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Body720测试结果解析及应用.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551329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2.7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InBody720测试结果解析及应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InBody720测试结果解析及应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InBody720测试结果解析及应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InBody720测试结果解析及应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InBody720测试结果解析及应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InBody720测试结果解析及应用.docx

《InBody720测试结果解析及应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InBody720测试结果解析及应用.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InBody720测试结果解析及应用.docx

InBody720测试结果解析及应用

 

 

测试结果解析及应用

 

BIOSPACE

体人体成分分析

使用InbodyS20实行体成分测试前需要注意的事项

一台身体成分分析仪测试结果的准确度不但受到测试过程的影响,还会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所以必须采取补偿措施以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在测试之前请详细阅读本章内容以了解测试中可能影响测试结果的因素,并采取预防措施以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测试前应采取的预防措施:

1.应空腹测试

如果测试前曾进食,则应该至少间隔2小时之后再实行测试,因为食物的重量会被当成身体的重量而造成计算误差。

2.测试前应排空大小便

虽然膀胱和肠道内容物不会被计算入身体成分,但其重量会被计算入身体重量,从而影响测试结果。

3.运动后不宜立即实行测试

力量练习和剧烈运动都能够引起体成分的暂时性变化。

4.测试前静立5分钟左右

躺或坐较长时间后立即实行测试结果会不够准确,因为从卧位或坐位站立起来之后身体中的部分水分会逐渐向下肢转移,需要一段时间来达到平衡。

5.淋浴或桑拿后不宜立即测试

出汗会导致体成分发生暂时性变化。

6.月经期间不宜实行测试

经验表明女性在月经期间身体水分会增加。

7.测试环境应保持适宜的温度(20°C~25°C)

人的身体成分在适宜温度下比较稳定,而过热或过冷都会造成身体成分的不稳定。

8.重复测试应使测试条件与上一次测试尽可能一致

保持测试条件的一致(包括穿着同样的衣服、空腹测试或运动前测试等)能够最大水准保证测试结果的一致性或可比性。

 

■体成分测试时的姿势

采取准确的测试姿势有助于得到准确的测试结果

 

*体重测量及如何踩踏足底电极

请脱掉鞋袜,尽可能穿着轻便的服装,取出口袋内物品及取下其他随身物品,把双脚按照足形电极的形状踩在电极上,然后测试仪开始测量体重,在体重数字显示出来之前不要开始取下和握住手柄,另外,测量体重的时候身体也不要突然地移动。

*准确的测量姿势对获得精确的测量结果是非常重要的。

另外,测试过程中请不要随意移动身体。

 

*个人资料的输入和握手柄姿势

请输入准确的身高,否则结果会不准确,另外还要输入性别和年龄,然后开始握住手柄。

请把拇指按在手柄上部,其他四指握在手柄下面,手臂伸直,并离开躯干一定距离。

*如果测试过程中,握手柄的方式不准确,将会直接导致测试结果不精确。

所以,在测试过程中请保持准确姿势直到测试完毕。

 

1.编号、年龄、身高、性别、日期/时间

当测试完成后,测试仪将自动打印测试结果。

 

测试报告上面第一栏显示的是受试者的编号、年龄、身高和性别,以及测试的日期与准确测试时间,标识、注册码和医院(或其他使用单位)的名称也能够显示在测试报告上,达到宣传效果。

1)受试者性别、年龄和身高等个人情况需要事先输入测试仪。

2)测试仪器使用单位的标识能够通过销售商提供的配套软件事先输入到仪器,销售商能够协助客户掌握软件的具体使用方法。

 

2.人体成分分析

InbodyS20通过采集大量的数据分析人体的各种组成元素,这些数据显示本测试仪测定的各种体成分组成元素的重量之和正好与人体体重相等,然后测试仪将测试出来的结果与标准参考值实行比较。

 

1)4室模式

InbodyS20测试体成分的基本原理是4室模式。

该原理假设人体主要由4种成分组成:

水分、蛋白质、矿物质和脂肪,而身体水分又分成细胞内水分和细胞外水分两部分。

Ref1.VivianH.Heyward,AppliedBodyCompositionAssessment,HumanKinetics,p.9,1996.

 

2)细胞内液(ICW),细胞外液(ECW),身体水分含量(TBW)

InbodyS20通过多频检测技术将身体水分含量(TBW)区分为细胞外液(ECW)和细胞内液(ICW),细胞内液显示了人体细胞细胞膜内的水分总量,细胞外液显示了人体细胞间液和血液的水分总量。

健康人身体中细胞内水分和细胞外水分的比例一般保持在3:

2左右。

身体水分含量(TBW)=细胞内液(ICW)+细胞外液(ECW)

 

肠道的水分是如何测定的?

微安培电流难以穿透肠道的外壁,所以用生物电阻抗测量法(BioelectricalImpedanceAnalysis,BIA)无法测定肠道内的水分含量,所以建议测试前禁食。

例如测试前如果摄入1升水,这些水将导致体重增加,而且因为不能被测定,所以不能被计算为水分,而是被计算成脂肪,使测试结果中脂肪的重量增加。

因为同样的道理,我们建议在测试前穿着轻便的服装,禁食,排空大小便等等,目的就是避免这些非身体成分的因素影响体成分的测定。

参考文献3:

VivianHeyward,AppliedBodyCompositionAssessment,HumanKinetics,p44-55,1996.

 

3)蛋白质

蛋白质是含氮的固态物质,存有于人体所有细胞内,参与构成细胞成分。

蛋白质和水一样是身体的主要成分,也是组成肌肉量的主要成分。

蛋白质与细胞内水分直接相关,所以人体缺乏蛋白质会引起细胞内水分减少,间接表明细胞营养不良。

4)矿物质

矿物质是保持人体健康的重要物质。

InbodyS20能够测定人体的两绝大部分矿物质:

骨矿物质与非骨矿物质,骨矿物质是存有于人体所有骨骼内的矿物质,而非骨矿物质包括身体除骨骼以外所有其他部位的矿物质,其中骨矿物质占到了人体总矿物质的80%。

人体内的矿物质量与身体肌肉重量相关性很高,肌肉重量增加后,骨骼的重量也会增加。

生物电阻抗原理不能直接测出骨矿物质含量。

能够通过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DEXA)的骨密度仪测定。

所以,InBodyS20测出的骨矿物质仅仅一个估计值,不过,和双能X线吸收法的测量结果相比,也有极大的相关性。

所以我们能够作为一个基础的参考值。

.

5)体脂肪

身体脂肪重量指的是人体包括脂肪细胞和非脂肪细胞在内所含的脂肪量总和。

用电阻抗分析法虽然不能直接测定脂肪量,但能够通过身体重量减去去脂体重(FFM)来计算。

体脂肪=体重—去脂体重

身体脂肪主要储存有皮下,尤其是腹部皮下和肌肉发达部位的皮下。

当测试仪检测出身体脂肪重量超过正常值范围时,会做出肥胖诊断。

6)肌肉量

肌肉量能够通过去脂体重中的骨矿物质量来计算。

7)去脂体重

去脂体重是体重扣除体脂肪的部分。

8)体重

体重由人体水分、蛋白质、无机盐和体脂肪组成。

所以,体重即为这四项的总和。

体重=身体水分总量+蛋白质+无机盐+体脂肪

 

3.肌肉-脂肪分析

 

肌肉-脂肪分析表中用水平条形柱图显示受试者的身体成分值,并与标准参考值比较。

横条旁边的数据为具体的测试值,横条的头端所在的区域能够显示受试者该项指标测试结果属于标准参考值的哪一个范围。

如果三个横条的长度基本相同,说明受试者体成分均衡,反之如果三个横条长度差别较大,说明受试者的体成分不够均衡。

条形柱图中的数值为指标的具体测量数据,而横条的长度显示该数值与参考值比较的情况。

所以,当测试值为标准参考值的100%时,表明该受试者体成分指标正好和根据其身高计算的标准值一致。

所以,只要看看测试结果的横条是否长于或短于100%标准参考值,就能够对受试者的身体成分均衡情况一目了然了。

肌肉-脂肪分析包括了对体重、骨骼肌重量和体脂肪三个指标的测定,并用数值和条形柱图显示这三个指标与标准参考值的比较分析结果。

 

1)体重(kg)

100%标准参考值是根据受试者的身高推算的理想值,该值也能够根据体重指数(BMI)标准体重计算法来计算。

*BMI标准体重计算方法:

理想体重(kg)=理想BMI×身高2(m2)

亚洲和欧美成年男性BMI指数采用22计算,亚洲成年女性用参数21计算,欧美成年女性则用参数21.5计算。

对于18岁以下的青少年,则分别采用各个年龄组的标准BMI指数来计算标准体重。

 

2)骨骼肌(kg)

100%标准参考值是根据受试者的标准体重计算出的骨骼肌重量理想值。

人体有三种肌肉,即心肌、平滑肌和骨骼肌,而运动主要对骨骼肌的重量有影响。

InbodyS20能够从肌肉量中将骨骼肌区分出来,通过比较身体脂肪重量和骨骼肌重量,就能够更客观准确地评价受试者的肥胖度。

 

3)体脂肪(kg)

100%标准体脂肪是根据受试者的标准体重计算出的体脂肪理想值。

一般来说,男性的理想脂肪百分比为体重的15%,女性的理想脂肪百分比为体重的23%。

测试报告通过条形柱图将测试结果以体重百分数的形式显示出来,并与标准值实行比较以显示对受试者体脂的评价。

表1.标准体成分理想范围

标准范围

男性

女性

体重

理想体重的85~115%

理想体重的85~115%

骨骼肌

理想骨骼肌的90~110%

理想骨骼肌的90~110%

体脂肪

理想体脂肪的80~160%

理想体脂肪的80~160%

*体脂肪不像骨骼肌,不同的人体脂肪也各不相同。

因此,它的标准范围相对骨骼肌更为宽限。

 

TIP1.如何诠释测试结果?

测试报告采用了能够使受试者更容易理解,并更易于根据测试结果接受指导意见的方式来编写,指导者能够根据测试结果柱状图的长度及形状来对受试者的健康情况实行解释及评价。

体重、骨骼肌及体脂肪之间的关系

 

如果受试者的上述三种体成分测试结果柱图构成了一个字母“D”的形状,则能够认为该受试者的体成分是非常理想的。

此种情况下受试者骨骼肌柱图长度超过体重和体脂重量柱图长度。

相反,如果骨骼肌柱图长度短于体重和体脂重量柱图长度,则结果柱图构成一个字母“C”的形状,这个结果提示受试者该采取控降体重措施了。

 

均衡体成分前提下的8种不同体成分类型

此种体成分类型三种体成分结果构成一个“D”形,是最理想的体成分状态。

当然,这并不等于说受试者今后就能够一直保持此种体成分状态。

指导者应该告知受试者,随着年龄的增长内脏脂肪通常也会增加,所以要强调需要通过定期连续监测以保证受试者能够一直保持健康的体成分状态。

此种体成分类型是最不理想的体成分状态,三种体成分结果构成一个“C”形。

在本例图中受试者的体重虽然在正常范围内,并不属于肥胖,但其体型必然不够理想。

他们通过简单的减体重手段很难得到理想的体型,所以还需要得到医生在减肥方面的指导。

属于这种体成分类型的人应该通过运动来得到理想的体型,而且不必减少体重。

指导者应该让受试者了解其努力的目标是使自己的体成分图变成“D”形,所以需要减少身体脂肪重量,而同时增加骨骼肌重量。

很多体脂过多的成年人

都属于此种体成分类型,虽然体重正常,但他们内脏脂肪的增加同样会

增加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几率,就象那些超重者一样。

 

此种体成分类型虽然体重在正常范围内,但健康状况并不理想。

其骨骼肌重量柱图低于理想值范围,而体脂重量则在正常范围,三种体成分结果构成“C”形。

拥有这种体型的人应被评定为“体弱”型,而不是“肥胖”型(虽然他们的体型状似肥胖)。

这种类型的受试者往往是消化道或肌肉缺乏蛋白质,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通常是缺乏运动,缺乏充足的蛋白质营养,或者伤病与疾病导致的代谢速度加快,受试者可能出现的症状包括:

水肿、

肌肉细胞分解、神经系统改变,继发性感染,以及儿童呆小症。

这类低体重、体弱类型的人很少会患上“成年病”(如心血管疾病等),不过,如果他们维持这种体质的时间过久,就难免会出现其他健康问题,如消化不良,因食欲差而导致的营养不良,肠道蛋白质丢失而导致的营养不均衡,代谢紊乱,以及其他一些不良副作用。

 

此种体成分类型是体重低于正常范围,骨骼肌非常发达的类型。

不过,体内的脂肪不但能够储存能量,还能协助吸收可溶解性维生素,同时还能保持健康皮肤和发质。

除此之外,它对构件细胞组织也很重要,所以,拥有这种体成分类型的人要注意不应该再减少体脂了。

 

肥胖导致多种疾病,被诊断为肥胖的人易患心血管梗塞、局部淤血、心功能衰竭,以及高血压。

另外,肥胖与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的相关性很高,肥胖病人也比健康人更易罹患大肠癌、直肠癌,男性肥胖病人易患前列腺癌。

除此以外,肥胖病人还存有其他一些潜在问题,例如运动耐力下降,骨关节炎,以及肺功能下降。

运动员通常是肌肉发达的超重类型,如果采用BMI指数法计算,他们恐怕通常会被划分为肥胖型一类。

他们超重的原因其实是因为骨骼肌重量大,所以并不需要降体重。

 

绝大部分体重超重但还没有达到肥胖水准的人往往被诊断为“慢性肥胖”。

超重者的骨骼肌重量之所以超过正常范围并非是因为通过运动训练使肌肉发达,而是因为他们的所有身体成分都超过了正常范围。

慢性肥胖者需要接受治疗,通过降体重措施减去身体脂肪重量,主要的目的是治疗或预防肥胖的各种并发症,而并非仅仅是为了塑造体形。

 

4.肥胖分析

InbodyS20诊断肥胖主要依据BMI(身体质量指数),并根据体脂百分比来判定肥胖水准。

通过BMI分析以及测量体脂百分比,InbodyS20能够筛选出非超重肥胖者,这些人体重在正常范围内,但如果考虑体脂百分比,则属于肥胖类型。

 

表2.体成分标准范围

男性

女性

BMI

亚洲成年人标准为:

18.5~22.9

欧洲成年人标准为:

18.5~24.9

亚洲成年人标准为:

18.5~22.9

欧洲成年人标准为:

18.5~24.9

体脂百分比

10~20%

18~28%

腰臀脂肪比

0.80~0.90

0.75~0.85

1)BMI(身体质量指数Kg/m2)

从公式BMI=体重(kg)/身高2(m2)我们能够看出BMI主要用于估算肥胖度,它被用在内科学、食品科学及运动医学等研究领域作为诊断肥胖的重要指标。

不过,该指标的使用范围有限,不能用于肌肉发达的成年人、儿童、65岁以上的老人,或是孕妇。

不过,体重指数仍然是当前最常用的指标,很多研究中研究者都选择采用体重指数法来预防“成年病”,所以我们的InbodyS20提供的报告中仍然包括了该指数的计算结果。

不过,在对不同年龄和性别的受试者如何选择BMI指数就成了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最终InbodyS20选择了国际卫生组织的标准作为BMI的标准范围(1998,表3)。

 

表3.根据BMI法计算得出的体重分类表(2006)

分类

亚洲人BMI(㎏/㎡)

WHOBMI(㎏/㎡)

发生肥胖性疾病的危险性

低体重

<18.5

<18.5

正常范围

18.5~22.9

18.5~24.9

平均水平

超重

≥23

≥25

肥胖前期

23~24.9

25~29.9

增加

Ⅰ度肥胖

25~29.9

30.0~34.9

中度增加

Ⅱ度肥胖

≥30

35.0~39.9

严重增加

Ⅲ度肥胖

≥40.0

非常严重增加

*对于儿童受试者来说,InbodyS20采用的BMI和体脂百分比都是儿童标准,并非成年人标准。

2)体脂百分比(%)

体脂百分比是身体脂肪量和体重的比值。

体脂百分比(%)=体脂肪(㎏)/身体体重(㎏)×100

男性的标准体脂百分比为15%,女性为23%,男性的体脂百分比标准范围为标准体重的10~20%,女性为标准体重的18~28%。

*参考资料4.RobertD.Lee,DavidC.Nieman,NutritionalAssessment2nd,McGraw-Hill,1998

*参考资料5.GeorgeA.Bray,MD.ContemporaryDiagnosisandManagementofObesity,HandbooksinHealthCareco.,1998

 

如果一位受试者的体脂百分比测量值超过正常值范围,将被诊断为“肥胖”。

如果受试者体脂百分比低于正常值范围,则被诊断为“体脂过低”,体脂过低又分两种情况:

第一种是受试者的肌肉比重很高,所以其体重仍然在正常范围内,或者超过正常范围;第二种是受试者属于营养不良类型,因身体缺乏脂肪或骨骼肌比重很低而属于不健康的类型,这类受试者比常人更容易罹患临床疾病。

*对于18岁以下的儿童和青少年来说,因为还未发育完全,所以标准体脂百分数也和成年人不同。

 

3)腰臀脂肪比

腰臀比(WHR)指的是腰围(长度)与臀围(长度)的比例,也是评价身体脂肪量的有效指标。

不过,因为不同的人体表特征不尽相同,测试人员的主观判断差异也是导致测量腰围、臀围差异的重要原因,所以在实际操作层面上腰臀比的测量和计算存有困难。

*参考资料6.VivianH.Heyword,PhD,LisaM.Stolarczyk,PhD,AppliedBodyCompositionAssessment,p.21-43,HumanKinetics,1996

*参考资料7.RosalindS.Gibson,PrinciplesofNutritionalAssessment,OxfordUniversityPress,1990.

 

InbodyS20能够采用非接触的方式对受试者的腰臀比实行科学的分析,因为其测定结果的可重复性与准确性非常高,所以InbodyS20测定的内脏脂肪比例能够被用于监测肥胖治疗的有效评价工具。

判断腹部肥胖的腰臀比标准在男性和女性分别为0.90和0.85,一个内脏脂肪过多的成年人往往比一个皮下脂肪过多的成年人更易出现高脂血症,并进而导致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以及各种其他临床疾病。

 

*如果是孩子,腹部肥胖主要是指除了皮下脂肪较多以外内脏脂肪也有点偏多的类型,不过,腰臀比的增加与肥胖症的发病率相关,后者同样能够增加儿童临床疾病的患病率,所以也需要对此指标实行密切监测。

 

5.肌肉均衡

通过节段性分析功能,InbodyS20能够测出身体各部位的肌肉量。

节段肌肉量=身高2/节段阻抗

参考资料8.HenryCLukaski,PhyllisEJohnson,WilliamWBolonchuk,andGlennILykken,Assessmentoffat-freemassusingbioelectricalimpedancemeasurementsofthehumanbody,TheAmericanJ.ofClinicalNutrition,Vol.41,pp810-817,1985

 

肌肉均衡结果图中身体的每个部位都有双条形柱报告结果,每个条形柱都分别代表不同的意思。

上面的条形旁边的数值代表受试者肌肉的绝对公斤数。

当条形长度达到100%时,意味着相对受试者的身高体重来说测出的一个实际的肌肉量值。

下面的条形达到100%时,它表示该受试者达到了标准的肌肉量。

所以,条形长度表示与标准肌肉量值相比的相对百分数。

该条形柱清楚地表现了受试者的肌肉量与理想值的比较情况。

通过两个条形的对比,能够更加有效地诊断出受试者的实际肌肉量。

上面的条形是基于受试者理想体重来说的肌肉量,所以它的标准值不会随便改变除非随着身高而变化。

因而,我们能够更容易地了解肌肉量的增加或减少。

下面的条形是基于受试者实际体重来说的肌肉量。

100%的值会随着体重的变化而变化的。

通过对肌肉均衡实行分析就能够评估受试者的肌肉发达水准以及肌肉力量。

长期连续监测肌肉均衡能够让受试者看到自己实行运动训练后身体各部位肌肉组织的动态变化情况。

在肌肉均衡结果报告图中左右上肢的正常范围为80~120%,躯干与左右下肢的正常范围为90~110%。

 

为什么上肢和下肢的理想值范围不同?

上肢的软瘦组织重量理想值范围为80~120%,躯干和下肢则为90~110%,两个理想值范围之所以不同是因为每个人的上身发达水准差异很大,而下肢则差异则要小得多。

因为人每天都要用下肢行走,使得这个部位成为运动的最大受益者,所以绝大部分人下肢的软瘦组织重量变化范围都在90~110%。

(而人类的上肢变化差异较多主要是由遗传决定的)即使很多人也会实行上肢的运动,但几乎没有人会只实行单纯锻炼上肢的运动,所以总的来说人类的上肢软瘦组织重量变化很大,达到80~120%,差异比下肢要大一些。

 

常见问题3FAQ3

 

肌肉量测试的精确性?

利用双能X线吸收法和InBody都能测出精确的肌肉含量。

以下是相关的研究对比结果图,R=0.86。

这说明InBody的测量结果是相当精确的。

 

*Ref9.G.Bedognietal,Cross-calibrationofeight-polarbioelectricalimpedanceanalysisversusdual-energyX-rayabsorptiometryfortheassessmentoftotalandappendicularbodycompositioninhealthysubjectsaged21-82years,Annalsofhumanbiology,Vol.30,No.4,pp.380-391,2003

 

TIP2.了解肌肉均衡分析图

1.了解更多相关肌肉均衡和身体力量

A.对比肌肉均衡图中的条形,诊断肌肉分布是否均衡。

B.根据下面的条形评估肌肉发达水准和肌肉力量。

2.了解体重和肌肉均衡分析图中的上下条形的关系

A.如果实际体重接近理想体重

B.如果实际体重高于理想体重

C.如果实际体重低于理想体重

3.观察肌肉均衡图的趋向.

 

1.肌肉均衡和身体力量的应用

肌肉均衡结果图使我们能够评估身体各个部位发展的平衡度及力量分布情况。

A.通过比较身体各部位肌肉量及比例横条的长度,能够了解身体各部位肌肉分布是否均衡。

上身与下身、左侧与右侧发展均衡

上肢、躯干和下肢指标横条长度相同,这表明上半身和下半身肌肉发展均衡。

另外,身体左侧和右侧肌肉发展同样是均衡的,因为两侧肢体指标横条长度也是相同的。

所有上下肢指标横条都在理想值范围内,说明身体肌肉发展是均衡的。

 

上半身不均衡

受试者右上肢测试指标与左侧差异较大,这表明受试者左右上肢肌肉发展不平衡。

这种不平衡主要是因为受试者的生活习惯是以用右手为主,或者左手在一段时期内使用较少。

 

 

下半身不均衡

受试者右下肢测试指标横条与左侧相比较短,表明受试者下肢肌肉发展不平衡。

这种不平衡主要是因为受试者的生活习惯是以用左脚为主,或者右脚在一段时期内因为受伤等原因使用较少。

上下身发展不均衡:

上半身强壮型

受试者上肢测试指标横条比下肢长,并且超过了正常值范围。

下肢测试指标在标准值范围内,这表明受试者下半身肌肉发展正常。

这种图形表明受试者属于上半身强壮的体型,他的上半身肌肉发展超过了下半身。

上下身发展不均衡:

下半身强壮型

受试者下肢测试指标横条比上肢长,并且超过了正常值范围。

上肢测试指标在标准值范围内,这表明受试者上半身肌肉发展正常。

这种图形表明受试者属于下半身强壮的体型,他的下半身肌肉发展超过了上半身。

上下身发展不均衡:

上半身虚弱型

虽然受试者下肢测试指标横条长度超过了正常值范围,但上肢测试指标却低于标准值范围。

这种图形表明受试者属于上半身瘦弱的体型,常见于缺乏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