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语文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548158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2.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上语文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八上语文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八上语文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八上语文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八上语文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上语文复习资料.docx

《八上语文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上语文复习资料.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上语文复习资料.docx

八上语文复习资料

八年级(上)文言文总复习

 八年级上册:

《桃花源记》

   一、 词语解释

   缘溪行 沿着 落英缤纷 落花

   甚异之 诧异 豁然开朗 开阔的样子

   俨然 整齐的样子 阡陌交通 交错相通

   黄发垂髫 老人小孩 怡然 喜悦的样子

   具答之 详尽 咸来问讯 都

   率妻子邑人 妻子儿女 绝境 与世隔绝的地方

   不复出焉 再 无论魏晋 更不必说

   延至其家 邀请 处处志之 作标记

   欣然前往 高兴的样子 无问津者 渡口

   二、 翻译

   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芳香的野草鲜艳美丽,落花到处都是。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

   3、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老人小孩都充满喜悦之情。

   4、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带领妻子儿女及乡邻来到这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5、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这个人详细的介绍了自已所听到的事。

   6、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了。

” 这里的人告诉他说:

“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

” 

   7、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寻找以前做的标记,竟迷失了方向,再也没找不到路。

   8、后遂无问津者。

 此后就再也没有探访的人了。

 

   9、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见鸡狗叫的声音。

   10、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男女穿戴,完全与桃花源外的人一样。

   1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他们)问起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

   三、课文分析

   本文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世外桃源,借助这个美好的境界,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

桃花源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民风淳朴;这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争,和平安定。

但作者描写的世外桃源的理想社会,只能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四、 回答下列问题:

 答案

   1、写出描写桃花林自然景色的语句(用原文) 1、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写出描写挑花源中人们和平劳动、幸福生活的语句(用原文)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并怡然自乐。

   3、写出本文中出现的三个成语 3、豁然开朗、世外挑源、怡然自乐、(无人问津)

   4、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 4、甚异之

   5、文中描写挑花源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用原文) 5、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6、描写桃花源生活环境的句子是(用原文)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7、表现 “村人”热情待客的句子有?

 便邀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8、表现“村人”都来关心渔人的句子是?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9、“村人”来桃花源的原因是?

 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10、“村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原因?

 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八年级上册:

陋室铭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答案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名:

出名 灵:

成为灵异的水 

   2、斯是陋室 斯:

   3、惟吾德馨 德馨:

美好的品德

   4、无丝竹之乱耳 丝竹:

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乱:

使……乱。

   5、无案牍之劳形 案牍:

官府的文书。

劳形:

使身体劳累。

   6、何陋之有?

 何:

什么。

   二、译句 

   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1、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身心。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这(虽)是间简陋的房子,主人却有美好的德行。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3、谈笑的是渊博的学者,往来没有知识浅薄的人。

   4、孔子云:

“何陋之有?

” 4、孔子说:

“有什么简陋的呢?

   三、回答下列问题 

   1、统领全文的一句是什么?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文中点睛之笔是哪句?

 何陋之有。

   3、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情怀)?

 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志趣。

   4、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语句的是什么?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5、表现主人生活环境清幽的句子是什么?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八年级上册:

爱莲说

   一、指出加点词的意义 答案

   1、可爱者甚蕃 蕃:

多。

   2、濯清涟而不妖。

 濯:

洗。

妖:

美丽而不端庄。

   3、不蔓不枝。

 蔓:

长枝蔓。

枝:

长枝节。

   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亵:

亲近而不庄重。

   5、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鲜:

少。

   6、宜乎众矣。

 宜:

应当。

   二、译句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1、我唯独喜爱莲从污泥中长出却没有受到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

   2、莲,花之君子者也。

 2、莲是花中的君子。

   3、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3、对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4、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4、像我一样喜欢莲花的还有什么人呢?

   5、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5、喜爱牡丹的人当然就很多了。

   三、回答以下问题 

   1、文中最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语句是什么?

 莲,花之君子者也。

   2、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是哪一句?

 出淤泥而不染。

   3、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

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予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寄寓了他不愿与世同流合污、保持高洁风格的思想感情。

   4、中心思想 本文通过对“莲”的美好形象和高洁品质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态的鄙弃和厌恶以及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八年级上册:

大道之行也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答案

   1、选贤与能 与:

通“举”举荐,选拔

   2、古人不独亲其亲 亲:

以……为亲。

 亲:

亲人、父母

   3、不独子其子 子:

以……为子。

 子:

子女

   4、男有分,女有归 分:

职分、职业

   5、货恶其弃于地也 恶:

憎恶

   6、盗窃乱贼而不作 乱:

造反。

 贼:

害人。

 作:

兴起

   7、是谓大同 是:

这。

 大同:

理想社会

   8、女有归 归:

女子出嫁

   二、译句 答案

   1、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1、 把有贤德,有才能的人选拔出来,

   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2、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2、所以人们不单纯只是奉养自己的父母,也不单纯只是抚育自己的子女。

   3、男有分,女有归 3、男子要有职业,女子要适时婚嫁。

   4、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共有的。

   

   八年级上册:

三峡

   一、解释 答案

   1、重岩叠嶂 高耸险峻如屏障的山峰

   2、夏水襄陵 上

   3、乘奔御风 奔:

这里指快跑的马

   4、素湍绿潭 湍:

急流的水

   5、不见曦月 曦:

阳光,这里指太阳

   6、霜旦 下霜的早晨

   7、飞漱 冲刷

   8、属引凄异 属引:

接连不断

   9、或王命急宣 或:

有时

   10、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虽:

即使

   11、良多趣味 良:

真,实在

   二、回答以下问题 

   1、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

 作者是从“山”、“水”两方面描写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

先写“山”后写“水”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曰的特点;写“水”,描绘出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2、 用原文回答:

   表现群山高峻的句子是 

     表现水流急速的句子是 

     表现春冬清流缓的句子是 

    表现秋季凄清萧瑟的句子是 重岩叠嶂,隐天蔽曰,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林寒涧肃,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3、作者是如何从不同的季节景象来描写江水的特点的?

 夏天,写了因水大而形成的险阻和江流的迅急,突出江水凶险和疾速的特点。

春冬之时,水退潭清,景色秀丽,突出了三峡春冬景色的清丽的奇秀,秋季的景色清冷寂静,水枯气寒冷以高猿哀鸣衬托深秋的凄清,渲染了秋天的萧瑟气氛。

   4、文章结尾引用了渔者的歌词,有什么作用?

 衬托“晴初霜旦”之时“林寒涧肃”的凄凉情景,渲染萧瑟的气氛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羲月 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风,也没有这样快

   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至于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时候,

   上行和下行的航路都被阻绝了。

   4、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

   倒影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5、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悬泉和瀑布在那里飞流冲荡

   6、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盛,

   实在有很多趣味。

   7、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每当到了初晴或结霜的早晨,

   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

   8、常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有时高处的猿猴放声长叫,声音持续不断,

   异常凄凉。

   9、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

   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八年级上册:

答谢中书书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答案

   1、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四时:

四季。

 俱:

   2、晓雾将歇 歇:

消散

   3、夕曰欲颓,沉鳞竞跃 颓:

坠落。

 竞跃:

争着跳跃

   欲:

将要。

 沉鳞:

潜游在水中的鱼

   4、未复有能与奇者 与:

参与,这里指欣赏

   二、回答下列问题 答案

   1、本文反映了作者什么思想?

 反映了作者娱情山水的思想。

   2、中心思想(表达的思想感情) 本文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3、书是一种怎样的体裁?

 书即书信,是一种应用性文体,

   可具有文学性。

   三、填空 答案

   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表现了 之美。

 山水相映

   2、“两岸石壁,五色交辉”表现了 之美。

 色彩配合

   3、“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曰欲颓,沉鳞竞跃”表现了 晨昏变化之美

   

   八年级上册:

记承天寺夜游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答案

   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念:

想到。

 遂:

于是。

 至:

 到 

   2、相与步于中庭 相与:

共同,一起

   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

只是

   4、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交横:

交错,纵横。

 盖:

原来是

   5、月色入户 户:

窗户

   二、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 月光(月色)

   三、描写月夜庭中景色的句子是哪一句 “庭下如积水空明……影也”

   四、全文分几层,请用“/”划分,并写出层意 全文分三层:

第一层记事,交代了赏月散步的时间,原因。

第二层写景,写了月下庭中景物。

第三层抒情,抒发了对月光,竹柏蔬影的感触。

   五、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表达了作者旷达的心境。

   六、中心思想 本文表现了作者旷达的胸襟和积极乐观的情怀。

 八年级上册:

观潮

   一、指出加点词的含义 答案

   1、自既望以至十八曰为盛 既望:

农历十六

   2、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 方:

当……时

   3、倏而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 倏而:

突然 . 略:

一点点

   4、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逝:

去,往

   5、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 文:

画着文采

   6、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盛万仞中 溯迎:

逆流迎着潮水

   7、吞天沃曰 沃:

因水淋洗

   8、如履平地 履:

   9、江干上下十余里间 干:

   二、阅读第二自然段后回答问题 答案

   1、写参演舰之多的句子是 1、艨艟数百分列两岸

   2、写阵势变化多端的句子是 2、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3、写水兵在船上演练技艺之高的句子是 3、如履平地

   4、写双方习战之激烈的句子是 4、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

   5、写声势之大的句子是 5、水爆轰震,声如崩山

   三、阅读第一自然段后回答 答案

   1、解释下列词语 

   

(1)既望 

(1)农历十六

   

(2)既而 

(2)不久

   2、作者对潮水的描写由 而 ,对潮水从形、色、声、势四个方面进行描绘,请用原文回答:

 远,近。

   

(2) 写“形“的句子是 

   (3) 写“色”的句子是 

   (4) 写“声”的句子是 

   (5) 写“势”的句子是 

(1) 仅如银线

   

(2) 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3) 如雷霆,震撼激射

   (4) 吞天沃曰,势极雄豪

   3、作者引用杨诚斋的诗句有什么作用?

 这两句诗从侧面对潮水的形象做了补充,同时也与段首“天下之伟观”照应,以此加强了读者对海潮之雄伟壮观的强烈印象,并为下文作铺势。

  

 八年级上册:

湖心亭看雪

   一、指出加点的词的含义 答案

   1、是曰更定 是:

这。

 定:

完了,结束

   2、余拿一小船,用毳衣炉火 拿:

撑,划。

 毳:

鸟的细毛

   3、雾淞沆砀 沆砀:

白气弥漫的样子

   4、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焉:

哪里。

 更:

   5、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强:

痛快。

 白:

指酒杯

   二、译句 答案

   1、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1、(我看见)有两个人已铺好了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

   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2、我痛饮了三大杯,然后(和他们)道别。

   3、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3、不要说相公痴迷,还有比相公更痴迷的人呢。

   4、大雪三曰,湖中人鸟声俱绝 4、大雪下了三天,湖中行人,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三、回答问题 答案

   1、文中具体描写雪景句子是哪些?

 1、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下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2、文中在叙写湖心亭奇遇时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2、运用了神态、语言、动作描写,表现了作者喜悦之情,特别是“强饮”表现了作者豪迈的心情。

八年级上册语文重点篇目精彩语段阅读篇

《背影》

我说道:

“爸爸,你走吧。

”他往车外看了看说:

“我买几个橘子去。

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

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

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

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

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他用两手a着上面,两脚再向上b;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c,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1)我赶紧拭干了泪。

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

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

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

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

(2)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

过一会说:

“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我望着他走出去。

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

“进去吧,里边没人。

”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1.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词语:

蹒跚(pánshán因为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2.文段划横线句采用了外貌描写手法,为什么要写父亲的穿戴?

(突出家中景况惨淡,照应了开头;同时与“我”贵重的紫毛大衣形成对比,表现了父亲对“我”的关爱)

3.选文中两次写到"我"流泪,其感情分别是:

第一次感动得流泪;第二次离别伤感的泪。

4.在文中空白处填上相应词语。

(攀、缩、倾)

5.《背影》一文中,写父亲的语言不多,选文部分只有两句,简要分析这两句话表达了父亲怎样的心情。

(1)“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父亲惦记着儿子旅途是否平安。

]

(2)“进去吧,里边没人。

”[父亲不让儿子送,怕儿子离开座位后丢失行李。

]

4.概括本段内容。

[望父买橘]

5.这段文章的中心意思是什么?

[通过具体细致地描写父亲过铁道爬月台的背影,表现了父子之间的深情。

]

6.选文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父亲的背影?

这位父亲给你的印象和感受怎样?

(3分)

[外貌(衣着)、行动、语言;艰难时世的充满慈爱的父亲。

(意对即可)]

7.品味语言。

(4分)

(1)选文中说父亲“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写出了父亲怎样心理?

[父亲为儿子买橘子,尽管十分辛苦,心里也是高兴的,越是尽到了父亲的责任,心里越踏实。

]

(2)第二段中,“我”的两次流泪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第一次流泪是因为感动。

父亲买橘子的经过表现了爱儿子的深厚感情,使儿子感动得热泪盈眶;第二次流泪是因为离别。

儿子眼望着父亲的背影在人群中消失,离别情绪,又催人泪下。

]

8.在你的记忆宝库中,是否也留存着上文一样精彩瞬间?

是否也有平凡而伟大的形象(母亲、父亲或其他)定格?

请用你的笔告诉我们吧,那一定是很感动人心的。

(3分)

[提示:

描写一个小镜头,表现一个平凡而伟大的形象。

]

9..选文中刻画父亲形象的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动作)描写。

10.画浪线的句子

(1)的正确含义是(B)

A、“我”怕被别人看见自己流泪而羞愧。

B、“我”怕父亲因为“我”流泪而伤心。

C、“我”为自己这么大了还流泪而惭愧。

D、“我”担心父亲笑我意志不坚强。

11.画浪线的句子

(2)正确的含义是(B)

A、因为在儿子将要与自己告别之际,买了橘子,心里感到十分高兴。

B、因为尽到了父亲关怀照顾儿子的心意,所以感到轻松,表现出父亲含蓄深沉的爱子之心。

C、因为橘子买回来了,身上扑打干净了,所以感到轻松。

D、因为儿子长大了,能自谋生路,所以心里轻松。

12.这段文字两次写到父亲的“背影”,前一次写得详细,后一次写得简略的原因是什么?

[前一次是父亲艰难地爬过铁道,给我买橘子,最感人,最能体现父亲对我的深沉关爱,所以详细地写。

后一次是写我留恋父亲,可简单地写写。

]

13..选文中写父亲走路“蹒跚”,这是因为父亲(年老体衰,身体肥胖,腿脚不灵便)文中有三个动词写出了父亲爬上月台不容易,它们是(攀)(缩)(倾)。

《苏州园林》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

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

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

有些园林池沼宽畅,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

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

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

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

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

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

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1、这段文字说明的对象是[苏州园林里的假山和池沼],其中又以[池沼]为主。

2、首句的“假山和池沼”能否换成“池沼和假山”?

为什么?

[不能,这句是中心句,后文是按照先假山后池沼的顺序介绍的。

]

3、苏州园林假山和池沼的共同特征是[讲究自然之趣,从各个角度看都是一幅画。

]

4、文中概括苏州园林假山特点的一句是[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

5、池沼的相同点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不同点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有的宽畅,就作为全园中心,有的成河道,就安排桥梁。

]。

6、这段文字说明的中心是(苏州园林假山和池沼的配合着意于图画美)。

7、“生平多阅历,胸中有邱壑”与“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相呼应,说明假山的堆叠的艺术美。

8、第二句话中的“艺术”与“技术”的词序能否对调?

为什么?

[不能。

因为一对调,就变成了强调技术而把建设艺术放到了次要的地位,这与本段说明苏州园林艺术的中心不一致。

(区别:

艺术是一种精神的创造,是体现个性的审美活动;而技术则是在长期重复劳动过程中获得的经验、知识或技巧,二者有层次高下之别)]

9、为什么说“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

用简明的话来回答。

[因为假山的堆叠,体现了设计者独创性的劳动,给人以审美愉悦。

]

10.这段文字的说明顺序是(总分)

11.游览者“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的原因是什么?

(用原文回答)

[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

]

12.“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

”是怎样配合布置的?

①成河道模样的水面与桥梁配合;②池沼河道的石岸与石头、花草配合;③池沼养的鱼与荷花、睡莲配合。

13.作者将苏州园林的池沼设计分为两类,一类是:

成河道模样,另一类是:

宽敞。

两类的共同点是:

高低屈曲任其自然,不整齐划一。

14.句中“鱼戏莲叶间”加引号的作用是(表示引用)

15.这段文字运用的说明方法是(分类别)

16.《苏州园林》一文中说苏州园林有很多特点,其中最主要的是:

游览者无论在哪一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阅读《我的母亲》

我到十岁的时候,读的是“孟子见梁惠王”。

到年底,父亲要“清算”我平日的功课。

在夜里亲自听我背书,很严厉,桌上放着一根两指阔的竹板。

我背向着他立着背书,背不出来的时候,他提一个字,就叫我回转身来把手掌展放在桌上,他拿起这竹板很重地打下来。

我吃了这一下苦头,痛是血肉的身体所无法避免的感觉,当然失声地哭了,但是还要忍住哭,回过身去再背。

不幸又有一处中断,背不下去;经他再提一字,再打一下。

呜呜咽咽地背着那位前世冤家的“见梁惠王”的“孟子”!

我自己呜咽着背,同时听得见坐在旁边缝纫着的母亲也唏唏嘘嘘地泪如泉涌地哭着。

我心里知道她见我被打,她也觉得好像刺心的痛苦,对我表着十二分的同情,但她却时时从呜咽着的、断断续续的声音里勉强说着“打得好”!

她的饮泣吞声,为的是爱她的儿子;勉强硬着头皮说声“打得好”,为的是希望她的儿子上进。

如今想起母亲见我被打,陪着我一同哭,那样的母爱,仍然使我感念着我的慈爱的母亲。

背完了半本“梁惠王”,右手掌被打得发肿,有半寸高,偷向灯光中一照,通亮,好像满肚子装着已成熟的丝的蚕身一样。

母亲含着泪抱我上床,轻轻把被窝盖上,向我额上吻了几吻。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2分)

2.联系上下文,说说文中“清算”一词的含义。

(2分)

3.文中的母亲见着“我”挨打,为什么一边饮泣吞声,一边还要说“打得好”呢?

(3分)

4.作者背书受父亲责打,母亲一边“饮泣吞声”,一边又说“打得好”。

当时母亲心里想对丈夫、儿子说些什么?

分别写一句话。

(4分)

对儿子:

;对丈夫;。

参考:

1.母亲见“我”挨打而矛盾重重。

2表现了父亲对子女学习上要求的严格和态度的严厉。

3母亲既疼爱儿子,又希望儿子上进,内心使矛盾痛苦的,话语既是违心的,又是出于对儿子的期待。

4略。

八年级语文上册复习语言积累与运用创新题目辑录

1、将

(1)—(4)句填在横线上,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最动人的是秋林映着落日。

                ,而情愿把奔放的情感凝结。

①让你想流几行感怀身世之泪   ②却又被那逐渐淡去的酡红所慑住

③晚风带着清澈的凉意,随着暮色浸染,那时十分艳丽的凄楚之美

④那酡红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