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凤哲随笔.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526072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8.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田凤哲随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田凤哲随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田凤哲随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田凤哲随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田凤哲随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田凤哲随笔.docx

《田凤哲随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田凤哲随笔.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田凤哲随笔.docx

田凤哲随笔

1动手实验,创设学习情境

  低年级学生对于具体、感性的事物比较感兴趣,而对于逻辑、抽象的事物就不会太喜欢。

在注意观察写作中,虽然记述的是一件事情,但事情的起因、发展、结果,却是需要逻辑分析去理解的。

  为此,在教学中,我进行了一场实地、真实的实验,让学生免去了分析的过程,而只需进行观察与思考。

  先端出满满的一杯水,放入一个石子,让学生看有什么事情发展。

学生都观察得很认真,发现水漫了出来,并沉下去。

然后我问,如果放进去的是乒乓就,水会漫出来吗,并沉下去吗?

有的肯定的说不会(于是我现场实验,将带来的乒乓球放入水中,让学生观察。

结果乒乓球漂浮着。

然后告诉学生水有浮力,物体有重力。

  这一环节,对于理解能力比较差的学生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

而对于全体学生来说,都是一笔不小的收获。

  由于对于真实的答案已经知道,且是看着实验知道的,学生对于后面的学习就顺利了许多。

 

2走出课堂,利用室外环境

  传统教学以课堂教学为主,在教学改革蓬勃以展的今天,我们的教学应以多种形式、在多种阵地上进行。

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我尝试了将学生领出课堂,走入大自然,利用大自然的情景来为教学服务。

  作文写我们的校园时,我带领学生走出课堂。

在大操场,让学生实地对学校整体进行观察。

比如,可加入环境描写,当时天气晴朗,天空中飘着几朵白云。

学生一边观察,一边想象。

追着要告诉老师,这朵云像骆驼,那朵云像手枪;这朵云像白兔,那朵云像绵羊;这朵云像一只公鸡,那朵云像一棵树…… 

  学生发言极为激烈。

然后再领学生进课堂,进行习作。

由于学生有了直接的体验,对课文中的内容不但理解得透彻,而且朗读得特别有味儿!

  这里,我利用大自然的情境,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免费且最实用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从自己的观察中得到了体验

 

3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

走进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在这一过程中,我真切地看到了自己成长的轨迹,真切地感受到了一位位充满活力的优秀教师,一节节撞击着智慧火花的语文课堂。

主体意识,创新意识感人深思,“三维整合”耳濡目染。

我曾兴奋地说,新课程真好。

,如果现在谈到新课程改革还仅仅是“新课程真好”。

可喜的是,在各级教研室的组织实施中,我们许多教师已经开始理性地看待新课程改革,开始用批评与反思的生机,构建教学以真的精彩。

我谨以个人体会谈谈小语教学的一点反思,与各位同仁共勉!

 

记得在课程改革开始的时候,很多教师、家长这样说:

“课程改革虽是一个实验的过程,但它却关系着千千万万个孩子一生的命运!

”教育家杜威先生说过:

“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

”我以为:

“教师在乎什么,学生就发展什么.”

  1、把人家的情感变成自己的情感。

 

  《富饶的西沙群岛》描写的是“南国风光”,如何让学生去体验作者热爱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的情感呢?

通过图片、录像资料展示美丽的西沙群岛,而后,引导学生把自己美丽的家乡介绍给大家。

孩子们充满着自豪感,饱含着对家乡无比的热爱之情赞美着……这样,孩子们自然就感悟到了作者的情感,同时也将自己深深地感动。

 

  2、把人家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

 

  3、把别人的文章当参谋,把自己的人生当军事。

 

每一篇文章都有值得我们和学生共同去感悟的地方,而每一个人的所得是不尽相同的。

我们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感悟他人的美妙篇章时,不忘时时联系自己,感悟自己,感悟人生,“把别人的文章当参谋,把自己的人生当军事”!

 

   

4上课要富有情感有交流是开放的

   1、一个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觉得极富“激情”   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

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

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过每一段“燃烧的岁月”!

 

   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时,我找来银河、天体、宇宙的图片和资料与学生一同欣赏,当浩瀚的宇宙呈现在孩子们眼前的时候,我是那样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他们渴求的眼神!

他们太想了解银河、了解宇宙了!

我扣之心弦地提出:

“你们想问银河些什么呢?

你还想说些什么?

”孩子们个个兴趣盎然,跃跃欲试。

“激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过程也就“变苦为乐”。

 

    3、教学活动中要注重置师生于课文、作者、情景之中,也就是“溶情”。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

 

      以前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交流”。

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

 

    

 

 

5让孩子去“展示自己”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

  

   给孩子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

课堂是什么啊?

课堂是激情燃烧的动感地带,是他们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

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

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平台。

孩子的创造力有时简直是我们难以想象的:

一位教师在教学《灰雀》时,接触到了两组形近字,“鸟”和“乌”,“喝”和“渴”。

这一直以来都是教学的难点,教师让孩子们自己思考,竟得出了这样的答案:

   对于“乌”的理解:

“乌”表示黑色;“乌”比“鸟”少一点,是因为乌鸦全身都是黑的,以致于我们看不到它的眼睛了。

 

      2、注重实践,多方面实践感悟语言。

 

6需要什么教学语言 

1、教师语言之大忌 

一忌病语。

教师使用不规范的语言,会导致学生用语混乱,思维混乱,遗害无穷。

 

二忌冷语。

有的教师对学生的一些言行举止看不惯,觉得不合自己的心意,就对学生讽刺、挖苦、嘲弄,什么“小聪明”、“大美人”等。

这样会使学生受到不应有的刺激,使稚嫩的童心受到伤害。

 

三忌脏语。

有的老师不能正确对待有缺点或缺欠的同学,对他们使用鄙视、侮辱性的语言,什么“丑小丫”、“笨猪猡”、“榆木疙瘩”等。

这样会在学生的心里播下自卑的种子,给学生造成相当严重的心理负担。

 

四忌咒语。

有的老师会对班里的个别学生使用揭短和盲目定论式的语言,如“天生的坏”、“从小就熊”、“神经病”、“傻子”、“没出息”、“没救”等。

这类语言会在学生心里埋下仇恨的种子,有的学生会千方百计报复老师、报复同学、报复社会;有的则会失去做人的信心,自甘沉沦,破罐子破摔。

 

五忌浮语。

有的教师对学生喜欢用浮夸、吹嘘和不切实际的语言。

这会使学生爱虚荣、爱吹擂,不能踏踏实实地为人、学习、做事。

 

六忌烦语。

个别教师说话讲课总是啰嗦重复,唠唠叨叨;或东山一犁,西沟一耙,废话连篇,离题太远。

这样会使学生滋生厌烦情绪、逆反心理。

 

2、新课程需要什么样的语言?

 

对学生所听:

 

1、孩子们对这些问题这么感兴趣,真让我高兴。

 

2、我不知道我这样说是否合适。

 

3、不知我说清了没有,说明白了没有。

 

4、“听”也是会学习的表现。

我希望大家认真听好我下面要说的一段话。

 

对学生所言:

 

1、虽然你说的不完全正确,但我还是很佩服你的勇气。

 

2、你说得还不完全,请哪一位帮帮他,再补充。

 

对学生所读:

 

1、“读”是我们学习语文最基本的方法之一,读书时应该做到“眼到,口到,心到”。

我看,你们今天达到了这个要求。

 

   2、听你们的朗读是一种享受,你们不但读出了声,而且读出了情。

 

   3、默读,要讲究速度。

现在我请大家在十分钟内看完这段文字,并请思考…… 

   对学生所问:

 

   1、你们的问题很有价值,看来你是个善于动脑筋的孩子。

 

2、有一个问题,是我要请教大家的,谁能帮我解决。

 

对学生所写:

 

   1、同学们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业本很整洁,书写也端正。

我为你们高兴。

 

2、用自己的笔写自己心里的话,这一点很重要。

我们班×同学做得比较好,他的作文虽然也有缺点,却给人一种真诚的感受。

 

   3、“没有老底子,就没有新文章”,有积累才能够表达。

我们有些同学作文中的词语是丰富的,看得出他们课外有较大的阅读量。

 

   4、××同学从生活中积累写作材料的本领很大,即使一件不起眼的小事,他也能留心观察,作为原始材料积累起来,他的写作材料总是那么新鲜、独到。

7怎样激活我们的语文课堂 

1、自主的教学模式   

在语文课上,教师真正把学生当做学习的主体,把教学视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对话,语文教师应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和开展课堂讨论。

语文课堂组织形式本身也是灵活多样,不拘一格的。

教师和学生围坐在一起共同参与讨论是很常见的,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对话也是无拘无束的。

教师应如何为学生营造一个自主的心理氛围,而不是把自己当成一个居高临下的权威者。

因此,语文课堂气氛往往轻松活跃,学生的参与意识很强。

 

2、有趣的作业形式 

五花八门的教学内容和名目繁多的作业任务也兼顾到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理想,并常以自主活动的方式进行。

为了解决自己热衷的问题,学生要做很多的工作,如到图书馆搜集资料、到社会上做调查、写出报告等等。

由于这些活动多是学生自己选择的,所以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也带给学生由衷的快乐。

对问题的答案教师并不做统一要求,而重在有自己的思考观点。

学生可以探索,可以怀疑,可以批判,也可以标新立异。

也许正是这种自主的精神,孕育出创新的火花,也使语文对学生产生了巨大吸引力。

 

3、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面向生活的教学内容在面向生活的宗旨下,美国语文教学的内容多向社会生活各方面拓展,教材选文以“时文”为主,报纸、杂志及各种单行本都可以作为重要的教学资料,甚至路标、图表、时间表、新闻栏目等也被选入教材中来。

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了解生活、认识生活、学会生活成为语文教学内容选择的基本准则。

 

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光照下,新的语文教学应为学生们提供一个温馨、和谐的人文环境,倾注更多的人文关怀,激发起孩子们的情感渴望,点燃起孩子们的心灵火花,让语文成为学生们人生成长的维生素;新的语文教学应用全人类文化的神韵去滋润孩子们的心田,引领他们登堂入室,领略人类文化大厦的恢弘气势和神奇美丽,充分享受徜徉人类文化之中的无穷乐趣;新的语文教学,应是师生共度的生命历程,共创的人生体验;新的语文教学,应让学生在琅琅书声中,用心灵去拥抱语言,和作者作心灵的直接对话,在思维和情感的强烈震撼中领会作者伟大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

让学生在琅琅书声中,感受和再现作品的情思美感,体验语言的节奏感、音韵感,从而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新的语文教学,应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并期待终身学习所带来的快乐

 

8借助道具,进行教学

  小学生都非常喜欢童话故事。

对于课本上的几篇寓言,也是情有独钟。

在这些课文的教学中,导入和学习时,学生是非常感兴趣的。

如果在朗读时,仍能使学生保持一种十分兴奋的心情,无疑是十分有利于学习的。

而分角色朗读,就是一种很好的手段。

我在指导《狮子和鹿》的分角色朗读时,让学生准备了头饰(狮子和鹿,自动手做的),让学生到讲台边来表演。

由于头饰渲染了气氛,学生们都格外的兴趣盎然,争先恐后来表演、朗读。

甚至有的学生将对话背了下来。

  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我抓住了学生的心理特点,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道具,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学得开心、读得开心、演得开心。

创设良好的情境,不仅使学生学习得更加有趣,也使教学变得更为有声有色。

在教学中,要适时、适量地为学生创造各种情境,使他们能在一种轻松、活跃的氛围中,学有所得、学有所

 

9丰富学生课余生活

  

(一)、自制“手抄报”,培养创新能力

    自制“抄报”活动是我校数学教研组的一项特色活动,利用文字、图片相结合做一份设计美观、新颖,内容丰富的数学手抄报。

使学生在活动中意识到团结就是力量的深刻内涵。

深受学生的喜爱。

这项活动的开展不仅展示了学生的才华,培养了学生的爱好,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

  

(二)、“朗读”竞赛,给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

  本学期数学组举行了朗读竞赛,在落实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抓好学生的课外发展,给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使尖子生脱颖而出,从中体验成功的愉悦。

  (三)、写日记,可以感受生活中的语文

  “语文教学中要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特点,使学生感受语文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感受语文的趣味和作用,增强对语文的理解,对学习和应用语文的信心。

”让学生体会语文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用“语文眼光”看生活的兴趣,进而调动学生热爱语文,学好语文,用好语文。

  写日记,是一种乐趣,也是一种观察力和表现力。

通过写日记,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感受生活中的语文,理解语文在生活中的作用,让学生学会从语文的角度去观察生活和体验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用语文的热情,为他们的可持续性发展奠定基础。

努力做好自身的教学工作,在探索中前进,在前进中发展。

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

10怎样写好作文

“多积累、勤练笔”的作文教学方法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其不失为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有效途径。

因此,众多中小学生忙于看、累于写,有的甚至已不堪重负。

然而,效果却往往不尽人意。

原因何在?

宋朝陈师道在《后山居士诗话》中指出,“为文有三多:

看多,做多,商量多。

”即写好作文要多看好文章,多练习写文章,多评改文章。

由此,我们不难发现事倍功半的关键就在于忽视了“商量多”。

存在评改形式单一,学生未参与评改;存在评改流程闭塞,不能有效反馈。

我认为构建多元化的评改形式、评改结合的反馈途径是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

  一、构建多元化的评改形式。

  叶圣陶先生说:

“改的优先权应属于作文的本。

”因此,我们应力改“作文评改是教师的专利”的弊端,让学生参与评改、学会评改,构建多元化的评改形式。

  1.自主评改。

学生完成习作后的第一读者应是自己,习作初稿一般存在着一些较为明显的不足,特别是初学写作的小学生,他们在习作时尚未考虑到词语的锤炼、修辞的应用,但通过推敲,自己还是可以修改的。

我们应该让学生意识的自主评改的意义,教给学生评改的方法,使他们乐于、善于评改自己的习作。

  2.交互评改。

学生在小组中通过合作相互评改,同年人之间,学生无拘无束,乐于交流,敢于阐述自己的见解。

哪怕是一个小问题,他们也会争的面红耳赤。

他人评价时,无疑能让自己大受启发,以广阔的视野对习作进一步修改;评价他人时,亦能使自己得以借鉴,吸取他人的闪光点。

  二、构建评改结合的反馈途径。

  目前,作文教学中存在评改分离的严重现象,有的学生在改时不以评为依据,甚至评后根本不改。

评改流于形式,失去了应有的价值。

只有评改结合,有效地进行反馈,才能切实发挥评对于改的导向作用。

  1.促进学生养成品读评语的良好习惯,为改奠定基础。

在评价学生习作时,一般教师都写评语,花费了较多的时间。

而关注评语的学生却不多,有的学生只了解分数或等级,有的学生也只是粗略地浏览,很难有所收获。

必须,采取有效的策略,促使学生养成品读评语的良好习惯。

  

(1)改进评语内容。

“你的习作狗屁不通。

语句罗嗦,语言干瘪乏味……”试问这样的评语谁愿看?

一味指责只会引起学生反抗。

只有当评语充满鼓励、无比亲切,才能激起学生品读的愿望。

作为教师,要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的习作,善于发现其闪光点,哪怕是一个词语的正确使用都应给予赞赏,对于不足要委婉指出,使学生乐于接受。

如:

“温馨”用得真好!

若能把台灯的颜色、形状写具体就更好了。

比喻、拟人的使用,细腻的心理刻画,真挚的情感流露都表现了你非凡的创作才能。

加油吧,相信今后作家的名册上一定有你的名字在闪光!

  

(2)优化评价方法。

评价时,可只写评语。

让学生根据教师的评语自己打等第。

学生只有细致品读,理解了教师的评语后,才能给自己的习作准确亮分。

它有效地促进学生养成品读评语的良好习惯。

  2.跟踪管理,促使学生认真修改。

许多教师对学生的写抓得十分严格,自己评得也较为认真,但对改却不闻不问,导致有的学生形成了修改马虎,甚至不改的陋习。

教师评价后应作跟踪管理,检查学生的修改情况,督促学生认真修改。

同时,也可采用灵活的评价机制,分两次评价。

初评时只写评语,复评时,以学生修改后的为标准打等第。

激励学生认真修改,使评改有效地结合为一个整体。

  看多、做多、商量多是写好作文的一个系统,三者互促互补,不可忽视任何一个环节。

构建多元化的评改形式和评改结合的反馈途径,改变了过去只学写作不学评改的不良现象,切实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习作水平。

11重视朗读的训练与指导

  俗话说: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但是朗读本身是枯燥的。

课堂上总是教师在计数着学生读了多少多少遍,学生却往往有口无心,没有多大的收获。

如果孩子们长期被动地朗读,不仅朗读的兴趣会降低,还会在一定程度上束缚思维的发展。

因此,作为低年级的老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特别是在启蒙阶段设法营造朗读教学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起学生对朗读的兴趣,不断激发学生去体验朗读的乐趣,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乐于朗读。

  

(1)激励促读——感知

  低年级学生有意识注意时间短。

课堂上,他们时而高举小手,时而沉浸在自己所搞的“小发明”的专注中。

朗读时要想让他们主动投入,教师必须巧妙地化朗读指导于激励之中。

例如:

  “这几位同学的朗读真像百灵鸟在唱歌,你能不能也来这样动情地读一读?

  “他(她)读的真好,谁能比他(她)读的还好?

  “谁来挑战这一句最难读的句子?

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行的。

  “老师也来读一读,谁能像老师这样读,那你就是小老师,好吗?

  “哇,他的朗读可真棒,真有点让大家过耳不忘的本领,我们送他一个‘读书小天使’的称号。

有谁也想当一当读书小天使?

  让我们一起大声说:

“我的课堂听——我——的!

”“身坐直,书端正,正确流利有感情”……

  用时髦的话讲,也许这就是教师的“炒作”,在课堂上把勇气、信心、热情散播给每一个学生,把学生朗读的兴致“炒”得沸沸扬扬,使课堂上朗读氛围因老师的只言片语迅速升温。

  

(2)表演促读——感受

  在朗读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学生的角色体验,促使其感受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

这种角色体验包括分角色朗读、演课本剧等。

在这种感受活动中,儿童的各种身体器官、各种心理因素,都处在积极的状态之中,既能使儿童活泼好动的天性得到满足,又能调动起他们朗读的兴趣,变“要我读”为“我要读”。

  学习了课文《掌声》,我感觉学生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已不成问题,可对课文对话描写的体会仍然不到位。

于是就提出:

“我们能不能来演演这个故事?

如果要演好这个故事,必须先……”“读懂课文!

”学生马上接口说。

于是,便又细细地读起课文来。

接下来先交流:

再研读文本:

你从哪里感受到的?

然后尝试表演:

你们能扮演它们吗?

最后学生互相挑战切磋:

谁演得最好?

这样层层深入地读演结合,学生不但弄明白了课文里提示语出现的状态,也能准确地抓住犹豫、忧郁”等的语气。

学生在生动的表演中感受到了人物内心世界。

  不需老师苦口婆心地一遍遍强调,学生在自渎、悟读中细细地体会了文本,而且孩子们令人忍俊不禁的表演也满足了他们自我表现、自我实现的成就感。

这便是以表演来促读的最大收获——在朗读中感受,在朗读中体验,在朗读中成长。

  (3)想象促读——感悟

低年级儿童对图画的兴趣浓于文字,在朗读教学中,我不失时机地借助色彩鲜明的图画把学生带入课文情境,让朗读伴随着对图画的想象。

12 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

“在小学,使学生学好数学,培养起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们深刻体会到,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

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学生当前的学习,而且对今后的学习乃至工作都会产生重大影响。

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教学生会听课,养成积极动脑的习惯

  每接一个新班,首先要着手培养学生积极动脑,认真听讲的习惯。

教学生四会:

会听、会看、会想、会说。

  会听:

听要入耳,如果听而不闻,等于没听。

学生听讲时要边听边想边记忆,抓住要点。

不仅要认真听老师的讲解,还要认真听同学们的发言,并能听出别人发言中的问题。

为了考查和训练学生“听”的能力,可以组织如下练习:

(教师口述题目。

这类练习,可以训练学生集中注意力,边听边想边记,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有意识记忆能力。

  会看:

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观察习惯。

首先要给学生观察权,不要以教师好心的“讲”取代学生的“看”。

凡学生通过自己看、想,就能掌握的东西,教师一定不讲或少讲。

会看,首先是肯注意看,教学中要提供充分的观察材料吸引学生看。

教师的板书、演示等要准确,鲜明,能引起学生观察的兴趣。

由教师带领观察到只给“观察提示”的半独立观察,到完全独立观察,使学生逐步掌握通过观察比较,做出判断,发现规律的观察方法。

  使学生学会运用已掌握的概念进行观察比较,作出判断,在观察中发展智力,逐步养成细心观察的习惯。

  会想:

会想,首先要肯想。

课堂上要学生肯动脑子想问题,除了靠教师教学的启发性外,还要靠“促”,促使他动脑子。

要求学生,老师每发一问,人人都要立即思考,准备回答。

如果不会答,也要把问题重述一遍并说出自己是怎么想的,想到哪儿不会了。

告诉学生这也是一种回答。

坚持这样做,可以提高提问的教学效率。

因为全班学生毫无例外人人都得积极动脑思考,会与不会都有的可想。

提问时可让可能不会答的优先做答,再请会答的针对前者的疑问做答。

这样,教师既可以了解后进生是不是在思考,思维的障碍是什么,又可提高一般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得到锻炼。

提问后教师要及时评价,对回答好的,敢于发言的要给予鼓励。

 

13怎样让学生在课堂上张嘴

课堂上抓住要学生尽量多说这一环,就能促进学生多想;要会想,想得出,想得好,就得认真听,细心看。

抓了会说,就能促进其它三会。

因此要十分重视学生口答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第一,训练学生大声发言。

了。

要求每个学生起立,大声说我叫×××从中发现说得好的,当即表扬:

“××同学发言,姿势端正,态度自然,语句完整,语言简炼明确,特别是声音宏亮:

很精神!

”。

通过表扬树立榜样,使学生明确要求。

此后,每节课都结合检查复习,基本训练等教学环节进行训练。

要求学生大声回答问题,每个人都要通过“发言声音合格”的达标验收。

  第二,让学生习惯于“说想法”。

所谓说想法就是说思路,说思维的过程。

课上要给每个学生说自己想法的机会,可以个人独自小声说,同位之间练习说,四人小组互相说,等等。

通过说,学习思维方法。

长此训练,学生就会习惯于说想法。

显然,说想法的过程就是训练逻辑思维能力的过程。

通过说想法,培养了学生语言的条理性和思维的逻辑性。

  第三,训练学生使用规范语言。

教学中要帮助学生理解课本上规范的用语,要求学生用语,简明、准确的语言,完整地回答问题。

在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判断后,启发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概括。

使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这样做不仅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教师能及时获得反馈信息,考查学生理解的程度,以便在学生叙述中纠正他用语的错误,加深其对知识的理解。

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完后,还要统一到课本语言上来。

学生在组织语言的过程中,思维的条理性,准确性得到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