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试题及解析7.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533259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9.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试题及解析7.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中考语文试题及解析7.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中考语文试题及解析7.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中考语文试题及解析7.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中考语文试题及解析7.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试题及解析7.docx

《中考语文试题及解析7.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试题及解析7.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语文试题及解析7.docx

中考语文试题及解析7

益阳市中考语文试题及解析(语文)

考生注意:

1.本学科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

2.请将姓名、准考证号相关信息按要求填写在答题卡上;

3.请按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4.本学科为闭卷考试,考试时量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5.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试题卷

一、积累与运用(34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3分)()

A.钳制(qián)皱缬(xié)掂斤播两(diān)

B.积忿(fèn)带挈(qiè)残垣断壁(yuán)

C.纤细(xiān)叵耐(pǒ)倒行逆施(dào)

D.倥偬(cōng)行事(háng)雍容华贵(yōng)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多音字、形声字、难读字字音的辨识。

A项,“皱缬(xié)”的“缬”,是个难读字,常用词语“采撷”的“撷”与“缬”都是形声字,可根据前者的读音推断“缬”的字音为“xié”。

B项,“带挈”的“挈”要防止受形近字“契”的读音的干扰而错读。

C项,“倒行逆施”的“倒”是多音字,读“dào”时有“反过来,相反地”的意思,据此可推定其读音。

D项,“倥偬”的“偬”读“zǒng”,易受其声旁“匆”的读音干扰而错读为“cōng”。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A.“肆无忌惮”的意思是:

任意妄为,没有一点顾及。

B.那几天妹妹畏畏缩缩小老鼠一样,我脸上自然是雷霆万钧。

C.一个瘦弱的小男孩站在我身边,大眼睛清沏透明,一眨一眨的。

D.轻挑的蝴蝶是不配吻她的,正如别的花不配被白雪抚爱一样。

2.B

【解析】本题考查同音字、形近字、形声字字形的辨识。

A项,“肆无忌惮”的“忌”的本义是“忌讳”,与“及”无关,故“顾及”应为“顾忌“。

B项,要注意“雷霆万钧”的“霆”和“钧”的写法,可根据其词义推断,与“雷”相应的是“霆”,“万钧”的“钧”是古代的重量单位,与词义才契合。

C项,“清澈”形容水,“澈”是“透明”的意思,故“清澈”才正确,“沏”是形声字,读音同其声旁的读音,读“qī”。

D项,“轻佻”的“佻”有“轻薄,不庄重”的意思,与“轻佻”词义吻合,“挑”是“挑选”的意思,与词义不合。

故应为“轻佻”。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中国父母普遍是“老黄牛”,呕心沥血培养孩子,有求必应不图回报。

B.傅雷曾坐在桌前对着家书流泪,龙应台更是在给儿子写信时潸然泪下。

C.“低碳”生活方式正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习惯,乘公交、骑自行车、步行等出行方式正逐步成为生活新时尚。

D.不要以为“亲情作业”举足轻重,孩子与父母交流越多,心就贴得越紧。

3.D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

A项,呕心沥血:

多形容为事业、工作、文艺创作等用心的艰苦。

用来形容父母培养孩子,正确。

B项,潸然泪下:

形容眼泪流下来。

傅雷、龙应台流着泪给子女写家书,可见对子女教育的重视,符合句意。

C项,潜移默化:

指人的思想或性格不知不觉受到感染、影响而发生了变化。

用来形容“低碳”生活方式对人们的影响,正确。

D项,望文生义。

举足轻重:

指处于重要地位,一举一动都足以影响全局。

与句意“不要以为”不符。

此项错解为“无关紧要”。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我市启动市级公费定向师范生培养,今年首批招收320人。

B.只有沿线的拆迁工作能顺利进行,是沿江风光带顺利施工的条件之一。

C.为了防止交通事故的发生,我校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

D.“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受到人们的喜爱,是因为其形式新颖,有文化内涵的原因。

4.C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病句。

A项,宾语中心语残缺。

及物动词“启动”缺宾语,可在“培养”后添加“的计划”。

B项,关联词语使用错误。

与“只有”搭配的是“才”,可删除“只有”。

C项,“为了”后面有主语中心语“我校”,正确。

D项,句式杂糅。

“是因为……的原因”只能选取一种说法。

5.结合语境,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内容恰当的一项是(3分)()

在赤道,一位小学老师努力地给儿童说明“雪”的形态,但不管他怎么说,儿童也不能明白。

老师说:

,儿童就猜测:

老师说:

,儿童就猜测:

老师说:

,儿童就猜测:

老师始终没能告诉孩子雪是什么,考试的时候,出了“雪”的题目,结果有几个儿童这样回答:

“雪是淡黄色,味道又甜又粗的沙子。

①雪是像冰淇淋一样②雪是像沙子一样③雪是像盐一样

④雪是纯白的东西⑤雪是冷冷的东西⑥雪是粗粗的东西

A.④③⑤①⑥②B.③④①⑤②⑥

C.④③⑥①⑤②D.③④①⑥②⑤

5.A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的连贯,属于嵌入式续写(补写)。

六个备选句子,有对应关系:

“盐”是白色的,对应“纯白”,“像……”是猜测,故第一段依次填④③,排除BD两项。

“冷冷”对应“冰淇淋”,故第二段依次填⑤①,排除B项。

剩下两空⑥②,确定答案。

再根据“雪是淡黄色,味道又甜又粗的沙子”可验证正确排序:

老师没有直接告诉孩子雪的颜色、温度、形状,儿童只能推断:

“淡黄色”指其像沙子一样的颜色,“甜”指其像冰淇淋一样的味道,“粗”指其形状,对应“粗粗的”。

6.下面句子的主干,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高傲地飞翔。

(海燕飞翔)

B.细菌在我们这个世界的各个角落发挥着重要作用。

(细菌发挥作用)

C.队伍靠着闪电的光亮辨识路径。

(队伍靠着光亮)

D.最惹眼的是屹立在庄外临河的空地上的一座戏台。

(最惹眼的是戏台)

6.C

【解析】本题考查语法知识。

句子的主干指主谓宾,去掉了修饰、限定的定状补,即小学学过的缩写句子。

A项,“在……之间”是介宾短语作句首状语,谓语中心词是“地”后的“飞翔”。

A项正确。

B项,“在……角落”是介宾短语作状语,“重要”是副词,作状语。

B项正确。

C项,“靠着”这个介词,与后面的“……的光亮”合起来构成介宾短语,只能作修饰语,这里作状语。

正确的主干是“队伍辨识路径”。

D项,是“是”字句,主语是前面的名词性短语“最惹眼的”,宾语中心词是“戏台”。

D项正确。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元代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和唐代诗人刘禹锡的《秋词》都是表达思乡之情的名作。

B.《阿长与〈山海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都出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C.安徒生,丹麦著名童话作家。

他从天真儿童的视角观察和描写客观事物,有《海的女儿》《恶毒的王子》等作品。

D.《贾芸谋差》节选自《红楼梦》第二十四回,作者曹雪芹,清代著名文学家。

7.A

【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辨识。

A项,刘禹锡的《秋词》不是表示思乡之情的作品,是表达积极乐观的心态的。

B项,《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的回忆性散文集,里面共10篇文章,回忆了鲁迅从儿童到青年的求学生涯。

C项,《安徒生童话》里面有大量的名篇,都是以儿童眼光来写的。

D项,贾芸是《红楼梦》中的人物,是西廊下五嫂子的儿子。

8.按要求填空。

(每空1分,共7分)

(1),犹有花枝俏。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2)诚宜开张圣听,,。

(诸葛亮《出师表》)

(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通过色彩鲜明的场景和细节描写突出边塞奇寒的诗句是:

,。

(4)《饮酒》中,描绘黄昏温馨和谐的画面,表达诗人对田园生活喜爱的诗句是:

,。

8.

(1)已是悬崖百丈冰

(2)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3)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4)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诗句的默写识记和默写能力。

本题难度不大,考试注意平时要准确的背诵重点诗篇中流传千古的名句,能够正确的书写,不出现错字、别字即可。

(1)—

(2)题是机械的识记题,根据自己的识记积累,填出上句或下句即可;(3)—(4)是理解性默写,可根据题目提示,调动平时的积累。

(1)“已是悬崖百丈冰”中的“悬”里面是两横,不要多写一横。

(2)“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的“宏”不要写成“鸿”。

(3)“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的“掣”不要写成“擎”。

9.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

(6分)

益阳新闻网讯:

5月28日,市博物馆举行“乐享传统,粽爱端午——我们的节日端午节”活动,吸引了省商务厅2017非洲国家民族政策与实践研修班的19名学员参加,来自南苏丹的彼得·库阿奇包出了一个像样的粽子,开心得合不拢嘴。

(1)学校派你作为小记者去采访彼得·库阿奇,请准备三个采访问题。

(3分)

9.

(1)示例:

①你喜欢过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吗?

②你对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有哪些了解?

③你对本次活动的评价怎样?

④你对组织过传统节日有何建议?

⑤包粽子难不难,粽子好吃吗?

(问题切合主题,合宜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的鲜明、简明、得体。

设计采访问题,要扣住采访主题,问题要小,指向明确,力求简洁。

南苏丹的彼得·库阿奇包粽子,很开心,可让其回答对中国端午节文化的感想,他学会了包粽子的感受等内容。

(2)晓刚家过端午节,奶奶要亲自包粽子,妈妈说自己包太麻烦,不如到市场买。

假如你是晓刚,将怎样劝说妈妈?

(3分)

(2)示例:

妈妈:

我们家还是亲自包粽子过端午节吧,这样既合了奶奶的心意,尊重老人家的传统情结,又体现了我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还能锻炼手艺,享受劳动的快乐呢。

(要求有称呼,围绕孝顺,传承文明,体验生活等主题,语言连贯得体。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的得体。

妈妈是长辈,劝说时要委婉,得体,不可用祈使句、反问句,更不能挖苦、讽刺。

要说明自己的理由。

结合题

(1),妈妈说买粽子,显然不如自己做粽子更有文化味,又能传承手艺,还能享受劳动的乐趣。

二、阅读(56分)

(一)阅读文天祥《过零丁洋》一诗,完成10~11题。

(9分)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10.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3分)()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作者以死明志,丹心光照千秋。

B.首联写自己步入仕途和四年抗敌的经历,“辛苦”和“寥落”两个词道尽坎坷的人生际遇,感情深沉,悲郁感人。

C.颔联将国家命运与个人不幸联系在一起,写危难形势,抒忧患之情,比喻形象,对仗工整。

D.颈联运用拟人手法,将“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与自己的心情巧妙结合起来,感人至深。

10.D

【解析】A项,《过零丁洋》是文天祥的绝笔诗,回顾了戎马倥偬的一生,表达了为国捐躯的不屈品格。

从体裁上看,是七言律诗。

B项,首联中的“起一经”回顾自己如何走上仕途的,“干戈寥落”回顾自己勤王抗元。

C项,颔联“风飘絮”“雨打萍”分别比喻“山河”“身世”,将国家的风雨飘摇与个人命运的不可自主联系了起来,显得很悲壮。

从结构上看,这一联是很好的对偶句。

D项,两个“惶恐”“零丁”,前为地名,后形容心情,一语双关,不是拟人手法。

11.“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一千古名句主要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取”和“照”的表达效果。

(6分)

11.主要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加强语气,表达为国捐躯、舍身取义的意志与决心。

“取”和“照”,普通的动词表达神圣的意义,简单、直接,有力度,情感昂扬,充分表达出作者的民族气节与生死观,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诗歌的表达技巧和诗歌的语言。

题目问得很细,指向明确。

第一问,颈联上句是问句,下句表决心,并非对上句的直接回答,因此是反问,不是设问。

反问起着加强语气、引起思考的作用。

第二问,“取”“照”是动词,简洁、传神地表达了作者的志向和生死观。

这一联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就在于它符合古代士大夫为节而死的高洁品格。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12~15题。

(17分)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

“善。

”乃下令: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秦王怫然怒,谓唐且曰:

“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唐且对曰:

“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

“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且曰:

“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秦王曰: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唐且曰:

“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节选自《唐且不辱使命》)

12.对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B.今齐地/方千里

C.与臣而/将四矣D.此/庸夫之怒也

12.C

【解析】本题考查划分文言文句子的朗读节奏。

划分朗读节奏,一是一个词或较小的短语不宜断开,二是主谓之间、动宾之间,可断开,三是考虑音节。

A项,“四境之内”这个偏正短语是主语,在其后断开。

B项,“地方”是两个词,必须断开。

C项,“与臣”“而将四矣”是两个短语,“而”是连词,划在后面,正确的是:

与臣/而将四矣。

D项,“此”是主语,“庸夫之怒也”是谓语,中间要断开。

13.下列加点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臣之妻私臣(偏爱)

B.能面刺寡人之过者(讽刺)

C.臣未尝闻也(曾经)

D.今日是也(这样)

13.B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实词的含义。

可用代入法,看句子意思是否通畅。

A项,私,处在谓语中心词的位置,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解释“偏爱”正确。

B项,“刺”与后文的“过”呼应,解释为“讽刺”看似说得通,但结合后面的“寡人”可知,给王提建议,“讽刺”不妥,可解释为程度轻一点儿的“指责”。

C项,“未尝”连用,是“不曾”的意思,“尝”解释为“曾经”,正确。

D项,“是”在古汉语中,有两个义项:

这/是,这里解释为“这样”才说得通。

1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2)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14.

(1)能够在公共场所公开指责(摘)、议论过失,被我听到的人,得下等奖赏。

(2)平民发怒,也不过脱掉帽子,光着脚,用头撞地罢了。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的理解和翻译。

文言翻译的前提是读懂文章大意,再精读画线句子前后的句子,根据上下文意猜读句意,抓得分点(一般为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

翻译要字字落实,力求直译,若译不通,意译。

两小题的得分点分别是:

(1)谤议,指责;市朝,公共场所;闻,使……听到,被……听到。

(2)布衣,平民,百姓;免,脱掉;抢,撞。

1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甲】【乙】两文中,邹忌和唐且都不畏强权,坚持真理,是古代臣子忠君爱国的代表。

B.【甲】【乙】两文中,邹忌婉言进谏,唐且化险为夷,他们的机智善辩告诉我们说话要看对象,讲究方式。

C.【甲】文运用设喻的方法,以事喻理,以小喻大,形象生动。

D.【乙】文最引人注目的是人物的对白,步步紧逼,针锋相对,扣人心弦。

15.A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对文章写法的分析。

A项,甲文,邹忌敢于直接对威王说“王之蔽甚矣”,乙文,唐且敢于直面强大的秦王说“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可见其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

两人都是为了国家,但甲文未体现不畏强权,威王并没有威逼邹忌。

B项,两人的劝谏艺术各不相同。

前者采用迂回战术,譬喻说理;后者采用针尖对麦芒,以硬碰硬。

策略不同,这与说话的对象的身份、处境等有关。

C项,甲文以家事(“小”)喻国事(“大”),使威王乐于接受正确。

D项,秦王说自己发怒,天下都要为之流血,唐且毫不畏惧,说立刻要杀死秦王,以身殉国。

情节紧张精彩。

(三)阅读下文,完成16~17题。

(5分)

圆珠笔头的制造难度有多大

任志方

①圆珠笔头分为笔尖上的球珠和球座体。

油性圆珠笔头的圆珠由黄铜、钢或者碳化钨制成;水性圆珠笔头的圆珠则采用不锈钢、硬质合金或氧化铝等材料制成。

由这些材料制成的圆珠笔,要满足在同一个角度下,连续不断地书写800米且不出现断线的情况才算合格。

②其中,球珠用的碳化钨的硬度比钢的硬度高数倍,仅比金刚石的稍微差一点。

其制造工艺和轴承滚珠的类同,主要是采用滚珠旋压成型技术,用钢丝冲剪,或成型锻压成小方块,再磨成圆珠,需要专用的滚珠凹模座,它的精度与旋压力、转速有关。

③这一产品真正的设计难点在于怎样把这么小的圆球,在极大的生产数量下,做到相同的尺寸。

这里的高精度、高互换性是基于整个制造体系的严谨得到的。

④笔头的另外一部分,直径仅有2.3毫米的球座体,无论是生产设备还是原材料,此前都长期掌握在瑞士、日本等国家手中。

关键部位的尺寸精度要求在两微米之内,表面粗糙度要求为0.4微米,在笔头最顶端的地方,也就是放小圆珠的地方,厚度仅有0.3毫米到0.4毫米。

由于后期要进行高精度的加工,既要容易切削,加工时又不能开裂,对不锈钢原材料提出了极高的性能要求。

⑤圆珠笔头对加工精度的要求极高,由于笔头上不仅有小球珠,里面还有5条引导墨水的沟槽,生产加工中一个小小的偏差都会影响书写的流畅度和笔的使用寿命,笔尖的开口厚度不到0.1毫米,还要考虑到书写角度和压力,球珠与笔头、墨水沟槽位必须搭配得“天衣无缝”,加工误差不能超过0.003毫米。

以来自瑞士公司的笔头一体化生产设备为例,生产一个小小的圆珠笔头需要20多道工序。

(摘自《齐鲁晚报》2017年1月12日有删节)

16.第⑤段划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有什么作用?

(2分)

16.运用了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了圆珠笔头对加工精度的要求极高。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划线句子“以……为例”,这是典型的举例子,“20多道工序”是列数子。

举例子能起到准确、无可辩驳的作用,列数子能起到具体、确定无疑的作用。

这个句子说明的是加工圆珠笔头,要“20多道工序”,可见其精度要求极高。

17.根据文意,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主要说明圆珠笔头的材料要求与加工精度。

B.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形式,逻辑严密。

C.球珠的制造工艺和轴承滚珠的类同,它的硬度与旋压力、转速有关。

D.球座体对原材料的极高性能要求是既要容易切削,加工时又不能开裂。

17.C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信息。

选文共5段,第①段说明了对圆珠笔头材料的要求,第②段说明了对圆珠笔头上面的球珠精度的要求,第③段说明了设计的难点,第④段说明的球座体的精度要求,第⑤段说明了圆珠笔头各部分的搭配要求。

其核心就是对圆珠笔笔头精度的要求,故A项正确。

B项,文章开头说明圆珠笔头的结构、材质及其要求,结尾说明圆珠笔头加工的精度要求,呼应第一段。

故B项正确。

C项,张冠李戴。

有效信息在第2段,最后一句“它的精度与旋压力、转速有关”说明与“旋压力、转速有关”的是是“精度”,不是“硬度”。

D项,第④段说明的是球座体,最后一句“既要容易切削,加工时又不能开裂”说明D项正确。

(四)阅读下文,完成18~20题。

(9分)

唐僧,为啥不飞过去

姜仲华

①小时候看《西游记》,心里总有个问题:

唐僧取经那么难,其实有好办法呀,孙悟空会驾云,只要背起他,十万八千里,一飞不就到了吗?

近日偶读《孟子》,看到有句话:

源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

②“科”是俗语的“窠”,就是坑、洼。

孟子的意思是,流水遇到坑、洼,要充满之后才继续向前流;不把坑、洼填满,就不向前流。

联想起《西游记》中唐僧师徒的经历,忽然若有所悟:

唐僧师徒不飞,原来如此啊!

③我豁然明白,唐僧师徒的取经路,像流水一样,遇到的每一个坑洼都填满了,再向前走一步。

这是极其注重细节的人生。

这每一个坑坑洼洼,都有上天的美意;这些坑坑洼洼,是熬人的苦杯,其实,也正是盛满祝福和营养的福杯啊!

如果用巧法省下走哪个坑洼,坑洼里含着的福分和养分,就得不到了。

师徒四人一个一个地战胜八十一难,一步一步地走过十万八千里,他们的心如钢铁,在反复灼烧、锤打,抵达西天时,已经不是取经最初的凡铁了,他们脱俗成圣了。

④盈科而后进,是一种厚实、沉着的坚守和忍耐;成就的,是不寻常的质地和品格。

据说,如今的白酒调酒师,能用酒精、香精、味素,快速调出美味的酒。

但是真正的好酒,必须在地下默默无闻地埋藏、发酵多年。

⑤韩国围棋大师曹薰铉写了一篇围棋讲座稿,开头有段话,提醒学棋的人:

“我以为,与其一心想着要赢棋,倒不如专心下好每一盘棋的每一步,以留内容充实的棋谱。

人生的每一瞬间都有正道,围棋的每一手也都有其正确的方向。

每一步都尽善尽美的人生是美丽的,围棋也是如此。

”曹薰铉“专心下好一盘棋中的每一步”,不正是唐僧师徒扎实无比的取经之路吗?

⑥童年读《西游记》,读到的是巧;人近中年,读出的是拙。

我为童年的小聪明而惭愧,也明白了,真正称得上美好的事业、真正品质恒久的果子,都来自流水一样的“盈科而后进”的精神啊。

(选自2015年第1辑《时文选粹》)

18.第⑤段论证的观点是什么?

(2分)

18.“下好每一盘棋的每一步”“每一步都尽善尽美的人生是美丽的”“人生的每一瞬间都有正道”均可。

【解析】本题考查概括、提炼文章的中心论点。

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不在开头,开头只是点题,引出话题;也不在中间,中间阐释孟子的话,联想到唐僧“为啥飞不过去”,再联想到白酒调酒,曹薰铉的棋谱,再联想到人生,最后得出结论。

据此,中心论点在最后两段,找出升华、明确议论的话题及作者观点的句子,整合、概括。

根据选文第5段,中心论点就是人生应当每一步都脚踏实地,下好每一盘棋的每一步,脚踏实地,扎实推进,且这个过程的每一瞬间都有正道。

这三个结论性的句子,任选一个均可。

19.第③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试举一例分析其作用。

(4分)

19.示例一:

比喻论证。

将“取经路”比为“流水填满坑洼前行”,形象生动地阐明了“唐僧为啥不飞过去”的原因。

示例二:

比喻论证。

将“师徒四人战胜八十一难”比为“钢铁在反复的灼烧、锤打”,形象生动地阐明了“唐僧为啥不飞过去”的原因。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这一段有两个比喻句,“唐僧师徒的取经路,像流水一样,遇到的每一个坑洼都填满了,再向前走一步”一句中,用流水填满坑洼,比喻师徒的取经路;“师徒四人一个一个地战胜八十一难,一步一步地走过十万八千里,他们的心如钢铁,在反复灼烧、锤打”一句中,用“钢铁,在反复灼烧、锤打”比喻师徒战胜八十一难。

两个比喻句,都围绕中心话题“唐僧为啥不飞过去”展开,论述其原因。

比喻能起到化抽象为具体形象的作用。

将上述分析整合起来就是答案要点。

20.下面链接的材料能不能作为本文的论据?

请说明理由。

(3分)

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选自《孔孟论学习》)

20.不能。

因为“掘井”句阐述的观点侧重“坚持才能成功”,而本文论述的观点侧重“只有历经磨炼,品味过程,才是成功”,所以不能成为本文的论据。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筛选文章的论据。

论据和论点是支撑句(材料)和观点的关系,即论据要能证明论点,正面、反面都行,但不能无关。

如前分析,本文的中心话题是人生的每一步该如何走,这句话以掘井为例,说明了“行百里者半九十”“功亏一篑”的道理,与本文的中心论点不符合。

故无法作为论据。

(五)阅读下文,完成21~25题。

(16分)

麦与镰的季节

屈绍龙

①时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