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集体备课教案教学设计含口语习作园地六.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525286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1.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集体备课教案教学设计含口语习作园地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集体备课教案教学设计含口语习作园地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集体备课教案教学设计含口语习作园地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集体备课教案教学设计含口语习作园地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集体备课教案教学设计含口语习作园地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集体备课教案教学设计含口语习作园地六.docx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集体备课教案教学设计含口语习作园地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集体备课教案教学设计含口语习作园地六.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集体备课教案教学设计含口语习作园地六.docx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集体备课教案教学设计含口语习作园地六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集体备课教案教学设计含口语习作园地六

总序:

主备人:

复备人:

17、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古诗,体会古诗的意境,了解诗句的意思,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2.入情入境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想象能力以及互相交往、合作学习的能力。

3.欣赏诗中描写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诵课文,理解诗句及整首诗的大意。

2.用自己的话写一写诗句描绘的景色。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当时的感情。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懂《浪淘沙》,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感受古诗意境。

2.培养学生热爱黄河、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我们伟大的祖国,山川秀丽,风景如画。

这节课我们要到黄河边上,去听听黄河的涛声,去看看黄河的气势。

接下来,我们要学习唐代诗人刘禹锡作的诗《浪淘沙》。

【出示课件2】(板书:

浪淘沙)

二、自主学习

1.在学古诗之前,请同学来回顾一下古诗的学习方法。

【出示课件3】

解诗题,知作者——诵古诗——抓字眼,明诗意;理解大意——品意境,悟感情。

2.【出示课件4】自学提纲

1.“浪淘沙”怎样理解?

互相交流资料,了解作者刘禹锡。

2.将古诗读正确、流利。

3.理解以下词语的意思。

①九曲:

②簸:

③天涯:

④直上:

4.结合重点词语说说古诗大意。

三、合作学习

1.《浪淘沙》是由九首诗歌构成的一组诗,这里是其中的一首。

其形式为七言绝句。

后又用为词牌名。

刘禹锡(772年-842年),唐代诗人,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

是柳宗元的好友,人称刘柳,因参加永贞革新而被流放。

他性格豪迈,决不向恶势力低头。

他的诗也写得很有豪气,白居易因而称他“诗豪”。

2.指名朗读古诗。

3.理解以下词语的意思。

①九曲:

弯曲,形容黄河弯弯曲曲的样子。

②浪涛风簸:

波浪滔天,大风颠动。

③天涯:

天边。

④直上:

一直到达。

4.学生连起来说说诗意。

(弯弯曲曲的黄河汹涌奔腾,卷来万里泥沙,大浪翻涌,狂风怒吼,仿佛来自天涯。

如今可以沿着黄河直上九天银河,一起走进牛郎织女的家。

(适时板书:

黄河雄伟壮美的景象)

5.【出示课件5】课文配套图片借用图片理解。

四、质疑探究

1.【出示课件6】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2.品读,深化理解。

牵牛织女:

指牛郎星和织女星。

神话传说中把它们说成牛郎和织女两个人。

自古相传,织女为天上仙女,下凡到人间,和牛郎结为夫妇。

后西王母召回织女,牛郎追上天,西王母罚他们隔河相望,只准每年七月七日的夜晚在鹊桥上相会一次。

这首绝句用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同是在河边生活,牛郎织女生活的生河恬静而优美,黄河边的淘金者却整天在风浪泥沙中奔波。

直上银河,同去牛郎织女家,寄托了他们心底对宁静的田园牧歌生活的憧憬。

表现诗人奋发有为的精神和豪迈浪漫的气魄。

(适时板书:

奋发有为的精神 豪迈浪漫的气魄)

五、小结检测

这节课,我们欣赏了唐代诗人刘禹锡创作的《浪淘沙》,古人用他们的双脚踏遍了祖国山川河流,用饱含深情的语言写下无数千古不朽的名篇。

课余请大家再收集有关的古诗读一读,去领略中华民族特有的古诗古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读懂《江南春》和《书湖阴先生壁》,体会诗人感情,感受古诗意境。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指名背诵刘禹锡的《浪淘沙》。

2.谈话: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刘禹锡的《浪淘沙》,领略了黄河宏大的气势,今天,我们再来欣赏一下江南的景色和乡村风光。

3.继续用学习上节课古诗的方法来学习《江南春》和《书湖阴先生壁》。

(板书:

江南春 书湖阴先生壁)

二、学习目标

【出示课件7】《江南春》《书湖阴先生壁》自学提示:

1.解释题目,了解作者。

2.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古诗。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理解重点词语。

4.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大意。

第一部分:

《江南春》

(一)合作学习

1.诗题“江南春”:

顾名思义,江南的春天。

全诗描写了江南春天的绮丽景色。

2.介绍作者:

杜牧(803年-852年),唐代诗人。

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精通兵法,有政治才能,诗文都写得很好,诗以七绝最为出色。

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3.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4.理解重点词语,想想“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的意思,结合注释理解。

5.说一说诗句的大意:

春天的江南,处处黄莺鸣叫,绿叶中映着红花,河边村庄,山边城郭,酒旗随风摇动。

南朝以来所建的许许多多座寺庙,又多少楼台笼罩在迷蒙的烟雨里!

(板书:

江南美景 烟雨楼台)

(二)质疑探究

1.重点词句【出示课件8】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2.品读,深化理解

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宋、齐、梁、陈四个朝代的统称,均设故都于江南,是我国历史上朝代时间存在较短的时期。

由于佛教迎合了当时统治阶级,方便他们统治人心,巩固江山。

于是当权者大兴建设寺庙,仅集中在建康一地的南朝寺院就有几百座,是当时人民的一项极为沉重的负担。

它不仅占用了大量的民田、民宅和名胜之地,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来建寺造塔和雕铸佛像,还要养活十几万的和尚和尼姑,使得当时的百姓生活苦不堪言。

现在大江东去,南朝的统治已经灭亡,那些荒淫的当权者也已经不在了,只留下了当年这--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所以我们从后两句诗中,不仅读到了江南春雨的美,也读到了诗人慨叹南朝的灭亡,借古喻今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板书:

忧国忧民之情)

第二部分《书湖阴先生壁》

(一)合作学习

1.解题:

《书湖阴先生壁》是作者访问朋友湖阴先生,被湖阴先生的人格及家周围清新环境所吸引而写下的诗,并将它题写在湖阴先生的墙壁上。

“书……壁”,即题写在墙壁上的诗。

2.了解作者:

王安石,宋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

3.理解重点词语:

长扫:

即常扫,指经常打扫。

畦:

这里指种有花木的一块块排列整齐的土地周围有土埂围着。

一水护田:

指一条小河环绕田野流过。

两山排闼送青来:

排,推的意思;闼,指门。

这句采用拟人手法,说两座青山推开院门,送来莽莽青翠。

3.说说诗句的大意:

茅屋檐下经常打扫得干净,一畦畦的花木是主人亲手栽种的。

一溪流水环绕着绿油油的农田,两座青山破门而入送来了莽莽青翠。

(板书:

院里:

茅檐花木 院外:

一水 两山)

(二)质疑探究

1.【出示课件9】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2.品读:

第一二句暗示了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第三四句表现了主人的高洁。

(板书:

景美人更美)

三、总结拓展

1.黄河的磅礴气势,江南的美丽春色,乡村的青山绿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们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为我们的祖国而骄傲。

2.描写自然风光的诗还有很多,同学们在课下可以自己找来读一读,背一背,积累下来。

板书设计:

浪淘沙

黄河雄伟壮美的景象

奋发有为的精神

豪迈浪漫的气魄

江南春

江南美景 烟雨楼台

忧国忧民之情

书湖阴先生壁

院里:

茅檐 花木

院外:

一水 两山

景美人更美

教学反思

总序:

主备人:

复备人:

18、只有一个地球

教学目标

1.能正确工整地书写11个生字,理解“晶莹、恩赐、节制、枯竭、滥用、威胁、指望、破碎、和蔼可亲”等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说出课文运用的说明方法,体会课文中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3.联系实际思考,“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

”这句话的含义,认识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生态环境是迫在眉睫的事。

教学重点

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课文的说明方法,体会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

联系实际,让学生从心灵深处认识“只有一个地球”,从而树立起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意识。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读懂课文介绍了地球哪些方面内容,学习文中说明方法、修辞手法的运用。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片,导入新课

1.【出示课件1】宇航员拍摄的地球图片

学生仔细观察图片,然后结合自己对地球的了解,同桌间相互交流。

2.引入新课,板书课题,(板书:

只有一个地球)齐读课题。

【出示课件2:

课题】

3.释题,引导学生质疑。

为什么“只有一个地球”?

是一个怎样的地球?

4.明确本课时的学习目标:

【出示课件3】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了解课文写了关于地球的哪些方面内容?

有哪些让你感触最深?

是什么感触?

为什么有这样的感触?

(2)用自己的话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初读课文、读后交流

1.教师范读课文。

要求学生就自己感触深的词语、句子用横线画出来。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课文写了地球哪些方面的内容?

运用了怎样的说明方法与修辞手法?

 3.全班交流(围绕课文写地球哪些方面内容,交流感受、说明方法、修辞手法),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重点内容。

板书:

美丽壮观、和蔼可亲,渺小 资源有限,生态灾难 无处可去,精心保护

4.小结:

通过学习,我们看出这篇文章是关于环保主题的,文章先讲了地球的美丽与可爱,接下来又讲了地球上资源有限,人类的一些行为会造成生态灾难。

如果地球被破坏,人类将别无去处。

最后提醒人们要保护地球。

三、再读课文,把握内容

1.根据板书的内容,引导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学生概括内容后,老师引导学生说出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四、朗读课文,互相评价

1.想一想,应该怎样来读这篇课文?

2.读给同桌听,然后相互评价。

3.指名一位同学读给大家听,师生评价。

五、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练习书写生字词语。

2.抓重点词句,深入研读课文。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齐读诗歌,导入新课

1.【出示课件4】学生齐读诗歌《地球累了》(节选),读后谈自己的感受。

2.教师总结,导入新课:

那是一种心理的纠结,那是对人类愚昧无知的感叹,那是一种对环境的忧虑。

宇航员遨游太空,也发出感叹。

读出宇航员的感叹。

(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

二、围绕感叹,研读课文

1.地球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1)学生齐读宇航员遨游太空所见的地球。

学生齐读:

“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2)联系实际,认识“地球太容易破碎了”这一观点。

补充资料:

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的破坏,以及带来的后果。

(臭氧层对太阳光中的紫外线有极强的吸收作用,能吸收高强度紫外线的99%,从而挡住了太阳紫外线对地球上人类和生物的伤害。

一旦臭氧层遭到破坏,紫外线便会增强,则全球气候会变暖,人类生命健康堪忧。

2.地球的“渺小”

(1)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地球就像一叶扁舟。

(“宇宙”与“扁舟”对比,想象出地球的渺小。

(2)结合地球的一些实际数据,认识“地球太容易破碎了”这一观点。

【出示课件5】

半径:

约六千四百千米  

表面积:

大约5.1亿平方公里  

世界人口:

截止到2013年1月4日,全世界有70.57亿人

陆地面积:

1.49亿平方千米  

可供人类居住:

约0.8亿平方公里

3.地球“自然资源有限”

(1)矿物资源是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

地球无私地、慷慨地向我们提供矿产资源。

体会地球太可爱了。

(2)联系实际,人类不加节制地开采矿产,必将加速矿产资源的枯竭。

那时人们将没有煤、石油、天然气、金属矿,人类需要的工业原料就没有了,进而认识地球太容易破碎了。

4.地球的“生态灾难”

(1)人类生活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服务的。

何为“本来”?

去掉“本来”,读出地球的可爱;加上“本来”,读出这句话的言外之意。

(2)人类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主要有哪些?

联系实际展开会议与想象,体会地球“太容易破碎了”。

污水排放,乱砍滥伐,捕杀野生动物,废气排放,滥用化学品等。

并由此展开联想,想到不堪的后果。

三、层层深入,得出结论

1.科学家证明什么?

是何意?

科学家设想什么?

是何意?

(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四十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

说明人类要保护地球;科学家设想在火星或月球上建造移民基地。

这是为了让读者想象,假如有移民基地,人们都去居住也是不可能的事情,进一步突出保护地球的重要性。

2.展开想象,说说人类别无去处的结果?

3.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看法,列出保护地球切实可行的办法。

四、书写字词,拓展练习

1.正确工整地抄写课后11个生字,15个词语。

【出示课件6】

晶莹 遥望 恩赐 慷慨 毁坏 目睹 交错 贡献 节制 枯竭 滥用 威胁 指望 破碎 和蔼可亲

2.谈谈对“如何去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的想法。

五、板书内容

只有一个地球

美丽壮观、和蔼可亲,渺小

资源有限,生态灾难

无处可去,精心保护

六、教学反思

总序:

主备人:

复备人:

 

总序:

主备人:

复备人:

20、《青山不老》

教学目标

1.通过初读课文,了解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了解奇迹是在何种情况下创造的。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3.通过大、小环境和老人创造的环境的对比,体悟“青山不老”的内在含义。

4.感悟老人的精神,产生对老人的崇敬感,有传承老人的精神的愿望。

教学重点

1.知道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了解奇迹是在何种情况下创造的。

2.感受老人的精神,产生对老人的崇敬感,有传承老人的精神的愿望。

教学难点

理解“青山不老”的内在含义。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课前已经请大家查阅了资料,在你的印象中,晋西北是个怎样的地方呢?

2.【出示课件2】今天,我们一起去认识一位81岁的老人,他从65岁开始创造了一个青山不老的奇迹。

(板书:

青山不老)齐读课题。

二、教学新课

(一)检查预习

大家都已经预习过课文了,现在我来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

1.出示词语:

【课件3】

肆虐盘踞淤泥劲挺荡漾绿洲

风雨同舟三番五次不紧不慢如臂如股

谁来读一读这些词?

指名读,师生评价,纠正。

生齐读一遍。

2.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课文讲述了一位山野老农,将毕生的精力用于植树造林工作,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创造了一片绿洲,以此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子孙后代。

(二)了解奇迹,感悟精神

1.让我们现在一起真正走近这位老人,走进这不老的青山。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学习略读课文,我们一般可以从哪里入手?

(课文前的链接导语)

(1)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2)这一奇迹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创造的?

(3)想一想课文为什么以“青山不老”为题?

2.了解奇迹

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老人到底创造了一个怎样的奇迹呢?

快速浏览课文,找出一句话来说明。

(1)学生找出第四自然段的第二句话,出示句子:

【课件4】

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2)理解“了不起”

①请大家自己读读这句话,想想“奇迹”是什么意思?

那这句话中“了不起的奇迹”指的是什么?

②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了“了不起”?

③指名学生回答体会到的“了不起”含义,重点引导把握这4个数字(将数字圈红):

点拨:

你能想象老人种了多大面积的树林吗?

十五年八条沟七条防风林带三千七百亩林网

看到这样的一组数据,你心里有什么想法吗?

这一连串的数字背后是老人15年、5000多个日日夜夜的枯燥岁月;这一连串的数字面前却是满山遍野的绿。

这就是——生:

“奇迹”,一个了不起的奇迹!

(3)请同学们一起再来读一读,把这一奇迹展示出来。

3.明白创造奇迹的艰难,感悟老人的精神

那么,这样一个了不起的奇迹是在什么情况下创造的呢?

(1)请大家默读课文的2—3自然段,细细找一找,找到后标上序号,并写一写批注。

师巡回了解情况。

(2)反馈,共同评议。

①第2自然段的教学

学生提出“这个了不起的奇迹是老人在自然环境极为恶劣的情况下创造的”时,转入第2自然段的教学。

(板书:

大环境)

A.学生说后,出示句子。

【课件5】

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的地方,是干旱、霜冻、沙尘暴等与生命作对的怪物盘踞之地。

B.指名学生回答,按以下模式进行评议:

请自由读读这句话,如果让你用一个词来形容这里的环境,你会用什么?

(板书:

恶劣)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的?

点拨:

“肆虐”,什么叫“肆虐”?

——任意残杀或迫害。

文中指西伯利亚大风经常吹刮,给当地造成很大的破坏和损失。

课文中指什么东西在哪里肆虐?

在这里狂风肆虐到什么程度我们来看看?

县志载:

“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

”关键把握“县志”(二字,让学生明白县志中的内容是真实的。

)志:

文字记录;县志:

记载一个县历史、地理、风俗、人物、文教、物产等的专书。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请结合课文下面的注释来说一说。

几百斤重的牛马都能吹到天上,更别说人了,除了狂风肆虐,这里还有什么肆虐?

(干旱、霜冻、沙尘暴等与生命作对的“怪物”。

出示图片【课件6】晋西北环境、风景图片。

看,这就是晋西北,黄沙漫漫,山野荒荒,干旱,霜冻,沙尘暴肆虐,据有关资料记载,晋西北气候恶劣,植被稀少,土地沙漠化日趋严重,属于沙尘暴高发区,素有“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无风三尺土,风起土满天”的说法。

右玉县老城12米高的城墙如今已被黄沙埋没,人可以沿坡直接上到城墙;五寨县许多村庄,由于风沙侵害,每一二十年就被迫搬迁一次。

听了这样的介绍,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C.教师总结:

在这样险恶的大环境下,这个手端一杆旱烟袋的瘦小老头却创造出了这样的一个奇迹,真是不简单啊!

我们不由得赞叹——生读(15年啊,绿化了8条沟,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②教学第一段

当作者带着对晋西北环境恶劣,荒无人烟的印象来到老人居住的山沟里时,他却看到了——

A、指名学生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想,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山沟?

B、你觉得这山沟怎样?

(生答:

绿、美、舒适、树木大等)

C、现在,我坐在土炕上感受着这份舒适、这份惬意,而这里在以前却是穷山恶水,荒无人烟的死亡之地,而就在这如此恶劣的环境里,这位老人却15年如一日植树造林,创造出这一片青山秀水。

这真是一个——奇迹(生讲),对着这奇迹,我们不由赞叹——生读(15年啊,绿化了8条沟,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过渡:

老人用他的坚毅抵住了环境的恶劣,而他生活的小环境又有着怎样辛酸的故事呢?

(板书:

小环境)

③第3自然段的教学

学生交流,反馈:

老人是在孤单的情况下创造出这个奇迹的?

说说从哪里体会到的(一排三间房,只剩下老人一人。

引导学生重点把握:

“a.独自一人的孤单;b.生活的简单清苦;c.同伴离去的坚持;d.老伴去世当天仍在植树;e.有福不享;f.选择青山为归宿;g.年纪虽大,依然坚持”等7个方面。

(板书:

艰苦)

小结:

老人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青山,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

4.奇迹延续,感悟精神

(1)奇迹在采访后还在延续,因为老人还有宏伟设想——生讲(还要栽树,直到自己爬不起来为止。

)了解了老人创造的奇迹以及创造奇迹过程中所付出的一切,你有什么话要对老人说呢?

生先写,之后点名讲述,师随机点评。

(2)15年啊,绿色披上了青山,而青丝却变成了白发,死亡带走了他的亲人,也正一步步向他逼近,但是,他不走,因为(课件出示)生读:

【课件7】“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

他不走,因为(课件出示)生读【课件8】“他觉得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

师(引)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老人要把一生奉献给山沟,要把生命奉献给青山)

(3)师(引)看眼前翠绿的青山,听耳边朴实的话语,我被老人的行为所感动,在我眼前,老人的形象愈发高大起来。

出示【课件9】

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

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换为另一种东西。

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生质疑(你们有什么不理解的吗?

):

另一种东西是什么东西?

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什么意思?

鼓励学生想一想:

“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的字面意思是什么?

可是老农能和山水永远存在吗?

能像日月一样发出光辉吗?

请大家联系上下文想一想:

到底是什么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呢?

小结:

是啊,老农不仅留下了这片青山,还留下了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绿化家园、保护环境,造福人类的无私奉献的精神,这就是作者所说的另一种东西,这一切将与山川同在,与日月同辉。

让我们带着对老人的崇敬再读一读这句话吧!

(板书:

无私奉献)

老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他生命的意义却在茫茫青山之中得到了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让我们满怀敬佩之情与作者同呼:

出示:

【课件10】青山是不会老的!

三、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总结:

同学们,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植树造林、绿化荒山,是每个公民的责任,让我们像晋西北的老农一样,珍惜自然资源,共营生命绿色!

板书设计:

青山不老

大环境恶劣

小环境艰苦

无私奉献

教学反思:

总序:

主备人:

复备人:

口语交际:

意见不同怎么办

教学目标

1.懂得在大家意见不同时,要通过协商解决问题。

2.学习运用讨论问题时应该遵循的原则。

教学重点

讨论问题时能够态度平和,有理有据地讲出自己的看法。

教学难点

学习运用讨论问题时应该遵循的原则。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

1.问大家一个问题:

你在什么地方遇到过和别人意见不一致的情况?

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2.你和别人意见不一致的时候,是怎么处理的?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讨论:

意见不同怎么办?

(板书:

意见不同怎么办)

二、出示事例

1.出示具体事例,学生读一读。

问题一:

春节该不该燃放烟花爆竹?

问题缘起:

烟花爆竹给人们带来浓浓的年味和喜庆气氛,但在环保、安全等方面带来诸多问题和隐患。

问题二:

要路还是要树?

问题缘起:

南方某些城市为了拓宽城市道路,砍掉生长了几十年的大树。

这件事引发热议。

有人认为,为拓宽城市道路,促进经济繁荣,砍树是值得的;有人认为,这些树已经长了几十年,栽树不容易,树木有利于净化空气,美化环境,不应该砍树。

发展交通要另想办法。

2.想一想:

这些问题怎么解决?

自由交流。

三、交际练习

1.分组分角色:

全班分成几个小组,先选择本小组要练习交际的材料,然后按课本上的“相关方”逐一确定角色。

2.每个角色准备好自己的发言材料,准备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3.针对事例,参与讨论,阐述对问题的看法。

4.提示:

 

准确把握别人的观点,不弯曲,不断章取义。

尊重不同意见,讨论问题时,态度要平和,以理服人。

表达观点时,要简洁明了,要有根据。

(适时板书:

尊重别人 换位思考 态度平和 以理服人 有理有据简洁明了)

四、交际示例

针对事例一的口语交际, 

普通市民:

我认为春节应该燃放鞭炮,多年来流传下来的老规矩了,再说,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