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七单元 26《强项令》练习 新版语文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3586935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50.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七单元 26《强项令》练习 新版语文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七单元 26《强项令》练习 新版语文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七单元 26《强项令》练习 新版语文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七单元 26《强项令》练习 新版语文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七单元 26《强项令》练习 新版语文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七单元 26《强项令》练习 新版语文版.docx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七单元 26《强项令》练习 新版语文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七单元 26《强项令》练习 新版语文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七单元 26《强项令》练习 新版语文版.docx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26《强项令》练习新版语文版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26《强项令》练习(新版)语文版

1.走近作者

范晔(398—445),字蔚宗,顺阳人,南朝宋史学家。

范晔早年曾任彭城王刘义恭的参军,后官至尚书吏部郎。

他在原有的几种《后汉书》的基础上,整理改写成一家之言的史学名著《后汉书》。

2.文言知识归纳

(1)通假字

臧亡匿死(隐藏。

这个意义后写作“藏”)

(2)古今异义

①使宣叩头谢主(古义:

认错;今义:

感谢)

②妻子对哭(古义:

妻子和儿子;今义:

男子的配偶)

③将何以理天下乎(古义:

治理;今义:

梳理、整理)

④文叔为白衣时(古义:

平民,百姓;今义:

白色的衣服)

⑤宣两手据地(古义:

按,撑;今义:

占据)

(3)一词多义

【征】

①后特征为洛阳令(征召)

②从此替爷征(出征)

【因】

①因匿主家(因为)

②罔不因势象形(顺着)

【数】

①大言数主之失[列举(罪状或过失)]

②计之以数(数目)

【格】

①因格杀之(击打)

②木格贮之(格子)

【班】

①宣悉以班诸吏(分发)

②班师回朝(调动)

【乃】

①乃驻车叩马(于是,就)

②死乃知之(才)

【被】

①流血被面(盖,覆盖)

②唯见布被覆尸(被子)

【以】

①以刀画地(介词,用)

②将何以理天下乎(介词,拿,凭)

③宣悉以班诸吏(介词,把)

④葬以大夫礼(介词,按照)

3.主题解说

本文通过叙写董宣格杀公主家奴这件事,突出表现了董宣不畏权贵、秉公执法的精神。

4.重点突破

汉光武帝刘秀对董宣的态度前后发生了哪些变化?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提示:

汉光武帝刘秀对董宣的态度先是“怒”,表现在“召宣,欲箠杀之”。

接着听了董宣的陈述,改为“笑”,表现在“因敕”“赐钱三十万”。

最后,当董宣“卒于官”时,“帝伤之,曰:

‘董宣廉洁,死乃知之。

’”文章通过光武帝的言行变化,表现出他对董宣的态度前后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5.难点攻克

本文是怎样刻画董宣这一人物形象的?

提示一:

本文是通过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文章通过人物间的直接对话,表现出了人物鲜明的个性。

提示二:

文章先从正面描写董宣格杀家奴一事,表现董宣秉公执法、不畏权贵的精神;后面又用简洁的语言将董宣死后贫困的家境作了描述,从侧面表现了董宣廉洁奉公的精神,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使得人物形象更加饱满,更有血有肉。

6.结构图解

驻车叩马格杀勿论

强不畏权贵秉公执法慷慨陈词以头撞柱正面描写

项拒不谢主终不肯俯

令布被覆尸

奉公克己清正廉明大麦数斛侧面描写

敝车一乘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骖乘()chuí()杀数斛()以头击楹()

因chì()诏qiǎn()艾绶()fú()鼓不鸣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后特征为洛阳令()

(2)及主出行,而以奴骖乘()

(3)大言数主之失()

(4)将何以理天下乎()

(5)威不能行一令乎()

(6)宣悉以班诸吏()

(7)驻车叩马()

(8)敝车一乘()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古今异义的词。

(1)使宣叩头谢主

古义:

______________今义:

_____________

(2)文叔为白衣时

古义:

______________今义:

_____________

(3)由是搏击豪强

古义:

______________今义:

________________

(4)妻子对哭

古义:

______________今义:

________________

4.解释下列一词多义的文言词在句中的意思。

因匿主家_____________威不能行一令乎_______________

(1)因

(2)令

因格杀之_____________帝令小黄门持之_______________

大言数主之失______________流血被面____________

(3)数(4)被

有大麦数斛_______________唯见布被覆尸______________

将何以理天下乎______________敝车一乘______________

(5)以(6)乘

葬以大夫礼______________乘奔御风______________

5.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

(2)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

(3)诏遣使者临视,唯见布被覆尸,妻子对哭,有大麦数斛,敝车一乘。

6.本文中的董宣具有不畏权贵、宁死不从的精神,你还知道哪些历史英雄具有这样的品质?

试举出几个。

7.(灵)帝尝从容问(杨)奇曰:

“朕何如桓帝?

”对曰:

“陛下之于桓帝,亦犹虞舜比德唐尧。

”帝不悦曰:

“卿强项,真杨震子孙。

”(《后汉书·五四·杨震传》)(注:

杨奇是杨震的曾孙。

桓帝和灵帝都是东汉末年的昏庸皇帝)杨奇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8.董宣未经审判,“格杀”湖阳公主家奴,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同学们就这个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请你参与。

甲:

我认为董宣格杀家奴的做法是无可厚非的。

因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

我认为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出与甲观点相对的观点)因为(3)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丙:

我同意甲的意见。

你看在《水浒》中很多的侠客豪强为了伸张正义杀了多少的恶霸地痞。

如鲁提辖拳打(4)__________,武松狮子楼怒杀(5)___________……都显示了古代劳动人民嫉恶如仇、伸张正义的美好愿望,况且“欠债还钱,杀人偿命”是自古不变的真理。

丁:

我同意乙的意见。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师:

我们应该用现代法制的眼光,来分析董宣“格杀”家奴的是非,应该明白现代的“法”及“执法”与古代的“法”及“执法”不同,况且任何人都没有剥夺他人生命的权力,在生活中我们遇到这样的事要(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董宣,字少平,陈留圉人也。

……后特征为洛阳令。

时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

及主出行,而以奴骖乘。

宣于夏门亭候之,乃驻车叩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

主即还宫诉帝。

帝大怒,召宣,欲箠杀之。

宣叩头曰:

“愿乞一言而死。

”帝曰:

“欲何言?

”宣曰:

“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

臣不须箠,请得自杀。

”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

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

主曰:

“文叔为白衣时,臧亡匿死,吏不敢至门。

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

”帝笑曰:

“天子不与白衣同。

”因敕:

“强项令出!

”赐钱三十万。

宣悉以班诸吏。

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栗。

京师号为“卧虎”。

歌之曰:

“枹鼓不鸣董少平。

在县五年。

年七十四,卒于官。

诏遣使者临视,唯见布被覆尸,妻子对哭,有大麦数斛,敝车一乘。

帝伤之,曰:

“董宣廉洁,死乃知之。

”以宣尝为二千石,赐艾绶,葬以大夫礼。

9.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1)因匿主家________________

(2)年七十四,卒于官________________

(3)使宣叩头谢主________________

(4)流血被面________________

10.下面加点词古今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A.后特征为洛阳令B.臣不须箠,请得自杀

C.文叔为白衣时D.妻子对哭

11.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宣于夏门亭候之,乃驻车叩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

(2)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

12.“天子不与白衣同”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13.纵观全文,我们可以看出董宣怎样的性格特点?

 

赵奢者,赵之田部吏也。

收租税而平原君家不肯出租,奢以法治之,杀平原君用事者①九人。

平原君怒,将杀奢。

奢因说曰:

“君于赵为贵公子,今纵②君家而不奉公③则法削,法削则国弱,国弱则诸侯加兵,诸侯加兵是无赵也,君安得有此富乎?

以君之贵,奉公如法则上下平④,上下平则国强,国强则赵固⑤,而君为贵戚,岂轻于天下⑥邪?

”平原君以为贤,言之于王。

王用之治国赋,国赋大平,民富而府库实。

【注释】①用事者:

当权管事的人。

②纵:

纵容,放纵。

③奉公:

遵奉公家的法令。

④上下平:

指上面的王公贵族和下面的普通百姓都公平相待。

⑤此句中的“国”指国家实力,“赵”指赵氏政权。

⑥轻于天下:

被天下人轻视。

(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14.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奢以法治之()

(2)今纵君家而不奉公()

(3)诸侯加兵()

(4)言之于王()

15.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诸侯加兵是无赵也,君安得有此富乎?

(2)平原君以为贤,言之于王。

16.平原君对赵奢的态度先是“___________”,再是“___________”。

从这一态度变化中可以看出平原君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一个人。

17.选文主要从__________描写入手,表现了赵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品质。

18.与《强项令》相比,在人物塑造上,两者运用的写作手法是明显不同的。

《强项令》运用了_________和__________相结合的写法,而选文运用的是____________。

文言文对照翻译

董宣,字少平,陈留圉人也。

……后特征为洛阳令。

时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因匿主

董宣,字少平,陈留郡圉地人。

……后来被特例征召为洛阳县令。

当时湖阳公主的家奴白天杀了人,因为藏匿在公主

家,吏不能得。

及主出行,而以奴骖乘。

宣于夏门亭候之,乃驻车叩马,以刀画地,

家里,官吏无法抓捕。

等到公主出门,因用这个家奴陪乘。

董宣在夏门外的万寿亭等候,拦住(公主的)车马,用刀圈地,

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

主即还宫诉帝。

帝大怒,召宣,

大声数说公主的过失,呵斥家奴下车,于是便把家奴打死了。

公主立即回宫里向光武帝告状。

光武帝极为愤怒,召来董宣,

欲箠杀之。

宣叩头曰:

“愿乞一言而死。

”帝曰:

“欲何言?

”宣曰:

“陛下圣德中

要用鞭子打死他。

董宣磕头说:

“希望乞求说一句话再死。

”光武帝说:

“想说什么话?

”董宣说:

“皇帝您因德行圣明而中兴复

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

臣不须箠,请得自杀。

”即以头击楹,流血被

国,却放纵家奴杀害百姓,以后还拿什么来治理天下呢?

臣下不等鞭打,请求能够自杀。

”当即用脑袋去撞击柱子,(顿时)血流满

面。

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

面。

光武帝命令太监扶着董宣,让他磕头向公主谢罪,董宣不答应,(光武帝命令太监)强迫他磕头,董宣两手撑地,一直不肯

俯。

主曰:

“文叔为白衣时,臧亡匿死,吏不敢至门。

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

低头。

公主说:

“过去弟弟做百姓的时候,隐藏逃亡犯、死刑犯,官吏不敢到家门。

现在做皇帝,威严不能施加给一个县令吗?

帝笑曰:

“天子不与白衣同。

”因敕:

“强项令出!

”赐钱三十万。

宣悉以

光武帝笑着说:

“(做)皇帝和(做)百姓不一样。

”当即命令:

“硬脖子县令出去!

”赏赐三十万钱。

董宣把赏赐全部分给了手下

班诸吏。

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栗。

京师号为“卧虎”。

歌之曰:

“枹鼓不鸣

众官吏。

从此捕捉打击依仗权势横行不法之人,没有谁不害怕得发抖的。

京师称之为“卧虎”。

歌颂他说:

“没人击鼓鸣冤

董少平。

的是董宣。

[注释]陈留圉人:

陈留郡圉地人。

陈留,汉代郡名,在今河南开封。

圉(yǔ),地名,在今河南杞县。

征:

征召。

汉代通过征辟选拔官员,即根据地方官的举荐,征召有德才的人出任某个官职。

洛阳:

在今河南洛阳,为当时的首都。

湖阳公主:

汉光武帝刘秀的姐姐。

苍头:

家奴。

主:

公主的简称,这里指湖阳公主。

骖乘(cānshènɡ):

陪乘。

夏门亭:

指夏门外的万寿亭。

夏门,洛阳城北面的门。

驻车叩马:

拦住车马。

驻,停留。

叩,拉住,勒住。

大言数主之失:

大声数说公主的过失。

大言,大声说。

数,列举(罪状或过失)。

因:

副词,于是,就。

格杀:

打死。

格,击打。

帝:

指汉光武帝刘秀。

箠杀:

用鞭子打死。

箠(chuí),行刑的鞭子或棍子。

中兴:

复兴。

这里指刘秀建立东汉王朝,恢复了刘汉的统治。

良人:

平民,百姓。

理:

治理。

不须:

用不着。

须,等,等待。

楹(yínɡ):

柱子。

被:

盖,覆盖。

小黄门:

汉代低于黄门侍郎一级的宦官。

后泛指宦官。

谢主:

向公主谢罪。

谢,认错。

强(qiǎnɡ):

强迫。

顿:

叩头。

据:

按,撑。

俯(fǔ):

低头,与“仰”相对。

文叔:

汉光武帝刘秀的字。

白衣:

平民,百姓。

臧亡匿死:

隐藏逃亡犯和死刑犯。

臧(cánɡ),隐藏。

这个意义后写作“藏”。

威不能行一令乎:

威严不能施加给一个县令吗?

行,施行,施加。

敕(chì):

(皇帝)命令。

强项令:

硬脖子县令,指董宣。

钱三十万:

三十万枚钱。

悉:

全,全部。

班:

分发。

搏击:

捕捉打击。

豪强:

指依仗权势横行不法的人。

震栗:

害怕得发抖。

栗,发抖。

枹(fú)鼓不鸣:

意思是没人击鼓鸣冤。

枹,鼓槌。

在县五年。

年七十四,卒于官。

诏遣使者临视,唯见布被覆尸,

(董宣)当了五年洛阳县令。

七十四岁时,死在任上。

(光武帝)下诏派遣使者前去探望,只看见布做的被子覆盖着尸体,

妻子对哭,有大麦数斛,敝车一乘。

帝伤之,曰:

“董宣廉洁,死乃知之。

”以

(董宣的)妻子和儿子相对而哭,家里只有几斛大麦,一辆破车。

光武帝很伤心,说:

“董宣廉洁,到他死我才知道。

”因为

宣尝为二千石,赐艾绶,葬以大夫礼。

董宣曾经做过两千石,便赏赐系印纽的绿色丝带,并按大夫的礼节安葬。

[注释]临视:

亲临省(xǐnɡ)视。

临,居上视下。

妻子:

妻子和儿子。

斛(hú):

古量器名,十斗为一斛。

艾绶(shòu):

系印纽的绿色丝带,二千石以上官员用。

 

参考答案

第七单元

26强项令

1.shèng箠húyíng敕遣shòu枹

2.

(1)征召

(2)等到(3)过失(4)治理

(5)施行(6)全,全部(7)拉住,勒住(8)破旧

3.

(1)认错感谢

(2)平民,百姓白色的衣服

(3)捕捉打击奋力斗争和冲击(4)妻子和儿子男子的配偶

4.

(1)因为于是

(2)县令命令(3)列举几,几个(4)盖,覆盖被子

(5)拿,凭着按照(6)四匹马拉的车为一乘,译为辆驾驭

5.

(1)皇帝您因德行圣明而中兴复国,却放纵家奴残杀百姓,以后还拿什么来治理天下呢?

(2)光武帝命令太监扶着董宣,让他磕头向公主谢罪,董宣不答应。

(3)(光武帝)下诏派遣使者前去探望,只看见布做的被子覆盖着尸体,妻子和儿子相对而哭,只有几斛大麦和一辆破车。

6.文天祥、屈原、岳飞等。

7.就像舜帝有与尧帝一样的美德,灵帝与桓帝是一样的昏庸。

8.

(1)示例:

董宣秉公执法,他知道若审判湖阳公主家奴,必遭公主阻挠,或许就杀不了家奴,这样做体现了董宣的当机立断,果敢英明

(2)董宣格杀家奴的做法欠妥

(3)示例:

从我们现代法制观念来看,格杀家奴的做法是不符合法律的,我们应该树立现代的法制意识

(4)镇关西(5)西门庆

(6)示例:

董宣毕竟没有审问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不能判断谁是谁非,不能因为是湖阳公主的家奴就一定要处死,而要根据实情处理,也许是正当防卫呢?

(7)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9.

(1)躲藏

(2)死(3)道歉(4)覆盖

10.B(解析:

A.特令征召/人或事物特点的征象、标志;C.平民、百姓/白色的衣服;D.妻子和儿子/男子的配偶。

11.

(1)董宣在夏门外的万寿亭等候,拦住(公主的)车马,用刀圈地,大声数说公主的过失。

(2)董宣两手撑地,一直不肯低头。

12.“天子”与“白衣(百姓)”地位不同,身份不同,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方式也应不同;作为天子,要治理天下,更应遵守法纪。

13.不畏权势、执法公正。

14.

(1)处治

(2)遵奉(3)出兵侵犯(4)告诉

15.

(1)诸侯出兵侵犯赵国就会灭亡,您还怎能保有这些财富呢?

(2)平原君认为他很有才干,把他推荐给赵王。

16.怒,将杀奢以为贤知错能改、不计前嫌、心怀国家

17.语言不畏权贵、秉公执法

18.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正面描写

【参考译文】赵奢,本是赵国征收田租的官吏。

在收租税的时候,平原君家不肯缴纳,赵奢依法处置,杀了平原君家九个当权管事的人。

平原君大怒,要杀死赵奢。

赵奢趁机劝说道:

“您在赵国是贵公子,现在要是纵容您家而不遵奉公家的法令,就会使法令削弱,法令削弱了就会使国家衰弱,国家衰弱了诸侯就要出兵侵犯,诸侯出兵侵犯赵国就会灭亡,您还怎能保有这些财富呢?

以您的地位和尊贵,能奉公守法就会使国家上下公平,上下公平就能使国家强盛,国家强盛了赵氏的政权就会稳固,而您身为赵国贵戚,难道还会被天下人轻视吗?

”平原君认为他很有才干,把他推荐给赵王。

赵王任用他掌管全国的赋税,全国赋税非常公平合理,民众富足,国库充实。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27《河中石兽》练习(新版)语文版

1.走近作者

纪昀(1724-1805),字晓岚,晚年自号白云,清代学者、文学家,乾隆年间进士,直隶献县(今河北省献县)人。

著有《阅微草堂笔记》。

他编纂的《四库全书》被称为文化史上的“万里长城”,对保存中国文化有很大贡献。

2.文言知识归纳

(1)通假字

曳铁钯(同“耙”,平整土地用的农具)

(2)古今异义

①一寺临河干(古义:

水边,河岸;今义:

a.与“湿”相对,b.做,读gàn)

②阅十余岁(古义:

经历;今义:

阅读)

③尔辈不能究物理(古义:

指客观事物的道理,规律;今义:

一门学科)

④是非木杮(古义:

代词,这;今义:

常作动词,表判断)

⑤但知其一(古义:

只,仅仅;今义:

表转折,但是,却)

(3)一词多义

【之】

①闻之笑曰(代词,代指到下游寻石兽十余里这件事)

②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代词,代石兽)

③其反激之力(助词,相当于“的”)

【为】

①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介词,被)

②众服为确论(动词,认为)

③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动词,成为)

【其】

①其反激之力(代词,代指河水)

②如其言(代词,代指老河兵)

【如】

①如是再啮(副词,像)

②如其言(介词,按照)

(4)特殊句式

①倒装句

求石兽于水中。

(状语“于水中”后置)

果得于数里外。

(状语“于数里外”后置)

②省略句

以为顺流下矣。

[省略主语“大家”,即“(大家)以为顺流下矣”]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

[省略介词“于”,即“一讲学家设帐(于)寺中”]

3.主题解说

这则故事用寺僧、讲学家和老河兵推求沉在河里的石兽的三种不同结论,来说明天下事物虽有共同的规律,但又有各自特殊的性质原理,切不可不加分析,拘泥于一般的道理而主观臆断。

4.重点突破

(1)故事中几位人物各自提出的寻找河中石兽的道理和方法是什么?

提示一:

寺僧以为石兽被水冲到下游去了,划小船,拖着铁耙,寻找了十多里,没有找着。

提示二:

讲学家认为石头坚硬沉重,沙子松散轻浮,石头埋在沙里一定会渐渐地沉下去,越沉越深,只能就地挖下去找。

提示三:

老河兵认为石头坚硬沉重,沙子松散轻浮,水不能冲走石头,水的反冲力一定会将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冲成陷坑,渐渐地越冲越深,当坑洞大到石头的一半的时候,石头就会倒在这个坑洞中。

像这样不断地冲,石头不断地滚,一直滚个不停,最后石头反而逆流而上。

所以应该到上游去找。

(2)谁的方法正确?

为什么?

提示:

老河兵的方法是对的。

第一种只考虑了流水,没有考虑石兽、泥沙的关系。

第二种考虑了石兽和泥沙的关系,忽略了流水。

第三种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准确把握了三者的性质及相互关系。

5.难点攻克

文章最后一段表明了作者的什么观点?

提示:

作者是想要引起人们的思考,提醒人们考虑事情要全面深入,不能一知半解,凭主观臆断就妄下结论,更不要因为知道一点就骄傲自满,目中无人,甚至嘲笑他人。

6.结构图解

河寺僧——求之原地——不可得

中寺僧——求之下游——无迹

石讲学家——求之地中——众服,未果

兽老河兵——求之上游——果得石兽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纪昀()山门圮于河()棹数小舟()

曳()铁钯()是非木杮()湮于沙上()

啮沙()溯流逆上()臆断()

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1)一寺临河干()()

(2)山门圮于河()

(3)阅十余岁()

(4)求石兽于水中()

(5)竟不可得()

(6)曳铁钯()()

(7)尔辈不能究物理()()

(8)众服为确论()

(9)然则天下之事()

(10)可据理臆断欤()

3.写出下面加点词的古义和今义。

(1)阅十余岁

古义:

__________今义:

___________

(2)尔辈不能究物理

古义:

__________今义:

___________

(3)但知其一

古义:

__________今义:

___________

4.下面句子中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棹数小舟B.一讲学家设帐寺中

C.石必倒掷坎穴中D.渐激渐深

5.翻译下面的句子。

(1)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2)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6.《河中石兽》的作者是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_代学者、文学家,本文选自《____________》。

7.从下面A组中至少选用两个词语,B组中至少选用一组关联词语,写一段体现某人性格的话。

(80字以内)

A组:

仁慈自信胸有成竹小心翼翼油然而生事半功倍

B组:

虽然……但是……如果……就……

 

8.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后面练习。

材料一:

xx年龙年的8月2号,恰逢纪晓岚诞辰288周年,为了纪念这位龙年诞生的一代文学宗师,纪晓岚故居与南区邮电局及中国国家民俗协会联合制作的1000版个性化邮票已经精彩出炉。

个性化邮票主票为中国邮政岁岁平安邮票,边饰为纪晓岚肖像画照及故居收藏的阅微草堂、耿耿其心、人寿年丰、润物细无声、华夏壮哉等多款由清中期至民国的多名篆刻家篆刻的16款印章图案。

(《千龙网讯》)

材料二:

大臣和珅贪婪成性。

一次他新修了一座竹园,知道纪晓岚墨迹珍贵,便要他题个亭额。

纪晓岚略加思索,挥笔在纸上写了“竹苞”两个大字。

和珅赶快让工匠刻成匾额,悬挂在亭台上。

一天,乾隆皇帝来游园子,见到亭台上“竹苞”的匾额,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