡的定义及其特征

一、崩塌的定义

陡坡上被直立裂缝分割的岩土体,因根部空虚,折断压碎或局部滑移,失去稳定,突然脱离母体向下倾倒、翻滚。

这一地质现象称为崩塌。

二、滑坡的定义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的影响,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地或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

滑坡的别名叫做地滑,我国许多地方山区的群众,形象地把滑坡称为“走山”。

三、崩塌滑坡的差异性和共同点

(一)差异性

1.滑坡沿滑动面滑动,滑体的整体较好,有一定外部形态。

而崩塌则无滑动面,堆积物结构零乱,多呈锥形。

2.崩塌以垂直运动为主,滑坡多以水平运动为主。

3.崩塌的破坏作用都是急剧的,短促的和强烈的。

滑坡作用多数也很急剧、短促、猛烈,有的则相对较缓慢。

4.崩塌一般都发生在地形坡度大于50度,高度大于30米以上的高陡边坡上,滑坡多出现在坡度50度以下的斜坡上。

(二)共同点和联系

1.崩塌滑坡均为斜坡上的岩土体遭受破坏而失稳向坡脚方向的运动。

2.常在相同的或近似的地质环境条件下伴生。

3.崩塌、滑坡可以相互包含或转化,如大滑坡体前缘的崩塌和崩塌堆载而形成的滑坡。

四、滑坡的相貌

斜坡产生滑动之后,形成环状后壁、台阶、垅状前缘等特殊的滑坡地貌,外表看去很象一只倒扣过来的贝壳(图11-1)。

滑坡侧壁及羽状裂缝一是酝酿阶段或蠕动变形阶段。

首先山坡上部出现裂缝,接着裂缝下侧的土体发生缓慢位移,每月仅数厘米。

这一阶段历时较长,有的达数年、数十年甚至上百年,常常伴随出现各种异常现象,如地下水增多、山坡坡脚土体变形,以及出现震感和响声等。

二是突变阶段或剧烈滑动阶段。

当软弱岩层被完全剪断,滑动面或滑动带形成之后,位移速度加快,一般每小时数米至数百米,有时可达数千米,在少数情况下甚至发生急剧快速的滑动。

在突变之前,常见泉水变浊,坡脚局部坍塌或掉落土块。

三是残余变形或渐趋稳定阶段。

这是在突变阶段之后发生的,位移速度减慢,各块间变形逐步停止,滑带在压密下排水而固结,地表无裂缝、沉陷发生,最后完全稳定下来。

也有的科学工作者将滑坡的发生划分为六个或四个阶段,对于最后两个阶段(剧烈滑坡和稳定压密),不同的划分大同小异,主要差别在于对蠕动变形阶段的划分。

划分四个阶段的人把蠕动变形阶段分为蠕动挤压和滑动两个阶段,在蠕动挤压阶段,滑体只有蠕动变形并受到挤压,没有明显移动,而滑动阶段滑体已有明显位移,滑体上裂缝纵横交错,滑舌出水并发生坍塌。

为了正确地识别滑坡,判定斜坡上有没有滑坡的存在,首先需要知道组成滑坡的不同要素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和位置(图2-2)。

一个发育比较典型的滑坡,通常由滑坡体、滑动面、滑坡裂缝、滑坡壁、滑坡台阶、滑坡舌、滑坡鼓丘等要素所组成。

滑坡体:

斜坡边缘与山体(母体)脱离并且向下滑动的那部分土石体,称为滑坡体,或简称滑体。

滑坡体上的土石松动破碎,表面起伏不平,裂缝纵横,有些洼地积水成沼泽,长着喜水植物。

不同滑坡体的体积差别很大,小型滑坡只有十几到几十立方米,大型滑坡体可达几百万至几千万立方米,特大型的甚至可达几亿立方米或更大。

滑坡周界:

滑坡体与其紧挨着的周围不动土石体(母体)的分界线,称为滑坡周界,有些滑坡周界明显,有的周界很不明显。

只要确定了滑坡周界,滑坡的范围也就圈定了。

滑坡壁滑:

坡体后部与母体脱离开的分界面露出在外面的部分,在平面上多呈圈椅状或其它形状,其高度视滑动量与滑体大小而定,从数米至数百米不等。

陡度多在30°一70°间,似壁状,称滑坡壁或滑坡后壁。

一般在新的滑坡壁上,都可以找到滑动擦痕,擦痕的方向即表示滑体滑动的方向。

滑坡台阶:

由于滑坡体上下各段各块的滑动时间、滑动速度常常不一致,在滑坡体表面往往形成一些错台、陡壁,这种微小的地貌称为滑坡台阶或台坎,而宽大平缓的台面则称做滑坡平台或滑坡台地。

滑动面、滑动带和滑坡床:

在滑坡体移动时,它与不动体(母体)之间形成一个界面并沿其下滑,这个面就叫做滑动面,简称滑面。

滑动面以上揉皱的、厚数厘米至数米的扰动地带,称为滑动带,简称滑带。

滑动面以下的不动体(母体),叫做滑坡床。

有些滑坡并没有明显的滑动面,在滑坡床之上就是软塑状的滑动带。

滑坡舌:

滑坡体前面延伸至沟堑或河谷中的那部分舌状滑体,称为滑坡舌,也叫做滑坡前缘、滑坡头部或滑坡鼓丘。

在河谷中的滑坡舌,往往被河水冲刷而仅仅残留下一些孤石。

称做滑坡鼓丘时,常常是由于滑坡体向前滑动过程中受到阻碍而形成了隆起的小丘。

主滑线:

滑坡体滑动速度最快的纵向线叫做主滑线,也叫滑坡轴。

主滑线代表着一个滑坡整体滑动的方向,它位于滑坡体上推力最大、滑坡床凹槽最深的纵断面上,是滑坡体最厚的部分。

主滑线或为直线,或为曲线、折线,主要取决于滑坡床顶面的形状。

滑坡裂缝:

滑坡在滑动之前和在滑动过程中,由于受力状况不同,滑动速度不同,会产生许许多多裂缝,这些裂缝一般可以分为四种:

一是拉张裂缝,分布于滑坡体上部的地面,因滑坡体向下滑动或蠕动,产生拉张作用,形成若干条长十多米到数百米的张口裂缝;多呈孤形,其方向与滑坡壁大致吻合或平行,位于最外面的一条拉张裂缝,即与滑坡壁重合的一条,通常称为主裂缝;二是剪切裂缝,分布于滑坡体中下部的两侧,由于滑坡体和相邻的不动土石体之间相对位移产生剪切作用,或者由于滑坡体电央部分比两侧滑动更快而产生剪切作用,因而形成大体上与滑动方向平行的裂缝。

在这些裂缝的两侧,还常常派生出羽毛状平行排列的次一级裂缝。

有时,由士挤压和扰动,沿着剪切裂缝常形成细长的土堆;三是鼓张(隆张)裂缝,当滑坡体向前方滑动时,因为受到阻碍或上部滑动比下部为快,土石体就会产生隆起并开裂形成张开的裂缝,鼓张裂缝的方向与滑动方向或垂直或平行;四是扇形张裂缝,分布在滑坡体中下部,尤以滑坡舌部为多,因滑坡体下部向两侧扩散而形成,它们也属于张开的裂缝。

这些裂缝的方向,在滑坡体中部大致与滑坡滑动方向平行或成锐角相交,在滑坡舌部则呈放射状,所以称为扇形张裂缝或放射状裂缝。

封闭洼地:

滑坡体向前滑动后,与滑坡壁之间拉开成沟槽或陷落成洼地,从而形成四周高、中间低的封闭洼地。

封闭洼地中如果因滑坡壁地下水在此出露,或地表水在此汇集,形成湿地或水塘,就称为滑坡湖。

需要指出的是,滑坡的相貌往往只有新生滑坡或产生不久的滑坡才显露得比较典型,发生时间较久的老滑坡,由于人为活动或自然的原因,它们的本来面貌常常受到破坏,以致不容易观察出来,必须通过仔细的调查,寻找出残留的特征和迹象,才能正确地加以识别。

第二节崩塌滑坡的形成条件和动力破坏因素

一、崩塌滑坡形成的基本条件

崩塌滑坡是长期地壳运动和地质作用的结果,崩塌滑坡的形成,受各种条件的控制。

(一)地形地貌:

地形条件的复受杂程度及斜坡坡度控制着岩崩滑坡产生的临空条件。

深沟大川强烈地形陡峻切割,悬崖临空高耸的直截了地形条件是崩塌滑坡最有利的发生地段。

各级阶地和剥夷面间的斜坡地带,崩塌滑坡也十分发育。

上下陡中部缓的折线山坡,当山坡上部成马蹄形的环状地形。

且汇水面积大,易产生沿基岩面滑动的土层滑坡。

受水流冲刷,淘蚀的山区河流凹岸、黄土地区高阶地前缘斜坡(受水侵湿,土的强度降低,均易发生滑坡。

(二)地层岩性:

斜坡的地层岩性,是发生滑坡的物质基础。

有的斜坡由坚硬的岩石组成,有的斜坡由软弱岩石组成,有的斜坡则由土体组成。

由于地层的岩性不同,它们的抗剪强度各不相同,发生滑坡的难易程度也就不同。

通常,人们根据土石在剪切力作用下的破坏变形特征,将创门分为脆性和塑性两种类型。

石灰岩、花岗岩和石英岩等致密坚硬的块状岩石,都是脆性的抗剪强度很大,能经受很大的剪切力而不变形,完全由这些岩石组成的斜坡高陡而稳定,很少发生滑坡。

相反,页岩、泥岩和其他各种地表覆盖层,如粘土、碎石土多是塑性的,这些土石体的抗剪强比较低,很容易变形和发生滑坡。

实践证明,在我国,凡旱下沐她层分布的她区,都早容易分牛滑坊的如区:

些土石体的抗剪强比较低,很容易变形和发生滑坡。

实践证明,在我国,凡是下述地层分布的地区,都是容易发生滑坡的地区:

粘性土、黄土、类黄土和各种成因的松散、松软沉积物(崩积、坡积、洪积和人工堆积等);砂岩、页岩、和泥岩的互层地层;煤系地层;灰岩、页岩或泥灰岩的互层地层;泥质岩石的变质岩如板岩、千枚岩、云母片岩、绿泥石片岩、滑石片岩等地层;软质或易风化的火成岩如凝灰岩等。

所有这些地层,岩性都比较软弱,在构造作用、水、风化作用及其他外力作用影响下,都很容易形成土状或泥状的软弱层,成为潜在的滑动面或滑动带,具备了产生滑坡的基本条件p在实际工作中,人们常常把这些容易发生滑坡的地层,称为易滑地层。

  (三)地质构造:

一个地区的地质构造环境,对滑坡的形成有多方面的影响:

一是断裂破碎带为滑坡提供了物质来源;二是各种地质构造结构面,如层面、断层面、节理面、片理面和地层的不整合面等,控制r滑动面的空间位置和滑坡的周界;三是控制了山体斜坡地下水的分布和运动规律,如含水层的数目、地下水的补给和排泄等,都由地质构造条件所决定;四是斜坡的内部结构,包括不同土石层的相互组合情况,岩石中断层、裂隙的特征及其与斜坡方位的相互关系等,与滑坡发生的难易程度有密切的关系。

岩层层面的倾向对滑坡的发育有重要影响,当岩层的倾向和斜坡的坡面倾斜一致时,最容易形成滑坡,岩层的倾向与斜坡的坡面倾向相反时,则决定于其它裂隙面的发育程度,一般不容易产生滑坡。

当斜坡是由各种不同性质的土石共同组成时,斜坡部分抗剪强度会因土石性质不同而易,如果抗剪强度低的软弱岩石位于坡脚部位,软岩就可能因受压而被“挤皱”甚至挤出,产生滑动。

岩石的层面、断层面和裂隙等,都是斜坡内部的软弱面,当软弱面的倾向和斜坡坡面倾向相同,而且斜坡的坡角大于软弱面的倾角时,就有可能产生滑坡;如果在这种情况下从事人工开挖,使软弱面在坡脚或坡上出露,上部的岩体常会产生突然的滑动而造成很大的危害。

另外,斜坡的土石性质和内部结构,也决定了斜坡的外形,改变坡外形(如变陡),必然引起边坡稳定性的变化,;一定强度的土石,有一个极限的边坡比(边坡高度与水平长度之比),超过这一极限的边坡比,斜坡就不稳定,小于这个比值,斜坡就稳定,因此,当开挖边坡时边坡比值设计过大,那就无异于产生滑坡和崩塌创造条件。

二、崩塌滑坡动力破坏因素

(一)自然因素

1.昼夜的温差,季节的温度变化,促使岩石风化,降低其抗剪强度;夏季炎热干燥,使粘土层龟裂,遇暴雨水沿裂缝渗入,大气降水,斜坡土体湿化,重量增大,粘聚力低,均能导致崩塌滑坡的产生。

2.降雨、融雪和地下水位:

降雨和融雪的渗透水作用,是产生滑坡的最主要外因。

其作用一是渗透水进入土体孔隙或岩石裂缝,使土石的抗剪强度低;二是渗透水补给地下水,使地下水位或地下水压增加,对岩土体产生浮托作用,土体软化、饱和,结果也造成抗剪强度的降低。

所以,降雨和融雪一般对滑坡可起到诱发或促进作用。

3.地表水的冲刷、淘蚀、溶解和软化裂隙充填物;地表水下渗,使土体达塑性;当水渗入不透水层上时,接触面润湿,减少其摩擦力和粘聚力,促使崩塌滑坡产生。

4.地下水量的增加,使岩土体含水量增大,地下水位的增高,使岩土重量增大,浸湿范围扩大,地下水流速的加大,促使土体的潜蚀作用,均促使崩塌滑坡产生。

5.地下水的动水压力、静水压力是崩塌滑坡的动力破坏因素。

6.水库、河道水流冲刷、潜蚀、淘蚀坡脚,削弱斜坡的支撑部分,河水涨落引起地下水位的升降,均能引起崩塌滑坡的失稳破坏。

7.地震的影响:

地震是诱发滑坡的重要因素之一。

地震诱发滑坡,首先是使斜坡土石结构破坏,在地震力的反复震动冲击之下,沿原有软弱面或新产生的软弱面产生滑动。

由于地震产生生裂缝和断崖,助长了以后降雨和融雪的渗透,因此地震以后常因降雨、融雪而发生滑坡或山崩,这种情况比地震发生时所触发的滑坡或山崩还要多。

一般说来,在雨季或暴雨、融雪时发生的地震,同发型(与地震同时发生)滑坡较多;旱季时斜坡干燥,稳定性较高,同发型滑坡较少,后发型(在地震以后很长时间才发生)滑坡较多。

1976年5月29日云南龙陵地震时,同发型滑坡很少,震后雨季时发生的后发型滑坡,占与地震有关的滑坡总数的95%以上。

(二)人为因素

1.采掘矿产资源:

采矿不按规范执行,预留矿柱少,乱采滥挖,造成采空区坍塌,导致山体开裂,继而发生崩塌滑坡。

2.开挖边坡:

修建铁路、公路,依山建房建厂等工程,开挖边坡,使斜坡下部失去支撑部分,形成人工陡边坡,造成崩塌滑坡的发生。

3.水库蓄、泄水与渠道渗漏:

水库蓄水,浸润和软化岩土体,加大岩土体中的静水压力、动水压力;水库泄水,水位急剧下降,加大r坡体的动水压力;渠道渗漏,增加了浸润和软化作用,均能导致崩塌滑坡的发生。

4.堆填加载:

在斜坡上大量兴建楼房、工厂,堆渣、弃渣、填土等如果堆放于易于产生崩塌滑坡地段,等于给斜坡增加了荷载,斜坡支撑不了过大的重量,失去平衡而诱发崩塌滑坡的发生。

5.采石、劈山放炮:

采石、劈山等放炮强烈振动,使斜坡岩土体受振而松动,诱发崩塌滑坡的发生。

6.乱砍乱伐:

不适当的开垦农田等,乱砍滥伐,破坏植被,有利于雨水入渗,也能诱发的崩塌滑坡发生。

第三节崩塌滑坡的发育规律

一、群体空间分布规律及时间活动规律

(一)群体空间分布规律

崩塌滑坡群体空间分布规律表现在全国领域内的某些地区成带,成片地集中分布规律。

由于影响或控制崩塌滑坡灾害发生与发展的自然地质条件,在各地的存在状态不同,崩塌滑坡在全国有明显的分区规律。

受大地构造、大地貌和区域气候的控制,我国从青藏高原向东至沿海,地貌上呈高、中、低三大台阶,在三大台阶交界的大斜坡部位,断裂、褶皱构造上发育,地形切割强烈(为高山及中山),又因阻挡东南季候风带来的暖湿气流,降雨量大,故崩塌滑坡地质灾害异常强烈,崩塌滑坡还与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密切相关,其总体发育程度和强度常因地区的工程经济开发程度而异。

各种工程类型诱发(导致)的地质灾害则伴随有关的工程经济活动而集中发育。

例如我国中部台阶及其东、西两侧中、高山区,是矿产开发,水利水电建设和山区铁路建设的重点地区,因此,崩塌滑坡地质灾害发育强烈。

以上显示出崩塌滑坡灾害的区域性分布规律。

(二)群体时间活动规律

崩塌滑坡群体时间活动规律表现有自身活动的周期性和诱发动力破坏因素时间的相关性。

崩塌滑坡活动的周期性,虽然周期的时间长短并不那样严格,但在某种天然崩塌滑坡上确实存在。

如区域性滑坡活动,有随气候(降雨)周期而存在的周期规律,在长江三峡地区,这种周期约为50年左右。

个别崩坡积加载型滑坡,每待上方下来的崩坡积堆积重量的下滑分力超过其底部滑移面的抗滑阻力时即发生一次大滑动,也呈周期性活动。

如湖北新滩滑坡即有约400年左右的活动周期,其1985年发生的毁镇堵江大滑动,就是1542年同样灾害的重演。

崩塌滑坡的活动与诱发动力破坏因素时间的相关性,可以是同步的,然大多数都呈一定的滞后性。

如由降雨动力破坏因素,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动力破坏因素为主的崩塌滑坡,都有一定的滞后期。

二、个体发育的阶段性及复活规律

(一)个体发育的阶段性规律

崩塌滑坡的阶段性规律,是指每一个崩塌滑坡都有其发生、发展直至衰亡(停止)的阶段过程。

如一次滑坡过程常可分为蠕动阶段、匀速变形阶段、加速变形阶段、急剧变形阶段(或临滑阶段)及后期调整变形阶段。

湖北新滩滑坡的7年位移发展过程即是一例(图2-3)。

掌握崩塌滑坡发育的阶段性规律,有助于对其进行灾害预报和适时的合理防治。

防治应尽可能将其制止于蠕动阶段和匀速变形阶段,如果做不到,即可按其所处的发育阶段,预测其发展趋势,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二)个体发育的复活规律

崩塌滑坡的复活性规律,是指一个崩塌或滑坡的活动已经停止相当时间之后,又重新发生活动。

崩塌滑坡的续发性规律,是指在具有相同(相似)地质环境条件的地区或地段内,在已有崩塌滑坡的旁侧(上、下、左、右),发生同样的崩塌滑坡地质灾害。

崩塌滑坡的复活可以是全部的,也可以是部分的。

一些复杂的崩塌滑坡群,即常具有不少的复活与续发成分。

第四节崩塌、滑坡发生的前兆特征

凡较大型崩塌滑坡,要完成自身的变形破坏,都有其发生、发展的必须过程,在强烈破坏之前,都显示出匕定的前兆特征。

一、崩塌发生的前兆特征

(一)崩塌的前缘掉块、坠落,小崩小塌不断发生。

(二)崩塌的脚部出现新的破裂形迹,嗅到异常气味。

(三)不时偶闻岩石的撕裂摩擦错碎声。

(四)出现热、氧、气、地下水质、水量等异常。

(五)动植物出现异常现象。

二、滑坡发生的前兆特征

(一)滑坡前缘出现横向及纵向放射状裂缝,前缘土体出现隆起现象。

(二)滑体后缘裂缝急剧加长加宽,新裂缝不断产生,滑体后部快速下座,四周岩土体出现松驰,小型坍滑现象。

(三)滑带岩土体因摩擦错动面出声响。

并从裂缝中冒出热气或冷风。

(四)在滑坡前缘坡脚处,有堵塞多年的泉水复活现象,或出现泉水(井水)突然干枯、井(钻孔)水位突变等异常现象。

(五)动物惊恐异常,如猪、狗、牛、羊惊恐不安,不入睡,老鼠乱窜,植物变态,树林枯萎或歪斜等现象。

(六)滑体卜如有长期位移观测资料,临滑前,无论是水平位移量还是垂直位移量,均会出现加速变化的趋势。

 

第五节崩塌、滑坡的识别要领

一、地形地貌特征:

崩塌山体坡度为55。

以上,且高差大(大于30m),坡体成孤立山嘴、山峰或凹形陡坡。

滑坡在斜坡上常成环谷(如圈椅、马蹄状地形)地貌,或斜坡上出现异常台坎及斜坡坡脚侵占河床(如河床凹岸反而稍微突出)。

滑坡体上常有鼻状凸丘或多级平台,其高程和特征与外围阶地有差异。

在边坡高处的陡坡下部出现洼地、沼泽及其它负地形。

滑坡体两侧常形成沟谷,并有一双沟同源现象。

崩塌滑坡体上有裂缝、房屋倾斜、开裂和出现醉汉林、马刀树等现象(图2-4)。

二、地层岩性特征:

崩塌体坡脚有块石大小相差悬殊结构零乱的崩塌堆积物,又叫倒石堆,崩塌体前缘小型崩塌、坠落不断发生。

坡体内部裂隙发育,尤其是垂直和平行斜坡延伸方向的陡倾裂缝发育,或顺裂隙、软弱带发育,坡体上部拉张裂缝发育,裂缝不断加长加宽,速度突增,裂缝即将可能贯通,使之与母体(山体)形成分离之势,滑坡体内的岩土常有扰动松脱现象。

基岩层位产状特征与滑坡体外产状不连续,有时局部地段新老地层呈倒置现象。

常见有泥上,碎屑充填或未被充填的张性裂缝,滑坡体上普遍存在小型坍塌。

含有软弱夹层的顺向坡,当坡度角大于岩层倾角,而岩层倾角又大于1。

“时,常常容易产生滑坡,岩层倾角20°一30°时,滑动者较多,大于300的一般都会产生滑坡。

  三、水文地质特征:

斜坡含水层的原有状况常被破坏,使滑坡体成为复杂的单独含水体。

在滑动带前缘常有成排的泉水溢出。

  四、滑坡边界及滑床:

滑坡后缘断壁上有顺坡擦痕,前缘土体常挤出或呈舌状凸起;滑坡两侧常以沟谷或裂面为界。

滑坡床常具有塑性变形带,其内多由粘性物质或粘粒夹磨光角砾组成,滑动面很光滑,有擦痕,其擦痕方向与滑动方向一致。

  五、与坡积物及断层的区分

  

(一)土体滑坡与坡积物的区分

  土体滑坡与坡积物的主要区别是:

坡积物在地貌上和周围相协调,斜坡坡脚不侵占河床,坡积物上的平台与外围阶地高程,特征基本一致;滑坡体上有碎汉林、马刀树和出现地面裂缝,房屋倾斜下座开裂等现象。

坡积物无滑床等一些滑坡要素。

  

(二)基岩滑坡与倾向坡脚的断层的区别,野外地质调查中,倾向坡脚的断层容易误认为是基岩滑坡的滑动面(滑床)而将基岩滑坡与断层混淆。

基岩滑坡与倾向坡脚的断层主要区分见下表(表2-1)

第六节崩塌滑坡稳定性的宏观判断标准

一、地貌标志

滑坡体坡度较缓,地面较平整,土体密实无松动坍塌现象,两侧沟谷已下切深达基岩;滑坡后壁较高,无擦痕;滑坡平台宽大,且已夷平;滑坡前缘斜坡较缓,无裂缝和凸起,坡上有河水冲刷过的痕迹,并堆积了漫滩、阶地,河水已远离滑坡舌部,舌部坡脚有清晰泉水。

则该滑坡较稳定。

反之,滑坡体坡高较陡(平均坡度30。

左右),坡面高低不平,有松动坍塌现象;地表水、泉、湿地发育;滑坡后壁不高,有擦痕,滑坡前缘有坍塌现象;滑坡平台面积不大,有向下缓倾或后倾现象;滑坡前缘斜坡较陡,剪出口凸起,有纵横裂缝,滑坡前缘处于河水冲刷之下,坡上无漫滩、阶地,有时有季节性泉水出露。

则该滑坡不稳定。

斜坡坡面形态在纵剖面上可分为直线坡、凹形坡和凸形坡,在总坡度相同的情况下,斜坡稳定性顺序为凹形坡>直线坡>凸形坡,即上陡下缓的凹形坡最不稳定。

此外陡崖处的岩屋地貌常发育有不稳定崩塌体。

二、地植物标志

崩滑体斜坡草木丛生,树木高大直立,滑坡后缘壁长满了草木,则该崩塌滑坡较稳定,反之崩滑体斜坡草木不多,有马刀树、醉汉林,滑坡后缘壁草木少,则该崩塌滑坡不稳定。

三、建筑物标志

崩滑体上建筑物有开裂、倾斜、下座等受破坏现象,则该崩塌滑坡活动迹象明显,不稳定,反之则较稳定。

四、位移标志

崩滑体上出现裂缝,崩滑体绝对位移(相对崩滑区外围稳定地段)越大,速率越快,裂缝相对位移越大,滑坡后缘裂缝连通率(用百分比表示)越大,则该崩塌滑坡越不稳定,反之,则较稳定。

五、坡体结构分析

崩滑体斜坡有倾向于临空面的软弱层面(带),例如堆积层下伏泥质基岩面(或风化面、软质岩层的层面、软弱土夹层、硬质岩层与下伏软质岩层接触面,各类岩体中的断裂面等,这些软弱层面及其组合的产状愈有利于向临空面倾倒、滑移,该处斜坡愈是活动,崩塌滑坡愈不稳定,软弱层面的抗剪强度越低,也愈不稳定。

反之则较稳定。

 

第七节工程活动中如何避免崩塌滑坡灾害

一、在工程选址中尽量避开已有或易于发生地质灾害的地段

工程选址的目的,在于寻求工程建筑与地质环境之间的最有利结合,使工程建设充分利用有利的地质环境条件,尽可能避免,减少地质灾害损失。

在工程选址中,首先要看工程地基的好坏,同时也要看外围有无可能危及工程安全的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还要看工程建设本身是否会给当地或外围地质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工程选址阶段首先要做好工程地质工作,工程选址(选线)的地质工作范围应尽可能广些,广泛考虑所有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可供比选的地域。

在防避区域性或河流仁厂游的地质灾害方面,不要硬性限定调查范围。

例如1967年发生于雅碧江畔的唐古栋滑坡,堵江造成175米高的堆石坝,迥水近百公里,7天之后溃决,巨大的洪峰将沿途河谷中的什物一扫而光。

下流约500公里入金沙江,尚有水头高15米,带动了成昆铁路沿江段沿线很多滑坡复活。

当时尚在规划中的锦屏和二滩两个电站,分别位于唐古栋下游200公里和400余公里,滑坡堵江位置,远超过其各自水库的迥水范围,倘若当时已开工,皆难免遇难。

现今二滩水电站已经开工,锦屏水电站也已提到议事日程,而在它们的丘下游可能涉及范围内是否还有类似唐古栋这样的崩塌滑坡灾害陷患存在,也是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再则,工程选址阶段的工程地质工作必须达到足够的深度。

地质情况,很多隐蔽于地下,不投入应有的工作量和进行较为深入细致的研究难以查清,对重要问题一旦有所疏漏,常会造成严重后果。

例如三峡水库移民湖北省巴东县新城选址,看中了附近在水库迥水高程以上一片较缓山坡(黄土坡),孰料该处有一较大古滑坡存在。

由于表部形迹已不太明显,在选址勘查中投入的工作量有限,只按一般工民建地基勘查,未能揭露滑坡,只作了正常情况卜的评价。

待县政府大楼等很多高楼兴建后,才发现滑坡间题。

虽经后来的勘查评价,在一般情况下滑坡尚较稳定,但毕竟受过滑动破坏,原有老滑床成为最敏感的易滑面,不能再作正常的稳定坡体对待,即使仍勉强加以利用,也要针对滑坡不同块段的稳定条件重新调整城建工程布局和基础施工方法,并需采取特殊严格的排水措施。

对某些安全程度较低的块段,还需采取必要的防治工程措施。

这就使城市建设陷入进退两难的被动局面。

二、工程设计和施工中注意避免因开挖、弃土、排水而诱发崩塌滑坡

在预防因人类工程经济活动中而诱发崩塌滑坡灾害发生方面只要在各项工程建设设计和施工中加强地质环境保护,减少人为破坏,就可以防止一些致灾地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化宗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