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中生物一轮复习练习必修1第一单元细胞及其分子组成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3585066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96 大小:1.0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中生物一轮复习练习必修1第一单元细胞及其分子组成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6页
届高中生物一轮复习练习必修1第一单元细胞及其分子组成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6页
届高中生物一轮复习练习必修1第一单元细胞及其分子组成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6页
届高中生物一轮复习练习必修1第一单元细胞及其分子组成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6页
届高中生物一轮复习练习必修1第一单元细胞及其分子组成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中生物一轮复习练习必修1第一单元细胞及其分子组成Word版含答案.docx

《届高中生物一轮复习练习必修1第一单元细胞及其分子组成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中生物一轮复习练习必修1第一单元细胞及其分子组成Word版含答案.docx(9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中生物一轮复习练习必修1第一单元细胞及其分子组成Word版含答案.docx

届高中生物一轮复习练习必修1第一单元细胞及其分子组成Word版含答案

第一讲

走近细胞

                  

(一)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1.据图回答有关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问题

(1)写出图中数字表示的结构层次名称:

①细胞,②系统,③生态系统。

(2)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

(3)最大的生命系统是生物圈。

1.明辨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四个易误点

(1)并非所有生物都具有生命系统的各个层次,如植物无“系统”层次。

(2)生命系统的层次中可含“非生物成分”,如生态系统中的无机环境。

(3)单细胞生物既属于细胞层次,又属于个体层次。

(4)原子、分子、化合物、病毒等不能独立完成生命活动,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二)

细胞的多样性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

2.据图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补充完善图A和图B中相应细胞结构名称:

①核糖体,②拟核,③拟核,④细胞膜,⑤核糖体

(2)A~D中属于原核细胞的是A、B,属于真核细胞的是C、D,两类细胞最主要的区别是是否具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两类细胞共有的结构是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等。

(3)将常见生物的序号填入所属集合中:

①蓝藻 ②绿藻 ③发菜 ④紫菜 ⑤硝化细菌

⑥酵母菌 ⑦大肠杆菌 ⑧链球菌 ⑨玉米

⑩青蛙 ⑪T2噬菌体 ⑫HIV ⑬蘑菇 ⑭念珠藻 ⑮SARS病毒

2.记住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三个判断依据

3.巧用数字“一、二、三”归纳记忆常见的原核生物

一藻

二菌

三体

蓝藻

细菌、放线菌

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

4.辨析生物类群的一个“不等于”和两类“不一定”

(1)原核生物≠原生生物。

原生生物是低等的单细胞真核生物,如草履虫、变形虫等。

(2)生物名称中带“藻”字的不一定都是同一类生物。

蓝藻(念珠藻、鱼腥藻、颤藻、螺旋藻、发菜等)属于原核藻类,但绿藻、红藻等属于真核藻类。

(3)生物名称中带“菌”字的不一定都是细菌。

①细菌:

从名称上看,凡是“菌”字前带有“杆”“球”“螺旋”及“弧”字的都是细菌,细菌属于原核生物。

②放线菌:

属于原核生物。

③真菌类:

属于真核生物,包括酵母菌、霉菌(根霉、青霉、曲霉、毛霉等),大型真菌(蘑菇、木耳、银耳、猴头、灵芝等)。

          

 

                    

 (三) 细胞的统一性细胞学说

3.据细胞学说建立过程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连线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

(2)判断下列有关叙述的正误:

①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②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③魏尔肖认为细胞都是通过分裂产生的(√)

④细胞学说认为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

5.归纳法记住细胞学说中的三个“未涉及”和两个“统一了”

(1)三个“未涉及”:

①未涉及原核细胞;

②未涉及病毒;

③未涉及生物或细胞间的“差异性”。

(2)两个“统一了”:

①统一了“动植物”(均“由细胞构成”);

②统一了“细胞”(细胞均有自己的生命又对整体生命起作用;新细胞均来自老细胞)。

6.巧用数字“一、二、三”记清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

    





细胞的多样性与统一性

[关键点拨]

1.“三看法”分清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在其他方面的区别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从细胞分裂方式上看

二分裂

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减数分裂

从发生的变异类型上看

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从是否遵循孟德尔规律上看

不遵循

核基因遵循

质基因不遵循

2.细胞结构多样性与功能多样性相统一的“七个”实例

[题点突破]

命题点1 考查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1.(2016·全国乙卷)下列与细胞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核糖体、溶酶体都是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

B.酵母菌的细胞核内含有DNA和RNA两类核酸

C.蓝藻细胞的能量来源于其线粒体有氧呼吸过程

D.在叶绿体中可进行CO2的固定但不能合成ATP

解析:

选B 核糖体不具有膜结构,溶酶体具有膜结构。

酵母菌是真核生物,其细胞核内含有DNA,是遗传物质,在细胞核内可转录形成RNA。

蓝藻属于原核生物,细胞内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无线粒体。

叶绿体内进行的光合作用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光反应过程中能合成ATP,暗反应过程中进行CO2的固定。

2.(2015·海南高考)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关于细胞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菌有核糖体,无叶绿体

B.蓝藻无细胞核,也无核糖体

C.水绵有细胞核,也有叶绿体

D.酵母菌有细胞核,无叶绿体

解析:

选B 细菌属于原核生物,细胞内有核糖体,无叶绿体;蓝藻属于原核生物,细胞内无细胞核,但有核糖体;水绵是真核藻类,细胞内有细胞核,也有叶绿体;酵母菌属于真菌,细胞内有细胞核,无叶绿体,是异养兼性厌氧型生物。

拓展·归纳真、原核细胞的六个“不一定”

(1)不属于真核生物的不一定就是原核生物,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既非原核生物也非真核生物。

(2)原核细胞不一定都有细胞壁,如支原体。

(3)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不一定都含有叶绿体,如蓝藻。

(4)能进行有氧呼吸的细胞不一定都含有线粒体,如蓝藻和硝化细菌。

(5)没有细胞核的细胞不一定都是原核细胞,如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

(6)细胞不一定都有生物膜系统,如原核细胞只有细胞膜,没有生物膜系统。

命题点2 考查细胞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

3.(2016·四川高考)下列有关细胞共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都具有细胞膜但不一定具有磷脂双分子层

B.都具有细胞核但遗传物质不一定是DNA

C.都能进行细胞呼吸但不一定发生在线粒体中

D.都能合成蛋白质但合成场所不一定是核糖体

解析:

选C 所有细胞都有细胞膜,细胞膜的基本支架为磷脂双分子层;原核细胞不具有细胞核,但是细胞内的遗传物质一定是DNA;细胞的生活需要细胞呼吸提供能量,但是细胞呼吸不一定发生在线粒体中,如无氧呼吸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原核细胞无线粒体,但是能进行细胞呼吸;细胞都能合成蛋白质,不管是原核细胞还是真核细胞,蛋白质的合成场所都是核糖体。

4.(2015·江苏高考)下图所示为来自同一人体的4种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因为来自同一人体,所以各细胞中的DNA含量相同

B.因为各细胞中携带的基因不同,所以形态、功能不同

C.虽然各细胞大小不同,但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相同

D.虽然各细胞的生理功能不同,但吸收葡萄糖的方式相同

解析:

选C 人体不同组织的体细胞中核DNA含量相等,但是细胞质中的DNA含量不一定相同,卵细胞和精子中的核DNA减半。

同一人体不同体细胞中携带的核基因相同,但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细胞分化)导致不同细胞的形态和功能不同。

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都是水。

人体内不同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不同,有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两种方式。

拓展·归纳|细胞统一性的“五个”表现

 

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

命题点1 考查高倍显微镜的使用

1.如图①表示两种物镜及其与装片的位置关系,②是低倍镜下的视野。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物镜被乙物镜替换后,视野的亮度会增强,因为乙离装片的距离更近

B.乙物镜被甲物镜替换后,在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量会减少

C.要想换用高倍镜观察②中的细胞a,需要将装片向左移动

D.换用乙物镜的操作顺序是:

转动转换器→调节光圈→移动装片→转动细准焦螺旋

解析:

选C 物镜长的放大倍数高,故甲是低倍镜,乙是高倍镜,换用高倍镜后,视野的亮度会降低。

低倍镜视野中的细胞数量多于高倍镜视野中的细胞数量。

由于图②中的细胞a偏向视野的左侧,所以要在高倍镜下观察到细胞a,需将装片向左移动。

转换高倍镜时,应先把观察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再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

方法·规律|高倍显微镜操作的“四步曲”

命题点2 考查显微镜下细胞数目的计算

2.在10×10的放大倍数下看到的64个细胞,而且在视野的直径上排成一行,则转换为10×40的放大倍数后,看到的一行细胞数为________个;若这64个细胞充满视野,则转换高倍镜后看到的细胞数为________个。

解析:

视野直径上一行细胞的数量变化与放大倍数成反比,则看到视野内一行的细胞数为16个。

圆形视野范围内细胞数量的变化,可根据看到的实物范围与放大倍数的平方成反比的规律计算,则看到充满视野的细胞数为4个。

答案:

16 4

方法·规律|

若视野中细胞为单行,计算时只考虑长度和宽度;若视野中充满细胞,计算时考虑面积的变化,细胞数量与放大倍数的变化规律如下:

低倍镜下放

大倍数为a

高倍镜下放

大倍数为na

视野中一行细胞数量

c

c×(1/n)

圆形视野内细胞数量

d

d×(1/n2)





常考的生物图示之

(一)——集合式概念图

[图示解读]

[信息解读]

(1)图1中d分别包含于a、c中,e分别包含于b、c中,a、b中有部分属于c。

若表示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类群,则a可表示生产者,b是分解者,c是原核生物,d是蓝藻,e是腐生细菌。

(2)图2是集合图的变式,是按照某一结构或功能进行分类,如框图③内的生物都具有细胞结构,且都有细胞壁。

(3)此类图还可以表示生物学概念间的关系,如体液、细胞内液、细胞外液及血浆之间的关系。

[读图技法]

(1)分析此类问题要借助数学中集合的思想,明确各成分之间的包含关系。

(2)解答此类题目时,要准确记忆和理解各生物类群的归属、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结构的异同及生物学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演练冲关]

1.对下列概念图的理解正确的是(  )

A.甲图中若a、b、c分别表示含有细胞壁、线粒体、中心体的细胞,那么阴影部分可能表示豌豆

B.乙图中若a、b分别表示乳酸菌和蓝藻,则c表示细菌,d表示原核生物

C.丙图中若a表示体液,则b、c、d依次表示细胞内液、细胞外液、组织液

D.丁图中若a表示生态系统,则b、c分别表示种群、群落

解析:

选B 豌豆是高等植物,无中心体;丙图中若a表示体液,则b和c依次表示细胞外液、细胞内液,d表示血浆、组织液或淋巴,从属于b细胞外液;丁图中若a表示生态系统,则其成分应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及分解者。

2.下列有关概念的关系图,正确的是(  )

解析:

选A 噬菌体属于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故不属于原核生物;所有的抗体都是蛋白质;可遗传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三种;核酸包括DNA和RNA,具有催化作用的RNA属于酶的一种类型。

[高考真题集中研究——找规律]

1.(2016·上海高考)在电子显微镜下,放线菌和霉菌中都能观察到的结构是(  )

A.核糖体和质膜 B.线粒体和内质网

C.核糖体和拟核D.线粒体和高尔基体

解析:

选A 放线菌是原核生物,细胞中只有一种细胞器即核糖体;霉菌属于真核生物,其细胞中除核糖体外,还有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细胞器,有真正的细胞核。

因此,电镜下放线菌和霉菌中都能观察到的结构是核糖体和质膜(细胞膜)。

2.(2014·北京高考)蓝细菌(蓝藻)与酵母菌的相同之处是(  )

A.都有拟核B.均能进行需(有)氧呼吸

C.都有线粒体D.均能进行光合作用

解析:

选B 蓝藻是原核生物,有拟核,酵母菌是真核生物,有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拟核;蓝藻细胞有与有氧呼吸相关的酶,酵母菌代谢类型为兼性厌氧型,所以二者都能进行有氧呼吸;蓝藻细胞内唯一的细胞器是核糖体,不含线粒体,酵母菌含有线粒体;蓝藻细胞不含叶绿体,但含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色素和酶,能够进行光合作用,酵母菌是异养生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3.(2013·上海高考)使用显微镜观察装片,在10倍物镜下观察到的图像清晰、柔和,再直接转换至40倍物镜观察。

此时,除调节细调节器外,还需调节反光镜(或亮度调节钮)和光圈。

正确的操作是(  )

A.用平面镜(或调低亮度)、光圈缩小

B.用平面镜(或调低亮度)、光圈放大

C.用凹面镜(或调高亮度)、光圈放大

D.用凹面镜(或调高亮度)、光圈缩小

解析:

选C 由低倍镜转到高倍镜时,视野变暗,图像或许会不清晰,此时除调节细调节器外,还需要使视野变亮,即换用凹面镜(或调高亮度),将光圈放大。

4.(2013·广东高考)下表为四种不同细胞的比较结果,正确的是(双选)(  )

选项

细胞

细胞壁

光合作用

染色质

细胞全能性

A

蓝藻细胞

B

洋葱根尖细胞

C

兔成熟红细胞

D

蛙受精卵

解析:

选BD 蓝藻有细胞壁,能进行光合作用,蓝藻细胞是原核细胞,没有染色质;洋葱根尖细胞有细胞壁,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有染色质,具有全能性;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不存在染色质,不具有全能性;蛙的受精卵没有细胞壁,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有染色质,具有细胞全能性。

5.(2012·北京高考)从生命活动的角度理解,人体的结构层次为(  )

A.原子、分子、细胞器、细胞

B.细胞、组织、器官、系统

C.元素、无机物、有机物、细胞

D.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解析:

选B 生命系统的最小结构层次是细胞,排除A、C两项;因题中问的是“人体的结构层次”,故应在小于个体水平的层次范围,排除D项。

[调研试题重点研究——明趋势]

一、选择题

1.(2017·海南七校一联)下列关于细胞这一最基本生命系统共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都以细胞膜为界限

B.都有膜包被的功能专一的细胞器

C.都以核糖体作为蛋白质合成场所

D.都在DNA分子中储存遗传信息

解析:

选B 细胞膜是系统的边界;原核细胞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核糖体没有膜;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蛋白质合成的场所都是核糖体;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2.下列有关细胞学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英国科学家虎克发现了细胞并提出了细胞学说

B.通过细胞学说揭示了生物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C.构成一切生物的基本单位是细胞

D.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解析:

选D 英国科学家虎克是细胞的发现者和命名者,而德国科学家施旺和施莱登是细胞学说的主要提出者。

细胞学说将动物和植物统一到细胞的基础上,说明了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但细胞学说并没有提到生物的多样性。

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

老细胞可以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3.(2017·长春二检)下列细胞中,与小球藻细胞结构最相似的是(  )

A.酵母菌细胞     B.蓝藻细胞

C.水绵细胞D.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

解析:

选C 酵母菌细胞属于真菌细胞,不含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与小球藻的结构存在一定差异;蓝藻属于原核生物,而小球藻属于真核生物,因此两者的细胞结构存在一定差异;小球藻和水绵都是真核生物,且两者都有叶绿体,都能进行光合作用,因此两者的结构最相似;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不含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与小球藻的结构存在一定差异。

4.细菌共有的特征是(  )

A.有两个染色体组

B.无线粒体,进行无氧呼吸

C.遗传物质都是DNA

D.都营寄生生活,也有DNA复制

解析:

选C 细菌的遗传物质都是DNA,能够复制,但DNA分子没有和蛋白质结合形成染色体结构,故细菌无染色体组;细菌中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没有线粒体,但有些细菌能进行有氧呼吸,如醋酸菌;有些细菌能独立生活,有些细菌营寄生生活。

5.(2017·洛阳统考)下列关于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真核生物都是多细胞生物,原核生物都是单细胞生物

B.真核细胞增殖方式是有丝分裂,原核细胞增殖方式是无丝分裂

C.真核细胞都进行有氧呼吸,原核细胞都进行无氧呼吸

D.真核细胞的核DNA为链状,原核细胞的拟核DNA为环状

解析:

选D 真核生物多数为多细胞生物,也有单细胞生物,如变形虫;无丝分裂与有丝分裂都是真核细胞的增殖方式,原核细胞主要通过二分裂方式增殖;真核细胞、原核细胞都可进行有氧呼吸或无氧呼吸。

6.下列与蓝藻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质中具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

B.核糖体可与拟核DNA结合,同时进行转录和翻译

C.通过无丝分裂进行无性繁殖

D.合成ATP所需能量都来自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解析:

选A 蓝藻细胞是原核细胞,光合作用在细胞质中进行;核糖体与mRNA结合,不与DNA结合;蓝藻通过二分裂增殖;蓝藻合成ATP所需要的能量来自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7.有关人体成熟红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中无染色体,只进行无丝分裂

B.细胞中无线粒体,只进行被动运输

C.细胞中有血红蛋白,运输氧气但却不消耗氧气

D.细胞中无遗传物质,只转录却不复制

解析:

选C 人体成熟红细胞已经高度分化无细胞核和细胞器,失去分裂能力;人体成熟红细胞无线粒体,但可以通过无氧呼吸为主动运输过程提供能量;人体成熟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具有运输氧气的功能,因没有线粒体,人体成熟红细胞不能进行有氧呼吸,所以不消耗氧气;人体成熟红细胞中无遗传物质,不能复制、不能转录。

8.(2017·江西协作体联考)下列生命活动在蓝藻细胞内不能进行的是(  )

A.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B.H2O和CO2的产生

C.CO2的固定和C3的还原

D.DNA的复制和RNA的合成

解析:

选A 蓝藻细胞是原核细胞,没有细胞核,也就没有染色体,因此不能发生染色体变异;蓝藻细胞能进行有氧呼吸,因此能产生H2O和CO2;蓝藻细胞有藻蓝素和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所以能进行CO2的固定和C3的还原;蓝藻细胞在分裂时能进行DNA的复制,蓝藻细胞中的基因能够通过转录和翻译过程指导蛋白质的合成,转录的产物是RNA。

9.(2017·哈六中检测)下列有关生物的共同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酵母菌、乳酸菌都是细菌,且都能进行有丝分裂,都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

B.酵母菌、乳酸菌、硝化细菌都不含叶绿素,且都是分解者,都能进行有氧呼吸

C.乳酸菌、硝化细菌、蓝藻都是原核生物,且都有细胞壁,体内含有DNA和RNA两类核酸分子

D.乳酸菌、硝化细菌都是自养型生物,在电镜下可观察到核糖体附着在内质网上

解析:

选C 有丝分裂是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酵母菌属真核生物,而乳酸菌是原核生物,孟德尔遗传规律发生在真核生物的有性生殖过程中;硝化细菌是化能自养型生物,属于生产者,乳酸菌是厌氧型微生物;乳酸菌、硝化细菌均是原核生物,无内质网,且硝化细菌是自养型生物。

10.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中生物所含核酸,都由5种碱基和8种核苷酸组成

B.蓝藻和金鱼藻都能进行光合作用,蓝藻虽然没有叶绿体,但所含光合色素与金鱼藻相同

C.b中生物的遗传物质都存在于拟核中

D.c中生物都有核糖体,都能合成蛋白质

解析:

选D 图中衣藻和金鱼藻属于真核生物,细菌和蓝藻属于原核生物,烟草花叶病毒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烟草花叶病毒只有RNA一种核酸,由4种碱基和4种核苷酸组成;蓝藻和金鱼藻都能进行光合作用,蓝藻不含叶绿体,所含光合色素中有藻蓝素,但金鱼藻不含藻蓝素;b中生物有原核生物和病毒,拟核是原核生物的结构,病毒中不存在;c中生物都有细胞结构,都有核糖体,都能合成蛋白质。

11.小芬利用显微镜观察人的血细胞,使用相同的目镜,但在两种不同的放大倍数下,所呈现的视野分别为甲和乙(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若使用相同的光圈,则甲比乙亮

B.在甲中观察到的细胞,在乙中均可被观察到

C.若玻片右移,则甲的影像会右移而乙的影像左移

D.若在甲中看到的影像模糊,则改换成乙就可以看到清晰的影像

解析:

选A 随着物镜放大倍数的增大,视野变暗,因此在相同的光圈下,甲视野较乙视野亮;甲是在低倍镜下看到的影像,若置于高倍镜下,视野范围变小,故在甲中观察到的细胞在乙中不一定都能被观察到;由于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是倒像,因此玻片右移,甲、乙的影像均向左移动;影像需要在低倍镜下调整清晰后再移到高倍镜下,并调整细准焦螺旋至物像清晰。

12.寨卡(Zika)病毒主要通过伊蚊叮咬进行传播,导致婴儿患上“小头症”。

该病毒的结构模式图如下,下列有关该病毒与蓝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都属于个体水平

B.都无线粒体,但都可以通过有氧呼吸供能

C.都含有蛋白质和核酸,但两者遗传物质不同

D.都含有拟核和控制物质进出的细胞膜

解析:

选C 蓝藻是单细胞藻类,在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既属于细胞水平也属于个体水平,病毒无法独立生存,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病毒和蓝藻都没有线粒体,蓝藻可通过有氧呼吸供能,病毒无独立的代谢能力,无法自身供能;病毒和蓝藻都含有蛋白质和核酸,但寨卡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而蓝藻的遗传物质是DNA;由题图可知,病毒是非细胞生物,无拟核和细胞膜。

二、非选择题

13.(2017·长沙质检)光学显微镜是中学生最常用的实验仪器,下图中7mm、0.5mm表示观察清楚时物镜与观察物之间的距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表示显微镜的________镜,在观察花生子叶细胞中的脂肪实验中,应先用图中________(填“甲”或“乙”)镜观察。

(2)图2表示光学显微镜的一组镜头,目镜标有5×和15×字样,物镜标有10×和40×字样。

图3表示镜头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

请看图回答:

①要仔细观察叶绿体的形态时,显微镜的目镜、物镜及其与盖玻片间的距离组合为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此时放大倍数为________倍。

②显微镜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视野被相连的96个分生组织细胞所充满,若物镜转换为40×后,则视野中可检测到的细胞数为________个。

③在观察中,c与d的显微视野中比较明亮的是________。

④若在低倍镜下发现有一异物,当移动装片时,异物不动,转换高倍镜后,异物仍可观察到,此异物可能存在于________。

(填编号)

A.物镜上        B.目镜上

C.装片上D.反光镜上

(3)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一位同学在观察酵母菌细胞时发现视野右上方有一中间亮的黑边圆圈,于是想将它移到视野中央仔细观察,请根据以上叙述回答:

①中间亮的黑边圆圈是________。

②换高倍镜观察前,要将黑边圆圈移动到视野中央,应将标本向________移动,这样做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图1中的镜头有螺纹,表示显微镜的物镜;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在使用显微镜时,应先用低倍镜观察。

(2)①要仔细观察叶绿体的形态时,应使用高倍镜,所以显微镜的目镜、物镜及其与盖玻片间的距离组合为b、c、A,此时放大倍数为15×40=600。

②物镜转换为40×后,则物体的长度和宽度在原来的基础上各放大4倍,因此视野中可检测到的细胞数为96÷4÷4=6个。

③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因此c与d的显微视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