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525985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51.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体育教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体育教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体育教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体育教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体育教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体育教学.docx

《体育教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体育教学.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体育教学.docx

体育教学

摘要

论文采用文献资料、综合分析、逻辑推理法等方法,对中国体育专业毕业生近几年就业现状及成因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当前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率非常差,名牌体育院系一次性就业率在20%左右,普通体育院系一次性就业率只在10%以内,不到同期毕业生整体初次就业率的一半,在各类院校中排名最后。

中国体育专业毕业生人才资源总量增加,用人单位门槛的提高,高校就业指导体系的不完善,体育专业毕业生自身综合素质偏低等,成为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差的重要原因。

针对以上问题提出解决策略。

关键词:

体育专业;就业;现状;成因分析

 

ABSTRACT

Documentation,comprehensiveanalysisandlogicalreasoningmethodandothermethods,ontheemploymentsituationofgraduatesofphysicaleducationinChinainrecentyearsandcauseanalysis.Resultsindicatethatthecurrentemploymentrateofgraduatesofphysicaleducationisverypoor,brand-namesportsoncetheemploymentrateofCollegeandDepartmentin20%,withinnormalPEdisposableemploymentonlyin10%,lessthanhalfofgraduates'employmentrateforthefirsttimeinthesameperiod,rankedlastinthevariouscolleges.HumanresourcestoincreasethetotalnumberofgraduatesmajoringinphysicaleducationinChina,raisingofthethresholdforemployer,employmentguidanceinUniversitysystemisnotperfect,comprehensivequalityofPEgraduatesrelativelylow,asimportantreasonsforthedifferenceintheemploymentrateofgraduatesmajoringinphysicaleducation.Fortheabovesolutiontotheissuesraised.

Keywords:

Physicaleducation;employment;status;Causesof

 

1.前言

在近年高校毕业生数量急剧膨胀的形势下,就业的难题似乎变得更加严峻和突出,自从1999年高校扩招至今,全国大学毕业生的人数在逐年增加,2009年为611万人,2010年为630万人,2011年为660万人,“十二五”时期应届毕业生年平均规模将达到近700万人。

社会需求的发展速度与毕业生基数的增加供求不平衡,导致就业压力不断增大。

同时也有相关的调查研究表明:

2000年我国25-64岁劳动人口中,具有高等教育学历的比例仅占5.2%,1999年OECD国家这一指标的平均值为24%,超过我国4倍,我国具有本科和研究生学历的高层次人才比重仅占1.38%,总人数不足1000万人。

[1]高层次人才的缺失,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局势,加上大学毕业生自身问题的日益突显,以及来自国家和社会的因素也在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上“推波助澜”,使大学生就业难成为全社会待以解决的重大难题。

因此课题组就这一问题进行专门研究,旨在为有关职能部门和体育专业毕业生提供参考信息。

2.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以广州体育学院、上海体育学院、西华大学、成都体育学院、四川师范大学等12所高等院校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及成因作为研究对象。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根据调查需,要广泛搜索和查阅有关高校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方面的相关文献、专著、报道等课题有关的资料,了解研究现状,力求为研究顺利进行奠定基础。

2.2.2逻辑方法

依据本研究的目的和主要内容,采用分类、比较、归纳、类比、综合分析等逻辑方法,对本选题涉及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

2.2.3数理统计法

在PC机上,运用SPSS11.0应用软件和OfficeExcel2007软件对文献、调查问卷所获的数据进行处理并统计分析、分类汇总,制作图表。

3.研究结果与讨论分析

3.1中国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

近几年我国经济呈现迅速增长的态势,社会对高校人才也保持着强劲需求。

中国体育专业毕业生逐年增加,造成我国市场人力资源分配不平衡。

另一方面,用人单位在选择人才时先考虑专业背景,而体育专业毕业生与其它专业的相通性差,造成学生就业口径较窄的现象。

用人单位往往只看重专业而忽视体育专业毕业生其它优秀素质,而限制了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

最近有关部门的资料显示,中国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呈逐年下降的趋势。

在当前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率非常差,名牌体育院系一次性就业率在20%左右,普通体育院系一次性就业率只在10%以内,不到同期毕业生整体初次就业率的一半,在各类院校中排名最后。

3.2中国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成因分析

3.2.1社会环境因素

3.2.1.1人才市场供大于求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的日益完善,中国体育专业毕业生的规模不断扩大,使人才市场在体育人才资源中的调节作用不断增加,预示着中国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发展要与人才市场需求相一致。

而中国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去向仍然局限在市场处于饱和状态的各级中小学、运动队、体校的体育教师。

中国体育专业高校不断扩招学生,导致学校教师资源短缺,师资结构向“量少质低”的困境发展,最终影响学生学习效果,使整个学校办学质量的下降。

特别是大多数城市学校的体育教师已趋于饱和,而一些乡镇学校虽然缺编,但多数毕业生不愿意到困难的地区就业,或是各地市不给编制,以至于造成了签约率的下降,致使大部分毕业生只能是等到毕业后慢慢寻求工作岗位。

3.2.1.2就业制度变革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资源配置的主体也呈多元化发展,资源配置的动力由政府计划驱动成为市场需求驱动。

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计划型”资源配置的方式已无法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两者的矛盾导致资源配置效率降低,体育资源稀缺程度不断下降,使得体育专业毕业生的资源由“卖方市场”过渡到“买方市场”[3]。

如今中国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够不完善,就业服务体系不够健全,社会地域经济发展不够平衡,甚至有些政府对本地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问题相应出台了保护性的政策,这对其它地区的毕业生就业非常不利,影响毕业生的顺利就业。

3.2.1.3社会体育观念滞后

国际奥委会曾在评估报告中评价:

2008年在北京举办的奥运会,将给中国和世界体育留下独一无二的宝贵遗产。

不过目前中国国民的体育意识并没有得到明确和重视。

一方面中国的全民健身运动开展也未普及,中国国民对健康与体育的认识参差不齐,并存在地域性差异。

而美国居民喜欢篮球、橄榄球等大球运动,欧洲与非洲的足球运动盛行在欧非的每个角落,重要的是这些国家都形成了自身独有的体育文化。

而中国受儒家思想一千多年的熏陶,还没有形成自己独有的体育文化,体育事业的发展与一个体育大国并不相符,与体育强国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导致在市场需求量巨大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在中国没有无用武之地。

另一方面社会对体育人才的认识存在一定偏见,一部分企、事业单位招工时不愿接受体育专业毕业生。

在中国广大的中小县城与农村中也对中小学对体育课重视程度不够,不能保证上课的质量,有些甚至让其它课程的老师兼任体育教师。

出现专业不对口问题,有些不是本专业的也挤身这个体育行业,使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日趋激烈。

3.2.2工作单位因素

近年来中国各省的中小学校体育教师几乎都面临人员饱和,导致传统的主渠道吸纳能力已经下降。

高校对毕业生学历层次要求不断提高。

原来一部分学历不达标的体育教师通过再进修和培训等形式也达到了标准,所以大部分学生会选择考研甚至读博,造成本科生就业困难的现象。

2012年按中央要求,中央机关和省级机关录用公务员,除部分特殊职位外,均从具有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人员中考录,并建立健全从村(居)党支部书记、大学生“村官”和工人、农民等基层一线人员中考录公务员制度。

从2012年公务员的考录制度中可以看出中央和地方政府机构也大幅度的精简。

国有企业单位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高,专业性要求较强。

多数的用人单位在选择人才时先考虑专业背景,而体育专业毕业生与其它专业的相通性差,工作单位又忽视体育专业毕业生其它优秀素质而限制了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

3.2.3.1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

高校教育以培养素质为目标与中小学体育教学要求“健康第一”的目标有偏差。

表现出教师的知识结构更新慢,专项课学时非常少且拓展不够,选修课实效性不强缺少实践教学环节,综合能力培养和认证机会少的现象。

[4]造成体育专业毕业生专业能力不突出,适应社会能力差,就业困难的局面。

高校不能根据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对课程设置做必要调整,导致学校体育专业体系设置不合理并滞后于市场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而中国体育专业生教育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要发展市场需要的专业的特色项目,培养市场需要的人才。

3.2.3.2就业指导体系不完善

随着中国体育专业生的不断的扩招和就业制度的改革,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受到了严峻的挑战。

各高校为促进学生就业,都成立了就业指导机构。

但从总体上看,高校并没有建立系统性的就业指导体系,就业指导缺乏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组织和辅导队伍,无法适应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和社会对职业发展的各种需求,造成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方法单调,指导实效性差和应急式的就业指导系统。

多数体育专业生毕业生缺少对人才市场及社会职业需求状况动态的正确把握,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求职择业的发展。

3.2.3.3就业信息不畅通

随着体育专业就业市场化程度不断升高,缺乏相关的就业信息渠道就成为制约中国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瓶颈,能够获取多的用人信息就可以缓解一定的就业压力。

目前所处偏远地区的体育专业毕业生对就业信息获取更显短缺,从表1的数据可以发现,体育专业毕生获取用人信息的途径有四种:

个人和家庭、传媒信息、社会关系、学校的用人信息发布平台。

其中学校用人信息发布平台是最重要的用人信息的获取渠道。

但大部分体育专业毕业生获得就业信息的途径是靠自身寻找信息。

更有部分毕业生获得信息的时间需要一周以上甚至更长时间。

就业信息不畅通导致高校体育专业有超过半数以上的毕业生对就业政策及就业形势不甚了解,错过第一时间的信息资料,并对就业政策及就业形势存在模糊的想象成分,进而影响顺利就业。

(详见表1)

表1高校体育专业2009届毕业生获得就业信息的途径情况一览表

学校和用人单位传媒信息个人和家庭社会关系

2009届毕业生23.9%9.4%56.7%10%

3.2.4家庭因素

在当前的关系社会中,父母的传统观念期望孩子可以回家乡工作,离家较近不会让父母牵挂,利用熟悉的人际关系、社会关系获得较好的工作单位,为孩子铺好工作之路,使部分体育专业毕业生只限于在本地区,本专业中寻找工作,情愿花大力气进偏远地区的学校,也不愿意走出去闯一闯。

另一部分在经过认真考试并有机会获得岗位的毕业生,由于没有社会关系而错失就业机会。

如今父母的观念过多的干涉毕业生的自主选择权,使毕业生进退两难错过不少自身喜欢职业的就业的机会,这也阻碍了毕业生就业。

3.2.5毕业生自身因素

3.2.5.1体育专业毕业生综合素质偏低

中国体育专业毕业生的生源一般是高中生及国家优秀运动员。

一部分是技术水平高的学生或专业队员都是入学前参加过系统性的训练,运动技能突出,但文化底蕴不足,遇事缺乏理性的分析。

另一部分是文化基础相对较好,外语水平仅达到一定的标准,运专业技能素质不高。

[5]自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各行各业都与世界的接触并相互交流,体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已成为必然趋势。

国际体育界的学术、体育产业、体育资源相互交流也必然成为学校和企业间的进行正常工作。

在加上逐渐推广开的“双语”教学和办公,都要求体育专业毕业具备最基本的外语交流能力。

现用人单位非常重视毕业生的综合能力,已在人才招聘中加大对体育专业毕业生的综合能力考核,并侧重英语、计算机能力的考核。

而如今绝大部分的毕业生综合素质普遍不高,适应能力差,计算机应用能力与英语水平与其他专业毕业生有很大差距,从而降低了就业的竞争力,造成择业困难,减少了就业机会。

目前中国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意识淡薄,缺乏对就业信息的收集、求职能力和技巧差、社会阅历少、自主就业规划能力差、合作意识等与社会需求的人才有明显差距。

就业前没有了解相关的社会现状和就业政策,不能在大学期间合理规划自己的未来。

安逸的大学生活消磨了体育专业毕业生的竞争意识,缺乏就业心理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中国体育专业毕业后的就业。

3.2.5.2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预期值偏高

在体育专业毕业生对现就业状满意度的中发现,大部分体育专业毕业生对目前的就业现状表示不满意,极少数的毕业生表示满意。

一方面从体育专业毕业生对就业单位的工资期望值中看出,体育专业毕业生对月收入的期望值明显偏高,有近一半的体育专业毕业生预期月收入为2000—2500元,但在择业后体育专业毕业生的收入却是1500—2000元之间的占绝大数。

[6]同时体育专业毕业生在择业时极容易出现“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

一心只想留在发达地区谋求职位,盲目的追求公务员和选聘、选调等热门职业,而对于需求量较大的偏远地区学校、农村和基层等却不屑一顾。

不能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盲目的追求过高的择业目标,造成中国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期望值偏高的特点。

(祥见表2)

表2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预期薪酬

预期薪酬(元)比例(%)

1000~150011

1500~200026

2000~250045

2500~300012

3000以上6

3.2.5.3体育专业毕业生单位选择面狭窄

经过对表3分析发现,中国体育专业毕业生的选择单位面狭窄,涉及的领域少,从事教师职业的毕业生占绝大部分,其次是公务员或者私营企业,但是和其它专业比较,体育专业毕业生毕业后基本没有优势,每年体育专业毕业生考上公务员的也非常少。

最后是少部分的学生选择考研究生(或参加选调生考试),或者持有各类社会体育指导员证书的毕业生进入健身中心、体育俱乐部等体育经营性场所从事健身指导、健康咨询等专门性的、有偿的“职业社会体育指导员”及其他非本专业工作。

(详见表3)

表32010届部分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调查统计表

就业部门比例

教师职业25.7%

公务员17.4%

俱乐部12.9%

私营企业18.3%

考研升学11.3%

其他14.4%

自高校毕业生就业从统招、统分到自主择业的就业制度的根本性变革后,使得毕业生不再是通过指令性计划而是通过市场进行配置。

目前中国体育专业毕业生择业观依然陈旧,对当前的就业市场严峻的形势认识不足,认为找到有编制的事业单位、机关、公立学校才算真正就业。

[7]对一些效益好的私立学校、中小型企业、各类俱乐部、健身场馆等不感兴趣。

尤其是部分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等非师范类体育专业毕业生,对自己定位不明确,对去其它部门呈现出应聘信心不足的现状,导致就业单位面狭窄,进而影响中国毕业生的顺利就业。

3.2.5.4体育专业毕业生对工作环境要求高

经过对图1和图2对中国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地域流向统分析得出,体育专业毕业生对就业地域的选择流向与就业地的文化发展、城市规模、工作环境条件、经济状况、用人单位提供的待遇、发展前景也和毕业生所在生源地息息相关。

在相对发达城市的就业率高于落后的小城市和乡镇基层,但竞争非常的大。

虽然有部分毕业生转变了观点,不再一窝蜂涌向广州、上海、北京、深圳等大城市,但还是有相当大比例的毕业生不中小型城市,不下乡镇基层工作。

而是选择经济发展快的南方及沿海地区大城市。

但由于就业岗位的高要求和竞争的激烈性,只有少数毕业生才获得机会,多数毕业生还是落选。

最终造成毕业生就业困难,使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得不到相应的保证。

[8]

图1图2

4.中国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策略

4.1政策导向带动体育事业的发展

中国要进一步加大力度普及“全民健身活动”,以政策导向来带动体育行业的发展。

同时根据各地区群众性的体育活动有效的完善当地体育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充分利用地域优势和地域资源,为推动全民健身活动的公共指导员做好充分的准备。

推行规范的就业政策制度和相关的就业法规,建立公平、公开、公正、有序的毕业生就业市场。

有关职能部门监督用人单位的招聘程序,杜绝钱权交易、暗箱操作等不正之风。

[9]同时积极鼓励和引导体育专业毕业生面向社会基层就业方面出台一些优惠政策。

如鼓励体育专业毕业生参加国家的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鼓励体育专业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工作,鼓励体育专业毕业生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鼓励体育专业毕业生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等。

政府应宏观调控各大高校的招生规模,实行招生计划与就业市场的需求率挂钩的方法,围绕社会的需求来调整体育专业生的数量和课程培养目标。

鉴于我国体育教师行业已趋于饱和,应逐渐减少体育教育专业的招生数量,抓住全民运动兴起带来的机遇,增设市场急需的体育职业,从而满足当前社会对体育专业毕业生不同专业的需求。

同时联合全国性的学术组织,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体育专业大学生信息素质的标准,组织高校教师培训,给予健全的工作指导。

这些政策的推行都会更有利于推动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更好地解决就业难题。

4.2学校强化培养全能性人才

出根据社会市场需求的反馈信息中发现,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求向体育教师、社区体育作者、体育经纪人、体育管理者等多元化发展。

复合型、应用型的综合素质高的人才备受用人单位的青睐。

中国体育专业必须重新调整课程设置,调整实习计划,加大实训实习力度,拓宽实习基地和就业领域。

同时增加实习时间促进用人单位与实习生的相互选择。

根据不同高校的发展目标,拓宽就业口径针对就业岗位的需要,把握好需求趋势,增加教育类、自然学科类、社会学科类以及工具类课程的比重,特别是外语和计算机类全方位的全能型人才。

同时强化课程改革拓宽体育专业毕业生的知识面,加强专业的通融性培养学生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培养学生社会适应性和专业应变能力强的“一专多能,人无我有,人有我强”型的人才。

根据学校教学特色,加强科学管理,健全就业规划制度,把就业教育与就业工作真正落实在“全程跟进”,“全员动员”上。

同时培养专门的就业工作指导人员,发挥辅导员的能动作用,在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为毕业生提供就业咨询,解答毕业生提出的各种就业的问题。

学校在就业指导中,鼓励学生考研,提供进一步深造的机会,不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还可缓解就业压力。

鼓励学生选择考公务员、从事社区体育工作者或健身教练员等职业。

在现阶段就业严峻的形势下,鼓励学生到基层、到偏远地区去就业,从而使部分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走出当前困难的局面。

同时提倡多元化的就业方式,树立就业、创业并重的观点,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

各环节齐抓共管,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4.3自身理性就业

新时期对于当代体育专业毕业生来说有挑战也有机遇。

[10]作为体育专业毕业生首先要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努力发展多种就业能力,不断提升自身的就业竞争力。

面对择业就业问题,应认清就业形势,不能好高骛远。

了解现代社会需求的职业,转变传统的就业观念,树立多项选择的择业思想,选择前进行客观的分析并作出自我评价后定位自己的职业目标。

其次择业过程中要提高抗挫能力,在就业失败中总结经验,不气馁,敢于勇往直前。

同时积极调整自我心态,充满自信,将面临的双重压力,变为动力。

时刻保持着健康的心态去迎接一切压力和挑战。

最后维持好社会关系是就业中自我调解和反省最简单的办法,通过朋友、同学和老师们对自己的了解,在关键时刻提出必要性的建议,在受挫后造成不良情绪中疏解苦闷,使自身理性就业。

 

参考文献

[1]田慧丽,任肇祥.皖北高校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及其障碍分析[J].赤峰学院学报,2011,27(09):

240-241.

[2]张伟健,招乐辉.广州体育学院毕业生就业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7,27(01):

118-119.

[3]郭强,孙玉龙,安桂玲.河北省体育院系毕业生就业现状与影响因素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0.26(02):

38-39.

[4]刘邦华.湖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就业状况及对策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0,

20(07):

44-45.

[5]李英玲.辽宁省普通高校体育大学生就业现状及解决途径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6,26(01):

102-103.

[6]张宁.体育专业大学生信息素质现状及提升对策[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36(08):

85-86.

[7]曾剑斌.我国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与期望的调查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34(02):

108-109.

[8]肖素霞.广东省高校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与对策分析[J].山东体育科技,2011,33(01):

70-71.

[9]佟云龙.吉林省部分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就业现状及对策[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25(12):

67-68.

[10]袁勇,卫志强.上海高校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对策分析[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1,27(08):

87-88.

 

致谢:

在此,诚挚的感谢李冬梅老师对我的悉心指导。

李冬梅老师以其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高度的敬业精神、孜孜以求的工作作风和大胆创新的进取精神对我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每周数次的指导中,在杨爱华老师的严格要求下,使我在论文题目的选择,结构的安排,专业术语的运用,以及格式的规范等方面有了新的认识并得到较大提高。

通过老师的百般指导和自己不断的修改才有了今天的论文成品,我要再次感谢李冬梅老师的辛勤付出,老师您辛苦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