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章 金融市场.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3575608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50.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一章 金融市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十一章 金融市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十一章 金融市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十一章 金融市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十一章 金融市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十一章 金融市场.docx

《十一章 金融市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一章 金融市场.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十一章 金融市场.docx

十一章金融市场

第十一章金融市场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要了解金融市场的概念、功能和分类,金融市场的主要融资工具,我国金融市场概况;理解和掌握金融市场的基本构成要素,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主要内容;最终能灵活运用金融市场的有关知识来分析和思考如何完善我国的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

 【案例导入】

2010年2月中国金融市场现状

2010年1-2月,金融市场总体运行平稳。

2月份,银行间市场债券发行量有所减少;市场流动性总体充足,受春节长假等因素影响,银行间市场同业拆借和债券回购成交量较上月均有不同程度减少,货币市场利率继续上行;现券交易量减少,债券指数继续上行,国债收益率曲线呈现平坦化趋势。

2月份,股票市场指数震荡回升,成交量萎缩。

一、债券发行情况

2010年1-2月,银行间债券市场累计发行债券3869.4亿元,同比增加55.1%。

2月份,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债券1780.8亿元,较上月减少14.7%。

截至2月底,债券市场债券托管量为13.4万亿元[2],其中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托管量为13.1万亿元,占债券市场债券托管量的97.8%。

1-2月,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的债券以5-10年期债券为主。

从期限结构变化趋势看,2月份,长期债券发行比重大幅上升。

二、拆借交易情况

1-2月,同业拆借市场总体运行平稳。

前两个月,同业拆借市场成交量约为3.3万亿元,同比增加112.9%。

受春节长假影响,2月份同业拆借市场交易量有所回落,成交约为1.6万亿元,较1月份减少10.5%;交易品种仍以1天为主,1天品种成交量占本月全部拆借成交量的84%。

2月份,同业拆借加权平均利率有所上升,同业拆借加权平均利率为1.52%,较1月份上升36个基点;7天品种加权平均利率为1.80%,较1月份上升28个基点。

三、回购交易情况

1-2月,回购市场交易相对活跃,交易量有所增加。

前两个月,债券质押式回购成交10.2万亿元,同比增加11.3%。

2月份,债券质押式回购成交4.4万亿元,较1月份减少23.1%。

交易品种仍以1天为主,1天品种成交量占本月全部质押式回购成交量的75%。

2月份,银行间债券市场回购加权平均利率继续上行,债券质押式回购加权平均利率为1.55%,较1月份上升36个基点;债券质押式回购1天品种加权平均利率为1.43%,较1月份上升30个基点。

四、现券交易情况

1-2月,债券市场现券交易量有所增加。

前两个月,银行间债券市场现券成交6万亿元,同比增加4.9%。

2月份,受春节因素影响现券市场交易清淡,银行间债券市场现券交易量大幅下降,全月累计成交2.6万亿元,较1月份减少26%;交易所国债现券交易量略有增加,本月交易所国债现券交易成交154.7亿元,较1月份增加3.2%。

2月份,银行间债券指数和交易所国债指数继续上行。

其中,银行间债券指数由月初的130.99点上升至月末的132.08点,上升1.09点,升幅0.83%;交易所国债指数由月初的122.76点上升至月末的123.76点,上升1个点,升幅0.81%。

年初以来,银行间市场国债收益率曲线呈现平坦化趋势。

五、股票交易情况

2月份,股指继续震荡并有所回升,上证指数月初为2941.36点,月末收于3051.94点,上涨110.58点。

2月份,股票市场交易量继续大幅减少,沪市日均交易量为968.5亿元,较上月减少525.5亿元。

(数据来源:

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和上海证券交易所网)

 

第一节金融市场概述

一、金融市场的概念

金融是指货币资金的融通,金融市场则是进行资金融通的市场,是指资金的盈余方与短缺方通过买卖金融工具以融通资金的场所或机制。

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金融市场泛指所有的融资活动,包括资金借贷、证券、外汇、保险和黄金买卖等一切金融业务,是各类金融机构、金融活动所推动的资金交易总和;狭义的金融市场则主要是指通过买卖票据、有价证券而进行的融资活动。

二、金融市场的功能

在商品货币经济中,金融市场是统一市场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消费品市场、生产资料市场、劳动力市场、技术市场、信息市场、房地产市场、旅游服务市场等各类市场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共同形成统一市场的有机整体。

在整个市场体系中,金融市场是最基本的组成部分之一,是联系其他市场的纽带。

金融市场的发展对整个市场体系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制约作用,而市场体系中其他各市场的发展,又为金融市场的发展提供条件和可能。

金融市场作为资金融通的场所,在现代经济体系的运行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具体来说,主要有:

聚集社会资金功能、配置功能、加速资金周转功能和促进资金融通功能、宏观调控能和对经济的反映功能。

(一)聚集社会资金的功能

一般而言,投资规模的大小或资金投入的多少,直接决定和影响着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速度与经济增长的程度。

而在国民收入一定的前提下,投资规模的大小又取决于储蓄率的高低以及人们对储蓄与投资的偏好程度。

发达的金融市场,为人们提供了多样化的、可供选择的金融工具,开辟了储蓄向投资转移的渠道,有效地实现了社会资金的聚集。

金融市场聚集社会资金的功能主要表现在可以将社会上闲置的、分散的、零星(小额)的资金积聚起来,汇聚成为可以投入社会再生产的大规模资金。

可以说,金融市场发挥着资金“蓄水池”的作用。

其最直接的手段就是银行等金融机构所吸收的存款。

此外,还有各种各样的金融工具。

(二)配置功能

金融市场的这一功能主要体现在其对资源、财富和风险的配置三个方面。

1.优化资源配置功能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的合理配置是以资本的自由转移为前提的,而资本的自由转移又离不开发达的金融市场。

在金融市场上,资源的合理配置是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来实现的。

例如,某种产品的社会需求增加,同时供给又相对不足,就会引起该种产品的价格上涨。

价格的提高则意味着预期利润的提高,由此该行业整体的股票的平均价格随之上涨,从而促使人们纷纷购买该行业的股票,资金便源源不断地流向这个行业,就会吸引更多行业外的竞争者进入到这个领域,从而带动了资产、资料和劳动力向这个行业流动,直至达到相应的水平。

反之,股票价格一旦下降,人们便纷纷转移资金,使其流向其他行业。

作为投资者个人,要想把自己的警资转向利润更高的企业,可以通过卖出原有企业的股票,买进相关企业股票的方式来进行,实现资本在不同企业问的转移。

作为企业而言,要想向利润相对高的领域投资,可以不受厂房、机器、设备等资产形态的限制,通过特定的金融市场交易方式实现资产的转移。

这种资本在不同行业、不同地区间的转移和流动,从客观上促进了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

2.财富的再分配功能

金融市场对财富的再分配主要体现在对人们的财富进行再次分配。

国民收入经初次分配后,在金融市场上,通过市场价格的波动实现着社会财富的再分配。

投资者持有的金融资产价格下跌—其财富的价值相应减少;投资者持有的金融资产价格上升——其财富的价值相应上升。

这一功能在我国的股票市场上表现得最为突出:

我国的股市在经历了2006年底至2007年10月份的大牛市,造就了一批股市富翁(实现财富的再次分配)后,像过山车似的从最高的6000多点跌至1664,又使得股民手中的财富进行了再一次的分配。

3.风险配置功能

金融市场对风险再分配是由金融资产的定价原则所确定的。

金融资产的定价遵循“无套利均衡”的原则,金融资产价格的确定实际上反映了风险和收益的动态均衡,金融市场的参与者根据自身对风险的态度选择不同的金融工具,风险厌恶者可以通过出让收益的方式将风险转嫁给风险偏好者,从而实现风险的再分配。

例如股市、保险市场等。

(三)加速资金周转功能和促进资金融通功能

1.加速资金周转功能

在没有金融市场的情况下,资金的融通只能通过间接金融方式即银行等提供的借贷资金来进行。

由于经过金融中介机构的中转,融资过程和时间会大大延长。

在多元化的金融市场上,资金的融通可以通过发行股票、债券和签发商业票据等形式完成,大大节约了时间、节省了流通费用并加速了资金的周转。

2.促进资金融通的功能

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不同企业、单位和个人的资金闲置不足时时存在,但由于彼此之间受时间、地点、信息等方面的限制,难以实现资金的融通。

金融市场的存在则解决了这一难题。

金融市场可以实现资金的三种转换:

一是长期资金的相互转换;二是大额资金和小额资金的相互转换;三是不同时间与空间资金的相互转换。

这主要是因为两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金融市场集中了各种资金的供求的大量信息,借助各种金融工具和交易方式,跨越时间、空间的界限把无数较短期限的资金供应汇集成较长期限的资金供应;另一方面,金融市场还可以突破资金规模的限制,把无数分散的小额资金汇集成巨额资金满足不同规模的资金需求。

(四)宏观调控功能

金融市场的调节功能是指宏观经济的调节作用。

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金融市场的直接调节作用

在金融市场大量的直接融资活动中,投资者为了自身利益,一定会谨慎、科学地选择投资的国家、地区、行业、企业、项目及产品。

只有符合市场需要、效益高的投资对象,才能获得投资者的青睐。

而且投资对象在获得资本后,只有保持较高的经济效益和较好的发展势头,才能继续生存并进一步扩张。

否则,它的证券价格就会下跌,继续在金融市场上筹资就会面临困难,发展就会受到资本供应的抑制。

换句话说,金融市场正是通过其特有的引导资本形成及合理配置的机制首先对微观经济部门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到宏观经济活动的一种有效的自发调节机制。

2.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的场所

金融市场的存在及发展,为政府实施对宏观经济活动的间接调控创造了条件。

政府制定实施的货币政策属于调节宏观经济活动的重要宏观经济政策,其具体的调控工具有存款准备金政策、再贴现政策、公开市场操作等,这些政策的实施都是以金融市场的存在、金融部门及企业成为金融市场的主体为前提的。

金融市场为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提供了一个平台。

(五)反映功能

金融市场历来被称为国民经济的“晴雨表”和“气象台”,是公认的国民经济信号系统。

这实际上就是金融市场反映功能的写照。

金融市场的反映功能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金融市场首先是反映微观经济运行状况的指示器

由于证券买卖大部分在证券交易所进行,人们可以随时通过这个有形的市场了解到各种上市证券的交易行情,并据此判断投资机会。

所以证券价格的涨跌在一个有效的市场中实际上反映着其背后企业的经营管理情况及发展前景;一个有组织的市场,一般也要求上市证券的公司定期或不定期地公布其经营信息和财务报表,这也有助于人们了解及推断上市公司及相关企业、行业的发展前景。

2.金融市场交易直接和间接地反映国家货币供应量的变动货币的紧缩和放松都是通过金融市场进行的,货币政策实施时,金融市场会出现波动,表示出紧缩和放松的程度。

因此,金融市场所反馈的宏观经济运行方面的信息,有利于政府部门及时制定和调整宏观经济政策。

3.金融市场反映世界各国经济的变化

有着广泛而及时的收集和传播信息的通讯网络,整个世界金融市场已联成一体,四通八达,人们通过金融市场可以及时了解世界经济发展变化情况。

同时,由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各国的经济运行状况相互影响,金融市场也可以反映出国与国之间经济相互影响的程度和变化,有利于国家之间的交流和磋商。

三、金融市场的构成要素

金融市场的构成要素很多,但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交易主体

金融市场的交易者,又称市场参与者。

从资金的供求角度讲,分为资金的供应者和资金的需求者两类。

在现实的交易中,金融市场的交易主体有可能既是资金的需求者又是资金的供给者。

主要包括:

1.政府。

政府既是资金需求者,也是金融市场的管理者。

2.企业。

企业既是资金的需求者,也是资金的供应者。

3.金融机构。

金融机构是指专门从事各种金融活动的组织。

金融机构既是资金的需求者和供应者,也是市场的中介。

4.家庭和个人。

家庭和个人在金融市场上既是资金需求者又是资金的供应者,但主要是资金供应者。

(二)交易客体

金融市场上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各种不同的交易。

无论哪种交易市场参与主体,其目的都是为了获取自己所需的货币资金和借出自己余出的资金。

其交易的对象为货币资金。

并且交易时,仅表现为货币资金使用权的转让。

(三)交易工具

交易工具是金融市场上各交易主体借以交易货币资金的工具。

金融市场上参与的主体在金融工具的帮助下实现货币资金的融通。

随着金融市场的创新,交易工具主要包括股票、债券、票据等原生工具以及远期、期货、期权和掉期等衍生工具。

(四)交易价格

利率是金融市场上最主要的交易价格。

其高低主要是由社会平均利润率和资金供求关系等因素决定。

金融各子市场都会形成自己的利率(如贴现市场利率、银行同业拆借市场利率等),这些市场上的利率高低不同,但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具有同方向变化的趋势。

四、金融市场的分类

随着金融工具的多元化,金融市场逐渐演变成一个由许多子市场组成的庞大的金融市场体系。

按照金融市场交易的对象、方式、条件、地点、期限等不同,金融市场可以分为不同的种类。

(一)短期市场和长期市场

按照融资期限的长短,金融市场可以分为短期市场和长期市场。

1.短期市场

短期市场又称货币市场,主要是指进行一年期以下(含1年)的短期资金交易活动的市场。

2.长期市场

长期市场又称资本市场,是进行一年以上的中长期资本交易的活动市场。

(二)发行市场和流通市场

按金融市场功能划分,金融市场可以分为发行市场和流通市场。

1.发行市场

发行市场又称一级市场、初级市场,是指各种新发行的证券第一次售出的活动及场所。

2.流通市场

流通市场又称二级市场,是进行各种证券转手买卖交易的市场。

证券的交易可分为场内交易和场外交易两种形式。

(三)现货交易市场、期货交易市场

按交易的方式划分,金融市场可分为现货交易市场和期货交易市场。

1.现货交易市场

现货交易市场是指金融交易成交后,于当天或三天内进行交割的市场。

 

知识拓展:

所谓交割,即一方交付款项,另一方交付证券。

如目前,我国的债券交易、股票交易、基金交易都采用的是现货交易的方式,因而其交易市场为现货交易市场。

2.期货交易市场

期货交易市场是指金融交易成交后,实际的交割放在双方约定的一个时间(如1个月、2个月、3个月或6个月)后进行的市场。

(四)国内金融市场和国际金融市场

按地域划分,金融市场可以分为国内金融市场和国际金融市场。

1.国内金融市场

国内金融市场是指融资交易活动的范围以一国为限,不涉及其他国家,也就是说,只限于本国居民参加的金融市场。

2.国际金融市场

国际金融市场是指融资交易活动并不限于一个国家,而是涉及很多国家,也就是说,其他国家的居民也能参与交易的金融市场。

(五)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

按交易是否存在固定场所来划分,金融市场可分为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

有形市场是指有固定的交易场所、有专门的组织机构和人员以及有专门设备的组织化市场。

而无形市场则是一种观念上的市场,即无固定的交易场所,其交易是通过电传、电话、电报等手段联系并完成。

此外,金融市场还可以按照交易对象分为资金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证券市场和保险市场;按融资方式不同分为直接金融市场和间接金融市场等。

知识拓展:

 

第二节货币市场

一、货币市场的概念

货币市场,是指以短期金融工具为媒介而进行的一年期以内的资金交易活动的市场。

由于货币市场主要进行短期资金交易,故又称作短期资金市场。

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相互作用促进了一国金融和经济的快速发展。

按交易对象划分,货币市场主要由同业拆借市场(又称短期拆借市场)、商业票据市场、国库券市场、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市场(简称CD市场)、回购协议市场等市场组成。

二、货币市场的特点

货币市场的主要作用是为了调剂供需双方资金暂时性的余缺因此,货币市场具有以下五个特点:

1.资金融通期限短

货币市场上供需双方对资金交易的时限限定在一年以内,其中最短融资时限半天,最长一年。

2.资金融通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短期资金周转的需要

货币市场资金供应者主要是为了存放暂时闲置的资金,如季节性的闲置资金、为配合长期投资暂时闲置的资金等,同时获取资金使用费收入,资金需求方融通资金的目的一般是为了满足流动资金的临时不足。

3.资金融通的参与者主要是资信较高的机构性投资者

因为货币市场上资金的融通具有金额大、融资期限短、市场变化快的特点,一般个人投资者因条件所限,往往难以涉足,而商业性金融机构、中央银行以及知名大公司等由于具有熟悉投资技巧、业务精通等特点,能在巨额交易和瞬息变化的行情中获取收益,他们成为货币市场的交易主体。

因为它们资金雄厚、信誉度高,因此,货币市场很少出现违约情况。

4.金融工具的“货币性”

货币市场上的金融工具具有期限短、易变现、风险小等特点,因此该市场上的金融工具更接近于货币,能随时兑现。

西方对货币市场上的金融工具有“准货币”之称。

5.货币市场最突出的一个特点表现为中央银行的直接参与

中央银行主要通过在公开的货币市场上进行资金的买卖来实现调节和控制货币发行量,从而实现对利率水平的调控、传递金融政策的作用,因此,货币市场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实施的主要场所。

三、货币市场业务类型

货币市场主要有同业拆借市场、票据市场、大额定期存单市场、短期债券市场和回购协议市场等子市场组成。

(一)同业拆借市场

也称拆放市场,是指银行等金融机构之间进行的短期融资活动。

在银行每天的业务结束后,有时会出现资金在时间和空间的不平衡。

例如,某些银行多余行会因资金多余,而同时由于支出过多可能造成某些银行准备金头寸不足,这样资金多余行会因资金闲置无法获利,头寸不足行也会影响下一日金融业务,因此,客观上产生了金融机构之间调剂资金余缺的同业拆借市场。

同行业拆借一般没有固定的交易场所,主要通过电讯手段实现交易。

资金拆人和拆出方都在中央银行设有账户,一般由拆入方开具半票给拆出方,这样,就可以实现资金由拆出方在中央银行的超额准备金账户转移到拆入方账户,拆借期限按日计算,拆借利率由拆入方协商确定,俗称“拆息”,通常低于中央银行的再贴现率,拆息率的高低,灵敏地反映了市场资金供求状况。

同业拆借市场的存在,一方面满足了商业银行对资金流动性和获利性的需要,即商业银行无需保持大量超额准备金的前提下就能实现存款的支付需要,同时,多余资金能实现短期增值。

另一方面银行同业拆借市场也是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的主要场所。

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改变商业银行交存准备金的数量,进而影响商业银行信贷扩张能力的规模。

同业拆借市场的存在也为社会资金的合理配置提供了有利条件因为,当外部资金注入银行体系之后,可以通过同业间拆借,实现资金在社会生产审核领域的充分、合理的运用。

知识拓展

我国同业拆借市场的历史沿革及经验教训

  我国同业拆借市场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的过程。

1984年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后,鼓励金融机构利用资金的行际差、地区差和时间差进行同业拆借。

1986年1月,国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管理暂行条例》,规定专业银行之间的资金可以相互拆借。

其后,同业拆借市场开始发展起来,并在广州、武汉、上海等大中城市成立了资金市场、融资公司等同业拆借中介机构。

1988年,由于部分地区金融机构违反有关资金拆借的规定,用拆借资金搞固定资产投资,拆借资金到期无法收回,中国人民银行根据国务院的指示,对同业拆借市场的违规行为进行了整顿,撤销了各地的融资公司,对融资中介机构进行了整顿。

1990年,中国人民银行下发了《同业拆借管理试行办法》,第一次用专门的法规形式对同业拆借市场管理做了比较系统的规定,拆借市场有了一定的规范和发展。

  1992年下半年到1993年上半年,受当时经济金融环境的影响,同业拆借市场又出现了严重的违规拆借现象,大量拆借资金被用于房地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开发区项目及炒卖炒买股票,一些市场中介机构乱提高拆借资金利率,一些商业银行绕过中国人民银行对贷款规模的控制,超负荷拆借资金。

这种状况造成了银行信贷资金大量外流,干扰了金融宏观调控,使国家重点资金需要无法保证,影响了银行的正常运营,扰乱了金融秩序。

为了扭转这一混乱状况,1993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根据国务院整顿拆借市场的要求,把规范拆借市场作为整顿金融秩序的一个突破口,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再一次对同业拆借市场进行整顿,撤销了各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办理的同业拆借市场中介机构,规定了同业拆借最高利率,拆借市场秩序开始好转。

  为了从根本上消除同业拆借市场的混乱现象,1996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建立了全国统一的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同年6月放开了对同业拆借利率的管制,拆借利率由拆借双方根据市场资金供求状况自行决定,初步形成了全国统一的同业拆借市场利率(CHIBOR)。

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包括金融机构通过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提供的交易系统进行的同业拆借(称一级网),以及通过各地融资中心进行的同业拆借(称二级网)。

随着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的建立和逐步完善,金融机构直接进行拆借交易的渠道已经开通,1997年下半年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停办各地融资中心业务,清理收回逾期拆出资金,撤销相应的机构。

  随着同业拆借市场不断完善,同业拆借市场交易量逐年扩大,2000年成交6728亿元,比1999年增加了1.04倍。

从货币市场交易的期限结构看,1997年7天以内(包括隔夜)的同业拆借的比重为32.5%;而2000年同业拆借的期限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7天以内(包括隔夜)的同业拆借比重已上升为71.4%。

这一指标的变化表明,同业拆借市场已成为金融机构之间调节短期头寸的重要场所。

  作为货币政策支持资本市场发展的重要举措,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于1999年8月19日下发了《证券公司进入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管理规定》。

到2000年底,已有12家证券公司进入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累计拆入资金2981亿元,拆出资金6.4亿元。

(二)票据市场

1.票据市场及票据市场的功能

票据市场是在商品交易和资金往来过程中产生的以汇票、本票和支票的发行、担保、承兑、贴现、转贴现、再贴现来实现短期资金融通的市场。

票据市场按票据发行的主体不同可分为银行票据市场、商业票据市场;按资金属性划分可分为商业票据市场和融资票据市场;按交易方式划分:

分为票据发行市场、票据承兑市场和票据贴现市场等。

在现代经济中,票据市场主要有三个主要功能:

一是为工商企业解决短期资金的融通提供了场所,企业可以通过商业票据的发行、承兑或贴现,保持生产流通过程的顺畅进行;二是为商业银行优化资产质量提供了途径,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对合格商业票据的贴现、转贴现、再贴现,保持资产的安全性和流动性;三是为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操作提供了条件,中央银行可以运用

2.银行承兑汇票市场

由于商业承兑票据的承兑人是企业和个人,其信誉往往不能被市场普遍认可,故无法广泛流通。

但银行承兑汇票的承兑人是银行,银行就成为主要债务人,负有到期无条件付款的责任,则其信用大大增强,会得到更多投资者的信赖。

银行承兑汇票市场主要由出票、承兑、贴现及再贴现四个环节构成。

出票与承兑相当于发行市场,贴现与再贴现相当于流通市场。

第一,出票行为。

出票是指出票人签发汇票并交付给收款人的行为。

它包括两个行为过程,一是写成汇票,并在汇票正面签名;二是将汇票交付给收款人,使汇票从出票人那里转移到收款人那里。

没有出票,其他票据行为无法进行,因而出票是基本的票据行为,也是票据的第一行为。

第二,承兑。

银行对汇票的承兑,是指银行对远期汇票的付款人明确表示同意按出票人的指示,于到期日付款给持票人的行为。

承兑是一种附属票据的行为。

第三,贴现与转贴现。

贴现与转贴现从本质上说都是企业之间的贴现,而再贴现面对的是中央银行。

两者的区别是显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