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边远农村小学作文教学改革之我见.docx
《新课程背景下边远农村小学作文教学改革之我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背景下边远农村小学作文教学改革之我见.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课程背景下边远农村小学作文教学改革之我见
新课程背景下边远农村小学作文教学改革之我见
——从广东怀集县诗洞镇十年课改期间小学作文教改情况谈起
自新千年开始,牵起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
经过十年来(2001至2010年)的不断试验、创新与积累,作为语文教学中占据半壁江山的作文教学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尤其是城市学校的作文教学,比实施课改前在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指导方法与方式等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文教学质量呈现出了如日中天之势。
与此同时,身处边远农村的小学也在课改理念的指引下,积极地探索着作文教学改革的新路子。
那么,历经十年的改革,边远农村小学作文教学质量如何?
之中还存在哪些制约作文教学质量提高的因素?
今后将朝着哪些方向进行改革?
本文试图在调查问卷、深入课堂听课笔录、参考文献的研究等基础上,对本镇小学作文教学改革状况进行了解,从中认识制约边远农村小学作文教学质量提高的因素,从而提供一定的对策依据,为本镇、本县农村小学今后作文教改提供参考。
一、怀集县诗洞镇小学作文教改现状
诗洞镇位于怀集县的南部,全镇总面积325平方公里,人口59831人,辖19个村委会,一个居委会,220个自然村。
现有一所初级中学、一所中心小学、20所完全小学、5个小学教学点、一所中心幼儿园。
全镇小学教职工人数389人,小学生总人数8680人。
自2001年开始,诗洞镇按照上级的课改要求精神,结合实际全面开展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
为全面了解本镇小学在实施课改中(2001至2010年)作文教学改革的现状,本学年我利用课余时间,对本镇的1所中心小学、20所完全小学、5个小学教学点分别进行了问卷调查(见附录:
诗洞镇十年(2001至2010年)课改小学作文教改情况问卷调查)。
为使调查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在全镇小学共发放问卷380份,教师访谈26人,调查问卷覆盖率98.1%,回收率100%。
样本的基本情况见表一。
表一、调查、访谈范围及问卷填写数量:
被问卷单位
教职工人数
填写问卷数
访谈人数
访谈对象
中心小学
67
64
1
一线教师
六苏小学
15
14
1
一线教师
万诗小学
13
11
1
一线教师
万田教学点
12
11
1
一线教师
中和小学
23
22
1
一线教师
琴模教学点
11
11
1
一线教师
双龙小学
12
12
1
一线教师
金华小学
19
19
1
一线教师
实源小学
13
13
1
一线教师
保安小学
15
15
1
一线教师
金沙小学
9
9
1
一线教师
双砧教学点
7
7
1
一线教师
云田小学
7
7
1
一线教师
健丰小学
11
11
1
一线教师
丰安小学
16
16
1
一线教师
龙华教学点
7
7
1
一线教师
双新小学
20
19
1
一线教师
安华小学
13
13
1
一线教师
钱兴小学
10
10
1
一线教师
六龙小学
11
11
1
一线教师
平山小学
16
16
1
一线教师
大东小学
8
8
1
一线教师
凤艳小学
14
14
1
一线教师
仁安小学
21
21
1
一线教师
水边小学
9
9
1
一线教师
南平教学点
10
10
1
一线教师
通过调查问卷与访谈,对我镇小学作文教改的现状进行了探讨分析,得到的情况是:
1、部分的教师作文教学意识依然淡薄,对理念了解少
从问卷中的第一题第1小题和第二题第2小题可以看到:
对作文教学理论不甚了解,教学意识淡薄,甚至漠然的教师依然存在。
究其原因,从问卷中的第一题第3、4两题可以发现,主要在于教师平时缺乏参加培训的机会或个别学校领导对教师参与课改支持力度不够重视。
使得这部分教师的教学实践基本停留在“以前老师怎么教,我就怎么向学生传授或观摩到的课怎么教也怎么呈现给学生”的层面上,缺乏作文经验、知识能力、方法。
在教学中爱理不理,随意性强,缺乏计划性。
笔者曾在访谈过程中在某农村小学听课,记下了这样一节课堂实录:
昨天,老师观摩了一节作文课,写一种水果。
大家看看我手中的桔子,它的形状、颜色、味道怎样的?
认真观察,想想,然后介绍(学生观察后做介绍,接着老师指导方法)。
你们介绍得很好,老师也把写法教给了你们,下面请大家以“桔子”为题目写作文。
(结果,写出来的作文千人一面,万人同语,成了复制品。
)
这是有实效性的作文课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当与听课者交流时,上课教师的回答是:
平时很少有机会参加更多的有关作文教学理论知识的培训,对理念理解不够,学校领导支持改革力度不足,所以平时上的作文课只能套用一些从别人那里移植来的模式……。
对于这些观点,笔者实在不敢苟同。
2、为应试而教作文,过份信赖课本,唯教材是从的现象依然存在
请看笔者在某农村小学听课时摘取的课堂实录:
“这个单元要求大家写一份决心书,所谓决心书就是指……,写决心书时大家要注意以下几点……,好了,请大家根据要求与刚才的讲解进行作文。
”
当听完这节课,笔者向部分学生了解教师以往是选取什么内容进行作文教学时,学生的回答都是书本上每个单元规定的作文。
而当笔者问及教师为何不灵活性的选取最适合学生习作的内容进行教学时,教师的回答是:
“不这样进行教学,如何应付平时的考试。
”从中反映出“为应试而教作文,过份信赖课本,唯教材是从”的作文教学心理,影响了作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3、学生作文学习空间狭窄
课堂实录:
这个单元要求大家写一次春游活动,作文时大家要写清楚春游的时间、地点,参加的人员,春游中看到的景色,还要注意……,下面,大家写吧。
(老师一讲完,一学生站起来问道:
“老师,你根本没组织过我们去春游,叫我们怎样写啊?
这不是为难我们吗?
)
本课堂实录中,学生的问话其实一点也不为奇,他压根就没参加过什么春游,所以叫他们写没有经历过的活动对他们来说无疑水中捞月,就算勉强为之,写出来的东西也索然无味。
难怪有学者就曾批评指出,当今山区课堂教学“三个唯一”现象严重存在,即“课本是唯一的信息源,教师是唯一的信息传递者,教室是唯一的信息交流所。
”狭窄的学习空间,导致了学生作文材料的匮乏,出现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正如前面提到的课堂实录。
4、学生平时的阅读量少
调查访谈中,22.1%的教师认为,必须扩大当前边远山区农村小学生的阅读量。
他们普遍认为,边远山区农村的小学生除了个别条件好的书包里有那么几本作文选外,大都是仅有可怜巴巴的课本,更别说学校有图书室了。
由于小学生缺乏一定量的阅读,知识词汇贫乏,缺乏语感,导致了作文时出现想写但无从表达或辞不达意的现象。
过少的阅读成为了制约作文能力提高的瓶颈。
5、学生作文兴趣的激发及信心的树立,依然是当前改革任务之一
从调查问卷中认为提高学生学习作文兴趣,树立学习作文自信心方面最需改进的教师所占人数及前面几节课堂实录中,都反映出一个普遍问题:
当前山区学生对作文兴趣不够高,信心不足。
而兴趣是做好任何事情的根本,没了这个根本,学生谈何树信心,谈何写好作文。
二、改革当前边远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对策
1、着力在“转变学校领导与教师观念、意识”上下功夫
意识是行动的先导,行动要靠意识推动。
只有树立“作文教学重要,作文改革任重道远,作文教学改革逼在眉睫”的紧逼意识,从学校领导到教师才会有行动上的根本转变。
学校领导才会产生“带头进行课改与全力支持教师进行作文研究,为教师参与研究提供培训学习机会”的观念。
教师才会提高学习研究的热情,才会安心投入改革作文教学的洪流中,才会树立新的适合课改要求的作文教学理念,从而打破作文课堂上“唯教材是从,唯教师是从”的观念,解放课堂上教师“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张嘴”把学生当作作文知识容器灌输的做法,才能为学生创设广阔的思维空间,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去研究,去创造。
使作文课堂呈现出无穷的生命力。
2、着力在“培养学生作文兴趣”上下功夫
(1)、打破束缚,营造宽松自由的写作环境,变作文为学生心理需要
“创意作文教学”最早倡导者之一的美国著名语文教师科维斯认为,教师应该营造宽松的写作环境,让学生视写作为平常的事情,在他看来,写作就是把话说清楚,学生想到什么就应该表达出来,甚至可以描述他今天放的屁有多响亮。
因此,我们必须打破平时作文对学生的束缚,为他们营造宽松自由的写作环境,变作文为学生心理需要,除有选择性地要求学生完成书本的部分习作外,可以坚持要求学生写“心灵日记”,打破平时作文内容、时间、长短的束缚,支持他们写想说又苦于没机会说或不好意思当面与同学、陌生人说的话,真实地表达自我。
实践证明,这种做法可以排除学生心理的障碍与作文的压力,使他们每天都得到合理的宣泄。
在毫无束缚的作文环境下,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使学生养成了善于观察,积累素材和抒写感受的习惯,有效地解决了作文时感到“无话可说”的问题,习作时自然会乐在其中,写出的习作自然情真意切。
(2)、运用“迁移”规律激发兴趣
作文教学专家、语文特级教师袁浩一次听说班上有几位同学放学后常到河边钓鱼,对钓鱼充满兴趣的情况后,并没有批评这几位爱钓鱼的学生,而是把他们叫到了办公室。
当了解到钓鱼的河不会出现安全隐患时,他灵机一动决定把他们钓鱼兴趣迁移到作文中来。
引导他们说:
“你们谁能告诉我用什么材料钓鱼最好?
鱼看到饵时有哪些动作?
通过钓鱼你懂得了什么?
”他叫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再去钓一次,钓的时候认真看与想,向全班同学介绍。
作文课上,钓鱼的同学争着介绍,最后,还要求他们把这一切写下来,向全班同学朗读。
由于材料是学生们亲身经历过的,写出来的作文有血有肉,情真意切。
一石激起千重浪,放学后,很多的学生都去钓鱼,写钓鱼了。
没几天,《喂鸡》、《放牛》、《养狗》……一篇篇充满童心与情感的作文写了出来。
袁老师的做法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
学生并非天生不会习作,学生的兴趣是完全可以激发的,关键是看作为教师的我们引导是否到位,是否找到激发学生作文兴趣的关键点,是否会把学生对一种事物的兴趣迁移到另一种事物上来。
因此,我们可以模仿袁老师的做法,让学生在做任何事或见到任何物时要留心观察,要带着问题思考,然后把观察到的和思考到的说出来,写下来,以此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
我们还可以利用“迁移”的规律,让学生写相同题材的习作。
如在学生学习了《桂林山水》、《林海》等写景类文章后,可以启发他们把这些写法迁移到写近在眼前的家乡山水;又如在学习了写动物类文章后,可以引导他们把写法迁移到写家里的狗、家里养的猪、鸡等,这些身边随手可及的景、事、人、物,学生自然会感兴趣,越写越爱写,越写越进步。
3、着力在“多途径扩大学生阅读量,丰富学生词汇,培养语感”上下功夫
调查中发现,与城市的小学生相比,农村小学生平时的阅读量可谓捉襟见肘。
很多的山区农村小学由于受经济环境等因素影响,除镇上的中心小学有图书馆外,其余的面上边远村小几乎缺乏阅读资源。
这些山区村小学生平时的阅读材料只能是可怜巴巴的课本或有关练习册,家庭条件好一些的学生书包里或许购置有几本《优秀作文选》等书籍。
由于学生平时缺乏一定量的阅读,使得他们作文时知识词汇贫乏,想写但无从表达或辞不达意,从而丧失了作文的信心。
金波先生在一次演讲中说:
“阅读教育必然会培养起学生纯正的文学趣味,必然会促进主流阅读趋势的形成,必然会让孩子从阅读中感悟到写作的方法。
”
金波先生一语中的指出了阅读的重要性。
而古今中外许多作家的成功都证明,没有一定数量的阅读学生绝对写不出好作文,除非是天才。
作为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正视这些问题,从实际出发,积极为学生发掘阅读资源。
如以前在村小教学时,我在班中发动成立了图书角,动员班中凡是有课外书的同学都把自己的课外书捐出来摆放到图书角中,让大家互相传阅,我还把自费订阅的《小学生创新作文》、《优秀作文选》、《简妙作文》与学校订阅的《肇庆教育》报、广东《源流》杂志、《西江日报》、《南方日报》等充实到班级图书角中,丰富学生的阅读资源,并且每周设立2节自由阅读课让学生阅读有关报刊杂志,使他们在大量的阅读中词汇得到了丰富,语感得到了形成,并逐步学到了别人习作的方法,学生通过阅读,习作起来得心应手多了。
4、着力在“打破课堂局限性拓展作文空间”上下功夫
山区作文教学课堂出现局限性的原因之一在于教师的心理有一个“怕”字,他们害怕组织学生外出采风的途中发生安全事故,领导责怪。
其实,在经过有计划性的组织后,这种担忧完全是没有必要的。
假如仅因为“怕”就束缚了学生作文的空间,要学生闭门造车,这是山区作文教学的一大悲剧。
马克思说:
“自由是创设的前提。
”鸟笼式的课堂教学绝不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发展。
写作的根源在于生活。
脱离生活,写作就无从谈起。
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
山区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有着取之不尽的作文资源,对于山区农村孩子而言,他们最熟悉的莫过于其生活的山村乡野。
山区教师应“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有计划地带学生走出学校,走进社会,接触大自然。
与花草树木为友,与青山绿水为朋,自由地向宇宙发问,向古今中外,三百六十行学习。
那么,学生就可避免捉襟见肘之窘与搜肠刮肚之苦,自然就能品尝到“为有源头活水来”的乐趣。
5、着力在“树立学生作文自信心”上下功夫
(1)让学生在体验成功中树立对作文的信心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存在着强烈的表现自我,突出自我的特点。
我们可以运用这一心理树立学生作文自信心。
如每次批改完作文,只要是有所进步的同学(哪怕是一个后进生在一个词语搭配上的小小进步),我都会腾出机会让学生上讲台把自己的好句、好短朗读给全班同学听。
我还会不定期在校园里为他们举办作文展览,让全校师生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分享他们的成功。
此外,鼓励他们积极参加有关习作大赛并向有关报刊杂志投稿,获取发表习作的机会。
近年来,先后有学生的习作获奖与发表在省、市、县有关教育杂志报刊。
通过这些途径,学生对作文的爱更浓厚了,信心一天天饱满起来,作文能力也一天天地提高了。
(2)批改过程中发挥情感作用,树立学生习作信心
在批改时,要坚决杜绝只打分数或以一“阅”了之的批改方式,要运用艺术性的热情洋溢式评语,变说教为谈心。
譬如:
“写得详细了,为你的进步鼓掌,加油!
”、“努力吧!
期待你下一次的成功。
”、“这是一个好句子,好段,细细品读吧”等,又如:
有位学生在“妈妈,我想对你说”作文中写道,自小没了父亲,,由于姐妹多,妈妈整天起早摸黑打散工,连陪他们聊心事的时间都没有,真恨妈妈。
批改后,我写道:
感谢你对老师的信任,可怜天下父母心,我们要学会理解母亲,母亲一个人担起整个家,好不容易啊。
学着去与母亲沟通吧!
慢慢地你就会理解她的苦衷了,你会发现她原来是那么伟大。
廖廖数语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之后,该学生在作文时更认真,更投入了。
(六)着力在“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上下功夫
贾岛因“推敲”冲撞韩愈而进行切磋的故事,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的故事,便是“文章不厌百回改,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的最好明证。
大文豪的文章尚且修改,小学生的习作更不用说了。
《语文课程标准》将修改纳入学生的习作实践。
要求“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
在培养学生修改习作能力时,我们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且不能拔高要求,要各年级、不同水平的学生区分对待。
如低年级的学生,可以要求他们学习修改句子中是否有错别字,简短词语搭配是否正确、书写是否整洁等;中年级则要求他们除修改错别字与搭配正确与否外,还要求他们学习修改句子中的标点符号准确与否;到了高年级,则着重培养他们句子通顺与否,行款正确与否,段中标点符号根据需要用得正确与否等。
在修改的方法运用上,低年级可以运用教师亲自指导修改、同桌与同桌间根据要求互改等;中高年级则运用同桌与同桌间、小组合作、教师专门指导修改等方式进行。
实践证明,日久天长、持续训练,学生在学会了修改方法的同时,习作的能力定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习作的信心也会增强,更重要的是在培养他们修改能力的同时,合作精神也得到了提升,一举两得。
路子千千万,改革无穷期,又一轮的课程改革牵起并进行中。
作为一名山区语文教师,研究如何改革并提高边远农村小学作文教学质量重担在肩。
让我们为着让边远农村学校的课改之花如城市学校课改之花一样灿然开放并取得高效的教学质量而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广东教育,《域外作文教学现状及其启示》华南师范大学周小蓬,2008.9;
袁浩小学作文教学心理研究与实践,山东教育出版社
小学语文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附录
诗洞镇十年(2001至2010年)课改小学作文教改情况调查问卷
所在学校:
任教班级:
性别:
年龄:
第一题、选择
1、对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教学新理念你了解多少()
A、一般B、比较了解C、完全了解D、几乎没有
(1)选择一般的有153人,占总人数的40%。
(2)选择比较了解的有142人,占总人数的37%。
(3)选择相当大的有74人,占总人数19%。
(4)选择几乎没有的有11人,占总人数3%。
2、经过十年的课程改革实验,在语文作文教学中你认为收获如何?
()
A、一般B、比较大C、几乎没有D、相当大
(1)选择一般的有165人,占总人数的43%。
(2)选择比较大的有123人,占总人数的32%。
(3)选择相当大的有83人,占总人数22%。
(4)选择几乎没有的有9人,占总人数2%。
3、你了解作文教学理念的途径:
()
A、参加课改专题知识培训(国家、省、市、县、镇、校内的培训)B、自学C、几乎无了解的途径
(1)选择参加课改专题知识培训(国家、省、市、县、镇、校内的培训)的有278人,占总人数的73%。
(2)选择自学的有97人,占总人数的26%。
(3)选择几乎无了解的机会有5人,占总人数1%。
4、你参加过哪个级别的作文教学专题知识培训()
A、国家级B、省级C、市级D、县级E、镇级F、校级
(1)选择国家级的有3人,占总人数的1%。
(2)选择省级的有15人,占总人数的4%。
(3)选择市级的有32人,占总人数8%。
(4)选择县级的有169人,占总人数44%。
(5)选择镇级的有128人,占总人数34%。
(6)选择校级的有36人,占总人数10%。
第二题、问答
1、在你看来,新课程给学生带来的最大转变是:
(1)同时回答理念、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有较大改变的有227人,占总人数的59.7%。
(2)回答基本没有转变的有153人,占总人数的40.2%。
2、经过十年课改,你认为在作文教学中还有哪些急需改进的地方:
(1)认为转变教师教学方法与教学意识、提高学生学习作文兴趣,树立学习作文自信心方面最需改进的有213人,占总人数的56%。
(2)认为学校领导支持教师进行作文教学改革力度,为语文教师提高实际技能及理论培训方面最需改进的有,83人,占总人数的22%。
(3)认为小学生学习作文空间及环境创设与必须扩大小学生阅读量等方面最需改进的有84人,占总人数的22.1%。
上面的调查问卷共发放380份,问卷答案是笔者总结所有问卷得出的结论。
从问卷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到边远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经过十年的改革,已初显其进步的生命力,但也不容过于乐观,从中可以明显看到制约农村小学作文教学质量提高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