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轨18号道岔GLC0905养护管理办法.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548023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5.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60轨18号道岔GLC0905养护管理办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60轨18号道岔GLC0905养护管理办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60轨18号道岔GLC0905养护管理办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60轨18号道岔GLC0905养护管理办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60轨18号道岔GLC0905养护管理办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60轨18号道岔GLC0905养护管理办法.docx

《60轨18号道岔GLC0905养护管理办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60轨18号道岔GLC0905养护管理办法.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60轨18号道岔GLC0905养护管理办法.docx

60轨18号道岔GLC0905养护管理办法

60kg/m钢轨18号道岔[GLC(09)05]维修管理办法

第一节总则

第1.1条为保证列车高速、平稳的通过道岔,提高60kg/m钢轨GLC(09)0518号道岔的养护质量和标准化作业水平,特制订本办法。

第1.2条本管理办法根据《修规》进行编制,是道岔维修时的技术管理办法,日常状态应符合《修规》的规定。

第1.3条本办法针对60kg/m钢轨18号(R1100m)单开道岔[设计图号:

GLC(09)05]制订。

第1.4条本办法未做规定的,执行部、局有关标准和规定。

第二节道岔结构特点

第2.1条GLC(09)0560kg/m钢轨18号(R1100)单开道岔道岔主要技术参数:

(1)道岔容许通过速度:

直向:

客车120km/h,货车100km/h(轴重25t);侧向:

80km/h。

(2)道岔全长60000mm,前长a=28600mm;道岔后长b=31400mm,基本轨长度为20392mm。

岔尖至岔前1355mm。

(3)尖轨为相离式半切线型,相离值9mm;采用19040mm长的60AT弹性可弯藏尖式尖轨,导曲线半径R=1100m;尖轨跟端采用间隔铁结构。

(4)辙叉采用焊接高锰钢辙叉或合金钢组合辙叉。

(5)尖轨设三个牵引点,各牵引点设计动程分别为160mm、121mm、75mm,锁闭装置为联动内锁闭装置。

(6)岔枕的布置方式:

全部垂直于道岔直股,除牵引点处岔枕间距为650mm,与牵引点相邻的两处岔枕间距为575mm外,其余位置岔枕间距均为600mm。

(7)扣件采用分开式弹条Ⅱ型扣件,一般部位轨距块及复合偏心套的号码配置为:

钢轨作用边一侧安装13号轨距块或绝缘接头轨距块,钢轨非作用边一侧安装11号轨距块或绝缘接头轨距块,7-17号轨距块为备用轨距块,供调整使用,绝缘接头两侧采用绝缘轨距块;滑床板上不同轨距时复合偏心套的配置见下表:

单股钢轨位置

钢轨内侧

钢轨外侧

复合偏心套

轨距块

复合偏心套

轨距块

外侧

内侧

外侧

内侧

0

11

13

13

11

13

11

+2

13

11

13

13

11

11

+4

13

11

15

13

11

9

-2

11

13

11

11

13

13

-4

11

13

9

11

13

15

锁紧Ⅱ型弹条螺母扭矩为300±10%N·m,岔枕螺栓副扭矩为250~300N·m,辙跟间隔铁螺栓副扭矩为1000±10%N·m。

(8)道岔钢轨为60kg/mU75V钢轨,各钢轨轨件轨头均进行全长淬火;钢轨设置1:

40的轨底坡或轨顶坡;钢轨轨下设置5mm厚的橡胶垫板,垫板下设置14mm厚橡胶垫板。

第三节GLC(09)05道岔结构尺寸及标准

第3.1条直向轨距全部为1435mm。

转辙部位曲股轨距主要由框架尺寸控制,框架尺寸见下表(轨枕编号见现场轨枕头,下同)。

框架

尺寸(mm)

(基本轨直股工作边至侧股工作边的距离)

岔枕编号

1

2

3

4

5

6

7

8

框架尺寸

1435

1435

1435.9

1441

1445.5

1450.1

1454.8

1459.5

岔枕编号

9

10

11

12

13

14

15

16

框架尺寸

1464

1469

1473.5

1478.2

1483.1

1488.3

1493.9

1499.5

岔枕编号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框架尺寸

1506.2

1512.5

1519.3

1526.5

1534

1541.9

1550.1

1558.6

岔枕编号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框架尺寸

1567.4

1576.5

1586

1595.8

1606

1616.4

1627.2

1638.3

岔枕编号

33

34

框架尺寸

1649.8

1661.6

注:

第一牵引杆处框架尺寸:

1438.7mm;第二牵引杆处框架尺寸:

1446.7mm;第一方杆:

1485.8mm;第三牵引杆处框架尺寸:

1503.1mm;刨切起点:

1506mm;第二方杆:

1530.5mm。

第3.2条曲基本轨弯折示意见下图(单位:

mm):

第3.3条道岔各部位支距下表:

道岔支距表:

(单位:

mm)

正点支距(距曲基轨后焊缝向辙叉方向距离)m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32.2

274.2

320

369.4

422.4

479

539.3

603.2

670.8

742

20

22

24

26

28

30

32

34

36

38.894

816.8

895.3

977.4

1063.2

1152.6

1245.7

1342.4

1442.8

1546.8

1703.7

顶铁孔中心支距值m

曲股

1

2

3

4

5

6

7

8

9

10

88

94

103

111

119

128

137

146

156

166

直股

1

2

3

4

5

6

7

8

9

10

88

94

103

111

119

128

137

146

156

166

第3.4条GLC(09)05尖轨降低值应符合下表要求。

GLC(09)05道岔尖轨降低值列表(单位:

mm)

尖轨

降低值

曲线尖轨

断面宽度(mm)

0

5

20

35

50

71

距尖端距离(mm)

0

430.3

2447.1

4464

6375.4

8558

降低值(mm)

23

14

4

1.9

0

0

直线尖轨

断面宽度(mm)

0

5

20

35

50

71

距尖端距离(mm)

0

642

2568

4494

6369.2

8550.1

降低值(mm)

23

14

4

2

0

0

第3.3条查照间隔和护背距离在心轨轨头宽20~30mm处量取。

第3.4条尖轨部位8块滑床板增加了国产的减摩辊轮,以减小尖轨扳动力与不足位移,分别安设在第3、第8、第13、第18根轨枕上。

第3.5条防跳限位装置安设在第5、14、22根轨枕上。

第四节螺栓扭力标准

第4.1条各弹条扣件扭力必须达到120~150N·m,弹条前部下颚与轨距块接触,离缝≤1mm;锁紧螺母的扭矩控制在300±30N·m。

第4.2条道岔铁垫板与岔枕的连接螺栓应先用手拧入套管,保持螺栓的垂直度,并注意一定让螺纹入扣,在旋入一定深度后,再改用扭矩扳手将螺栓拧紧。

螺栓扭矩控制在250~300N·m。

连接螺栓安装前应进行检查,及时清除套管中的杂物,在拧紧过程中,绝对禁止“用锤击入”或“先锤后拧”的野蛮作业。

每年安排对螺栓进行涂油一次,一般情况下安排在3~5月份,雨季来临前涂油为宜。

防护脂的性能按铁道部运输局运基线路〔2003〕124号通知发布的《铁道螺栓专用防护脂技术条件(暂行)》执行,不得使用酸性油脂或废机油等油脂。

第4.3条各限位器螺栓的扭矩应达到1000±100N·m。

第4.4条其他各部螺栓的扭矩以弹性垫圈平齐控制,且不小于150N·m。

第五节道岔轨道静态几何尺寸

容许偏差管理值

第5.1条道岔轨道静态几何尺寸容许偏差管理值按下表定。

项目

GLC(09)05道岔几何尺寸容许偏差值

作业验收

经常保养

临时补修

轨距(mm)

+3

-2

+5

-3

+6

-3

水平(mm)

4

6

9

高低

4

6

9

轨向(mm)

直线

4

6

9

支距

2

3

4

三角坑(扭曲)(mm)

4

6

9

注:

①支距偏差为现场支距与计算支距之差。

②导曲线下股高于上股的限值:

作业验收为0,经常保养为2mm,临时补修为3mm。

③三角坑偏差不含曲线超高顺坡造成的扭曲量,检查三角坑时基长为6.25m,但在延长18m的距离内无超过表列的三角坑。

④道岔维修单元范围内轨距变化率不大于1‰。

第5.2条道岔维修单元范围内平顺性管理偏差值(作业标准)执行以下标准:

幅值大于4mm的轨向和高低(10m弦测量)偏差点间的距离不小于25m。

任意10m范围内不得同时出现幅值大于4mm的轨向和高低偏差。

第六节GLC(09)05道岔养护要求

第6.1条使用道岔捣固车捣固前应精确测量道岔区平、纵断面,并进行设计。

道岔捣固车捣固时应整正好道岔区的水平、高低、方向。

道岔整正到位后,按岔首、岔尾、岔中平均间距,设置永久控制桩,防爬观测桩可兼做控制桩。

人工起、拨、捣必须按照按控制桩的标志进行作业。

道岔范围内拨道要采用40m弦测量拨道。

第6.2条道岔范围内应按下表安装地锚拉杆。

地锚拉杆编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轨枕对应编号

接头前1孔

11-12

23-24

33-34

41-42

49-50

57-58

65-66

82-83

90-91

99-100

107-108

第6.3条控制框架尺寸。

轨枕间距调整到位后,要对道岔框架尺寸进行调整,严格控制道岔框架尺寸和岔后开口尺寸,其误差管理值控制在±1mm。

在第二牵引杆(1447mm)、第一方钢(1486mm)、刨切起点(1506mm)及第二方钢(1530.5mm)位置标注框架尺寸。

第6.4条由于尖轨较长,为保证导曲股轨向位置,在1、3、5、7、9顶铁对应处标注副支距尺寸,副支距分别为88、103、119、137、156mm。

第6.5条日常维修应保持道岔结构正常、状态达标,出现下列病害应及时修理或更换:

(1)尖轨尖端与基本轨间隙大于1mm;

(2)尖轨与基本轨轨腰顶铁静态间隙大于1mm,动态不密贴;

(3)尖轨侧弯,曲股基本轨的弯折点位置或弯折尺寸不符合要求,造成轨距不符合规定;

(4)尖轨顶面宽50mm及以上断面处,尖轨顶面低于基本轨顶面或心轨低于翼轨顶面2mm以上;

(5)尖轨工作面伤损,继续发展有爬上尖轨的可能;

(6)基本轨垂直磨耗在正线上超过8mm;

(7)基本轨、尖轨其他伤损达到钢轨轻伤标准;

(8)查照间隔(辙叉心轨工作边至护轨头部外侧的距离)小于1391mm,护背距离大于1348mm;

(9)辙叉达到重伤标准;

(10)道岔护轨螺栓同一部位同时有两条螺栓缺少或折损时,必须立即补充或更换。

第6.6条维修前必须对焊缝的轨顶面、作用边及钢轨轨面波磨进行认真检查,不符合《铁路线路修理规则》要求的应在维修时安排进行打磨,特别是两尖轨跟端的变截面处、辙叉前、后的变截面处、焊接接头部位必须认真检查打磨。

发现有波磨发展时用米直尺逐尺进行检查,标出不平顺值,并进行打磨。

第6.7条对尖轨、基本轨、辙叉心轨、翼轨工作边和非工作边的飞边及未焊接接头的轨端飞边应及时打磨,防止钢轨掉块和假轨距,对尖轨跟端压型段处容易压塌的部位需及时打磨平顺。

第6.8条配齐各种螺栓扭矩检查工具,定期检查、紧固各部位螺栓,确保各部螺栓扭力达到标准。

第6.9条及时整正联结零件,定期紧固螺栓,加强锁定。

重点对扣件缺少、离缝、偏斜进行整治,各种螺栓扭矩应达到第四节的标准,加强道岔前后100m范围内的扣件强化锁定,以预防道岔爬行和钢轨横向移动。

第6.10条保持轨枕间距、位置正确。

施工组装、拨移会造成轨枕配置、偏移不能满足设计的要求,养护中要先对轨枕间距进行补齐、方正,使岔枕配置满足标准,间距符合允许偏差。

对上拱变形的长混凝土枕应在直股钢轨下的岔枕顶面和大橡胶垫板之间加装与大垫板同平面尺寸的铁垫板。

第6.11条上足枕盒内石碴,全面堆高碴肩轨枕面上150mm,碴肩宽度不少于450mm。

保持道岔排水畅通,如自然排水有困难应增设排水沟和排水管。

第6.12条滑床板弹片后的楔形调整块型号有两种:

40、30,具体的标志见楔形调整块正面,标有40的仅安装在5号枕对应的滑床板位置,其余均安设30的,注意不得用错。

第6.13条各种标记做到正确清晰,方便养护。

第6.14条道岔上原则上不允许垫调高垫片,特殊情况下加垫的应在30天内抽片捣固。

对道岔应进行全面起道、捣固,促进道床稳定,并保证辙叉、护轨部位、转折机部位的捣固均匀,消灭暗坑吊板,使道岔基础坚实均匀。

第6.14条道岔轨距方向调整

道岔轨距方向调整次序如下,通过以下调整保证道岔状态达到标准要求。

1.直上股轨向的调整以调换轨距块和复合偏心套来实现,轨距块和缓冲调距块宜采用图纸设计标准规格配置。

2.直下股钢轨的轨向通过调换轨距块和复合偏心套控制轨距实现。

3.曲上股钢轨轨向通过调换轨距块或复合偏心套控制支距实现。

4曲下股钢轨轨向通过调换轨距块和复合偏心套控制轨距实现。

改正轨距必须先使用调整轨距块,在轨距调整块无法调整轨距时,可松开岔枕连接螺栓调整复合偏心套。

当上述方法均不能满足要求时,在保证岔枕位置正确的情况下采用窜枕处理,严禁采用锤击进行改道处理。

第6.15条只有在岔轨完全闭合、正确定位的条件下,才能进行调整滚轮作业。

状态正常的道岔锁闭时,内侧滚轮与闭合的尖轨无接触。

(1)双滚轮:

滑床板表面与尖轨轨底理想空隙应该是0mm,调整好滚轮后,内侧滚轮与尖轨间的空隙是1mm,内侧滚轮的高度是2mm,外侧滚轮的高度是3mm。

(2)单滚轮:

单滚轮的调整与双滚轮的调整遵循相似的原则。

尖轨正确闭合位置,滑床板表面与尖轨间的理想空隙为0mm,闭合尖轨与滚轮不接触。

调整好滚轮后,滚轮与岔轨间的空隙是1mm,滚轮的高度是3mm。

滚轮高度位置的调整:

旋转滚轮轴,调整空间0~6mm。

滚轮前后位置的调整:

松动滚轮支架上的定位螺钉,移动滚轮系统进行调整,支座螺栓扭矩70N.m。

第6.16条防跳限位装置与斥离尖轨(标准开口)为3~5mm,不符时应进行修理。

第6.17条作业注意事项:

道岔尖轨前基本轨接头至尖轨跟端为工、电设备结合部,凡在上述范围内进行起、拔、改和调试作业,工、电作业人员应同时到场。

 

2013年6月16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