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 物理期末复习1题目重点讲习.docx
《初二 物理期末复习1题目重点讲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二 物理期末复习1题目重点讲习.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二物理期末复习1题目重点讲习
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14分
判断物态变化名称
1.右图中的符号分别代表冰雹、小雪、雾和霜冻四种天气现象,
其中主要通过液化形成的是()
A.冰雹B.小雪C.雾D.霜冻
2.含在嘴里的棒冰会逐渐化成水,这个过程是()
1题图
A.液化B.汽化C.熔化D.凝固
3.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属于升华现象的是()
A.花盆中的潮湿泥土变干B.秋天,屋顶的瓦上结一层霜
C.放在衣橱里的樟脑丸越来越小 D.夏天,盛冷饮的杯子外壁出现小水珠
4.下列各组物态变化现象中,都放热的是()
A.春天冰封的湖面逐渐解冻;家里冰箱中形成冰霜
B.工人用铁水浇铸成工件;秋天早晨草丛中出现露水
C.夏天剥开包装的冰棍周围冒“白气”;冬天窗玻璃上出现冰花
D.洒在地面上的水很快就干了;家中衣箱内的樟脑球逐渐变小
5.下列物态变化的事例中,说法正确的是()
A.电冰箱冷冻室内出现白色的霜,这是凝固现象
B.夏天装有冷饮的杯子外壁出现小水珠,这是液化现象
C.舞台上用干冰制作“云雾”,这是汽化现象
D.衣柜中的樟脑丸,过一段时间变小或消失,这是汽化现象
6.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熔化现象的是()
A.春天,河里的冰化成水 B.夏天,洒在地上的水变干
C.秋天,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雾 D.冬天,湖水结冰
7.戴眼镜的乘客乘坐冷气很强的出租汽车一阵后下车,有时会发觉眼镜镜片模糊。
此现象是由于车外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冰冷的镜片发生()
A.液化B.凝华C.熔化D.凝固
8.夏天的早晨花草上常有小露珠,露珠形成对应的物态变化是()
A.熔化B.汽化C.液化D.升华
9.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属于吸热过程的是()
A.春天来到,积雪熔化B.夏天的清展,草地上出现露珠
C.秋天的早展,出现大雾D.初冬的清晨,地面上出现霜
10.在空中喷洒干冰是人工增雨的一种方法.干冰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小冰粒,冰粒下降过程中变成雨滴.水蒸气变成冰粒、冰粒变成雨滴的物态变化过程分别属于()
A.凝华、熔化B.升华、熔化C.升华、液化D.凝华、液化
11.夏天打开冰箱时,在冰箱门附近会出现“白气”,形成“白气”的物态变化过程是()
A.升华B.汽化C.液化D.熔化
会查熔点、沸点表
12.右表是一些物质的熔点和沸点(标准大气压),根据此表,在我国各个地区都能测量气温的温度计是()
A.水温度计B.水银温度计
C.酒精温度计D.乙醚温度计
物态变化条件
13.关于汽化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蒸发和沸腾都是汽化现象B.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
C.水沸腾时的温度是100℃D.水沸腾时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
1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固体都有一定的熔点B.同一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是不同的
C.物体吸热,温度一定升高D.物体放热,温度不一定降低
15.生活处处有物理,留心观察皆学问。
对以下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初冬季节,在家里洗澡时发现房间里充满“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
B、在夏季的早晨看到足球场里的草叶上挂满了露珠,而到了初冬,露水不见了,却看到了薄薄的一层霜,有人认为霜是由露变成的
C、放在衣橱里的樟脑丸,时间久了会明显变小,是因为樟脑丸蒸发为气体跑掉了
D、把冰箱里的冻豆腐取出,冰化后,发现豆腐里有许多小孔,这是豆腐里的水先遇冷结冰,后又熔化成水形成的
16.金属块在冰箱中被冷冻后,取出放一会儿,发现变湿了。
用干毛巾擦净,等一会儿金属块又变湿了,原因是()
A.金属块在冰箱中吸收的水继续往外渗透
B.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水附着在金属块表面
C.空气中的水附着在金属块表面
D.空气中的水汽化成水蒸气附着在金属块表面
17.为了使积雪很快熔化,常在路面积雪上喷洒盐水,是因为()
A、盐水使冰雪的熔点降低
B、盐水使冰雪的熔点升高
C、盐水使冰雪的温度升高到00C而熔化
D、洒上盐水后,使冰雪变成冰水混合物,温度为00C而使冰雪熔化
18.夏天扇扇子,身上感到凉爽,这是因为()
A.空气被扇子扇凉了B.风把“凉”吹给了人体
C.扇来的风,把身上的热吹跑了
D.扇扇子加快了身体周围空气的流动,使人体汗液蒸发加快,蒸发有致冷作用。
19.温度计读数
19题图
体温计读数: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20.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变快的是()
A.用电吹风机吹头发B.给墨水瓶加盖
C.用地膜覆盖农田D.把新鲜的苹果装入塑料袋
21.下列措施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
A.酒精灯不用时盖上灯帽B.将湿衣服展开后晾在向阳、通风处
C.用保鲜袋装蔬菜放入冰箱D.春季植树时剪除大量枝叶
22.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变快的是()
A.给盛有水的杯子加盖B.把新鲜的蔬菜装入塑料袋中
C.把湿衣服放在通风的地方D.把蔬菜用保鲜膜包好后放人冰箱
23.实验室的酒精灯使用完毕后要求盖好灯帽,这样做可以减慢液态酒精的__________.
图像
24.下图所示的图像中,属于晶体熔化图像的是()
25.如下图甲所示是探究萘的熔化和凝固的实验装置,小丽根据实验中得到的数据绘制了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乙所示。
(1)由图像乙可知萘熔化用时min,在这段时间试管中的奈处于___________态。
(2)通过萘的熔化实验图像可知奈属于________(晶体或非晶体)。
C
B
26.小华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绘出了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
(1)从图像中可知,水的沸点是℃.
(2)小华发现自己组的水比邻组的先沸腾,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华发现自己组测出的水的沸点比物理课本上给出的水的沸点低些,你认为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27.室内温度为20℃,此时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图中哪幅图正确反映了温度计读数随时间的变化()
27题图
第二章:
密度的概念及应用——32分
28题图
密度的概念
28.
①比较l、2、3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
铝块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____的(选填“相同”或“不相同”);
比较1、4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
铝块和木块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是____的。
(选填“相同”或“不相同”);
②由上述实验我们引入了密度的概念。
可见,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____(填“无关”或“有关”)。
③上述实验图像如图所示,图像中的图线__________反映了铝块实验情况。
29.右图是某种金属的质量与体积之间的关系图像,由图像可知4cm3的该种金属的质量为______。
28题图
30.下列有关密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一滴水的密度小于一桶水的密度B.因为铝比铁轻,所以铝的密度小于铁的密度
C.液体的密度一定小于固体的密度D.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运用密度相关计算
31.质量为450g的水结成冰后,其体积变化了____________m3。
(冰=0.9×103kg/m3)
32.一个质量为0.5kg的玻璃瓶,盛满水时称得质量是1.75kg,若盛满某液体时称得质量是2kg,那么这种液体的密度是()
A.1.0×10
kg/m3B.1.16×10
kg/m3
C.1.75×10
kg/m3D.1.2×10
kg/m3
估测能力
33.下面是对日常生活中一些物体的质量和长度的估计,其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A.正常成年人的鞋子的长度约为42cmB.初中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0.26m
C.一支普通铅笔的质量约为500gD.一个普通鸡蛋的质量约为0.3kg
34.下列选项是对质量和长度的估测,其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A.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0gB.一位中学生身高约为1.6m
C.一块橡皮的质量约为10kgD.一支未用过的2B铅笔的长度约为15mm
第三章:
物质的简单运动——15分
参照物
35.李白在《望天门山》一诗中写道: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作者在这两句优美的诗句中,先后选择的参照物是()
(A)岸边和行船(B)行船和岸边(C)都是行船(D)都是岸边
36.卡车和联合收割机以同样的快慢,向同一方向前进,下列有关它们的说法正确的是()
A.相对于地面来说,联合收割机是静止的
B.选卡车为参照物,联合收割机是静止的
C.相对于联合收割机来说,卡车在运动
D.选地面为参照物,卡车是静止的
平均速度
37.假设小王百米赛跑最短时间为10s,若他前5s钟内的平均速度是9m/s,那么它的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A.11m/sB.10.5m/sC.9m/sD.10m/s
38.把带有滴墨水装置的小车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纸带上,小车每隔相等时间滴一滴墨水。
当小车向左作直线运动时,在纸带上留下了一系列滴,其分布如图1所示。
设小车滴墨水时间间隔为t,那么小车从图中第一滴墨水至最后一滴墨水运动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小车的速度逐渐增大
(B)小车运动的时间是6t
38题图
(C)小车前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较全程的平均速度大
(D)小车在任一时间间隔t内的平均速度都比全程的平均速度小
39.《龟兔赛跑》的寓言故事,说的是兔子瞧不起乌龟.它们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后,途中兔子睡了一觉,醒来时发现乌龟已到了终点.整个赛程中(D)
A.兔子始终比乌龟跑得慢B.乌龟始终比兔子跑得慢
C.比赛采用相同时间比路程的方法D.比赛采用相同路程比时间的方法
40.小明两次从家到学校的过程采取了两种不同的运动方式:
第一次是先以速度v1走前一半路程,紧接着以速度v2跑完剩下的一半路程;第二次是先以速度v1走一段时间,紧接着以速度v2跑到学校,且走路与跑步的时间相等。
若已知小明的家到学校的距离为s,则在这两次从家到学校的运动过程中,用时较长的一次所需的时间。
41.自2004年4月18日零时起,全国铁路已进行第五次大提速,这次大提速全国总共增开了19对“一站式直达城际特快列车”,在车次前冠以字母“Z”,其中Z85次和Z86次列车的运行时刻表如下:
车次
运行区段
北京-苏州
苏州-北京
运行距离
Z85/86次
北京-苏州
Z85次19:
50开次日6:
40到
Z86次20:
34开次日7:
24到
1379km
根据上述列车运行时刻表所提供的信息可知:
Z85次列车从北京到苏州所用的时间是:
________h_______min,它的平均速度约等于均数________km/h.
运动图像
42.在图中的四个图像中,表示匀速直线运动的s一t图是 ( )
42题图
43.右图中甲、乙所示是物体甲和乙的s一t图像,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
43题图
B.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
C.甲的速度等于乙的速度
D.甲、乙的速度无法比较
44题图
44.右图是表示某物体做直线运动时,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这个物体在运动过程
中休息(静止)的时间是________h;它从出发至到达目的地,全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km/h。
45.右图是一辆小车做直线运动的路程—时间图像,由图像可知该小车在0~3s内运动的路程,及平均速度为()
A.1m、1m/sB.2m、0.33m/s
C.3m、1m/sD.1m、0.33m/s
45题图
46.如图是小车甲与小车乙运动的路程与时间的图线,从图线可知:
(1)小车甲在做_____________直线运动。
(2)小车甲的速度为________m/s。
(3)比较图可知,
小车甲的速度_____小车乙的速度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振动是产生声音的必要条件
47.关于声音的产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气体的振动才能产生声音B.只有液体的振动才能产生声音
C.只有固体的振动才能产生声音D.气体、液体、固体振动都能产生声音
48.如图所示的这些现象说明:
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________。
48题图
49.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B.人说话是靠舌头振动发声的
C.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人耳就能听到声音D.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50.关于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发声的物体一定在振动,振动停止后,声音会立刻消失
B.声音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慢
C.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D.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51.下列是小明列举的实验与实例,其中不能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条件的是()
A.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小。
B.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
C.人们先看到闪电,隔一段时间才能听到远处的雷声
D.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只能用无线电交谈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52.
速度计算
53.科学工作者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过4s收到回波信号,海洋中该处深度是多少?
(声波在海水中传播速度是1500m/s)。
乐音和噪声
54.“震耳欲聋”反映了声音的很;“声音刺耳”反映了声音的很。
“问其声而知其人”是依据声音的。
55.在选择减弱噪声的方法是()
A.只能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B.只能在声音传播过程中减弱
C.只能在听者着身上想办法减弱
D.可以在声源处、声音传播过程中以及听者身上同时想办法减弱
56.在音乐会上,男中音在放声高歌,同时有女高音轻声为其伴唱,从乐音特征分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男中音响度大、音调高,女高音响度小、音调低
B.男中音响度小、音调高,女高音响度大、音调低
C.男中音响度大、音调低,女高音响度小、音调高
D.男中音响度小、、音调低,女高音响度小、音调高
57.当吹笛子时,用手指按住或放开不同的孔就会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奏出动听的音曲。
笛子是靠发声,如图所示,若将笛孔全堵上,其发音的音调,若将笛孔全打开,发音的音调。
(填“高”或“低”)。
58.海豚有完善的声纳系统,它们能在黑暗的海水中准确而快速地捕捉食物,避开敌害,远远优于现代的无线电定位系统,这是利用了它自身发出的()
A.电磁波B.超声波C.次声波D.红外线
第五章光现象——20分
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
59.木工师傅为了检查木板的棱是否直,经常采用这样的方法:
闭上一只眼,用另一只眼沿棱的长度方向看去,这样就可看出木板棱是否直,如图所示。
这种做法是利用哪些物理知识?
60.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光在空气中传播速度)。
61.下列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ABCD
61题图
光的反射及平面镜成像
62.下列事实或现象属于光的反射的是( )
A.太阳未出地平线时,人已看到太阳 B.人在太阳光下行走,出现人影相随
C.在隐蔽处用潜望镜观察外面的情况 D.注满清水的池底,看起来象变浅了
63.如果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60º,则反射角是_____。
如果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是60º,则反射角是_____。
如果入射光线垂直镜面照射,则反射角是_____。
64.小文站在平面镜前1m处,他在镜中所成的像距镜面______m,他在镜中所成的像距他______m。
65.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图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
65题图
70题图
6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光线垂直照射在平面镜上,入射角是90°
B.漫反射也遵守反射定律
C.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的夹角为120°,则入射角为60°
D.太阳发出的光传到地球约需500s,则太阳到地球的距离约为1.5×108km
光的折射及折射成像
67.图所示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而形成的()
68、如图所示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的是()
69.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69题图
70、一束光线由空气斜射向水面,画出这束光线的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和相应的反射光线
71.下图是一束光从水斜射到空气中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的情况,其中正确的是()
71题图
A.B.C.D.
72.潜水员潜入水下后,在水中看岸上的建筑物时,将发现看到的建筑物比实际的()
A.变高了B.变低了
C.没发生变化D.无法判断
73.我们在平静的湖边看到水面有树、房屋的倒影,这是____________所形成的现象;夏天在茂密的树荫下看到许多园形的小光斑,这是_____________所形成的现象;斜插在水中的筷子在水里的部分好像弯曲了,这是_____________所形成的现象。
其中,湖面的倒影是__________像。
(填“实像”或“虚像”)
74.在春游中,几个坐在湖畔的同学在平静清澈的湖水中,看到了“鱼在天上游,鸟在水中飞”的美景奇观。
几位同学对这一美景的描述,正确的是()
A.看到的“鱼”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
B.看到的“鸟”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C.看到的“鸟”和“鱼”都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
D.看到的“鸟”和“鱼”都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75.如图所示,其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第六章透镜——13分
透镜
76.一束平行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的传播方向如图16甲所示,由图可知,此透镜的焦距为cm;当把烛焰放在此凸透镜左侧12cm处时,如图16乙所示,则从该凸透镜右侧通过透镜可以看到一个、放大的虚像(填:
“正立”或“倒立”)。
76题图
77.
根据左下两图中的入射光线或折射光线,分别作出相应的折射光线或入射光线。
77题图
79题图
78.在下图中,______图(选填“甲”或“乙”)表示近视眼成像示意图.矫正近视眼应佩戴眼镜的镜片是_____透镜(选填“凸”或“凹”).
78题图
79.在用光具座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测量凸透镜的焦距如右上“第79题图”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cm.
(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_______________上.
(3)当烛焰距凸透镜30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_____的实
像._______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填光学仪器).
实验复习
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刻度尺的使用
80.如右图,物体B长度为______cm,_______m
密度概念引入
81.为研究物质的某种特性,某同学测得四组数据,填在下列表中:
实验次数
物体
质量(g)
体积(cm3)
质量/体积(g/cm3)
1
铝块1
54
20
2.7
2
铝块2
108
40
()
3
松木1
108
216
0.5
4
松木2
10
20
0.5
(1)将上表()处填写完整。
(2)比较第1、2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
同一种物质,它的质量跟它的体积成。
(3)比较第2、3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
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体积。
(4)比较第1——4四次实验数据,可得出物质的一种特性是:
。
82.对公式ρ=m/V的理解,正确的是()
A.物体的密度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
B.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其质量与体积成反比。
C.物体的质量与物体的密度成正比。
D.物体的密度与其质量和体积无关。
83.关于物质的密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某种物质的密度是这种物质单位质量的体积。
B、将一杯水分成两杯,则每个杯中水的密度都为原来的1/2。
C、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征。
D、根据密度公式ρ=m/v,可知密度ρ与m成正比,密度与V成反比。
测密度实验
84.用托盘天平测一小块矿石的密度.
(1)应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指针向平衡标盘的右侧偏转的多,此时应该将右边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_移动,直到指针指在平衡标盘的中央或左右摆动幅度一致。
(2)根据如图(甲)和(乙)分别得到的矿石的质量和体积,则由此可知矿石的密度
为kg/m3.
85.实验:
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
(1)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
如右图甲所示,液体的体积为cm3
(2)用天平测量液体的质量。
将盛有液体的烧杯放在调节好的天平左盘里,天平平衡时,右盘里的砝码及标尺上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已知烧杯质量为30g,则液体的质量
为g。
(3)根据测得的数据,计算出液体的密度为g/cm3.
86.已测得烧杯和食用油的总质量34.1g。
将烧杯内的适量食用油倒入量筒后,倒出油的体积如图(甲)所示,烧杯和剩余油的总质量如图(乙)所示,则小明食用油的密度为kg/m3。
87.下面是用小瓶、水、天平和砝码测量牛奶密度的实验步骤,请你补充完整:
(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调平衡,用调好的天平测出的质量m0,并记录;
(2)在小瓶中倒满水,用天平测出瓶和水的总质量m1,并记录;
(3)将水倒出,,用天平测出瓶和牛奶的总质量m2,并记录;
(4)由上面测出的数据,算出牛奶的密度,表达式为
。
实验——测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88.在利用小车从斜面滑下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除有金属片外。
所需的测量工具是和。
用它们可以测得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的和。
再利用公式求出小车通过这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89.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实验如图所示,斜面上数据的单位是cm,圆圈中的数据表示小车到达A、B、C点的时刻,请根据图填写下表。
A
100
B
80
C
60
40
20
89题图
距离(m)
时间(s)
平均速度(m/s)
AB段
BC段
AC段
90.某同学看到学校中的一个水管在滴水,马上前去拧紧。
在此过程中他突然想到水滴下落的快慢有什么规律吗?
于是他和几名同学找来秒表、刻度尺、数码相机等器材开始了研究。
首先他们调整水管阀门使水能一滴滴的下落,并保持水管向下滴水的时间间隔相等。
此时他们将刻度尺放在水滴下落路径的旁边,用数码相机拍照。
分析照片之后发现,每滴水的运动规律基本相同。
其中一幅照片如图所示。
水滴从图中最上面一滴水位置至最下面一滴水位置的运动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滴下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