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浦江防污综合治理.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551173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77.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浦江防污综合治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黄浦江防污综合治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黄浦江防污综合治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黄浦江防污综合治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黄浦江防污综合治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黄浦江防污综合治理.docx

《黄浦江防污综合治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浦江防污综合治理.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黄浦江防污综合治理.docx

黄浦江防污综合治理

黄浦江,被称为“上海的母亲河”,古称“东江”、“横潦泾”。

在上海市中心白渡桥,接纳吴淞江(苏州河),到吴淞口注入长江,是上海市界内最大河流。

黄浦江将上海分割成了浦西和浦东,两岸分别形成了举世知名的外滩以及陆家嘴金融中心等上海重要地标。

主要有淀山湖、太浦河、红旗塘、上海塘等四大主要水系

江河简介

  黄浦江(常常被误写为黄埔江),全长约113千米,河宽300-700米,终年不冻,是上海的重要水道。

它始于上海市青浦区朱家角镇淀峰的淀山湖,在吴淞口注入长江,是长江入海之前的最后一条支流。

黄浦江上游接纳太湖流出的诸河,是太湖向大海泄水的主要通道,现时78%的太湖入海径流通过黄浦江排入大海,主要有淀山湖、太浦河、红旗塘、上海塘等四大主要水系。

  黄浦江旧称黄浦,别称(黄)歇浦、春申江,因旧时讹传为战国楚春申君黄歇疏浚而得名,发源于太湖,东流经青浦区淀山湖,出湖后到闵行区邹家寺嘴折向北流,是历史上太湖水排泄入海的“三江”水道之一,古称“东江”、“横潦泾”。

在上海市中心白渡桥,接纳吴淞江(苏州河),到吴淞口注入长江。

为了开通黄浦江对市区东西交通的阻隔,已建成多条江底汽车隧道和大桥。

编辑本段江河功能

  黄浦江是一条多功能的河流,兼有饮用水源、航运、排洪排涝、纳污、渔业生产、旅游等多种利用价值。

自来水取水口上移至上游以后,黄浦江上、下游的功能就各有所侧重。

为了保护水质不受污染,上海市已将闵行西界以上的江段及淀山湖等划为水源保护区;把龙华港至闵行西界江段划为准水源保护区。

黄浦江在穿越市区的60公里江段,水面宽阔,深度较大,是上海港客货码头所在地。

上海港为中国吞吐量最大的进出口港。

沿黄浦江两岸,先后建起的大小码头有100多个,其中万吨级深水泊位约有五六十个。

码头岸线长度已超过10公里多。

黄浦江是一个河港,但又兼有海港性质。

江上航道总长约60公里,平均宽260米,池水深度在8米以上。

编辑本段旅游景点

  黄浦江是上海旅游中

的一个重要的传统旅游节目,它不仅在于黄浦江是上海的母亲河,代表着上海的象征和缩影,还在于浦江两岸,荟萃了上海城市景观的精华,从这里你可以看到上海的过去、现在,更可以展望上海的灿烂明天。

浦江游览的线路是从外滩出发,先逆流而上,向南至南浦大桥,再调头向北,过杨浦大桥直至吴淞口,再从吴淞口返回至外滩。

两大桥

  游

览过程中可以看到横跨浦江两岸的杨浦大桥、南浦大桥和上海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

两座大桥,像两条巨龙横卧于黄浦江上,中间是东方明珠电视塔,正好构成了一幅"二龙戏珠"的巨幅画卷,而浦江西岸一幢幢风格迥异、充满浓郁异国色彩的万国建筑,与浦东东岸一幢幢拔地而起、高耸云间的现代建筑相映成辉,令人目不暇接。

吴淞口

  

  吴淞口,是黄浦江与长江的入海口,是吴淞高程标准所在地,这里,是黄浦江、长江和东海三股水流交会的地方,如果正值涨潮,你便可看到著名的"三夹水"奇观,黄浦江从市区带出的是青灰色的水,长江带来的是夹有泥沙的黄色水,而东海水则是绿颜色的,三股水颜色不同,泾渭分明,形成色彩鲜明的“三夹水”,实为一大奇景。

黄浦夺淞

  明代以前,吴淞江(苏州河)曾是太湖的主要出海通道,黄浦江(鸦片战争前名“黄浦”)是其支流。

当时的吴淞江下游大致从北新泾经今曹杨新村至潭子湾向东北接虬江路至虬江码头,再沿今复兴岛以北段黄浦江出大跄浦口(后改称吴淞口)汇入长江。

而当时的黄浦原经上海浦(今虹口港)在今嘉兴路桥附近流入吴淞江(此处曾称黄浦口)。

  明初时,因吴淞江淤浅严重,黄浦口淤塞不通,当时的户部尚书夏元吉疏浚吴淞江南北两岸支流,引太湖水入浏河、白茆直注长江(“掣淞入浏”),又疏浚上海县城东北的范家浜(即今黄浦江外白渡桥至复兴岛段),使黄浦从今复兴岛向西北流至吴淞口入注长江,此后吴淞口实际成了黄浦口,故有“黄浦夺淞”之说,此后吴淞江逐渐处于次要地位。

江面景色

  黄浦江上源有3条,主要水源来自太湖和淀山湖。

  闵行区(原上海县)境内,东岸流经浦江镇(原鲁、杜行、陈行3乡),北岸和西岸流经马桥镇、老闵行、吴泾镇、颛桥镇。

全长近30公里,西自女儿泾口起,向东至闸港折北至近徐浦大桥出境。

江阔水深,可通行3000~10000吨级船只,属一级航道。

  自女儿泾至闸港段称南黄浦,浦南为松江、奉贤县境,原先还有金山县境,江北有一段为老闵行经开区境,江面宽300~450米,河底高程一10米左右;自闸港向北称东黄浦,江面宽至600~700米,河床也逐渐加深至一15米左右,过徐汇区龙华镇以后江面又收束到450米左右。

  万吨轮可上溯至吴泾。

因受长江和海洋潮汐影响较大,水位涨落比较显著。

其他河流也因受其影响,有涨潮和落潮现象。

河流水位一般冬季小于夏季。

5~10月为汛期,12~2月为枯水期。

黄浦江水有一定的含沙量,涨潮时江水挟带泥沙进入县内其他河港,退潮时流速减慢,部分泥沙沉积,使河床不断淤浅,以致县内河道大体每隔7~10年要疏浚一次。

  今主要河道出口处都建有水闸挡潮,对防止高潮入侵,控制内河水位,减少河道淤积都有显著作用。

  黄浦江穿流上海市区,乘游览船沿江观赏两岸景色,不失为游览上海的一个方式,也可体会一下老上海的风情。

  游船从外滩浦江游览码头开始直到吴淞江口,全程约30多公里。

上海人称游览码头为「水上饭店」,因此在这里也设有许多各式饭店。

游船顺江而下,外滩上风格迥异'错落有致的西式建筑一一映入眼廉。

若是夜间,华灯齐上,更是灿烂华丽。

船过了苏州河,便可看到上海港国际客运站,来自世界各国的客轮鸣笛和你擦肩而过,甚是有趣。

  沿途而下可见共青森林公园、闸北发电厂的宝塔形水塔、吴淞口西炮台址,这里是当年民族英雄陈化成誓死抵抗英军之地。

到此之後,展现在眼前便是滚滚长江了。

如果幸运的话,还可以看到著名的「吴淞三夹水」奇观了。

这是因为长江波涛、黄浦江江水和东海相汇时,因颜色互异,因此合流之後呈现出黄、绿、青三水之奇观,在涨潮时分特别明显,十分新鲜。

  滔滔的黄浦江不仅是上海灿烂文化的象征,也是上海历史的见证。

古往今来许多历史文化名人都在黄浦滩上留下了光辉的足迹。

  而现在,黄浦江也成为了人们的重要水源。

人们缺少不了她。

编辑本段历史文化

  黄浦江是历史上最早人工修凿疏浚的河流之一,它源于青浦区的淀山湖,至吴淞口入长江,全长114公里,宽约400米。

黄浦江贯穿上海百里港区,虽无名山秀岭可供观赏,但却有其独特的韵味。

  明清时,“黄浦秋涛”为沪城八景之一,农历八月十八在陆家嘴可见“银涛壁立如山倒”之景。

近年来,黄浦江下游有越江隧桥,上游的松江区车墩、叶榭间有松浦大桥等。

  关于黄浦江的开凿,有一个动人的传说:

很久很久以前,上海曾是一片荒凉的沼泽地,其中央蜿蜒流淌着一条浅河。

雨水多了,就泛滥成灾;雨水少了,又河底朝天。

人们深受其害,咒之为“断头河”。

战国时楚令尹黄歇来到这“断头河”河畔,不辞辛劳地弄清其来龙去脉,带领百姓疏浚治理,使之向北直接入长江口,一泻而入东海。

从此大江两岸,不怕旱涝,安居乐业。

人们感激黄歇的恩德,便将这条大江称作黄歇江,简称黄浦。

后来黄歇被封为春申君,便又名春申江。

  春申君黄歇为战国时期著名的四君子之一,食客三千,门庭若市。

  据清同治《上海县治》记载,明永乐中户部尚书夏原吉疏浚大黄浦,汇合吴淞江,通范家浜至吴淞口入海;海瑞主持在古东江(时通称横潦泾)金汇港口东侧修坝建闸港,使上游来水大多北折改走黄浦,冲刷了吴淞江下游河床,使吴淞江淤积问题得到彻底解决,而“三江”之一的吴淞江也成为黄浦的支流;横潦泾水北流后始成今日的黄浦江,同时仅有少量来水过闸港走旧水道直接入海,使古东江下游河道不断淤积,以后这段河道也通称闸港。

  黄浦江(HuangpuRiver)位于上海市中部,贯穿上海市,下游将上海市区分为浦西与浦东两大部分,是上海市仅次于长江的最大的河流。

发源于西部淀山湖口淀峰,其上游分段为拦路港、泖河、斜塘、横潦泾、竖潦泾,至松江米市渡以下始称黄浦江。

南宋出现记载,曾名黄浦塘、黄浦港、黄浦、大黄浦,清代始称黄浦江,别名黄龙浦、黄歇浦、春申浦等。

黄歇浦、春申浦等名称,皆因后人附会黄浦江是战国时春申君黄歇开凿的而得名。

  黄浦江流经青浦、松江、奉贤、闵行、徐汇、卢湾、黄浦、虹口、杨浦、浦东新区、宝山11区,至吴淞口注入长江。

长113.4公里。

黄浦江水系承太湖总泄水量的78%,为太湖水系最重要的注入长江水道。

流域面积约2.4万平方公里。

位处长江三角洲前缘,水势平缓,深受潮汐影响,进潮最大流速可达每秒2米,退潮最大流速为每秒1.8米。

黄浦江是上海市居民主要生活用水及工业用水的水源,且具航运、排洪、灌溉、渔业、旅游、调节气候等综合功能。

上游江水可供生活用水,龙华以下以航运功能为主,江面宽约550米,最大水深17.4米,航道最浅处水深9.1米。

黄浦江航道从吴淞口至松浦大桥一段可通万吨级轮,松浦大桥至毛竹港可通1000吨级轮船,龙华港以下两岸均为装卸区,龙华港以上局部有浅滩。

上海市60%以上输入货物和98%以上外贸物资均由此航道出入,客运线年客运量在600万人次以上。

编辑本段主要支流

太浦河(TaipuHe)

  位于青浦区西南部。

因沟通太湖和黄浦江,故名。

1958~1991年在天然湖荡的基础上人工开挖连接而成。

西起江苏省吴江市庙港乡太湖东岸,东至青浦区金泽镇池家港村入上海市境,在练塘镇南大港处与西泖河相接。

长57.2公里,流经江、浙、沪3省市15个乡镇,其中江苏吴江市境长40.5公里,浙江嘉善县境内1.46公里均是湖荡水面,上海市内15.24公里。

太浦河中段,河湖众多,大小湖荡共205个,自西往东穿越蚂蚁漾、雪落漾、大龙荡、杨家荡、汾湖、东姑荡、邗上荡、马斜湖、长白荡、钱盛荡、叶厍荡等20多个湖泊荡漾。

底宽110~150米,面宽200米,底高最深处在南大港-4.9米。

承泄太湖流域的2/5洪涝水量,可通航60~80吨级船只。

大治河(DazhiHe)

  位于闵行区南部、南汇区中部。

是上海市于1977~1979年期间开挖的人工河道。

取拨乱反正加强国家治理之意命名。

西起黄浦江,经闸港、鲁汇、宣桥,并与泰青港、奉新港、浦东运河、泐马河、五尺沟、白龙港、随塘河等交汇,东入东海。

长36公里,河宽102米。

枯水期航道水深4.2米,高程-2米,底宽64米。

具有航运、灌溉、纳潮泄洪、排涝调蓄、冲污等功能。

可通航300吨级船舶,受益农田约3.1万公顷。

大蒸港(DazhengGang)

  位于松江区西部、青浦区南部。

又名大蒸塘。

据清光绪《青浦县志》载:

"塘在濮阳塘南,其地有古濮阳王墓,蒸土为之,故名。

"西起松江区三尖嘴沪杭铁路桥以西圆泄泾,东迄浙江省界红旗塘。

流经青浦区蒸淀、小蒸及松江区新浜等镇。

长10.2公里。

底高-3~-4米。

为六级航道,通航80吨级船只。

灌溉农田约1300公顷。

是浙北洪水下泄重要通道,也是浙江、上海间的重要水上航道。

  川杨河(ChuanyangHe)位于浦东新区南部。

西起黄浦江,往东经杨思、孙桥、川沙,流入长江口。

长约29公里。

1978年11月~1980年1月人工开挖而成。

有航运、泄洪、排涝、灌溉和引水冲污等功能。

可通航100吨级船只。

东西两端分别建有三闸港节制闸及杨思节制闸。

当市中心区黄浦江水位暴涨至5.2米以上,或浦东新区遭受洪水威胁时,可打开杨思节制闸,将涨水积涝往东排入长江;反之,如浦东遇旱或水质污染严重时,可打开三闸港节制闸,引长江淡水入川杨河。

受益农田2万余公顷。

三林塘港(SanlintangGang)

  位于浦东新区西南部。

东起浦东新区与南汇区界,往西经杨思港入黄浦江。

因横贯三林镇境,故称三林塘。

长约8公里。

河宽6~10米,水深0.8~1.8米。

下游原由三林往西南入黄浦江,后因河口淤塞,1952年冬,经人工开凿,改往西北入新泾港,新泾港同时改称三林塘港。

可通行30~40吨级船舶,受益农田约1000公顷。

下横泾(XiahengJing)

  位于奉贤区西南部。

西起俞泾塘,往东流经法华桥、新寺,与南沙港、南竹港、南横泾相交,东至庙泾港。

长11公里。

枯水期航道水深1米,可航行10吨级船舶,受益农田1330余公顷。

上横泾(ShanghengJing)

  位于金山区东部、奉贤区西南部。

西起万担塘,往东与南沙港相交,抵柘林,入南竹港。

流经胡桥、柘林等镇。

长10.3公里。

枯水期航道水深0.6米,可通行5~10吨级船舶,受益农田1200余公顷。

小涞港(XiaolaiGang)

  位于青浦区、松江区、闵行区界。

南起淀浦河,北迄蟠龙塘。

长约8公里。

原名小来浦,一作小涞浦。

历史上以竹冈塘与蒲汇塘交汇处以北称小涞浦。

上澳塘港(Shang,aotangGang)

  位于徐汇区西部。

南起漕河泾港,往北经漕宝路三号桥、上澳塘,入蒲汇塘。

长约2公里。

可通行10~15吨级小船。

  女儿泾(Nu'erJing)位于闵行区西南部。

又名吴泥泾、鱼泥泾或语儿泾。

北接俞塘,南入黄浦江。

长4.5公里。

可通行60~100吨级船舶,且有灌溉之利。

  巨潮港(JuchaoGang)位于奉贤区西北部。

亦称巨漕或巨漕港。

南起庄行,北迄黄浦江。

长8.4公里。

枯水期航道水深1.3~2.2米,可通行20~40吨级船舶,受益农田约2500公顷。

六磊塘(LiuleiTang)

  位于松江区东部和闵行区中部。

西起松江区北泖泾,往东与茜蒲泾、北沙港、北竹港、北横泾相交,入黄浦江。

长18公里。

枯水期航道水深1.5~2.4米,可航行10~40吨级船舶。

古浦塘(GupuTang)

  位于松江区。

西起斜塘,往东经大港镇,过油墩港,东接松江市河。

长4.3公里。

枯水期水深1.7~4.7米,河宽6~18米。

1971年、1972年两次疏浚并截弯取直,1978年建古浦塘西套闸。

可通行30~100吨级船舶,受益农田约1100公顷。

东走马塘(DongzoumaTang)

  位于杨浦区北部。

西起政修路,往南穿越四平路折而东,纳杨树浦港,往东越宁国北路,过控江新村、中农新村,入虬江。

长5公里,宽20~30米,水深;低水位2.2~2.4米,高水位3.8~4米。

东走马塘以江湾镇走马塘往东延伸而得名,又称外走马塘。

现两岸多工厂、住宅,水质严重污染,仅有排涝之利。

龙华港(LonghuaGang)

  在徐汇区东部。

明正德《松江府志》卷二云:

"龙华港,东南至百婆桥,入于黄浦,故亦名百婆塘。

"后来百婆桥也称百步桥,百婆塘亦叫百步塘。

西起蒲汇塘与漕河泾港交汇处,东入黄浦江。

长3.7公里。

枯水期航道水深1.6~1.9米,可通行10~60吨级船舶。

龙泉港(LongquanGang)

  位于金山区东部。

旧名盐铁塘,又称龙船港。

原从金山卫东门往北直抵松江城,1956年和1977年曾将金山卫城河至盛梓庙一段长约23公里河道拓宽浚深,还从河缺口改道往南,直通运石河。

原山阳乡河缺口往西南到金山卫东门一段龙泉港改称老龙泉港。

今龙泉港南起运石河,往北纳红旗港、中运河、浦南运河,至盛梓庙迄于运港,接叶榭港。

长19.5公里。

枯水期航道水深0.8~1.8米,宽5~8米,可通行20~60吨级船舶。

北竹港(BeizhuGang)

  位于闵行区西南部。

古称竹冈或竹冈塘,以冈身竹冈得名。

后称竹港,1981年改名北竹港。

北起淀浦河,接小涞港,南经莘庄、颛桥、马桥、闵行,入黄浦江。

长约15公里余。

河宽4~7米,航道水深1.1~1.6米,枯水期可通行20~40吨级船舶。

  北沙港(BeishaGang)位于松江区东部、闵行区西南部。

北起松江区张家浜,往南经马桥,至闵行入黄浦江。

穿越六磊塘、俞塘。

古以沙冈为名,称沙冈塘,1959年改名沙港,1994年更名北沙港。

长约13公里。

通航15~60吨级船只。

明天顺四年(1460年)、万历七年(1579年)、清顺治九年(1652年)、同治三年(1864年)及1958年、1981年等曾疏浚。

具排灌、通航作用。

北横港(BeihengGang)

  位于青浦区西部,淀山湖以南。

西起小葑漾,东迄拦路港。

流经金泽、西岑、莲盛3镇。

长9.08公里。

可通航60吨级船只。

太浦河开通前,是浙江通往上海的一条重要航道,东口设有船闸一座。

水面宽广,风景秀丽,河两岸有上海市纺织局和园林局办的疗养院。

  叶榭塘(YexieTang)位于松江区东南部、金山区东部。

以叶榭镇名命名。

古名南盐铁塘,相传吴越王用于运盐铁,故名。

北自黄浦江松浦大桥东侧起,向南流经叶榭、金山区亭新镇盛梓庙,南迄运港,与龙泉港相接。

长7.3公里,底高-1~-3米,河面宽44~55米。

属6级航道,通行100吨级船只,受益农田约2000公顷。

  白牛塘(BainiuTang)位于金山区西部。

古时原为狭长湖荡,后淤塞成河道。

传说湖中曾出现过白色神牛,故名。

南起黄良甫港与定光塘汇合口,往北沿金山、松江两区边界,北入大蒸港。

长约6.7公里。

枯水期航道水深2.2米,河宽15米,可通行60吨级船舶。

  白莲泾(BailianJing)位于浦东新区西南。

西起三八河,经北蔡、花木、严桥、六里等,西入黄浦江,东邻上海世博园。

长22.5公里。

历代疏浚次数较多,1977年曾在河口建套闸,并将下游河道浚深加宽、截弯取直,从港口至船闸一段能通行100吨级船舶,自船闸至川杨河段可通行60吨级船舶,受益农田2万余公顷。

  西沟港(XigouGang)位于浦东新区中部。

曾称西沟浦。

南起川杨河,往北流经张江、金桥、洋泾、张桥等4镇境,入黄浦江。

长11.47公里。

枯水期航道水深1.8米,可通行20~30吨级船舶。

河口建有节制水闸。

  朱泖河(ZhumaoHe)位于青浦区西部。

北起淀浦河,穿越朱家角和沈巷镇,南抵东泖河。

长7.2公里,底高-1米,河面宽30~40米,通航能力为50吨级。

大部分是在旧河基础上裁弯取直浚挖而成。

南口建有套闸一座,起排涝、引水、挡潮、通航作用。

是朱家角和沈巷两镇农田涝水南排的主要河道之一。

  辰山塘(ChenshanTang)位于松江区北部。

因流经辰山东麓而得名。

辰山亦称神山,故亦名神山塘。

北起三官塘,南至老油墩港按沈泾塘。

长5公里。

枯水期航道水深1.9米,可通行30吨级船舶。

  运港(YunGang)位于金山区东北部,南泖泾与龙泉港之间。

起自亭林市河,至盛梓庙迄于龙泉港、叶榭港交汇处。

长5.9公里。

枯水期水深1.3米,河宽6米,可通行20吨级船舶,受益农田约1200公顷。

虬江(QiuJiang)

  位于杨浦区北部。

西起国定路西,越国定路、淞沪路,经长海医院、沈家行后,往南越翔殷路,再与东走马塘相会,往东越军工路、上海机床厂,于复兴岛北端附近流入黄浦江。

长7公里余,河面宽30~40米,低水位水深0.8~1.8米,高水位水深3.9~4米。

通航能力在10吨级以下,军工路至黄浦江一段长1.4公里,可通行60吨级船只。

有通航、排涝之功能。

  原虬江古河道西起白鹤江至吴淞江会合口,东流经今白鹤、旧青浦、纪王、封浜、江桥、沈家行,过黄浦江至高桥镇东北注入长江,与东大盈浦、通波塘、新通波塘、蟠龙港、新泾港、桃浦、彭越浦等相交。

现在的虬江仅存数段残留河道,彼此不相联通,但可分段航行,东段仍保留原名,西段1981年改名西虬江。

杨树浦港(YangshupuGang)

  位于杨浦区西部。

西北起走马塘,东南注入黄浦江。

原名杨树浦,亦称杨名港、杨名浦、杨木浦、兰路港、兰州河。

19世纪末叶后,人口增多,工商繁荣,"杨树浦"遂逐渐成为区片名称,为使区片名和河流名有所区别,将河流杨树浦改称杨树浦港。

有航运和泄洪之利,长阳路以南可通行15吨级以下小船。

  秀州塘(XiuzhouTang)位于金山区西部,西起七仙泾,往东经金山区朱泾镇北折至六里庵港。

长18.4公里。

宋元时,是华亭县与秀州(今浙江嘉兴)间的水驿道,故名秀州塘,亦称官塘、大官塘。

可通行100~300吨级船只。

为金山区与浙江嘉善区之间的主要航道,受益农田约6000公顷。

  沙泾港(ShajingGang)位于虹口区中部偏东。

北起走马塘,往南经江湾镇春生桥,穿过中山北路、大连西路、四平路,南迄虹口港。

曾名俞泾浦。

长7公里余。

是虹口港主要支流。

枯水期航道水深1米,可通行15吨级船舶。

水质严重污染。

  沈庄塘(ShenzhuangTang)位于南汇区西部、闵行区东南部。

东起咸塘港,西入黄浦江。

长约8公里。

枯水期航道水深2米。

可通行20吨级船舶。

  沈泾塘(ShenjingTang)位于松江区城西北。

北起老油墩港接辰山塘,往东南到松江城西南入松江市河,长6.5公里。

枯水期水深1.7米,宽约14米,可通行30吨级船舶。

  张泾河(ZhangjingHe)位于金山区中部。

旧称张泾。

南起金山卫城河,向西北流经大石头、角里、张堰、松隐入大泖港,中途穿越东红旗港、牛桥港、利民河、中运河、前冈塘、后冈塘、荡泾和池泾等。

五代时,张堰镇南有小官浦(后称青龙港)入海;张堰镇北通松江城为张泾。

明成化八年(1472年)筑海塘堵塞小官浦等后,乃在金山卫西北另辟新运盐河通张堰,即今张泾河南段。

长26.4公里。

枯水期水深1.5~3.5米,底宽8~10米,可通100吨级船舶。

是上海石油化工总厂与张堰、松隐、新农等镇间主要通航河道。

受益农田约1.5万公顷。

  张家浜(ZhangjiaBang)位于浦东新区中北部。

东起浦东运河,往西流经王港、唐镇、金桥、张江、洋泾、花木、严桥等镇境,至塘桥入黄浦江。

长17.8公里。

枯水期航道水深0.8米,宽6米,可通行15吨级船舶,受益农田2600余公顷。

张家浜与洋泾港、西沟港和川杨河等西口水闸已形成完整的引排水系统,不仅可引淡水灌溉和冲污,且能排除内涝。

张家塘港(ZhangjiatangGang)

  位于闵行区中部、徐汇区南部。

西起新泾港,东入黄浦江。

长约8公里。

枯水期水深1.2米,可通行20吨级船舶。

受益农田约530公顷。

  奉新港(FengxinGang)位于原南汇区西南部、奉贤区北部。

北起大治河,经蔡桥、头桥,南迄浦南运河。

长10.5公里。

枯水期航道水深1.9米,河宽4米,可通行30吨级船舶,受益农田约1200公顷。

  拦路港(LanluGang)位于青浦区西南部,淀山湖东南,介于大小莲湖之间。

西北起淀山湖口淀峰,东南至东方红大桥接东、西泖河。

为淀山湖主要泄水通道。

"拦"原多作"烂",以"烂路"得名,或说因过去河上无桥,两岸交通受阻,故名。

长8.7公里。

底宽30米,淀峰附近底高为-3米,河面宽80米,水流湍急。

清代为华亭、奉贤、娄县、金山、青浦5县运粮入湖通道。

为五级航道,系苏申外港线的主要河段之一,灌溉农田约1300公顷。

  金汇港(JinhuiGang)位于奉贤区中部。

北起黄浦江,往南经金沙、齐贤、光明、奉新,穿越浦南运河、随塘河,以及里护塘、人民塘、团结塘等海塘入杭州湾。

长约22公里,底高-1~1.5米,底宽44~90米。

原名金汇塘,北段为冈泾塘,南段为和尚塘。

现为奉贤区最大引排水河道,占全区引水量52%,排水量60%,南北两端均建有节制闸,汛期洪水可开闸排入杭州湾。

可通行100~300吨级船舶。

受益农田约2400公顷。

  周浦塘(ZhoupuTang)位于南汇区西北部、闵行区东部。

东起咸塘港,往西经题桥、陈行,至塘口入黄浦江。

西口建有船闸。

长10.5公里。

枯水期航道水深2.5~3.4米,河宽8~10米。

可通行10~100吨级船舶,受益农田3000余公顷。

  泗泾塘(SijingTang)位于松江区东北部。

古称泗泾,因纳通波塘、外婆泾、洞泾、张泾4水而得名。

西起通波塘,东流过洞泾入北泖泾。

长8.65公里,底高0米,河面宽度在27~58米不等,最宽处于泗泾镇西一段达80米。

通航能力为40吨级,受益农田1000余公顷。

  泖河(MaoHe)位于青浦区东南部和松江区邻接处。

河道昔宽如湖,原名泖湖,又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