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诉讼法学教学大纲.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618831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2.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刑事诉讼法学教学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刑事诉讼法学教学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刑事诉讼法学教学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刑事诉讼法学教学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刑事诉讼法学教学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刑事诉讼法学教学大纲.docx

《刑事诉讼法学教学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刑事诉讼法学教学大纲.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刑事诉讼法学教学大纲.docx

刑事诉讼法学教学大纲

刑事诉讼法学教学大纲

第一章刑事诉讼法学概述

教学目的和要求:

对刑事诉讼、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学的概念和相关问题作了系统阐述,使学生掌握以下要点:

(1)诉讼的概念及其演变;

(2)刑事诉讼的概念与特征;(3)刑事诉讼法的概念、表现形式、渊源、及其与刑法的关系;(4)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对象;(5)刑事诉讼法的目的和任务。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刑事诉讼、刑事诉讼法的概念;

(2)刑事诉讼法与刑法的关系;(3)刑事诉讼法的价值。

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

第一节刑事诉讼和刑事诉讼法1.1.1诉讼的词义及其演变

1.1.2诉讼的基本要素1.1.3刑事诉讼的含义及特征

1.1.4刑事诉讼的表现形式1.1.5刑事诉讼法概述

第二节刑事诉讼法与刑法的关系

1.2.1传统关系说1.2.2现在关系说

第三节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对象

1.3.1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对象1.3.2刑事诉讼法学的学习方法

第四节刑事诉讼法的制定目的、任务和价值

1.4.1刑事诉讼法的制定目的1.4.2刑事诉讼法的任务1.4.3刑事诉讼法的价值

考核要点:

(1)刑事诉讼的含义和特征;

(2)刑事诉讼法与刑法的关系;(3)刑事诉讼法的价值。

辅助教学活动:

无。

top↑

第二章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

教学目的和要求:

较系统的介绍了外国刑事诉讼与中国刑事诉讼的历史发展,同时介绍了奴隶制社会的神示证据制度、封建制社会的法定证据制度以及资本主义时期大陆法系的自由心证证据制度和英美法系以证据规则为主的证据制度。

学生应掌握以下要点:

(1)弹劾式诉讼制度的内容与特点;

(2)纠问式诉讼的内容与特点;(3)职权主义、当事人主义诉讼制度的内容与特点;(4)新中国刑事诉讼的立法发展阶段。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外国刑事诉讼模式的沿革;

(2)外国刑事诉讼证据制度的沿革;(3)1996年刑事诉讼法的特点。

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为主,穿插课堂讨论。

第一节外国刑事诉讼立法的发展

2.1.1外国刑事诉讼立法的发展2.1.2外国刑事诉讼模式的沿革

2.1.3外国刑事诉讼证据制度的沿革

第二节中国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

2.2.1中国奴隶制社会的刑事诉讼法2.2.2中国封建制社会的刑事诉讼法

2.2.3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刑事诉讼法2.2.4新中国的刑事诉讼法

考核要点:

(1)几种外国刑事诉讼模式的各自特点;

(2)大陆法系、英美法系所采取的证据制度;(3)中国现行刑事诉讼法的特点。

辅助教学活动:

观看教学录像。

top↑

第三章刑事诉讼理论基本范畴

教学目的和要求:

对刑事诉讼理论范畴中的相关问题作了系统阐述,使学生掌握以下要点:

(1)刑事诉讼目的;

(2)刑事诉讼主体;(3)刑事诉讼客体;(4)刑事诉讼职能;(5)刑事诉讼结构;(6)刑事诉讼价值。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刑事诉讼目的的理论研究反思与定位;

(2)我国刑事诉讼主体的范围;(3)刑事诉讼结构的概念和基本类型;(4)刑事诉讼价值目标。

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为主,穿插课堂讨论。

第一节刑事诉讼目的

3.1.1刑事诉讼目的之内涵3.1.2刑事诉讼目的理论在我国的发展与现状

3.1.3刑事诉讼目的理论研究的反思3.1.4我国刑事诉讼目的的定位

第二节刑事诉讼主体

3.2.1刑事诉讼主体理论的发展与变迁3.2.2刑事诉讼主体理论在我国的发展3.2.3我国刑事诉讼主体范围的确定

第三节刑事诉讼客体

3.3.1刑事诉讼客体理论的发展情况3.3.2刑事诉讼客体的界定

3.3.3刑事诉讼客体理论的功能与作用

第四节刑事诉讼职能

3.4.1刑事诉讼职能的概念

3.4.2刑事诉讼职能的范围

第五节刑事诉讼结构

3.5.1刑事诉讼结构的概况

3.5.2刑事诉讼结构的概念和基本类型

3.5.3我国的刑事诉讼结构

第六节刑事诉讼价值

3.6.1刑事诉讼价值的概念

3.6.2刑事诉讼价值目标

考核要点:

(1)刑事诉讼目的利禄在我国的发展与现状;

(2)刑事诉讼客体理论的功能与作用;(3)刑事诉讼结构的概念和基本类型;(4)刑事诉讼价值目标。

辅助教学活动:

无。

top↑

第四章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

教学目的和要求:

对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作了系统阐述,使学生掌握以下要点:

(1)刑事诉讼基本原则概述;

(2)我国刑事诉讼基本原则;(3)国际刑事诉讼基本原则;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司法机关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原则的含义;

(2)司法独立原则的含义;(3)无罪推定原则的含义;(4)禁止重复追究原则。

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为主,穿插同学上台发言。

第一节刑事诉讼基本原则概述

4.1.1刑事诉讼基本原则的概念

4.1.2我国刑事诉讼基本原则的地位和特点

4.1.3刑事诉讼基本原则的价值与功能

4.1.4我国刑事诉讼基本原则的体系

第二节我国刑事诉讼基本原则

4.2.1职权原则

4.2.2独立行使司法权原则

4.2.3专门机关与群众结合原则

4.2.4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

4.2.5司法机关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原则

4.2.6公民适用法律一律平等原则

4.2.7法律监督原则

4.2.8民族语言文字原则

4.2.9未经审判不得定罪原则

保障诉讼参与人依法享有诉讼权利原则

依法不追究原则

刑事司法国家主权原则

第三节国际刑事诉讼基本原则

4.3.1程序法定原则

4.3.2司法独立原则

4.3.3无罪推定原则

4.3.4有效辩护原则

4.3.5平等对待原则

4.3.6诉讼及时原则

4.3.7禁止重复追究原则(一事不再理与禁止双重危险)

4.3.8国家追诉原则

考核要点:

(1)刑事诉讼基本原则在刑事诉讼法中的地位与价值;

(2)如何理解“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在刑事诉讼基本原则中的核心地位?

(3)如何理解诉讼及时原则?

辅助教学活动:

撰写刑事诉讼基本原则方面的小论文。

top↑

第五章刑事诉讼的基本制度

教学目的和要求:

对刑事诉讼的基本制度作了系统阐述,使学生掌握以下要点:

(1)刑事管辖制度;

(2)刑事回避制度;(3)刑事辩护与代理制度;(4)刑事法律援助制度。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立案管辖的概念和划分;

(2)审判管辖的内容;(3)回避的适用情形、人员、程序;(4)刑事辩护律师的权利义务;(5)辩护人的诉讼地位。

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为主,穿插课堂讨论。

第一节管辖制度

5.1.1刑事管辖的概念

5.1.2刑事管辖的意义

5.1.3立案管辖的概念和划分立案管辖的根据

5.1.4公安司法机关受理案件的分工

5.1.5审判管辖

第二节刑事回避制度

5.2.1回避制度的概念

5.2.2回避制度设立的目的和意义

5.2.3回避的适用情形和人员

5.2.4回避的处理程序

第三节刑事辩护与代理制度

5.3.1辩护制度的概念和基本内容

5.3.2实行辩护制度的意义

5.3.3辩护人的概念和范围

5.3.4辩护人的诉讼地位和职责

5.3.5辩护的种类和方式

5.3.6辩护人的权利和义务

5.3.7刑事代理制度

第四节刑事诉讼援助制度

5.4.1刑事法律援助的概念

5.4.2我国刑事法律援助的特点

5.4.3健全和完善刑事法律援助制度的建议

考核要点:

(1)审判管辖的内容;

(2)回避的适用对象;(3)辩护人的职责和权利;(4)法律援助的含义、特点。

辅助教学活动:

观看教学录像。

top↑

第六章刑事诉讼证据

教学目的和要求:

对刑事诉讼证据的有关问题作了系统阐述,使学生掌握以下要点:

(1)证据的概念和意义;

(2)证据的种类;(3)刑事证据分类;(4)诉讼证明;(5)证据规则。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刑事证据的含义和特征;

(2)7种法定证据;(3)刑事证据的学理分类;(4)证明责任和证明标准;(5)证据规则。

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

第一节证据的概念和意义

6.1.1刑事证据的概念

6.1.2刑事证据的意义

第二节证据的种类

6.2.1物证

6.2.2书证

6.2.3证人证言

6.2.4被害人陈述

6.2.5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

6.2.6鉴定结论

6.2.7勘验、检查笔录

6.2.8视听资料

第三节刑事证据分类

6.3.1证据分类的概念和意义

6.3.2控诉证据合辩护证据

6.3.3原始证据和传来证据

6.3.4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

6.3.5言词证据和实物证据

第四节诉讼证据

6.4.1证明的概念和意义

6.4.2证明对象

6.4.3证明责任

6.4.4证明标准

第五节证据规则

6.5.1传闻证据规则

6.5.2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6.5.3补强规则

6.5.4意见证据规则

考核要点:

(1)刑事证据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2)举出言词证据和实物证据的具体形式;(3)证明对象与证明标准;(4)证明责任的内容和特点;(5)证据规则。

辅助教学活动:

观看教学录像。

top↑

第七章刑事强制措施

教学目的和要求:

对刑事强制措施的有关问题作了系统阐述,使学生掌握以下要点:

(1)刑事强制措概述;

(2)据传的适用;(3)取保候审和监视居住的适用;(4)刑事拘留的适用;(5)逮捕的适用;(6)扭送和传唤。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刑事强制措施与具有制裁性质的强制手段的区别;

(2)取保候审和监视居住的概念、适用条件和程序;(3)刑事拘留的适用;(4)逮捕的适用。

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为主,穿插课堂讨论。

第一节刑事强制措施概述

7.1.1刑事强制措施的概念、类型及功能

7.1.2刑事强制措施的性质

7.1.3刑事强制措施与具有制裁性质的强制手段的区别

第二节拘传的适用

7.2.1拘传的概念

7.2.2拘传的对象和条件

7.2.3拘传适用的程序

7.2.4拘传程序的完善

第三节取保候审和监视居住的适用

7.3.1取保候审概述

7.3.2监视居住概述

第四节刑事拘留的适用

7.4.1刑事拘留概述

7.4.2拘留的适用程序

7.4.3拘留的期限

7.4.4刑事拘留与治安拘留、司法拘留的区别

7.4.5刑事拘留程序的完善

第五节逮捕的适用

7.5.1逮捕概述

7.5.2逮捕的适用条件

7.5.3公安机关提请逮捕和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逮捕的程序

7.5.4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决定逮捕的程序

7.5.5逮捕的执行程序

7.5.6逮捕的变更、撤销或解除

7.5.7逮捕与拘留的区别

7.5.8逮捕措施的完善

第六节扭送和传唤

7.6.1扭送概述

7.6.2传唤的概念及其适用程序

考核要点:

(1)刑事强制措施与具有制裁性质的强制手段的区别;

(2)拘传的对象和条件;(3)刑事拘留和治安拘留、司法拘留的区别。

辅助教学活动:

撰写强制措施方面小论文。

top↑

第八章刑事附带民事诉讼

教学目的和要求:

对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有关问题作了系统阐述,使学生掌握以下要点:

(1)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概念和特点;

(2)附带民事诉讼的历史沿革;(3)附带民事诉讼的意义;(4)附带民事诉讼当事人;(5)附带民事诉讼的赔偿范围;(6)附带民事诉讼的审理原则;(7)附带民事诉讼的审理。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附带民事诉讼的赔偿范围探讨;

(2)附带民事诉讼的审理原则;(3)附带民事诉讼的审理程序。

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为主,穿插课堂讨论。

第一节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概念和特点

8.1.1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概念

8.1.2附带民事诉讼的特点

8.1.3附带民事诉讼于一般民事诉讼的区别

第二节附带民事诉讼的历史沿革

8.2.1外国历史上的附带民事诉讼制度

8.2.2我国历史上的附带民事诉讼制度

8.2.3当代各国附带民事诉讼制度我国近现代附带民事诉讼制度

第三节附带民事诉讼的意义

8.3.1有利于正确处理刑事案件

8.3.2是惩罚犯罪的一个有力手段

8.3.3有利于正确执行我国的惩办与宽大相结合刑事政策

8.3.4有利于保证公民和国家、集体财产不受侵犯

第四节附带民事诉讼当事人

8.4.1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

8.4.2附带民事诉讼被告人

第五节附带民事诉讼的赔偿范围

8.5.1附带民事诉讼现行法定赔偿范围

8.5.2附带民事诉讼赔偿范围新问题

第六节附带民事诉讼的审理原则

8.6.1刑事、民事案件合并处理的原则。

8.6.2简化诉讼程序的原则。

8.6.3对提起的附带民事诉讼及时审理的原则。

8.6.4实事求是确定赔偿的原则。

8.6.5着重调解的原则。

第七节附带民事诉讼的审理

考核要点:

(1)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权利义务;

(2)附带民事诉讼的赔偿原则;(3)附带民事诉讼的审理程序。

辅助教学活动:

参观法院庭审。

top↑

第九章期间和送达

教学目的和要求:

对刑事诉讼法的期间和送达作了系统阐述,使学生掌握以下要点:

(1)期间的概念和期间的计算;

(2)送达的方式。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期间的概念和意义;

(2)期间的计算方法;(3)送达的方式手续。

教学方法与手段:

学生自学,课堂讨论发言。

第一节期间

9.1.1期间的概念

9.1.2法定期间

9.1.3期间的计算

9.1.4期间的恢复

第二节送达

9.2.1送达的概念和意义

9.2.2送达回证

9.2.3送达的方式手续和期限

考核要点:

(1)期间的计算方法;

(2)法律对司法机关办案期限是如何规定的?

(3)送达的方式有哪些。

辅助教学活动:

无。

top↑

第十章立案程序

教学目的和要求:

对刑事立案程序有关问题作了系统阐述,使学生掌握以下要点:

(1)立案的概念和特征;

(2)立案的根据和条件;(3)立案的程序。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立案的含义和特征;

(2)立案的根据和条件;(3)立案的程序。

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

第一节立案程序概述

10.1.1立案的概念

10.1.2立案的法律特征

10.1.3立案的任务

10.1.4立案的意义

第二节立案的根据和条件

10.2.1立案的根据

10.2.2立案的条件

10.2.3立案标准

第三节立案的程序

10.3.1对立案材料的受理

10.3.2对立案材料的审查

10.3.3对立案材料的处理

第四节对立案监督的程序

10.4.1立案监督的概念

10.4.2立案监督的程序

考核要点:

(1)立案的含义和条件;

(2)立案的标准;(3)立案的监督。

辅助教学活动:

无。

top↑

第十一章侦查程序

教学目的和要求:

对刑事诉讼侦查阶段作了系统阐述,使学生掌握以下要点:

(1)侦查的概念和意义;

(2)侦查行为;(3)侦查终结;(4)人民检察院对直接受理的案件的自行侦查;(5)补充侦查;(6)侦查监督。

教学重点和难点:

(1)侦查结构;

(2)国际公约下对犯罪嫌疑人在侦查阶段的权利保障所确立的原则;(3)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各种侦查行为;(4)案件侦查终结后的处理;(7)补充侦查的方式;(7)对现行侦查监督制度的评价。

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为主,穿插学生上台发言。

第一节侦查的概念和意义

11.1.1侦查概念

11.1.2侦查的目的和结构

11.1.3国际公约对犯罪嫌疑人在警察局阶段的权利保障所确立的原则

11.1.4我国现有的对在警察局阶段的犯罪嫌疑人权利予以保障的体系

第二节侦查行为

11.2.1讯问犯罪嫌疑人

11.2.2询问证人和被害人

11.2.3勘验、检查

11.2.4搜查

11.2.5扣押物证、书证

11.2.6鉴定

11.2.7通缉

第三节侦查终结

11.3.1侦查终结的概念和意义

11.3.2侦查终结的条件

11.3.3侦查终结案件的处理

11.3.4侦查羁押期限

第四节人民检察院对直接受理的案件的自行侦查

11.4.1人民检察院对自侦案件中的犯罪嫌疑人的拘留和逮捕决定权

11.4.2侦查终结后对案件的处理

第五节补充侦查

11.5.1补充侦查的概念和意义

11.5.2补充侦查的种类

11.5.3退回补充侦查和自行补充侦查

第六节侦查监督

11.6.1侦查监督的概念

11.6.2侦查监督程序的职责和任务

11.6.3内容和对象

11.6.4侦查监督程序

11.6.5现行侦查监督制度的弊端分析

考核要点:

(1)侦查行为的种类和程序上的要求;

(2)自行侦查的特点;(3)侦查监督的概念、内容和程序。

辅助教学活动:

观看教学录像。

top↑

第十二章起诉程序

教学目的和要求:

对起诉程序的有关问题作了系统阐述,使学生掌握以下要点:

(1)起诉的概念和意义;

(2)提起公诉的程序;(3)提起自诉的程序。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公诉制度的基本理论;

(2)审查起诉的程序;(3)不起诉的分类;(4)提起公诉的条件和程序;(5)公诉与自诉的区别;(6)我国自诉案件的范围。

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

第一节起诉的概念和意义

12.1.1起诉的概念

12.1.2起诉的意义

第二节提起公诉的程序

12.2.1公诉制度的起源

12.2.2公诉制度的基本原原理

12.2.3审查起诉的概念

12.2.4不起诉

12.2.5提起公诉

12.2.6出庭支持公诉

第三节提起自诉的程序

12.3.1自诉存在的价值

12.3.2公诉与自诉的区别

12.3.3我国自诉案件的范围

12.3.4自诉案件的提起条件

12.3.5提起自诉的程序

考核要点:

(1)出庭支持公诉的概念、任务、意义?

(2)提起公诉与不起诉有何区别?

(3)自诉案件的审理特点。

辅助教学活动:

无。

top↑

第十三章审判程序概述

教学目的和要求:

对审判有关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做系统阐述,使学生掌握以下要点:

(1)审判的概念、特征和任务;

(2)审判要素与功能;(3)审判的原则和制度;(4)审判组织;(5)审判笔录;(6)判决、裁定和决定的适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审判原则和制度的主要内容;

(2)审判委员会制度存在的利弊;(3)判决、裁定和决定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为主,穿插课堂讨论。

第一节审判的概念、特征和任务

13.1.1审判的概念

13.1.2审判的目的和任务

第二节审判要素及其功能

第三节审判的原则和制度

13.3.1审判独立原则

13.3.2公开审判原则

13.3.3直接、言词审理原则

13.3.4不告不理原则

13.3.5不间断审理原则

13.3.6一事不再理原则

13.3.7上诉不加刑原则

13.3.8陪审制度

13.3.9两审终审制度

第四节审判组织

第五节审判笔录

第六节判决、裁定和决定的适用

13.6.1判决

13.6.2裁定

13.6.3决定

13.6.4判决、裁定、决定的区别

13.6.5当前的裁判文书改革

考核要点:

(1)审判的概念;

(2)审判的原则和制度;(3)审判组织;(4)判决、裁定和决定的区别。

辅助教学活动:

观看学术讲座录像。

top↑

第十四章第一审程序

教学目的和要求:

对刑事诉讼第一审程序做系统阐述,使学生掌握以下要点:

(1)第一审程序的概念和意义;

(2)公诉案件的第一审普通审程序;(3)程序简化审理程序;(4)自诉案件的第一审程序;(5)简易程序。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我国刑事一审的审判模式;

(2)普通案件的审理程序;(3)普通程序简化审理程序;(4)自诉案件的第一审程序;(5)简易程序在理论和实践争论的问题。

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为主,穿插课堂讨论。

第一节第一审程序的概念和意义

14.1.1第一审程序的概念

14.1.2第一审程序的意义

第二节公诉案件的第一审普通审程序

14.2.1对公诉案件的庭前审查

14.2.2法庭审理的预备程序

14.2.3法庭审判方式

14.2.4法庭审理程序

14.2.5一审审理后的处理

14.2.6延期审理和中止审理

14.2.7一审办案期限的规定

14.2.8人民检察院对审判活动的法律监督

第三节程序简化审理程序

14.3.1普通程序简化审理的概念和意义

14.3.2普通程序简化审理的适用条件

14.3.3不适用简化审的几种情形

14.3.4普通程序简化审理方式中可以简化的内容

14.3.5对提请适用普通程序简化审理方式的审查与变更

第四节自诉案件的第一审程序

14.4.1自诉案件的概念和主要特点14.4.2自诉案件的受理审查14.4.3自诉案件第一审程序的特点

第五节简易程序

14.5.1简易程序的概念14.5.2简易程序的法理基础14.5.3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14.5.4确立简易程序的意义14.5.5简易程序的审理

14.5.6简易程序的判决和送达14.5.7简易程序的变更14.5.8理论和实践争论的问题

考核要点:

(1)我国刑事一审审判模式的特点;

(2)延期审理和中止审理的关系;(3)普通程序简化审理的适用条件和限制;(4)自诉案件的第一审程序的特点;(5)简易程序在理论和实践中的争议。

辅助教学活动:

法院参观,旁听案件。

top↑

第十五章第二审程序

教学目的和要求:

对刑事诉讼第二审程序有关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做系统阐述,使学生掌握以下要点:

(1)第二审程序的概念、特征、性质和任务;

(2)第二审程序提起的主体、方式、途径、理由和期限;(3)第二审程序的审理;(4)第二审程序的裁判。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第二审程序的特有原则;

(2)第二审裁判的种类和运用。

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为主,结合同学上台发言。

第一节第二审程序概述

15.1.1第二审程序的概述15.1.2第二审程序的性质和任务15.1.3第二审程序的特有原则

第二节第二审程序的提起

15.2.1提起第二审程序的主体15.2.2提起二审程序的期限、理由

15.2.3提起二审程序的途径和方式15.2.4上诉、抗诉的效力

第三节第二审程序的审理

15.3.1二审程序的审理方式15.3.2第二审程序中各方的诉讼地位

15.3.3二审程序的审理对象和范围15.3.4二审程序审理的特殊环节和审理期限

第四节第二审程序的裁判

15.4.1第二审裁判的种类和运用

15.4.2对附带民事诉讼以及自诉案件上诉的处理和裁判

15.4.3第二审裁判的效力

考核要点:

(1)二审程序的特有原则;

(2)第二审程序的提起条件;(3)上诉、抗诉的效力;(4)第二审裁判的种类和运用。

辅助教学活动:

无。

top↑

第十六章死刑复核程序

教学目的和要求:

对死刑复核程序做系统阐述,使学生掌握以下要点:

(1)死刑复核程序的概念和意义;

(2)判处死刑立即执行案件的复核程序;(3)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案件的复核程序。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死刑复核程序的适用范围;

(2)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