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518827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1.7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近代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中国近代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中国近代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中国近代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中国近代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近代史.docx

《中国近代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近代史.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近代史.docx

中国近代史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中国近代史1套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8.中英《南京条约》申明:

“英国驻中国之总管大员,与清朝大臣无论京内京外者,有文书来往用照会字样,两国属员往来,必当平行照会”,后来的中法《黄埔条约》,中美《望厦条约》,又于“平行之礼”一条无不详为备列。

这表明当时的中国

A.“天朝上国”规制受到冲击B.已经形成平等的外交观念

C.对西方列强产生崇拜心理D.受到西方文化的广泛影响

9.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

“近代百年第一次民族反思是由中日甲午战争引发的”,这次反思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要挽救民族危机需要

A.“师夷长技以制夷”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D.“伸民权”“设议院”

10.近代有人在谈到某一企业时说“中国商民得减价之益,而水脚(注:

水路运输费用)少入洋商之手者,奚止数千万,此实收回利权之大端。

”该企业是

A.福州船政局B.轮船招商局C.江南制造总局D.开平煤矿

11.1911年10月13日《申报》载:

“余昨日方评□□革命党之泄事失机,而昨晚得□□新军之变,省城陷,总督走,督署毁……”。

该报道中的□□应是

A.南京B.广州C.武昌D.南昌

12.中国近代“民主诉求的重心,已从国体、政体等具体政治建制层面,转向民主政治内在精神的探讨。

”这种转向始于

A.“开眼看世界”的思潮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

13“故帝国主义者及卖国军阀之势力不被推翻,则不但统一政府之建设无希望,而中华民国唯一希望所系之革命根据地,且有被帝国主义者及卖国军阀联合进攻之虞。

”此段文字引自一份宣言,其发表的时代是

A.国民革命运动时期B.国共对峙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

14.下列是中国共产党两个时期的根据地分布示意图,这两个时期相比较,中国革命发生的变化有

①革命中心的迁移②党中央领导核心的变化

③斗争手段的改变④革命领导阶级的变化

A.③④B.①②

C.①②④D.②③④

 

15·右图是抗日战争某一战役示意图,与其相关的正确表述

A.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梦想

B.B.赢得了太原会战的胜利

C.是中国战场由守转攻的转折点

D.是中国军队主动出击的一次大规模战役

16.毛泽东说:

“有些同志问,为什么要让出八个解放区?

……我们的方针是保护人民的利益。

在不损害人民的基本原则下,容许作一些让步,用这些让步去换取全国人民需要的和平民主。

”这段话的背景是

A.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B.1937年,共产党合法地位得到承认

C.1945年,国共重庆谈判D.1949年,国共北平和谈

13.下述主张出自于《资政新篇》的是

A.“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B.“兴医院以济疾苦……仰体天父、天兄圣心者,题缘而成其举。

C.“讲求泰西士农工商之学,裕无形之战,以固其本。

D.“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14.下列条约内容中能反映出列强对华侵略“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各个领域,使中国在经济和财政上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依附”的是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15.下列口号与右图事件的对应正确的是

A.“废除二十一条”B.“打到列强,除军阀”

C.“停止内战,一致对外”D.“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

4.中国近代报业的发展。

19世纪70年代在上海等沿海口岸出现了少量的国人自办报纸,但欧美报刊在民众心目中拥有很大的权威,中国报刊“多侈陈海外奇谈,以博阅者莞尔(指微笑)”,不能引起读者兴趣,第一代报人大都由传统士人转变而来,思想陈腐。

1895年后,从上海到太原、重庆等地,国人自办报刊70多种,其中维新派创办的就有48种。

出现了政论、娱乐、商业等多种报刊,社会效应也非同凡响。

如《时务报》被誉为“举国趋之,如饮狂泉”。

从1911年底,报界进入了黄金时代,孙中山下令减免邮费、电报费,大大降低了报业成本。

全国各地报纸增至500多家,鼓吹发展实业的经济报刊、发展教育的教育报刊、要求妇女参政的妇女报刊和政党报刊大量出版。

这一时期的报人被誉为“不冠之皇帝,不开庭之最高法官”。

——摘编自赵建国《分解与重构——清季民初的报界团体》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解读近代中国报业的发展历程。

(12分)

要求:

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在华外商商会于19世纪中叶产生,但国人对这种组织模式的认识,却是在1895年后才逐渐形成的。

1897年张謇作《商会议》,提出设商会“仿德国、日本章程,由各省总会会同督、抚……补商力初办之不足”。

康有为在1898年《条陈商务折》指出:

“英之得美洲、澳洲,荷兰之得南洋,皆以商会之故”,成立商会“富国可望成效”。

1904年清廷颁布了《禀定商会简明章程》作为各地成立商会的法律依据,规定商会“保商利,有联络无倾轧……成为重商之脉络”。

上海商务总会首先成立,规定“凡在上海经商者”,包括总部在外地但“有分支驻沪者,得入本会”。

1907年在上海举行了第一次全国商会商法讨论会,全国85个商会派代表参加。

商定“成一中国商法,庶足以资保护”。

后来完成了《公司法》和《商法总则》的草案,为清朝采纳。

——摘编自《中国商会制度的创立》《商会与中国早期现代化》

商会及各界创办实业学校的数量变化(单位:

所)

国际商会会标,国际商会负责协调各国商业活动,1931年中国商会成为其会员

1919年5月,北京总商会号召全国商会一致行动,急救学生。

上图为上海商人游行,旗帜上写“闸北米业,求放学生”

(3)结合所学说明中国商会成立的背景,并依据材料归纳商会在近代历史中起到的作用。

(6分)

 

(4)依据相关材料,从组成和目的两个方面比较明清商帮与近代中国商会的不同。

(4分)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中国近代史2套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6.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日趋成熟时期,对其日趋成熟的表现理解错误的是

A.提出了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目标

B.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开辟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C.认识到武装斗争的重要性,开始了独立领导武装斗争

D.根据社会矛盾的发展变化,正确处理了国共两党关系

17.“如果对中国命运应负重大责任的国民党确具有结束一党专政与在野党团结合作的诚意,毛泽东此行……将可成为中国近代史上划时代的大事件。

”材料中的此事件应是

A.遵义会议B.西安事变C.重庆谈判D.北平和谈

11.近代中国人慨叹:

“泰西公法,于平等之国设领事官,不过保护其民之商务,如有词讼及科罪,仍由各国之地方官照例科断。

惟于中国、土耳其……不以平等之例相待。

”这种现象

A.出现于《辛丑条约》签订后B.领事官行使行政管辖权

C.体现国际法中主权平等原则D.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

12.马克思在谈到第一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中有过这样的论述:

“中国被迫付给英国的赔款,大量的非生产性的鸦片消费,,外国竞争对本国生产的破坏,国家行政机关的腐化,这一切造成两个后果:

原有的旧税捐更加难以负担,此外又加上了新税捐。

”其中填充较为合理的是

A.允许外国在通商口岸开工厂B.外国商人在中国内地通商权

C.两亿两白银的巨额军费赔偿D.鸦片贸易所引起的金银外流

13.19世纪60年代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与发昌机器厂的不同点有

①资金来源②产品的市场化程度

③办厂地点④是否使用机器生产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4.“工具方面的西方化必然导致思想和制度上的西方化。

因此,西方的科学不可能用来维护儒家文明,相反必将削弱这一文明。

”该学者

A.对顽固派的因循守旧观念不满B.对洋务派“中体西用”进行批评

C.对维新派借孔子宣传变法失望D.对新文化运动思想主张表示怀疑

15.“在紫禁城举行的这场阅兵式开始于七点三十分。

走在最前面的是伟大而强盛的俄国,在它之后是年轻的一跃而超过东方各国的日本,之后是一度在亚洲得逞的、现已退后的英国。

随后是美国、法国和以其黩武政策在东亚初露头角的德国……”“这场阅兵”发生于

A.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B.十九、二十世纪之交

C.一战前列强军备竞赛D.20世纪30年代的东亚

16.19世纪末中日战争的结果,激起了国内几年间的一系列反应。

下列事件按照发生顺序排序准确的是

①十五日,命各省督抚整饬吏治……士有上书言事者,赴都察院呈递

②廿一日,电到北京,草万言书,请拒和、迁都、变法三者

③廿三日,下定国是之诏,以宣示天下。

上谕曰:

……

④廿四日,复八股取士之制,罢经济特科,废农工商总局

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C.③②①④D.④①②③

17.1913年北洋政府农商部颁布条令:

“自今为始,凡隶届本部之官业,概行停罢,或予招商顶办。

”此政策可能引发

A.政府加大投资力度B.列强对华商品输出量锐减

C.官办企业私营化D.工厂倒闭国家经济动荡

18.观察左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该校是由美国出资筹建

②以“军政并举”为特点

③该校是国共合作的产物

④颁发此证时北伐已开始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19.1920年5月《新青年》发表陈独秀文章“只有做工的人最有用最贵重”“世界无产者的觉悟,计分二步:

第一步觉悟是要求待遇,第二步觉悟是要求管理权。

”其意为

A.声援五四运动B.关注工人运动C.促成国共合作D.号召武装暴动

20.下列关于右侧资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A.增强国民党军队围剿红军的实力

B.对民营企业发展起到了示范作用

C.为抗战大后方经济建设奠定基础

D.加速解放军实施战略反攻的进程

1911年12月南方各省代表集于上海开会,研究筹组新政府,谈论国旗问题。

五色旗原为清朝海军的将领旗,参会代表认为其符合中国文化五行之习惯、以五色代表五族联合成大共和国之至德。

且外国人视五色彩旗为虹旗,虹现而雨霁,虹旗出则象征一扫旧制度之阴霾等诸多原因,最终确定以五色旗为临时国旗。

一面旧旗被赋予了新含义。

(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解释“旧旗新含义”(4分)。

 

从“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1915年6月20日)呜呼,中日交涉,今以平和解决告矣……我辈号称士大夫者乎,勿诿过政府,政府不过我辈之产物而已;勿借口于一般国民,一般国民皆最善良之国民,以校他邦,略无愧色……我勿问他人,问我而已!

斯乃真顾亭林(顾炎武)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也。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之三十三,痛定罪言》

(3)梁启超所代表的“我辈号称士大夫”们面临着怎样的社会局面?

(6分)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中国近代史3套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7.17861833年中国白银出超和人超数督统计表(单位·海姜两)

贸易年度1786-1788年

1809-1811年

1826-1828年

1831-1833年

贸易出超(+)/入超(-)+40,480,479

+22.245.459

-9.943,622

-17,016,593

阅读上表,分析其变化,我们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A中国小农经济根深蒂固B清朝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c鸦片贸易导致白银外流D五口通商便利外国商品销售

18.1843年11月9日,法国外交部长指示赴中国的使团:

“您的目标应是为法国的航运和贸易获得相同于英国的一切利益。

”此时英国在中国已获得的“利益”包括

①政府有一名公使妊久驻节北京②由驻华领事对侨民实行司法管辖

③在中国东南五个重要口岸通商④商船在长江各通商口岸自由航行

A①③B③④C②④D①②

19.19世纪后期中国主要出口产品统计表(单位:

公担)

年代

茶叶

蚕丝

大豆

棉花

1871-1873年

1,022,159

37,529

57,506

8,486

1891-1893年

1,055,064

59,946

760,522

290,417

以上表格反映了当时中国

①外贸的顺差逐渐扩大②农副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③逐渐被卷人世界市场④成为世界茶丝最大出口国

A②③B③④C①④D①②

20.美国人马士对中日甲午战争中的一次战事的评价为:

“从那一天起,海上的优势就一直被日本占去了。

此战事发生的地点是图3中的

21.以下言论属于郑观应的是

A治国之道,在乎自强,而审时度势,则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

B民间有能纠集公司,精心制造者,地方官……即应奏明国家,为之保护

C今日要政,统于三端,一日鼓民力,二日开民智,三日兴民德

D竖独立之旗,撞自由之钟……我中国欲独立,不可不革命

22.康有为认为:

“夫中学体也,西学用也,无体不立,无用不行,二者相需,缺一不可。

”主张“泯中西之界,化新旧之门户。

庶体用并举,人多通才”。

其意图是

A彻底否定“中体西用”的文化思想观念

B完善“中体西用”思想以维护传统体制

C以“中西会通”否定中国传统儒家文化

D以“中西会通”传播西方近代政治思想

23.有学者认为,戊戌新政不只是继承了洋务新政的遗产,更多的是对洋务新政的超越。

以下属于“超越”的表现是

A.学习先进科技B.涉及体制改革

C.增强海军实力D.开办近代教育

24.1900年出版的《中国旬报》社论申明:

“盖洪秀全与本国争权,口口口与外国争权,虽所争之事未尽合理,而争权之兆已隐伏于四百兆人之方寸间矣。

”这里的口口口应为

A.洋务派B.强学会C.义和团D.同盟会

25.陈天华在1903年出版的《猛回头》中写道:

“这朝廷,原是个,名存实亡。

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

”下列不平等条约的内容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A.清政府赔偿各国白银共4.5亿两B.在北京东交民巷设立“使馆界”

C.开重庆、沙市等四处为通商口岸D.禁止中国人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

26.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对当时革命形势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以下对其影响的阐述,正确的是

A.指明了民族民主革命的目标B.造成了民主自由思想的产生

C.促成了民主革命团体的形成D.感召了立宪派转投革命阵营

27.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

“战败无可置疑地证明了满人无力应付时代的挑战,自强运动那种表面化的现代化,无法使江河日下的统治获得新生。

”符合这一论述的历史过程是

A.从禁烟运动到鸦片战争B.从洋务运动到甲午战争

C.从维新运动到义和团D.从戊戌变法到清末新政

28.武昌起义发生后,时任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意识到,“运动的广泛性以及它到处获得胜利,使得以武力恢复国家原来面目的一切企图难以实现”。

面对这种形势,以英国为首的列强采取的对策是

A.扶植新的在华代理人B.默认革命党掌握权力

C.实行直接的武装干涉D.培植军阀以分裂中国

材料三多年以来,对清末宪政的过程与结果总体评价不高:

认为清末宪政是由清政府导演的一场政治骗局,并随着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代之以民主共和政府,于是更加认为清末宪政是清政府力图挽救危局的最后表演。

但无法抹杀一个基本事实,清末宪政运动中出现的《钦定宪法大纲》、资政院与咨议局、责任内阁都是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新生事物,20世纪中国法律和司法制度的基本框架是由清帝国在最后10年中奠立的.清末宪政运动可以看作是由中央政府主导,地方督抚、绅商积极参与的一场辐射全民的近代民主政治思想的启蒙。

摘编自张华《清末宪政的成就及宪政道路的反思》

(3)概括材料中关于清末宪政运动的两种不同评价。

你如何看待这两种评价?

(7分)

 

材料二1860年《北京条约》签订后,恭亲王奕诉上奏:

“与外国交涉事件,必先识其性情,今语言不通,文字不辨,一切隔膜,安望其能妥协!

…‘欲悉各国情形必先谙其语言文字,方不受人欺蒙……中国迄今无熟悉外国语言文字之人,恐无烈悉其底蕴。

”李鸿章也指出:

“互市二十年来……中国能通洋语者,仅持通事。

凡关于军营交涉事务,无非雇觅通事往来传话,而其人遂为洋务之大害。

…‘彼西人所擅长者,推算之学,格物之理,制器尚#-之法无不专精务实……越能尽阅其未译之书,方可探赜索隐,由粗显而入精微。

果有精熟西文青转相传习,一切轮船火器等巧技,当可由渐通晓,于中国自强之道似有裨助。

”自1861年至1864年,清政府先后设立了京师同文馆、上海广方言馆和广州方言馆等一批培养外语人才的学校。

摘编自夏东元著《洋务运动》

(2)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创办外语学校的意图。

与材料一相比,近代外语教育有何变化。

(8分)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中国近代史4套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28.武昌起义发生后,时任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意识到,“运动的广泛性以及它到处获得胜利,使得以武力恢复国家原来面目的一切企图难以实现”。

面对这种形势,以英国为首的列强采取的对策是

A.扶植新的在华代理人B.默认革命党掌握权力

C.实行直接的武装干涉D.培植军阀以分裂中国

29.1915年10月高一涵发表《共和国家与青年之自觉》一文,提出“无论何国,苟稍顾立国原理,以求长治久安,断未有不以民权为本质”。

本文写作的背景是

A.袁世凯派北洋军镇压武昌起义B.孙中山号召发动“二次革命”

C.袁世凯企图复辟帝制D.孙中山发起护法运动

30.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思想变革的高潮之一。

与以往的近代思潮相比,它的突破在于

①提出国家主权属于人民,反对专制②要求发展实业,以强国强民

③批判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旧伦理道德④倡导文学革命,改用白话文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31.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时,制作了右面的图表。

据此,他在分析近代铁路营运效应时,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促进了近代新型城镇的兴起

B.为工矿企业发展提供了条件

C.增强了地区性市场的影响力

D.农产品的长途贩运不断增加

32.“中体西用”对中国近代历史有重大影响,以下关于这一思想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抵制了西方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②构成了洋务运动的思想理论基础

③客观上为西学传播打开方便之门

④这一观念在新文化运动中被颠覆

A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

1.下列条款破坏中国司法主权的是

A.英国商民……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

B.大清皇帝、大英君主……可任意交派秉权大员,分诣大清、大英两国京师

C.其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

华民……以中国之法

D.设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

2.“当默深(魏源)先生时,与洋人交际未深,未能洞见其肺腑,然“师长”一说,实倡先声。

”这里所说的“实倡先声”是指

A.编著《四洲志》,引导国人关注了解世界

B.提出“师夷长技以自强”,发起洋务运动

C.编制《海国图志》,提出向西方学习

D.提出了最早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3.下列材料和结论之间逻辑关系错误的是

选项

材料

结论

A

“东南各省所植甘蔗获利颇丰。

自通商以来,洋舶所带洋糖,色泽莹白,人咸爱之。

旧日之糖,销路日微,销数日绌,糖商折阅,无可挽回。

中国某些传统手工业行业受到冲击

B

“体用者,即一物而言之也,有牛之体则有负重之用,有马之体则有致远之用,未闻以牛为体以马为用者也。

该言论冲击了“中体西用”的理论基础

C

“从前的农户是自己植棉(或购入棉)、自纺、自织、自用……,1894年,土布生产中使用机纱的比重已占23.4%。

民族纺织工业迅速发展

D

“臣愚以为华民所需外洋之物,必应悉行仿造,虽不尽断来源,亦可渐开风气。

洋务运动主张开办近代民用企业

4.有学者认为:

“近代中国有海无防闭关锁国制海权的丧失导致了中华民族的百年屈辱和世纪悲怆。

”下列致力于改变这一状况的人物是

A.洪秀全B.李鸿章C.康有为D.孙中山

5.下列史实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虎门销烟

火烧圆明园

金田起义

创办汉阳铁厂

A.

B.

C.

D.

6.

对于右图两个文件共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由于各种原因未能实现

②涉及经济领域的改革

③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④是天平天国的纲领性文件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D.②③

7.有西方学者在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原因时说:

“欧洲人渴望中国做出更大的让步以实现其贸易扩张。

”这说明

A.英法意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B.《南京条约》并未破坏中国的贸易主权

C. 这场战争与鸦片战争并无联系

D.总理衙门拒绝了西方提出的公使进驻北京的要求

材料三1876年,唐廷枢在唐山开平考察建立煤矿的可行性后,向李鸿章报告,“欲使开平之煤大行,……苟非由铁路运煤,诚恐终难振作”。

李鸿章让唐廷枢主持开平煤矿的筹备工作,并派律海关道黎兆棠和前天津道丁寿昌会同督办。

唐廷枢拟定的《直隶开平矿务局章程》规定,开平矿务局按照官督商办的方式组织,额定资本100万两,各厂矿司事在股东中遴选,产品“按照市面价值,先听机器局取用”。

1881年,开平煤矿投产。

由李鸿章奏准,开平生产的煤每吨征收税银由六钱七分二厘改为一钱,“以恤华商而敌洋煤”。

1886年成立了开平铁路公司。

1888年又将该路修筑至大沽。

开平煤矿产量逐年增加,1889年已达到24.7万吨,并迅速占领了天津市场。

80年代结束时,天津市场上的洋煤从原来的将近20万吨,降至仅120余吨。

(3)结合所学概括开平煤矿创办和发展的有利条件。

指出开平煤矿创办后所起的作用。

(7分)

 

材料二

一、厦门、宁波、上海准其贸易,但不准久居据为巢穴

二、福州不准开放,不得已可改为泉州

三、香港仍坚持“赏借”

四、对于赔款不再反对

——道光帝与英方谈判的大臣所下达谕旨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谕旨中反映的道光帝的态度。

(4分)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中国近代史5套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31.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表达了这样的观点:

“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

”此观点

A.肯定了中国抗击英国侵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