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板专项方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534148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447.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模板专项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模板专项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模板专项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模板专项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模板专项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模板专项方案.docx

《模板专项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模板专项方案.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模板专项方案.docx

模板专项方案

商业用房工程

(10#、11#房)

上海**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二0一五年八月

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

***

建设地点:

松江区****

建设单位:

上海**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

上海**建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

上海**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

上海****建设工程监理有限公司

1、“乐都路1#地块”10#楼、11#楼、地下车库工程由上海***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建设开发,现小区前二期工程已完成。

本工程用地位于上海市、***北、

2、本工程有建筑总面积26904平方米,有1个3990平方米人防地下车库和上部有2幢单体即10#房(框剪21层)、11#房(框架4层)组成。

3、本工程立杆横向间距为80~90厘米,纵向间距为80~90厘米,水平扫地杆离楼地面为10厘米,横杆间距≤1.8米。

横杆设立三道。

梁底纵向间距为40~60厘米。

一、支模材料的选择

本工程采用以下支模材料:

模板(厚度18mm):

平板、梁模板、九合板(厚度18mm)、柱模板。

剪切强度1.4N/mm2,抗弯强度15N/mm2,弹性模量5500.0N/mm2。

松木方料(45×90):

模板连接排挡。

剪切强度1.4N/mm2,抗弯强度17N/mm2,弹性模量9000.0N/mm2。

钢管(Φ48×2.8):

围楞和搭支模架及作为柱箍。

扣件:

用于支模钢管架体的连接与紧固,所有承重水平杆与立杆连接采用双扣件。

Φ14对拉螺栓:

用于拉结柱、墙、梁两侧模板。

二、模板配制、安装

1、模板的配制

1.1现浇楼板支模

现浇楼板采用18厚模板支模,支模排挡采用45×90方木档,间距不得大于30cm。

模板使用时严禁随意锯割。

周边立杆距墙、梁边距离30cm以内,立杆纵横间距裙房为80cm塔楼为90cm,步距1.8m。

现浇板模板背面楞木排列方向应与钢管支撑架顶部水平杆相垂直,方木应与模板长边平行并侧立布置,模板长边的拼缝应位于方木上之上。

1.2柱模板

柱模板采用18厚九合板支模,支模排挡采用45×90方木档。

木档必须刨直,尺寸误差不得大于1mm,档与板之间用2寸钉子固定,配制好的模析对角线长度误差不得大于1mm,梁柱接头模用整块板配制一次成型,并按图纸尺寸留出梁窝,避免梁板支模时交接处出现缩颈或涨模现象。

柱模板搭设:

柱典型柱截面为1000×1000mm,900×900mm,800×800mm,700×700mm,1000×800mm。

1000×1000mm(900×900mm)柱模板采用18mm厚木胶合板为面板,45mm×90mm木枋为龙骨,间距192mm(172mm),采用Φ48×2.8双钢管柱箍,间距为400mm,纵横各2道Φ14对拉螺栓。

为有效控制柱模垂直度,增加钢管斜撑,支撑在楼板预埋钢筋上。

柱模板支撑剖面图

800×800mm(700×700mm,)柱模板采用18mm厚木胶合板为面板,45mm×90mm木枋为龙骨,间距190mm(165mm),采用Φ48×2.8双钢管柱箍,间距为400mm,纵横各1道Φ14对拉螺栓。

为有效控制柱模垂直度,增加钢管斜撑,支撑在楼板预埋钢筋上。

柱模板支撑剖面图

1000×800mm柱模板采用18mm厚木胶合板为面板,45mm×90mm木枋为龙骨,间距如图,采用Φ48×2.8双钢管柱箍,间距为400mm,纵横分别设1道和2道Φ14对拉螺栓。

为有效控制柱模垂直度,增加钢管斜撑,支撑在楼板预埋钢筋上。

柱模板剖面图

柱模板立面图

 

柱模板支撑示意图

 

1.3梁模板

1)梁模板底板采用18mm厚九合板配制,四面刨光,厚度均匀,边侧必须于平面成直角,使梁侧模板与梁底模板连接密封,确保梁底砼棱角完整;

2)梁侧板采用竹胶板配制,配制方法同柱模;

3)梁模板排挡采用松木挡,梁模板严格按梁断面尺寸进行配制;误差不得超过±2mm;

4)侧模配制时,必须从梁的净跨之中计算,接点设置于梁跨中间,确保梁、柱细部尺寸完整,梁底板规范要求大于4m跨度的起拱应以1.5/1000为标准。

梁模板搭设

本工程模板均采用Φ48×2.8mm钢管搭设满堂脚手架支撑体系,步距1800mm,梁底木方小楞45×90mm,梁两侧立杆间距为0.8~1.4m。

梁底模板搁置于柱模板上,现浇板底模板搁置于梁侧模板上。

梁模板分段制作现场拼接,模板背面的方木应考虑错缝连接,方木不能在模板接缝处断开。

1)对于400×700,500×850中框架梁底增设两排立杆,跨度方向间距同相应楼板模架立杆纵横距,梁底及两侧立杆与支撑大横杆双扣件连接。

1~5层裙房沿梁跨度方向于梁两测排架设剪刀撑,并与周边柱按规范要求设置拉结措施。

2)对于400×700,500×850边框架梁底增设一排立杆,跨度方向间距相应楼板模架立杆纵横距的1/2(450mm或400mm),梁底及两侧立杆与支撑大横杆双扣件连接。

沿梁跨度方向于梁底排架设置剪刀撑,并与周边柱按规范要求设置拉结措施。

3)对于截面250×600次梁梁底增设一排立杆,双扣件连接。

梁跨度方向立杆间距同楼板模架立杆纵横距。

4)对于截面<250×600的次梁,梁底无立杆,两侧立杆用双扣件连接。

典型梁具体搭设

1)裙房500×850中框架梁模板设计

梁两侧立杆间距1.2m,沿梁跨度方向立杆间距为800,步距1.8m;梁底增加2道承重立杆纵向间距800横向间距300,梁底45×90mm木枋次楞间距167mm,梁底主楞采用单钢管与立杆双扣件连接。

梁侧模主楞采用双钢管@600,梁侧次愣采用45×90mm,木枋间距230mm,采用Φ14对拉螺杆支撑,首排距离梁底150、沿梁高间距250共3道,纵向间距600设置,支设1道45°~60°斜撑顶住与板相连的上口模板。

2)塔楼400×750中框架梁模板设计

梁两侧立杆间距1.4m,沿梁跨度方向立杆间距为900,步距1.8m;梁底增加2道承重立杆纵向间距900横向间距300,梁底45×90mm木枋次楞间距200mm,梁底主楞采用单钢管与立杆双扣件连接。

梁侧模主楞采用双钢管@600,梁侧次愣采用45×90mm,木枋间距200mm,采用Φ14对拉螺杆支撑,首排距离梁底150、沿梁高间距300共2道,纵向间距600设置,支设1道45°~60°斜撑顶住与板相连的上口模板。

3)裙房(塔楼)250×600次梁模板设计

梁两侧立杆间距0.8(0.9)m,沿梁跨度方向立杆间距为800(900),步距1.8m;梁底增加1道承重立杆纵向间距800(900),梁底45×90mm木枋次楞间距250mm,梁底主楞采用单钢管间距400(450)置于纵向水平杆之上并以扣件连接。

梁侧模主楞钢管@600,采用Φ14对拉螺杆支撑,梁底与板底处各1道,纵向间距600设置;梁侧次愣采用45×90mm,木枋间距240mm。

4)裙房500×850边框架梁模板设计

梁内侧立杆紧靠梁边,沿梁跨度方向立杆间距为800,步距1.8m;梁底增加1道承重立杆和1道斜撑,纵向间距均为400。

其余同本层中框架梁模板设计。

5)塔楼400×750边框架梁模板设计

梁内侧立杆紧靠梁边,沿梁跨度方向立杆间距为900,步距1.8m;梁底增加1道承重立杆和1道斜撑,纵向间距均为450。

其余同本层中框架梁模板设计。

双扣件节点图

 

1.4墙模板搭设

本工程剪力墙厚度200~500mm。

采用18厚木模,竖向次背楞采用45×90侧立木枋加固,距离为中到中200mm,横向采用Φ48×2.8双钢管间距450mm,Φ14穿墙螺杆对拉,间距400mm。

墙加固支撑应与满堂架相连成一整体,内外墙均撑落地撑,防止砼浇筑时墙模偏位,支撑横距1500mm,步距1000mm,支撑与满堂架的连接点不少于2点。

墙模板上口采用铁丝进行调节,使上口平直,确保墙模在施工中达到横平竖直。

墙模板转角及端部应加锁口以保证阳角质量,防止爆模。

剪力墙临空一侧模板配置高度应超过下部施工缝100mm,内墙模板配置高度为板底高度-20mm,板模置于墙模之上。

模板接缝要有木方遮盖。

墙体根部模板塞缝示意图

2、支模方法

2.1架体搭设工艺和构造要求

放线→放置纵向扫地杆→自角部起依次向两边竖立底立杆,底端与纵向扫地杆扣接固定后、装设横向扫地杆也与立杆固定,每边竖起3~4根立杆后,随即装设第一步纵向平杆和横向平杆、校正立杆垂直和平杆水平使其符合要求后,拧紧扣件螺栓,形成构架的起始段→按上述要求依次向前搭设,直至第一步支撑架交圈完成→第二步纵向水平杆→第二步横向水平杆,并随搭设进行设置剪刀撑。

2.1.1立杆

(1)必须设置纵横扫地杆。

纵向扫地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底座上皮不大于200mm处的立杆上,横向扫地杆也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紧靠纵向扫地杆下方的立杆上。

当立杆基础不在同一高度上时,必须将高出的纵向扫地杆向低处延长两跨与立杆固定,高低差不应大于1m。

(2)立杆应采用对接接头并错位对接,接头位置不应设置在同一水平面且不得在同步内,同步内隔一根立杆的两个相隔接头在高度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宜小于500;各接头中心至柱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步距的1/3。

(3)钢管立杆垂直度偏差不得大于架高的1/300,且控制在50mm以内。

(4)每根立柱底部应设置底座及垫板,垫板厚度不得小于50mm。

2.1.2纵向水平杆

(1)纵向水平杆接长宜采用对接扣件连接。

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两根相邻纵向水平杆接头不宜设置在同步或同跨内;不同步或不同跨两个相邻接头在水平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应小于500,各接头中心至最近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纵距的1/3。

(2)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m,应等距离设置3个旋转扣件固定,端部扣件盖板边缘至搭接纵向水平杆端的距离不应小于100。

2.1.3剪刀撑

满堂模板支架四边与中间每隔四排支架立杆应设置一道由下至上的竖向连续式纵向剪刀撑,剪刀撑数量不得少于两道且支撑主梁的立柱下必须设置剪刀撑。

每道剪刀撑跨越立杆的根数宜按下表的规定确定。

每道剪刀撑宽度不应小于4跨,且不应小于6m,斜杆与地面的倾角宜在45°~60°之间;

剪刀撑跨越立杆的最多根数

剪刀撑斜杆与地面的倾角

45°

50°

60°

剪刀撑跨越立杆的最多根数

7

6

5

2.1.4扣件

(1)对接扣件的开口应朝上或朝内;扣件螺栓方向尽量一致。

(2)扣件螺栓拧紧力矩控制在45-60N.m。

(3)在主节点处纵横向水平杆、剪刀撑、横向斜撑等用的直角扣件、旋转扣件的中心点的相互距离不应大于150。

(4)抗滑扣件间应顶紧,安装完毕应由专职安全、技术人员进行复核验收。

2.1.5其它要求:

(1)整体性:

梁立杆纵向水平拉杆两端可用钢管与已浇注的钢筋混凝土柱顶紧或抱箍扣接;横向水平拉杆可伸进次梁、板底支撑立杆并与其水平拉杆扣接。

如图:

(2)施工顺序:

模板区域应先浇筑墙或柱体等竖向结构混凝土,待墙柱施工至梁底10cm处,再施工梁、板结构的模板、钢筋、混凝土工程。

(3)泵送管道不能依附于满堂脚手架上,只能依附柱身另搭设支撑架。

(4)混凝土浇筑前应对模板进行预堆载,确保后续浇筑安全性;浇筑过程中,派人检查支架和支承情况,发现下沉、松动和变形情况及时解决。

(5)确保立杆的垂直偏差和横杆的水平偏差小于《扣件式脚手架规范》的要求。

立杆支撑必须竖直(保证立杆轴心承载),禁止使用扭曲锈蚀严重的立杆,应采用对接扣件连接,禁止错接。

立杆承载要贯通,禁止出现立杆传载到横杆,横杆再传递到立杆的情况(保证受力明确)。

支撑必须保证横平竖直,成排成列,以保证横杆与每一根立杆能够用扣件连接。

阴阳角应采用木坊进行定位,以保证线条平顺及防止出现胀模现场发生。

(6)顶托支座位置必须采用两根钢管并排传递承载的方式。

顶托支撑插入长度应以保证顶托支撑稳定及不发生偏移为原则,一般以伸出长度不超过总长的1/3为宜。

(7)可调支托底部的立柱顶端应沿纵横向设置一道水平拉杆。

扫地杆遇顶部水平拉杆之间的间距,在满足模板设计所确定的水平拉杆步距要求条件下,进行平均分配确定步距后,在每一步据处纵横向应各设一道水平拉杆。

所有水平拉杆的端部均应与四周建筑物顶紧顶牢。

无处可顶时,应在水平拉杆端部和中部沿竖向设置连续式剪刀撑。

(8)当支架立柱高度超过5m时,应在立柱周围外侧和中间有结构柱的部位,按水平间距6-9m、竖向间距2-3m与建筑结构设置一个固节点。

(9)钢管扫地杆、水平拉杆应采用对接,剪刀撑应在用搭接,搭接长度不得小于500mm,并应采用2个旋转扣件分别在离杆端不小于100mm处进行固定。

(10)支撑体系利用已浇筑的墙柱通过刚性连接,拉紧顶牢,确保支撑体系

稳定。

如图所示:

柱与满堂架连接大样

2.2框架柱支模

1)按图纸尺寸放好的墨线进行技术复核,检查无误后,先在底板面层上找平,同时在框架柱角的四周点焊L45×45×50角钢固定柱脚。

2)支模前应检查墙柱拉结筋、预埋件、孔洞等有否漏放,柱角墨线、固定点是否正确,检查无误后方可进行立模。

3)立模时,将柱模四角和模板接头处薄薄地涂一层石膏油灰,阻塞模板接头处的缝隙,避免在接头处产生漏浆现象。

4)柱模拼装时模板应交错搭接,这样使整个柱模形成一个整体,每个柱子底部模板必须紧贴四角角钢,使柱底位置正确。

5)柱脚须开设一个垃圾检查口(不少于0.1m2)便于浇捣砼前清理上部掉下的建筑垃圾。

清理完毕及时进行封口。

6)柱身模板拼装好后,安设围楞、抱箍(两根Φ48钢管)。

抱箍用Φ14对拉螺栓固定。

柱内设Φ14对拉螺栓,模板内侧螺杆用Φ20塑料管套好,设置间距同抱箍。

7)校正截面尺寸、位置、标高并加以临时固定,用线锤检查轴线位移误差控制在2mm内,截面尺寸控制在+1,-2范围内。

2.3框架梁、现浇平板支模

1)在梁底部,现浇平板搭设钢管支撑承重架。

搭设承重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钢管立杆下必须加木垫块,并支承于坚实的基面上;木垫板尺寸200×300×50mm;

②先搭设梁部立杆,后搭平板立杆;

③承重支架下部须设扫地杆和剪刀撑,剪刀撑成角设置45°~60°,沿垂直于框架梁长度方向每4.2~4.5米设一道,沿周边框架梁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剪刀撑。

④紧固件均需备齐,所有紧固件必须扣紧,不得有松动,梁承重架横杆下须加双轧。

2)整个承重架完成后方可摆设梁搁栅和底模,复核轴线,标高尺寸无误后,先立一侧梁模,待梁钢筋绑扎完成校对无误后立另一侧模板校正尺寸(截面、轴线、标高及预埋件位置、尺寸等)无误后,再行固定,梁模固定后,方可铺设平板搁栅及底模板。

3)框架梁上口固定要牢固,梁底及上口要拉通长线。

梁跨≥4米时,应按施工规范要求进行起拱。

起拱高度宜为全跨长度的1.5/1000。

4)所有梁、平板模板在支模前必须及时进行清理,刷脱模剂。

拼装时,接缝处缝隙用石膏填实及胶带纸贴合,避免漏浆。

5)梁模板支模完成后及时进行技术复核。

预埋件和预留孔洞的允许偏差

项目

允许偏差(mm)

预埋钢板中心线位置

3

预埋管、预留孔中心线位置

3

插筋

中心线位置

5

外露长度

+10,0

预埋螺栓

中心线位置

2

外露长度

+10,0

预留洞

中心线位置

10

尺寸

+10,0

注:

检查中心线位置时,应沿纵、横两个方向量测,并取其中的较大值。

现浇结构模板安装的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

项目

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

轴线位置

5

钢尺检查

底模上表面标高

±5

水准仪或拉线、钢尺检查

截面内部尺寸

基础

±10

钢尺检查

柱、墙、梁

+4,-5

钢尺检查

层高垂直度

不大于5m

6

经纬仪或吊线、钢尺检查

大于5m

8

经纬仪或吊线、钢尺检查

相邻两板表面高低差

2

钢尺检查

表面平整度

5

2m靠尺或塞尺检查

注:

检查轴线位置时,应沿纵、横两个方向量测,并取其中的较大值。

2.4楼梯支模

1)配件必须安装军固,支持和斜撑面应平整坚实,要有足够的受压面积,基础模板必须支撑牢固,防上变形,侧模斜撑的底部应加垫块。

2)为消除楼梯施工缝夹渣,采用楼梯可抽板条式支模工艺楼梯底板按标高一次支设,施工缝的部位应设置在内力最小的L3跨中,旋工缝底扳处形成活动的可抽板条式清扫口,板条宽100mm,施工缝二次浇注时,先将混凝土接口处垃圾全部冲洗干净,再插上可抽板条浇筑混凝土,

3)楼梯模扳底模采用18导竹胶板、45×90mm木方做次龙骨沿梯段长度方向放置间距300mm,48×2.8钢管做为主龙骨,三排48×2.8立杆支撑(纵距0.8m横距0.6m),主龙骨与立杆双扣件连接。

踏步侧模采用木板配制,楼梯模扳按照楼梯的宽度、高度、长度和踏步数来配制,楼梯踏步侧板采用50mm木方制作,板宽应等于楼梯踏步高与梯段板厚,长度按梯段长度确定,根据棱梯踏步尺寸在木胶板上放样,制成锯齿形模板,每个锯齿两直角边分别等于踏步的高和宽。

棱梯踏步浇完毕立即做踏步成品保护防止踏步阳角缺棱掉角。

楼梯支模示意图

三、模板的拆模要求

1、模板拆除前应由施工班组填写拆模申请,经技术人员批准后方可进行拆模。

模板拆除以项目部《拆除模板令》的形式发给施工班组,具体由质量员实施,无“拆除模板令”,任何人不能擅自拆除承重底模,重要部位项目部在砼浇捣时,宜留置一组试块,以便能及时掌握施工阶段砼强度情况,便于掌握拆模时间。

2、拆模前技术人员应对施工班组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并做好记录。

3、模板拆除前应有砼强度报告。

底模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要求

构件类型

构件跨度

(m)

达到设计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的百分率(%)

≤2

≥50

>21,≤8

≥75

>8

≥100

梁、拱、壳

≤8

≥75

>8

≥100

悬壁构件

≥100

4、模板拆除的顺序和方法应按照配板设计要求的规定进行,遵循先支后拆,先非承重部位,后承重部位及自上而下的原则。

5、拆模时,应逐块拆卸,不得成片撬落或推倒,拆下的模板和配件,严禁抛扔,不得留有悬空模板等。

6、超2m以下模板拆除时要搭设钢管临时脚手架。

拆除区域设置戒线并设专人监护。

7、模板拆除后,应按规格堆放整齐,清理刷油后运至下一工作面。

四、模板施工安全防范措施

1、预防坍塌事故安全技术措施

1.1模板作业前,根据设计要求、施工工艺、作业条件及周边环境编制专项施工方案,经单位负责人审批签字,项目经理组织有关部门验收合格签字后,方可作业。

1.2模板作业时,支撑系统采用钢管和钢扣件,不得使用严重锈蚀、变形、断裂、脱焊、螺栓松动的钢管和钢扣件。

支撑立杆基础应坚固稳定,并经承载力验算合格。

支撑立杆底部应加设满足支撑承载力要求的垫板。

剪刀撑和立杆应牢固连接,形成整体。

安装板底模板及木方前,进行检查验收,确保梁底支架水平杆已按要求拉设。

1.3模板作业时,指定专人指挥、监护,出现位移时,须立即停止施工,将作业人员撤离作业现场,待险情排除后,方可继续作业。

1.4堆放模板时,严格控制数量、重量,防止超载。

堆放数量较多时,应进行荷载计算,并对模板进行加固。

1.5装钉楼面模板,在下班时对已铺好而来不及钉牢的定型模板或散板要拿起稳妥堆放,以防坍塌事故发生。

1.6安装外围柱、梁、板模板,应先搭设脚手架,并挂好安全网,脚手架搭设高度要高于施工作业面至少1.5m。

1.7拆模间歇时,应将已活动的模板、拉杆、支撑等固定牢固,严防突然掉落、倒塌伤人。

1.8泵送混凝土时,应随浇、随捣、随平整,混凝土不得堆积在泵送管路出口处。

1.9应避免装卸物料对模板支撑产生偏心、振动和冲击。

1.10交叉支撑、水平加固杆、剪刀撑不得随意拆卸,因施工需要临时局部拆卸时,施工完毕后应立即恢复。

1.11模板支撑拆除前应向监理单位报送拆除申请书,经监理同意签字后方可拆除。

1.12拆除时应采用先搭后拆、后搭先拆的施工顺序。

1.13纵横向水平杆靠墙柱边部分应顶住墙柱,提高支撑的整体性。

1.14超限模架区域禁止随意设门洞或通道。

2、预防高空坠落事故安全技术措施

2.1模板安装完毕,经管理机构有关人员组织验收合格后,通知分公司质安部、技术部到现场检查、验收,合格后方能进行钢筋安装等下道工序的施工作业。

2.2所有高处作业人员应学习高处作业安全知识及安全操作规程,工人上岗前应依据有关规定接受专门的安全技术交底,并办好签字手续。

特种高处作业人员应持证上岗。

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和新设备的,应按规定对作业人员进行相关安全技术交底。

2.3项目部应按类别,有针对性地将各类安全警示标志悬挂于施工现场各相应部位。

2.4高处作业人员应经过体检,合格后方可上岗。

对身体不适或上岗前喝过酒的工人不准上岗作业。

施工现场项目部应为作业人员提供合格的安全帽、安全带等必备的安全防护用具。

2.5安全带使用前必须经过严格检查,合格后方可使用。

作业人员应按规定正确佩戴和使用安全带。

安全带的系扣点应就高不就低,扣环应悬挂在腰部的上方,并要注意带子不能与锋利或毛刺的地方接触,以防摩擦割断。

2.6支、拆模板时应保证作业人员有可靠立足点,作业面应按规定设置安全防护设施。

模板及其支撑体系的施工荷载应均匀堆置,并不得超过设计允许荷载。

2.7已支好模板的楼层四周必须用临时护栏围好,护栏要牢固可靠,护栏高度不低于1.5m,然后在护栏上再铺一层密目安全网。

2.8作业层下方必须设置安全平网,以下每4步设一层安全平网。

2.9高处作业前,应由项目分管负责人组织有关部门对安全防护设施进行验收,经验收合格签字后,方可作业。

安全防护设施应做到定型化、工具化。

需要临时拆除或变动安全设施的,应经项目分管负责人审批签字,并组织有关部门验收,经验收合格签字后,方可实施。

2.10浇筑混凝土时应派专人检查模板支撑有无松动、倾斜、弯曲变形、位移等情况,发现问题应立即停止混凝土浇筑,并即刻进行加固整改。

2.11混凝土泵管应用支架垫固放在梁上,不得直接与楼板接触。

2.12设施设备的选择要求

(1)所使用的安全带必须完好并适合于该项工作的特殊工作要求。

安全带配有的短绳必须用尼龙或强度相当的材料制作;短绳的长度必须能够调节。

(2)所使用的梯子,铝合金梯子在使用前应检查有无断裂或缺失零件,竹梯子使用前要检查有无腐烂、断裂。

(3)竹梯子或铝合金梯子在使用时候都必须要安装防滑垫,或在梯子末端做防滑处理。

(4)不得拆卸梯子上的零部件,如果损坏需要维修需要向材料负责人提交申请。

并且把损坏件一同上交。

(5)施工现场应使用符合要求的钢管脚手架,禁止使用竹木脚手架。

(6)使用的安全帽应经检验合格(安全帽必须经过冲击实验和防触电保护实验)。

(7)基本装备应由同一家制造商提供,如更换购买厂家,则采购管理者应对新采用的基本配备的质量、安全性能进行评估。

2.13爬梯登高作业实施要求

(1)登高作业都应从配发的梯子上下,严禁徒手攀登墙头、护栏、防盗网,或者借助绳索等软性物件攀登高处。

(2)在高处如果需要行走,不要东张西望,不能在高处或梯子上休息。

(3)梯子上端要摆放牢靠,要搭在坚固的墙体上,并且注意上端防滑防止脱落。

(4)使用梯子不得缺档,不得垫高使用。

(5)使用梯子时单面梯子与地面夹角应在合理范围内,务必防止梯脚滑动。

(6)梯子上部第二个踏板为最高安全站立高度,第一个踏板不得站人或超过。

(7)梯子上只允许一人操作,梯子上有人时不准移位。

(8)高处作业严禁上下投掷工具、材料和杂物等,所用工具套(袋)内,有防止坠落的措施。

(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