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用油行业深度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3609855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1.4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车用油行业深度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车用油行业深度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车用油行业深度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车用油行业深度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车用油行业深度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车用油行业深度研究报告.docx

《车用油行业深度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车用油行业深度研究报告.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车用油行业深度研究报告.docx

车用油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此文档为word格式,可任意修改编辑!

 

2017年8月

 

正文目录

1.整体需求量增长平稳,高端化发展是行业共识4

1.1.润滑油消费总量整体平稳,车用油快速增长工业油弱势下行4

1.2.润滑油企业数量众多,“2.0时代”国产品牌迎发展机遇11

2.车用油:

OEM利益主导行业格局、汽车后市场转型进行时14

2.1.OEM规格引导升级换代、车用油高端占比快速提升14

2.2.零售渠道进口替代空间巨大,汽车后市场转型进行时17

3.工业油:

市场需求缓慢恢复,进口替代规模企业更具优势21

3.1.下游工业去产能继续深入,2017工业油增速有望提升21

3.2.II类基础逐渐成为主流,规模企业进口替代优势突出26

4.主要公司分析28

4.1.康普顿28

4.2.龙蟠科技29

4.3.高科石化29

 

图目录

图1:

润滑油产量和表观消费量4

图2:

我国GDP增速5

图3:

载客汽车保有量同比6

图4:

载货汽车保有量同比7

图5:

中国润滑油销量结构8

图6:

车用油销量结构9

图7:

润滑油进口量10

图8:

不含石油润滑油添加剂进口量10

图9:

高级别为主的进口增长12

图10:

加氢基础油、合成基础油比例提升13

图11:

国内汽车润滑油产业链15

图12:

汽油机油规格复杂度和开发周期15

图13:

1.0~2.0排量乘用车增长快速16

图14:

轿车自动变速箱及其零件进口量17

图15:

发动机油一般组成18

图16:

车用油旗舰产品4L装定价对比19

图17:

汽车后市场渠道分布20

图18:

百强汽车经销商企业收入利润结构20

图19:

养护维修市场规模增速超过行业增速21

图20:

规模工业增加值累计同比22

图21:

工业油消费量22

图22:

炼钢企业主营利润同比持续下跌23

图23:

原煤产量及同比24

图24:

工业油下游消费结构25

图25:

工程机械销量回升25

图26:

火电行业指标26

图27:

2016年工业油消费结构27

图28:

工业油原料和成本结构27

表目录

表1:

2015年润滑油消费强度12

表2:

润滑油税收政策28

1.整体需求量增长平稳,高端化发展是行业共识

润滑油指工作在机械摩擦副之间起到减磨、冷却、密封、防腐、防锈、清洗、绝缘、传动等作用的油脂,按不同用途大致可分为车用油和工业油两大类,其中车用油包含发动机油、传动用油、制动用油等,工业油包含液压油、机械用油及工艺油等,产品细分超过2000种。

由于车用润滑油销售渠道覆盖整个汽车后市场,多数车用润滑油企业同时附带生产发动机冷却液(防冻液)和汽车养护品。

1.1.润滑油消费总量整体平稳,车用油快速增长工业油弱势下行

国家统计局数据,2016年国内润滑油产量586万吨,同比增长4.9%。

根据海关数据,2016年润滑油进口量为34.55万吨,出口量为9.97万吨,表观消费量为611万吨,同比增长5.4%,实现近五年来首次正增长。

据海关统计,2017年Q1润滑油基础油累计进口量为86.7万吨,3月份进口量环比增长6.5%,同比增长11.8%。

Q1润滑油基础油累计出口量2.1万吨,环比下降83.6%,同比上升255.9%。

润滑油市场整体稳健,2017年上半年延续2016年增长势头,Q2由于传统淡季环比增幅或有小幅下降。

图1:

润滑油产量和表观消费量

润滑油消费量是反应工业发展的“晴雨表”,与第二产业GDP增速关系密切。

2002~2010年,跟随中国基建投资、重化工、钢铁建材等行业的强劲扩张,润滑油需求量与第二产业GDP增速几乎同步,于2010年达到峰值。

由于相关产业产能过剩,2012~2013年市场经历了快速下跌,2013~2015年市场经历三年的调整后2016年重现增长,增速约5.4%。

图2:

我国GDP增速

随着工业增速下滑,车用油和工业油增速发生分化。

2016年,主要是车用润滑油市场需求量的提升,而工业润滑油受到实体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的影响,需求量和占润滑油比重逐渐下降。

公安部交管局数据,截止到2016年底,全国汽车保有量1.94亿辆,其中私家车1.46亿辆,平均每百户家庭拥有36辆,成都、深圳、苏州等城市每百户家庭拥有私家车超过70辆,私家车占小型载客汽车的92.6%。

2016全年新注册登记的汽车2752万辆,保有量净增2212万辆,均为历史的最高水平。

中国汽车协会数据,2016年全国乘用车产量2442万辆,商用车产量369万辆;柴油车产量合计275.6万辆,汽油车产量合计2474.6万辆。

图3:

载客汽车保有量同比

图4:

载货汽车保有量同比

2017年Q1国内乘用车共销售594.76万辆,同比增长4.6%。

商用车产销分别为931499辆和959089辆,生产同比累计增长21.37%,销售同比累计增长30.07%。

卡车市场增长超预期,Q1卡车销量及同比增幅均为2013~2017年同期最高值,2017年也是唯一销量高于产量的年份。

图5:

中国润滑油销量结构

图6:

车用油销量结构

我国车用润滑油领域仍存在巨大的增长空间,根据公安部数据,乘用车保有量从2006年2080万辆增长到2016年1.6亿辆,复合增长率22.6%,近五年增速仍保持15%以上。

据前瞻研究统计,轿车用润滑油市场规模占车用润滑油市场约20%,轻型货车用润滑油市场规模占车用润滑油市场总量约15%,轿车和轻型货车润滑油市场规模的增长率分别超过25%和10%。

商用车中柴油车约占保有量58%,而柴油车中重型车占比约37%。

由于重型柴油车多用于长途运输、物流等领域,日均行程200-300公里,远超过乘用车水平,柴油机油占车用油消耗比例最大,为44.7%。

虽然随着大宗商品运输需求的放缓,铁路及航空货运的替代,加之城市物流业发展,拉动轻微型车需求增加,未来中重型柴油车比重将逐渐降低,轻微型柴油车比重继续提高。

汽车保有量持续增长仍将是润滑油行业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我国人年均润滑油消耗不足5千克,北美约18千克,西欧约9千克,东欧和中东人约8千克,长期来看仍有提升的空间。

图7:

润滑油进口量

图8:

不含石油润滑油添加剂进口量

中期趋势看,润滑油行业经历近5年的调整,2016年重现增长。

得益于汽车销量持续上涨和工业企业景气度回升,今年一季度延续增长势头。

海关进口数据显示,2017年Q1润滑油进口量11.69万吨,同比增长6%;不含石油的润滑油添加剂进口量7335.6吨,同比增长14%,环比增长19%。

考虑到国内润滑油企业添加剂进口依赖度较高,我们调研了解到如康普顿、龙蟠科技等企业添加剂进口占比均超过90%,参考1季度添加剂进口增速,我们认为2017年全年润滑油总体销量较2016年或将实现10%以上增长。

1.2.润滑油企业数量众多,“2.0时代”国产品牌迎发展机遇

伴随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我国润滑油行业经历了近十年的爆发,逐渐形成跨国油公司、央企油公司、民营润滑油企业三大竞争梯队。

跨国油公司在国内市场布局较早,在零售终端市场处于领先地位;央企油公司具有相当的规模和资源优势,对于抢占集团客户和尖端应用领域具有成熟经验和实力,中石化长城润滑油公司公开信息显示,其获得国内95%以上汽车厂商的技术认证,占据在华车企装车和服务用油超50%的市场份额;民营润滑油企业主要依托局部市场,逐步拓展市场渠道并形成稳定的竞争力量。

总体来讲,润滑油行业进入门槛不高,在市场高速发展阶段,充斥着各种管理差、质量无保障的投机型润滑油厂商,靠低价造假扰乱市场秩序,争夺生存空间。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现有润滑油生产企业数量仍超过2000家。

此外,由于国内工业发展不平衡,低端油品生命周期较长,阻碍油品升级换代,造成消费结构上的浪费现象。

以润滑油中技术复杂度较高的发动机油为例,上世纪80年代初并产生的汽油机油规格SE和柴油机油规格CD,国内汽车如今仍在使用。

中长期看,我们认为行业增长必将伴随行业消费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国产品牌依托高端替代低端、国产替代进口,将迎来重要的发展机遇。

从终端市场的竞争模式看,龙头企业正在引领进口替代和产品升级,一方面压缩低级油、劣质油生存空间,优化市场秩序;另一方面,利用国产性价比优势争夺高毛利市场,保持与汽车、高端设备、智能制造等领域同步发展,具备高端产品开发能力和品牌优势的企业将逐步实现销售量和盈利能力共轨。

企业通过品牌、质量和服务争夺市场空间,即行业内普遍认可的润滑油“2.0时代”。

目前国内润滑油消费强度偏高,随消费结构升级,单位GDP消费量将逐步优化,考虑到中国人均GDP水平仍然偏低(2016年世界排名75),长期来看,若GDP增速保持6.5%以上,润滑油消费总量仍将维持5%以上增速水平。

表1:

2015年润滑油消费强度

从增长动力看,“经济新常态”下的产业结构调整,改变了经济快速上涨时期润滑油粗放式增长的逻辑。

过去5年,第二产业占GDP比重由2011年的46.1%下降到2016年的40.5%,第三产业占比则由2011年的44.3%上升到2016年48.5%,2017年前二季度达到52.0%。

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中,2016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是71%,同比提高了13.3%。

与此同时,与润滑油行业紧密相关的煤炭、钢铁、水泥等行业仍处供给侧改革周期,结构性改革倒逼润滑油供应商向第三产业转型,通过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争夺被国外品牌占据多年的终端消费市场。

图9:

高级别为主的进口增长

图10:

加氢基础油、合成基础油比例提升

从基础油消费结构看,加氢基础油和合成油比例逐步提升,叠加环保、税务法律法规因素,国内低端工艺的生存困境凸显。

据卓创资讯统计,国内供应减线油厂家常减压装置的产能共为2100万吨/吨,其中中海油旗下常减压装置的产能高达1900万吨/年,是减线油最主要的供应商。

但从2015年底开始,中海油旗下几大炼厂减线油资源逐步转入深加工渠道获取更大利润,部分企业则选择直供合同炼厂。

截止2016年11月,国内可外放减线油资源厂家仅余5家。

以酸洗、糠醛等工艺为主的精制减线油逐步进入行业衰退期。

非标油及I类基础油的需求正在加速下滑,II类基础油已经成为市场主力,III类基础油及合成油的用量逐年提升,国内近年来新建的基础油装置也以加氢II类基础油为主,III类油主要依靠进口。

2.车用油:

OEM利益主导行业格局、汽车后市场转型进行时

2.1.OEM规格引导升级换代、车用油高端占比快速提升

车用润滑油产业链中,从规格开发到最终销售主要包括原始设备制造商(OEM)、行业协会、添加剂公司、润滑油公司、经销商和终端销售环节。

协会规格一般由主要的OEM厂商协作开发完成,OEM规格则以协会规格作为基础,加入各自的特殊技术要求形成。

规格的升级换代主要反应OEM的技术诉求,添加剂公司和大型润滑油公司多会参与到同步开发过程。

协会规格公开认证后作为市场油主要引用标准。

因此,车用油下游销售一般分为OEM和零售渠道。

OEM渠道:

发动机油方面,参与API规格开发主要包括通用、福特、克莱斯、丰田和卡特彼勒、康明斯、马克等,参与ACEA规格开发主要包括奔驰、大众、PSA等;变速箱油方面以日本爱信、德国ZF等非开放OEM规格为主;刹车油主要参考美国联邦运输部和ISO协会标准,再通过OEM应用认证推向市场。

OEM渠道对产品技术特性关注度较高,润滑油公司配合OEM开发一代产品需要3-5年,投入成本高,回报周期长,但合作稳定,产品主要流向包括初装用油和3S/4S店售后服务用油。

零售渠道:

零售渠道油品以协会标准为基础,主要是将成熟的技术进行转化推广。

零售市场对产品的功能、品牌、价格和终端服务质量等较敏感。

零售市场中润滑油公司和经销商相辅相成,润滑油公司需要引入高质量的产品、对终端市场定位准确并提供推广支持和品牌宣传,经销商承载品牌的宣传和销售,对终端提供高效服务,开发市场。

流通方式逐层经销,销售模式日趋“消费品”化。

图11:

国内汽车润滑油产业链

汽车排放技术的更新正在加速车用油升级换代,以涡轮增压直喷和小型化发动机为代表的技术发展迅速,在入门级和中端汽车市场上的渗透率将在全球范围内出现一个巨大的增长趋势。

霍尼韦尔预测,2016-2020年,三缸涡轮增压发动机将保持30%的年复合平均增长率,而销售量到2020年将达到700万台。

四缸发动机将继续占有涡轮增压轻型车市场75%的份额。

到2020年,四缸涡轮增压发动机将保持7%的年复合平均增长率。

图12:

汽油机油规格复杂度和开发周期

霍尼韦尔预测,到2020年平均每年将有200多万辆新车型配备多级涡轮增压系统。

柴油发动机在北美市场的渗透率将增长到7%,混合动力系统(包括插电式混合动力)的市场渗透率将增长4%,达到全球轻型车辆市场份额的7%。

目前涡轮增压发动机占比10%,2020年将达到25%。

发动机增压涡轮保护推进汽车润滑油规格进步的重要动力之一,随着汽车厂碳排放压力逐渐加大,润滑油品必须具备更高的减磨抗磨性能、抗氧化性能。

基于深度加氢基础油及合成基础油的产品将获得更多的经销商资源投入。

此外,从国内汽车上牌数量的数据可以看出,手动挡(MT)车型的市场占有率近年来持续下滑,已经从2009年的53%下滑至2015年的44.6%。

自动变速器有液力自动变速器(AT)、双离合变速器(DCT)和机械式无级变速器(CVT)。

国内自动变速箱国产化率低于20%,2016年进口自动变速箱及零件进口3.54亿件,同比增长24%,随着国产汽车品牌的崛起,未来DCT和CVT仍将保持高速增长态势。

自动变速箱增长带动油品从矿物型逐步向合成型升级。

图13:

1.0~2.0排量乘用车增长快速

图14:

轿车自动变速箱及其零件进口量

新能源车方面,2016年新能源汽车销量50.7万辆,2017年补贴政策落地将带来一定的反弹预期。

中汽协《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报告(2016)》预测,到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的需求量将达145万辆,参考安信研究中心电新行业测算结果,未来4年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总销量预测为535万辆。

根据2016年数据,保守估计2020年汽车保有量增至2.7亿辆,则新增新能源车保有量占比约2%,且新能源车保留对齿轮箱油、润滑脂等产品的需求,预计未来5年对润滑油消费总量需求影响较小。

2.2.零售渠道进口替代空间巨大,汽车后市场转型进行时

纵观国内,已经具备多家国际先进水平的润滑油企业,部分企业成功进入海外市场,但仍存在大量的小规模企业,研发实力较差,产品集中于中低档范围。

我国汽车高端用油占整个润滑油市场份额仅20%左右,利润却占总体的近80%。

在整个国内润滑油市场上,国产品牌销售量占比近2/3,但在高端领域仍是以美孚、壳牌、嘉实多等进口品牌为主,国产品牌占比不超过1/3。

在国内经济持续中低速增长的前提下,进口替代是国内润滑油企业未来5年的主要增长动力。

以中石化、中石油为代表的大型润滑油企业均通过进口替代争取市场份额。

中石化润滑油于2016年国内销量第一,中国石化年报显示,2016年长城润滑油实现利润5.86亿,较2015年5.79亿增长1.2%。

中石油2016年实现销量112.2万吨,同比降低2.4%。

得益于上游基础油资源的供应宽松,以I、II类基础油为主产品国内品牌具备非常高的性价比优势;III类基础油方面,中韩自由贸易协定(FTA)加大SK、S-Oil等厂商对中国的出口动力,马石油、中国石化等多套装置投产确保III类油供应充足。

下一代内燃机油规格将全面采用III类以上基础油配方,基础油和添加剂“同质化”将会进一步体现国产品牌的物美价廉。

而与进口品牌相比,国产润滑油企业较低的管理成本和灵活的市场政策更能够发挥好终端服务功能,从技术+品质+服务多维度实现替代性增长。

图15:

发动机油一般组成

图16:

车用油旗舰产品4L装定价对比

原料同质化虽为国产车用油品牌带来巨大的替代增长空间,但行业竞争剧烈。

我们预计,未来的增长主要来自于具备高端产品研发和品牌化管理的国内企业。

一方面加快高端应用领域渗透,参与汽车、高铁、航天航空等领域同步开发制定行业标准,开拓新兴市场并引导材料发展方向。

另一方面,品牌企业通过缩短与终端用户的距离,利用民营企业多年积累的渠道优势,在汽车后市场互联网+的大趋势下,提升渠道专业化服务能力抢占汽车后市场份额。

据统计,截止2016年,全国拥有4S店、维修店和配件店分别在22000家、450000家和250000家左右。

2015年8月8日交通运输部重新颁布了《机动车维修管理规定》为养护维修行业的发展开启了扫除障碍。

2016年1月1日交通运输部同环境保护部等七个部门联合印发了《汽车维修技术信息公开实施管理办法》,深化汽车维修行业改革、促进汽车维修市场公平竞争、推动汽车维修技术进步、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重要措施。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6年3月研究起草了《关于汽车业的反垄断指南》(征求意见稿)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主要目的包括预防和制止汽车业垄断行为、保护公平竞争、维护消费者利益、促进汽车业健康发展等,售后配件货源与市场全流通获保障。

业内普遍认为相关法规实施利好汽车后市场,独立售后维修商将受益。

图17:

汽车后市场渠道分布

图18:

百强汽车经销商企业收入利润结构

交管部门官方统计,我国约45万家汽车维修厂中,一类维修厂包括汽车品牌授权的4S店及一些规模较大的汽修厂,占维修厂总量的15%~20%。

二类维修厂包括部分4S店所设立的维修服务网点,以及具有一定规模和技术水平的维修厂,占总量的25%~30%。

三类维修厂主要是规模较小、技术水平较低的维修厂,占总量的50%以上。

一二类维修厂由于具有一定的垄断利益,进驻渠道不够畅通,相关法规的实施将进一步提升三类维修厂的运营能力,具备优质服务水平的自营、连锁维修厂或将成为国内润滑油企业未来争夺的平台。

图19:

养护维修市场规模增速超过行业增速

养护维修保持强劲增长势头,近三年年均增速超过30%,为各细分领域中最快增速。

Wind数据,全国乘用车平均车龄超过3年,进入汽车保养维护关键阶段。

其中,一线城市平均车龄达到3.6年,二线城市平均车龄3.3年,三线城市平均车龄3.2年。

二手车交易数据显示,截止2017年4月,汽车使用年限3年以下、3-6年、6-10年分别为23.68%、47.24%和20.56%。

3.工业油:

市场需求缓慢恢复,进口替代规模企业更具优势

3.1.下游工业去产能继续深入,2017工业油增速有望提升

2000~2010年,我国GDP高速增长,由于制造业、交通运输业和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工业油消费大户,相关行业爆发式的增长带动工业油消费总量快速上升。

进入2010年以后,制造业、采矿业及基建等领域增速下滑明显,工业润滑油消费量随之下降,2013年降幅达34%,2016年消费量221.15万吨,较2015年微弱增长3%。

图20:

规模工业增加值累计同比

图21:

工业油消费量

2016年以来,我国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按国家“十三五”计划,粗钢产能将在2015年底11.3亿吨基础上再压减1亿~1.5亿吨。

煤炭产能将通过化解淘汰过剩落后产能规模8亿吨,通过减量置换和优化布局增加先进产能规模5亿吨。

水泥到2020年要淘汰熟料产能4亿吨,熟料产能利用率达到80%以上,前十家企业熟料产能集中度达到80%以上。

2017年3月1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回答记着提问中指出,今年去产能还要扩大到煤电领域。

相关产业去产能致工业油2015年销量降到低谷,2016年逐步恢复增长。

图22:

炼钢企业主营利润同比持续下跌

图23:

原煤产量及同比

钢铁冶金行业用油:

前三年钢铁行业重点企业产量基本持平,2014年,2015年和2016重点企业钢材产量分别为56601.96万吨、56716.44万吨和56860.41万吨,产销平衡。

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17年1-6月份,全国粗钢41975万吨,同比增长4.6%。

钢铁冶金企业主要使用液压油、齿轮油、金属加工液和润滑脂等,2017年钢铁冶金行业用油有望保持平稳增长态势。

机械行业用油:

2011年~2015年,工程机械行业大幅下滑,销量从435070台下降119717台,年均降幅73%。

2016年随着建筑行业投资回暖,工程机械中占比最大的挖掘机销量反弹明显,同比涨幅25%,2017年1-4月份销量54864台,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99.4%。

机械用油主要包括柴油机油、液压油、液力传动油、齿轮油、润滑脂和冷却液,随着行业触底反弹,机械行业用油预计将实现较快的增长。

图24:

工业油下游消费结构

图25:

工程机械销量回升

电力行业用油:

电力行业仍处于调整周期,内用电量增长缓慢,2016年上游煤价上涨,下游用电量下滑,电价维持不变,造成煤电企业利润大幅下滑。

统计局数据,2017年1-6月,全社会用电量累计2950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3%。

电力行业用油主要集中在发电和输配电上游环节,包括汽轮机油、变压器油和液压油,随行业增长有望受益恢复增速。

图26:

火电行业指标

总体来讲,随着供给侧改革深入相关行业逐步恢复产量,2017年工业油消费量有望超出2016年增长水平。

3.2.II类基础逐渐成为主流,规模企业进口替代优势突出

工业油中,液压油属于刚性消耗品,其需求量与制造业的景气程度高度正相关。

2010年中国制造业产出占全球制造业产出的19.8%并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液压油需求量也在2011年达到峰值155万吨,2016年市场需求总量下降至100万吨附近。

从统计局数据可以看出,作为液压油消费大户的钢铁、煤炭2017上半年产量同比增长均达到5%左右,预计液压油总体需求量将重回增长轨道。

图27:

2016年工业油消费结构

工业油中基础油占比较大,与车用油不同,工业油中添加剂平均占比不超过5%,基础油成本占比90%左右。

液压油、变压器油和齿轮油等工业油大类产品主要采用I、II类基础油,随着制造业设备先进水平提高,逐步形成以II类基础油为主的发展态势。

国内基础油资源在中石油、中石化和部分地方炼厂加氢装置快速布局下,I类基础油产能淘汰加速,部分市场出现I、II类基础油价格倒挂现象,加速II类基础油对I类油替代升级,符合工业油质量标准提升的大趋势。

图28:

工业油原料和成本结构

国内II类油产能相继投产直接提升国产工业油竞争力,2016年全国新增II类油装置产能180万吨。

中石化在上海茂名、高桥、荆门、济南、燕山等地相继建设和升级改造加氢异构脱蜡装置产能约115万吨,中石油已经表示将升级其全部的五个工厂,多家独立精炼公司也宣布扩建或新增加氢异构脱蜡产能,大大增强未来国内II类基础油的自供能力。

我国润滑油消费税实施价内税,从原料基础油开始征收,原料及成品间可抵扣,经过层层抵扣最终转嫁到下游消费者。

润滑油价格形成机制对于规模较大的润滑油企业尤其是具备上游基础油资源的央企润滑油公司有利。

中石化、中石油润滑油公司由于在国内具备I、II类基础油优势,润滑油定价主动性更强。

同时,工业油下游客户多为大型国有企业,包括钢铁、煤炭、电力、石油石化等行业,最近几年降本增效诉求强烈,国有企业之间从资金、服务和利益融合方面更易形成强强联合的局面。

表2:

润滑油税收政策

4.主要公司分析

4.1.康普顿:

聚焦高端车用油领域,盈利能力突出成长空间巨大

2016年公司营收8.21亿,同比增长15.5%;归母净利润1.13亿,同比增长35.6%。

2017年1季度营收2.83亿,同比增长39.3%,归母净利润0.47亿,同比增长55%。

公司聚焦润滑油行业中最具增长潜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