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和谐生态养殖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703149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7.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建和谐生态养殖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新建和谐生态养殖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新建和谐生态养殖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新建和谐生态养殖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新建和谐生态养殖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建和谐生态养殖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新建和谐生态养殖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建和谐生态养殖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建和谐生态养殖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新建和谐生态养殖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新建和谐生态养殖示范基地

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概况

1.1.1项目名称:

和谐生态养殖示范基地建设项目

1.1.2项目类型:

新建

1.1.3项目单位:

和谐养猪场

1.1.4项目负责人:

1.1.5建设地点:

镇路东村

1.1.6项目建设的宗旨

近年来,随着天津宝迪、江苏六合、雨润集团、益兴食品等一批肉食品加工项目的建成投产,对优质猪需求量大幅增加,从某市现有的饲养规模来看,仅能满足加工企业生产规模的30%,为确保加工企业的需要,加快发展优质猪养殖业,刻不容缓。

本项目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千家万户农民为依托,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新型发展模式,走产、供、销、服一体化经营道路,通过建设良种猪标准化养殖示范小区,提高优质猪产品质量,生产放心肉,带动广大农民致富。

并以此为基础,结合市、县标准化畜禽养殖发展总体规划,建设优质猪标准化生态养殖示范区,带动当地优质猪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项目利用沼气池把猪粪便及废弃物得到有效转化,减少粪便污水对农村环境造成的污染,直接提高养殖户的综合效益,使养殖产业走上良性生态循环与可持续性发展的道路。

1.1.7建设规模与内容

①基地建设

项目单位组建成立优质生猪养殖公司,由公司独立建设2处规模养殖示范场,扶持10个规模养殖示范场和100个千头猪饲养示范户,形成集饲养、饲料加工、环境保护、生猪繁殖多种功能于一体的规范化生产示范基地。

②土建工程

项目建设土建工程16000平方米,其中标准化猪舍15000平方米、饲料加工及仓库1000平方米。

建设既相互独立又有通道相连的无公害肉猪示范小区4个。

新建生猪粪便污水处理系统1套。

③技术服务

利用现有的技术力量和畜牧兽医专业人才,添置动物防疫医疗器械和仪器,建设疫病防治中心。

④饲养规模

项目年出栏30000头优质痩肉型猪作商品猪,年培育优质种猪1000头,种猪体重达30~60公斤时供应给农户饲养,由客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挑选育肥。

1.1.8项目投资

项目总投资25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2000万元,辅底流动资金500万元。

由企业自筹资金2500万元。

1.1.9项目效益

项目建成后,年出栏31000头优质瘦肉型猪,其中年提供种猪1000头,商品肉猪30000头。

项目年销售收入4360万元,年利润530万元,投资利润率21.2%,项目投资回收期为5.7年(含建设期1年)。

1.1.10研究工作的依据

(1)国家发展改革委、建设部(发改投资[2006]1325号文)发布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2)《##省农业产业化十大主导产业发展规划之畜牧产业化发展规划》(2007—2015年);

(3)《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53号;

(4)新的有关财务制度的会计制度;

(5)《标准化畜禽养殖设计规范》GBZ1—2002;

(6)《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7)《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8)《某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

(9)《某县统计年鉴》2007;

(10)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本项目的各种技术资料、项目方案及基础材料。

1.1.11研究工作的主要范围

①通过对市场的分析研究以及对项目规划的研究,推荐项目的建设规模、方案,论证项目建设的合理性。

②根据建设场地的实际情况,进行总图布置方案研究。

③对建设条件进行调查研究。

④对工程技术方案进行研究。

⑤对公用工程和辅助设施进行研究。

⑥对环境保护、安全卫生与消防提出研究方案。

⑦对投资估算、资金筹措、经济效益进行定量分析,测算各种效益指标和项目的抗风险能力。

1.2产业政策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要求:

改良畜禽品种,提高养殖标准,大力发展草食型、节粮型畜牧业,加快发展畜禽产品的深加工项目,延伸畜牧产业化链条。

1.3项目建设背景

1.3.1##省优良种猪发展状况

##省2006年度优良种猪A级企业评选活动于2007年2月8日结束,会议期间,省农委提出了今年及今后一段时期全省良种猪生产的目标和主要措施。

即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高新技术为依托,以提高畜禽产品质量为主要目标,打破行政区划,扶持标准化养殖龙头企业,全面加强优质猪质量监管,逐步形成布局合理,层次分明,上下配套,适应种优质猪现代化和市场需要。

1.3.2某县畜牧业发展状况

某县坚持工业突破战略,加快推进“十一五”时期的跨越式发展。

但作为农业大县,畜牧业经济在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中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畜牧业生产能力不断增强,“十一五”末,肉类总产达7.8万吨;黄牛存栏14.9万头;种猪存栏28.8万头;羊存栏82.3万只。

2008年肉蛋总产9.3万吨,比上年增长3.12%。

目前全县畜牧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现已建成投产的规模加工企业包括天津宝迪、六合集团、益兴食品等,年需求鲜活优质猪300万头,2008年某市出栏优质商品猪仅有80万头,优质猪供应与需求矛盾比较突出,加快发展优质猪产业,势在必行。

1.3.3发展循环经济的战略意义

发展循环经济是从根本上减轻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

当前,我国生态环境总体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根本扭转,环境污染状况日益严重。

水环境每况愈下,大气环境不容乐观,固体废物污染日益突出,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低、农村环境问题严重。

发展循环经济有利于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有利于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选择,也是关系中华民族长远发展的根本大计。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和阻碍因素

2.1项目建设条件

1、基本概况

某县耕地面积180万亩,粮食总产83万吨,农作物秸杆年产量110万吨,为发展养殖业提供充足的饲料资源。

2、自然条件地形:

境内全是平原坡地,河间地貌较低洼,全县西北略高。

气象:

气候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

太阳辐射总量年均124.7千卡/平方厘米,日照时数年均2377.4小时,年均气温14.6℃,大于0℃的活动积温年均5363.9℃,大于10℃的活动积温年均4801.1℃。

年无霜期平均230天,降雨量年均823.7毫米,但时空分布不均。

日照充足,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四季分明,无霜期长。

年极端最高气温40.6℃,极端最低气温-25.4℃;平均湿度73%;冰冻深度0.13米,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次之东北风,夏季主导风向东南风。

土壤:

土壤分砂礓黑土和潮土两大类,以砂礓黑土为主,占耕地面积的76.47%,其次为黄潮土。

有利于玉米、黄豆、大麦等饲料作物种植,有利于发展养殖业。

矿产资源:

县境内煤炭、铁矿石等矿产资源丰富。

随着矿业规模的逐年增加,矿业职工对肉类食品的需求量也相应增加。

3、交通条件、地质条件及地震

(1)交通条件

某地理位置重要,交通发达,铁路、公路、水运条件好。

现已形成公、铁、水综合运输网络,

(2)工程地质条件

地基承载力为8-20吨/平方米,大部分地区为12~15吨/平方米。

建设地点地势平坦、开阔,海拔相对较高米,不易受涝,地面属附物较少,拆迁成本较低。

(3)地震

国家地矿部划定该地区属于地震烈度6度地区,因此城市建设须按6度设防。

4、水文地质条件

该地区为松散岩系孔隙水分布区,含水层颗粒较细,厚度较大,坡度平缓,水量丰富,水质优良,埋藏浅,便于开发利用。

水资源每年可利用量6.2亿立方米,其中浅层地下水可利用量3.6亿立方米,主要以大气降雨补充;地表水可利用量3.6亿立方米。

地下水水质较好,矿化度小,一般每升0.4~0.6克,盐度每升小于10毫克当量,碱度每升小于4毫克当量,适于农灌、饮用。

地下水较丰富,水质良好。

最高水位3.5米,最低水位5.5米,静止水位1.4米。

全县地下水浅水层开采量为15~20立方米/平方千米·年。

2.2场址选择

2.2.1场址选择原则

(1)面积与地势

本项目占地面积50亩。

标准化养殖基地要求地势高燥、平坦、有坡度(≤150)向阳、通风良好。

潮湿地容易滋生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低洼地雨后积水不易排除,这类地方不宜建场。

土壤要求透气性好,易渗水、热容量大。

选址时应避免在旧猪场或其他旧牧场地上改建或新建。

(2)防疫

猪场应远离相邻的猪场、屠宰场3-5km以上,与其他牧场之间也需保持一定距离。

距主要交通干线公路、铁路要尽量远一些,距居民区至少2公里以上,既要考虑猪场本身防疫,又要考虑猪场对居民区的影响。

选址时有河流、林带作等天然屏障更好。

(3)交通

养猪场饲料、产品、粪污、废弃物等运输量很大,所以选址时除考虑尽可能有利于饲料的就近供应、产品的就近销售及废弃物的就近处理外,还必须考虑交通方便,但从防疫和环保的角度考虑,应避开交通主要干道。

大型规模猪场必须设两条通道,即净道和污道,净道主运饲料等投入品,污道主运废弃物,病死猪等,两通道不交叉,避免感染。

(4)供电

规模化猪场的用电量一般可按年出栏3.1万头需配50-70kVA容量的变压器的标准进行匡算。

最好能按照猪场规模的大小配备发电机,以应对用电紧张或停电的不时之需。

(5)水源

一般用水量可按年出栏3.1万头,每天350-400t的用水标准设计。

水质要符合饮用水标准。

比较理想的水源应当是地下水。

饮水质量以固体的含量为测定标准。

(6)排污与环保

猪场应建在居民点的下风向。

周围有农田、果园,并便于自流,就地消耗大部或全部粪水是最理想的。

否则需把排污处理和环境保护做重要问题规划,特别是不能污染地下水和地上水源、河流。

2.2.2猪场的布局

猪场的布局一般多分为生产区、生产辅助区、隔离区、销售区、行政办公区、生活区和污水处理区。

各个功能区在布局上既要做到相互联系又要相对独立。

生产区内污道净道分开;各类猪舍排列有序,如在坡地建场,应按照风向与地势,按公猪舍、配种舍、怀孕舍、哺乳母猪舍、保育仔猪舍、育肥猪舍的顺序排列。

生活管理区位于上风向,隔离区位于最下风向。

(1)生产区

包括各类猪舍和更衣洗澡消毒室、消毒池等设施,这是猪场中的主要建筑区,是卫生防疫和环境保护的重点,应与其他功能区严格隔离,生产区要设有独立围墙,所有人员进出必须经过淋浴、更衣换鞋、消毒;所有车辆、工具的进入也必须经过消毒。

严禁非工作人员进入。

目前生产区有两种建设模式。

传统的单点式饲养模式是在一个生产区内,由里到外依次按照公猪舍、配种怀孕舍、分娩舍、保育舍、育肥舍顺序排列,组成一个完整的生产系统。

这种模式的优点土地利用经济,节省投资,便于集中管理,猪群转舍容易;缺点是不利于防疫,易全场发病。

另一种是二点式或三点饲养模式:

繁育区(配种、怀孕、产仔)、保育区、生长育肥区分为三个区域独立建设,各小区间隔0.5-1km。

这种模式便于防疫,本项目我们采用三点式饲养模式。

(2)生产辅助区

包括饲料厂及仓库、水塔、水井房、锅炉房、变电所、车库、修配厂等。

该区与场内外联系密切,应靠近场外道路并留出一定的卫生间距。

(3)隔离区

包括兽医室、药房、隔离猪舍、尸体处理设施、粪便及污水处理设施等。

该区要设在全场的最下风向何地势较低处,距生产区至少50米的间距,同时要加强卫生防护,以免污染厂区和周围环境。

(4)生活管理区

包括办公室、技术室、业务档案室和计算机室、接待室、会议室等行政办公用房,以及职工宿舍、食堂、文化娱乐室、运动场等生活基础设施。

该区应位于整个场区的上风向。

(5)路、沟、管道的布局

主干道为中低级路面,宽3.5-6.0m,路面横坡为1.0%-1.5%,纵坡为0.3%-8.0%为宜;污道一般连接各栋猪舍的另一端,用于清扫废弃物、运出病死猪,宽度一般为2.0-3.5m,路面横坡为2.0%-4.0%,纵坡为0.3%-8.0%为宜。

清洁道进口在厂区大门,污道出口与隔离区相通,清洁道与污道互不交叉。

猪转群专用道两边设矮围墙,一般净宽0.6m;场区各条道路不能设固定障碍物,以备发生火情时消防车可以顺利驶入。

(6)绿化

在冬季主风上风向造防风林,用落叶树种和常绿树种(其中包括乔木和灌木)搭配种植,林带宽5-8米,植树3-5行。

在各功能区之间种隔离林带,道路两侧和猪舍的南侧可以进行道路绿化和遮阳绿化。

养殖场应配备一定量的农田,用以转化处理猪粪,同时种植的牧草等作物也可以起到绿化的作用。

2.3有利条件

2.3.1承办企业简介

项目单位现有人员13人,其中技术人员4人,管理人员3人。

该企业长期从事优质猪的饲养、经营,年销售收入800万元,利润额40万元。

2.3.2政策优势

为发展农村经济,某县委、县政府提出了以牧促农、以牧养农的战略方针,依托当地农业资源优势,特别是养殖业优势,在大力提高畜产品质量、数量和结构上下功夫,带动全区经济发展。

在稳定种植结构的同时,大力发展畜产品养殖和加工业,多方面给予引导和扶持,使其成为发展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

2.3.3饲料、饲草资源充足

据统计:

某县每年可产作物秸秆120万吨左右,目前,利用率只有20%左右,可见在该县有着丰富的饲料、饲草资源。

2.3.4生产和服务体系优势

全县乡镇现有畜牧防疫站2个,改良防疫点10个,种猪防疫覆盖率98%以上。

大力引进国外优良品种,建立了部分改良站点,开展人工授精进行品种改良,为项目区的种猪养殖和品种改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4主要阻碍因素及解决方案

2.4.1商品猪的质量不高。

改革开放三十年,畜牧业发展迅速,从数量上看,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畜产品质量的需求日益迫切,实现畜牧业由数量型向质量性转变势在必行。

2.4.2畜牧业投入相对较少。

“十一五”期间,全县在种猪原种引进、标准化养殖技术应用等方面,投入相对较少,制约了畜牧业的发展,难于形成规模效益。

资金短缺,养猪业数量虽然不断增加,但比较效益却在下降。

2.4.3畜产品加工企业与养殖基地、养殖场、养殖大户相脱节,尚未形成产业链。

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有待进一步提高。

2.5饲料来源

某县属暖温带半湿润温和的季风气候,平畴沃野,适于多种农作物生长,产粮大县,较其他地区相比,运输距离短,采购价格合理,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完全可满足本项目年需各种原料的需求。

2.6水电

供水:

1.6万立方米/年,养殖用水30T/h,消防用水60L/S。

供电:

需增设80KVA的变压器,才可以满足项目供电需求。

2.7劳动力资源

某人多地少,农业人口约占全县总人口的90%,劳动力资源丰富。

2.8燃料、动力

某县地处两淮(某、淮南)能源城之间,燃料、电力供应充足,完全可满足需量。

第三章产品市场分析与销售方案

3.1产品市场分析

3.1.1我国猪肉生产市场的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对畜产品的需求也随之增大,在党和政府一系列加速农牧业发展的政策推动下,我国畜牧业连续30年平均年递增9.9%,产值增长近5倍,达到4000亿元,占到农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一,同时,我国的养猪业也保持了较稳定的发展势头。

猪肉不但是我国肉类生产的主体,是城乡居民肉食消费的主体,而且在世界猪肉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猪肉的人均占有量从1985年的15.74千克增加到2008年的人均占有44.3千克。

⑴猪肉生产方面:

近年来全球猪肉生产一直处于稳步增长的态势,2008年全球猪肉产量12677万吨,比2007年增产431万吨,增长3.5%。

2008年我国猪肉产量7460万吨,比上年增长3.1%。

占世界猪肉总产量的50%以上,是全球最大的猪肉生产国。

  ⑵猪肉消费方面:

  2008年全球猪肉消费保持增长,消费量达12657万吨,比2007年增长427万吨,增幅为3.3%。

猪肉产消率达99.8%。

根据国家统计局资料,上半年我国猪肉人均消费量为每月3.67公斤,同比下降5.97%,占肉禽类消费的55.9%。

  ⑶猪肉贸易方面:

  根据FAO报告,由于饲料价格上涨,养猪者的收益较低,预计2007年全球猪肉产量为12677万吨,增速降低了2%。

发达国家猪肉产量略有下降。

而全球范围内禽流感疫情仍然时有发生,同时疯牛病的影响继续存在,猪肉成为人们最信赖的肉类食品。

这将导致全球范围内猪肉需求的旺盛。

预计亚洲产量将增加3%。

尽管2007年亚洲和发展中国家的人均猪肉消费量上升2%,分别接近17公斤和14.8公斤,仍大大低于发达国家人均31.2公斤的水平。

我国牲猪产品出口大于进口,呈现贸易顺差。

  ⑷养猪效益方面:

2006年全国养猪行情众所周知,2007年8月份以前,由于全国种猪价格持续了16多个月的高价位,种猪市场出现了严重的供大于求的局面,2009年以来,养猪生产者基本实现保本饲养。

3.2竞争力分析

我国猪肉的消费已逐步向高品质、安全肉方向发展,我国目前的养猪业仍以传统的农户养猪生产方式为主,约占全国饲养总量的75%-80%,分散的农户养猪模式所生产的猪肉产品缺少相应的规范,质量控制难度大。

加上品种质量差,猪肉质量和成本不能形成应用的优势,饲养规模小,饲养技术差、效率和效益差;由于较为分散、产供销无法实现一体化,造成市场竞争力低,难以适应市场的变化。

中国的养猪业正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和严峻的挑战。

规模化与集约化养猪逐步成为牲猪生产的发展方向,猪肉的品种和质量决定了产品市场的份额和发展前景。

本项目的建设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和良好的发展前景。

3.3销售方案:

3.3.1项目区内带动养殖户扩大生产规模,实行“五统一保”产业化生产经营:

A、以“公司+基地+农户”形式带动养猪专业大户,公司重要统一提供种猪、统一提供饲料、统一提供预防治疗药品、统一技术服务、统一回收出栏的商品猪保证农户的基础利润。

养殖基地从人员培训、饲料供给、生产技术标准、饲养管理、作业流程进行统一安排,出栏的商品猪全部统一由本公司销售。

B、以“公司+农户”结合形式,公司通过示范基地统一培训养殖户,采用“五统一保”政策,统一供给优质断奶仔猪、统一饲料、兽药和饲养管理模式、生猪产品按合同价统一收购,统一销售。

3.3.2销售方案

本项目自繁自养的商品猪、“公司+基地+农户”养殖小区生产的优质商品猪和以“公司+农户”结合形式生产的商品猪统一由项目单位收购,直接销至大城市。

 

第四章项目建设方案

4.1建设任务及规模

4.1.1建设任务:

用一年的时间完成年出栏31000头优质痩肉型猪的示范基地建设。

4.1.2建设规模:

饲养规模1500头生产种母猪,年出栏31000头生猪,其中年提供父母代种猪1000头,杜洛克种公猪140头。

4.2项目建设标准和具体建设内容

4.2.1建筑工程方案制定的依据

依据中国农业科学院及江苏农科院提供的猪舍设计和建筑要求,依据不同品种、不同阶段的生理特点和饲养要求,依据项目建筑厂址的自然条件和资源条件合理规划和布局,依据中国工程建筑定量标准和同类建筑的工程造价套算指标。

4.2.2猪场规划和布局的总体原则

规模猪场建设必须按生产区、生活区、生产管理区、隔离销售区和污水处理区五个功能区进行规划布局,做到分区明显、功能集中,工作生活方便,环境美化,有利于防疫。

4.2.3猪舍设计要求

猪在进化中对环境建立了相当强的适应能力,但在集约化的养猪场,猪的适应能力会明显下降,所以就要求为其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猪舍的规划不但与猪场管理效率有关,而且与猪病的控制,以及污染防治更是密不可分。

4.2.3.1布局

生产性建筑按牲猪生产流程以上风口到下风口,依次为配种妊娠舍,分娩哺乳舍、保育舍、生长育肥舍、隔离舍,猪舍间距10-15米,外部构筑简易内部设施实用。

4.2.3.2结构

猪舍建筑采用轻钢保温板结构,窗户使用蓬布升降机控制舍内温度,通风换气。

4.2.3.4分类

⑴公猪舍

公猪舍设计时,应考虑它可维持公猪脚之健康符合公猪睾丸对环境气温的要求,以保证其有正常配种能力和良好的精液品质。

⑵母猪待配舍和妊娠舍

干母猪是指由断乳到下次再生产之间,这段时间母猪不产乳所以称作干乳期,它包括断乳到再配上的待配期和配上至生产的妊娠期,这段期间猪舍设计上应注意下列六项原则。

a、使断乳母猪早日发情

促使断乳母猪早日发情的方法有很多,包括并栏、赶猪、公猪刺激、激素治疗、用公猪追逐久不发情的母猪及母猪群养个饲等多种方法,其中并栏和母猪群养个饲均可在猪栏设计上达到效果,一般群养以每群3~4头为佳。

b、易于控制母猪来食量

母猪过肥,易造成卵巢脂肪浸润,影响卵子成熟和正常发情;过瘦,内分泌失调、卵泡不能正常发育、发情延迟或不发情。

一般以达八成膘为宜。

c、配种后防止胚胎或胎儿死亡

◆高温环境会导致母猪食欲下降,同时会导致配种后21日以内未着床胚胎死亡及导致配种80日后至分娩间胎儿死亡。

◆栏的高度适当,避免母猪翻出栏外或隔壁而导致打斗流产。

◆装置自动化同步饲喂系统,在喂料时母猪安静,对脚和胎儿安全性较高,对过肥、过瘦的给予适当处理。

d、不伤及母猪脚蹄

可采用高压水泥地面,也可采用部分条状地面。

e、易于管理

◆母猪易于调动。

◆排水良好,地面斜度以1/30为准。

◆尽量将饮水溢出排水管道和排粪尿管道分开,以减少粪尿中含水量。

◆配种舍的定位栏规格要求是2.2×0.65×1.1m,配种大栏的要求是3×2×1.1m。

◆妊娠舍的定位栏规格要求是2.2×0.75×1.1m。

f、避免高温影响:

在高温环境下采取水帘降温措施。

⑶分娩舍(产房)

分娩舍兼容母猪和哺乳猪,其对环境要求各自不同,为使母猪舒适而提高哺乳能力且给予仔猪良好环境使其正常生长。

在设计时须注意以下各项。

a、防止母猪压死小猪

为防止仔猪被压死,应采用防压架或限位栏(可用镀锌管做成的高架产床,长2.2米,宽1.95米,高1.2米,地面采用铸铁板)。

b、仔猪充分保温

一般设保温箱,长1m,宽、高各60cm,采用水暖保温。

仔猪出生后最适宜环境温度为30℃~32℃。

c、防止猪舍潮湿

分娩舍应以干燥为主,采用条状或网状地面或将产床的床面距离地面提高50cm。

d、温度适宜,保持空气清鲜,使母猪感觉凉爽,增加采食量。

分娩舍同时养有对热敏感的大母猪(适温15℃~20℃)和对冷敏感的初生小猪(适温30℃~32℃),可采用滴水、外加风扇或地面冷却设施使母猪感到凉爽。

但此风扇不应对猪吹,而应对空吹。

e、避免仔猪和母猪脚部受到损伤

分娩哺乳猪舍使用条状、网状或铸铁板地面时,要注意到不要伤到猪脚,且能使猪粪尿易于掉落在地面下,最好在分娩舍内设高床。

f、注意仔猪的卫生状况

防止猪粪置留于猪栏内,并防止湿度过高,定期对舍内环境进行消毒,可减少仔猪疾病的发生。

⑷保育舍

保育猪只处于强烈生长发育阶段,但消化器官尚未发育健全,再加上饲料质地的改变(母乳 固体干粉料)、生活方面变化(离开母体独立生活)、生活环境的变化(产房 保育舍)等。

因此在饲养管理、防疫等方面应特别小心护理。

a、保温

7~8kg离乳仔猪进入保育舍,其适宜环境温度应维持在24.5℃,20~25kg时适宜环境温度是23.0℃~24.5℃(一般舍温在断奶后提高2℃~3℃左右)。

b、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保育猪易受病原菌感染而发病,因此舍内应保持干燥。

环境清洁卫生,空气清新。

以木板或电热板作为床垫,用于防止仔猪腹部受寒及磨坏脚膝盖。

c、每只猪有足够的活动面积

每栏内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财务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